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1八年級語文上冊《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人教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人教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級語文上冊《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人教版
【學習目標】
1.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lián)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用反語表達強烈感情的方法。
3.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和國家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
【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運用反語表達強烈感情的方法。
【知識鏈接】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1827年發(fā)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著名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發(fā)對專制和教會;1861—1860年完成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其他作品《海上勞工》、《笑面人》等。
圓明園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樂的花園,也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這座花園方圓十多公里,在這兒可以觀賞到國內(nèi)外四十個地方的有名的風景。園內(nèi)還珍藏著許多無價的珍寶、罕見的圖書、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聞名世界的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1856年,英、法帝國主義發(fā)動了侵略我國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6日,侵略軍闖進圓明園,大肆搶掠。他們把園里凡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統(tǒng)統(tǒng)搶走。來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動的,就任意打碎、踐踏。最后一把火將這座經(jīng)營了一百多年、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了一堆敗瓦頹垣?!?br>
【學習過程】
導入: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卻沒想到,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他代表了人類的良知,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并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自主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依拼音寫漢字。
chóu(綢)緞晨xī(曦)箱qiè(篋)瞥見(piē)贓物(zāng)綴滿(zhuì)
2.解釋詞語。
(1)眼花繚亂:眼睛看見紛雜的東西而感到迷亂。形容事物繁復,弄不清楚。(2)蕩然無存:形容東西完全失去,一點沒有留下。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回答問題,并把信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和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分別畫出來。
在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一方面表達了對圓明園的贊嘆之情,另一方面表達了英法聯(lián)軍強盜行徑的譴責之情。
二、合作探究。
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找出文中評價圓明園的語句。
先做總評,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著與巴特農(nóng)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zhì)和成就:⑴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⑵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chǎn)生的一切成就;⑶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由概括到具體到再概括,講圓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
然后講耗資勞動之巨。
最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2.雨果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諷刺強盜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3.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對強盜進行了憤怒的譴責,這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表現(xiàn)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4.品味句子。
(1)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雨果的可貴之處: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花園,但歸根到底,是屬于全人類的。表明了雨果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
(2)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這一句中的“文明”“野蠻”等反語,正式強盜恬不知恥的狡辯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
(3)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qū)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三、當堂檢測。
閱讀課文“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一段,回答問題。
1.文段中提到的“兩個強盜”是指英法聯(lián)軍。
2.選出沒有運用反語的一項。(D)
A.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B.從前對巴特農(nóng)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
C.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3.請給下面的句子選擇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
①從前對巴特農(nóng)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________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________蕩然無存。(C)
②那兒________有藝術珍品,________有大堆的金銀制品。(B)
A.卻所以就B.不僅僅還
C.也以至于D.不僅也
4.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
英法聯(lián)軍劫掠、焚毀了圓明園。
5.圓明園是我國清代名園之一,是世界文化藝術的杰作。請再列舉幾個這樣的古建筑,外國的也可以。
頤和園、希臘巴特農(nóng)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等。
【教學后記】jAB88.cOM
相關閱讀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
3、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攻入了我國北京,對我國的藝術瑰寶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燒了圓明園。在這件事之后,英法聯(lián)軍統(tǒng)帥之一巴特勒上尉就這次遠征征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見。雨果會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介紹圓明園及雨果:
萬園之園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萬春園又稱“圓明三園”,共占地350公頃,周長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歷經(jīng)6代皇帝的擴充修葺,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宏大富麗、幽靜奇美的離宮御苑,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nèi)有樓殿亭閣、橋榭軒館140多座,藏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和極其珍貴的文獻典籍、書法繪畫精品不計其數(shù)。
“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lián)軍開始焚燒舉世聞名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nèi)300多名太監(jiān)、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
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于1988年。江澤民1994年來此植樹時指出:“圓明園為什么叫遺址公園,就是為讓大家看到這顆燦爛的東方藝術明珠,當年被外國強盜毀壞的慘痛歷史,給人民以愛國主義教育?!?br>
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三、整體感知:
思考:
1、文章內(nèi)容可以分為幾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兩大部分。贊美圓明園,諷刺侵略者
2、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而雨果也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聯(lián)軍搶得有眼光、有頭腦?作為一名法國人是不是該為自己的祖國發(fā)了一筆橫財而高興?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3、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場和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a、站在人類的立場,立場明確,態(tài)度堅定,對英法聯(lián)軍的罪惡行徑進行了強烈譴責和辛辣諷刺。
B、對被侵略者和被掠奪者表示巨大同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4、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這樣說,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制造的輿論所蒙蔽,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卻有清醒的頭腦、公正的立場,真是難能可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見的機會變成向強盜政府提出抗議的機會,譴責侵略者的貪婪、野蠻、無恥,表現(xiàn)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
默讀課文1—4段:
1、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chǎn)生哪兩種藝術?
