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25五年級語文上11詩詞二首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教案。
教學
要求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正確書寫。能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聯(lián)系時代背景,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
難點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與高昂斗志。
教學
課時三課時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句導讀:“不怕”二字概括出了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①這句詩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嶺逶迤(wēiyí)騰細浪,烏蒙磅礴(pánɡbó)走泥丸(wán)。[句導讀:“跨五嶺,越烏蒙”寫出了紅軍長征途中翻山越嶺時的大無畏精神?!膀v”與“走”的擬人化的動態(tài)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使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②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簡要分析。]
譯文: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jīng)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嶺山脈是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是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③試分析“萬水”“暖”“寒”幾個詞語的表達效果。]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④“更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以“盡開顏”結尾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譯文:金沙江兩岸懸崖陡峭,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覆蓋著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①以“天高云淡”開頭,有什么作用?]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②這句話表現(xiàn)了什么?]
譯文:長空高闊白云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目的地(長城)絕不是英雄,征戰(zhàn)只不過是二萬里。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③這句話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④這句話包含著什么意思?]
譯文:登上六盤山就象征著勝利,紅軍的紅旗在西風中漫卷。今天我將長繩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蒼龍捆縛?
5①勾勒出北國秋天的景致,意境開闊、舒展。
6②這句話表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人徹底革命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充分體現(xiàn)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7③詞人將目光收回近處,高山之巔,紅旗獵獵,紅軍將士在秋天的山峰間盤旋向前。
8④總有一天,紅軍戰(zhàn)士將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取得最后的勝利。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讀寫詞語。
2.初讀課文,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交流閱讀收獲。
3.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
有關長征的資料和長征的時代背景,以及有關毛澤東的資料。
一 激情導入,交流資料
1.導語: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都看過哪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過草地》《飛奪瀘定橋》)通過閱讀這些故事,我們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懼艱險的英雄氣概,這一切都深深地感染著我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七律長征》,它更是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經(jīng)歷的艱難險阻,此詩的作者就是毛澤東。
2.交流長征資料。
長征: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當時紅軍第一方面軍于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fā),經(jīng)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xiàn)已撤)、甘肅、陜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辛,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長征勝利結束。
二 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出示學習要求。
(1)大聲朗讀詩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書寫。
(3)根據(jù)注釋或查字典、詞典理解詞語。
(4)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與大家討論。
2.學生按要求自主學習。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1)讀準字音。
(2)認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結構的生字。
上中下結構:索左右結構:磅 礴 渡 岷半包圍結構:逶 迤獨體字:丸
②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丸——九岷——抿
(3)規(guī)范書寫。
丸:“乙”橫折彎鉤。
(4)理解詞語。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藻?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趺?山名。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蹴?氣勢雄偉,這里指山勢高大、險峻?!≡蒲?高聳入云的山崖?!∪?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當年沒有編制紅三方面軍),也就是泛指整個紅軍。
(5)朗讀課文。
三 細讀課文,了解詩意
1.朗讀全詩,想一想全詩共幾句,每一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2.朗讀全詩,想一想全詩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全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句,總的指出紅軍不怕困難,把艱難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第二部分是第二、三句,講述了紅軍在長征中“不怕難”的具體事例,承接著上一部分的內容;第三部分是第四句,總結全詩,表達出紅軍長征勝利后的心情。
3.教師點撥: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四 感情朗讀,總結全文
1.教師范讀課文,讀出詩句的停頓、節(jié)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jié)奏。
3.小結:這首《七律長征》氣勢磅礴,格調高昂,展現(xiàn)了一幅又一幅的戰(zhàn)斗圖。
1.理解詩句,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歌曲《長征》,整首詩投影,長征相關戰(zhàn)役的資料。
一 烘托氛圍,導入新課
1.導語: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了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作者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2.欣賞歌曲《七律長征》。
二 朗誦課文,整體感知
1.朗誦《七律長征》,邊讀邊思考:全詩是圍繞哪一句寫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2.指名讀第一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千”“萬”都是泛指,形容無數(shù)山、無數(shù)水,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的意思。詩句告訴我們,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了無數(shù)艱難困苦,這不僅僅包括自然界的險阻,還包括軍事上的激烈戰(zhàn)斗和政治上的復雜斗爭,但是紅軍戰(zhàn)士們把這些都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體會出紅軍的什么精神?又從是哪里體會出來的?
(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只等閑”體會出來的。)
過渡: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呢?讓我們深入學習,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 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出示學習提示。
(1)朗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主學習。
3.交流、匯報成果。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讀讀頷聯(lián),體會詩句的含義。
(“逶迤”指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磅礴”指氣勢雄偉,都是形容山的連綿不斷、高大雄偉?!凹毨恕笔欠嘶ǖ募毩?“泥丸”是泥團子、小泥球,“細浪”“泥丸”形容水很小、山很小,這是紅軍眼里的山。寫山大,表現(xiàn)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小水小,表現(xiàn)紅軍把艱難困苦當做平常事的英雄氣概。)
(2)有感情地朗讀頷聯(lián),體會精神。
(頷聯(lián)不僅寫出了長征的艱難,而且表現(xiàn)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朗讀頸聯(lián),聯(lián)系具體事例,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金沙”“大渡”是“萬水”的代表,從“暖”和“寒”字可以體會出不同的情感。暖:1935年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很嚴,但紅軍在渡口俘獲了過江偵察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芭弊直磉_了紅軍戰(zhàn)士巧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寒:瀘定橋橫空高懸于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守敵密集的彈雨前進,不怕犧牲,終于奪下瀘定橋?!昂弊直憩F(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2)有感情地朗讀頸聯(lián),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困難僅僅是山、水等自然條件的困難嗎?還有哪些困難?
