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1告別野蠻。
第三課告別野蠻
1、書P36答案
①、刻劃符號根據一些特定的符號來表達信息,圖畫文字根據形象的畫面來表達信息;圖畫文字比刻劃符號更進一步,是介于圖畫和文字之間的表達思想的手段,它沒有讀音,目的只在表意。②、刻劃符號和圖畫文字只是幫助記憶的一種途徑,離開了記憶者,別人就無法了解其意義。人們并不能把這種圖畫形式和語言結合起來,一個個讀出音來,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2、比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點
共同點
發(fā)源地
形成時間
發(fā)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材料
都是從圖畫文字逐步發(fā)展而來,把繁復不易刻畫的圖形簡化為一些符號性質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記錄語言,具有相對固定的形、音、義;都是不同區(qū)域的人們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都是現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
“畫成其物”
紙草
楔形文字
兩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人
筆畫像楔子
泥版
甲骨文
黃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國商朝人
“刻成其物”
龜甲、獸骨
3、文字究竟是誰發(fā)明的?(人民群眾發(fā)明的)
文字的產生有什么歷史意義?
①文字的產生和使用,標志著人類告別野蠻,開始進入文明時代。
②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的生產經驗和知識更好地得到交流和傳播、繼承和積累,為科學文化的建立和發(fā)展準備了必要條件。
4、人類在告別野蠻時代進入文明社會后,四大文明古國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國
文字
建筑和工藝
科學技術
宗教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獅身人面像(哈佛拉)
世界最早的太陽歷,木乃伊(解剖學和防腐技術),幾何學,圓周率3.16(高分作文網 www.zUOwEN101.COm)
多神教國家,阿蒙神(王國保護神)
古巴比倫
楔形文字
空中花園
太陰歷、七天一星期制度、計時法
古印度
發(fā)明0—9十個阿拉伯數字
佛教
古中國
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青銅文化(司母戊大方鼎)
西漢末年(公元前后)佛教傳入
5、書P40答案:埃及的天文學成就中最有影響的是太陽歷,而它是古代埃及人民通過長期對尼羅河水漲落的細致觀察,按照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制訂的。
6、書P43[自我測評]
1.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對今天仍有直接影響?
①古代埃及的歷法;②西亞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發(fā)明的“阿拉伯數字”;④西亞的“60進位法”。
2.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古代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用事例證明這一說法的正確)?
①古代文獻證明:“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yǎng)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們就會停止呼吸。”這是在一張紙草上記載的古代埃及人贊頌尼羅河的詩篇,它說明了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
②地理環(huán)境證明:埃及位于非洲的東北部,這里是大干旱地區(qū)的一部分,終年雨量稀少,尼羅河成了惟一的水源。若無此水源,埃及人將無法生存。由于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河水灌溉了兩岸的土地,還給地面鋪上了一層肥沃的淤泥,為農業(yè)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河水退卻后,埃及人依靠集體的力量,用粗糙簡陋的工具,清除荊棘,排干沼澤,開構筑壩,辛勤耕耘
。③科學與數學證明:埃及天文歷法的產生,是因為要準確預測洪水的泛濫和播種時節(jié)。埃及的數學是要計算洪水退卻后的土地面積。
3.我國最早的遠古居民
①云南元謀人,170萬年前
②北京人:70~20萬年前
③山頂洞人:30000年前
④河姆渡文化:約7000年前⑤半坡文化:約5000~6000年前
⑥華夏族初祖:大約4000--5000年以前
⑦中國最早王朝的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
⑧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
擴展閱讀
第十六課、告別“雅爾塔”
第十六課、告別“雅爾塔”
課程標準(內容標準)
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lián)解體。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導學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
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lián)解體的基本史實。通過分析和探索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培養(yǎng)分析與思辨的能力。通過比較蘇聯(lián)與獨聯(lián)體的不同之處,提高從歷史文件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蘇聯(lián)解體過程的分析,學會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比較雅爾塔體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的思考,學會運用比較和綜合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合政治學科和中國現代史的相關知識,比較蘇聯(lián)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認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初步鍛煉學科綜合能力。結合當今的世界形勢,認識世界格局的變化對各個國家發(fā)展造成的影響。
導學重難點
重點
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lián)解體的過程。
難點
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導學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問題探討教具準備相關資料導學設計過程教師導學活動學生學習活動
個性化設計
一、導入新課二、新課探究
(一)戈爾巴喬夫改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執(zhí)政時,蘇聯(lián)在經濟、政治領域問題成堆,可以說他是在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的時刻上臺執(zhí)政的,他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呢?學生回答,然后教師總結。
提問: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給蘇聯(lián)人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2.戈爾巴喬夫改革與中國改革有什么不同?
