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1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第一、二課時教案。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第一、二課時教案
課題
4、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枝、楓、記、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3、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識記生字,練寫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出示蘇軾畫像或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等物品,讓學生直觀認識蘇軾及其經(jīng)典詩句。(教師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簡介蘇軾: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俱出色。
3、解詩題: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送劉景文,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醒讀準后鼻音。
二、釋字詞,明大意
1、初讀。自由讀這首古詩,畫出生字。
2、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詞語可課前板書,也可做成卡片。)
3、再讀。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
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齊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5、再指名讀,齊讀,要求讀出停頓,讀出感情。
6、質疑。同桌互相讀一讀這首詩,再把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教師點撥——
荷盡:荷花枯萎。
擎雨盞:托住雨珠的葉子。
菊殘:菊花凋謝。
傲霜:不怕風霜。
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還綠的時候。
三、品詩句,悟詩情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讀詩句,對照插圖細細品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反饋。
(1)荷盡
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季節(jié)?
(2)菊殘
交流:秋風中,雖然菊花凋謝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3)橙黃橘綠
想象回答: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蘇軾看到的秋天就只有這些景物嗎?發(fā)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3、做填空練習: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還是一個_______的季節(jié)!
4、難怪作者感嘆: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板書:好景、君須記)
四、誦詩句,寫生字
1、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出示要寫的字:首、枝、記、劉,學生認讀。
4、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識記,怎樣寫正確,寫美觀。
5、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6、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歸納學法
1、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3、本節(jié)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三、學習《山行》
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
1、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
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詩題?!吧叫小笔鞘裁匆馑寄?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讀詩句。
(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
(2)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詞語點撥: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的地方)、坐(因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
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5、悟詩情。
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
2、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精選閱讀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
一、學習目標
1.會認會寫“枯、榮、宿、徐”等11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授新課
1.《草》(白居易)
(一)導入新課
春天多么美麗啊,春天里有很多美麗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比如我們腳下的小草,那么大家平時有留意腳下的小草嗎?如果沒有,那么我們就來通過一首古詩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
(1)找人逐句讀詩。
(2)糾正字音。
(三)課文講解
二下《2.古詩兩首》教案
1.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2.寫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guī)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3.作品注釋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原:原野,曠野,或平原曠野。指沒有樹林、建筑物或巨大巖石的大片土地。
草:青草。
歲:年,每年。
枯:枯萎。
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燃燒地里野草的火。
燒:燃燒。
盡:完。
吹:吹打。
生:生長,生機勃勃。
4.翻譯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fā)。
5.思想感情
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2.《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一)導入新課
春天多么美麗啊,春天里有很多美麗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比如我們腳下的小草,那么大家平時有留意腳下的小草嗎?如果沒有,那么我們就來通過一首古詩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
(1)找人逐句讀詩。
(2)糾正字音。
(三)課文講解
二下《2.古詩兩首》教案
1.作者簡介
楊萬里,南宋杰出愛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2.寫作背景
南宋王朝偏安杭州。新市在杭州北邊,為京畿之地,文風鼎盛,又地處南北通途的要道上;又盛行釀酒,為宋代釀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設酒稅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擔任。楊萬里迷戀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樓,痛飲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第二天醒來,詩性大發(fā),寫下了這兩首詩。
3.注釋
籬落:詞語,村莊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樣子。
