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解三角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6解直角三形應用舉例。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解直角三形應用舉例”,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解直角三形應用舉例1.知識結構:2.重點和難點分析
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善于將某些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歸結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
3.教法建議
本節(jié)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密切,這些知識可以直接用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在幾何的許多章節(jié)中是做不到的,所以要充分發(fā)揮這一特點,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要能夠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為了使學生能夠處理一些簡單問題,教材中配備一些比較典型的例題,這些例題的教學,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1.幫助學生弄清實際問題的意義.由于學生接觸實際較少,實踐經驗不足,許多實際問題的意義不清楚,許多術語不熟悉,這些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說明.例如測量中的仰角、俯角、視線、鉛垂線等等,零件圖,非凡是剖面圖的意義,航行中的方位角等.學生懂得了這些常識,才能理解實際問題.
2.幫助學生畫出草圖.把實際問題抽象為幾何問題,關鍵是畫出草圖,通過圖形反映問題中的已知與未知,以及已知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這里要解決好兩個問題:
(1)實際問題基本上是空間三維的問題,要會把它轉化為平面問題,畫出平面圖形.例如飛機在空中俯看地面目標,選取經過飛機、地面目標的垂直于地平面的平面(圖1);機器零件大都畫出橫斷面、縱斷面(圖2);在地面上測兩點距離,兩個方向夾角,可以畫平行地面的平面等.
(2)船在海上航行,在平面上標出船的位置、燈塔或岸上某目標的位置,這類問題難點在于確定基準點.例如,說燈塔在船的什么方向上,這時船是基準點,假如說船在岸邊某一點的什么方向上,這時岸邊的這一點是基準點.有時因為船在航行中觀測燈塔,基準點在轉移,這些都會給畫圖增加困難.
在第一冊里,介紹過空間里的平行、垂直關系,也介紹過方向角的概念,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習的基礎,教學時可適當復習,幫助學生回憶.
3.幫助學生根據需要作出輔助線.畫出的草圖,不一定有直角三角形,為了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經常需要添加輔助線.在這些問題中,輔助線經常是垂線或者平行線,例如圖3中的幾個問題中,虛線就是所要添加的輔助線.
4.有了直角三角形,還要進一步分析,由題目的條件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哪些邊或角,題目要求的是哪些邊或角,這樣才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能根據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來解決;
2.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進一步把形和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向學生滲透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的觀點,培養(yǎng)他們用數學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要求學生善于將某些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歸結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
2.難點:要求學生善于將某些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歸結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
3.疑點:練習中水位為+2.63這一條件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最好用實際教具加以說明.
4.解決辦法:引導學生體會實際問題中的概念,建立數學模型,從而重難點,以教具演示解決疑點.
三、教學過程
1.仰角、俯角
當我們進行測量時,在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中,視線在
水平線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線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仰視燈或俯視桌面以體會仰角與俯角的意義.
2.例1
如圖,某飛機于空中A處探測到目標C,此時飛行高度米,從飛機上看地平面控制點B的俯角,求飛機A到控制點B距離(精確到1米).
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是在于把它轉化為數學問題,利用解直角三角報知識來解決,在此之
前,學生曾經接觸到通過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后,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
不太熟練.因此,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轉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轉化過程中著重語學生畫幾
何圖形,并說出題目中每句話對應圖中哪個角或邊(包括已知什么和求什么),會利用平行線的內錯角相等的性質由已知的俯角得出中的,進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就可以解此題了.
解:在中,
∴(米).
答:飛機A到控制點B的距離約為4221米.
[例1]小結:本章引言中的例子和例1正好屬于應用同一關系式
來解決的兩個實際問題即已知和斜邊,求的對邊;以及已知和對邊,求斜邊.
3.鞏固練習P.25.
如圖,某海島上的觀察所A發(fā)現(xiàn)海上某船只B并測得其俯角.已知觀察所A的標高(當水位為0m時的高度)為43.74m,當時水位為+2.63m,求觀察所A到船只B的水平距離BC(精確到1m)
為了鞏固例1,加深學生對仰角、俯角的了解,配備了練習.
由于學生只接觸了一道實際應用題,對其還不熟悉,不會將其轉化
為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在學生充分地思考后,應引導學生分析:
1.誰能將實物圖形抽象為幾何圖形?請一名同學上黑板畫出來.