3.戈爾巴喬夫改革有哪些經驗教訓?師總結: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沉思、去探討的地方。由于改革的失敗,使得蘇共的威信和影響力急劇下降,一些高級領導人宣布退黨,反對黨派紛紛成立。潛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1991年,強大的蘇聯(lián)解體。
(二)蘇聯(lián)解體在指導學生列出解體進程的基礎上分析“八一九事件”的實質?!栋⒗緢D宣言》的主要內容。
補充:
1.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是什么?
2.蘇聯(lián)解體對世界造成哪些影響?師總結:由于蘇聯(lián)長期社會動蕩,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從1989年的下半年起,東歐各國風云突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1、自主閱讀全課內容。
2、看書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前蘇聯(lián)的經濟政治情況,然后介紹。
3、講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情況。
4、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5、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蘇東劇變”一目和自己搜集的資料,列出蘇聯(lián)解體的進程表。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完成得又快又好。
6、分組討論:為什么說獨聯(lián)體不是一個國家?
7、說說蘇聯(lián)的解體對世界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
當人類還是野蠻人的時侯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當人類還是野蠻人的時侯”,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四單元 人類祖先的基業(yè)--古代世界第16課 當人類還是野蠻人的時侯
課程標準:
1、列舉南方古猿等早期人類的代表,了解人類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
2、講述該亞與厄瑞斯忒的傳說,知道母系氏族社會與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歷史領域的考古知識,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2、知道世界三大主要人種,了解他們的形成原因。
3、說說母系氏族社會與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結合世界地圖,了解世界三大人種的分布及形成情況,提高讀圖能力,增強空間概念。
2、通過合理分析,大膽想象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景,了解原始社會的狀況,培養(yǎng)豐富的歷史想像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人類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
2、通過講述遠古人類的進化過程,說明歷史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后必勝今。
教學方法:講述法、啟發(fā)法、自學法
學習指導方法:在通過學生自我學習的情況下,認識到本節(jié)中的主要知識面,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針對人類是從哪里來的?等進行探究其中之謎。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引導學生閱讀本單元中的知識,認識到本單元的主要涉及到的知識。
二、新課:
(一)、我們從哪里來
1、人類起源的各種傳說
注意引導學生探究人類起源說之謎?
