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種子
發(fā)表時間:2020-11-27第四節(jié)種子植物。
詳細介紹:第四節(jié)種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形態(tài)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裸子植物的經(jīng)濟意義。
2.通過對松樹雌、雄球花;球果及葉片橫切等的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3.在引導學生對松樹的球花、球果與桃樹的花、果實的比較和對松樹與鐵線蕨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4.通過裸子植物與蕨類植物的比較,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通過松樹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裸子植物經(jīng)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松樹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兩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比蕨類植物高等,更適于在陸地生活,由此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松樹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確定為本節(jié)的重點。
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孢子顯著,且脫離母體發(fā)育,稱為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能產生種子,稱為種子植物。孢子和種子都脫離母體發(fā)育,但孢子只是單細胞的生殖細胞,而種子則屬于生殖器官,其結構遠比孢子要復雜得多,加之種子有種皮保護,所以使它抗旱能力比孢子要強得多,這樣就決定了種子植物比泡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因此,種子植物與孢子植物的概念也應作為本節(jié)的重點。
2.難點分析:
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觀察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qū)別,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所以松樹的球花及球果的結構應作為本節(jié)難點。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蕨類植物不同,與綠色開花植物也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jīng)過受精后發(fā)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這樣就決定了松的生殖過程也應作為本節(jié)的難點。
本節(jié)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觀察到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了解兩者主要的不同,觀察到球花和球果的不同,而且觀察球花、球果要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花、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較為復雜的松葉結構,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jié)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的教學
出示松樹、桃樹、槭樹等種子植物標本,請學生指出它們的名稱,并提出問題: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種器官來進行繁殖的?
當學生答出種子時,可讓學生明確這些通過種子繁殖的植物叫種子植物。而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不產生種子(這點也可以作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但是產生孢子,孢子顯著。而且脫離母體發(fā)育,所以這三類植物叫孢子植物。在學生了解了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概念后,還要讓學生知道種子的結構比孢子要復雜得多,而且其外有種皮保護,所以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植物。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本質區(qū)別
