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9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學案。
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學案
一、解釋加點的字:
1.鄒忌諷齊王納諫2.修八尺有余3.形貌昳麗
4.朝服衣冠5.窺鏡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7.旦日8。皆以美于徐公9.明日
10.孰視之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13今齊地方千里14.王之蔽甚矣
15面刺16.謗譏于市朝17.聞寡人之耳者
18.聞寡人之耳者19.期年之后20.雖欲言,無可進者
二、解釋一詞多義:
1.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孰視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私宮婦左右莫不私王4.朝朝服衣冠
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皆朝于齊
5.間時時而間進6。期陳太丘與友期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期年之后
7.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8.方齊地方千里
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方出神
三、翻譯下列句子: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4.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5.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6.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四、讀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妻、妾、客的不同回答中可以看出各自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試簡要分析。
2.鄒忌憑什么說“王之蔽甚矣”?
3.齊王納諫后齊國有什么變化?
4.《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讓你想到哪些歷史故事?從中受到那些啟發(fā)?
23.《愚公移山》
課型:復習講評主備人:羿鴻雁審核:張偉課時:2(第一課時學生做第二課時講評)
學習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重點)2、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難點)
一、解釋加點的字:
1、方七百里2、懲山北之塞
3、聚室而謀4、畢力平險
5、達于漢陰6、雜然相許
7、且焉置土石8、投諸渤海之尾
9、荷擔者三夫10、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11、寒暑易節(jié)12、其如土石何
13、雖我之死1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15、何苦而不平16、操蛇之神聞之
17、懼其不已也18、告之于帝
19、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20、無隴斷焉
21、年且九十22、且焉置土石
23曾不若孀妻弱子24、曾益其所不能
二、通假字:
1、指通豫南通含義:
2、始一返焉通含義:
3、甚矣,汝之不惠通含義:
4、河曲智叟無以應通含義:
5、一厝朔東通含義:
三、翻譯:
1、甚矣,汝之不惠!2、河曲智叟無以應
3、帝感其誠4、其如土石何
5、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
四、思考感悟:
1.第一段寫太行、王屋的方圓、高度、位置,與下文寫愚公移山有何關系?
2.文中哪些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3.有人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當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傻,為什么還叫子孫去吃苦頭呢?繞開山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對此,你怎么看?
4.學習本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課后反思:
擴展閱讀
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
學習目標: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
3、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學習重點: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學習難點: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講解。
知識鏈接:鄒忌是齊國頗有韜略的內(nèi)臣對齊國的政治改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鄒忌(約前385---前319),一作“騶忌”,尊稱“騶子”,中國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齊桓公田午時的大臣;齊威王田因齊時期,以鼓琴游說齊威王,被任相國,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后又侍齊宣王田辟疆。
一、預學思考:
1、自讀課文,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讀準字音,積累文中生字詞,在下面寫一寫。
2、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譯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4、理解畫橫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能謗譏于市朝: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④上書諫寡人者:
⑤期年之后:
二、導學流程:
1、情景導入。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覀冎溃簹v代君王要成就一番大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湊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進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zhàn)國時的齊威王就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
2、聽朗讀錄音,要求同學們聽清生字字音;注意朗讀的停頓、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語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標記?!?/p>
生認真聽范讀,在書上做標記。
指生試讀課文,讀完師生共同評價,指導改進。
3、翻譯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特別注意下列詞語和句子。
詞:①朝服衣冠②妻之美我者③聞寡人之耳也
句: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③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④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4、探究重點句段,體味鄒忌的諷諫藝術,分析人物形象。
①“請同學們讀第二段,思考問題:鄒忌怎樣諷諫齊王的?使用了怎樣的手法?”
