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故宮博物院導學案。
14、《故宮博物院》導學案01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2、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段落,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厣?,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3、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習過程: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矗立()湛藍()蟠龍()金鑾殿()檀香()鰲頭()擊磬()鎏金()矯健()
2、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它的總體藝術風格特點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主要說明順序是,而且在結(jié)構(gòu)上和相結(jié)合。
4、本文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向方向,逐次介紹建筑物,先介紹“”部分,后介紹“”部分。
5、故宮的“三大殿”指、、。
6、說明建筑物的說明文一般采用順序,說明事理的說明文一般采用
順序,說明事物發(fā)展演變過程的說明文一般采用順序。這是由決定的。
課堂探究
7、在故宮中,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龍”,我們是“龍”的傳人,中國是“龍”的故鄉(xiāng),請完成下面兩道題。
(1)寫出幾個含有“龍”字的成語。(不少于4個)
(2)“龍”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請你寫出“龍”在中國有哪些象征意義?
8、“故宮”現(xiàn)在為什么也叫“故宮博物院”?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相關資料說說自己的見解。
9、速讀課文,并小組交流完成以下各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大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朗,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6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8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金鑾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11、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說明的重點?
12、找出第2段中的方位詞,說說此段運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13、概括一下太和殿的特征。
14、請結(jié)合自己掌握的歷史文化知識簡單地說一說,太和殿的裝飾為什么有許多龍的圖案?
當堂檢測
閱讀《氣候的威力》(節(jié)選),完成1-3題。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風來說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級臺風的風速也不過是每秒32.6米,但10級以上大風就足以使墻傾屋毀、地動山搖,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使人類的生命財產(chǎn)遭到巨大損失。而在南極,風速卻常??梢赃_到每秒55.6米,有時甚至可達每小時三百多千米!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這樣的風速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
③大風的直接后果則是導致了極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蘇聯(lián)人在他們設在東南極中心地區(qū)的東方站里,觀測到了-88.3℃的極低溫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東方站又記錄到了-89.6℃的溫度;同年7月,新西蘭人在他們的萬達站也記到了同樣的溫度。這還不是最低溫度。據(jù)說,1967年初,挪威人在極點站曾記錄到-94.5℃的最低溫度。(B)在這樣的氣溫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C)
④南極的氣候不僅表現(xiàn)在狂風和嚴寒上,而且表現(xiàn)在它的變幻莫測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例如,1970年,美國的一架運輸機在只剩下最后40分鐘的路程時,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風。結(jié)果,運輸機失去了控制,折斷了一個翅膀,撞壞了著陸架。實際上,在南極的活動中,像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1.第②段所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其中“舉例子”方法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方法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舉例子”方法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這種條件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和考驗就可想而知了”這句話應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處,(B)處,(C)處。正確的是_______
3.第③段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順序,從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7、(1)示例: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龍騰虎躍、龍爭虎斗等。
(2)吉祥、富貴、權(quán)勢、高貴、尊榮的象征;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還象征著出人頭地、不同凡響。
8、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院”,是著眼于它的豐富的收藏品而言的。
11、因為太和殿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前朝”以至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tǒng)治權(quán)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12、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臻g順序: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向后,向兩旁;以雕金蟠龍為立足點,向周圍,向下。
13、外觀雄偉壯麗,內(nèi)部裝飾莊嚴富麗。
14、故宮建筑突出了“龍”,所以對故宮建筑的說明也應突出“龍”。“龍”具有象征意義,突出“龍”是為了突出皇權(quán)的威嚴。
相關知識
故宮博物院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新的教案課件工作,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宮博物院”,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故宮博物院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三、學習方位詞。
教學設想
一、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關于說明文的知識和本文的“預習提示”,理清本篇的結(jié)構(gòu)層次和說明順序,可結(jié)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二、重點研讀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diào)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jù)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三、師生共同總結(jié),當堂完成一定量的練習。
四、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蟠(páan)龍鎏(liú)金玉璽(xǐ)妃嬪(Pín)湛(zhàn)藍
上諭(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宮修繕(shàn)擊罄(qìng)詔(zhào)書
2.解釋加點的字:
舉世聞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濱(沿著)
殘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禍國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閱讀“學習重點”和“自讀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
二、速讀,理清結(jié)構(gòu)層次:
1.教師發(fā)下示意圖(部分城門、宮殿名稱可預先填上),要求學生依照書上的導游去游覽故宮。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把書上提到的城門、宮殿在圖上填全,并用線條和箭頭連結(jié)起來,讓學生對故宮的整體布局有總的印象。
2.提問:故宮的整體布局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學生根據(jù)課文第十一段的內(nèi)容和所填示意圖作口述。)
3.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層次及各部分的說明中心: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部分(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xiàn)狀。
第二部分(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xiàn)狀、規(guī)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三、導讀,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2.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內(nèi)廷——養(yǎng)心殿)
3.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3)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計的主要特色嗎?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nèi)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quán)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故宮的本質(zhì)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quán)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zhí)熳?,因而處處飾以龍形?br>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nèi)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nèi);寫殿內(nèi)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qū)懀赫小⑸厦?、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及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4.研讀17—18段,重點介紹養(yǎng)心殿的部分,討論:
(1)這兩段重點介紹了什么內(nèi)容?