先提出問題,我們平時買來的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何種器官?買來的杏仁是何種器官?當學生答出:都是種子時??勺寣W生觀察,松樹的帶種子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提出觀察思考題: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雌球果選擇鱗片裂開的,這樣的雌球果俗稱松塔;觀察杏的種子,可先把杏縱剖開,再把內果皮砸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不裸露。松樹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其相同點是:都有種子。不同點是:松樹的種子外邊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杏的種子外邊有果皮包被,種子不裸露。因此他們雖然同屬于種子植物但屬于不同的類群,前者種子裸露屬于裸子植物,后者種子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由此引出裸子植物的課題。
(三)關于裸子植物的教學
1.松樹:
(1)生活習性: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平時在自然界中,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huán)境,然后展示松樹的生境圖(生活在高山巖石上的松樹),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巖石的縫隙中。
(2)形態(tài)結構:
事先給學生準備好油松和白皮松的枝條,讓學生從葉的形態(tài)上找出適應干旱陸地生活的特征,并思考為什么?當學生觀察到針形的葉,并答出,針形的葉可以防止體內的水分過多地散失出去時,可告訴學生針葉常常成束生長,讓他們繼續(xù)觀察以上兩種松都是幾針一束的,學生觀察后能答出,其中一種是兩針一束,另一種是三針一束。此時,告訴學生兩針一束的是油松,三針一束的是白皮松,使學生了解松葉幾針一束,是區(qū)分各種松樹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下面請學生結合生活在巖石上松樹的掛圖,找出根和莖在形態(tài)上的適應特點,并思考為什么?若答不出來,可啟發(fā)學生,松樹是高大的喬木(講清喬木與灌木的概念),它的根系會怎樣,為何土壤干旱貧瘠時,還能郁郁蔥蔥。學生能答出:它的根系十分發(fā)達,可以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和無機鹽,它的莖很粗壯,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較快地向上運輸。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惡劣的陸地環(huán)境。
接下去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松葉橫切面的切片,提出觀察思考題:①松葉有哪些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結構特點?②這些特點對它的蒸騰作用會產生什么影響?觀察時可要求學生對照課本上松葉橫切面圖,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并注意與蠶豆葉對比進行觀察。強調觀察的重點:表皮細胞的大小、細胞壁厚薄、排列狀況、有無角質層、氣孔特點。學生經(jīng)觀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松葉與生活習性相適的結構特點有:它的表皮細胞很小、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有角質層,氣孔深陷在表皮下面,這樣的結構特點,使針形的松葉能進一步減少蒸騰作用。
最后,由教師簡要小結一下,松樹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3)生殖:
事先準備好帶有雌、雄球花和成熟球果(珠鱗開裂,內有種子)的松樹枝條,充分利用標本和松生殖過程的剪貼圖(或掛圖),加強直觀性,以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
首先讓學生對照掛圖觀察松枝上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然后用放大鏡觀察雌、雄球花的內部結構,提出觀察思考題:①雌、雄球花分別著生在松枝的什么位置上?②它是雌雄同株還是異株植物?③雌、雄球花內部各有什么主要結構?學生在觀察思考后回答:雄球花著生在新枝的基部,雌球花著生在頂部,所以,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春天,在雄球花里能產生大量花粉,在雌球花內,生有胚珠,其內有卵細胞。學生回答后,可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胚珠外有無子房壁包被,提出問題:①花粉帶有的氣囊在傳粉時有何意義?②在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否裸露?(此問題解決,除認真觀察雌球花外,還可認真觀察成熟的球果,聯(lián)系球果內裸露的種子考慮)學生經(jīng)觀察能答出:花粉具有氣囊利于風媒傳粉,通過風把花粉傳送到雌球花上。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裸露的,無子房壁包被,這樣胚珠形成的種子也裸露,無果皮包被。
