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2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離愁別恨作為一種永恒的存在,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是文學作品表達的主題,因此也留下無數(shù)動人的詩篇。請看大屏幕,你能根據(jù)畫面的內容說出相關的送別詩句嗎?(屏顯送別畫面和詩句)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到大漠邊關,與詩人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們的深情厚誼。
二、了解作者
岑參,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并稱為“高岑”。曾兩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罷官,欲歸故鄉(xiāng)時,客死成都旅舍,史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傳世。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并充滿樂觀進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一)反復朗讀
1、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不會讀的地方用橫線標出。
2、師正音。如:白草折zhé錦衾薄qīn掣chè
3、指朗讀,注意劃分節(jié)奏: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戶\鐵衣\冷難著。
4、師配樂范讀,提醒生聽讀時注意重音和節(jié)奏。
5、齊讀課文。
(二)解題
1、本詩題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點撥:詠雪、送別。
2、詩歌結構如何?
點撥: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前10句),后半部分寫送別(后8句)。
四、再讀賞“雪”,體會畫面美
1、邊塞詩的內容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杰出的邊塞詩人,他的詩歌突出特點就是“奇”。請大家再讀詩歌,說說你從詩句中讀到邊塞哪些“奇”景?
明確:“胡天八月即飛雪”、“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可以感受到胡天氣候奇冷,飄雪奇早;雪花奇繁,雪花奇美;風雪奇大,雪天奇冷。
2、在描寫雪景的句子中,你最喜歡哪句?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啊昂觥弊?,表明來得突兀,來得意外,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xiàn)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驚喜心情?!鼻淙f樹“,突出了雪的壯觀景象。同時,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3、除了這一句外,在詠雪部分,你還喜歡哪些詩句?為什么?
明確:(學生回答,教師穿插評價)如:”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角弓、鐵衣,用這些邊塞將士身邊的用品來襯托氣候的寒冷,“不得控”和“冷難著”既表現(xiàn)了邊地軍營中將士的苦寒生活,又從側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從人的感受、從側面來描述邊地的寒冷,這樣記錄邊塞奇事,角度也很新穎。
4、想象畫面,體會美景。
5、作者寫雪,寫雪中的景象,是懷著怎樣的情感來寫的?
點撥:喜愛,贊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6、為什么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中,作者卻能表現(xiàn)出如此昂揚向上的情緒呢?
點撥: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自身的經歷有關。
五、賞析送別,體會情感美
1、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點撥:依依不舍。
2、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1)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點撥:設宴鑒別,簡略而有情味。想一想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2)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點撥:你覺得此句中哪個詞用得最好?好在哪里?(掣和翻)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
(3)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點撥:輪臺東門送別,體現(xiàn)依依不舍,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把M天山路”既表現(xiàn)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的擔憂。
(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點撥: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
3、詩人在句子中并未寫到“情義”“不舍”等字眼,這種情義是怎樣傳達出來的?
點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齊讀送別部分,感受情義。
六、拓展閱讀
閱讀高適的《別董大》,體會二者的異同。
七、課堂小結
本詩前半部寫景,后半部抒情?!皩懷┚啊睘樗蛣e渲染氣氛,在邊地奇異雄偉的風光,在大風雪的背景下,送別帶上了雄渾悲壯的色彩。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
2、積累并品評詠雪的名句。
精選閱讀
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課堂教案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詩歌對“雪”的描寫;理解“雪”與主題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背誦詩歌,來理解雪與主題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詩歌對“雪”的描寫,背誦詩歌
難點理解“雪”與主題的關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下面老師念幾首詩,請同學認真聽,并思考什么是邊塞詩?
