一枚金幣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8-31高一化學教案:《硝酸· 硫酸》教學設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高中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學教案:《硝酸· 硫酸》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高一化學教案:《硝酸· 硫酸》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科學探究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探究性和開放性。[1]實驗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拓展問題空間,增強實驗內(nèi)容的開放性;鼓勵學生用類似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實驗,提高實驗過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自主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是淺層次的,主要是被化學實驗過程中那些豐富多彩的現(xiàn)象吸引而產(chǎn)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是深層次的,是要求學生對迷人現(xiàn)象背后的自然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對探究的過程產(chǎn)生興趣。在一般的化學實驗課中,學生只要根據(jù)給定的實驗方案一步一步操作,并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于給定的實驗手冊中,再填空式的寫上實驗結論和解釋,就算完成了實驗,在這種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是無法充分得到發(fā)揮的,更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本節(jié)課是要以化學實驗為載體讓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活動,自覺地根據(jù)科學探究程序進行化學實驗,并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式來分析處理化學實驗問題。
要增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進行科學探究的自主性,一是要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二是要讓學生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學生先明確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再選擇一些有一定探究性的實驗素材,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依照探究程序作嘗試性的探究,最后逐步過渡到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四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該設計抓住了這部分內(nèi)容的四個特點:
① 重視知識的構建。濃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識是強氧化性,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來構建這些主干知識。
② 重視環(huán)境教育。由于濃硫酸、硝酸的反應均有污染物產(chǎn)生,因此實驗改進的一個重心要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③ 加強思想方法教育。本節(jié)要突出運用分類觀和氧化還原觀來分析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反應的特點。從而理解濃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表現(xiàn)在硫、氮元素價態(tài)的變化上。運用內(nèi)外因的關系理解量變引起質(zhì)變,加深對自然辯證法的認識。
④ 運用比較歸納法進行學習。
2.學生情況分析
(1)知識基礎
經(jīng)過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前三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儲備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對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問題也留有深刻印象。結合初三的知識,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酸的主要性質(zhì)(通性),對于氫前金屬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置換出氫氣的規(guī)律非常熟悉。這為研究濃硫酸和硝酸的強氧化性打下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和知識支持。本節(jié)課在兩個環(huán)節(jié)上特別注意了知識上的承前啟后:
① 先運用分類法,從物質(zhì)類別、化合價等角度預測硫酸和硝酸的性質(zhì)。
② 實驗探究之后,對金屬與酸的反應進行全面小結。
(2)實驗技能基礎
新課程實施以來,學生基本熟悉了實驗探究的程序,并在化學實驗過程得到多次體驗,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更加貼近科學探究的方式。學生也接觸過一些微型實驗,但沒有使用過注射器和小藥瓶。基于以上分析,我在學生動手前引導他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該實驗藥品有強腐蝕性、產(chǎn)物有污染,一定做好自我和他人防護。②如何巧用注射器取液體和氣體藥品。③如何解決小藥瓶內(nèi)壓強過大的問題。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 基本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認識硝酸的氧化性、濃硫酸的氧化性及其特性;對金屬與酸的反應形成更全面的認識。
過程目標: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逐步掌握比較研究法,進一步形成交流、反思、評價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設置適宜難度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并體會到學習的過程是漸進的過程。(中學范文網(wǎng) wWW.f215.CoM)