學生了解了松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后,可利用剪貼圖或掛圖,了解生殖的過程。提出問題:①松樹從傳粉、受精到種子成熟需要多長時間?②球果是由什么結構發(fā)育來的?其內的種子有何特點?為什么?③松的生殖過程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什么?這部分內容,可充分利用剪貼圖和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由學生歸納出生殖的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邊啟發(fā)、邊貼剪貼圖、邊由學生答出:春天時,雄球花內產生的花粉借助風散落到雌球花的胚珠上,并在胚珠內萌發(fā)形成花粉管,其內的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種子的胚。此時,胚珠也就發(fā)育形成種子,雌球花也就發(fā)育形成球果了。從頭年春天開始傳粉到第二年秋天球果才成熟。
球果內的種子帶有翅,可隨風飄散,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fā)長成一棵新的松樹。從松的整個生殖過程來看,受精過程已脫離了水的限制,所以比蕨類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
最后,教師小結一下松的生殖過程,強調松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受精過程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所以它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比蕨類植物高等,是真正的陸生植物。
2.其他的裸子植物:
讓學生觀察側柏、圓柏、銀杏、水杉等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實物,了解這些裸子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陸地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讓學生與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因此,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并與蕨類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根、莖、葉都很發(fā)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所以,適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教師進一步小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裸子植物的經(jīng)濟意義:
給學生放我國各種各樣的裸子植物及其經(jīng)濟意義的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我國裸子植物資源豐富,居世界之首,是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根據(jù)錄像內容及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討論歸納出裸子植物的經(jīng)濟意義。
復習鞏固題:松為何比鐵線蕨更適于在陸地生活?裸子植物與綠色開花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第四節(jié)種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一)松樹
1.生活環(huán)境:干旱、貧瘠的陸地。
2.形態(tài)結構:
3.生殖:受精過程脫離了水的限制。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杉、側柏
(三)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1.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種子裸露無果實包被。
2.根、莖、葉都很發(fā)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
二、被子植物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植物分類的單位和方法,并掌握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qū)別;了解被子植物幾個科的主要特征,及常見種類和經(jīng)濟價值。
2.初步學會采集植物與制作臘葉標本及觀察和解剖花、果實的基本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
3.通過對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比較,及對幾個科的主要特征的歸納和識別等,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常見幾科被子植物的經(jīng)濟價值,繼續(xù)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決定了它們能適應各種復雜的陸生環(huán)境,成為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最高等的一類植物。因此,對這一特征的理解,能使學生更好了解被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作為本課重點。