(2)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3)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這兩段重點介紹了養(yǎng)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統(tǒng)治活動的中心。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采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
四、總結(jié),完成課堂練習:
1.在眾多的宮殿中,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作為重點來介紹?
明確:從全文看,重點說明前朝和內(nèi)廷;就局部而言,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文體,最能體現(xiàn)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quán)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養(yǎng)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文章較詳細地介紹封建帝王的罪惡歷史,說明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體現(xiàn)出“故宮”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點說明。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jù)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課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體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確:2、21段都是對故宮全貌的總寫,而且前后呼應。這兩段之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建筑的分寫,這樣顯得結(jié)構(gòu)完整,渾然一體。
4.4、11段分別是對“三大殿”和“內(nèi)廷”的總寫,這兩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對“三大殿”和“內(nèi)廷”的分寫。11段在全文中還起著分界、過渡的作用。
5.至此,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qū)懙?。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nèi)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jié)構(gòu)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課堂練習:
(1)在()內(nèi)填字來完成短語,并按要求歸類:(只填序號)
①規(guī)模(宏)大②莊嚴肅(穆)③大肆揮(霍)④重重殿宇⑤舉世(聞)名⑥(煥)發(fā)光彩⑦煙霧(繚)繞⑧腐朽昏(庸)⑨龍鳳(呈)祥⑩池館水(榭)
名詞短語④⑩動詞短語③⑤⑥
形容詞短語②⑧主謂短語①⑦⑨
(2)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故宮就是古時候所說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蠻殿。東西六宮的養(yǎng)心殿則是清朝二百年間封建帝王統(tǒng)治活動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層層殿宇,重重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
③課文之所以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yǎng)心殿,是因為這兩座宮殿規(guī)模最大,裝飾最絢麗,能集中體現(xiàn)故宮建筑群的藝術風格。(×)
④《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三篇說明文都是按照先總說后分說的順序說明事物特點的。(×)
3)課后完成“揣摩運用”四的練習。
板書設計:
總:位置、整體布局、總體特點
故宮博物院分:具體說明故宮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點
總:歷史、現(xiàn)狀、規(guī)模及布局特點
教學后記:學生對故宮的博大雄偉有較好的理解,但對本文使用的空間順序理解得還不是那么透徹。
故宮博物院學案
14故宮博物院
【學習目標】
1、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了解方位詞的重要作用。
3、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按照空間順序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
1、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了解方位詞的重要作用。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按照空間順序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學習流程】
1、給加點字注音:
湛藍()肅穆()修繕()蟠龍()鰲頭()
2、解釋下列詞語:
玲瓏:布局:
幽雅:悠揚:
井然有序:
3、收集有關故宮的資料或圖片,了解故宮。
4、在原文中畫出方位詞,理清游覽路線,完成課后練習一。
5、故宮的總體特征是什么?請從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征的語句。
6、選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來介紹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數(shù)字“28”、“2380”是想說明什么?
7、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8、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9、請你當導游:假設你帶的旅游團從神武門進入故宮,你該怎么向他們介紹故宮?
10、質(zhì)疑問難:閱讀課文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與同學共同探討?