2. 開放性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運用氧化還原觀和分類觀,分析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反應的特點。通過探究NO3-是否具有氧化性,深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過程目標:能開發(fā)新型儀器功能與使用方法,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實驗步驟。并能從實驗探究中提升技巧和反思不足。
情感目標:運用內(nèi)外因的關系理解量變引起質(zhì)變,加深對自然辯證法的認識。
3. 教學重點的分析與確定
濃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識就是強氧化性,它們能與絕大部分金屬反應,也能氧化一些非金屬,反應的特點是濃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還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這是區(qū)別于初中知識的最大之處。因此將它確定為教學的重點,通過理論進行構建,再用實驗進行驗證。
4. 教學難點的分析與確定
學生雖然已經(jīng)明確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但面對陌生儀器、具有強腐蝕性的藥品的使用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要考慮的問題還是很多,相當有挑戰(zhàn)性。因此,本節(jié)課的難點確定為: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濃硫酸、硝酸的強氧化性的活動。
5. 教學方法與手段
實驗探究法、對比研究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2. 教學資源的開放性措施
長期以來,涉及到濃硫酸、濃硝酸等危險實驗和污染實驗時,如果只是看錄像,就浪費了非常好的探究資源。這一直是化學老師非常棘手的問題,該實驗設計很巧妙地解決了此矛盾。經(jīng)過上百次實驗,我終于摸索出現(xiàn)象明顯時藥品的最小用量和實驗技巧。而整個實驗過程,都體現(xiàn)出了環(huán)保和人文的思想,包括一次性手套的使用、各個實驗裝置的使用都從最大限度上保護了學生。本節(jié)課選用和開發(fā)的教學資源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實驗探究上,這就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拓展問題空間,增強實驗內(nèi)容的開放性。它以濃硫酸、硝酸與銅反應為載體,讓學生自主的開展探究活動,自覺地根據(jù)科學探究程序進行化學實驗,并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式來分析處理化學實驗問題。尤其是在微型化、綠色化、安全化的實驗儀器開發(fā)上體現(xiàn)了探究的開放性。
3. 問題情境的開放性措施
整節(jié)課時在幾個問題下驅動任務貫穿而成的,其中創(chuàng)設出來的問題情境開放性較大的有:
問題
設計目的及作用
① 你覺得硫酸和硝酸會氧化哪些物質(zhì)?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觀和分類觀來預測物質(zhì)的性質(zhì)。為實驗探究的進行打下物質(zhì)基礎和提供思路。
②今天我們用銅來驗證硫酸和硝酸的強氧化性,請討論實驗方案。注意思考:
a.如果反應會有何現(xiàn)象?
b.如何證明反應發(fā)生,如何檢驗產(chǎn)物?
c.注射器在實驗中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通過前面知識與方法的準備,讓學生自行思考總結出實驗探究的方案。為讓學生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思路,提示學生的三個問題將復雜的問題拆分,將難點逐個擊破。
③試對以上實驗進行對比和類比,結合金屬與酸的反應,就稀、濃硫酸,稀濃硝酸的氧化性得出一些規(guī)律和結論。
通過比較歸納法對金屬與酸的反應形成更全面的認識。
④觀察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的反應,實驗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zhì)?
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知化學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化學問題的能力。
⑤向硝酸鈉溶液中加入銅片,無明顯現(xiàn)象,但再加入稀鹽酸后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為什么?請談談對氧化劑、還原劑的新的認識。
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和提升,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深化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
4.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措施
本節(jié)課鼓勵學生用類似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實驗,提高實驗過程的探究性;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自主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探究活動主要經(jīng)歷了如下的過程: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huán)
節(jié)
一
課
題
引
入
【提問引入】 從氧化還原的角度對鹽酸、硫酸、硝酸進行分類,并預測它們的性質(zhì)。
【點評】也就是說分為強氧化性酸和非強氧化性酸兩類。
【提問】我們今天就用實驗來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你覺得它們會氧化哪些物質(zhì)呢?
【板書】硫酸和硝酸的強氧化性
回答,學生1:分兩類,因為濃硫酸、硝酸不能用于制氫氣,所以我預測他們的氧化性比鹽酸強。
學生2:從化合價的角度看,鹽酸中Cl的化合價位-1價,是最低價,只能升高,體現(xiàn)還原性。而硝酸中的N、硫酸中的S化合價均處于最高價,只能降低,表現(xiàn)氧化性。
思考、回答:
生3:一些還原劑,如:金屬單質(zhì),一些非金屬單質(zhì),如碳。
生4:還有Fe2+、I—等一些低價鹽。
鞏固利用分類觀、氧化還原觀分析元素化合物的知識的方法。
環(huán)
節(jié)
二
實
驗
探
究
【提問】如果讓你選擇一種藥品來來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你會選什么樣的物質(zhì)呢?