(2)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的主要知識,不僅有助于比較系統(tǒng)地復習綠色開花植物中單、雙子葉植物幾種器官的主要區(qū)別,鞏固前邊所學知識。而且有助于理解,分類單位越大,植物具有的相同特征就越少,區(qū)別就越大,“綱”是較大的分類單位,所以不同綱的植物就有較大的差別。另外,通過對兩綱主要區(qū)別的歸納,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以上分析看出:兩綱主要區(qū)別也應是本課重點。
(3)“科”是分類中的一個重要單位,是識別被子植物時首先要考慮的單位。而識別科的主要依據(jù)是花和果實,不同科的花和果實等特征是不同的,所以分科的主要依據(jù)及科的主要特征同樣也是本課重點。
(4)植物標本在科研和教學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花和果實是分科的主要依據(jù),對花和果實正確的觀察和解剖的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科的主要特征,而標本制作和花、果實的觀察解剖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所以這兩方面的內容也應是不能忽視的重點。
2.難點分析:
①對被子植物是怎樣按等級法分門別類的,特別是對分類單位越小,所包括的植物共同特征越多,分類單位越大,所包括的植物共同特征越少,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所以被子植物分類方法應用為難點。
②植物花的結構比較復雜,加之有些花又比較小,這樣解剖和觀察花都有較大難度,所以解剖和觀察花的方法也應作為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4課時。
二、第一課時: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類
1.播放一些被子植物的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被子植物廣泛分布在陸地上,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這與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特點有密切關系。
2.前邊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綠色開花植物,而且上節(jié)課他們還分別觀察了松的球果和桃的果實,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歸納出綠色開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為做到有的放矢,可給學生出幾道復習題:①被子植物與其他各類植物相比較有幾種器官?②與裸子植物相比較,被子植物的胚珠及種子是否裸露?(可回想觀察過的松的球果和桃的果實)③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和方式與其它各類植物相比較有何特點?④被子植物一般通過何種組織輸導水分?學生經(jīng)思考后能答出: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種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它的受精過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是雙受精,這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現(xiàn)象(這部分知識學生若答不出來,可用投影片或剪貼圖再復習一下)。被子植物輸導水分一般通過導管。
3.在學生歸納出被子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礎上,讓學生繼續(xù)分析討論;這些特征是被子植物與陸生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嗎?為什么?學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面對復雜的陸生環(huán)境、被子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種子有果皮包被,胚珠和種子都受到了很好的保護;各種各樣的果實又很利于種子的散布;受精過程離開了水,使它不會像蕨類植物那樣,只適于生活在陰濕的陸地,有導管這樣發(fā)達的輸導組織,使它運輸水分的效率大為提高,這些特點都反映出被子植物對復雜的陸生環(huán)境的很好適應。
4.教師簡要小結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使學生明確被子植物的適應性決定了它們能廣泛分布在陸地上,成為地球上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而且與人類的關系也最為密切,為了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它們,我們首先要認識它們,這樣就需要對它們進行分類,由此引出下一個課題:植物的分類單位和分類方法。