一徑深:一條小路很遠很遠。深,深遠。
頭:樹枝頭。
未成陰:未:沒有;成:長成;陰:樹陰,樹木枝葉在日光下形成的陰影。“樹陰”不能用作“樹蔭”。新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未形成樹陰。
兒童: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
急走:奔跑著、快追。走,是跑的意思。
黃蝶:黃顏色的蝴蝶。
菜花:蔬菜的花朵。
尋:尋找。
4.翻譯
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小路旁邊的樹上花已經(jīng)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捕那翩翩飛舞的黃色蝴蝶。可是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后,孩子們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5.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nóng)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教授生字
二下《2.古詩兩首》教案
1.枯[k]木左右
枯萎(因干枯而萎縮)
秋天里,很多植物都枯萎了。
干枯(無水,枯竭)
大旱災使得小河都干枯了。
枯燥(沒趣味,無生趣)
老師講的課很枯燥。
2.榮[róng]艸上下
光榮(受人敬重,與“辱”相對)
光榮的日子即將來臨。
繁榮(草木茂盛,也指經(jīng)濟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昌盛)
這里的草木長得很繁榮。
榮譽(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廣為流傳的名譽和尊榮)
國王剝奪了他的一切榮譽。
3.宿宀上下
[sù]
宿舍(住人的房子)
她平時住在學的宿舍里。
住宿(住,過夜)
她目前住宿在一家旅館里。
[xi]
一宿(一夜)
她一宿沒睡。
[xiù]
星宿(星座。)
他非常迷信星宿。
4.徐[xú]彳左右
徐徐(速度或節(jié)奏緩慢地。)
五星紅旗徐徐升起。
徐步(緩慢地步行。)
他徐步向我走來。
徐姓(百家姓之一。)
我們班里有很多徐姓同學。
5.籬[lí]竹上下
籬笆(用竹、葦、樹枝等編成的圍墻屏障。)
這個地方可以看見許多籬笆。
寄人籬下(比喻依附別人,不能自立。)
寄人籬下的感覺很不好受。
竹籬(用竹編的籬笆。)
這個竹籬看起來很好看。
6.疏[sh]疋左右
稀疏(寬松;不稠密。)
這片樹木長得很稀疏。
生疏(不熟悉。)
我和班上新來的那位同學的關系很生疏。
疏遠(關系、感情不親近,冷淡)
因為一件小事,我和我表弟之間的關系慢慢疏遠了。
7.未[wèi]木單一
未來(現(xiàn)在往后的時間。)
你們的未來一定很美好。
未雨綢繆(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現(xiàn)在我們就要未雨綢繆,為期末考試做準備。
未必(不一定,不見得。)
她未必去了北京。
8.追[zhu]辶半包圍
追捕(追蹤逮捕。)
警察正在追捕逃犯。
追蹤(追索蹤跡。)
夜里她發(fā)現(xiàn)有人在追蹤她,這引起了她的警惕。
追尋(追蹤查尋。)
她一直在努力追尋著兒時的夢想。
9.店[diàn]廣半包圍
酒店(又稱為賓館、旅館、旅店、旅社、商旅、客店、客棧,臺灣作飯店,港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作酒店)其基本定義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間的商業(yè)機構。一般地說來就是給賓客提供歇宿和飲食的場所。)
他今晚要在這家酒店休息。
商店(一般是指商品開架陳列,顧客自我服務,貨款一次結算,以經(jīng)營生鮮食品、日雜用品為主的經(jīng)營商。是一種消費者自我服務、敞開式的自選售貨的零售企業(yè)。)
我家在這個城市開了十家百貨商店。
藥店(指零售藥品的門市。中醫(yī)史上第一家官辦的藥店誕生于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準創(chuàng)建的。)
這家藥店的藥品很實惠。
10.燒[sho]火左右
燒飯(方言中指的是做飯。)
你要學會自己燒飯。
燒雞燒茄子(一種烹飪方法。其中部分烹飪方法是將涂過飴糖的雞油炸,然后用香料制成
的鹵水煮制而成。)
我喜歡吃媽媽做的燒雞燒茄子。
燒餅(經(jīng)烘烤制成的餅。)
我喜歡吃媽媽做的燒餅。
燃燒(使東西著火。)
干燥的東西很容易燃燒起來。
11.菜[cài]艸上下
白菜(供作副食品的植物。)
我喜歡吃醋燒白菜。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蔬菜使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東西。
青菜(又名小白菜、油菜、小油菜。)
這里種滿了青菜。
飯菜(經(jīng)常供應或食用的飲食,簡單的家常飯菜。)
這些飯菜非常下胃。
四、復習聽寫
枯萎光榮宿舍徐步籬笆稀疏未來酒店追尋燃燒蔬菜
五、作業(yè)布置
今日作業(yè)
1.把課內筆記抄寫1遍。
2.生字按照2042這種要求完成。
3.把聽寫的詞語交上來。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枯、榮”等七個生字,會寫“未、追”等九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描繪的美麗春景.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課文插圖,自制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資料.
第一課時《草》
教學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建議與評價
談話
導入1.指導學生回憶并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2.出示小草實物,問:你在哪里看到過草,它的一年四季有什么特點?
3.揭示課題.
4.課前預習反饋.1.學生搶答背誦.
2.交流自己觀察到小草長
的地方,所知道的小草特點.
3.齊讀課題.
4.生生、師生共同交流查找有關詩人或古詩的資料.
初讀
古詩提出要求:
1.借助課后拼音把古詩練讀
三遍.
2.劃出生字讀一讀,再放入
課文讀正確.1.按要求自讀.
2.同桌互讀.
精讀
古詩,
理解
詩意1.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范
讀.
2.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出示自制圖片,幫助理解
“離離、枯榮”的意思.
一幅是荒原上野草繁茂圖,
一幅是冬天野草枯萎圖.
請把第一句和第二句放到相應
的圖片下.
4.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5.出示圖片,你能看著圖把這
首詩背下來嗎?1.聽師范讀,跟讀.
2.質疑:“離離、枯榮”的意思.
3.連圖理解.
4.用自己的話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
5.小組交流對草的感想.
6.全班交流.
7.有感情地讀古詩.
8.看圖片試背.
學寫
生字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
2.范寫指導.(未、榮、燒)
3.巡視指導,適當糾正,
表揚好字.1.學生認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2.觀察后說說書寫要注意什么.
鞏固
練習出示不完整的古詩:請你把這
首古詩補充完整.補充古詩.
拓展延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課后
“我知道”中的內容,把
《草》這首詩的后四句背下來.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宿新市徐公店》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建議與評價
激趣
導入1.檢查《草》的背誦情況.
2.出示課文插圖:你看到了哪些東西?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幅圖嗎?1.小組比賽背誦.
2.觀察圖,說圖意.
自主學習,
體會感情1.幫助回憶學習《草》的方法:先讀幾遍,然后劃出不理解的地方,用查字典或看圖或問他人等方法理解,最后體會詩意.
2.請你用上節(jié)課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學習.
3.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情況相機引導.重點理解“疏疏、急走”的意思.
4.出示插圖,配樂范讀.
5.出示詩句條,請把每句詩貼到圖相應的地方.1.回憶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匯報.
4.聽范讀,跟讀,小組比賽有感情朗讀.
5.貼詩句條,根據(jù)畫面理解古詩.
熟讀成誦1.出示插圖,你能根據(jù)插圖背古詩嗎?
2.你能有感情地背嗎?1.看插圖齊背.
2.個人展示背.
3.配樂有感情背.
