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7-23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jié)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2.聯(lián)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想象意境,品意趣
1.導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童話的王國,感受到了童話中奇妙的世界。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走進《巨人的花園》,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2.品讀故事開頭,結合原文,體會巨人的孤獨。
(1)師引導: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巨人的花園以前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學讀出了自私,有的同學讀出了知錯能改。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巨人呢?我們得細細地讀讀這個童話才能知道,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開頭。
(2)課件出示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的圖片。
①師引導:這是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時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板書:孩子)
②預設:我看到了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快樂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聽到了他們歡樂的笑聲,聽到了小鳥悅耳的歌聲。
(3)引導體會巨人的形象。
①師引導:孩子們在花園里盡情地歡笑,盡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
②師指名回答。(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
③師引導:他在那兒住了多久?
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④師引導:讀到這,巨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巨人害怕孤獨)(板書:怕孤獨)
3.讀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師引導:有一天,巨人回來了,看見孩子們正在花園玩。巨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請默讀第3~5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
(2)課件出示:
“你們在這兒做什么?”他叱責道。孩子們嚇得跑開了。
“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巨人自言自語道,“這是隨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這里玩?!庇谑撬诨▓@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墻,掛出一塊布告牌:
禁止入內(nèi)
違者重懲
(3)師指名交流,相機引導: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示例1:一個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個脾氣暴躁的巨人。
(5)指導朗讀。
①師指名讀第4自然段,指導讀出“叱責”的語氣。
②師指名讀第5自然段,指導讀出“自言自語”的語氣。
③師引導評價:聽了他的朗讀,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朗讀課文,感受巨人的花園的變化。
(1)朗讀第6~1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并思考:巨人的花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師引導生交流。
①師:(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預設:巨人的花園,仍舊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個詞語說說嗎?(預設:凄涼)
②師生合作朗讀。師讀第1句,生齊讀第2句。女生讀第3句;男生讀后面部分。
③師引讀第8自然段,生齊讀第9自然段。(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可是春天始終沒有來,夏天也沒有來。秋天給每個花園帶來了金色果實,但巨人的花園卻什么也沒有。
①(課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師: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巨人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
③小組討論:巨人的花園為什么出現(xiàn)了這么奇特、可愛的景象?
④師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刪繁就簡,以巨人說的話為語言訓練和文本涵泳的突破點,引導學生比較,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看似不經(jīng)意的師生情境對話,讓“想象的角度增加、廣度開闊、精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溫度”,把學生帶入洋溢著趣味的童話中,感受童話故事情節(jié)的奇妙,又一次了解童話文體特點。
板塊二 語言實踐,說醒悟
1.出示圖片,引導質疑。
(1)師:更奇妙的還在后面呢?。ㄕn件出示巨人與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2)師引導生看圖:此時的巨人在干什么?
(3)示例:巨人和孩子們在花園里歡快地玩耍。
(4)師引導質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結合我們前面讀到的內(nèi)容,你有什么疑問嗎?
(5)預設:之前巨人還那么生氣,現(xiàn)在巨人為什么和孩子們和好了呢?
2.品讀故事結果,語言實踐,體會巨人的醒悟過程。
(1)師指導:請自由朗讀第12~15自然段,并思考:巨人有什么轉變?用橫線畫出寫巨人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句子。
(2)師引導交流:巨人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3)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師指名朗讀。
②師提問:春天為什么不到這兒來了?你明白嗎?請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
(4)課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課件出示:
他輕輕地走下樓,靜悄悄地打開前門,走進花園里。孩子們看見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園里又出現(xiàn)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輕輕抱起他,放到樹枝上。這棵樹馬上開花了,小鳥們也飛來歌唱。
別的孩子看見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樣兇狠了,也都跑了回來。春天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①師生合作朗讀。師讀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讀后面一句。
②師引導:讀了這一部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預設: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們在一起)
(5)小練筆。
師引導:看著這奇妙的一切,巨人終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請寫下來。
課件出示:
小練筆:
巨人終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生完成練筆后,師指名交流。
示例1: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
示例2: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桃樹綻出綠芽,到處草翠花開;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到處都被冰雪覆蓋。
⑤師引導:用對比的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顆冰冷的心開始變得溫暖了,你們說的這些,用書上的一句話說,就是--(出示課件)
師:我們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我的花園里,孩子們是最美麗的花。
⑥師小結:不管怎么說道理就是一個,那就是--孩子就是春天。(板書:孩子是春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巨人變了,他不再孤獨,變得快樂;不再自私,變得寬容。
【設計意圖】學生經(jīng)由情境感知進入意境領悟,進而遷升至與巨人心靈契合的心境感悟。這一閱讀境界的提升亦是學生言語境界、言語情懷的重新構建。
板塊三 總結拓展,寫童話
1.想象圍墻拆除后的景象。
(1)師引導:巨人終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圍墻,迎來了春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生自由交流,想象拆掉圍墻后花園里的美景。
(3)課件出示巨人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4)師引導生想象巨人把花園分享給孩子們后,他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
①師引導:巨人把花園和孩子們分享后,他還那樣孤獨寂寞嗎?
②預設:巨人不再孤獨,因為有了孩子們的陪伴。
③猜猜巨人陪孩子們做了哪些游戲。
示例1:巨人陪孩子們做捉迷藏的游戲,讓孩子們藏在他的身后。
示例2:巨人讓孩子們爬到他的身上,抱著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
2.生齊讀14、15自然段,感受他們的幸福。
(1)師引導: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課件出示段落)
(2)生有感情地齊讀14、15自然段。
3.結合生活,領悟童話中的道理。
(1)師引導:巨人懂得了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所以他變得快樂了,他的花園變得四季如春了。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種美好的畫面,我們不僅在童話世界里能夠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你們在生活中有與人分享帶來快樂的小故事嗎?(生自由交流)
(2)師小結:是啊,快樂就是與人分享,快樂就是給別人送去溫暖與關愛。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沒有童話那樣神奇,但同樣也會帶給人許多欣喜。正如詩人布朗寧所說:“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毕M巳硕极I出一點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音頻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4.完成練筆,感受童話的魅力。
(1)師引導: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仿佛和巨人同悲同喜。孩子們,你們愿意成為童話中的一員嗎?下面就讓我們繼續(xù)把這個故事寫下去吧。
(2)課件出示小練筆要求。
課件出示:
小練筆:發(fā)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
(3)生發(fā)揮想象,自由進行小練筆。
(4)師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5.拓展閱讀,激發(fā)興趣。
師指導:王爾德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jié)純真生動。細細地研讀,你可以從這些童話中體會到人間的冷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課下同學們可以去圖書室閱讀這些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與人分享的快樂種子才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拓展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板書設計
作業(yè)設計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或《狀元作業(yè)本》對應課時作業(yè)。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關注點在于欣賞語言,欣賞童話的表達方式,學習和積累童話知識。
1.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側重認知性閱讀。
初讀課文,認識這個美麗的花園。在課堂的開始我就以這個美麗的花園為切入點引入課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對這個美麗的花園印象深刻。
3.抓住重點,品讀感悟。
這一塊的閱讀,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復品讀、揣摩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體會花園的變化,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tài)度,通過自行朗讀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為描寫巨人自私的語句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
4.拓展想象的空間。
如巨人趕走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作者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類文鏈接
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延伸閱讀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白鵝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白鵝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聽寫生字詞,集體訂正。
二、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除了高傲之外,還可以用什么詞語?(驕傲)有沒有喜歡的意思?(課件出示: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有些小氣;架子大;“高傲”是什么意思?)