5.關于植物的分類單位和方法,先給學生講清從大到小分類單位依次是: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分類單位越小,所包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分類單位越大,所包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少。學生對這點會覺得難以理解。可以通過具體實例加以解決。此時,演示玉米、水稻、大豆三種植物的投影片,讓學生分析,哪兩種植物共同特征多些?哪兩種共同特征少些?(可從根系、葉脈、莖的結構、種子結構等方面比較)。通過比較學生知道,玉米和水稻的共同特征多些,而它們與大豆的共同特征少些,這樣,即可確定它們的分類地位(見課本115頁)。從中讓學生學習了植物的分類方法。
6.關于分類單位中的“綱”:
先讓學生觀察大豆和玉米的植物標本投影片,并聯(lián)系前邊學過的綠色開花植物里的單、雙子葉植物的知識,由學生歸納出單、雙子葉植物綱在根、莖、葉、花、種子方面的區(qū)別。可邊觀察、邊歸納、邊填寫在兩綱區(qū)別的表格內(見課本116頁)。最后使學生了解兩綱的器官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有較大的差異,這樣在分類上屬于不同綱的植物差別當然就比較大。
7.關于分類單位中的“科”:
讓學生回憶在植物園或公園內所見的植物,有些已掛上了標牌(有條件的學??梢越o學生放在公園內掛了標牌的植物錄像),還記得標牌上的內容嗎?有的同學能答出:上邊寫著植物的名稱、它屬于哪個科、分布和用途等。老師要特別強調一下:每個標牌上通常都要寫上該種植物屬于哪個科的,從而使學生明確,在被子植物分類單位中,科是一個很重要的單位,識別某種被子植物,首先要知道它屬于哪個科。被子植物有300多個科,如何鑒定一種植物屬于哪個科呢?每一科的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在各個器官的特征中,花和果實的特征不易受到外界條件變化的影響,比較穩(wěn)定,所以,花和果實是分科的主要依據(jù)。一種植物也就要從它的花和果實特點來區(qū)分屬于哪個科的。當然了解常見科的主要特征對識別植物是很重要的。由此引出下一個課題:被子植物的分科舉例
三、第一和第三課時:被子植物的分科舉例
這部分內容可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在單、雙子葉植物綱內各選1~2個科來學習。
第二課時了解雙子葉植物綱中的兩個科。
第三課時了解單子葉植物綱中的兩個科。
(一)雙子葉植物綱
在雙子葉植物綱中我們重點了解十字花科和豆科。
1.關于十字花科的教學:
(1)首先讓學生觀察新鮮的白菜和蘿卜植株(帶花和果實的,油菜植株也可以),由于給學生展示的是第二年生的植物體,有些同學不認識,可以讓認識的同學或老師指出這兩種分別是什么植物,并告訴學生這是它們第二年處在抽薹、開花、結果的時期。它們第一年長得什么樣呢?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到所吃的大白菜和蘿卜了。這時再讓學生分別觀察第一年和第二年生的白菜和蘿卜的投影片或掛圖,使學生了解白菜、蘿卜都是兩年生的植物,這兩種我們特別熟悉的蔬菜屬于哪個科呢?
(2)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和解剖白菜、蘿卜(或油菜、二月蘭)的花和果實、填寫觀察記錄表,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實驗,討論兩者的共同點。
①觀察白菜和蘿卜花:花的顏色、花冠的形態(tài)、萼片和花瓣的數(shù)目。雄蕊和雌蕊的位置,數(shù)目、形態(tài)特征。
②解剖白菜和蘿卜花:用鑷子將萼片和花瓣輕輕取下,分別按原來的形態(tài)貼在觀察記錄表上,把雄戀和雌蕊分開,也貼在記錄表內。
③觀察、解剖白菜和蘿卜的果實。觀察果實的外形,將果實縱向剖開,露出中間的隔膜,用放大鏡觀察隔膜的位置、形態(tài)及種子在隔膜上著生位置。
④完成下面的觀察記錄表格。
⑤組織學生討論兩者的共同點:由學生歸納出它們的萼片、花瓣都是四片,花冠呈十字形,雄蕊6枚,4長2短,雌蕊1枚,兩片果皮之間都有一個隔膜,隔膜的邊緣生有種子。教師可對學生的歸納進行簡要小結,指出白菜、蘿卜的花冠都是由4個花瓣構成,而且呈十字形,叫十字形花冠,所以白菜、蘿卜都屬于十字花科。它們的雄蕊都是6枚,4長2短,叫四強雄蕊;果實成熟沿兩條縫線開裂或不開裂,但中間都有隔膜,其上生有種子,這樣的果實叫角果。
(3)在前邊學習的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十字形花冠,四強雄蕊,果實為角果。
(4)最后讓學生觀察其他的十字花科植物:油菜、二月蘭、薺菜等,鞏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并使學生了解,我們吃的蔬菜很多都屬于這個科。
2.關于豆科的教學:
(1)首先給學生準備好大豆植株和槐樹枝條讓他們觀察:大豆和槐樹是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葉是單葉還是復葉?有無托葉?可以告訴學生這兩種植物都屬于豆科,學生通過初步觀察能了解豆科的植物有草本的(如:大豆),有木本的(如:槐樹),這兩種植物葉都是復葉而且是互生、有托葉,讓學生了解豆科植物葉多數(shù)是互生的復葉,有托葉。
(2)組織學生觀察、解剖大豆、槐樹的花和果實(注意花的各部分的數(shù)目、形態(tài)、著生位置,果實與十字花科的角果有何不同);填寫觀察記錄表;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學生匯報觀察結果,討論兩者在花和果實上的相同點。
(3)填寫觀察記錄表(把解剖下來的花的各部分及果實粘貼在表格內):