指導寫字1.出示生字卡片,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2.你希望老師寫什么字?師范寫.(菜、追)
3.巡視指導.
4.展示個別作業(yè).1.學生觀察后說自己的認字方法,及注意點.
2.練習書寫.
3.評價個別作業(yè).
拓展延伸讀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回家編給爸爸媽媽或小伙伴聽.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關注“”公眾號
回復“期末試題”即可獲得word版本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特別為你收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要求學生抬起右手,跟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師對首作強調:下面是自不是白),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上我們在識字一學過的成語來形容這些美麗的景色。(生回答:層林盡染,山河壯美)不光我們現(xiàn)代人喜歡秋天,贊美秋天,在我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蘇軾他也寫了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送給他的好朋友劉景文。題目叫:贈劉景文(板書)齊讀。大家想讀讀嗎?快快打開語文書第15頁。
二、初讀古詩
1、生借助拼音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生自由讀3~4遍)
2、同桌互相讀古詩,互相糾正。(生互讀1~2遍)
3、四人小組輪讀,讀完后說說自己讀懂了詞語或者句子?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交流字詞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識字
1、出示本課6個生字,帶拼音。生自由練讀,不認識的借助拼音朋友,讀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較難讀,你在剛開始讀的時候就讀錯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讀,全班交流,師做重點指導,必要時領讀)
2、組詞、讀準字音。(借助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劉景文菊花殘枝君子橙色橘子(齊讀,開火車讀。)
3、去掉拼音練讀詞語。
4、保留生字,抽讀。
5、這些生字大家都讀的非常準確,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記著這些生字,你把哪個字記的最牢?在小組里跟同伴說說。(小組合作記著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勵好的識字方法)
6、齊讀生字。(師檫掉生字)這些生字現(xiàn)在跑到古詩里去了,趕快打開書,讀一讀吧。
四、學習古詩
1、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聽聽老師哪里讀的最美。(師有感情的范讀,以夸張的節(jié)奏、韻律來感染學生。)生評價老師。師:大家想不想學學老師,把古詩讀的有感情?生齊讀,抽讀(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師作評),模仿讀。
2、師作意境的渲染。
請同學們把書合上,(師在黑板上一邊進行簡筆畫焉而低垂的荷葉、枯萎的菊枝、黃澄澄的橙子、綠油油的橘子,一邊用贊美的語言描述這美麗的景色。)
(運用圖畫的直觀效果,想像古詩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
3、面對這么美的景色,同學想怎么表達?那就快快讀讀古詩吧,邊讀邊看看黑板上的畫。(師放古典的輕音樂)
4、多種形式的朗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配樂讀)
5、誦讀:①看著黑板,邊看圖畫,邊跟老師一起背誦。②生自由練背。③比賽背誦,看誰背既準確又有感情。(采用激勵方式。)
五、寫字
1、小黑板出示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3個生字:首、劉、記。生自由認讀,抽讀,小老師帶詞語教讀。
2、我們看到一個生字能不能馬上就動筆寫?對,要先觀察。觀察什么呢?(生:觀察它是什么結構,觀察它的重要的筆畫,觀察發(fā)生變化的筆畫)那就請大家仔細觀察吧,呆會兒看誰觀察的仔細,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觀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師范寫生字(邊寫邊指導)
4、生練習,師作評價、展示。(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樂于寫字。)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2)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一、引入
1.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信息。
2.從《絕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1.檢查預習情況:試讀課文。
2.自主識字: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3.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5.認字游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2.自讀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讀詩句,看圖說話,感知詩意。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意會詩的意境。
5.自主選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1.認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2.共同研究并寫好流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1.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2.小結方法。
3.獨立或合作嘗試。
4.學習匯報。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3)
教學準備:
1、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字音
1、自己讀讀兩首古詩。
2、指名讀古詩,讀后評議。
3、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種形式讀,掌握字音。
重點字音:榮宿籬疏
4、再讀古詩,讀正確、流利。
三、朗讀感悟
1、自由朗讀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試著自讀自悟。
2、小組朗讀
個別讀和齊讀結合,看看哪個小組讀得最好。借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jié)奏感。隨機解決學生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組賽讀
注意鼓勵有個性的朗讀。
4、教師范讀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xiàn)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wěn)有力,表現(xiàn)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wěn)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nóng)村寧靜、柔美的環(huán)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wěn),表現(xiàn)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5、學生美讀
(1)朗讀〈〈草〉〉時,腦子里要浮現(xiàn)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6、暢談發(fā)現(xiàn)
你對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發(fā)現(xiàn),自由表達。[
7、啟發(fā)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光無限好;春天具有無窮的樂趣!
8、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9、利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四、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五、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于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4)
第3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草》,理解歲、榮、盡、野火等詞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背誦第一首詩《春曉》。
2、解釋:曉、眠、聞、啼、處處、風雨的意思。
3、請四位同學分別講講每一行的意思。
4、回憶學習方法:解題意、講詩意、背詩句、悟詩情。
二、學習《草》。
1、按四步自學古詩《草》。
2、檢查自學情況。
解題意:
草可以組成哪些草?(小草、綠草、野草等等)課題中的草指什么草?(野草)]
講詩意:
第一行:離離原草各是什么意思?(離離:形容草茂盛的樣子。源:原野。草:野草。)離離原上草指什么意思?(野草長滿了整個原野。)
第二行:歲、枯、榮各是什么意思?(歲:年??荩焊煽?、沒有水分。榮:茂盛。)枯的反義詞是什么?(榮)野草什么時候干枯?什么時候茂盛?(春夏茂盛、深秋開始干枯。冬天干了。)一歲一枯榮的意思是什么?(野草每年要繁榮一次,枯萎一次。)
小結:這兩行寫了草生長的樣子和生長的規(guī)律。
第三、四行:野火、盡是什么意思?(野火:荒山也地上燒起來的火。盡:完)指名解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思。(火燒不完野草,春天來了,野草用重新生長出來。)
小結:野火只能燒掉枯草,課燒不掉地下的草根。春天一到,小草又會重新生長出來。年年如此。
指名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后再自由說。
背古詩:
先指導朗讀,在指導背誦。
悟詩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的野草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贊美。)
三、齊讀、背誦古詩。
作業(yè):默寫《草》。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2、難點:體會古詩蘊含的情感;柳識記與書寫。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上午第一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在假期里,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過哪些名勝古跡?風景如何?
