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7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課后詞語匯編。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課后詞語匯編”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課后詞語匯編
2.雨說
【易錯詞】
田圃(pǔ)禁錮(gù)襁褓(qiǎngbǎo)
喑?。▂īn)絲縷(lǚ)喧嚷(xuān)
蓑(suō)衣留滯(zhì)
【詞語解釋】
田圃pǔ:指天地和園圃。
喧嚷rǎnɡ:(好些人)大聲叫或說。喧:聲音大。
洗禮:基督教接受入教者舉行的一種宗教儀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禮的人的額上,或讓受洗人身體浸在水里。表示洗凈過去的罪惡
襁褓qiǎnɡ bǎo:包裹嬰兒的布或被。
溫聲細語:說話聲音溫柔、親切。
留滯:滯留,停留不流通。
禁錮ɡù:束縛,強力限制。www.lvshijia.net
喑yīn?。荷ぷ痈蓾l(fā)不出聲音或發(fā)音低而不清楚。
忍冬:這里指能夠忍受冬寒的意思。
潤如油膏ɡāo: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樣。
蓑suō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相關推薦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教案人教版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興趣,啟發(fā)學生感受現代詩歌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解讀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明麗清新的風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教學方法:誦讀感悟法。聯想想象法。評析欣賞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雨說》教案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渭城朝雨悒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詩可以娛目、娛耳、娛心。其實,在中華詩歌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代詩,她們吸收了幾千年詩詞深邃的神韻,借鑒了外國詩藝自由的腳步,感受著新時代清新的氣息,裝點了中國乃至世界詩壇的盛裝。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jié)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的魅力。
二、解題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1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學習,獲藝術碩士學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發(fā)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寶刀未老”,勤耕不輟,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現旅居美國,為“現代詩社”成員,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雨說》是他復出之后于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系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注祖國兒童的成長。詩歌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fā)了對兒童濃濃的關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詩人從小在炮火中長大,他深切體味過戰(zhàn)爭的苦難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視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關愛”對童年的意義?!坝辍背闪藴厝嵊H切的愛的使者,正寄寓了詩人真誠的希望。
三、分析理解詩意
1.找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正音
2.回憶如何賞析詩歌(出示小黑板)
①注重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受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富有激情。)
②品味重點語句,感受詩的意境。
③整體朗讀全詩。實現對全詩理解的升華。
(一)朗讀
1.在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的音樂美。
(明確:語調、停頓、重音)
2.師配樂范讀,學生仔細體味詩中的意境。
請學生說說詩人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情調?(輕快、喜悅、蓬勃向上、充滿活力)
3.小組讀。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過聯想、想象把這些意象所在的詩節(jié)描繪成一幅圖畫,并且給畫面起個題目。
師示范:如第五小節(jié):在淅淅瀝瀝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們嬉戲的腳印清晰可見,牧場上的新苗正在抽發(fā),池塘里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FFKJ.Net的魚兒活蹦亂跳,還有唱著歌謠的溪水……
題目:大地期盼的春雨、充滿愛心的春雨、與孩子一起嬉戲的春雨、勇敢地笑著的春雨……
(找一組學生一個描述畫面,一個有感情的朗讀)
3.教師引導學生理清各章節(jié)內容之間的聯系,把握詩歌的寫作思路。
4.這首詩歌分為四層意思來展示,首先點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時候雨來到了大地;其次點明雨的來意和雨的親切邀請;再次點明雨的來意,要教會孩子們勇敢地笑,最后呼應開頭,點明雨的祝福。
(二)品味
(過渡語:雨,滋潤大地,播種希望,它給自然界帶來生機和活力,它是生命的源泉。權勢抓住“雨”這些特征,贊頌人間永恒的愛,于是“雨”成了春的腳步,愛的使者,她給孩子帶來笑聲,給世界帶來希望。
1.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一些詩句,反復吟詠,細細品味。(自由發(fā)表見解)