2.請學生結合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各是什么?
答:已知,求AB.
這樣,學生運用已有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完全可以解答.
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將此題變式,當船繼續(xù)行駛到D時,測得俯角,當時水位為-1.15m,求觀察所A到船只B的水平距離(精確到1m),請學生獨立完成.
例2如圖所示,已知A、B兩點間的距離是160米,從A點看B點的仰角是11°,AC長為1.5米,求BD的高及水平距離CD.
此題在例1的基礎上,又加深了一步,須由A作一條平等于CD的直線交BD于E,構造出,然后進一步求出AE、BE,進而求出BD與CD.
設置此題,既使成績較好的學生有足夠的練習,同時對較差學生又是鞏固,達到分層次教學的目的.
解:過A作,于是,
在中,
∴(米).
.
∴(米).
∴(米).
(米).
答:BD的高及水平距離CD分別是32.03米,157.1米.
練習:為測量松樹AB的高度,一個人站在距松樹15米的E處,測得仰角,已知人的高度為1.72米,求樹高(精確到0.01米).
要求學生根據題意能畫圖,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它.
探究活動
一、望海島
如圖,要測量海島高度,立兩根高度都是3丈的桿,兩桿相距1000步,使前桿、后桿、海島排成一直線。從前桿往回走123步,腳、前桿頂、島頂共線。從后桿往回走127步,腳、后桿、島頂共線。問島高和島離前桿分別為多少?(在古代,1里=300步,1步=6尺=0.6丈)
答案:4里55步;102里150步.
二、望松
如下圖,求出三頂松的高度.
答案:12丈2尺8寸.
相關知識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舉例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舉例”,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9.7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目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中考基礎知識
通過證明三角形相似
線段成比例
備考例題指導
例1.如圖,P是△ABC的BC邊上的一個動點,且四邊形ADPE是平行四邊形.
(1)求證:△DBP∽△EPC;
(2)當P點在什么位置時,SADPE=S△ABC,說明理由.
分析:
(1)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常用方法是證明兩個角對應相等,題目中有ADPE平行線角相等,命題得證.
(2)設=x,則=1-x,
ADPEDP∥AC,EP∥AB,
△BDP∽△BAC△CPE∽△CBA
∴=()2=(1-x)2,=()2=x2
∴=x2+(1-x)2.
∵SADPE=S△ABC,即=.
∴x2+(1-x)2=(轉化為含x的方程)
x=,
∴=.
即P應為BC之中點.
例2.已知△ABC中,∠ACB=90°,過點C作CD⊥AB于D,且AD=m,BD=n,AC2:BC2=2:1,又關于x的方程x2-2(n-1)x+m2-12=0的兩個實數根的差的平方小于192,求m,n為整數時,一次函數y=mx+n的解析式.
分析:這是一個幾何、代數綜合題,由條件發(fā)現(xiàn),建立關于m,n的方程或不等式,求出m,n再寫出一次函數.
抓條件:AC2:BC2=2:1做文章(轉化到m,n上).
雙直角圖形有相似形比例式(方程)
∠ACB=90°,CD⊥ABRt△BCD∽Rt△BAC
BC2=BDBA,同理有AC2=ADAB,
∴==m=2n①
抓條件:x1+x2=8(n-1),x1x2=4(m2-12).
由(x1-x2)2192配方(x1+x2)2-4x1x2192.
64(n-1)2-16(m2-12)192,
4n2-m2-8n+40.②
①代入②n.
又由△≥0得4(n-1)2-4×(m2-12)≥0,
①代入上式得n≤2.③
由n,n≤2得n≤2.
∵n為整數,∴n=1,2.
∴m=2,4
∴y=2x+1,或y=4x+2.
遇根與系數關系題目則用韋達定理,但必須考慮△≥0.
備考鞏固練習
1.如圖,在△ABC中,∠A、∠B、∠C的對邊分別是a、b、c.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b(a+)x+(a+b)2=0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相等,D為AB上一點,DE∥AC交BC于E,EF⊥AB,垂足是F.
(1)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2)若BF=6,F(xiàn)D=4,CE=CD,求CE的長.