4.表情朗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三、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識“高傲”。
1.出示兩句話:
(1)鵝的叫聲很高傲。
(2)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
2.討論:作者是怎樣把叫聲和步態(tài)寫具體的?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的寫法。
3.小練筆(填空)
(1)鵝的叫聲,音調(diào)________鄭重,似厲聲________。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________;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________大叫(從這四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2)鵝的步調(diào)________,________的,頗像________出場。(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什么?)
四、研讀第五、六、七自然段,總結“高傲”。
1.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研讀、交流。
如:
(1)“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fā)笑”,哪些地方使我們發(fā)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鵝吃飯時為什么“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3)作者是怎樣觀察鵝的吃相?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4)鵝的吃相表現(xiàn)出它的高傲,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5)為了突出白鵝傲慢的特點,作者怎樣稱呼鵝?(“鵝老爺”)
(“老爺”一詞原是舊時代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種尊稱。作者用來稱呼白鵝,可見白鵝在他家中擁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鵝也就有理由表現(xiàn)得“架子十足”。)
2.品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
(1)食料簡單的句子。
(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
(3)鵝老爺脾氣的句子。
(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zhí)美锏奶觅囊粯印?
3.回顧全文:鵝的“高傲”,具體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頭頸、叫聲、步態(tài)、吃相。)
五、體會情感。
1.作者寫鵝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過字面體會作者對鵝深深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作業(yè)。
1.抄寫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2.觀察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講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白鵝
頭頸
叫聲
步態(tài)
吃相
高傲 有趣
教學反思
通過初讀,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只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讓學生做做動作,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并在動作中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接著我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xiàn)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注。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本,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認真讀文體會,并寫下感受,達到了預設目標。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母雞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母雞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字詞。
2.教師訂正。
二、深入品讀、感悟母愛。
(一)這到底是一只怎么樣的母雞,會讓作者一開始討厭它,后來卻不敢再討厭它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原因,在文中用“____”劃出討厭母雞的主要詞句,用““劃出不敢再討厭母雞的關鍵詞句。
(二)體會作者討厭的理由。(1-3小節(jié))
文中母雞最讓你覺得討厭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
1.”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fā)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
特別是”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聾子是聽不到聲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從這句話里感受到母雞真的很愛夸耀自己,吵得讓人心煩。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p>
從中感受到,當我們在工作,寫作業(yè)時,母雞不停地叫著,影響我們。
3.”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p>
由此可以想象,兩只母雞為了搶吃的廝打起來,兩敗俱傷。
4.”它永遠不反抗公雞。有時候卻欺侮最忠厚的鴨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雞欺軟怕硬。
小結:作者舉了這些例子來說明”討厭“母雞的理由,作者能寫得如此真實,離不開他對母雞的仔細觀察。如此讓人討厭的母雞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討厭了呢?
(三)體會作者”不敢再討厭“的理由。(4-10小節(jié))
1.文中有一段總的寫了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理由,你能找出來嗎?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文中母雞具體做了什么,使作者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呢?
3.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找出來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
4.反饋、交流
(1)哪些句子體現(xiàn)母雞的負責?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負責: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①課件提示“挺著”。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著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么?指名回答(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②課件提示“歪著、挺著、看看”。引導理解: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它好像是在聽什么?為什么要預備作戰(zhàn)?它為什么還要到處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像在聽是不是有抓小雞的壞蛋接近發(fā)出了聲音;為了保護小雞雛做好準備作戰(zhàn);它還不放心所以到處看看是不是真的來了抓小雞的壞蛋。)
③師問:母雞的一舉一動,讓你感覺到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負責)板書
④小互動:老師讀,學生做母雞的動作。
⑤看到一只這么負責的母雞你們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讓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它不僅是一只負責的母雞,還是一只慈愛的母雞,哪些句子又具體寫了母雞的慈愛?(指名匯報)
出示句子2慈愛: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①課件提示“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引導理解:它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為了試試能不能吃;放下是為了讓小雞吃。)
②課件提示“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引導理解:它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為它把吃的都讓給了小雞雛,自己還餓著,所以消瘦了。)
③師:母雞為了自己的兒女,寧可自己挨餓,很明顯的讓我們感覺到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慈愛)板書
④所有的女生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⑤身邊有一只那么慈愛的母雞你們還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它負責、慈愛還很勇敢,哪些句子能體現(xiàn)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無論多么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①課件提示“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引導理解:為什么大公雞會怕它?
指名回答(因為為了讓小雞能吃飽,它敢和大公雞拼命,所以大公雞怕它。)
②課件提示“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引導理解:“頂”是什么意思?它發(fā)出那么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fā)現(xiàn),首先就把它吃掉嗎?
指名回答(“頂”是“很”、“非常”的意思;為了小雞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③它的每一次放聲啼叫、每一次出擊都是為了兒女,你們認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勇敢)板書
④帶著這種感受,男同學讀上一句,女同學讀下一句。
⑤師:身邊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雞你還能討厭它嗎?(不敢)所以作者要大聲告訴所有的人--(課件出示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它不但負責、慈愛、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4辛苦: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①課件提示“多少次”。
引導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為什么一天要教雞雛這么多次?它累不累?
指名匯報(很多次、無數(shù)次;它很累。)
②它為了兒女,任勞任怨,你感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呢?(辛苦)板書
③帶著這種感受,學生比賽朗讀。
④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雞你還忍心討厭它嗎?(不忍心)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⑤課件出示: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為什么?
指名匯報(前一句好,因為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著對它的崇敬。)
⑥師: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帶著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讀這一句。
⑦小結:是啊,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所有的品質的最好濃縮。
⑧返回到課件: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小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師問:當你讀到“它偉大,因為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時難道你還僅僅認為作者只是在贊美母雞嗎?他還在贊美誰?