2、今天跟老師去領略一下廬山瀑布的美,好嗎?
二、初讀古詩。
1、自由朗讀本課的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廬、紫、川。
2、指名學生分行讀詩句,注意正音。
3、學習生字廬、瀑、爐、疑,重點正音瀑。(學生很容易讀成破。)
說說在讀這4個字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廬、爐讀音相同、偏旁不同,廬、瀑、爐的韻母相同,疑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
給生字擴詞。
4、齊讀古詩。
三、朗讀感悟
1、生自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問?小組內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隨學生回答相機點撥和引導)
如:日照香爐生紫煙:
理解香爐??梢宰寣W生說說見過香爐沒有,在這里指什么?紫煙在這里其實是什么?為什么云霧會是紫色的?抓住生字進行朗讀指導。
遙看瀑布掛前川:
理解遙掛,為什么瀑布會掛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遙字讓學生明白這句話寫的是遠景,抓住掛字進行朗讀指導。
飛流直下三千尺:
理解飛,說明什么?三千尺又說明什么?(課件演示:瀑布的壯觀)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會說什么?(學生想象說話)朗讀指導。
疑是銀河落九天:
理解疑,落九天說明什么?朗讀指導。
3、簡介作者:
你還知道什么?
簡介詩人李白。
四、美讀成誦
1、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悟。
2、教師配樂范讀,
3、個人展示讀,
4、挑戰(zhàn)讀:學生站起來說自己要挑戰(zhàn)誰?跟他賽讀。
5、跟同桌互讀,
6、齊背古詩。
五、書寫生字。
書寫生字爐、銀、煙、流、,重點指導流字。
第二課時(下午第二節(jié))
一、復習檢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
--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了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么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發(fā)現(xiàn)后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xiàn)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古詩的簡筆畫(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教學尤其如此,在這堂課中,我把更多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雖然有老師隨堂聽課,但學生的積極性絲毫不減。如:生字教學,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詩句的含義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最后用有滋有味的聲音展示自己對詩的感悟。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杜甫的這首《絕句》不僅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教學時,我讓學生給詩配畫,詩中找理由,構建課堂。在課堂上,我以板畫的形式讓學生感悟了這首詩很多語言特色(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景色的層次感(如;首句寫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遠景,第三句是遠眺,第四句是近景)。在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
3、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寫幾句話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詩意,感受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現(xiàn)在正好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fā)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
二、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首古詩,齊讀課題。
2、你們知道這首古詩是誰寫的嗎?
3、作者簡介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被人稱為詩史
三、精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導看圖,說一說春雨的特點
3、指名讀第一句,邊讀邊理解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這真是一場好雨,你知道什么季節(jié)需要雨水嗎?春天一到,就下了起來。
4、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齊讀第一句
6、指名讀第二句,邊讀邊理解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滋潤著萬物。
7、齊讀第二句。
教師范讀,學生自己練習。
8、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過程
四、首詩贊美了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自我加減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7)
-、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解題:理解偶和書的意思。
2.簡介作者及背景。
賀知章,證圣元年進士,時年三十六歲,直到天寶三年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當時已是八十四歲的人了。久別歸來,對故鄉(xiāng)的深切眷戀之情,噴涌而出,隨手寫下了這不朽之作。
3.教師范讀,學生思考:這首詩講的是什么事?