一是理想,產(chǎn)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chǎn)生東方藝術
2、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_,羅馬有___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_______,而東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巴特農(nóng)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圓明園)
3、雨果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找出文中評價圓明園的語句。盛贊的詞語。
總評:“世界奇跡”;
分述:①與巴特農(nóng)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zhì)和成就;
②具體講園中之物;
③耗費了巨大勞動;
④圓明園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盛贊的詞語:“巨大的典范”“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宮的建筑”“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亞洲文明的剪影”
4、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
5、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五、重點研讀:
閱讀5---10段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說的作用是什么?
英國和法國,這樣說揭示了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本質(zhì),使世人看清其掠奪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兩個強盜都作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后,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3、對兩個強盜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么態(tài)度?
作者毫不客氣的指出英法聯(lián)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
4、雨果通過什么語言來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請從文中找出。使用這種語言有什么作用?
通過反語來譴責,如“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贊譽”使用反語的作用是諷刺。
5、作者說“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边@句話對表達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這樣說使用反語給予強盜以辛辣地諷刺,以文明和野蠻相對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做出了毀滅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蠻行徑,而創(chuàng)造了驚世文明的中國人卻遭受了侵略,圓明園這一人類文化瑰寶也蕩然無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6、“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作者在這里指出了一個什么事實?
作者在這里指出了兩個勝利者在圓明園肆意毀滅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賴的事實
7、你怎樣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边@句話的含義?
侵略壓迫別國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壓迫者的過錯為借口,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作為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永遠不會做出像英法兩國政府那樣的強盜行徑。強盜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賴的丑惡嘴臉昭然若揭
8、作者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边@句話反映了他在這件事上的什么立場?
作者從其正直的人道主義者的立場出發(fā),堅信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干凈的法國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歸還給它的主人。
9、請你說說結尾兩句話有什么含義?
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lián)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收束全文
10、這篇課文表達什么主旨呢?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六、小組討論探究:
這封一千來字看似平凡的信中卻折射出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你體會到了嗎?
關于人格魅力: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態(tài)度——公正客觀
雨果與巴特勒上尉的交鋒——不畏強權
雨果是否并不熱愛法國——深沉的愛
關于語言魅力:體會反語的力量
請學生找出表達了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辛辣嘲諷的語句。
個別賽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相結合。
指導朗讀詞語“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手挽手,笑嘻嘻”
指導朗讀句子“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薄耙陨暇褪俏覍h征中國的全部贊譽”。體會其中反諷的語氣,不動聲色的深沉的憤怒。
小結: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語言魅力——反語嘲諷,何等智慧!
七、拓展延伸:
1、在外人掠奪我們國家財富的時候,我們的百姓為什么會旁觀、哄搶?
明確:有人說老百姓有三種:第一種是奴隸,或者叫順民;第二種是盜賊,或者叫暴民,第三種叫“人民”。奴隸是被人欺壓的,暴徒是欺壓別人的,這兩種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寫的“人”是既不會被人欺壓,也不會欺壓別人的。中國歷史上多有做奴隸的順民,多有做盜賊的暴民,少有獨立自主的“人民”!1860年,當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奴才們在旁觀、迎接;暴徒在搶劫。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國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來?如果雨果當時在中國,他會做什么?