學生一起回答(贊美母親)
四、比較課文,對比寫法
雖然都是寫動物,《貓》一課作者從頭到尾都是寫了對貓的喜愛之情,而《母雞》卻使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但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學們自己寫動物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五、拓展文本升華母愛
1.說說自己的媽媽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讓學生自由說)
2.你們還想聽有關母愛感人的故事嗎?(想)那就靜下心來好好聽吧!課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圖片2張,邊看邊講。
3.指名說說聽完故事后的感受。(母愛偉大)板書
4.師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親為了兒女,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當災難來臨時,她毫不猶豫地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取兒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給母親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會說--(課件出示齊讀):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組讀,再齊讀。
5.最后我提議大家說一句贊美媽媽的話。(讓學生自由說)
課件出示:
①說說贊美媽媽的話。
②把贊美媽媽的話謄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給自己的媽媽。
板書設計
母雞
討厭:沒完沒了
喜歡: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對母雞的喜愛
教學反思
文章有多處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過設疑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矛盾并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節(jié)中說到母雞總在院里挺著脖兒,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樣子,但下文又將母雞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警戒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母雞到底怕嗎?矛盾2:文中第二節(jié)明確了母雞對公雞的態(tài)度--永遠不反抗,可第6小節(jié)中又說假如遇上大公雞搶食,母雞是一定出擊的,這勁頭兒連大公雞也怕三分。母雞和公雞,到底誰怕誰?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這些疑問時,可始終以體會母雞叫聲所表達的意思為抓手逐步展開。
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的,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這一單元的課文我們學完了,我們學會了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現(xiàn)在,看看語文園地這個版塊,給我們準備了哪些知識吧。
(板書設計:語文園地四)
二、交流平臺。
課件出示: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趕上這么一場用以耀武揚威的亂子,你就甭想有魚咬鉤了。
1.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歡這些小動物,實際上課文的字里行間卻藏著對它們深深的愛。
2.讀到這樣的句子,我就想起媽媽經(jīng)常跟別人說:“我們家那個傻孩子……”
3.我們說話和作文的時候,可以試著運用這種方法。
師:這樣的手法叫做反語,也叫倒反,就是說反話,使用同本語相反的詞語以表達本意。反語的作用是產(chǎn)生幽默感與諷刺性,有時比正說更有力量。(運用反語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示例: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三、識字加油站
課件出示:
桿--肝(肝臟)--稈(麥稈)
消--俏(俊俏)--峭(陡峭)
捕--浦(黃浦江)--哺(哺育)
油--軸(車軸)--屆(應屆)
換偏旁的方法可以幫我們識記生字。
師:小學生常用的識字方法:
1.圖解識字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馬、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
2.猜謎識字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點一橫,叉叉頂門”(文);“十字頭,禿寶蓋,撇著撇著一小點兒”(索);“三個人到二年一班去聽課”(奉)等,
3.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人兒土上坐”(坐);“兩人為從”“三人為眾”“三木為森”“不正為歪”“小土為塵”“上小下大為尖”。
4.編故事識字法。如:“滅”字(發(fā)生火災時,用水去澆滅);“游”字(有一個戴著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邊的人在認真工作);“右”字(右邊的人在大口吃東西)。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fā)展。
5.部件識字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換偏旁法)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lián)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
四、詞句段運用。
1.你知道下面這些詞語說的是哪一類人嗎?選一兩個說一說。
課件出示:
千里馬 老黃?!“凫`鳥 領頭羊 小蜜蜂
紙老虎 變色龍 鐵公雞 應聲蟲 哈巴狗
師:這些詞語都是含有動物的三字成語,它們都代表著一種人物。
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
老黃牛:比喻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工作的人。
百靈鳥:指嗓子清脆;聲音好聽;唱歌好聽的人。
領頭羊:一群人的領頭人。
紙老虎:是指外強中干的人。
變色龍:常用來比喻見風使舵,或在生活中善于變化和偽裝的人。
鐵公雞:意味著一毛不拔,比喻極其吝嗇的人。
應聲蟲:比喻自己胸無主張,隨聲附和他人的人。
哈巴狗:用來比喻沒有骨氣、搖尾乞憐的人。
2.體會下面句子中冒號的用法,從短語中選一個,仿造著寫一段話。
課件出示: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
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后來我看到鵝果然能看守門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
師:冒號的基本用法有:
(1)用于稱呼語后邊,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后邊,提起下文。
(3)用于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4)用于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5)用于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題中這三句話中的冒號都是第(4)種用法。
示例:
小杰真是個粗心的孩子: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卻找不到眼鏡了,好不容易媽媽幫他找到眼鏡,刷牙時又忘了擠牙膏,刷到一半才感覺到不對勁。迷迷糊糊吃完了早飯去上學,結果媽媽在后面大聲喊:“你的書包!”
3.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語,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課件出示: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tài)啦,和別的公雞攀談時的腔調(diào)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
師:這幾句話中加點的詞語都是嘆詞。嘆詞可以表示驚訝、贊美、埋怨、嘆息等感情,起呼喚、應答的作用。嘆詞的獨立性很強,它不跟其他詞組合,也不充當句子成分,能獨立成句,無論是在句子的前邊還是在后邊出現(xiàn),在它的前后都有一定的停頓。
示例:這些句子中的嘆詞都是表明了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五、書寫提示。
師:書寫一篇文章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字距要比行距?。?/p>
2.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3.兩邊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六、日積月累。
1.學生自讀古詩。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2.理解詩中重點詞語。
不論(lùn):無論。
山尖(jiān):山峰。
無限(xiàn)風光:這里指鮮花盛開的地方。
盡(jìn):全,都。
占(zhàn):占領。
3.羅隱在贊美蜜蜂什么?
4.學生小組試講,逐句理解。
5.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輕聲自讀,思考:蜜蜂在哪兒采蜜?
(4)想象前兩句詩中蜜蜂到處辛勤采蜜的情景,體會蜜蜂的辛苦。
明確: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里作者運用“不論”、“無限”、“盡”等詞,寫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6.蜜蜂這樣辛勤采蜜是為了誰?進一步通過朗讀,揣摩、體會。
7.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朗讀體會。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書寫書簽的方法,書簽要美觀、大方,訓練抄寫語段的能力。
2.理解警句的大意有助于學生積累句子,增強學生理解和積累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新課教學( )分鐘
一、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語文園地八”。
二、書寫提示
做幾個有趣的書簽,在書簽上寫一句喜歡的格言。
出示:【出示課件11】
1.看提示
旁邊提示我們寫書簽時,要注意什么?
(課件出示12)
(1)豎寫時要自右向左書寫。
(2)字距要均勻。
(3)上下字要對齊。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觀。
(板書:豎寫時要自右向左書寫 字距要均勻 上下字要對齊 格式更美觀 )
2.寫一寫【出示課件13】
(1) 先照著字帖寫,一邊寫一邊念筆畫名稱。
(2)再在田字格中寫,寫好之后對照比較,看看哪個筆畫沒有寫好,再重寫。
四、日積月累
1.下面是關于讀書的警句,學生嘗試讀一讀。
【課件出示14】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知讀書遲。
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
學習不怕根底淺,只要邁步總不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些什么?