【追問】那選什么樣的金屬呢?
【布置任務】今天實驗室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不活潑金屬單質(zhì)——銅來驗證硫酸和硝酸的強氧化性。
【引導】討論:1.實驗方案,2.預測實驗現(xiàn)象,3.如何證明反應發(fā)生,如何檢驗產(chǎn)物?4.注射器在實驗中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提問】請一組同學派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思路。
【追問】那么我們?nèi)绾螜z驗是否有生成的產(chǎn)物?
【追問】但如果裝置中本來有空氣,NO一產(chǎn)生就被氧化成紅棕色,就無法與NO2區(qū)分了,怎么辦呢?
【點評】太棒了,充分地開發(fā)了注射器的用途。下面咱們就按這個思路,4人一小組完成實驗。注意學案中的實驗提示。
【提問】下面我請幾個小組來匯報一下實驗情況。先從濃硝酸的情況說起。
【點評】很好!溶液呈綠色是由于紅棕色氣體部分溶解于藍色溶液造成的。那稀硝酸的情況如何?
【提問】誰來匯報一下硫酸反應的情況。
【布置任務】其他同學的實驗現(xiàn)象有沒有補充?如果沒有,就請你們完成這三個反應的表達式。
【小結】各實驗的現(xiàn)象及反應。
【布置任務】試對以上幾組實驗進行對比和類比,結合金屬與酸的反應,就稀、濃硫酸,稀濃硝酸的氧化性得出一些規(guī)律和結論。
【點評】濃、稀硝酸和濃硫酸能氧化不活潑的金屬,說明他們具有強氧化性。
【小結】利用學生匯報結果進行總結
多人回答:既然是驗證強氧化性,選金屬單質(zhì),品種多,現(xiàn)象明顯。
大部分學生回答:我們可以選弱一些的還原劑,如不活潑的金屬。
討論方案、預測實驗現(xiàn)象、匯報:
生5:需做4組實驗,實驗方案:銅與濃硫酸;銅與稀硫酸;銅與濃硝酸;銅與稀硝酸
生6:產(chǎn)物預測:硫酸被還原后可能會產(chǎn)生SO2,硝酸被還原后可能會產(chǎn)生NO或NO2,濃度不同可能劇烈程度不同,可能產(chǎn)物有差異。銅被氧化后會生成藍色的銅鹽。
生7:若想檢驗SO2,用注射器吸取氣體注入裝有品紅的藥瓶中。不管哪個生成的是NO,因為NO2為紅棕色、NO為無色但遇空氣后會變紅,所以還是很好辨認的。
[同學生有點騷動,有人馬上提出異議]
生8:同樣還是可以利用注射器實現(xiàn),現(xiàn)將小藥瓶中的空氣抽出,反應后再注入空氣檢驗的生成。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F(xiàn)象很鮮明,大家很興奮,氣氛空前高漲
匯報:實驗現(xiàn)象
生9:觀察到銅片溶解,溶液變綠,產(chǎn)生了紅棕色氣體。說明反應生成了NO2和硝酸銅。
生1:銅片溶解,溶液變藍,注入空氣后氣體變?yōu)榧t棕色,但與1號瓶相比顏色淡了很多。
我認為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了NO、硝酸銅和水。
生10:用注射器將3號瓶的氣體抽出注入品紅溶液中,溶液褪色。說明有SO2生成。
生11:4號瓶無明顯現(xiàn)象。但由于銅片加熱后放入,產(chǎn)生了一些白霧,可能是水氣。經(jīng)檢驗無SO2生成。
完成、匯報化學表達式
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生1:從與是否與銅反應的角度看,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的強。從劇烈程度上看,濃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的強。同時,從反應條件上來看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硫酸還要強。
生12: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由+6價硫體現(xiàn),稀硫酸具有弱氧化性由H+體現(xiàn)。濃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強氧化性(均由+5價N體現(xiàn))。濃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一般是NO2,稀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一般是NO,濃硫酸的還原產(chǎn)物一般是SO2。
通過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流程:
確定實驗方案、預測實驗現(xiàn)象、觀察實驗現(xiàn)象、驗證實驗產(chǎn)物、分析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比較異同、探尋規(guī)律并進行歸納總結,獲得氧化性酸與金屬單質(zhì)、具有還原性非金屬單質(zhì)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
環(huán)
節(jié)
三
【提問】銅都能與濃硫酸、硝酸反應, 你是否能提出新的問題?