2.某生活小區(qū)的居民籌集資金1600元,計劃在一塊上、下底分別為10m,20m的梯形空地上,種植花木如圖1
(1)他們在△AMD和△BMC地帶上種植太陽花,單價為8元/m2,當△AMD地帶種滿花后,共花了160元,請計算種滿△BMC地帶所需的費用.
(2)若其余地帶要種的有玫瑰和茉莉花兩種花木可供選擇,單價分別為12元/m2和10元/m2,應選擇種哪種花木,剛好用完后籌集的資金?(3)若梯形ABCD為等腰梯形,面積不變(如圖2),請你設計一個花壇圖案,即在梯形內找到一點P,使得△APD≌△BPC且S△APD=S△BPC,并說出你的理由.
3.(1)如圖1,在梯形ABCD中,AB∥CD,AB=b,CD=a,E為AD邊上的任意一點,EF∥AB,且EF交于點F,某學生在研究這一問題時,發(fā)現(xiàn)如下事實:
①當=1時,有EF=;②當=2時,有EF=;③當=3時,有EF=.當=k時,參照上述研究結論,請你猜想用k表示DE的一般結論,并給出證明;
(2)現(xiàn)有一塊直角梯形田地ABCD(如圖2所示),其中AB∥CD,AD⊥AB,AB=310m,DC=120cm,AD=70m,若要將這塊分割成兩塊,由兩位農戶來承包,要求這兩塊地均為直角梯形,且它們的面積相等,請你給出具體分割方案.
答案:
1.(1)由x1+x2=x1x2
得2b(a+)=(a+b)2
2ab+c2=a2+b2+2ab
∴△ABC是直角三角形.
∴c2=a2+b2
(2)易證△EFD∽△EDB,
∴EF2=DFDB=40.設CE=x,則CD=x,
∴DE=(x)2-x2=40x=4.
2.(1)∵四邊形ABCD是梯形(見圖).
∴AD∥BC,
∴∠MAD=∠MCB,∠MDA=∠MBC,
∴△AMD∽△CMB,∴=()2=.
∵種植△AMD地帶花帶160元.
∴=2(m2)∴S△OMB=80(m2)
∴△BMC地帶的花費為80×8=640(元)
(2)設△AMD的高為h1,△BMC的高為h2,梯形ABCD的高為h
∵S△AMD=×10h2=20∴h1=4
∵=∴h2=8
∴S梯形ABCD=(AD+BC)h=×30×12=180
∴S△AMB+S△DMC=180-20-80=80(m2)
∴160+160+80×12=1760(元)
又:160+640+80×10=1600(元)
∴應種值茉莉花剛好用完所籌集的資金.
(3)點P在AD、BC的中垂線上(如圖),
此時,PA=PD,PB=PC.∵AB=DC
∴△APB≌△DPC.
設△APD的高為x,則△BPC高為(12-x),
∴S△APD=×10x=5x,
S△BPC=×20(12-x)=10(12-x).
當S△APD=S△BPC即5x=10(12-x)=8.
∴當點P在AD、BC的中垂線上且與AD的距離為8cm時,S△APD=S△BPC.
3.解:(1)猜想得:EF=
證明:過點E作BC的平行線交AB于G,交CD的延長線于H.
∵AB∥CD,
∴△AGE∽△DHE,
∴.
又EF∥AB∥CD,
∴CH=EF=GB,∴DH=EF-a,AG=b-EF,
∴=k,可得EF=.
(2)在AD上取一點EF∥AB交BC于點F,
設=k,則EF=,DE=,
若S梯形DCFE=S梯形ABFE,則S梯形ABCD=2S梯形DCFE
∵梯形ABCD、DCEF為直角梯形
∴×70=2×(170+)×,
化簡得12k2-7k-12=0,解得k1=,k2=-(舍去)
∴DP==40,所以只需在AD上取點E,使DE=40m,作EF∥AB(或EF⊥DA),即可將梯形分成兩個直角梯形,且它們的面積相等.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3)導學案(新湘教版)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導學案
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3)
【學習目標】
1.鞏固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三角函數,學會解關于觸礁的問題.會利用方程幫助解直角三角形.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理解觸礁問題的實質.
難點:利用方程幫助解直角三角形.