小組內(nèi)交流對這些警句的理解。
選代表展示自己對這些警句的理解。
3.教師講解:【課件出示15、16、17】
(1)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知讀書遲。
意思是:年少時不刻苦勤奮學習,等到將來必有后悔之時。
(2)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
意思是:讀一天書就有一天的收獲,但如果有一天沒讀書就會丟失十天的讀書的收獲.因為讀書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天天都要學習。
(3)學習不怕根底淺,只要邁步總不遲。
意思是:學習不怕基礎差,只要邁步向前,不斷進步就不遲。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意思是:讀書初看是沒有路可走,只有勤奮才能開創(chuàng)一條路。學習知識就如一個人身在大海中一樣,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學為所用,這樣就好比一條屬于自己的船。知識轉化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4.把這些警句再來讀一讀,相互交流,看誰讀得最好。
5.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境鍪菊n件18】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zhàn)斗中取得勇敢。
勤動筆墨勤看書。
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課堂小結與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出示課件19】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正確書寫書簽的方法,美觀、大方訓練抄寫語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課下請同學們把今天的所學再復習一遍。
2.布置作業(yè):會背會寫日積月累,并動手寫一個書簽。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八【出示課件20】
童話充滿了奇思妙想、有趣、充滿幻想
區(qū)別近義詞
仿寫描寫季節(jié)的句子:抓住特點
豎寫時要自右向左書寫 字距要均勻 上下字要對齊 格式更美觀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我們交流了童話充滿想象的特點,學會用這種方法說話或作文。學習辨析近義詞,會抓住不同的景物、用不同的視角來描寫同一季節(jié)。學習了正確書寫書簽的方法,要美觀、大方,訓練抄寫語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
教學中,放手給學生訓練、交流、展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不足之處:學生通過學習,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優(yōu)秀生的表現(xiàn),今后一定注意改正這一點。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jié)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畫面,感受童話的神奇。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發(fā)音干擾而讀錯,要提醒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課要求會寫的11個字,大都筆畫繁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準確識記并書寫。
2.閱讀理解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讀后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xiàn)。
3.表達運用
讓學生在明白了童話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對故事情節(jié)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yè)。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導入課題,解題趣
1.板書課題,揭題導入。
(1)師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篇童話,題目是《巨人的花園》。
(2)課件出示:巨人的花園。
2.簡介作者,齊讀課題。(出示課件)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19世紀后期英國作家、詩人、劇作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快樂王子》《石榴屋》等。
(1)師介紹作者,引導:從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齊讀課題,交流回答。
3.看題觀圖,初識巨人。
(1)師:這個課題很有意思,一讀就知道這是一篇童話,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說說你的理由。
(2)生交流。(預設:巨人)
(3)師引導: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樣子的?
(4)課件出示巨人圖片。
①師引導: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邊的孩子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預設:太超常了。
③師小結:童話中的人物就是這樣的奇妙。(板書:奇妙)
【設計意圖】這節(jié)課一開始就將閱讀焦點指向了“文體”,因為讓學生了解文章體裁是溝通學生語感和意境的樞紐。所以本次課我從情趣基調(diào)入手,用“巨人”這個形象帶領學生進入“童話之境”,從而讓學生對童話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塊二 學習字詞,析詞趣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1)師引導:《巨人的花園》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走進花園去瞧瞧吧!
(2)讀故事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呢?(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①師指名讀閱讀要求,并指導:讀童話可不能像讀普通課文一樣,而是要像講故事一樣讀。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還要想辦法認識不會讀的字詞。
②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
會認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嘯(xiào) 縷(lü) 摟(lǒu) 頰(jiá)
會寫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懲(chénɡ) 蹤(zōnɡ) 嘯(xiào) 私(sī) 頰(jiá) 拆(chāi)
①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碩、拆”讀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允”讀“yǔn”,不要讀成“yǒnɡ”;“砌”讀“qì”,不要讀成“qiè”;“頰”讀“jiá”,不要讀成“xiá”。
②生開火車認讀后,全班齊讀。
③指導寫生字。
師引導:說說通過自學你掌握了哪些生字,與大家交流交流記憶方法。
④師引導生觀察字形,明確字的結構、筆畫、筆順,示范寫字,并指導書寫。
(2)詞語歸類。(課件出示三組生詞)
叱責 北風呼嘯 快樂歡叫
自私 冰雹瘋鬧 增添春意
臉頰 小鳥歌唱 立刻逃走
拆除 桃花盛開 景象可愛
①生自由讀詞,邊讀邊想: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是描寫什么的?
②師指名讀詞并交流這三組詞。
③師小結: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描寫的是巨人、花園、孩子。
④師指導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畫面,注意讀出詞語的味道。
⑤師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讀詞亦需“語境感”。詞語歸類中的三組詞語分別指向巨人、花園、孩子,這種詞語上的運用妙在其營造的語境,讓學生的語感和境感在誦讀中得到了融合。
板塊三 初識人物,感文趣
1.師引導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呀?(預設:巨人)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讀出來的?
2.生交流,師引導生用上“開始、后來、最后”等詞,概括地說一說。
示例1:巨人給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從巨人突然回來,見到孩子時的樣子看出來的。
示例2:巨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錯能改,我是從一開始巨人把孩子們趕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們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們一起在花園里玩這些情節(jié)中感受到的。
3.師小結:這位同學用上了“一開始……然后……最后……”這樣的詞語,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說清楚了??磥恚プ≈魅斯男蜗?,的確是了解童話內(nèi)容的一個好方法。明明是同一個巨人,同學們卻讀出了不同的感受,說明大家都在認真思考,用心體會。初讀課文時巨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設計意圖】就課程而言,寫法決定讀法,讀法決定教法?!毒奕说幕▓@》是篇童話,在感知環(huán)節(jié)將“文體意識”融入其中,授之以漁,讓學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話內(nèi)容的一個好方法。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交流平臺。
回顧本單元詩歌,體會詩歌的語言特點。
1.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很有節(jié)奏感。
2.詩歌常常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因此,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如“陽光”是“綠的”,“寂靜”是“朦朧的”,小草“炫耀”著新綠。
3.很多詩歌包含著真摯的情感。
教師小結: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二、識字加油站。
1.小組合作:
(1)借助工具書,識字,認識詩人的名字。
(2)介紹詩人:小組內(nèi)集體討論對于詩人的了解,互相補充,并記錄。
(3)把不了解的詩人記錄匯報。
2.匯報:
(1)學生認讀生字。
(2)小組匯報詩人情況,教師補充。
三、詞句段運用。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和同學交流。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仿佛涂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
(2)白霧與遠天晴空連在一起,晶白中透著淡藍、青蒼,一碧萬頃。
(3)那草灘的綠,綠得嬌嫩;那菜花的黃,黃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醉人啊!