【演示實驗】下面我們用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1.鋁與濃硝酸(試管實驗)2.鋅與濃硝酸(裝置見右圖)
【講述】很明顯,鋅能與濃硝酸反應。 但從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看,鋁更活潑,更應該能被濃硝酸氧化。原因是常溫下,鐵、鋁能被濃硝酸、濃硫酸鈍化,即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應繼續(xù)進行。所以可以用鐵罐車、鋁罐車運輸這兩種濃酸。
思考、質(zhì)疑:那活潑金屬能被它們氧化嗎?
觀察:1.無明顯現(xiàn)象
2.迅速產(chǎn)生大
量紅棕色氣體。
質(zhì)疑:鋁比鋅活潑,為什么鋅與濃硝酸迅速反應而鋁沒有?
學生傾聽,記筆記
通過實驗,設置疑點,引導學生進一步全面認識金屬與酸的反應以及濃硫酸、硝酸的強氧化性。
環(huán)
節(jié)
四
【過渡】剛才我們是用一種金屬作為還原劑研究濃硫酸、硝酸的氧化性,下面我們看看其它的還原劑與它們反應的情況。
【演示實驗】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
【思考】請同學們分析實驗現(xiàn)象:上述實驗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zhì)。
【追問】這個黑色固體你覺得是什么?哪來的氣體呢?
【實驗思考題】向硝酸鈉溶液中加入銅片,無明顯現(xiàn)象,但再加入稀鹽酸后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為什么?
【啟發(fā)】請談談對氧化劑、還原劑的新的認識。
觀察
回答,生13:生成黑色疏松多孔的物質(zhì)還有大量氣體。
生13:可能是碳。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的氣體。濃硫酸使蔗糖脫水生成的碳。在受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的CO2和SO2。熱量來源于濃硫酸遇水放出的熱。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脫水性及強氧化性。
思考、分析:HNO3具有強氧化性,但NO3-不具有強氧化性
回答:化合價只能幫助我們預測物質(zhì)的氧化還原性,還可能與溶液的濃度、酸度有關系。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知化學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化學問題的能力。
深化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
板
書
一、硝酸(強氧化性)
4HNO3(濃)+Cu=Cu(NO3)2+2NO2↑+2H2O
8HNO3(?。?3Cu=3Cu(NO3)2+2NO↑+4H2O
二、濃硫酸(強氧化性)
Cu+2H2SO4(濃) =△= CuSO4+SO2↑+2H2O
C+2H2SO4(濃) =△=CO2↑+2SO2↑+2H2O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 學生學習效果
為了保證探究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學生沒有提前預習,也沒有帶教材進入課堂。很明顯,通過近一個學期關于“創(chuàng)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與提高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學生已經(jīng)適應了這種學習模式。遇到一個新的探究問題時能從容地從理論上去預測和從實驗上去驗證,并且也熟悉了實驗探究的基本程序。經(jīng)過自己主動完成地研究,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也是非常牢固的。
2. 教師自身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作為區(qū)級展示課,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好評。大家認為這堂課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和課堂文化。設計精巧、線條流暢,預設目標恰當,層次逐漸加深,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兩條主線即: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引導學生對比研究的活動,脈絡清晰,相輔相成,很好地完成了預期設定的三維目標。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實驗探究內(nèi)容的設計堪稱創(chuàng)新,把復雜、危險、有污染的演示實驗化為簡單的學生實驗,既微型又環(huán)保,既易操作又有明顯現(xiàn)象。小藥品和注射器的使用包括濃硫酸與蔗糖的反應實驗也作了環(huán)保處理,處處體現(xiàn)出對新儀器和新技術的挖掘與開發(fā)。
對于實驗探究的開放性的研究,我在平行班采用了不同的探究程序。一個班的開放度非常大,布置任務后讓學生自己討論實驗方案,預測實驗現(xiàn)象,總結實驗問題。而另一個班是指導學生先討論,匯報實驗方案和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之后再實驗。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前者學生肯定會因考慮不周而出現(xiàn)不少問題,但隨后的討論和改進讓他們理解深刻。后者循序漸進,學生通過充分討論,未雨綢繆,實驗實施中可避免不少錯誤。今后還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在實驗的各個階段中自主的去探究,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自主性。
擴展閱讀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關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zhì),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硫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本節(jié)內(nèi)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初中的《常見的酸一一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zhì)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是在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zhì)。硫酸中的硫元素處于最高價,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它有別于稀硫酸的性質(zhì)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強氧化性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質(zhì),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這部分內(nèi)容,既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又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
