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8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6~18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100以內(nèi)的數(shù)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通過活動,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我做了34個?!毙∝堈f:“我做了38個?!?br>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xiàn):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貓少。
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嗎/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些)
1、學習“試一試”
講述:小熊和小兔來到了一片果園,他們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展示:小熊說:“蘋果有50個。”小兔說:“梨的個數(shù)比蘋果少得多。“
提問:梨的個數(shù)比蘋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個呢,書上提供了三個答案,你認為哪一個答案合適就在它下面畫“∨”。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匯報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選“18”個比較合適。)
2、小結(jié)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面三刀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shù)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描述。
一、綜合運用,培養(yǎng)數(shù)感
1、“想想做做”第1題。
課件展示:在校園里,男孩說:“一班有38人?!迸⒄f:“二班人數(shù)比一班少一些。”
提問: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2、“想想做做”第2題。
課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說:“排球25元。”營業(yè)員阿姨說:“籃球比排球貴多啦?!绷硪荒泻枺骸百F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問:你知道“貴多啦”是什么意思嗎?
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做后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這些詞在玩比數(shù)大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
課件展示:小猴拿數(shù)字卡片50,小貓拿數(shù)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4、“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20本本子)估計一下,右邊大約有多少本?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同學說一說。
5、“想想做做”第5題。
課:小貓和小猴給大家送來了蘋果草莓。課件展示:小猴說:“蘋果有20個。”小貓問:“草莓可能有多少個?”
提問:你認為20個、25個、60個哪個答案合適?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6、“想想做做”第6題。
講述老爺爺聽說你們學到這么多本領,也想考考大家。
課件展示:爺爺拿下眼鏡說:“我的歲數(shù)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歲呢?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
二、游戲激趣,感受策略
1、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游戲:“想想做做”第七題。
講述游戲規(guī)則: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我們做一個猜數(shù)游戲。一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兩位數(shù),然后讓同桌的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沒猜對,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提示他一句話,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讓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猜出你寫和數(shù)。同桌學生游戲
3、全課總結(jié)。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精選閱讀
多些和少些
小學數(shù)學第二冊第一單元
第七課時:多些和少些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會正確的數(shù)出數(shù)量在100以內(nèi)的物體個數(shù),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shù)數(shù);初步理解鈥準€?、鈥湴兮€澋暮?,知道数尉復数位顺蓄R?/p>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nèi)各個數(shù)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shù),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
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100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鈥準€濃€湴兮€澋暮?。知道数尉復数位顺蓄R?/p>
教學難點:
數(shù)100以內(nèi)的數(shù)。
課時劃分:
(7課時) 認識整十數(shù)1課時;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shù)的順序、單雙數(shù)1課時; 比較數(shù)的大小1課時; 多些和少些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6~18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會用鈥湺嘈┾€?、鈥溕儺┾€?、鈥湺嗟枚噔€?、鈥溕俚枚噔€澋卻世疵枋雋?00以內(nèi)的數(shù)之間的關 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 通過活動,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鈥溛易雋?4個。鈥澬∶ㄋ擔衡€溛易雋?8個。鈥?/p>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xiàn):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38;小貓比小猴做的>
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嗎/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 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些)
1、 學習鈥準砸皇遭€?/p>
講述:小熊和小兔來到了一片果園,他們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展示:小熊說:鈥溒還?0個。鈥澬⊥盟擔衡€溊嫻母鍪繞還俚枚?。鈥?/p>
提問:梨的個數(shù)比蘋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個呢,書上提供了三個答案,你認為哪一個答案合適就在它下面畫鈥溾埁鈥潯?/p>
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匯報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選鈥?8鈥澑霰冉蝦鮮省#?/p>
2、 小結(jié)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面三刀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shù)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作鈥湺嘈┾€濃€溕儺┾€濃€湺嗟枚噔€濃€溕俚枚噔€澱廡┐世疵枋觥?/p>
一、 綜合運用,培養(yǎng)數(shù)感
1、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展示:在校園里,男孩說:鈥溡話嚶?8人。鈥澟⑺擔衡€湺噯聳紉話嗌僖恍?。鈥?提問: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2、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說:鈥溑徘?5元。鈥澯翟卑⒁趟擔衡€溊呵蟣擾徘蜆蠖嗬?。鈥澚硪荒瀉⑽剩衡€湽蠖嗬彩鞘裁匆饉寄兀庫€澨崳剩耗闃棱€湽蠖嗬測€澥鞘裁匆饉悸穡?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 ,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鈥溾埁鈥?。p蠡惚ā?/p>
3、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鈥溕儺┾€濃€湺嘈┾€濃€溕俚枚噔€濃€湺嗟枚噔€澱廡┐試諭姹仁笮〉撓蝸罰忝竅氬幌臚媯?課件展示:小猴拿數(shù)字卡片50,小貓拿數(shù)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 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4、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出示: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提問: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20本本子)估計一下,右邊大約有多少本?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同學說一說。
5、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小貓和小猴給大家送來了蘋果草莓。課件展示:小猴說:鈥溒還?0個。鈥澬∶ㄎ剩衡€湶葺贍苡卸嗌俑觶庫€?/p>
提問:你認為20個、25個、60個哪個答案合適?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6、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講述老爺爺聽說你們學到這么多本領,也想考考大家。
課件展示:爺爺拿下眼鏡說:鈥溛業(yè)乃曄?5大,比70小。鈥澞闃牢矣夷蓯嵌嗌偎昴兀?/p>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
二、 游戲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 游戲:鈥溝胂胱鱟鱺€澋諂嚀狻?/p>
講述游戲規(guī)則: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我們做一個猜數(shù)游戲。一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兩位數(shù),然后讓同桌的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沒猜對,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提示他一句話,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讓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猜出你寫和數(shù)。同桌學生游戲
3、 全課總結(jié)。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后記:從練習中看到學生掌握得不錯。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多些,少些》教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2頁例6及相關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nèi)的數(shù),會運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少一些、少得多鈥澝枋雋礁鍪拇笮」叵怠?/p>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shù)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shù)感。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正確運用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澝枋雋礁鍪拇笮」叵?。栽r冉現(xiàn)信嘌氖小?/p>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qū)懛螅?/p>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shù)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shù)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shù)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4、談話導入
教師:快來看!他們在玩蹺蹺板。小老虎們玩得多高興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來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為什么呢?