教師小結:這幾句話都是描寫事物顏色的句子。
第一句話是描寫白樺樹的顏色的。銀霜指的是白樺樹白的像涂了銀霜。
第二句話是寫白霧的白中透著天空的淡藍和青蒼的顏色。
第三句話是寫草灘的綠、菜花的黃及湖水的藍的。
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
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瀟灑,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
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著這棵白樺。在燦燦的金暉里閃著晶亮的雪花。
2.讀一讀,注意加點部分,再仿照著寫一寫。
(1)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加點的詞語的好處。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羅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怎樣的可愛呢!
融冶的風,
飄揚的衣袖,
靜悄的心情。
這些詞使描述的物體更加形象、具體。
(2)仿寫詩歌。注意讓詩歌更加形象、具體。
學生仿寫匯報:
夏天的花,
多么的絢麗?。?/p>
紅的似火,
粉的如霞,
白的如雪。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
(1)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fā)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2)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jié)奏。--朱光潛
(3)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英】華茲華斯
2.學生體會上述詩句,教師引導。
3.拓展:你還知道其他描述詩歌的句子嗎?
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迪斯雷利
只有美,對詩來說是不夠的,詩應該打動人心,引導聽者靈魂到詩的意境。--〔古羅馬〕賀拉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與巴金爺爺一起去欣賞海上日出,作者在晴天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二、 精讀第二、三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用筆勾畫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變化的詞語,并展開想象。
課件出示: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地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有從天邊升起來,便目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一片淺藍、轉眼間、一道紅霞、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2、理解“目不轉睛”“知道”的含義以及在文中說明了什么?
(說明作者通過多次、細致地觀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變化規(guī)律。)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插圖,學生觀察并作詳細描述。
投影圖1:天空還是一片淺藍
投影圖2:(覆蓋片)天空出現(xiàn)紅霞
投影圖3:(覆蓋、抽拉片)在天水相接處出現(xiàn)太陽的小半邊
臉,紅紅的。然后,太陽一跳一跳地往上升。最后,定格為本課圖1的景象。
4、默讀第三自然段,討論:太陽升起時的顏色、亮光有何變?
課件出示句子1: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
思考:日出時太陽的形狀、顏色和亮光各發(fā)生了怎么的變化?(小半邊臉-圓東西)課件演示
(紅--深紅)
(沒有亮光--奪目的亮光)
“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
(1)讀句子,縮句。
(2)再擴句 ,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所填詞中體會到了什么?(太陽在上升的過過程中很費勁、很吃力的樣子)
(3)
課件出示句子2:
“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
從“沖、跳”這兩個詞體會到什么?(“沖”體現(xiàn)了太陽上升時有力量、勢不可擋、“跳”體會到太陽沖破云霞,如釋重負、可愛)
總結:1、顏色:紅得很、紅得可愛、深紅;
2、亮光:沒有亮光、發(fā)出奪目的亮光、;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3、上述內(nèi)容從色彩和亮光方面讓學生體會到海上日出的“壯 觀”。
課件出示句子3: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地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有從天邊升起來,便目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日出前天空、云彩的顏色)
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日出時的動態(tài)美)
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日出后)
觀察順序: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
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使人頗感壯觀。
三、總結、擴展
1. 聯(lián)系全文思考:為什么作者感嘆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無論是晴朗的天氣還是有云的天氣,太陽都能最終沖破云霄, 給世界以光明,所以這樣感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美的熱愛。)
2. 日出日落其實是很平常的事,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寫 得很細致傳神、變化萬千呢?
(由于作者善于觀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多方面地展開描寫。)
3. 要獲得豐富的作文內(nèi)容,寫好文章還要講究方法,聯(lián)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4.作者運用語言有什么特點?
四、總結全文 寫法指導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寫。
那我們觀察日落、刮風、下雨等自然景象時,有XX前、XX時、XX后的順序,用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自然景觀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寶葫蘆的秘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寶葫蘆的秘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字詞。
2.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寶葫蘆的秘密是童話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探索秘密。
二、學習第1~4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我”從哪聽說的寶葫蘆的秘密?
2.奶奶為什么經(jīng)常講故事給“我”聽?
3.體會童話故事語言的童趣。
三、學習第5~18自然段
1.教師指名讀課文,思考:“我”和奶奶的規(guī)矩是什么?
2.除了課本提出的要求,“我”還可能提出哪些要求讓奶奶講故事?
3.重組奶奶講的寶葫蘆的故事,感受童話的神奇。
(1)出示句子,生講述故事。
(2)重組奶奶講的寶葫蘆的故事,理清故事的層次。先講寶葫蘆的來歷,再講寶葫蘆的作用,中間可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
(先講寶葫蘆的來歷)張三劈面撞見了一位神仙,得了一個寶葫蘆。(再講寶葫蘆的作用)一得到了這個寶葫蘆,可就幸福極了,要什么有什么。張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绷⒖叹陀幸槐P水蜜桃。
按照“來歷--作用”的框架,生試著講奶奶講的寶葫蘆的秘密。不局限于已有的內(nèi)容,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四、學習第19~21自然段
1.王葆聽奶奶講了那么多寶葫蘆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小組合作讀第19~21自然段,在文段中找一找答案。
2.“我”遇到了哪些困難?遇到這些困難時,“我”也期待可以得到一個寶葫蘆,“我”希望寶葫蘆怎樣幫助“我”呢?
3.出示電影《寶葫蘆的秘密》中的截圖(與寶葫蘆的來歷和作用相關聯(lián)的),讓學生展開想象,四人一組創(chuàng)編故事。
(1)點撥: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王葆也漸漸長大。有一天……一得到了這個寶葫蘆,可就幸福極了,要什么有什么。王葆想……果然……
(2)每組選派代表上臺講故事,評選出“故事大王”。
五、拓展閱讀
1.當王葆真的得到了一個寶葫蘆時,他逐漸認識到靠寶葫蘆不勞而獲,帶給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煩惱。這是怎么回事呢?本書中有詳盡的介紹。
2.課件展示王葆得到寶葫蘆后遇到的一系列麻煩,寶葫蘆給王葆添了這么多麻煩,最終他會怎樣做?王葆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自己可從此得了一個經(jīng)驗教訓。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什么啟示?!?/p>
3.看到王葆的經(jīng)歷,你還希望有一個寶葫蘆嗎?說說理由。
[教學板書]
25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
自我介紹
聽寶葫蘆的故事
“我”想有一個寶葫蘆不勞而獲,帶
來的不是幸
福,而是煩惱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質樸,想象奇妙,適合這一學段的學生閱讀。在課文的講解中,我注重對故事的引導,通過簡單的故事,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編故事,體會不勞而獲并不能成功,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成就事業(yè)的道理,激發(fā)他們閱讀后續(xù)故事的興趣。
不足之處:學生不能完全發(fā)散思維,盡情地想象,對于“奇妙”的理解不夠透徹。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會寫13個詞語,讀準3個多音字。
2.能快速瀏覽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會擬定小標題。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通過勾、畫、圈、點等各種方式,找出文本的重點詞句、重點段落、重點細節(jié)……身臨其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難點】
學習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研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深入理解雨來的英雄形象。
2.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說說雨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3.文章通過哪些事來表現(xiàn)雨來機智勇敢的優(yōu)秀品質?