用。
2.教材的編排中體現(xiàn)的五條知識脈絡
1.知識線:
知識發(fā)展線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zhì)——濃硫酸的特殊性——氧化還原反應
內(nèi)容深廣度(要點):認識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濃硫酸的特性——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
2.學生認識發(fā)展線
學生的認識發(fā)展脈絡:首先從初中化學的有關內(nèi)容人手,先復習稀硫酸的性質(zhì),然后通過活動質(zhì)疑,為物質(zhì)的性質(zhì)的預測提供思路。
3.問題線:通過“思考與交流”,應用初中化學知識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過設計閱讀導向性問題提綱引出濃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最后用科學實驗解決問題。
4話動線:學生閱讀課本獲取信息,學生動手實驗,小組討論,教師演示實驗
5.情景線:生活素材——課本素材——科學素材——生活素材
五條線索間的關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知識線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線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問題線、活動線和情景素材線展現(xiàn)了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
【二】學情分析:
1.已知: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節(jié)課中僅以知識回顧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識完整化
2.想知:濃硫酸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有關知識
3.未知:學生在初中幾乎沒有涉及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因而我認為這是本節(jié)課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點突破的內(nèi)容
4.實驗探知:采取學生做實驗,親身體驗,分析得出結論的方式,強化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區(qū)別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根據(jù)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將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復習回憶鞏固稀、濃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識記濃硫酸的物理性質(zhì);③、通過探究理解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④、閱讀自學,通過對硫酸性質(zhì)的認識明確其用途。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無機物性質(zhì)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閱讀、查閱、討論和概括有關硫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硫酸的重要用途,認識硫酸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們?nèi)粘I畹拿芮新?lián)系,并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③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質(zhì)。
(四)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從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為體現(xiàn)科學知識探索的過程,采用“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應用”的程序進行教學。在復習鞏固舊知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再通過實驗探究,認真觀察、及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運用相關理論(如氧化還原觀點)進行深入分析,形成結論,并最終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
2學習方法: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以下學習的方法
①閱讀: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書本,找出重點,歸納整理。
②觀察: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全面科學地觀察事物,獲取有效信息。‘
③聯(lián)想:將硫酸知識與大量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應用建立聯(lián)系,實現(xiàn)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并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
④推理:指導學生正確運用氧化還原,電離理論等觀點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分析,由表及里,揭示反應本質(zhì)。
⑤對比:通過稀硫酸和濃硫酸在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中表現(xiàn)氧化性粒子的不同,分析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根本區(qū)別;辨析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⑥分類:濃硫酸屬于強氧化性酸,掌握分類方法為下節(jié)課學習濃消酸打好基礎。