邊塞詩及詩人:
出賽[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邊塞詩
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詩人為代表的“邊塞詩派”雖沒有共同的旗幟,共同的組織,甚至沒有統(tǒng)一的創(chuàng)作理論,但他們的詩作卻具有某些共同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在盛唐的詩苑里,豐富多彩的邊塞詩就象一朵盛開的奇葩。它作為一種獨立流派占據(jù)當時詩壇的一席之地,不僅僅因為這時期他們創(chuàng)作數(shù)量的豐富,更是由于它描寫了邊疆的風情,表現(xiàn)征戍的艱辛,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圍繞戰(zhàn)爭引出的種種矛盾,無處不飽含著理想主義的浪漫精神,融注著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具有雄渾壯闊的風調。
(二)邊塞詩形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持續(xù)不斷的邊塞戰(zhàn)爭及各民族之間的頻繁交往,就不會產生豐富多彩的邊塞詩歌。唐朝國力強盛,在這期間,各民族的融合、分裂,無不給當時社會以深刻的影響。其中戰(zhàn)爭的影響尤為突出。當時唐朝與契丹、突厥、南詔,都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武裝沖突,尤其從開元中期至“安史之亂”爆發(fā)的近三十年中,邊境幾乎沒有一年不發(fā)生戰(zhàn)爭。頻繁的戰(zhàn)爭,火熱的生活,吸引了許多詩人的注意力,當文人們看到浩浩蕩蕩開赴邊塞的大軍,不時獲悉從塞外傳來的捷報,怎不會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們心中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正是由于這樣,一些詩人開始赴邊塞,去親身經歷戰(zhàn)爭的宏大場面,接受戰(zhàn)爭的洗禮,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觸邊塞的風土人情。邊塞,這塊過去人們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時又重新產生了神奇的色彩,這里無論是戰(zhàn)爭場面還是風土人情,甚至季節(jié)的變化,山水情態(tài)都有別于內地,引得詩人們興致勃發(fā),于是,大量描寫邊塞戰(zhàn)爭,邊塞風光,邊塞風俗的詩歌產生了。
(三)岑參簡介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天寶八年、十三年兩次出賽任職。
后罷官,客死成都旅館。岑參早期的詩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fā)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它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zhàn)功,也委婉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慘。火云山、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其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融入其詩。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雪中送別詩。請大家思考:這首詩到底是寫邊塞的奇寒還是寫對友人的離別的愁緒?
寫奇寒的句子:
北風……梨花開。
瀚?!f里凝。(直接描寫,寫出了大雪紛飛,
紛紛……凍不翻。北風勁猛,雪花壓枝欲滴的寒冷景,并且由帳外寫到賬內,再由帳內到賬外。)
散入……冷難著。(間接描寫)
(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邊塞生活之苦,同時也點出了給友人送別的環(huán)境。)
(五)怎樣理解
1“中軍……與羌笛?!?/p>
理解:“總是關山舊別情”,這些樂器對于送別者能觸動鄉(xiāng)愁,別有一番滋味。
2“輪臺……馬行處”。
理解: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友人即將離去,前途白雪茫茫。峰回路轉,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的目送,看著馬蹄跡,他想些什么呢?是對行路者的艱難而發(fā)愁,是對行者的留戀,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
(六)本首詩的特色:
筆力矯健,有宏觀輪廓,也有細節(jié)勾勒,有真實摹寫,也有浪漫的想象,在歌詠自然風光時,表現(xiàn)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意以及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七)作業(yè)
背誦這首詩,并寫賞析。
板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詠雪圖:忽如梨花--豪放
送別圖:不見空留--惆悵
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1.了解作者岑參以及邊塞詩的特點。2.有感情的朗讀并且背誦詩歌。
3.通過品讀和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獨特的畫面美、語言美。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奇”為切入點,把握詩歌的內容;從“情”出發(fā),體會作者的英雄氣概與兒女情長;鼓勵學生個體感悟,小組合作,體味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面對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的昂揚樂觀的英雄氣概。教學重點、難點:
1.領略岑參詩歌“奇麗”的特點,體會詩歌的畫面美與語言美。2.感悟詩人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彼未笪暮捞K軾對人生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是呀,離愁別恨作為一種永恒的存在,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是文學作品表達的主題,因此也留下無數(shù)動人的詩篇。請看大屏幕,你能根據(jù)畫面的內
容說出相關的送別詩句嗎,(屏顯送別畫面和詩句)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到大漠邊關,與詩人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們的深情厚誼。
出示課題、作者。二、確定目標
師問:同學們,我們來商討一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要重點學習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來學習呢,
生討論,交流,師歸納本堂課要達成的學習目標為:1.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2.賞讀詩歌,體味詩歌的畫面美。3.品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美。三、初讀感知,感受詩歌音樂美
1.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不會讀的地方用橫線標出。師正音:
白草折zhé即飛雪jí散入sàn錦衾薄qīn冷難著zhuo掣chè-1-
師指導生劃分節(jié)奏: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將軍\角弓\不得控,都戶\鐵衣\冷難著。2.師配樂范讀,提醒生聽讀時注意重音和節(jié)奏。3.師指導生齊讀課文。4.題解:
題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你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師點撥: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后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板書(一):詠雪(景)送別(情)
四、再讀賞“奇”,體味詩歌畫面美(一)領略邊塞風光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內容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杰出的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渼坡行》)。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說你從詩句中讀到邊塞哪些“奇”景。
為了便于大家交流,建議用帶“奇”的詞語說話:我從xx句中讀到(或者發(fā)現(xiàn))xx奇
師示例:我從“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句中讀到胡天氣候奇冷,飄雪奇早。你看,“八月”胡天就下了雪,說明雪來得奇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畫面,說明胡天氣候的奇冷。
學生:討論,交流,說發(fā)現(xiàn)的“奇”景。
生可能回答: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奇繁,雪花奇美。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冰奇厚。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雪奇大,雪天奇冷。