②想象一下,鄒忌會用怎樣的語氣勸告齊王?請以鄒忌的口吻讀一下。
③小組試讀,每組推薦一人來讀給全班同學聽,師生評議,指導讀好。
④齊王是怎樣一個人?請結合具體詞句來談一談?!?/p>
三、點撥精講
(一)、預學思考4:理解畫橫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諷:諷諫,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的規(guī)勸。諫:接受②謗譏:這里指議論,沒有貶意。③面刺:當面指責。④諫:規(guī)勸;勸諫。⑤期:一周年。
(二)、導學流程4①:
學生朗讀,列表幫助思考,小組討論,交流,明確答案。
鄒忌齊王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內(nèi)
受蔽→類比推理、設喻→受蔽(甚矣)
(明確:由日常生活小事入手,聯(lián)想到國家大事,采用了比喻、類比的手法,向國君說明廣開言路的重要性,娓娓道來,形象生動。)
(三)、導學流程4②:
從“誠知”二字可以看出鄒忌的誠懇,對國事的憂慮,應當以一種鄭重懇切,又易于讓國君接受的語氣來讀。)
四、延伸拓展:
孫叔敖納言
孫叔敖擔任了楚國的宰相,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讓我擔任宰相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自己身份高了,卻對人驕橫無禮,人民就會離開他,地位高了卻擅自用權的人,君王就會厭惡他,俸祿優(yōu)厚了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隱伏在那里?!睂O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愿聽您剩下的意見。”老人說:“地位已經(jīng)高,態(tài)度就更要謙虛;官職越大,處事更要小心謹慎;俸祿已經(jīng)很豐厚,就千萬不要輕易索取別人的財物。您嚴格地遵守并牢記我所說的這三條,足夠把楚國治理好?!睂O叔敖回答說:“很對,我會謹記在心?!?/p>
五、小結:鄒忌諷齊王納諫
對比↓
類比皆朝于齊
暗比
排比
(委婉)
作業(yè):1、背重點詞的翻譯。
2、翻譯下面這篇短文,說說鄒忌和少孺子的勸諫方法有哪些相同點?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注]①舍人:門客:指封建官僚貴族家里養(yǎng)的幫閑或幫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輕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變著身子緊貼著樹枝。⑤務:一心,一定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調(diào)動多種誦讀手段,積累重點文言詞句,培養(yǎng)閱讀淺易對話體文言文的能力。
2.體驗句式整齊中有變化的語言特色,欣賞諷諫的藝術,學習本文類比的說理方法。
3.探究思想內(nèi)涵,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yǎng)正確認識自己、謙虛聽取意見的態(tài)度。
【課文提示】。
1.《戰(zhàn)國策》雜記東西周及諸國之事,又名《國策》《國事》《短長》,由劉向定名。
2.《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文學性最強的作品,文學成就在于:
①長于說事,無論陳述或辯論,喜夸張渲染,充分發(fā)揮,暢所欲言,有很強的說服力。
②描寫人物的形象極生動。
③說事常運用巧妙生動的譬喻,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論者的說服力。
【正音正字】
脩xiū昳yì孰shú間jiàn期jī
【虛詞積累】
于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相當現(xiàn)代漢語:從、在、到等。
介紹動作行為處置的對象;當現(xiàn)代漢語:把。
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現(xiàn)代漢語:對、對于、向、給等。
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相當現(xiàn)代漢語:由于、因為。
介紹動作行的主動者,表示被動;相當現(xiàn)代漢語被。
介紹比較對象,一般用在形容詞后;相當現(xiàn)代漢語:比。
助詞;作動詞詞頭
連詞;與“至”緊密結合成固定結構;相當現(xiàn)代漢語:要說……、不必譯。
為除注音者,均讀wéi
介詞;(讀wèi)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現(xiàn)代漢語:給、替、跟、向。
?。ㄗxwèi);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的;相當現(xiàn)代漢語:為了、因為。
?。ㄗxwèi)表示被動;有時組成“為……所……”的格式;相當現(xiàn)代漢語:被……。
助詞;在句尾,常與“何”等詞語呼應,表示疑問;相當現(xiàn)代漢語:呢。
動詞;表充當謂語;意義應文而異,常見的相當現(xiàn)代漢語:做、作為、說、叫作。
作判斷詞,表判斷;相當現(xiàn)代漢語:是。
名詞;較少見;視上下文而譯。
而
連詞;表并列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并且、而且、又,可不譯。
表相承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就、然后、因而,可不譯。
表轉折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但是、可是、卻,可不譯。
用在狀語和謂語之間,表修飾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著、地,可不譯
表假設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如果、假使。
表遞進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而且、并且。
表補充關系;相當現(xiàn)代漢語:得、就、個、來、去、而又、向、以等。
助詞;用在句尾,表感嘆語氣;相當現(xiàn)代漢語:啊。
副詞;作時間詞語的后綴,形成副詞,不可拆開;相當現(xiàn)代漢語:始而——開始、繼而——接著、既而——接著、俄而——會兒。
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說話的對方;相當現(xiàn)代漢語:你。
【朗讀課文】
【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第1段),寫鄒忌不因他人的奉承而受蒙蔽。
第二部分(第2段),寫鄒忌向齊威王納諫。
第三部分(第3-4段),寫齊威王納諫受到的內(nèi)外效果。
【課文分析】