4.學生讀熟古詩,借助課文注釋和查字典自學詩句。
5.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
6.當小老師,上臺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臺下同學可以對小老師發(fā)問,小老師答不上或答不對的,可由臺下同學回答或補充、更正。無人答對的由教師引導、幫助。
7.教師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雖鄉(xiāng)音未改,但兩鬢早已如霜,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懷。
8.指導感情朗讀并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熟讀三首古詩并背誦。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借助課文中的注釋和查工具書理解詩句。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師上臺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臺下同學對小老師發(fā)問。教師通過介紹背景、賞析語言、觀看畫面、反復吟誦等方法,引導學生讀懂古詩,進入意境,體會感情。
探究活動
課后組織學生根據(jù)古詩內容,自己編故事、演故事。從而進一步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8)
對話平臺
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自讀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fā)成be的音等。
(挖掘學生識字經(jīng)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jīng)驗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嶺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xiàn)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容。
2、啟發(fā)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xiàn)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誦讀
1、出示插圖或學生的優(yōu)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xiàn)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9)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小詩,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
三、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jié)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jīng)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大膽發(fā)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六、朗讀全詩
七、試背全詩
八、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2、學生范寫
九、拓展延伸
1、讀書后古詩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10)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曉》。2.默寫春曉、風雨兩個詞語。
二、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春雨》。
(1)放錄音。(2)教師指著板書引背。(3)分兩個大組,一組讀,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4)各人軒聲默念背誦-(5)齊背。(6)指名背誦。
2.指導背誦《春曉》,方法同上。
三、課堂練習
1.找朋友(連詞)。
春(春風)(春雨)(春曉)(春光)(春花)
時(時節(jié))(時間)(時光)(及時)(準時)
2.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春天春雨[
3.說話練習。
(1)話題:春天來了
(2)提出要求:根據(jù)第25頁上的畫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
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春天的美麗景象。
(3)各人發(fā)揮想象,構思講說內容。
(4)同桌兩人交互說聽、補充。
(5)指名幾人到班上講說,教師評議,小結。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篇11)
對話平臺
回顧
背誦古詩〈草〉。
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lián)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p>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語感?!?/p>
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zhàn)背、齊背。
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chuàng)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p>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yǎng)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p>
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和夜雪的美。
教學重點:
認識8個漢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梅花》。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重點難點: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它們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梅花》
二、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教師巡視并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并糾正讀音。
3、師范讀,學生跟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4、以組為單位,學生練習朗讀。小組內互相討論,提出疑難問題并嘗試解答。
5、師生共同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6、學生互相提問,先說說詞語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反復練習朗讀,想像梅花在嚴寒中傲然怒放的畫面。
8、在讀、議、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潔白的特點。
9、師小結:這首詩通過寫梅花不畏嚴寒,冒雪開放,贊揚了梅花堅強的品格。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識字朋友吧!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進行認讀。
2、小組合作,進行認讀、識記生字。
3、指導書寫。
(1)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端正、美觀。
(2)學生試寫,教師重點提示:
獨、梅、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書寫時要注意避讓。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兩點要寫在豎中線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寶蓋頭,三條橫線間距要均勻。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夜雪》。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重點難點:
背誦古詩,感受夜雪的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一個雪花飛舞的世界。
二、學習古詩,了解大意
1、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聽讀識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并用鉛筆圈出認識的新字朋友。
3、教師領讀生字卡片,并進行正音練習。
4、師領讀古詩,學生跟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6、理解詩句大意,解釋重點詞語。
7、指導學生反復練習朗讀,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讀出感情。
8、同桌互相說說詞語的意思,再連起來試說詩句的意思:
三、學習生字,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共同交流記憶方法和結果。
訝:形聲字,左形右聲。
枕:(編順口溜)木頭橫著放,倦腿人枕上。
復:(編順口溜)人上,日中,折文下,不止一次還復雜。
3、指導書寫。
訝:訝的第四筆是豎折。
折:第五筆撇,要寫在豎中線上。右邊是斤,不是斥。
這兩個字的寫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才好看。
四、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把你喜歡的梅花或雪景畫下來。同桌互相講解、欣賞。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梅花 夜雪
凌寒 不畏嚴寒 訝 冷
不是雪 潔白如雪 見 明
暗香 幽香遠飄 知 重
聞 聲
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古詩兩首
《登鸛雀樓》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識不寫。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并解釋題目,激發(fā)興趣
板書詩題并解釋詩題。
【鸛雀樓】舊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前面可以望見中條山,下面臨近黃河。
因為經(jīng)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樓共三層,是當時文人游覽的勝地。此樓北宋時還存在,后來被河水沖毀。題目的意思是登上鸛雀樓。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詩人。
二、教師范讀
教師一邊讀,一邊欣賞插圖(畫面:詩人正站在黃河邊的鸛雀樓上觀看景色,太陽漸漸地落下山去。)
三、學生輕聲讀,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四、指導學習生字
1.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書生字,帶領學生讀音、組詞。
2.學生書空練習。說說記生字的方法。
教師重點指導:
樓:lóu,讀邊音。“木”字作偏旁時,捺要寫成點。入:rù,獨體字,兩筆。
注意和“人”區(qū)別開。窮:qióng,三拼音,上下結構,寫時不要少寫寶蓋頭下面的撇和點。目:mù,全包圍結構,要和“日”字區(qū)別開。更:gèng,讀后鼻音。
獨體結構。有7筆。層:céng,讀平舌音,后鼻音。
五、課堂練習
1.組詞:
人()日()
入()目()
2.在練習本上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齊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范讀
三、理解詩句
1.學習一、二兩行。
(1)指名讀一、二兩行。
(2)理解意思。
①出示課文插圖。
設置情境: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這氣勢多么壯觀。
②答問。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什么?
這是什么時候的太陽?你怎么知道這是傍晚的太陽的?課文中稱傍晚的太陽叫什么?這輪傍晚的太陽就要落下去了,(它會怎樣落下去?課文中哪個詞是“靠著”的意思?(依)引導學生理解“盡”,指名說說“盡”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盡”就是“完”的意思。
詩人站在鸛雀樓上還看到什么?