(4)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兩者花萼基部連合,上部有5個裂片;花瓣5枚,大小形態(tài)不一,最大的1枚叫旗瓣;兩側的2枚叫翼瓣;下部的2枚像雞的龍骨叫龍骨瓣;花冠像蝴蝶,叫蝶形花冠;雄蕊10枚,9枚花絲合生,1枝分離,叫二體雄蕊;雌蕊1枚;果實成熟時沿兩側縫線裂開(大豆)或不裂開(槐樹)中間無隔膜、種子直接著生在果皮上,這樣的果實叫莢果。
(5)教師簡要小結兩者的相同點,與十字花科對比,強調花冠、雄蕊、果實的形態(tài)。
(6)學生歸納豆科的主要特征:多數(shù)為蝶形花冠;多數(shù)是二體雄蕊;莢果。
(7)給學生展示常見的豆科植物,如:花生、含羞草、刺槐等,以鞏固科的主要特征,同時了解這個科包括許多重要的經(jīng)濟植物。
(二)單子葉植物綱
在此綱中重點了解禾本科和百合科
1.禾本科:
(1)首先讓學生觀察:小麥、水稻、高梁、玉米、谷子等植物標本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這些植物是草木還是木本?葉是單葉還是復葉?葉的形態(tài)如何?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楚,這些植物都是草本,葉都是單葉且互生、葉片狹長形,并讓學生知道以上觀察的植物都是禾本科的,此科的植物大都是草本植物、多數(shù)是一年生的,葉的形態(tài)及在莖上的著生情況同上邊觀察的植物。很多重要的糧食作物都屬于此科。
(2)以水稻和小麥為例,了解禾本科的主要特征。
①觀察、解剖小麥和水稻的花和果實(參照P126頁圖I-100),正確辨認花的各部分、數(shù)目及著生位置,注意兩者花的相同及不同之處。
②填寫觀察記錄表
③組織學生討論兩者的異同,學生通過比較能歸納出:組成兩者花的外稃、內稃都是各一片,漿片都是兩個、雌蕊都是一枚,只有雄蕊的數(shù)目不同(小麥是3枚,水稻是6枚);果實都是穎果。
④教師簡要小結后,由學生歸納出科的主要特征:花有外稃、內稃各一片;雄蕊3枚或6枚,雌蕊1枚,果實是穎果。
⑤觀察禾本科常見種類的植物標本,如:蘆葦、稗、大麥等,鞏固科的主要特征,了解本科的常見種類。
2.百合科:
(1)先讓學生觀察蔥和韭的植物,使他們了解這兩種植物都屬于百合科,此科的植物多數(shù)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單葉互生或基部叢生,葉片多為狹長形。
(2)觀察、解剖蔥和韭的花和果實(參照書上P128圖1-104、圖1-105),可用放大鏡或解剖鏡觀察,了解花的各部分的形態(tài)、數(shù)目、排列狀況及果實的基本結構。
(3)填寫觀察記錄表:
(4)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兩者花被都是6枚,排成兩輪;雄蕊都是6枚;雌蕊1枚,果皮內有多個室,其內有種子,果實成熟時,果皮開裂、這樣的果實叫蒴果。
(5)教師小結學生觀察的情況,并著重講解一下花被和蒴果。然后由學生歸納出百合科的主要特征:花被6枚,排成兩輪;雄蕊6枚,雌蕊一枚,果實多數(shù)為蒴果。
(6)最后讓學生觀察本科的一些植物標本,如:郁金香、黃花菜、玉簪、貝母等,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科的主要特征,并了解這科植物除了蔬菜外還有很多名花和良藥。
四、第4課時:采集和制作植物標本(略)
二、被子植物
(一)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類
1.特征
(1)具六種器官,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2)受精過程不需水,雙受精。
(3)多數(shù)具導管。
2.分類
(1)單位:門、綱、目、科、屬、種
(2)方法:依據(jù)植物的差異程度來劃分在不同單位下,分類單位越小,在此單位下植物共同特征就越多。
(3)“綱”——兩綱的主要區(qū)別,P116
(4)“科”——識別被子植物的重要單位
(二)被子植物的分科舉例
雙子葉植物綱
1.十字花科
(1)代表植物——白菜、蘿卜
(2)科的主要特征:
①十字形花冠
②四強雄蕊
③果實為角果
2.豆科
(1)代表植物——大豆、槐樹
(2)科的主要特征:
①多數(shù)蝶形花冠
②多數(shù)二體雄蕊
③果實為莢果
單子葉植物綱
3.禾本科
(1)代表植物——小麥、水稻
(2)科的主要特征:
①外稃、內稃各一片
②雄蕊3枚或6枚,雌蕊1枚
③果實為穎果
4.百合科
(1)代表植物——蔥、韭
(2)科的主要特征:①花被6枚,排成兩輪②雄蕊6枚,雌蕊1枚。③果實多數(shù)為蒴果。
小資料
原色浸制標本的制作
這種經(jīng)固定液和保存液處理后保存在瓶內的標本,保持植物原色,色澤鮮艷,立體感強,形態(tài)逼真,便于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而且識別植物不受季節(jié)限制。
一、實驗材料的準備:
一般應采集符合需要的具有典型特征、新鮮無病的植株、枝條或花、果實。浸制植株或枝條時,力求枝葉、花、果實齊全。
二、固定液和保存液的選擇和配制:
1.綠色植株和果實的浸制:以5%硫酸酮液為固定液,將綠色植株或果實浸泡10~20天,使綠色變黃再轉綠,穩(wěn)定后,取出用蒸餾水沖洗干凈,用3%亞硫酸保存液長期浸制保存。
2.黃綠色果實的浸制:固定液是20%酒精,保存液是2%~3%亞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
先用20%酒精將黃綠色果實浸泡4~5天,果實表面出現(xiàn)斑點后,再加15%亞硫酸浸泡1天。然后取出用蒸餾水洗凈,再浸入20%酒精中硬化、漂白,直到斑點消滅后,再浸入2%~3%亞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中長期保存。
3.黃色花序和黃色(橙色)果實的浸制:用3%~4%的亞硫酸加少許甘油配成固定保存液,直接浸泡,長期保存。