11、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指出其說明順序,畫出體現(xiàn)這種順序的有關詞語。并說說選段依次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標志是一座三間三樓的石牌坊。在明間的檐下,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橫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門的緩長坡道,汽車可循此直達陵門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傾斜臺地,東、西兩側(cè)各建面闊三間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為過去守陵衛(wèi)士的駐所。正面建陵門,高十五米,寬二十四米,深八米,藍玻璃單檐歇山頂。屋身用花崗石砌成無梁殿式樣,正中拱門楣上鐫刻著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幾個金光大字。
(1)說明順序:
(2)體現(xiàn)這種說明順序的詞語有:
(3)說明的內(nèi)容:
14故宮博物院
參考答案:1、略2、略4、參觀故宮的路線: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廣場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
5、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6、(1)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nèi)、總說和分說相結(jié)合。(2)說明太和殿的高大、寬敞、面積大。(3)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tǒng)治權(quán)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4)寫龍,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曾是封建統(tǒng)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為封建統(tǒng)治者服務的;二是龍有象征意義,歷朝歷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為受命于天的“真龍?zhí)熳印?,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是皇?quán)的象征。(5)不能。因為它不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還說明了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主體地位。7、略
9、采用空間順序介紹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紹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門。
故宮博物院教學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宮博物院教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案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并積累應用。
2.熟讀課文,弄清參觀路線,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3.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了解以空間為序?qū)懳恼卤仨毚_定立足點
(觀察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方位詞和方位短語)。
教學重、難點:
1、理清本文說明順序。
2、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讀準字音
金鑾(luán)殿蟠(pán)龍鎏(liú)金中軸(zhòu)線迥(jiǒng)然不同
鰲(áo)頭湛(zhàn)藍額枋(fāng)檀(tán)香妃嬪(pín)
藻(záo)井擊罄(qìng)琉(liú)璃矯(jiǎo)健攢(cuán)
1、釋義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
二、指導學習研討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導入:電視里頭流行的清宮戲,如《還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這些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地點在哪嗎?對了,就是在明清皇宮,那么今天,
我就帶領大家走進這座神秘的宮殿。
(2)板書課題
(3)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初讀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游覽路線,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請同學梳理(填寫課后練習一圖)
文章的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概括說明故宮的概況——
第二部分:分別介紹故宮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從景山鳥瞰故宮,再次點明故宮的整體特點。
小結(jié):根據(jù)故宮的布局和游覽路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的說明順序是
按照事物空間分布位置來介紹和說明的,這樣的說明順序叫做空間順序
(2)本文怎樣進行空間順序說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詞。
(3)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紹故宮博物院。(鼓勵學生寫好有創(chuàng)意性
的導游詞)
三.鞏固練習: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全國各族人民的代表在這里共商國策。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是首都最宏偉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積達171800平方米,體積有1596900立方米。一條黃綠相間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會堂的輪廓從蔚藍的天空中勾畫出來。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
我們在建筑師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廣場往西走,參觀人民大會堂。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踏上一層樓高的花崗石大臺階,迎面是12根淺灰色的大理石柱。門柱有25米高,柱身要4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柱距采用我國柱廊的傳統(tǒng)樣式,明間寬,緊鄰的兩個次間較窄,再往兩旁,各4個次間又較窄。這樣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師們吸收了中外古今門柱造型的優(yōu)點創(chuàng)造出來的。
邁進金黃色大銅門,穿過寬闊的風門廳和衣帽亭,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建筑師站在這里,指著四周向我們介紹了整個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萬人大禮堂;往北通宴會廳;向南穿過長長的廊道,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大樓。整個建筑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
1.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內(nèi)容。
2.第二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表明了空間方位的轉(zhuǎn)移?()
4.文章介紹了萬人大禮堂,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采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教后感
八年級語文教案
故宮博物院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宮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
王為中心的特點。
2、通過了解古代建筑,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默寫詞語
2、回憶上課內(nèi)容
二、研讀重點段落
1、思考: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這是為什么?
默讀5—8段寫太和殿部分,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xiàn)
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2)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計
的主要特色嗎?
(3)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2.在“內(nèi)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這又是為什么?
文章對后三宮也作了一定的說明,對后三宮主要說明了它們的功用和裝
飾。默讀12—14段寫后三宮部分,回答:
(1)“后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較全文為什么要以介紹太和殿為重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小結(jié)
(1)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知道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
有略的寫法,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jù)建筑物的特征而定?!?〕本文采用的
說明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nèi)寫去。
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jié)構(gòu)嚴謹,給人的感
受十分明晰。
三.鞏固練習:課內(nèi)語段閱讀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彩,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
2.“金瑣窗”的“瑣”的意思是_。
3.兩段文字分別先從外部說明了__;再從___部說明了_結(jié)構(gòu)、布局__。
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內(nèi)裝飾以龍為主題的含義是
。
5.第二段中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立足點是什么?
6.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
7.選文對太和殿的說明體現(xiàn)了故宮的什么特點?