(五)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采用自主實驗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我采用的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實驗,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親身操作體驗,在體驗中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采用探究式理論中的“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把單項信息的傳遞轉化為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投入的多項信息交流。以實驗體驗來突破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這一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設計思路的三個認知層次:
1.“溫故引新,以例激情”
2.“探究實驗,自主學習”
3.“遷移應用,鞏固提升”
通過這一設計思路完成了“自主,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課堂上先通過一些有關于硫酸的事件,例如皮膚燒傷毀容案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再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稀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然后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教師與學生合作演示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自主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實驗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真正的“動眼看”“動手做”“動腦想”,真正的自己來掌握濃硫酸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有關知識,突破濃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中強氧化性的這一難點,最后完成知識鞏固遷移,首尾呼應,水道渠成的解釋課首的引課案件。同時強調(diào)硫酸的危險性,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從生活到化學學科知識再到生活的思路。課題導向信息層層深入,步步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在引導下自己獲取知識,體驗求知快樂。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同時也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能夠自由的思維。本節(jié)課理論性較強,在教學中存在一定難度,我采用的這樣的教學設計上這堂課學生不僅掌握了化學知識和規(guī)律,而且獲得了探求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六)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以例激情
(~)創(chuàng)沒情境,激發(fā)情意請學生觀看與硫酸有關的幾幅圖片。
2003北京某某大學生用濃硫酸傷害動物園中大黑熊事件
2005年深圳某女士被濃硫酸毀容。
這幾幅圖片中都和硫酸有關,這些可怕事件為什么和硫酸有關?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用生活中的實例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實際相連使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在 情境中導入用這種方式展開硫酸的課題教學。
高一化學教案硝酸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高一化學教案硝酸》,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硝酸
物理性質(zhì):
1.純硝酸是無色油狀液體,開蓋時有煙霧,揮發(fā)性酸.
2.M.p.-42℃,b.p.83℃.密度:1.5g/cm3,與水任意比互溶.
3.常見硝酸a%=63%-69.2%c=14-16mol/L.呈棕色(分析原因)發(fā)煙硝酸.
化學性質(zhì):
1.強腐蝕性:能嚴重損傷金屬、橡膠和肌膚,因此不得用膠塞試劑瓶盛放硝酸.
2.不穩(wěn)定性:光或熱
4HNO3=====4NO2+O2+2H2O
所以,硝酸要避光保存.
3.強酸性:在水溶液里完全電離,具有酸的通性.
4.強氧化性:濃度越大,氧化性越強.
與金屬反應:
[實驗]在兩支試管里分別盛有銅片,向兩支試管理再分別加入濃硝酸和稀硝酸.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Ag+2HNO3(濃)==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硝酸能與除金、鉑、鈦等外的大多數(shù)金屬反應.
通常濃硝酸與金屬反應時生成NO2,稀硝酸(6mol/L)則生成NO.
鈍化反應:常溫下濃硝酸可使鐵、鋁、鉻(都可呈+3價金屬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護性的氧化膜而鈍化.而稀硝酸則與它們反應.
Fe+4HNO3(稀)==Fe(NO3)3+NO+2H2O
王水:1體積濃硝酸與3體積濃鹽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鉑.
Au+HNO3+4HCl==HauCl4+NO+2H2O
M+HNO3(12∽14mol/L)↗NO2為主.
M+HNO3(6∽8mol/L)↗NO為主
M+HNO3(約2mol/L)↗N2O為主,M較活潑.
M+HNO3(2mol/L)↗NH4+為主(M活潑)
M+HNO3還可能有H2產(chǎn)生(M活潑)
與非金屬反應:濃硝酸;需要加熱.
C+4HNO3(濃)==CO2↑+4NO2↑+2H2O(實驗演示)
H2S+8HNO3(濃)==H2SO4+8NO2↑+4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冷)
SO2+2HNO3(濃)==H2SO4+2NO2
3SO2+2HNO3(稀)+2H2O==3H2SO4+2NO
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與硝酸共存.