2.朗讀“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體會,這一節(jié)內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齊讀第七、八兩節(jié),品味其中的“笑”。體會:這兩節(jié)中,“勇敢地笑”反復出現,詩人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第七節(jié)中,詩人借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這些自然界的精靈,抓住他們生動的一剎那,抒發(fā)自己對勇敢、樂觀、自信的贊美。第八節(jié),用兩句氣勢高昂的對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將感情推向高潮。有了愛,才會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的笑,才有希望,“笑”體現了詩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強調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孩子們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5.最后一節(jié)中寫道:“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要記著,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顯然,“雨”帶來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這種“甜”了嗎?請引用詩歌中的內容陳述你的理由。
6.首詩通篇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什么?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對詩歌的表達有什么好處?(明確:擬人的手法,讀了讓人倍感親切。)
7.請閱讀副標題,然后說說: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關系?(明確:副標題便于我們理解詩的主旨。這首詩特為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作,表明了作者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愿,同時也符合孩子的理解程度,針對性強。)
(三)全班齊讀,感悟全詩。
四、小結
這雨不是波勃狄倫的《苦雨》,而是甜田地叫著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長出甜甜的蘋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滿“溫聲細語”、充滿“愛心”的暖雨;不是范仲淹“連月不開”的霏霏“淫雨”,而是腳步輕快、其潤如酥的喜雨。這雨滋潤大地,使萬物欣欣向榮。這雨帶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充滿快樂的四月,而不是艾略特所抱怨的“殘酷的。四月。這雨“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又親近人們,帶來了笑聲和歌聲,這雨使天地人和諧交融在一起。這雨帶來的春天,是納斯鳥語花香的“甜蜜的春天”?!坝辍睂ι倌陜和罢f”了這么多,你有什么話對“雨”說嗎?請簡要說說你的想法。
五、作業(yè):1以“我對雨說”為題寫一首詩,仿照本詩的結構回答雨說。
2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小散文,體會這兩種體裁的區(qū)別。
3選取兩個畫面進行生動的描繪。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復習學案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主題,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和感情。
3、發(fā)揮聯想和想象領悟詩歌的意境。
4、領會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知識匯總
1、作者簡介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親輾轉大江南北??箲?zhàn)勝利后到北京上學,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53年大學畢業(yè),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學習,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15歲發(fā)表處女作《礦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夢土上》,有《衣缽》、《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詩集。他的較有名的詩作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錯誤》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在臺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2、讀準加紅字的音
田圃(pǔ)禁錮(jìngù)留滯(zhì)喑啞(yīnyǎ)襁褓(qiǎngbǎo)
3、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田圃】田園。
【襁褓】包裹嬰兒的布或被。
【聳立】高高直立。
【洗禮】基督教接受人入教時所舉行的一些宗教儀式。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額上,或讓受洗人身體浸在水里,表示洗凈過去的罪惡。
內容分析
1、把握本詩主旨。
這首詩是詩人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
2、雨“說”了什么話?這些話集中表達了一個什么意思?
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
雨說:我來了,我來的地方很遙遠;
雨說:我來了,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總之,這些話集中表達了詩人把雨比喻成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那些殷切的話語集中表達了對少年兒童的熱愛,期望他們快樂自由地生活,永遠笑對人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
3、《雨說》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好在哪里?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這樣寫賦予雨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使雨的形象更加生動,使雨直接與兒童對話交流,更親切,使詩歌充滿了清新的情味。
4、“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一節(jié)有何言外之意?
這一節(jié)詩表面上在寫經過嚴冬的大地渴望春天的來臨,實則蘊含了經過苦難與浩劫的中國渴望著新的希望,渴望重新煥發(fā)生機。
5、整體感知詩歌中塑造的“雨”的形象特點。
文中的“雨”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而淅淅瀝瀝的雨點是她探訪大地的殷勤的腳步。
6、詩中有兩節(jié)寫到了雨要“教你們勇敢地笑”,你怎樣理解這“笑”的內涵?