③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④看圖想象,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兩行。
[相機板書:景(看)]
2.學習三、四兩行。
(1)談話。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2)指名讀三、四兩行。
(3)理解。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遠的地方。更:再。
(4)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5)看圖體會,練習朗讀。
3.練說全詩的意思。
(1)自由練說。
(2)指名試說。
四、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師引導學生讀詩,畫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自由讀。
3.指名讀。
4.出示填空題,學生填空。
①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入、目、上、盡、流)。
②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③詩句中表示數(shù)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5.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6.根據(jù)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鼓勵學生畫得不要
與文中插圖雷同。畫的時候要考慮你的觀察點在何處?夕陽、山峰、黃河應畫在
什么位置?畫好再涂上顏色。
7.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師生結合詩句共同點評。
8.啟發(fā)學生談談作者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分組
上臺比賽,看哪一位同學說得精彩。
五、總結全文,拓展廷伸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性小練筆,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
3.討論。
詩人登高觀景時的心情、神情、動作,會是什么樣子,他可能講些什么?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業(yè)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說說偏旁名稱。
2.指名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詞
1.出示生字。
樓依盡入欲窮
指明讀上面的字。
2.引導用生字組詞。
樓(樓層高樓樓房鐘樓)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盡(盡頭用盡盡力窮盡)
入(進入入門出入)
窮(窮盡貧窮窮苦)
3.教學字形。
(1)指名分析字形,說說記憶方法。
依和衣比較,入和人比較,窮和力比較,層和云比較。
(2)講解“欲、登、樓”的筆順。
1.指導書寫。
2.學生練習描紅。
三、課堂練習
1.讀一讀,再抄寫。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黃河一層樓
2.據(jù)句意說出詩句。
(1)滔滔的黃河水向大海流去。()
(2)傍晚的太陽靠著連綿起伏的山漸漸落下去。()
(3)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4)再登上一層樓。
《鹿柴》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會寫4個字,
初步學習理解古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熱愛古詩,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
1.古詩,我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
妙的聯(lián)想、精巧的構思以及精練的語言,博得了人們的喜愛。我們每個人都會吟誦很多,下面誰來給大家展示幾首呢?誰再能展示幾首關于王維的詩呢?
2.今天,我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王維的詩——《鹿柴》,教師板書課題。指
出“寨”在本課中讀“zhài”與“寨”相通,鹿柴是一個地名,并簡介作者。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讓學生聽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練讀,教師板書全詩。
3.指名朗讀。
4.學習生字“但、返、景、復”
三、指導朗讀,理解每名詩的意思。
1.指導朗讀古詩。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齊讀古詩的第一、二句,體會詩句的意思。
(1)指名朗讀并作指導。
(2)理解詩句中的個別詞語。
但——只聞——聽
如孟浩然《春曉》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中的“聞”就是聽的意
思。
(3)理解詩句的意思。
空山里見不到人的蹤影,卻傳來說話的聲音。
3.齊讀古詩三、四句,體會詩句的意思。
(1)指名朗讀并指導。
(2)理解詩句中的個別詞語景:夕陽返照的光。景,通“影”。
(3)理解詩句的意思。
西斜的夕陽返照深林,余光灑落在青青的苔徑上。
4.小組合作學習。
(1)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教師明確:這首詩寫的是在深邃幽靜的山林里,只聽見有人在說話,
卻看不見人,只有夕陽的陽光透射過密密的山林,照在青青的苔徑上。
(3)從這首詩中你能了解到詩人怎樣的一種思想情感?
四、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
1.自我輕聲吟誦,體味詩的意境。
2.借助影像視頻進一步的去體會。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根據(jù)你對詩意的理解,給這首詩再配一幅畫。
3.本詩出自王維晚年所著的《輞川集》,《輞川集》共有詩二十首,這只是
其中的一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欣賞一下其余的19首,進一步領略王維詩作的優(yōu)美與特點。
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學案人教版
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學案人教版
課前透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信息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xiàn)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復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zhàn)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的質量。)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寫字
1、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伴教錦囊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閱讀在線
描寫秋景詩兩首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p>
書河上亭壁(寇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案S版
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教案S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7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對詩句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2.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三、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敕勒歌》。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
教學重難點:1、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荷語無聲-荷語無聲
2、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句,糾正字音,再把課文讀通順。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提醒“見”的讀音。
三、熟讀課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
2.小組交流。
3.指名讀。說說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藍藍的天空,遼闊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壯的牛羊。)
4、學生對讀懂的詞語和不明白的詞語進行交流,針對學生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解疑。
四、賞讀討論,背誦詩文。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荷語無聲-荷語無聲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荷語無聲-荷語無聲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荷語無聲-荷語無聲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荷語無聲-荷語無聲
1.學了這首古詩,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為什么?