本文寫齊國大臣鄒忌以自身的經(jīng)歷設喻,勸說齊威王納諫。齊威王照辦了,下令廣開言路,改革政治,以致燕、趙、韓、魏都到齊國朝見。
文章詳細寫了鄒忌“三問”和“三思”,生動地刻畫了一個謀臣形象?!叭p”則塑造了一個善于納諫的明智的君王。
“三問三答”語句不同,是修辭的佳例。
學習本文,要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言語文化的智慧,發(fā)展類比性思維,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作為封建社會古人諫君的文化產(chǎn)物,不應簡單褒貶和與現(xiàn)實比附,而應體會我國文化歷來對言辭作用及智慧人格的推崇,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言語精華,并在閱讀文言的實踐中發(fā)展自己的言語與思維方式。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戰(zhàn)國策》的特點和成就。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鄒忌脩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翻譯:鄒忌身長八尺多,體形容貌光艷美麗。
要點:脩,同“修”,長。昳麗,光艷美麗。
原文: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吾孰與城北徐公美?”
翻譯:早晨(鄒忌)穿衣戴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誰美?”
要點:服,穿戴。謂,對……說。孰,誰,什么。孰與,連用表示比較。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譯:他的妻子說:“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要點:君,對人的尊稱。甚,副詞,作“美”的補語。何,哪里。
原文: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翻譯: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翻譯:鄒忌不相信自己(這么美),又問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誰美?”
要點:復,副詞,再。自信,賓語前置。
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譯:妾說:“徐公哪里趕得上您呢!”
原文: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翻譯:天大亮的時候,客人從外面來訪,(鄒忌)與(他)坐著交談。
要點:旦日,課文解釋為“明日,第二天”。(一說天大亮的時候?!叭龁枴睉撌且惶斓氖虑椋?br> 下文“明日”可佐證。)與,省略賓語“之”。
原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翻譯:(鄒忌)問他:“我和徐公誰美?”
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r> 翻譯: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呢?!?br> 原文: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翻譯:第二天白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對著鏡子看自己,又覺得差得很遠。
要點:孰,通“熟”,仔細。自視,賓語前置。
原文: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r> 翻譯:晚上睡覺時想這個事:“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要有事情求我?!?br> 要點:美,贊美。私,偏愛。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因果關系,前果后因。
原文: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譯: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要有事情求我,(所以)都認為(我)比徐公美?!?br> 要點:誠知,確實知道。以,認為。于,比。
原文: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翻譯:現(xiàn)在齊國土地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個。宮中姬妾、身邊侍者無不偏愛君王;朝廷大臣無不害怕君王;國內(nèi)民眾無不有求于君王。從這些情況來看,君王受蒙蔽很厲害了。
要點:宮婦左右,宮中姬妾、身邊近臣。蔽,受蒙蔽。四境之內(nèi),以處所借代人。
原文:王曰:“善?!?br> 翻譯:齊威王說:“(說得)好?!?br> 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br> 翻譯:(齊威王)就下達命令:“眾臣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過錯的人,授予大獎;寫信給我提意見的人,授予中獎;能在眾人集聚的場所指責議論而被我耳朵聽到的人,授予小獎?!?br> 要點:面刺,當面批評。謗譏,指責議論。市朝,眾人集聚的場所。
原文: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翻譯:命令剛剛下達,大臣們積極進諫,朝廷像集市一樣。
原文: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翻譯: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然有人進諫。
要點:時時,有時。間,間或,偶爾,有時候。間進,偶然有人進諫。
原文: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翻譯:一年以后,(人們)即使想進諫,沒有值得進的了。
要點:期年,一周年。言,動詞,進諫。
原文: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翻譯:燕、趙、韓、魏聽說這件事,都到齊國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身居朝廷就戰(zhàn)勝了(敵國)。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討論問題】(根據(jù)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說說同類詞“諷、諫、刺、謗譏、說”的含義。
諷,微刺。托言感人,即婉言規(guī)勸之意。
諫,以直言正人之非也,即直言規(guī)勸。
刺,當面指責。 謗譏,指責議論。
說,用一般的話勸說別人。
2.鄒忌為何用諷的語言形式?