師小結:岑參筆下的邊塞雪景圖主要體現(xiàn)在氣候奇寒、風景奇麗,而作者描述的語言富有奇趣,描寫角度十分奇特,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板書(二):詠雪——奇寒奇麗奇趣奇特(二)想象詩歌畫面之美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象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那么奇特那么壯觀。請從下列詩句中選擇你最喜歡的畫面,也可以是別的詩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然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寫完后在小組交流。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將白草攔腰折斷。飛沙走石,鋪天蓋地。時值農歷八月中秋,南方正是丹桂飄香、皓月增輝的時候,而這里卻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雪花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變成銀裝素裹的世界。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學生先個人描述畫面,然后在小組交流。優(yōu)秀者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師:好一幅瀚海冰雪圖,讓我們帶著對邊塞奇異風光的贊美、對守邊將士苦寒生活的一絲感嘆,把詩歌前十句齊聲朗讀,男生讀前四句,女生讀后六句。五、三讀研析,體會詩歌情感美
(一)體會詩人的兒女情長
教師:南朝的文學家江淹在《別賦》里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矣?!睂τ谶@“黯然銷魂”的離別,詩人是怎樣描述的呢,(生齊讀最后四句)這些詩句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師點撥: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把M天山路”既表現(xiàn)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與擔憂。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
板書(三):送別——依依不舍惆悵
教師:從這幾句詩中,你讀出一位怎樣的詩人形象,師點撥:一位重情重義、有著俠骨柔情的詩人形象。生讀這四句,先個人賽讀,再女生齊聲朗讀。
教師:詩歌末尾四句詩離別之情濃郁。天山雪路沒能阻擋友人離去的步伐,友人帶走了祝福、牽掛,給守望者留下了綿綿無盡的思緒。這樣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是詩歌“留白”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魅力。這種藝術魅力同樣在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得到體現(xiàn),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們一起來吟誦這首詩:
(屏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二)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概
教師:在這奇冷的冰雪天氣里送別友人,本應該是一件凄涼悲傷之事,然而作者卻借助對邊塞雄奇瑰麗景色的描繪,將戍邊將士之別襯托得雄渾悲壯。邊塞雪景在詩人的筆下是如此的雄奇、壯麗。這是為什么呢,
師出示背景資料:
唐天寶年間,李唐王朝國力強大,不斷拓展疆域,因而在邊境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不斷發(fā)生戰(zhàn)爭。許多熱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報國。同時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視為求取功名的新途徑。岑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他曾在詩中寫到:“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p>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點撥:因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的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詩人樂觀向上的情懷。
師追問:這種情感,能從文中其他句子看出來嗎,
生讀其他句子,如“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
師提問:結合剛才的分析,你認為岑參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討論,回答:岑參是一個熱愛國家、有強烈報國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業(yè),實現(xiàn)人生抱負。他心胸開闊,氣概豪邁。
板書(六)英雄氣概
教師:在大唐盛世,像岑參這樣胸懷壯志的文人還有許多,他們投筆從戎,馳騁疆場,報效國家,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有詩為證:(屏顯,生齊讀)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醪g《從軍行七首》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钯R《南園十三首》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哌m《燕歌行》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三)生深情朗讀詩歌。
師: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后,下面我們再把這首詩朗讀一遍,朗讀時還要注意根據(jù)畫面的轉換把握語速、語調、重音、停頓的變化。
生齊讀全詩。六、課堂小結:
“自古多情傷離別”。離別作為人生的一幕情景劇,大多涂抹感傷的色彩,彌漫悲劇的氣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別離都要說哀婉語,做愁苦態(tài),正如即使在烏云布滿天空時,偶爾也能看到一抹透過云隙的陽光。
人總是要往前走,前進是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們不如祝?!敃r間走過,現(xiàn)在的離別已成為永遠,變?yōu)橐荒ǖ臐?,襯托現(xiàn)在這純純的甜~請記住前面有更美的圓。
七、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岑參的邊塞詩《輪臺歌奉送封大夫歸京》。八、板書設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
詠雪奇寒奇美奇趣以景襯情送別惆悵依依不舍情景交融戍邊將士之別英雄氣概兒女情長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目標1、反復朗讀并理解詩歌。2、培養(yǎng)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想教學中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教學內容和步驟一、導入
雪,潔白美麗,或輕舞或紛揚,給我們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歷來都是人們吟詠、描繪的對象。
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例子嗎?例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畎住缎新冯y》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鸥Α督^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高適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塞下曲(之四)》
有誰能說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對了,它出自于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的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吟詠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作者介紹投影:岑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并稱為“高岑”。曾兩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罷官,欲歸故鄉(xiāng)時,客死成都旅舍,史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傳世。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并充滿樂觀進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特色。
三、詩文賞析(一)聆聽感受
1、播放錄音,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讀準字音岑參cénshēn散入sàn狐裘qiú錦衾薄qīnbó
瀚海hàn闌干lán羌笛qiāng風掣紅旗chè
(二)整體把握
1、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2、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詠雪、送別。(板書)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后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
3、詩歌是從哪里開始著重寫送別的?