(比如在長征途中,每日天上有幾十架敵機的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
5.再讀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體會紅軍的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
6.齊讀尾聯(lián),體會長征即將勝利時人們的心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案病倍忠环矫姹憩F(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氨M開顏”表現(xiàn)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心情。)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再次體會紅軍歷盡艱險取得長征勝利時的喜悅心情。
四 激情吟詩,背誦詩文jab88.CoM
1.反復朗讀,運用停頓、節(jié)奏、重音等技巧,再現(xiàn)詩中意境。
2.配樂朗讀,練習評讀。
3.背誦全詩。
五 總結、拓展延伸
1.總結:本詩的作者毛澤東用凝練的詩句將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歷時一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經(jīng)歷的艱難險阻進行了高度概括,主題鮮明,生動形象,歌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拓展閱讀。
學習了《七律長征》,我們更領略了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推薦學生閱讀毛澤東的詞《卜算子詠梅》《沁園春雪》。
1.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xiàn)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好方法。
2.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备叽箅U峻的五嶺山脈烏蒙山,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形成強烈的反差,足見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樂觀,應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清平樂六盤山》的內容,了解毛澤東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歷史背景。
3.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使命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和學習心態(tài)。
課文插圖、紅軍長征的相關資料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七律長征》這首詩,我們對長征、對毛澤東的詩詞有了更多的了解,現(xiàn)在我們一起背誦一下這首詩。(師生共同背誦)
2.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詞——《清平樂六盤山》。(老師板書課文題目)
3.老師解釋課文題目:《清平樂六盤山》是一首詞。“清平樂”為詞牌名,“六盤山”是這首詞的題目。
4.這首詞是誰在什么時候寫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盤山又在哪里?同學們誰知道呢?(學生回答,老師最后指導,總結)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軍在六盤山前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在戰(zhàn)斗勝利的鼓舞下,當天下午便一鼓作氣翻過了六盤山。翻越六盤山時,毛澤東作了《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
二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一邊看課文一邊聽課文錄音。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自學生字及詞語。可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畫出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也可以先讀課后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
4.同桌互相聽讀課文,將課文讀準讀通。
5.全班匯報交流,讀準詞語。
三 理解詞句意思,體會作者情感
1.幻燈片出示這首詞。
2.小組討論,理解詞意。
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
紅旗:詞中指紅軍勝利的紅旗。
蒼龍:蒼龍,是一種兇神惡煞。這里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也有認為是日本帝國主義的。
3.品讀,體會情感。
(1)指名讀詞的上半闋和下半闋,想一想,作者都寫了哪些景象?
(2)指名反饋:上半闋,作者看到了什么?
(3)老師指導:這是詞人遠眺六盤山所見到的景象,這讓他想到了什么?請大家把詞中的句子畫出來。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下半闋,說說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再讀這首詞,體會詞中蘊涵的情感。你從這首詞中讀出了什么?(對六盤山風光的贊美:“天高云淡、紅旗漫卷”)“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讀出詩人堅毅的性格,面對困難英勇無畏的態(tài)度、歷盡艱辛的自豪。)“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讀出把握未來的豪情壯志,讀出作者的遠大抱負。)
(6)齊讀這首詞,說說對整首詞的感受??梢杂靡粋€什么詞形容這首詞?(啟發(fā)學生在課文中尋找——“不朽”)了解“不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首詞是“不朽”的呢?
(7)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詞。指名讀,比賽讀,齊讀。
(8)引導背誦。與辛棄疾的《清平樂》相比較,看看有何異同。
四 總結拓展
1.通過這個故事,可以感受到毛澤東是個什么樣的人?(壯志滿懷、豪情萬丈、樂觀無畏、抱負遠大……)
2.總結:毛澤東不僅是我國偉大的革命領袖、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呢!我們今天只學到了他的一首詞,還有更多的毛主席詩詞等著同學們去閱讀、去感受。
3.向同學們推薦毛澤東主席在長征途中寫下的幾首有代表性的詩詞。大家課后可以讀一讀,背一背。
1.看拼音,寫漢字。
2.按要求填空。
(1)“丸”按音序查字法應先查字母W,再查wan(音節(jié))。意思是小而圓的東西。
(2)“岷”按部首查字法應先查山部,再查五畫,“岷山”在我國的四川省。
(3)“征”的韻母是eng,在詞語“南征北戰(zhàn)”中的意思是出兵作戰(zhàn)。
3.選擇適當?shù)淖x音填空。
nánnàn
gēnggèng
4.根據(jù)詩歌《七律長征》填空。
這首詩,毛澤東同志寫于1935年10月。詩中第一句,寫了長征的艱難及紅軍戰(zhàn)士的態(tài)度,第二至六句具體寫“紅軍不怕遠征難”。其中,第五句和第六句寫“萬水千山”中的水,詩中第七、八句是總結全詩的句子,是寫長征即將結束,紅軍戰(zhàn)士笑逐顏開。
5.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將《七律長征》一詩改寫成一篇生動的記敘文。
一 毛澤東
毛澤東(1893~1976),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jīng)_(今屬韶山市)人。歷任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要職。平時于政務、軍旅之暇,喜愛詩詞、書法,用功尤勤,造詣甚深。
二 長征中的萬水千山
紅軍在長征中渡過的大河有二十四條,主要有:江西的信豐河,湖南的瀟水,貴州的烏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肅的渭水等。翻過的險峻高山有十八座,主要有:越城嶺、苗嶺、大婁山、烏蒙山、夾金山、岷山、六盤山等。
三 六盤山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和甘肅省東部。南段又稱“隴山”。南北走向。長約240千米。為陜北和隴中兩高原界山,渭河和涇河分水嶺。多地震。舊時山路曲折盤旋,六重始達山頂,故名。1935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經(jīng)此。有戰(zhàn)國秦長城、老龍?zhí)?、秋千架等名勝古跡。為國家自然保護區(qū)。
小編推薦
14七律?長征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4七律?長征”,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2.熟讀課文,讀出詩的韻味。
3.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所表現(xiàn)出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長征路線圖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長征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我們所了解的一般是用故事的形式來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長征的詩,題目就叫做《七律#8226;長征》。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是毛澤東。(板書課題)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找了哪些與長征有關的資料?