(掩護李大叔、和鬼子作斗爭)
設計意圖:
復習舊知,為本課感悟雨來的英雄形象做鋪墊。
二、品悟語言,感受英雄。
學習提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四部分內(nèi)容,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雨來是個英雄?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提示默讀課文的要求)
匯報交流:
(一)預設交流一:雨來和鬼子的對話。
1.課件出示對話,引導學生談感受。
2.分角色表演讀。
(二)預設交流二:??!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雨來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來,在雨來的臉上打了兩巴掌,又把他臉上的肉揪起一塊,咬著牙擰……鬼子打得累了,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沒看見!”
1.學生談體會。(雨來的機智勇敢、寧死不屈的精神)
2.引導學生品味精彩語言,指導朗讀。
3.追根溯源,了解英雄之謎。
師:雨來小小年紀,為何能在鬼子面前表現(xiàn)出如此的英雄氣概?
課件出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p>
討論:這一句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出現(xiàn)?
(這句話表達了人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一是起強調(diào)作用,二是作為全文的一個線索。)
小結:巧妙地掩護交通員李大叔;意志堅強,面對敵人的哄騙、利誘和嚴刑拷打堅強不屈;利用自己的游泳本領,機智勇敢地從鬼子手中逃脫。這就是我們的小英雄雨來!
設計意圖:
課文篇幅較長,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通過勾、畫、圈、點、注等各種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點句子、重點段落、重點詞語、重點人物、重點細節(jié)來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并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復述故事,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
三、討論段落間的聯(lián)系。
小組討論:既然第三、四部分最能體現(xiàn)雨來的英雄形象,那文章的其他部分與表現(xiàn)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么關系?
第一部分描寫還鄉(xiāng)河景色美,點明了雨來的家鄉(xiāng)美,寫雨來的游泳本領高,為后來雨來脫險埋下伏筆;第二部分寫雨來在夜校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是雨來臨危不懼、英勇斗爭的思想基礎;第三、四部分寫鬼子陰險狡詐及雨來的表現(xiàn),能反映出雨來的堅強不屈;第五部分寫眾鄉(xiāng)親對雨來的評價,點明雨來是一個好孩子;第六部分寫雨來脫險沒有死,不僅與文章開頭互相照應,也是雨來優(yōu)秀品質的
體現(xiàn)。
設計意圖:
明確段落與段落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而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多次提到還鄉(xiāng)河的景色,找出來讀一讀,然后小組交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文章開頭寫“晉察冀邊區(qū)的北部有一條還鄉(xiāng)河,河里長著很多蘆葦。河邊有個小村莊。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十二歲的雨來就是這村的?!?/p>
這段話既寫出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也為我們勾勒出蘆花村的美麗景色,點明雨來的家鄉(xiāng)美,并為后來雨來的脫險埋下伏筆。雨來勇敢地與敵人作斗爭,除了在夜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外,還源于雨來對美麗家鄉(xiāng)的熱愛,這樣美麗的家鄉(xiāng),豈容敵人侵害!
第五部分寫“太陽已經(jīng)落下去。藍藍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xiāng)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边@里寫出太陽落下去以后,蘆花村依然是那么美,烘托雨來寧死不屈的英雄行為。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活著勤勞善良的村民們。人杰地靈,人們多么希望雨來這個好孩子仍然活著??!
第六部分寫“還鄉(xiāng)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嘩嘩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里叫著。”這一段看似寫景,實際在寫鄉(xiāng)親們痛惜失去小英雄雨來的悲憤而暫時沉默的心情。人們多么盼望雨來會突然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啊!連那河水都在靜靜地等待著,草窩里的蟲子都在呼喊著雨來。
總結:文章中對三處景物的描寫,都表達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來,成功的景物描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
設計意圖:
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摘抄課文中景物描寫的詞句。
2.利用課外的時間閱讀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
設計意圖:
拓展學生對雨來的了解,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情感的熏陶,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寫法。
【板書設計】
18 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
(1)游泳本領高
(2)上夜校讀書
(3)掩護李大叔
(4)勇斗鬼子
(5)河沿槍聲響
(6)雨來沒有死
熱愛祖國、勇敢機智、不畏強敵、堅強不屈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2.理清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3.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設計
導入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領略了溶洞外的美麗風光。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跟隨葉圣陶先生走進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新課教學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麗”。
思考: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有哪些?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qū)明亮艷麗的春色。)
2.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diào)子。
引導發(fā)現(xiàn)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
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jié)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預設:一個“迎”字,點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為溪流的寬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
(板書:寬、窄;緩、急)
(3)這句話烘托了作者當時的游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fā)出如此贊嘆!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三、精讀感悟,感受“狹窄”。
研讀洞口、外洞、內(nèi)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nèi)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準”的假設句式,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diào)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鐘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lián)詞作強調(diào),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鐘乳、石筍具體比作什么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jīng)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么了。
四、復述課文,寫段訓練。
1.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采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2.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飛機在高空表演,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沖下降,真讓人提心吊膽。)
3.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汽車行駛:
自然天氣: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啟發(fā)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從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談自己的收獲。
2.教師小結。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qū)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3.作業(yè):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板書內(nèi)容
17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寬、窄;緩、急)--外洞(很寬)
--孔隙(窄?。?-內(nèi)洞昏暗--出洞
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來把握外洞、孔隙和內(nèi)洞的特點。另外,還大膽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觸:
成功之處:
一、對于這篇文章的講解,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在沒有預習本課之前,我先給學生放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音頻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段音頻。然后讓學生談談聽到了哪些內(nèi)容。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有十幾位學生談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幾位同學要談感受。此時,學生基本上把本課的重點都說出來了。我很高興,因為達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發(fā)現(xiàn)這種嘗試還是不錯的。先讓學生聽文章,再講,這樣比直接講學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這是一篇游記,講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這也為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做準備。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游覽路線是什么?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學生們先自學后小組交流討論作者的游覽路線。緊接著,我又設計一道題目:“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出一幅游覽圖,注意內(nèi)洞、外洞、孔隙的畫法”。通過這道題,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本課。另外,學生更容易掌握每個洞的特點。
不足之處:
從本課的學習來看,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還是有點緊。學生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像孔隙、內(nèi)洞兩個自然段應該反復讀,細細品味他們的特點。這節(jié)課,也使我領悟到: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孩子們在語言里感受想象的美麗,在文字里享受體驗的樂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樂學習!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四年級語文上冊《巨人的花園》第二課時教案
四年級語文上冊《巨人的花園》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一、復述導入
1.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閱讀《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故事。
2.請同學們先來給大家簡單講一下這個故事吧?。◤褪觯?br> 二、朗讀感悟
1.自讀故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巨人回來前,巨人回來后,巨人醒悟后花園里的情景。
2.對比交流巨人回來前和回來后的句子。
(1)巨人回來前,花園是什么情景?