2、從猿到人的進化
教師簡要闡述即可。
(二)、人類的種族
1、世界三大人種
請學生結合世界地圖,聯(lián)系實際,說說世界上有哪幾個人種,每個人種的體質特點和分布情況。
2、種族形成的原因
未解之謎,請學生開動腦筋,揭開謎底。
(三)、女人和男人的權力
1、母系氏族公社
2、父系氏族公社
3、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況
作業(yè):《伴你讀歷史》、課后練習
九年級歷史下冊《告別雅爾塔》知識點總結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歷史下冊《告別雅爾塔》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九年級歷史下冊《告別雅爾塔》知識點總結
一、戈爾巴喬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戈爾巴喬夫改革
提問:簡述二戰(zhàn)以后,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
學生回顧知識,說出戰(zhàn)后赫魯曉夫為了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開始對蘇聯(lián)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標志著戰(zhàn)后蘇聯(lián)改革的開始。
教師:赫魯曉夫的改革改變了蘇聯(lián)農業(yè)長期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但農業(yè)落后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繼續(xù)進行改革。
學生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97頁小字部分,歸納總結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內容。
學生:在政治方面,他采取“穩(wěn)定政局”的方針,并趨于基本恢復赫魯曉夫改組以前那種高度集中的黨政領導體制,并部分恢復了斯大林的名譽,外交上奉行霸權主義,推行一系列侵略擴張活動如侵犯我國珍寶島等。
在經濟上,新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別是在初期,農業(yè)發(fā)展很快。但是,農業(yè)落后問題沒能根本解決。蘇聯(lián)的農業(yè)底子薄,自然條件較差;改革步子不大,國家統(tǒng)得仍然過多,吃“吃大鍋飯”的現象仍然存在。
在軍事上,他主張以核武器為基本力量,各軍種聯(lián)合發(fā)展,一方面常規(guī)力量再次受到重視,另一方面,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消除蘇聯(lián)在核力量方面所處的劣勢。這就促使重工業(yè)片面發(fā)展,壓抑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新興工業(yè)的崛起,經濟結構進一步畸形,經濟基礎日趨衰弱,難以支撐沉重的軍事負擔,使得綜合國力逐漸衰退,社會矛盾不斷積聚。
教師總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導致經濟結構進一步畸形,綜合國力逐漸衰退,亟待進行再次改革。
2、改革的內容
教師: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執(zhí)政時,蘇聯(lián)在經濟、政治領域問題成堆,可以說他是在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的時刻上臺執(zhí)政的,他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呢?
學生:(1)經濟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新一代的黨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指出蘇共當前的基本任務是“發(fā)展和鞏固社會主義,有計劃地和全面地完善社會主義”,并要求在15年使國民收入和工業(yè)總產值翻一番。在政治上也提出了“進一步民主化”并“擴大公開性”。在對外政策方面,提出要廣泛進行國際合作,“來建立一個無所不包的國際安全體系”,并“解決全人類和全球的問題”。由于“加速戰(zhàn)略”倉促上馬,對長期形成的畸形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對農業(yè)體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視,對企業(yè)改革的宏觀決策缺乏具體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項改革效果不佳。1986—1988年,國民收入增長率僅為2.8%。
(2)政治改革。由于經濟改革失利,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改革,政治思想向民主社會主義傾斜。1988年的蘇共第十九次代表會議上,戈爾巴喬夫在報告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概念,并把“社會主義多元論”“民主化”和“公開性”作為“三大革命性倡議”。會議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決定把一切權利歸還蘇維埃,并成立有全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再由它選舉組成最高蘇維埃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會上形成了三大派,即葉利欽為代表的“民主激進派”,以利加喬夫為代表堅持黨領導的“傳統(tǒng)派”和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新思維“主流派”。
教師:那么,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給蘇聯(lián)人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學生發(fā)言:隨著政治體制“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狀況日益嚴重,無政府狀態(tài)在全國迅速蔓延,社會日益動蕩。罷工浪潮不斷,經濟和刑事犯罪率猛增,反對黨派紛紛成立。蘇共黨內的思想十分混亂,自由化思潮嚴重泛濫,從全盤否定斯大林發(fā)展到徹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蘇聯(lián)70多年的歷史,反對列寧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反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蘇共分裂趨勢日益嚴重,一些加盟共和國開始分裂。
識圖:《莫斯科市民排隊購買商品》圖片。
3、對改革的評價
(1)戈爾巴喬夫的實質是什么?
學生: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
(2)戈爾巴喬夫改革與中國改革有什么不同?
(3)指導學生評價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學生: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操之過急,違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方向,方針政策制定失誤,直接導致蘇聯(lián)解體。
(4)戈爾巴喬夫改革有哪些經驗教訓?