【預習導學】
學生通過自主預習教材P128-P129完成下列各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能力).
1.直角三角形中,五個元素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在實際問題中,怎樣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用銳角三角函數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些什么?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如圖,一艘船以40km/h的速度向正東航行,在A處測得燈塔C在北偏東600方向上,繼續(xù)航行1h到達B處,這時測得燈塔C在北偏東300方向上.已知在燈塔C的四周30km內有暗礁.問這艘船繼續(xù)向東航行是否安全?
學法指導:要判斷船有沒有觸礁的危險,就是看船距燈塔的最近的距離與30km相比較的結果.若最近的距離超過30km,則船是安全的,若最近的距離小于或等于30km,則船有觸礁的危險.船距燈塔的最近的距離即過點C向航線AB作垂線CD,所以先得求出CD的長.
但CD在RtACD中不能直接求出,而且在RtBCD中也不能直接求出,怎么辦?
解:作CD⊥AB,交AB延長線于點D,設CD=.
在RtACD中,因為tan∠CAD=,
所以AD=
同理,在RtBCD中,BD=,
因為AB=AD-BD
所以
解得=
又因為30,所以
(二)展示提升
某次軍事演習中,有三艘船在同一時刻向指揮所報告:A船說B船在它的正東方向,C船在它的北偏東550方向;B船說C船在它的北偏西350方向;C船說它到A船的距離比它到B船的距離遠40km.求A,B兩船的距離(結果精確到0.1km).
【知識梳理】
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要求的邊不能直接用銳角三角函數求出時,可以利用方程。
【當堂檢測】
如圖,塔AD的高度為30m,塔的底部D與橋BC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由塔頂A測得B和C的俯角∠EAB,∠EAC分別為600和300.求BD.BC的長(結果精確到0.01m)
【學后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1)導學案(新湘教版)
湘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導學案
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1)
【學習目標】
1.使學生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問題,從而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來解決.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善于將某些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歸結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利用所學知識把實際問題解決.
難點:根據實際問題構造合適的直角三角形.
【預習導學】
在RtABC中,∠C=900
1.若∠A=600,b=,求a.
2.若∠B=350,c=8,用計算器求a的值(結果精確到0.1)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某探險者某天到達點A處時,他準備估算出離他的目的地——海拔為3500m的山峰頂點B處的水平距離(圖見課本125頁的圖4-15).你能幫他想出一個可行的辦法嗎?
探究討論:
先把圖4-15抽象,并構造出直角三角形.
如圖,BD表示點B的海拔,AE表示點A的海拔,過點A作AC⊥BD即可以構造出直角三角形.
在RtABC中,AC表示A處離B處的水平距離,要求AC,只需測出仰角∠BAC和A.B的相對高度AC即可.
如果測得點A的海拔AE=1600m,仰角∠BAC=400,求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AC(結果保留整數).
學生上臺展示因為BD=,AE=,AC⊥BD,BAC=400,
所以BC=
在RtABC中,tan∠BAC=
AC=
(二)展示提升
1.在離上海東方明珠塔底部1000m的A處,用儀器測得塔頂的仰角∠BAC為250,儀器距地面高AE為1.7m,求上海東方明珠塔的高度BD(結果精確到1m).
2.某廠家新開發(fā)的一種電動車的大燈A射出的光線AB.AC與地面MN所成的夾角∠ABN.∠ACN分別為80和150,大燈A與地面的距離為1m,求該車大燈照亮地面的寬度BC(不考慮其他因素,結果精確到0.1m).
【知識梳理】
求某些不便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高或距離時,可以根據實際問題構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來求.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題一般步驟:
(1)。
(2)。
(3)。
(4)。
【當堂檢測】
1.一艘游船在離開碼頭A后,以和河岸成300角的方向行駛了500m到達B處,求B處與河岸的距離BC.
2.有一段斜坡BC長為10m,坡角∠CBD=120,為方便殘疾人的輪椅通行,現(xiàn)準備把坡角降為50.
求坡高CD(結果精確到0.1m);
求斜坡新起點A與原起點B的距離(結果精確到0.1m).
【學后反思】
1.你學到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樣的困惑?
3.你對自己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的地方在哪兒?哪些地方還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