2.學生匯報:
A.介紹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一般情況。
B.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線。教師出示紅軍長征的路線圖及相關圖片。
C.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言,就是字,每句有七個字。
3.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guī)淼倪@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xiàn)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詩的韻律與節(jié)奏。
三、誦讀品味,領略詩境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詩里面有2個生字,我們來讀一下。(指導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2.教師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指導讀。
3.借助多種形式的讀,讀出詩的意境。
四、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讀得很好了,那么在這首詩中,有許多山名和水名,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請你標注出來。
2.那么這些山和水在哪兒呢?(教師指圖講解)
3.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五、總結
紅軍在一年的時間里,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就是在平地上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還要翻越那么多的高山大川,再加上天上的飛機轟炸,地上幾十萬敵軍的追趕、攔截,這長征真是太難了。那面對艱難險阻,紅軍戰(zhàn)士怕了嗎?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課件播放長征場景)看過這段錄像,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2.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xiàn)出長征途中那一幅幅壯闊的畫面:那五嶺、烏蒙山上飄揚的紅旗;那金沙江畔回蕩的歡聲笑語;那瀘定橋上的斑斑血跡;還有那千里岷山映照著的張張笑臉。我們繼續(xù)學習毛澤東的這首詩——《七律#8226;長征》。
二、讀詩
1.請大家把詩讀兩遍。
2.指名讀,指導讀,齊讀。
三、講詩意
1.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讀得挺好了,那么這首詩什么意思呢?先自己練習講一講,然后幾個人再商量商量。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2.匯報。(一個人完整講,其他人補充)
3.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來?(學生置疑)
重點理解:“騰細浪”“走泥丸”“暖”“寒”。其中“暖”和“寒”,教師可以結合兩次著名的戰(zhàn)斗,幫助學生理解。
4.誰來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講一下?
四、感情誦讀
1.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讓我們在歌聲中進一步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的英雄氣概。(放《長征七律歌》)
2.大家練習把這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3.這樣壯麗的詩篇,我們應該牢記在心中。大家練習把它背誦下來。
4.我們一齊背誦一下。
五、總結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五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五”,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五《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2、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時數(shù)]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二、導入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借助多媒體播放紅軍長征的錄像,教師介紹長征的歷史事實.
三、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
學生朗讀詩歌之后,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其中的一句詩,并說說理由。
四、學習新課
1、學生結合注釋,說說全詩的大意。
討論交流后,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2、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tǒng)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斑h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斑h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zhàn)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shù)道急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案病眱勺?,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念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朧,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五、拓展閱讀
推薦書目:《毛澤東詩歌鑒賞》《毛澤東詩詞探索》《毛澤東和詩》等。學生交流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可做讀書筆記。
六、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2、寫作特點
具體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詩歌。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三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三”,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三《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2、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時數(shù)]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二、導入
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借助多媒體播放紅軍長征的錄像,教師介紹長征的歷史事實,并讓學生學唱歌曲《七律長征》,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
三、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
學生朗讀詩歌之后,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其中的一句詩,并說說理由。
四、學習新課
1、學生結合注釋,說說全詩的大意。
討論交流后,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2、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tǒng)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斑h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斑h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边@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戲橋橫鐵索寒?!边@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zhàn)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shù)道急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苯Y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案病眱勺?,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這里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想信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征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五、拓展閱讀
推薦書目:《毛澤東詩歌鑒賞》《毛澤東詩詞探索》《毛澤東和詩》等。學生交流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如《憶秦娥婁山關》等,做讀書筆記。
六、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
2、寫作特點
具體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詩歌。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一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一》,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一《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一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經(jīng)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xiàn)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zhàn)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xiàn)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而是說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戰(zhàn)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拔鍘X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敖鹕乘脑蒲屡蠖蓸驒M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案册荷角Ю镅?,三軍過后盡開顏”:更讓紅軍戰(zhàn)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xiàn)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
(五)作業(yè)。
1.朗讀這首詩。
2.寫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詞語。
3.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朗讀全詩。
2、指名背誦并解釋全詩。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p>
師:這兩句是全詩的總起,從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紅軍徒步長征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每天跟敵人,跟饑餓、疲勞、傷病,跟自然界的困難作生死的搏斗。這中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紅軍戰(zhàn)士對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從這里感受到什么?
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根據(jù)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組里練說: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說說從這句詩中看出紅軍遇到了什么困難。
第三步說說紅軍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3、學生交流后,匯報。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交流。
(3)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紅軍長征途中征服了萬水千山,作者為何只選擇五嶺、烏蒙、金沙江和大渡河來寫?
7、齊讀最后兩句。
師:毛澤東用“更喜”來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五、背誦全詩。
六、欣賞歌曲《長征》。
七、總結。
偉大的長征雖然已經(jīng)過去半個世紀了,但紅軍的英雄形象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八、擴展閱讀。推薦毛澤東的另一首歌頌長征的詞《憶秦娥.婁山關》。
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詞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4.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從而受到?jīng)]的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文本。
1.導入:(背景音樂起)聽著這悠揚的古曲,你們想到了什么?引出古代詩歌。古代詩歌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指名背誦),有表達詩人志向的(指名背誦),還有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指名背誦)……
2.(投影出示)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接觸一類與詩類似的文體。讓我們一起走近南宋愛國將領、著名詞人辛棄疾,走進他的詞《清平樂村居》板書詞(板書課題)
△讀題目。(“樂”要讀“yuè”,不讀“l(fā)è”)
(清平樂和村居分開來寫嗎?前面的那個“清平樂”是詞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詞的題目。
△詞又叫長短句,詞牌:分為上下闕。詞每行字數(shù)不等,在古代都配上音樂來唱的,不同的詞牌他的韻律和節(jié)奏也不一樣,讀來倒另有一番豐富多變、節(jié)奏明快之感呢。)
3.村居是什么?(鄉(xiāng)村人家)。提到鄉(xiāng)村人家,你會想到什么樣的景象?