與有機物反應: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
1.硝酸的制法:SPACEPREFIX=O/
[設問]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對比優(yōu)缺點.(三種)
1.實驗室制法:微熱
NaNO3(s)+H2SO4(濃)==NaHSO4+HNO3
[討論]1.反應溫度
2.反應裝置:
3.收集裝置:
2.氨氧化法制硝酸:
4NH3+5O2====4NO+6H2O(氧化爐中)
2NO+O2==2NO2(冷卻器中)
3NO2+H2O=2HNO3+NO(吸收塔)
4NO2+O2+2H2O==4HNO3(吸收塔)
過程:(1)先將液氨蒸發(fā),再將氨氣與過量空氣混合后通入裝有鉑、銠合金網(wǎng)的氧化爐中,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為NO.該反應放熱可使鉑銠合金網(wǎng)(催化劑)保持赤熱狀態(tài).
2.(2)由氧化爐里導出的NO和空氣混合氣在冷凝器中冷卻,NO與O2反應生成NO2.
(3)再將NO2與空氣的混合氣通入吸收塔.由塔頂噴淋水,水流在塔內(nèi)填充物迂回流下.塔底導入的NO2和空氣的混合氣,它們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這樣氣流與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觸面增大,便于氣體吸收.
從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僅達50%,不能直接用于軍工、染料等工業(yè),必須將其制成98%以上的濃硝酸.濃縮的方法主要是將稀硝酸與濃硫酸或硝酸鎂混合后,在較低溫度下蒸餾而得到濃硝酸,濃硫酸或硝酸鎂在處理后再用.
尾氣處理:燒堿吸收氮的氧化物,使其轉化為有用的亞硝酸鹽(有毒)即”工業(yè)鹽”.
NO+NO2+2NaOH==2NaNO2+H2O
1.硝酸鹽:
特點:外觀美麗(由金屬離子決定);KNO3無色、Cu(NO3)2.6H2O寶石藍色.
水溶性好
有明顯的氧化性,穩(wěn)定性不好.分解有氧氣.
[實驗]1.KNO3的熱分解:
2.硝酸銅的熱分解并檢驗氣體.
2KNO3==2KNO2+O2
2Cu(NO3)2==2CuO+4NO2+O2
2AgNO3==2Ag+2NO2+O2
檢驗方法:硝酸鹽溶液經(jīng)濃縮后,加入濃硫酸和銅屑并加熱,可逸出紅棕色氣體.
高一化學教案:《硫、硫酸》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化學教案:《硫、硫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化學教案:《硫、硫酸》教學設計
[目的]:
1、使學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質(zhì);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
[課型]:
元素化合物知識課
[重點]:
硫的性質(zhì)
[教法]:
比較法和講練法
[教具]:
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坩堝鉗、銅絲、硫、鐵粉
[復習舊課]:
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講評作業(yè)。
[引入新課]:
比較鹵族元素的知識來引入新課。
[新課]:
第三章 硫 硫酸(板書)
第一節(jié) 硫(板書)
一、硫的物理性質(zhì):(板書)
復習初中所學過的有關硫的一些知識,簡要介紹一些硫的知識及重要性。
硫的物理性質(zhì):黃色,很脆,固態(tài),密度約為水的2倍,不溶于
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學性質(zhì):(板書)
通過比較硫和氧的反應,來推知硫的化學性質(zhì)。
1、硫跟金屬的反應:(板書)
演示實驗:P63,3-1
現(xiàn)象: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硫化亞銅。
化學方程式: △
2Cu + S === Cu2S
演示實驗:P64,3-2
現(xiàn)象:移開酒精燈,反應繼續(xù)紅熱地進行,生成黑色的硫化亞鐵。
化學方程式: △
Fe + S === FeS
比較硫和金屬,氧和金屬,氯和金屬的反應。
結論:硫能跟許多金屬反應,生成金屬硫化物,但硫的非金屬性比氧和氯弱。
2、硫跟非金屬的反應:(板書)
復習初中硫和氧氣的反應。
熱化學方程式:
S(固) + O2(氣) == SO2(氣) + 296.6KJ
介紹硫和氫氣的反應: △
S + H2 === H2S
三、硫的用途:(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內(nèi)容,介紹硫的用途。
小結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作業(yè)]:P65,1、2、3
高一化學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化學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四節(jié)硫酸、硝酸和氨第2課時[比較學習法]:濃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通過比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記憶。如濃硫酸、硝酸作氧化劑時,都是硫、氮元素被還原;都是濃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強;濃硫酸、濃硝酸都能與不活潑金屬和一些非金屬反應;在常溫下,濃硫酸、濃硝酸都能使鐵、鋁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從而阻止酸與內(nèi)層金屬的反應等。[實驗觀察]:Cu與濃硝酸和稀硝酸反應的比較:3Cu+8HNO3=3Cu(NO3)2+2NO↑+4H2O觀察現(xiàn)象:①產(chǎn)生無色氣體。②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③銅在不斷的溶解。