指導回來前的句子。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是呀,花園里多美呀,用你陶醉的樣子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2)巨人回來后,花園又是什么情景?
指導回來后的句子。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請你把慘狀突出出來。指名讀,指名評,再指名讀,齊讀。
3.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生氣地把孩子們趕跑了,請同學們找出巨人趕孩子們時說的話。
4.讀一讀這三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想:巨人說這些話時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時可能是什么樣子的,他的動作、神情如何?根據(jù)學生的想象,指導學生分組比賽讀,再指名做動作讀。
5.讀了這三句話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回答預案:這個巨人太霸道了!這個巨人好自私、好無情!這個巨人真厲害??!……)
6.當巨人把孩子們趕孩子們時,在桃樹下有一個小男孩卻沒有跑。請默讀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可能會對巨人說些什么?巨人聽了小男孩的話會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導學生想象勸說巨人回心轉意的語言技巧,例如開始對巨人說話要婉轉,然后再讓他醒悟)下面我們就來讀讀下面的部分,請劃出巨人醒悟后的句子,指導學生體會巨人這時說的話,這時他的心情如何呢?該怎樣讀呢?讀好巨人的心情變化。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凝視”是指聚精會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個奇異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美麗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專注地看著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說著什么,孩子用他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給巨人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懂了什么?課文中沒有寫出來,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從后來巨人的變化,我們可以體會到,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出了溫情,讀出了愛。)
②“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約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這是巨人醒悟后說的一句話,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園里來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趕走孩子們;是因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訓斥孩子們。他想自己獨享花園里的一切,結果得到的卻是寒冷和荒涼。這句話是幫助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道理的一個關鍵性語句。“
7.讀了這篇童話后,你是否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xiàn)。請談一談。(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如,“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8.中心:《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通過巨人的花園的故事,使我們明白了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9.師: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jié)、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tài)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jié)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xiàn)出來?!鞍褠勰米?,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詩人白朗寧也曾這樣說,在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點愛,讓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三、拓展練習
1.改編童話
其實,我們?nèi)巳丝梢詣?chuàng)作童話。首先,讓我們來改一改。角色變換一下:把巨人變成智慧爺爺?shù)慕巧?,把小男孩變成小巫的角色,題目變成《小巫的花園》。起因是:小巫和伙伴們在玩耍時發(fā)生了矛盾,于是他便把伙伴們趕出了自己家的花園,故事便開始了。
師生共同改寫。
2.創(chuàng)編童話
(1)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它故事語言生動,情節(jié)奇異。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見的有常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和超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人物都是人,但這些人的性格、行動、等都特別離奇夸張,比如《皇帝的新裝》。擬人體童話,是通過擬人的手法使非人類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為,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主要描寫自然的人特和他們的活動,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寶來展開情節(jié),如《神筆馬良》。讓我們學著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從童話的寶庫中得到更多的寶物。下面就請小朋友們,根據(jù)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創(chuàng)編一篇童話。先想好要揭示的道理,然后用一個故事通過對比的方法寄托其中,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2)學生創(chuàng)編,大約15—20分鐘后交流
選擇其中的1-2篇由作者誦讀,全班同學共同幫助修改,使之成為一篇優(yōu)秀習作。
四、作業(yè)布置
課下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也可以閱讀選讀課文中有趣的童話故事《小青石》。
板書設計
9.巨人的花園
分享
冬─────────春
(孩子)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學習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2.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各手指的特點,學習描寫方法,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2.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善于從萬物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
(教師出示課件)
這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著以風趣的語言具體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將之前所出示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這篇文章首先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以風趣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不同的特點;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說說課文描寫五根手指的順序。
預設:迅速看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五根手指的。
明確: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教師提出要探討的問題。
(1)在中心句下畫上記號,并朗讀。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確:
(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總領全文,為下文分別描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作鋪墊,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diào)。
2.教師總結第1自然段的內(nèi)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內(nèi)容。
過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態(tài)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長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樣的長處和短處呢?現(xiàn)在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對大拇指的描寫吧!
3.研讀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處與長處的詞語,并說說大拇指的短處和長處各是什么。
明確:短處是形狀不美;長處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寫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比人家少一個關節(jié)?!边@句話從身體、頭、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寥寥幾語便使大拇指的姿態(tài)躍然紙上。
(3)作者在描寫大拇指時,運用了“他”這個字,體會這樣用詞的效果。
明確:這個“他”字讓大拇指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身體矮胖、頭大而肥的人,并貫穿全文,突出了豐子愷先生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大拇指的長處的?
(教師課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谎鞒鰜?,叫他拼命按??;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頂??;要讀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了,叫他撳電鈴。
明確:這組句子運用排比句式,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要噴出來、血要流出來、重東西要翻倒、讀書、進門時他“相幫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頂住”“翻書頁”“撳電鈴”的表現(xiàn),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教師課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明確:這兩句再次列舉具體事例:招呼人和給人搔癢,突出表現(xiàn)了大拇指的另一個長處--不圖名利。
(5)引導學生再次朗讀描寫大拇指長處的句子。
朗讀指導:要用懇切的語氣,讀出對大拇指的贊美之情,表現(xiàn)大拇指的性格特點。
4.研讀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點。
過渡:大拇指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已經(jīng)從作者生動的描述中體會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點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吧!
(1)教師出示“學法指導”和表格,引導學生學習第3~5自然段。
學法指導:
①同桌倆人一組,從3、4、5自然段中任選一段進行學習。
②讀一讀,了解手指的特點,圈出能概括手指短處、長處的詞語。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寫手指的特點時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表格:
手指性格特點特點長處短處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3)學生集體反饋,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組反饋表格中的內(nèi)容,教師適當引導。
A.交流方法:引導學生逐一說出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短處與長處,然后讓他(她)讀出在表達上有特點的部分,教師隨機點撥一些生詞的意思,引導學生領悟這樣寫的好處,最后指導學生朗讀。
B.明確:
手指性格特點特點長處短處大拇指吃苦耐勞,不圖名利最肯吃苦(吃苦耐勞、默默奉獻)形體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身體、頭、構造)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們既要看到他人的長處,也要看到他人的短處。彼此諒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機敏機敏,干活以他為主不窈窕,常受傷,做的事復雜中指高傲,沽名釣譽,華而不實相貌堂皇,有曲線美干活不出力無名指、小指體態(tài)秀麗,能力薄弱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②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重點句探究。
A.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食指怎樣的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食指的這些特點的?