二、節(jié)奏朗讀,文從字順。
1.要想理解詞的意思就要先讀通,先請大家自己讀讀,然后來讀老師聽。
2.誰來讀老師指名讀?及時正音:媼、剝,把東西的外殼去掉的可以讀“bao”。
3.讀流利了,還要讀出詞的節(jié)奏?,F(xiàn)在老師范讀,請大家在書上顯示出節(jié)奏圖。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學生齊讀詩詞
三、走進文本,體悟感受
1.同學們,讀出了詞的節(jié)奏,讀出了詞的韻味,要想真正把詞讀好,還必須走進詞的意境,和作者一起走進這鄉(xiāng)村人家。請同學們再用心讀一讀這首詞,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2.學習上片(上闕)
(1)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景色,覺得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清新、秀麗)茅屋又低又小,茅檐的本意是什么?(茅房的的屋頂向旁伸出的邊沿部分)這里又是什么意思?這里的茅檐代指茅屋。如果屋檐低小的話,那這個茅屋肯定也是……(低?。┑湫偷慕限r(nóng)村小景,富于田園特色。
△(悠然、生機勃勃)溪邊上長的青青的草。
(2)您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呢?
山清水秀綠水青山萬木蔥蘢枝繁葉茂蓮葉滿池
(3)那么優(yōu)美的景色詞中用了哪些句子來描寫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誰能連起來說說意思?
(4)看,這是老師從整幅圖上截下來的,看看畫了誰?(老頭老太)詞中哪個詞語的意思就是老爺爺老奶奶?(翁媼)
看看這兩個人是怎樣的?(白發(fā))出示——白發(fā)誰家翁媼(喝醉)——臉紅
他們在干什么?講話——吳音知道講什么嗎?理解“媚”
你們覺得“媚”是什么意思呢?
△很好,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個“媚”字的組成(教師分別擋住“媚”字的一半)。左邊是一個“女”字,右邊是一個“眉”字,好象在說女子的眉毛。古時,人們把女子的眉毛稱為“柳葉眉”,(PPT出示古代女子的柳葉眉)細細的、長長的、彎彎的,美嗎?(教師邊描述邊比畫)
△誰能用“媚”字組個詞?明媚嫵媚媚態(tài)什么美?
△說話訓練: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了……(背景音樂響起來,古箏曲《高山流水》)
(3)小結:上片寫了具體哪些人、景、物?茅檐小溪、青草、翁媼(板書)
(4)讀上片。你覺得這個醉僅僅是喝醉嗎?還是什么?還是陶醉的醉。不光是翁媼陶醉了,連我們、連詩人也被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在感情朗讀中再來體悟下。
3.學習下片(下闕)
(1)其實,景美,人更美。請大家聯(lián)系下闕來看看更令翁媼陶醉的是什么?讀詞
(2)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讀了這么多遍,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交流
△(大兒子圖景)我們送他一首古詩——吟誦《鋤禾》。
你看到了怎樣的大兒子?(辛勤勞作)
△(二兒子圖景)他為什么要這樣???
△(小兒子圖景)
(4)還有哪些字、詞、句不明白的嗎?無賴(出示圖片)
△小兒真是那種讓人討厭的無賴嗎?這兒的無賴是什么意思呢?
△這個“無賴”表面上看是罵人的話,實際上父母最喜歡這個調皮可愛的小兒子,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打是親來罵是愛”一樣,比如我們有的父母有時罵自己的小孩,你這個搗蛋鬼。
△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再看看圖上的小兒,通過一些詞語來說明小兒是調皮可愛的?
△“臥”,為什么不用坐、站,只有小孩子才會趴在地上,臥寫出了小孩子特有的姿態(tài),更顯出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調皮。
△會看圖的人會把圖看活了,誰還能從圖上看出孩子的可愛?(小兒看樣子只有五、六歲,邊吃邊說,雙腿搖擺?!杂勺栽跓o拘無束快樂…… 小兒臥在哪兒一動不動,他靜靜的,他是那么的——專心致志 目不轉睛 心無旁騖……)
△誰能讀出讀出“最喜”的感覺。
(5)讀到這,大家明白了嗎?如果上片中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讓白發(fā)夫妻倆內心愉悅的話,那么下篇中的什么又使他們倍感幸福,盡享天倫之樂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再加上老年得子,小兒又是這樣頑皮可愛。
(6)這么能看來啊,這個“醉”是源于幸福的“酒未醉人人先醉”。到這,連詩人、連我們都深深陶醉了,讓我們將整首詞連起來讀讀。
四、介紹詞人,體會其“盼”
1.此刻,看著這安寧祥和、溫馨和諧得村居生活,辛棄疾感慨萬千——大家了解他嗎?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而不懈努力。42歲時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zhàn)火的江西農(nóng)村,一住就是18年。壯志難酬、報國無路是悲憤的,但他時時不忘收復失地的大業(yè)。
2.在這18年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的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那時候寫的。那他借助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呢?——希望百姓過上這安寧幸福的生活,一座茅屋,一條小溪,一杯清酒,一家人幸??鞓返厣钤谝黄穑翖壖惨蚕蛲^上這樣的生活。
3.這就是辛棄疾滿腔的憂國憂民之情??!帶著別樣的理解,我們再來朗讀這首流傳千古的《清平樂村居》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在宋詩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推薦閱讀
辛棄疾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采桑子書博山道中壁》
板書設計:
26.清平樂 村居
?。ㄋ涡翖壖玻?/p>
景茅檐溪草
人翁媼 吳音 相媚好 醉
大兒 中兒 小兒無賴
合
一
五年級語文上冊《七律·長征》教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七律·長征》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上冊《七律·長征》教案
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七律·長征》。
二、了解背景,走進長征
1、提問:之前預習過課文,說說本文在格式上與之前學過的課文有何不同?——七言律詩。
2、說說你了解的七言律詩,師作補充——七言八行,分四聯(lián),句尾押韻。齊讀課題,注意停頓。
3、自讀書后資料袋,說說哪些數(shù)字觸動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對于長征你還有哪些了解?生簡單介紹。(學習方法:搜集資料、了解背景)
三、初讀詩歌,感知長征
1、自讀全詩,讀準字音。
2、出示“遠征”、“逶迤”、“磅礴”、“岷山”,齊讀生詞。
3、指名朗讀全詩,注意停頓,學生評價。
4、全班齊讀。
四、細讀品味,深入長征
(一)學習首聯(lián)
1、自讀全詩,找總領全文的句子——1、2句。
2、指名朗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紅軍歷盡千難萬險。從哪看出?——“萬水千山”。
3、出示長征地圖。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條條河,這真是詩中說的?——“萬水千山”。這么多艱辛用了文中哪個詞概括?——“遠征難”。
4、提問:面對這樣的重重山水,紅軍戰(zhàn)士怕了沒有?——不怕。哪里體現(xiàn)他們不怕、不放在心上?——“只等閑”。什么意思?——只當做平平常常的事。
5、拓展于謙、許光達含有“等閑”的詩句。
6、提問:將粉身碎骨、烈火焚燒、萬水千山都“只等閑”,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大無畏精神。
7、指名讀、齊讀1、2句。
(二)學習頷聯(lián)
1、默讀詩文,找找紅軍都把什么看做“等閑”?想想都是怎樣的畫面?