提示:思考鄒忌為何要去諫,看看用文中哪一句話能回答。
3.從中及下文可看出鄒忌是怎樣一個人?
典型詞句:服、窺、謂→忌不自信、復問→與坐談→熟視、窺→暮寢而思之。鄒忌特殊的智慧——善于觀察、冷靜思考、以小見大。
4.“三問三答三思”各表現(xiàn)人物怎樣的心理?
點評三問:問妻,自信沾沾自喜;問妾,嚴肅疑慮急切;問客,試探著小聲問。
點評三答:妻→私:偏愛贊揚;妾→畏:卑微畏怯;客→有求:逢迎敷衍。
5.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還有哪方面?哪一字最典型體現(xiàn)?
齊威王從善如流。一個“善”表現(xiàn)齊王的大度坦誠。
6.鄒忌“比美”的內(nèi)容是否離題?它與給齊王納諫有何關系?
7.寫三賞三變的目的是什么,從中你發(fā)現(xiàn)文章結構特色了嗎?
提示:關鍵詞語——面、聞、間、門庭若市等。
8.補全下列有關諫說改過的名句,然后選擇一句與課文內(nèi)容結合起來談談你的感想。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秶Z》
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独献印?br> ④聞過即改,從諫如流。——《貞觀政要》
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墩撜Z》
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犊鬃蛹艺Z》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拓展學習】
閱讀劉向《說苑》的《螳螂捕蟬》片段,說說大意,比較與課文內(nèi)容及寫法的異同。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乃罷其兵。
【課外預習】
1.讀一遍《人類的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掃除文字障礙。
2.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學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學案
一、復習目標: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做歸納。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設解說理的特點,明白虛心接受意見的好處。
二、復習方法:
自主、合作、點撥、訓練
三、復習過程:
(一)學生自主復習,記憶相關內(nèi)容,在疑問處作記號。
(二)學生合作復習,解決疑問,教師點撥。
(三)檢測重點,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鄒忌諷齊王納諫同步練習
A基礎儲備卷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4分)
(1)昳麗()(2)窺鏡()(3)寡人()(4)納諫()
(5)謗譏()(6)期年()(7)暮寢()(8)妻妾()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6分)
(1)形貌昳麗()(2)吾孰與徐公美()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暮寢而思之()
(5)臣誠知不如徐公美()(6)期年之后()
3、默寫填空。(7分)
(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乃下令:“,受上賞;,受中賞;,,受下賞?!?/p>
(3)令初下,群臣進諫,;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4)燕、趙、韓、魏聞之,。此所謂。
4、理解課文內(nèi)容填寫句子。(3分)
(1)文中寫鄒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2)文中寫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3)文中寫齊王納諫而達到國內(nèi)大治的句子是
5、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15分)
(1)理解本文的結構層次,概括各層意思。(5分)
(2)你認為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主題?(5分)
(3)請簡要分析文中兩個人物的形象特點。(5分)
A、鄒忌
B、齊威王
6、重點問題探究。(10分)
(1)本文結構嚴謹,中心突出,詳略得當,請結合課文內(nèi)容具體說明。(5分)
(2)仔細閱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比喻、類比來說理的。(5分)
7、把你知道的有關《戰(zhàn)國策》的情況寫在下面。(5分)
B綜合提升卷
1、給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組詞。(8分)
(1)朝()(2)與()
()()
(3)觀()(4)燕()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鄒忌修八尺有余()(2)徐公何能及君也()
(3)旦日,客從外來()(4)徐公來,孰視之()
(5)王之蔽甚矣()(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7)能謗譏于市朝()(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內(nèi)容。(2分)
(1)問之:“吾孰與徐公美?”