學生:要始終將經濟建設放在首位,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變。
教師總結: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沉思、去探討的地方。由于改革的失敗,使得蘇共的威信和影響力急劇下降,一些高級領導人宣布退黨,反對黨派紛紛成立。潛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1991年,強大的蘇聯(lián)解體。
二、蘇聯(lián)解體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99頁第一段小字部分,歸納“八一九事件”前夕蘇聯(lián)的社會狀況,了解蘇聯(lián)解體的社會背景。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政治思想領域混亂;民族自決欲望膨脹;社會頻繁出現動亂。)
教師:為了防止聯(lián)盟的瓦解和維持最低限度的統(tǒng)一,1991年3月8日,蘇聯(lián)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公布了《主權共和國聯(lián)盟條約》。該條約不僅將蘇聯(lián)國名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lián)盟”,而且要把蘇聯(lián)變?yōu)橐粋€松散的邦聯(lián),這樣“八一九事件”爆發(fā)了。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在了解“八一九事件”經過的同時,思考你怎樣評價“八一九事件”。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八一九事件”實質上是蘇聯(lián)“傳統(tǒng)派”為了挽救國家的完整和統(tǒng)一,為了挽救社會主義而采取的一場政變行動。但是,這種政變行動在西方國家的強大壓力和葉利欽等人的猛烈反撲下,同時由于“國家緊急委員會”倉促上陣和策略錯誤,最后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它加速了蘇聯(lián)解體的進程。
教師:八一九事件后,國家大權轉移到了反對政變的中心人物、時任俄羅斯總統(tǒng)的葉利欽手中,政權性質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教師:在蘇聯(lián)分裂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一紙宣言對蘇聯(lián)的終止做出了最后的判決。標志蘇聯(lián)完全解體的宣言是什么?
學生:《阿拉木圖宣言》。
閱讀:101頁材料閱讀《阿拉木圖宣言》的主要內容。
請大家在閱讀材料后,分組討論:為什么說獨聯(lián)體不是一個國家?
學生回答:“獨聯(lián)體”只是獨立國家間的協(xié)調聯(lián)合組織,不具有聯(lián)盟國家的性質。
教師總結:正如《阿拉木圖宣言》所說,隨著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的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將停止存在。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簽署了他最后一道總統(tǒng)令:辭去武裝力量最高統(tǒng)帥職務,將武裝部隊和“核按鈕”的控制權移交給葉利欽。(展示相關圖片及自制動畫:蘇聯(lián)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降下,俄羅斯國旗緩緩升起)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學生可能提出或老師補充的部分問題:
1、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內部原因:歷史原因——蘇聯(lián)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現實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導致了蘇聯(lián)的解體。
外部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實行“和平演變”戰(zhàn)略。
2、蘇聯(lián)解體對世界造成哪些影響?
學生:首先,蘇聯(lián)的解體使世界政治格局發(fā)生變化。
表明戰(zhàn)后美蘇兩極世界格局結束,世界格局進一步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
其次,蘇聯(lián)解體加速了歐洲以民族為特征的聯(lián)邦制國家的分裂過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蘇聯(lián)的解體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為歐盟和北約擴大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歐洲擺脫美國而成為獨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蘇聯(lián)的解體對歐洲科學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嚴重打擊,使得歐洲的社會主義運動面臨更大的困難。教師總結:由于蘇聯(lián)長期社會動蕩,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從1989年的下半年起,東歐各國風云突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有人說,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是由于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明理由。
學生回答:(略)
教師: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巨變不是社會制度不先進,而是經濟長期不良狀況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領導階層的分歧及改革失敗、西方國家對蘇聯(lián)、東歐實行長期“和平演變”等因素,導致了解體及巨變。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原來以美蘇為主導的兩極格局瓦解,在告別雅爾塔體系后,世界正向多極化曲折發(fā)展,在這一進程中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對于發(fā)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因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努力儲備知識,以迎接挑戰(zhàn),振興國力。
升華:“蘇聯(lián)的改革和解體、東歐劇變給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哪些經驗教訓?”
①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示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
②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以法治國,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
③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
④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