2、“五嶺逶迤”
(1)提問:“五嶺”指什么?——五座山。(學習方法:閱讀書下注釋)
(2)提問:這些山都是什么樣子?——“逶迤”。解詞。
(3)提問:你眼前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一座接一座的山,連綿不斷。
(4)出示圖片,想象你就站在五嶺上,有何感受?
(5)提問:這樣連綿不斷起伏的山脈在紅軍看來就如同什么?——細小的波浪,比喻。
(6)指名讀3句,齊讀。
3、“烏蒙磅礴”
(1)出示圖片,這是哪?——烏蒙山。你能想到哪些詞?——危峰兀立、高聳入云。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磅礴”。
(2)提問:紅軍怕了嗎?——“走泥丸”。如此雄偉磅礴的山脈,在紅軍眼里,只不過如同泥丸一樣,你感受到了什么?——無畏、樂觀主義精神。
(3)指名讀4句,齊讀。
(4)連綿不斷的五嶺、陡峭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算得了什么?齊讀首聯(lián)。
(三)學習頸聯(lián)
1、提問:還有哪些寫出紅軍不怕遠征難,講困難看做“等閑”?——“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2、提問:這兩句詩里有一組對比強烈的詞是什么?——“暖”和“寒”。
3、觀看大渡河視頻。戰(zhàn)爭是何等慘烈、驚心動魄!所以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寒”。
4、學生介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說“暖”了嗎?——心中自豪、喜悅。
5、指名讀5、6句,齊讀。
6、寫話練習:想象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還會遇到什么困難?
7、可是滾滾的金沙江、洶涌的大渡河,在紅軍眼中又算什么?齊讀首聯(lián)。
(四)學習尾聯(lián)
1、跨過大江大河,只要再越過?——白雪皚皚的岷山,勝利就遙遙在望了。
2、提問:此時紅軍戰(zhàn)士是什么心情?——“更喜”、“盡開顏”。
3、提問:要知道翻過雪山更艱難,為什么還說“喜”呢?——戰(zhàn)勝困難和勝利的喜悅。
4、齊讀7、8句。
五、回歸全文,升華長征
1、提問:長征如此艱難,但紅軍英雄們卻以“開顏”的心情收篇,這是什么樣的精神?——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
2、聆聽歌曲《長征》,閉目回味,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毛澤東是什么形象?
3、配樂指名朗讀全詩,齊讀,齊背誦。
六、拓展延伸,學習長征
出示另外兩首毛澤東在長征途中的作品《憶秦娥·婁山關》和《清平樂·六盤山》,課后做簡單了解。
板書設計:25、七律·長征
萬水暖
遠征難寒只等閑、盡開顏
千山逶迤無畏、樂觀主義
磅礴
五年級語文《清平樂村居》知識點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清平樂村居》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五年級語文《清平樂村居》知識點
【原文】
清平樂·村居(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
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皹贰痹诖颂幾x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⑦織:編織。
⑧亡賴:亡,同“無”“。亡”讀wu,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⑨臥,趴。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賞析】
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nóng)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nóng)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nóng)村風俗畫。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練習題】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清平樂(lèyuè)茅檐(yányáng)
剝蓮蓬(bōbāo)相媚好(méimèi)
翁媼(wēnǎo)無賴(làinài)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翁媼______________
相媚好____________
三、下列句中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溪上/青青草。B.醉里吳音/相媚好
C.大兒/鋤豆/溪東D.最喜/小兒/無賴,
【參考答案】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清平樂(lèyuè)茅檐(yányáng)
剝蓮蓬(bōbāo)相媚好(méimèi)
翁媼(wēnǎo)無賴(làinài)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翁媼: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三、下列句中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溪上/青青草。B.醉里吳音/相媚好
C.大兒/鋤豆/溪東D.最喜/小兒/無賴,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清平樂村居》教案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清平樂村居》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清平樂村居》教案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這首詞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介紹古代文學,導入課題。
古代的文學作品,主要有詩、詞、曲。在文學史上有“唐詩、宋詞、元曲”的說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嗎?詞,有好多種類型。一種類型,就有一個名字。如:“水調歌頭”、“西江月”、“清平樂”…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明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
介紹詞的特點:《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按寰印笔沁@首詞的題目。
由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辛棄疾的資料。
二、初讀全詞。
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認真地閱讀課文。要求先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詞中寫了些什么?遇到不懂的詞語查詞典解決。
自讀課文,自悟詞意,全班交流
古代的詩、詞,語言很精煉,內容卻很豐富。閱讀時,不能像閱讀一般的文章那樣,一看就懂,必須反復的閱讀、思考、吟誦,才能真正理解其內容。
1.自讀、反復誦讀,讀準讀音;
指導讀準,相機正音:樂(yuè)、醉(zuì)、媚(mèi)、翁媼(wēngǎo)、剝(bāo)
2指導讀出節(jié)奏教師范讀,學生模仿練習朗讀。注意:剝的讀音。
3.指名朗讀。
4.交流匯報
1)翁媼”是什么意思?