(2)暮寢而思之
(3)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4)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4、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皆朝于齊
C、能謗議于市朝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D、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5、判斷下面句子運用的描寫手法。(4分)
(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2)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3)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之遠甚。()
(4)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6、問題探究。(3分)
針對鄒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異同?試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說明不同在哪里,為什么?
課內(nèi)語段閱讀。(27分)(一)(12分)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孰與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7、本語段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題目中的“諷”的意思是,“納”的意思是。本文出自編寫的。(2分)
8、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錯的一項是()(2分)
A、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指身材與面貌)B、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指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C、窺鏡而自視(本是偷看,這里引申為“照”)D、又弗如遠甚(差得太遠,遠遠不如的意思)
9、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2分)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A、早晨,有位客人從外面進來,和他坐著交談B、第二天早晨,有位客人從外面進來,和他坐著交談。
C、早晨,從外面進來一位客人,和鄒忌坐著交談。D、第二天早晨,從外面進來一位客人,和鄒忌坐著交談。
10、下面句子中與“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暮寢而思之D、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11、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與徐公美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皆以美于徐公
1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活用的方法,并寫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2)聞寡人之耳者
14、下面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B、群臣進諫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令初下D、門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5、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差別最大的是()(2分)
A、門庭若市B、猶不失下曹從事C、畢禮而歸之D、忌不自信
16、下面句子中的“之”跟“聞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義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吾妻之美我者B、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7、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書諫寡人者”中的“者”意義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雖欲言,無可進者
18、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向人們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3分)
C新穎題型集萃卷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組詞。(8分)
(1)冠()(2)廷()
寇()延()
(3)蔽()(4)納()
弊()枘()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謂其妻曰()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2)于是入朝見威王()皆朝于齊()
(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
(4)時時而間進()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3、指出句子中加點詞活用的類型及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判斷下面各句子屬于什么句式,并翻譯句子。(3分)
(1)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今義。(4分)
(1)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古義今義
(2)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義今義
(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今義
(4)能謗譏于市朝古義今義
參考答案
A基礎儲備卷