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①小組討論。
②集體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2.背誦詩文。
這首詩就像一幅鮮活的畫面,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再想象一下詩中
壯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誦一遍。
五、憶生字,指導書寫。
1.讀要求會寫的字:首、川、似。
2.按結構記憶字形。
獨體字:首、川。
左右結構的字:似。
3.指導書寫:讓學生觀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寫。
重點指導:首、似
六、總結。
1、背誦古詩。
2、教育學生學習作者,熱愛大自然。
七、作業(yè):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各寫一行。
教學反思:這是一首經(jīng)典詩歌,是北朝時期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詩篇熱情地贊美了敕勒草原的遼闊、水草的豐茂和牛羊的繁盛。意境高遠,風格渾樸蒼茫有著豐富的審美內涵。作品用及其洗練的語言,準確的描繪出敕勒草原的蒼茫景象,歌頌了山川風物,贊美了牧民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本著與學生一起欣賞經(jīng)典之美的目的,我充滿激情地上完了這節(jié)課。
第二課時
望廬山瀑布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時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詩題。
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到風光秀麗的廬山看看。(出示掛圖)廬山秀麗的風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許多文人來觀賞,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今天我
們來學習贊美廬山瀑布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詩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詩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讀詩句,互相糾正字音,把詩句讀正確。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導名讀全詩。
三、再讀詩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還有哪些詞不明白。
2.小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師解答學生未解決的詞語。
4、出示掛圖,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誦詩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尺、掛、流、煙,
2.記憶生字。
按結構記字。獨體字:尺
左右結構的字:掛、流、煙。
3.指導書寫。
五、總結談話,課后拓展。
1.這節(jié)課,我們和詩人一起領略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體會到詩人對
大自然無限熱愛的感情。
2.請同學們課后收集你喜歡的古詩。在古詩朗誦會上讀給大家聽。
六: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各寫一行。
板書設計:3古詩兩首
天
勒樂歌野廣闊、美麗
牛羊
望廬山瀑布
飛三千尺
壯觀夸張
疑落九天
教學反思:體會詩的意境是學習古詩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這種意境有時靠人們的言傳,就破壞了個人對詩境的理解個性,而作為教師又不能不講,不講學生就很難理解,就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以夸張手法表現(xiàn)的意境,學生是不容易體會的,因此,教學中就要想辦法縮短學生現(xiàn)有關知識與詩的意境的距離,以便,更好地體會。如前面對“望”的理解就是從直觀的觀察到實景的觀察再到句子的描寫,層層遞進,而對“望”字的理解,又成為學生理解全詩的一座橋梁,這樣對“望”字的品讀,理解就應當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以達到對詩的理解,應當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2025年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古詩兩首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古詩兩首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知詩人,解題意: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嗎?(共分四步:a.知詩人,解題意,b.釋詞語,明詩意,c.想意境,悟詩情,d.拓展閱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這四步學詩法來學習《詠柳》。
1.關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學習生字“詠”、“柳”。題目“詠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頌柳樹的呢?請大家輕聲讀一遍古詩。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第二步。
(二)釋詞語,明詩意:
1.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以小組的形式來理解詩意。
2.匯報自學情況。
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A.妝:(課件演示妝的演變過程),意思是裝飾,打扮。
一般都是誰打扮?那么本詩是說誰打扮?
B.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這句話的意思是: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
第二句: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風??!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再來讀第一句話,說說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似一位姿態(tài)婀娜的美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搖擺。
誰能通過誦讀把這美妙的畫面讀出來?
2.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還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我們美的想象。
3.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讓我們借作者的詩文,讀出我們心中對春的贊美。
(四)橫縱觀,拓視野:
春天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吟著春天的詩,與春天撞個滿懷……
請在下面的三首詩中,選一首喜愛的背誦下來,并說說理由。
出示古詩: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A.交流識記字形。
(課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碧 妝 綠 絲 剪
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錄”是“綠”,“前+刀”是“剪”,“纟+纟”是“絲”。
換一換:“將”去掉右邊部分,換成“女”,就是“妝”。
B.指導書寫。
1.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2.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六)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詠柳》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柳樹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新課標語文二年級上冊《古詩兩首》_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 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 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已經(jīng)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 揭示課題。
二、 初讀感知
1、 范讀
2、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 說說自己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 朗讀感悟
1、 聽老師范讀,說說自己從老師那里聽出了什么?
2、 自讀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讀出詩的韻味。
3、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4、 展示讀課文
5、 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 認讀生字,指導寫字
1、 出示要求會認的字,學生集體認讀。
2、 指導書寫
五、 拓展練習
我回到了故鄉(xiāng),見到了親人,會說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 出示圖片。他們在干什么?誰送別誰?詩人離開時心情怎么樣?
2、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另一首古詩《贈汪倫》
二、 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 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學習要認的字。
3、 同桌互相讀全文。
三、 熟讀
1、 自己試著按節(jié)奏讀
2、 指名讀
3、 有韻味地讀一讀。讀出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4、 請同學讀。
5、 指名讀
6、 學生自由背誦。
四、 指導書寫
1、 自己邊讀邊畫出要求會寫的字。
2、 指名讀。你準備如何記住它?
3、 練習書寫。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17古詩兩首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督^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誦古詩。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么?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后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艷,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凈慈寺就脫口稱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wǎng)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匯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wǎng)絡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善于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fā)現(xiàn),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后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了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么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發(fā)現(xiàn)后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xiàn)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案
1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后8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自學古詩。
2.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xiāng)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xiāng)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妝”是翹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絲”是平舌音,“鶯”、“詠”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現(xiàn)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學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2)學生質疑: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睉撌恰岸绿觳蓍L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師點撥:這是古詩常用的方法,古人寫詩常常不按照正常順序寫,為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
(2)(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它們是誰?
1.交流識記字形。出示:詩村童
加一加:“詩”“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師指導書寫。
出示“詩村童”的田字格課件
“詩”的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村”左右結構,左右等寬,“木”的捺變成點。
“童”上下結構,注意下面“里”的筆順: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3.學生練習寫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第二課時
(一)知詩人,解題意: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嗎?(共分四步:a.知詩人,解題意,b.釋詞語,明詩意,c.想意境,悟詩情,d.拓展閱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這四步學詩法來學習《詠柳》。
1.關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學習生字“詠”、“柳”。題目“詠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頌柳樹的呢?請大家輕聲讀一遍古詩。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第二步。
(二)釋詞語,明詩意:
1.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以小組的形式來理解詩意。
2.匯報自學情況。
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A.妝:(課件演示妝的演變過程),意思是裝飾,打扮。
一般都是誰打扮?那么本詩是說誰打扮?
B.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這句話的意思是: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
第二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狀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誰剪裁的嗎?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風??!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再來讀第一句話,說說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似一位姿態(tài)婀娜的美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搖擺。
誰能通過誦讀把這美妙的畫面讀出來?