2)詞中“無賴”的意思怎樣解釋?
3)這首詞描寫了什么樣的情景?
5.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
三、指導生字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趣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詩的國都,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和詩一樣,詞,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中一枝艷麗的奇葩!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欣賞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二、品讀詞句,生成畫面。
1.指名讀
想象:板書、交流。
A鄉(xiāng)景圖
(1)板書,并讀出詞句。
(2)想象鄉(xiāng)村風景。
(3)指名讀1、2兩句。
B相媚圖
(1)顯示畫面,指名回答并板書。
(2)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情景。
想象一下,如此恩愛的一對老夫妻,操著柔柔的吳地方言,會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3)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表演“翁媼對話”。
(4)點擊“醉”,理解“醉”的含義。
此時此刻,酒后略帶醉意的翁媼還可能陶醉于什么呢?
一對白發(fā)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yōu)槭裁锤械竭@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下片。
(5)指名交流,相機引導。
(6)教師質疑。
作者辛棄疾認識這對相親相愛的老夫妻嗎?為什么?所以說,這“誰家翁媼”是說——也不知道是誰家的一對老夫妻。
板書——勞作圖剝蓮圖。
C勞作圖
(1)觀察畫面,揣摩人物內心。
(2)師生角色模擬,合作訪談,體會老大、老二的孝順和勤勞。
(3)現(xiàn)場分別采訪。
采訪老大:(鋤豆的老大在哪里?)
老大,天氣這么熱,瞧你累得滿頭大汗的,怎么不歇歇呀?
平常家里的農(nóng)活都是你干的嗎?為什么?
今年的豆子長得怎樣?。扛吲d嗎?為什么?
采訪老二:(編織的老二在哪里?)
老二,你這織雞籠的手藝可真高?。「l學的呀?
織雞籠干什么用?。?/p>
教師小結
多孝順,多勤勞的兩個兒子??!因為,美好的生活,還需要——勞動去創(chuàng)造??!
D剝蓮圖
(1)點擊,顯示畫面及詞句。
(2)自由讀,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悟。你讀懂了什么?
(3)緊扣“臥”字,體會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小兒子是父母最喜歡的,你們喜歡嗎?為什么?哪些詞語,讓你覺得他特別的可愛?
(4)激發(fā)想象,體會“無賴”。
(5)指名背誦類似詩句,體會兒童的天真。
看著這樣的畫面,你會想起哪些關于兒童的詩句呢?
(6)屏幕顯示關于兒童的詩句,齊讀詩、詞。。
三、領悟意境,體會情感。
1.總結全文,整體顯示音、畫。
你覺得,用心走遍了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心中的感覺可以用哪一個詞來表達呢?
2.指名自由表達內心的感受.
3.停頓符號,齊讀全詞。
4.聯(lián)系背景,體會情感。
此時此刻,翁媼醉了,我們醉了,其實,最“醉”的人該是誰呢?
為什么?可以結合你所了解到的辛棄疾生平來說說。
雖然農(nóng)村生活苦一些,但生活在山清水秀之間自有一番樂趣,夫妻相敬如賓,孩子們勤勞孝順……
5.教師小結。
一個“醉”字,道出了詞人辛棄疾內心強烈的愿望:向往和平、安寧、幸福的農(nóng)村生活,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yè)!所以,才留下了這千古絕作——《清平樂村居》。
四、練習反饋
1、課堂小練筆。
現(xiàn)在,請大家結合剛才的交流,根據(jù)這首詞和插圖,選擇其中的一個畫面,想象畫面中描繪的情景,改寫成一個片段,內容多少不限。注意:展開想象,使畫面有動有靜,動靜結合。
2、點評反饋。
3、布置連接成文。
五、課外延伸
同學們,辛棄疾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600多首詞作品,內容豐富,既有金戈鐵馬的豪放,也有田園風光的委婉。課后,希望大家再去讀一讀他更多的詞作,去了解他的作品風格,了解他的一生!學無止境”,“舉一反三”才能帶著我們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板書設計:26、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鄉(xiāng)景圖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fā)誰家翁媼。相媚圖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勞作圖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剝蓮圖
溧陽市綢繆中心小學語文公開課教案《清平樂?村居》
溧陽市綢繆中心小學語文公開課教案《清平樂村居》
溧陽市綢繆中心小學語文公開課教案《清平樂·村居》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從小到大我們學了許多詩詞,從這些優(yōu)秀的詩詞中,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感悟到人或物的志趣情操。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首詞《卜算子·詠梅》,還記得嗎?(師生接讀)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詞的殿堂,來學習一首由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簡介詞牌:清平樂,詞牌名;村居,詞的題目。]
2.這首詞向我們展示了怎樣一幅畫面呢?請看——(出示課文插圖投影片)看了畫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詞人是怎樣描繪的呢?請打開書本。
二、學習課文:
(一)1.同學們,你們是學習的主人,老師相信通過你們自己的學習,一定能把這首詞學好。下面,請你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
2.讀得怎樣?請你的同桌來評一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讀得好,請給同桌打上“★”,如果還需要多練習,請給他打上“▲”,并指出哪兒有問題。
3.得“★”的同學請舉手。好,請你讀;再請位同學。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學請舉手。(讓老師聽聽你的信心?。?/p>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1.書讀得真棒,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你們的智慧與信心。相信你們下面的表現(xiàn)一定會更出色!