明確:這句話列舉具體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現(xiàn)了食指勤奮努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點。
B.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yōu)美,處處顯示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幸福。
這句話是如何描寫中指的?他有怎樣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如何形成的?
明確:這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優(yōu)美的姿態(tài)和高傲的性格特點。因為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yōu)美”的姿態(tài)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幸福。
C.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yōu)美的兩瓣。
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的姿態(tài)是優(yōu)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是其間最優(yōu)美的。
5.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探究。
(1)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團結就是力量。
(2)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分別讓你聯(lián)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明確: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人;食指:勤奮賣力、敢于冒險、不怕犧牲的人;中指:養(yǎng)尊處優(yōu)、華而不實的人;無名指和小指:能力差、一味追求風光享樂的人。
6.教師小結,升華主題。
小結: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以自己的長處為榮,但也要正視自己的短處,不隱瞞,不避諱。此外,還應該多看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團結協(xié)作,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1.歸納本文的寫法特點。
過渡: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在作者的筆下卻有了生機和神韻,富有無窮的魅力。那么作者是運用怎樣的寫法,具體形象地描寫出這五根手指的特點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吧!
寫法特點歸納:
(1)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2)綜合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
2.教師出示小練筆,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
3.教師結合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寫作。
提示:課文是一篇風趣幽默的散文,作者緊緊抓住五指的特點,運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五指各自不同的特點、作用,從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這樣的寫作特點,選擇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中的一個,想想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然后運用形象的語言將之描述出來。仿寫的要點在于語言,語言風趣、生動,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4.展示學生所寫片段,集體評議。
示例:嘴巴居于鼻子之下。嘴巴的功勞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讓你品嘗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讓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嘴巴天生就沒有享福的命,雖然美食總是由他最先品嘗,話語總是由他來表達,但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從這八個字里,我們就能體會到嘴巴的無奈。除此之外,嘴巴還得承受很多無妄之災,比如,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不適,都要由他來品嘗那苦澀的藥丸。
四、背誦積累,作業(yè)設計
1.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從對每根手指特點的描寫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
師:同學們,在這五根手指中,你們最喜歡哪根?為什么?他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請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1:我喜歡無名指和小指。無名指和小指,體態(tài)秀麗,樣子可愛。
生2: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于別人。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yōu)美的兩瓣。
師:作者在描寫無名指和小指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設問,強調(diào)兩根手指好看。
師:那么這兩根手指有沒有不如其他手指的地方呢?
生:能力薄弱。
師:你們還喜歡哪根手指?
生:我最喜歡大拇指,因為他最肯吃苦。例如拉胡琴……叫他撳電鈴。
師:很好,你能不能告訴大家,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呢?
生:排比。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師:那么大拇指有沒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呢?
生:形狀算不上美。
師:還喜歡哪根?
生:我最喜歡中指。五指中地位最優(yōu)、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yōu)美,處處顯示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幸福。
師:大家知道“養(yǎng)尊處優(yōu)”是什么意思嗎?
生:生活在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
師:中指的位置很優(yōu)越,那他一定很樂于勞動吧?
生:不是。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
師:所以我們看出中指的優(yōu)點是……
生:曲線優(yōu)美,養(yǎng)尊處優(yōu)。
師:不足呢?
生:出工不出力。
師:作者在描寫中指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中指的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說得真棒!有沒有喜歡食指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我最喜歡食指。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機槍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大拇指相助,終是要他主干的。
師:回答得真好,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師:原來食指要做這么多工作啊,真了不起!看來食指是完美無瑕的嘍,是嗎?
生:不是。他的姿態(tài)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線條。
師:大家知道“窈窕”是什么意思嗎?
生:文靜而美好。
師:原來食指也有不如其他手指的地方。那么食指的優(yōu)點是……
生:機敏。
師:不足呢?
生:線條強硬。
師:好了,我們通過文中描寫五根手指的重點句子,已充分認識了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團結合作,才能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
賞析:本文的重點是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抓住這一重點,采用引導、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借助段落中的重點詞句,分析各手指的優(yōu)點、不足,其他學生適時補充。這樣在合作交流中品讀感悟,使學生很快能掌握各手指的特點,輕松理解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直奔主題
同學們,當你們有危險的時候,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想辦法救人)對呀,做父母的的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那你們見過這樣一位父親嗎?(課件播放父親用槍瞄準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槍來瞄準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以讀促思,體會孩子的危險
1.你是從哪里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請學生讀,要求讀出“危險”的感覺)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文字上體會):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②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也難以回轉身來。”“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钡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2)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圖片上體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處境--難以回轉身,直觀感受緊張氛圍。
(3)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孩子現(xiàn)在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發(fā)……)
齊讀,再次感受孩子處境的危險。
2.齊動腦,想辦法。
(1)怎么辦?孩子的兩條腿在發(fā)抖,我們得想辦法救他才行。(學生各抒自見)
(2)討論,分析學生提出的辦法,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3.過渡: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的父親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為什么要詳寫孩子面臨的危急情況?
三、讀中悟,體會船長的機智、冷靜
1.指名讀第5自然段。說說船長是怎么樣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引導讀,感受船長的機智、冷靜、果斷。
3.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水手們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水手與船長對比)
4.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從哪里體會到的?(立刻)
四、體會船長對兒子深深的愛
1.在船長剛喊出“三”孩子往下縱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嗎?齊讀第6自然段。
2.質疑:“四十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四十秒鐘”你覺得長嗎?這里說“時間太長了”是不是矛盾呢?為什么?(每一秒都決定了孩子的安危)
3.展開討論:如果當時不跳水,作為父親的船長會不會真的開槍呢?船長用槍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了?
五、總結升華,回歸文本
1.學習課文后,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么?
2.齊讀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長的沉著、果斷、機智的人格魅力。
[教學反思]
怎樣做到不動聲色地把學生帶進故事當中呢?講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視頻短片,視頻中生動形象的畫面與人物的對話配合得淋漓盡致,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學生帶到故事發(fā)生的現(xiàn)場--船上,感受那種緊張的氣氛,學生學得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的運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這才能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單單靠文字的描述,少了這段動畫片的幫助,我想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除此,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對于孩子處于危險那部分,引導學生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課上我還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語境,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討論想辦法使孩子脫險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真正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明白在當時只有這個辦法是最好的。從而感受船長表現(xiàn)出的沉著、果斷、機智,這都是源自于船長豐富的經(jīng)驗、超人的智慧,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這是極大的人格魅力的進一步的展現(xiàn)。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