此氣體遇空氣變?yōu)榱思t棕色,所以無色氣體是NO。結論:銅和稀硝酸常溫下反應比較緩慢。C+4HNO3(濃)?4NO2↑+CO2↑+2H2O現(xiàn)象:①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②溶液由無色變?yōu)榫G色。③銅在不斷溶解。結論:銅和濃硝酸常溫下反應劇烈。[錯誤點撥]:硝酸愈稀被還原的程度愈大,說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強。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濃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強,不看被還原的程度大小。同樣,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只看失去電子的難易,不看失電子的多少。[資料介紹]:王水的成分:濃硝酸與濃鹽酸的混合物,其體積比為1:3。氧化能力極強,可溶解金和鉑。[知識拓寬]:鎂、鋅等金屬與不同濃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價態(tài)的還原產(chǎn)物。例如,當硝酸中HN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33%時,反應按下式進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若硝酸更稀,反應會生成氨,氨與過量的硝酸進一步反應生成硝酸銨。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例題分析]:1。在標準狀況時,把NO2和O2按4:1的體積比混合使其充滿一個大試管,把大試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漸上升,最后試管中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不考慮試管中溶液擴散)為()A.0.8B.0.72C.0.1D.0.036補充兩個重要的關系式:4NO2-----O2,4NO------3O22.用廢銅屑和工業(yè)硝酸為原料,制取硝酸銅,請設計2~3個方案,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補充習題: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體內(nèi)有獨特功能,近年來他們在此研究領域有很大進展,因此這三位教授榮獲了1998年諾貝爾獎。關于NO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NO可以是某些含低價態(tài)氮物質(zhì)的氧化產(chǎn)物B、NO不是亞硝酸的酸酐C、NO可以是某些含高價氮物質(zhì)的還原產(chǎn)物D、NO是紅棕色氣體2.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充分反應,生成N2和CO2。若測得N2和C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則該N的氧化物是()A、N2OB、NOC、NO2D、N2O53.某金屬硝酸鹽受熱分解生成金屬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氣。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8∶1,則金屬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過程中的變化是()A升高B降低C不變D無法確定4.0.3molCu2S和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則末被還原的HNO3的物質(zhì)的量是A、1.0molB、1.2molC、0.3molD、2.2mol5.已知2Cu(NO3)2=2CuO+4NO2↑+O2↑,現(xiàn)把Cu(NO3)20.01摩緩慢加熱直到分解完全,用排水法收集產(chǎn)生的氣體于試管中,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水仍充滿試管B.試管中可收集到0.112升無色氣體(標況)C.向試管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紅色D.向試管中加入鋅??僧a(chǎn)生燃性氣體6.常溫下30mlNO2和10mlNO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飽和NaHCO3溶液中,將逸出的氣體通過裝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1)從干燥管逸出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___。(2)若NO2和NO的體積比大于3:1,則逸出的氣體是____________。(3)若NO2和NO的體積比小于3:1,則逸出的氣體是____________。7.汽車尾氣(含有碳氫化合物、CO、SO2和NO等)是城市空氣污染的污染源之一。綜合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化器”(用鉑、鈀合金做催化劑)。它的特點是使CO和NO反應,生成可參與大氣生態(tài)循環(huán)的無毒氣體,并促使碳氫化合物充分燃燒及二氧化硫的轉化。認為汽車尾氣的過多排放可能引起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寫出CO和NO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城市空氣污染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A開發(fā)利用氫能源B使用電動車C植樹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參考答案:1、D2、B3、B4、D5、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