2.自由讀課文,討論討論,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師:讀書使人快樂,因為我們從讀書中獲得了新的知識,通過剛才的學習,你一定也有了收獲,講出來與我們分享一下。
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教他人,誰給他解疑答問。
4.誰能用自己的話連貫地說一說上片或下片的含義?
(三)1.詩人用樸實、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農(nóng)村秀麗的景色,把農(nóng)戶們那合適安寧的生活刻畫的活靈活現(xiàn)。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拿起書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詞文中去,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請結合老師這里的句式,發(fā)揮你們的想象:
讀著,我仿佛看到(聽到)?!?/p>
多么令人神往啊!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它表現(xiàn)出來嗎?
(指名讀 生評 齊讀)
3.的確,這樸素恬靜的農(nóng)村生活,恰似那美麗的桃花源,令人心曠神怡,充滿了向往!同學們,你們能根據(jù)畫面來編個故事嗎?可以是圖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幅圖。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的,試試看?。ㄏ刃〗M練說再交流)。
三、總結:
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媼,這一切巧妙地結合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詞人辛棄疾是如此的熱愛、向往這恬靜的農(nóng)村生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誦讀全詞吧!你可以看著書讀,還可以閉上眼睛讀,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份恬靜安謐的農(nóng)村風光吧!
四、拓展:
美麗的農(nóng)村風光是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愛,在他們的筆下,我們可以欣賞到許多不同時期的農(nóng)村美景,老師這兒有一首名為《村居》的詩,它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同學們,你們品讀品讀,感受一下它與我們今天所學的《清平樂·村居》有哪些相似之處。
[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注:醉:陶醉;紙鳶(yuān):風箏>]
《清平樂村居》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平樂村居》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清平樂村居》教案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聯(lián)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一、導入:
你覺得我們該怎么學習一首詞?→預設:讀正確,翻譯、讀出意境、了解背景
二、讀詞。
1.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辛棄疾的一首詞,誰來讀課題?(清平樂yuè)為什么不讀lè?(1清平樂是詞牌名2古代樂曲名)
2.再讀課題,從“村居”感受到什么?(交流)有了自己的感受,這個詞就有了形象,有了畫面,有了生命......齊讀課題。讀出自己的感覺。
3.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讀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根據(jù)學情聚焦生字新詞)
(1)翁媼(wēngǎo)意思:老年夫婦
(2)剝bāo:用手去皮,剝香蕉、剝花生、剝橘子。蘋果:削xiāo,用器具去皮。兩個字連讀:剝削,bōxuē,白白地占有別人的東西。)
二、想畫面。
1.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呢?再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自由交流)
(1)茅草房子放在我們城市的大街上合適嗎?放在什么環(huán)境合適?→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美)
(2)教師引讀:作者走到鄉(xiāng)村,遠遠的看,看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作者走近一看,看到了——(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2.作者環(huán)顧四周,看到了——(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三、提問理解。
1.在理解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詞語或句子需要提出來討論一下?
(1)醉里吳音相媚好:
①媚,出示文字媚,喜歡;相媚,相互喜歡;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誰?(年輕夫婦、男女朋友)在文中形容誰?他們在干什么?(交流)
相媚好:
像這樣喝著小酒,說著家常,唱著小曲,過著小日子,就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②吳音:詩人寫到的地方(江西上饒)古代屬于吳國,吳語軟柔。辛棄疾是山東人,覺得吳地的方言非常好聽,就覺得——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我們還可想象辛棄疾喝了點酒,路過這樣一個村居,村居前有一對不知是誰家的老夫婦,用吳地方言說著家常,這就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2)最后一句,無賴
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①很多人微笑著讀這句話?為什么這個表情?體會“無賴”
②臥:趴,這是個什么樣的孩子?(頑皮,可愛)
四、尋找詞眼。
1.理解之后,再讀課文。(指名讀,配樂齊讀)②配樂朗讀。
2.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自由說)詩情畫意,令人向往.......
3.詞中哪個字最能表現(xiàn)詞人和你們所說的感情?
①小組討論
②教師點評
醉點評:
這里的“醉”僅僅指的是醉酒嗎?
這里的“醉”還指詞中老夫婦倆“沉醉”了。
體會得真好!老兩口陶醉在和睦、和美、和諧的村居中。課文中還有誰在醉?
作者辛棄疾!
(點播“詩詞教學必須抓住“詩眼”,補充“詩眼”“文眼”…)點撥:詞眼、詩眼、文眼
五、體會情感。
1.通過讀書,我們看到一個村居老人辛棄疾。其實,每個詩人都有自己常用的幾個字。
2.補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你看到了怎樣的辛棄疾?(愛國,英勇,無奈)
教師過渡:辛棄疾夢里的戰(zhàn)場再也回不去了,他只能把自己的心寄托在那安靜和諧的村居里。
3.回到“清平樂”,配樂朗讀。
教師總結:清平樂村居這個聲音從九百多年前的南宋傳來,這個聲音還將繼續(xù)傳誦下去......