明確:幾千年前的姜子牙說過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了保護屬于我們的“圓明園”,為了不做奴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雨果學習。愛國不等于愛政府,愛國是要讓自己的祖國變得文明。如果這個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國政府一樣野蠻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樣腐敗的,那么,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有責任批評它,改變它!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看一段錄象:火燒圓明園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恥辱,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
3、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想。
八、布置作業(yè):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八年級語文第4課《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書信的內(nèi)容。
2、了解法國作家雨果,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3、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nèi)涵。
4、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雨果對圓明園的贊美、對侵略者劫掠行徑的痛斥
難點:由分析文章主旨進而培養(yǎng)尊重人類文明成果的情感
【學法指導】
1、認真閱讀課文,劃出作者贊美圓明園和痛斥侵略者的語句。
2、思考當年中國被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民族復習的現(xiàn)階段,我們應該怎樣做?
【資料助讀】
1、題目解讀:希臘有巴特農(nóng)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上覀儸F(xiàn)在看到的只有圓明園的遺跡。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從遙遠的法國傳來了正義的質(zhì)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2、走近作者: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栋屠枋ツ冈骸芬噪x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fā)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揭露宗教的虛偽,歌頌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侗瘧K世界》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xiàn)實。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y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3、歷史背景: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中國遭受空前劫難。巴特勒是這次隨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一名法軍上尉,并且參與了劫掠圓明園。在他看來:“這次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旗號下進行的遠征中國的行動,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貒?,他寫信給雨果,征詢他對所謂“遠征中國”的看法,本想得到一些贊美褒獎之辭,沒想到,從雨果那里所得到的卻是憤怒的抗議和痛斥。
4、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占地350公頃,周長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歷經(jīng)6代皇帝的擴充修葺,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宏大富麗、幽靜奇美的離宮御苑。園內(nèi)有樓殿亭閣、橋榭軒館140多座,藏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和極其珍貴的文獻典籍、書法繪畫精品不計其數(shù)。
【自主學習】
1、給劃線字注音:
贊譽()驚駭()瞥()見劫掠()贓()物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fà()瑯朱lù()眼花liáo()亂晨xī()箱qiè()
3、解釋詞語:遠征箱篋豐功偉績富麗堂皇
4、朗讀課文,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整體感受。
【合作探究展示】
1、默讀課文,(1)劃出贊美圓名園的語句。(2)劃出諷刺侵略者強盜行徑的語句。2、對圓明園的大量贊美,有什么作用?
3、怎樣譴責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4、品味語言(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nóng)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nóng)神廟”?)(3)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5)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6)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xiàn)?)(7)我證實,發(fā)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zhì)?)5、文中使用了反語的修辭方法,使文章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找出一些例子來。
【得啟示】
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了什么進步?
【拓展練習】
請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想。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圓明園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樂的花園,也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這座花園方圓十多公里,在這兒可以觀賞到國內(nèi)外四十個地方的有名的風景。園內(nèi)還珍藏著許多無價的珍寶,罕見的圖書,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聞名世界的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
1856年,英、法帝國主義發(fā)動了侵略我國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6日,侵略軍闖進圓明園,大肆搶掠。他們把園里凡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統(tǒng)統(tǒng)搶走。來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動的,就任意打碎、踐踏。最后一把火將這座經(jīng)營了一百多年、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了一堆敗瓦頹垣?!?br> 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正音、解詞):
體面 給j予獨一無二琺f瑯lng 眼花繚亂
不可名狀蕩然無存箱篋qi制裁贓物
4、快速默讀課文,
明確文章兩大內(nèi)容板塊:①贊美圓明園?、谧l責侵略者
【討論】: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而雨果也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聯(lián)軍搶得有眼光、有頭腦?作為一名法國人是不是該為自己的祖國發(fā)了一筆橫財而高興?
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①——④段,找出作者評價圓明園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⑵有感情地朗讀⑤——⑩段,找出作者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哪些是反語?談談自己的感受。
提示:
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制造的輿論所蒙蔽,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卻有清醒的頭腦、公正的立場,真是難能可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見的機會變成向強盜政府提出抗議的機會,譴責侵略者的貪婪、野蠻、無恥,表現(xiàn)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5、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世界奇跡“贊譽”
破爛
驚人杰作 諷刺、 譴責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國人民
教學后記:通過學習本文,激發(fā)了同學們對法西斯的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