教師:輕重是比出來的,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進行比較。在數(shù)學上我們會經(jīng)常比較什么呢?
5、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說一說數(shù)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觀感知鈥湺嘁恍⒍嗟枚?、少一些、少得多鈥?/p>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shù)到58,數(shù)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jīng)過好多的數(shù)。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那籃球比紅球少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shù)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教師問:紅球和黃球比呢?
小結(jié)比較方法:①直觀觀察比較 ②借助推理進行比較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鈥溩鲆蛔鱺€?/p>
[4人小組根據(jù)題意每人用鈥湺嘁恍?、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鈥澦狄瘓浠啊
3、練習九
[第4題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數(shù)學游戲題: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個珠子?]
4、下面各數(shù)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 17 45
四、課堂總結(jié)
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晤U且怖盟前馴鵲慕峁檔母宄恕O驢魏?,桥F且蒼諫鈧卸嘣擻迷擻盟傘?/p>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讓孩子會用鈥湺嘁恍┾€濃€湺嗟枚噔€濃€溕僖恍┾€濃€溕俚枚噔€澋卻拭枋雋礁?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這部分內(nèi)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教材提供給孩子比三種顏色的球的場景,引導孩子交流得出鈥溊肚蟣然魄蚨嘁恍┾€?,通过启发孩租櫦考鈥溁箍梢栽躚碘€?,得递^嘍緣牧硪恢直硎鱺€溁魄蟣壤肚蟶僖恍┾€潱⒊醪窖壩τ免€湺嘁恍┾€濃€溕僖恍┾€澝枋雋礁鍪考淶畝嗌俟叵擔煌ü?鈥満燁蟣然魄蚨嗟枚噔€澋牧磽庖恢直硎觶煤⒆郵宰旁誒斫忖€溕俚畝噔€澓濉?/p>
巧解“仿佛”一舉多得—《鳥的天堂》詞句教學
【教例】
六年級《鳥的天堂》
生: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這一句中,作者為什么用仿佛呢
師:你讀書真仔細!發(fā)現(xiàn)問題也能及時提出來。同學們,請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師:作者為什么在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學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想一想仿佛這個詞語寫出了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后,陸續(xù)舉手。)
生:我認為當時有鳥兒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沒看到鳥,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鳥,所以在這句話中用了仿佛。
生:我認為當時沒有鳥兒在撲翅膀。這是作者聽了朋友的介紹后,急切地想見到鳥,以致于耳旁仿佛傳來了鳥兒撲翅膀的聲音。我想,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急切地想見到某個人時,眼前就會浮現(xiàn)這個人的形象,耳旁也會響起他的話語。所以,我認為聽見鳥兒撲翅膀的聲音是作者的錯覺。這是作者用上仿佛的原因。
生:我認為這一句話中用上仿佛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當時真的有鳥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卻沒看到鳥,不敢確定是否有鳥;另一種可能是當時鳥兒都在巢里棲息,作者聽朋友介紹后,渴望見到鳥,以致于耳旁傳來了鳥兒撲翅膀的聲音。這一句話中用上仿佛,其實也反映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反映了作者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
(學生熱烈鼓掌。)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一個仿佛竟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以及他治學態(tài)度的嚴謹。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奧妙無窮,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還可細細體會,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像作者一樣,準確地用好每個詞,把作文寫生動。
【評析】
本教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質(zhì)疑,讓他們讀、思、議,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1)鼓勵質(zhì)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之疑,是仔細閱讀課文的產(chǎn)物,教師應鼓勵提倡。本教例中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對疑討論研究,不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褒獎嗎無形中也激勵其余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維。
(2)指導解詞方法。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教師巧妙引導,讓學生把詞語置于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nèi)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遷移運用。
(3)發(fā)展學生思維。由于教師延遲評價,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講得都有道理,思維由單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規(guī)性走向創(chuàng)造性。
(4)滲透作文教學。最后,教師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提示學生作文時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也是值得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