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導學案
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導學案
《七律·長征》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走近毛澤東”為專題,共編排了4篇課文?!镀呗伞らL征》是第一篇。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二是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課標中對5、6年級詩歌閱讀提出明確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睋?jù)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學會“礴、丸、岷”等三個生字。能正確認讀“磅礴、逶迤”等詞語。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這一點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對紅軍長征中英勇事跡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第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為了圓滿完成本課教學,教學中我采用了課前搜集資料法,情景教學法,質疑問難法,同時采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板畫,并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學生則根據(jù)課文特點采用自主探究、朗讀想象、朗讀感悟等方法展開學習。
本課教學共分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
一、談話導入,初讀詩歌。
有了一個好的開頭,課就成功了一半。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一筆一劃的跟隨書寫“毛澤東”三個字,在引讀中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毛澤東的資料,然后,教師順勢接過話題:今天我們就和毛主席一起走進長征。板書課題后,簡介長征,學生讀詩,交流七言律詩的特點。這樣的設計一開始便抓住了學生的心,資料的介紹,路線圖的展示,給學生帶來了視覺、聽覺上的震撼,增加了學生對長征的了解,進而帶動學生,感動學生,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潛移默化。
二、再讀詩文,讀準讀順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學生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朗讀是詩詞教學的基礎。教學中,我抓住讀這根主線,每次讀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學生示范讀、評價讀、引領讀讓學生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讓學生讀得心中有數(shù),次次有收獲。
三、品讀詩文,入情入境
《長征》這首詩,細析教材,會發(fā)現(xiàn)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統(tǒng)領全文,下面的詩句都是具體表現(xiàn)。因此,在整體把握之后,扣住“遠征難”和“只等閑”,運用背景資料、音頻等多種資源,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直觀中、在情境中體驗,在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讀得入口、入耳、入心、入情,體現(xiàn)高年級讀與悟的有機結合。
如教學第三、四行詩時,我抓住“逶迤”“磅礴”讓學生想象山的特點,想象“假如你就是紅軍戰(zhàn)士中的一員,要翻越這樣的崇山峻嶺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在學生充分感知“遠征難”之后,再與“騰細浪”、“走泥丸”對比,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到了紅軍勇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又如,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詩的領悟上,我花了較大的功夫,因為這兩句詩的教學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暖”和“寒”中所表達的情感,學生更是難以理解。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紅軍當時快樂的心情,“寒”字我通過看視頻,談感受,一下子拉近了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促進學生對長征精神的深刻理解。
四、拓展延伸,超越課堂。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語文的外延就應該有多大。在整節(jié)課結束前,我出示了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寫的另外兩首詩詞——《憶秦娥·婁山關》和《清平樂·六盤山》。引導學生課后搜集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讓學生將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閱讀聯(lián)系起來,養(yǎng)成課外學習、研究的好習慣。這樣就可以拓寬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學習語文。
總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的意蘊只有在讀中去品味,不讀永遠也得不到其中的神韻??v觀整堂課,我沒有對這首詩進行逐字講解,逐句分析,而始終把朗讀貫穿整堂課,老師讀,學生讀,集體讀,單獨讀,回環(huán)讀,關注朗讀的過程,以讀促理解,以理解促讀,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去感受,領悟,從而入情入境,達到與文本對話,與詩人相通的目的,生發(fā)出對紅軍戰(zhàn)士豪邁、樂觀情緒的贊嘆。
當然我的課堂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國著名語文教師賈志敏老師曾經(jīng)說過,他是用自己的一生來備課的,在他面前,在諸位教育同仁面前,我也只是萬里長征邁開了第一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所。
七律·長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礴、丸、岷3個生字,會寫丸、崖、岷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磅礴等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誦讀全詩,理解詩意。通過詩句展開學生想像,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怕困難和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受毛澤東及紅軍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建立知識結構。
1、介紹作者
幻燈片出示人民幣和毛澤東圖片,提出問題,從而讓學生了解毛澤東。
2、介紹長征(由人物引入長征)
幻燈片出示長征有關資料,具體介紹長征,讓學生初步了解長征。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名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退出根據(jù)地進行長征,紅軍長征共經(jīng)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的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讓學生體會出長征的艱難)
3、導入課題,了解七律
(1)(過渡語)兩萬五千多里的長征,歷時一年,在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終于取得了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那么,作為領導人的毛澤東又是怎樣看待長征呢?請大家翻到課本第 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七律長征》。板書課題(生讀,提示:緩慢、深情)
(2)學生再讀課題,引導學生了解七律。
問題: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七律是詩體名,它和我們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同?數(shù)數(shù)總共幾行?每行幾個字?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每一首詩共8小句,每小句7個字。每兩小句為一大句,共四大句,分別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二、初讀詩歌,解決生字詞,了解詩歌內容
1、檢查學生詞語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指名讀。(教師糾正錯誤和提醒學生注意的字詞)
2、出示整首詩歌,學生自讀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學齊讀、分小組朗讀,師生評價)
3、聽范讀,要求學生注意詩歌節(jié)奏。
4、出示畫出節(jié)奏的詩歌。同學根據(jù)畫出的節(jié)奏再讀詩歌。(同學齊讀、指名讀,師生評價)
三、再讀詩歌,了解主題展現(xiàn)長征難和不怕難
1、前后桌合作交流。要求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結合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思考詩歌主要寫了什么。討論后仍然不懂的做上記號。(教師隨機指導)
2、提問:誰能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長征非常艱難,但是紅軍不怕艱難。) 提問:哪句詩直接寫出了這個意思?(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四、理解詩歌,了解詩歌大意。
1、首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結合注解,讓學生談談詩句的意思(教師隨機指導)
2、頷聯(lián):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結合注解,讓學生談談詩句意思(教師隨機指導)
3、頸聯(lián):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結合注解,讓學生談談詩句的意思(教師隨機指導)
4、尾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結合注解,讓學生談談詩句意思(教師隨機指導)
五、梳理詩歌,積累運用
1、小結詩歌。出示地圖看紅軍走過的路線與省份。引導學生總結出這首詩寫出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和經(jīng)歷,也寫出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
2、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困難,能夠發(fā)揚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難和樂觀的長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勇敢前進。
六、作業(yè)布置
收集有關長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倔強的小紅軍》等)
板書設計:
遠征難
只等閑
25、七律長征萬水千山、千里雪 不怕困難 樂觀、無所畏懼
《清平樂 村居》教案二
《清平樂村居》教案二
《清平樂村居》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介紹“詞”: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宋朝一位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