教后感
八年級語文學案
故宮博物院
學習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并積累應用。
2.熟讀課文,弄清參觀路線,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3.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了解以空間為序?qū)懳恼卤仨毚_定立足點
(觀察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方位詞和方位短語)。
學習重、難點:
1、理清本文說明順序。
2、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1、讀準字音
金鑾()殿蟠()龍鎏()金中軸()線鰲()頭
湛()藍額枋()檀()香藻()井擊罄()琉()璃
迥()然不同妃嬪()矯()健攢()
4、釋義
玲瓏:
湛藍:
布局:
肅穆:
幽雅:
悠揚: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二、學習研討
1、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初讀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游覽路線,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填寫課后練習一圖:
天安門—端門—午門—金水河—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
文章的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15段)
第三部分:(16段)
(2)本文怎樣進行空間順序說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詞。
同步檢測
1、在()內(nèi)填字來完成短語:
①規(guī)模()大②莊嚴肅()③()然不同
⑤舉世()名⑥鳴鐘擊()⑦煙霧()繞
⑧錯()相連⑨龍鳳()祥⑩池館水()
三.鞏固練習: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在天安門右前方,巍然聳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廈,這就是人民大會堂。全國各族人民的代表在這里共商國策。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是首都最宏偉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積達171800平方米,體積有1596900立方米。一條黃綠相間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會堂的輪廓從蔚藍的天空中勾畫出來。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
我們在建筑師的陪同下,從天安門廣場往西走,參觀人民大會堂。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踏上一層樓高的花崗石大臺階,迎面是12根淺灰色的大理石柱。門柱有25米高,柱身要4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柱距采用我國柱廊的傳統(tǒng)樣式,明間寬,緊鄰的兩個次間較窄,再往兩旁,各4個次間又較窄。這樣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師們吸收了中外古今門柱造型的優(yōu)點創(chuàng)造出來的。
邁進金黃色大銅門,穿過寬闊的風門廳和衣帽亭,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建筑師站在這里,指著四周向我們介紹了整個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萬人大禮堂;往北通宴會廳;向南穿過長長的廊道,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大樓。整個建筑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
1.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內(nèi)容。
2.第二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表明了空間方位的轉(zhuǎn)移?
4.文章介紹了萬人大禮堂,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采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學后感
八年級語文學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宮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
王為中心的特點。
3、通過了解古代建筑,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教學目標1、2
學習過程
一、復習
1、默寫詞語
2、回憶上課內(nèi)容
二、研讀重點段落
1、思考: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這是為什么?
默讀5—8段寫太和殿部分,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xiàn)
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2)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
計的主要特色嗎?
(3)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2.在“內(nèi)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這又是為什么?
文章對后三宮也作了一定的說明,對后三宮主要說明了它們的功用和
裝飾。默讀12—14段寫后三宮部分,回答:
(1)“后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較全文為什么要以介紹太和殿為重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課內(nèi)語段閱讀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彩,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
2.“金瑣窗”的“瑣”的意思是________。
3.兩段文字分別先從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再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
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內(nèi)裝飾以龍為主題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立足點是什么?
6.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
7.選文對太和殿的說明體現(xiàn)了故宮的什么特點?
學后感
14《故宮博物院》參考答案
課時一
二2.(1)天安門—端門—午門—金水河—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文章的結(jié)構(gòu):總分總
(2)從…往里走,沿著…穿過…走進午門…進了太和門…向南…往北…從方位詞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點的不斷變化,這就是“動點觀察”
三.1.交待了大會堂的位置、氣勢以及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寫,突出了大會堂雄偉莊嚴、氣勢宏大的特點。3.邁進、穿過、到4.列數(shù)字空間順序
課時二
二.1.在“前朝”中重點介紹了太和殿,因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此,是顯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宮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皇權(quán)至高無上的本質(zhì)特征,所以要重點介紹。(1).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6段:寫內(nèi)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tài)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quán)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2)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xiàn)了故宮的本質(zhì)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quán)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zhí)熳樱蚨幪庯椧札埿?。?)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nèi)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nèi);寫殿內(nèi)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qū)懀赫?、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方位詞語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是靜立在某處進行觀察的。2.在“內(nèi)廷”中重點介紹了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奏章的地方。文章對后三宮也作了一定的說明,對后三宮主要說明了它們的功用和裝飾。(1)前三殿以龍為主因為皇帝自命為真龍?zhí)熳樱@是皇權(quán)的象征,所以用龍來突出皇權(quán)的威嚴,“后三宮”彩繪中鳳凰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和前三殿相比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2)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主體,最能體現(xiàn)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quán)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
三.1.列數(shù)字2.連環(huán)形花紋3.規(guī)模內(nèi)結(jié)構(gòu)、布局4.宏偉、壯麗、威嚴真龍?zhí)熳拥匚恢粮邿o上。5.大殿正中正中、下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上面
6.描寫7.體現(xiàn)了其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