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著重于詠雪,后八句著重于送別。
(三)賞析詠雪部分
1、齊讀詠雪部分——思考:詠雪部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北風席卷著大地,把強韌的白草都折斷了。塞北的天空,農歷八月就飛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風,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
大風把雪吹進了珠簾里,沾濕了羅幕,就連狐裘、錦衾這樣高級的御寒品也擋不住嚴寒;將軍的角弓被凍得拉都拉不開了,都護的鐵衣冰冷得難以著身。
2、賞析詩句
(1)朗讀詠雪部分——思考:哪些詩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2)對雪的描繪,哪一句最精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為什么精彩?小組研討,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詞——一個“忽”字,表明來得突兀,來得意外,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xiàn)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驚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千樹萬樹,突出了雪的壯觀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創(chuàng)設了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
昂揚樂觀的精神——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3)讀詠雪部分——除了這一句外,在詠雪部分,你還喜歡哪些詩句?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穿插評價:
①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一個“卷”字,一個“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帮w”,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凹础弊直憩F(xiàn)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②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一個“散”字,寫出了風吹雪花點點飄入帳內的情景,一個“入”字,將讀者的視線從廣漠無垠的空中轉移到中軍將領們的住所上來,“濕”字寫雪花融化,沾濕了羅幕?!昂谩睂懓滋?,“錦衾”寫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見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鐵衣冷難著”,生動地表現(xiàn)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難以忍受,“將軍”與“都護”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錦衾、角弓、鐵衣,用這些邊塞將士身邊的用品來襯托氣候的寒冷,既表現(xiàn)了邊地軍營中將士的苦寒生活,又從側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從人的感受、從側面來描述邊地的寒冷,這樣記錄邊塞奇事,角度也很新穎。
③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從“瀚?!钡健俺钤啤?,視角有何變化?)(“百丈”、“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么修辭?)
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前一句寫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是夸張的說法,極言奇寒。
后一句寫慘淡的愁云布滿天空,這是天上的景象。一個“愁”字,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俺钤啤奔仁菍懢耙彩菍懬椋茏匀坏匾鱿旅娴乃蛣e。這里,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于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3、齊讀詠雪部分——思考:這些詩句共同顯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點?
雪來得早,雪來得急驟,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壯闊,雪后特別寒冷。
4、作者寫雪,寫雪中的景象,寫胡天的雪的特點,是懷著怎樣的情感來寫的?
喜愛,贊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5、為什么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中,作者卻能表現(xiàn)出如此昂揚向上的情緒呢?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自身的經歷有關。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當時的背景——寫作背景(投影)
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邊境戰(zhàn)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fā)展,并體驗到邊塞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和新奇獨特的自然風光,形成了盛唐邊塞詩派。岑參就是盛唐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
他懷著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涯,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四)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①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設宴餞別
(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為什么要列舉“胡琴”“琵琶”“羌笛”這三種樂器呢?)
簡略而有情味。詩人在中軍營里擺下了餞別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樂器。這就點明了餞行地點、餞行原因、餞行的情形。
列舉出這三種樂器的名稱,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鄉(xiāng)了,在餞別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這些異鄉(xiāng)的樂器,一股思鄉(xiāng)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來了嗎?“胡琴琵琶與羌笛”,這種純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樂器齊鳴和響,給邊塞的軍中宴飲增添了幾分蒼涼悲壯的豪氣。
②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你覺得此句中哪一個詞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
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xiàn)力,構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斗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滿天山路”既表現(xiàn)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的擔憂。
④賞析“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保枥L了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寫友人離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轉,友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聯(lián)想想象詩歌最后兩句,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在想些什么?)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
(齊讀送別部分——思考——詩人在句子中并未寫到“情義”“不舍”等字眼,那么這種情義是怎樣傳達出來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這樣的結尾,真如撞鐘,清音有余,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吧交芈忿D”使人惆悵,而雪地上的馬蹄印跡,又把送別的思念延伸到遠方。這個“開放式”的結尾,給人以無盡的遐思。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詩句嗎?——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3、齊讀送別部分——體味其中的韻味。
(五)分析詠雪、送別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寫雪、寫雪帶來的酷寒,寫邊地的風光和送別有關系嗎?)
為送別設置背景,渲染氣氛
在邊地奇異雄偉的風光,在大風雪的背景下,送別帶上了雄渾悲壯的色彩。
(六)齊讀全詩——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四、拓展閱讀
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這首詩寫了哪些景?與《白雪歌》有什么相似之處?2、兩首詩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
2、積累并品評詠雪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