2.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還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我們美的想象。
3.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讓我們借作者的詩文,讀出我們心中對春的贊美。
(四)橫縱觀,拓視野:
春天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吟著春天的詩,與春天撞個滿懷……
請在下面的三首詩中,選一首喜愛的背誦下來,并說說理由。
出示古詩: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A.交流識記字形。
(課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碧妝綠絲剪
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錄”是“綠”,“前+刀”是“剪”,“纟+纟”是“絲”。
換一換:“將”去掉右邊部分,換成“女”,就是“妝”。
B.指導書寫。
1.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2.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六)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詠柳》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柳樹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2025年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古詩兩首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古詩兩首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后8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自學古詩。
2.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xiāng)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xiāng)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
注意“妝”是翹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絲”是平舌音,“鶯”、“詠”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現(xiàn)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
(學生自學)
2.學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2)學生質疑:我覺得不對,要是“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睉撌恰岸绿觳蓍L鶯飛”呀,這里寫的是“草長鶯飛二月天”這是怎么回事?
(師點撥:這是古詩常用的方法,古人寫詩常常不按照正常順序寫,為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
河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讓學生充分地說: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3.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
(2)(多媒體出示孩子放風箏的畫面)
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它們是誰?
1.交流識記字形。出示:詩 村 童
加一加:“詩”“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師指導書寫。
出示“詩 村 童”的田字格課件
“詩”的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村”左右結構,左右等寬,“木”的捺變成點。
“童”上下結構,注意下面“里”的筆順: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3.學生練習寫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詩兩首》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體會《鄉(xiāng)愁》詩的意境和感情。賞析詩中遞進組合的四個意象,理解詩意由鄉(xiāng)愁到家國之思的升華。與席慕蓉的同題材詩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各學習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二、研習余光中《鄉(xiāng)愁》詩
1.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1)請學生默讀,熟悉詩歌內容。
教師提示余光中簡介:
投影:
余光中(1929~)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F(xiàn)居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fā)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chuàng)世紀》詩刊,致力于現(xiàn)代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鄉(xiāng)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等。其中《鄉(xiāng)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xiàn)代文學之精神,創(chuàng)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2)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
《鄉(xiāng)愁》詩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tǒng)一,節(jié)與節(jié)、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jié),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shù)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
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鄉(xiāng)愁
小時候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母親/在里頭
長大后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大陸/在那頭
(3)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教師作示范朗讀。
思考:
“鄉(xiāng)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在《鄉(xiāng)愁》詩里,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轉化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人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xiāng)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4)合作研討:
①詩人所抒寫的“鄉(xiāng)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升華的?
②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
③詩歌的第四節(jié)對詩意的拓展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①“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四個對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xiāng)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一長大后一后來一現(xiàn)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xiāng)愁的媒介。到后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xiàn)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
②“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shù)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xiāng)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節(jié),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xiāng)的詩;有了第四節(jié),前三節(jié)就成了鋪墊,這一節(jié)又畫龍點睛,鄉(xiāng)愁的詩意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2.比較閱讀。
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xiāng)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xiāng)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教師點撥: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tǒng)文化中鄉(xiāng)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故鄉(xiāng)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xiāng)愁。她的《鄉(xiāng)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xiāng)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xiāng)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xiāng)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xiāng)愁》不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那樣深刻。[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3.語言運用。
余光中說鄉(xiāng)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蓉說是“沒有年輪的樹”,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門,你心中最惦記的是什么?請發(fā)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xiàn)你的感覺。
三、課堂練習
閱讀舒蘭(臺灣)的《鄉(xiāng)色酒》,完成題目。
1.對詩中“你”“我”所指的對象及其關系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你”指故鄉(xiāng),“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詩中抒寫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B.“你”指親人,“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人,詩中抒寫的是親人與“我”之間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詩中抒寫的是情人之間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詩中抒寫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2.對這首詩鑒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
A.詩的上下兩節(jié)運用了對比藝術,將景與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詩的主題。
B.全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C.詩中運用第二人稱寫法,使詩歌帶有對話色彩,如同詩人在對著對方傾訴感情。
D.詩的句式長短交錯,上下兩節(jié)結構齊整,重章疊唱,在反復中使詩的主題得到升華。
參考答案:
1.D2.D(不是重章疊句,也無反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鄉(xiāng)愁”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歷久常新的主題,像唐代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蓖鯙场洞伪惫躺较隆罚骸班l(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崔顥《黃鶴樓》:“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庇喙庵械氖走@《鄉(xiāng)愁》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映射著中國古典詩詞的神韻和魅力。吟誦這深情的戀歌,我們掂量出了詩人思想中中國意識的分量。
五、布置作業(yè)
1.《鄉(xiāng)愁》中一個詩節(jié)就是一場凄美的離別,請設想自己是詩中的主角,寫一段文字把詩中離別的模糊補充清楚。
2.仿照題為《國魂》的新詩的第一節(jié),分別以“長大后”和“而現(xiàn)在”為開頭,續(xù)寫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每行詩的字數(shù)不加限定)。
國魂
小時候
國魂是項上的紅領巾
我在紅旗下
烈士在心頭
參考答案:
1.略
2.長大后/國魂是冠軍領獎臺上運動員眼里的淚水/我在國歌聲中/運動員在陽光下面而現(xiàn)在/國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雙腳/我在緊跟著/億萬人在行列中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