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7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歸納。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xué)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rèn)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wù)!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歸納”,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歸納
1、內(nèi)容:諸葛亮反復(fù)勸勉劉禪要繼承劉備的遺志,廣開言路,賞罰嚴(yán)明,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
2、意義:表現(xiàn)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決心和對蜀漢忠誠不二的品質(zhì)。
3、寫作手法: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4、寫作特點:1)議論、敘事、抒情相結(jié)合。2)語言質(zhì)樸、懇切而凝練。
5、人物形象:諸葛亮:忠君愛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知人善任,高風(fēng)亮節(jié),公正公平,賞罰嚴(yán)明。
6、成語:
1)妄自菲薄:毫無根據(jù)地小看自己。形容自輕自賤。
2)計日而待:等待的時日很快就要到來。指為時不遠。也作“計日而待”。
3)三顧茅廬:比喻誠心實意第一再邀請。
4)臨危受命: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5)不毛之地:不長五谷、草木。指貧瘠、荒涼的地方。
7、對《出師表》的評價:
1)唐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宋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3)宋陸游《病起抒懷》,《出師》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燈更細看。(《游諸葛武侯臺》)《出師》一表千載無。(《七十二歲吟》)一表何人繼出師。(《感狀》)《出師表》一字不可刪。(《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8、文體:表。表,是我國古代一種特殊文體,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一個基本特征。
9、重要問題:
1)第一段中諸葛亮說的不利的客觀條件和有利的主觀條件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陟罰臧否”中“臧”和“否”各指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3)第六段中表明作者品格高遠的詞語分別是哪些?
4)第八段中作者歸納了哪幾個方面的責(zé)任?
5)課后習(xí)題。
6)陸游在《感狀》中說“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足可以見此文傳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凜然正氣中所蘊含的忠心耿耿。細讀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出兩點即可)
7)諸葛亮是在向后主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么?
延伸閱讀
《出師表》重點字詞知識點歸納
《出師表》重點字詞知識點歸納
1.古今詞義
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今義:非常恨。
布衣
古義:貧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義:布的衣服。
卑鄙
古義: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感激
古義:感動,激動。由是感激。
今義: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鴮λa(chǎn)生好感。
2.一詞多義
效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實現(xiàn)、完成不效則治臣之罪。
感激
感動,激動由是感激。
感謝。臣不勝受恩感激。
3.詞性活用
光名詞用為動詞發(fā)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形容詞用為動詞發(fā)揚擴大恢弘志士之氣。
良實形容詞用為名詞善良誠實的人。此皆良實。
優(yōu)劣形容詞用為名詞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優(yōu)劣得所。
親形容詞用為動詞親近親賢臣。
遠形容詞用為動詞疏遠遠小人。
奸兇形容詞用為名詞奸邪兇頑的人攘除奸兇。
慢形容詞用為動詞怠慢則責(zé)攸之。諱、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闕通缺缺點稗補闕漏。
有通又表余數(shù)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5.虛詞
以
介詞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詞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連詞表目的來,用來以光先帝遺德。
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連詞表時間以受命以來。
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整理語文版
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整理語文版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是三
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年輕時躬耕隴畝,隱居隆中,刻苦攻讀
史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劉備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為其真情所動,出
山輔助劉備,聯(lián)吳抗曹,敗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死后,他受遺詔輔助后主劉禪。
2.關(guān)于“表”
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王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諸葛
亮這篇表文寫于蜀漢建興(后主劉禪年號)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師伐
魏之前。當(dāng)時蜀漢已從猇亭(現(xiàn)在湖北宜都)戰(zhàn)役的慘敗中恢復(fù)
過來,既與吳國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亂,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
寫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劉禪任用賢臣,采納忠言,賞罰分明,國內(nèi)政
治修明,有一個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后方,以實現(xiàn)先帝的‘叫匕定中原”,“興復(fù)漢
室”的宏大理想。
【中道】中途
【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勞,物力缺乏。
【誠]實在,確實。
【秋]這里是“時”的意思。
【蓋]發(fā)語詞,有“因為是”“原來是”的意思。
【殊遇】特別厚待。
【遺德】遺留的美德。
【妄自菲薄]過分地看輕自己。
【一體]指國家的官員。
【為忠善者]盡忠做好事的人。
【昭]顯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嚴(yán)明的治理。
【良實]善良的人,誠實的人。形容詞用作名詞。
【是以]以是,因此?!居轢古時自稱,我。
【廣益]更多的益處、成效。
【曉暢]通曉,精通。
【行陣]隊伍,指軍隊。
【優(yōu)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詞用作名詞。
【親]親近。形容詞用作動詞。
【遠]疏遠。形容詞用作動詞。
【所以】表示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原因,可譯為“…的原因”。
【興隆]興旺發(fā)達。
[傾頹]傾覆衰敗。
【未嘗]沒有一次。
【痛恨]痛心遺憾。
[計日而待]計算著時間而到來。指為期不遠。
【躬]親自。
【茍全]茍且保全。
【聞達]聞名作官。
【由是]因此。
【感激】感動、激動。
[驅(qū)馳]快跑,喻奔走效勞。
[有]通“又”,表余數(shù)。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辦到。
【三軍]指全軍?!臼坎畈欢?。
【職分]職責(zé)。
【效]重任。
【不效]不能實現(xiàn)。
【興德]發(fā)揚美德。
【察納]觀察采納。
【不勝】不盡。
【涕零】流下眼了。
2018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整理
2018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出師表》知識點整理
出師表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的一種文體名稱,用于向君主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與“章”、“奏”、“駁議”、“上疏”之類統(tǒng)稱“奏議”。
【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立基業(yè)。
【辟弊】疲困,凋弊,蜀地原為益州所轄,三國時,蜀國地狹人稀,比較弱小,要出兵作戰(zhàn),感到國力困乏。
【誠】實在,真是。
【妄自菲薄】過分地輕視自己。妄:亂,輕率。菲?。盒】?,輕視。菲:也是薄的意思。
【是以】即“以是“解釋為因此,由于這樣。以:因為,由于。是:此。
【曉暢】通曉熟悉。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就是前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所以:……的原因。
【傾頹】傾覆衰敗。
【計日而待】計算著日子來等待。形容時間很短。
【聞達】指被當(dāng)權(quán)者重用。聞:馳名。達:發(fā)達得志。
【爾來】從那時以來。
【有】同“又”
【效】奏效,效果,成就。
【傷】損害。
【明】明察(的美名)。
【南方】這里指四川南部和云南一帶。
【兵甲】泛指軍隊。兵:兵器。甲:盔甲。
【獎率三軍】鼓勵和率領(lǐng)全軍。
【中原】這里指魏國(曹操)汴(今河南省開封的別稱)、洛(今河南省洛陽)一帶。
【奸兇】這里指曹操。
【興復(fù)】振興恢復(fù)。
【興德之言】發(fā)揚圣德的言論。
【察納】審查采納。
【于】本課“于”字有以下兩種用法:(1)作介詞,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方位、處所,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在”、“到”等。如:“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三顧臣于草廬之中”。(2)作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對……”、“向……”等。如:“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