“笑”在這里代表一種快樂幸福、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要“勇敢地笑”,是詩人對孩子們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7、副標題為什么取做“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副標題點明這首詩特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概括了詩的內容,表明詩人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詩的主旨,同時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蘊含著另一層深意,即這首詩寫于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束“文革”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關注著中國大陸,看到它的變化所展現的希望,而兒童是中國的未來,因此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愿。
問題探究
1、這首詩采用了擬人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
這首詩采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如“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等等,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這首詩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鄭愁予的詩往往透出中國古典詩的修養(yǎng)和一種動人的江南文化氣息,這首詩也是這樣,它的一些用語和詩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見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詩“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詩人還善于針對詩的接受對象,運用一些特別適合少年兒童讀者的口語,例如“為什么不揚起你的臉讓我親一親”“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你們吃著蘋果擦著嘴”等等,有一種動人的、令人感到無比親切的美。詩人除了成功地運用擬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種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間進行一種奇特的詩意的轉化,例如“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僅把具體可感的“吃著蘋果”時“嘴里的那份甜”,貼切地變?yōu)椤拔易85男囊狻保乙赃@樣的詩句結尾,暗示了一種詩的祝福的力量。
考點解析(2011江蘇揚州)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有同學在讀下面兩首詩的時候提出兩個問題,請你幫助解決。
【甲】夜雨寄北李商隱【乙】芙蓉樓送辛漸①王昌齡
君問歸期未有期,寒雨連江夜入吳,
巴山夜雨漲秋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當共剪西窗燭,洛陽親友如相問,
卻話巴山夜雨時。一片冰心在玉壺③。
【注釋】①辛漸:王昌齡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樣純潔明凈的心。玉壺: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壺。冰心、玉壺都喻指高潔、清白的品質。
(1)“巴山夜雨漲秋池”“寒雨連江夜入吳”,這兩句中詩人寫“雨”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思念親友的思想感情,但側重點有所不同,【甲】詩中“何當共剪西窗燭”表達了___________的情感;【乙】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
解析:該題是詩歌的比較閱讀,兩首詩都與“雨”有關,都表達了作者思念親友的思想感情。
(1)渲染氣氛,融情于景。(2)急切與妻子(親人)見面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節(jié)操)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教材解讀人教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教材解讀人教版
全詩分為九節(jié)。其中五次以“雨說”為提示語,是“雨”的訴說的內容變化和情感遞進的線索。
第一節(jié):
雨來探訪四月的大地。詩以“(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開始,請注意這一句是放在括號里的,它仿佛是幕布開啟時的畫外音,預示了雨的“出場”,又使人感到某種久久的期待和強烈的愿望。詩人描繪了春雨到來之前,“田圃跟牧場”“魚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機,田圃里的種子、牧場里的牛羊、魚塘里的游魚以及會唱歌的小溪都沒有了活力。然而,度過嚴寒的冬天,經過料峭的春寒,蟄伏已久的四月就該顯現它的身影,迎接大地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就在此時,“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這“雨”,儼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節(jié):
雨輕輕地來了,滿懷著愛心。雨“走得很輕”,并且“溫聲細語”。“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展示了雨對所有兒童的博大的愛心?!拔液魡久恳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表現了雨對每一個孩子的熟悉和親昵?!拔襾砹?,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雨是靜靜地來的,它關愛孩子們而生怕驚擾他們。
第三節(jié):
雨希望孩子們不要拒絕它的到來。打開油傘、關起門窗、放下簾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們“拒絕”雨的行為。這里連用三個“別”,是請孩子們千萬不要拒絕它。
第四節(jié):
雨告訴孩子們,它是來親近他們的。雨發(fā)出兩句“為什么不……”的親切反問,請孩子們與它親近,并隨它同行。
第五節(jié):
雨請孩子們跟著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將潤如油膏”,池塘里魚兒跳躍,溪水叮咚像在“練習新編的洗衣謠”,這一切與第一節(jié)中提到的情景完全兩樣,大地因春雨降臨而煥發(fā)勃勃生機。
第六節(jié):
雨告訴孩子們它是笑著長大的。它來自很遙遠的地方,從小生活在山峰聳立、白云滿天的童話般的仙境中,無憂無慮地玩耍,快樂地成長。
第七節(jié)和第八節(jié):
雨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給孩子們帶來歡笑,讓他們快樂地成長,這是雨的使命。柳條兒彎了腰,石獅子流了淚,小燕子在雨絲中“斜”著翅膀飛翔,旗子發(fā)出“嘩啦啦”的聲音,這都是因為雨給他們帶來了歡笑。末尾兩行詩意味深長:只有孩子們歡笑起來,才真正意味著春天的來臨,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第九節(jié):
雨交代它最終的歸宿。“我來了就不再回去”,當把歡笑帶給孩子們以后,“我就快樂地安息”。雨最終犧牲自己,將生命變成孩子們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對孩子們的“祝福的心意”。
這首詩運用擬人手法,讓“雨”對孩子們深情地傾訴,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摯愛之心,展現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勵孩子們自由歡笑、勇敢生活的愛的天使的形象。詩中的“雨”的形象以及種種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這首詩寫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束“文革”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身在海外而關注中國大陸。經歷十年浩劫后的中國,一切都開始顯露生機,正如春雨降臨大地,萬物復蘇,而“要教你們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狀語,并對“笑”作擬人化的描寫渲染,尤其富有意味。詩中的“雨說”,其實也就是詩人在說。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他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