1、(1)yì(2)kuī(3)guǎ(4)jiàn(5)bàng(6)jī(7)qǐn(8)qiè2、(1)光艷美麗(2)與……相比,哪一個更……(3)不如,抵不上(4)到了夜晚睡在床上(5)實在知道,確實知道(6)滿一年3、略(參見課文)4、(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2)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5、(1)第一部分(第1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從中悟出妻、妾、客贊美自己的原因,由此引起諷齊王的想法。第二部分(第2段):寫鄒忌諷喻齊王,將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和妻、妾、客進行類比,所喻之理淺顯易懂,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三部分(3、4段):寫齊王納諫除弊的成效。(2)本文記敘了戰(zhàn)國時齊國政治家鄒忌諷諫齊威王納諫的故事,說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歡聽奉承話。做國君的更要虛心納諫,才能使政治修明,國家得到治理。(3)A、鄒忌:能在一片贊揚聲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分析思索,尋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時作為齊國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幫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責任感,敢于大膽地堅持真理,諷勸威王;有善于運用能啟發(fā)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擺事實,講道理,說服對方。B、齊威王:在本文他是一個心胸寬闊,氣度宏大,知錯能改的賢明君主。他能從諫如流,付諸行動,除了與鄒忌善諷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決心。6、(1)全文著墨最多的是第一段,因為這一段描寫的內(nèi)容是下文諷諫之舉動的來源,所以有必要詳寫。相比之下,最后一段寫齊王納諫除弊之效則顯得簡括而含蓄。它沒有直接寫齊王納諫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滿意。而只是寫了下令之后進諫由“門庭若市”逐漸減少到“雖欲言,無可進者”以及別國的反應,來含蓄地說明齊國已達到了大治。(2)課文先寫比美的事情,以比美為后面的進諫除蔽作鋪墊,小中確實可以包含著大。比美這件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在“受蔽”這一點上,有相似之處,可供類比。作者把兩件事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能收到很好的說服效果。7、《戰(zhàn)國策》原為漢初人匯編各諸侯國史書而成,稱《長短》《國事》《長書》《國策》等等,后來經(jīng)西漢末年的劉向重新編排整理,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為《戰(zhàn)國策》。它是一部歷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和一定的文學價值,書中著重記錄了戰(zhàn)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其中寫600多個不同類型的人物,有許多人物寫得十分突出。
B綜合提升卷
1、(1)zhāo,朝霞;cháo,朝廷(2)yǔ,與人為善;yù,參與(3)guān,觀察;guàn,道觀(4)yàn,燕子;yān,燕山2、(1)長,指身高(2)比得上,趕得上(3)第二天(4)同“熟”,仔細(5)受蒙蔽(6)錯處(7)指公共場所(8)沒有3、(1)指代客人(2)指代妻、妾、客都說鄒忌比徐公美這件事的原因(3)指代前面說的威王受蒙蔽的情況(4)指代齊王納諫除弊這件事4、C5、(1)外貌(2)語言(3)心理(4)神態(tài)6、相同的是都贊揚了鄒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這是熱情地贊揚鄒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對夫的偏愛;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說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這比妻的贊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陳述句,比妾的反問句,語氣更輕了,這是因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7、諷諫,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接受;劉向;《戰(zhàn)國策》8、B9、D10、D11、C12、(1)我與城北的徐公比,哪個更漂亮些?(2)我的妻子稱贊我漂亮,是因為偏愛我。13、(1)名詞作狀語;當面(2)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14、C15、B16、D17、A(的人)18、(1)大臣們和各級官員及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有錯的地方的人,便能夠得到上等的賞賜。(2)號令才下去的頭幾天,許多大臣走到宮里來勸諫威王,擠滿了門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熱鬧。19、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歡聽奉承話。做國君的更要虛心納諫,才能使政治修明,國家得到治理。
C新穎題型集萃卷
1、(1)guàn,冠軍;kòu,賊寇(2)tíng,朝廷;yán,延安(3)bì,蒙蔽;bì,弊端(4)nà,采納;ruì,枘鑿2、(1)對;說(2)朝廷;朝賀,拜見(3)認為;憑借,按照(4)間或,偶然;夾雜3、(1)用作動詞;穿戴(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偏愛4、(1)省略句;徐公來了,仔仔細細地看他,感覺到自己不如(徐公漂亮)。(2)判斷句,“也”是標志;客人稱贊我漂亮是因為有事情求我?guī)椭木壒?。?)狀語后置句;這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5、(1)古義:第二天;今義:指今天的下一天(2)古義:地方方圓;今義:區(qū)域(3)古義:身邊的侍臣;今義:表示方位(4)古義:批評指責;今義:誹謗譏諷6、(1)再借(2)因此(3)芳香(4)如果(5)答應(6)捉住7、(1)晉國的這種貪心不能讓它開個頭,這支侵略別人的軍隊不可輕視。一次借路已經(jīng)過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2)晉軍回師途中安營駐扎在虞國,乘機突然發(fā)動進攻,滅掉了虞國。8、(1)先陳述形勢。(2)再揭露晉的無情。(3)最后論述修德重民的道理。9、保護鄰國不受侵犯,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侵犯,這兩個國家是相互依存的關系。10、迷信宗教關系;相信神權。11、第一:兩國聯(lián)合力量強大,晉國也不敢侵犯,兩國都能保存下來,對其他小國也能起到示范作用。第二:也有可能在晉國的惱怒下,首先被吞并。因為雙方的力量畢竟差別太大。12、①不能相信神靈庇佑,全是假話;②要善于聽從他人的勸告,不可一意孤行;③不能盲目相信盟約。對于不講誠信的人,那不過是一紙空文;④要善于識破他人的偽裝,了解其真實用心……13、(1)到(2)大戶人家(3)以為奇怪(4)希望14、D15、C16、開放性題。只要觀點明確,有例子證明即可。17、答案不統(tǒng)一。如:韋編三絕、懸梁刺股、囊螢映雪等。說出兩個即可。
四、訓練、鞏固:
學生完成訓練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見《鄒忌諷齊王納諫同步練習》)
五、選擇重點評講,學生記憶鞏固。
六、小結
教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