4.紅(黃)綠交錯的植株或果實的浸制:以5%硫酸銅溶液為固定液,將標本浸泡其中,直至紅色→褐色,綠色→黃色→綠色時,洗去硫酸銅后,浸入1%~2%亞硫酸保存液中,長期保存。
5.紫色果實的浸制:
(1)紫色荸薺可以用2%福爾馬林與1%亞硫酸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2)紫色茄子可以用6%福爾馬林、11%食鹽水、0.3%明礬制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3)紫黑色葡萄可以用福爾馬林20毫升、飽和食鹽水(約15%~17%)30毫升、蒸餾水175毫升,配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6.白綠交錯的花枝、果枝的浸制:
可用5%硫酸銅溶液固定后,用2%~3%亞硫酸漂白一天,再浸入1%~2%亞硫酸液中長期保存。
7.紅色漿果或其果枝浸制:
可用5%硫酸銅溶液固定一周后,洗去硫酸銅,用3%亞硫酸、0.2%硼酸、(0.5%福爾馬林)混合液保存。
三、保色溶液浸制標本的制作:
1.清洗和消毒所用器皿、儀器:制作標本用的各種玻璃器皿,都要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并用清水反復沖凈;標本瓶內與瓶蓋還應用95%酒精消毒;所用的玻璃棒、解剖器等也應用70%酒精消毒。這些器皿和儀器在制作標本過程中,都要保持清潔,不可污染。
2.固定標本顏色:首先,根據(jù)標本的顏色選擇適宜的固定液配方。根據(jù)需要按照配方計算用量,用蒸餾水配制固定液,備用。
清洗,消毒標本,具體做法是:將采來的標本除去雜質,枯枝殘葉,修整后,用清水洗凈,然后用70%~75%酒精將標本消毒,根據(jù)標本情況可用酒精沖(擦、涮)洗一遍。并迅速將消毒好的標本放入已消過毒的標本瓶中,然后把已配好的固定液沿瓶壁緩緩倒入標本瓶中,至淹沒標本。為防止標本漂起,可用消毒的玻璃條將標本壓住或捆住。
3.整形、保存:按配方要求固定顏色后,要將標本進行整形,再放入標本瓶中。然后將保存液沿瓶壁緩緩倒入標本瓶。保存液的液量應以浸沒標本為準,不可過滿,最后,將瓶蓋蓋嚴。
4.封口、貼標簽:剛制成的浸制標本,由于植物體內可能有色素或雜質析出,而使保存液混濁。7~15天后再更換保存液,待顏色穩(wěn)定后再封口。
封口方法一——石蠟法:將瓶口擦凈,蓋嚴,把石蠟切碎,放入燒杯中隔水加熱,熔化成液態(tài),趁熱用毛筆蘸取涂在瓶口和瓶蓋間的縫隙處即可。但石蠟固化后較脆易脫落。
封口方法二——蜂蠟、石蠟、松香混合法:將石蠟(1份)、蜂蠟(4份)、松香(1份)混合(也可不用松香),隔水加熱熔化,趁熱用毛筆蘸取涂在瓶口和瓶蓋間的縫隙處。此混合物固化后,軟硬適度,不易脫落。
封口后,在標本瓶的適當位置貼上標簽,放在陰涼避光處保存,最好每年更換一次保存液。
(北京八十中學江建敏)
第四節(jié)種子植物
相關知識
第四節(jié)植物莖的輸導功能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四節(jié)植物莖的輸導功能,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3單元第5章綠色植物的一生
第四節(jié)植物莖的輸導功能(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枝芽的主要結構以及枝芽與莖的關系。(重點)
2、區(qū)分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重點、難點)
3、通過莖的輸導功能實驗,說出各部分的作用。
情感性目標:
知道保護森林和愛護綠色植物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
重點與難點:說出導管和篩管的位置和功能。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帶有芽的枝條。
2、各種類型芽的掛圖;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掛圖。
3、鋸成小段的椴樹莖;莖的橫切面玻片標本。
4、導管、篩管的模型。
5、提前1—2天將冬青、月季或其他木本植物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
6、康乃馨若干枝,刀片,放大鏡。
7、FLASH:(1)莖的結構及作用;(2)枝芽的結構及與莖的關系。
8、視頻:(1)莖;(2)年輪。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1課時)
導入新課
[小資料]:1.世界上最高的樹是澳洲的杏仁桉,高可達156m。
2.世界上最粗的樹是生長在西西里島的一件大栗樹,樹干的周長有55m左右。
3.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是生長在美國的一株巨杉,又稱世界爺。人們在它的樹干下部開了一個洞,可以通過汽車,或者讓四個騎馬的人并排通過。
[提問]:從小資料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仔細閱讀小資料。提出疑問:樹為什么能長得這樣高大、粗壯?為什么巨杉中間開洞,樹卻不會死亡?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枝芽發(fā)育成莖
[思考]: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什么器官到達枝葉的?
[提問]:這說明莖具有什么功能?
[講述]:在學習莖的功能之前,我們先來認識莖。莖是多數(shù)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連接著根和葉。莖也稱為枝或枝條,是由芽發(fā)育而來的。
[出示]:帶芽的枝條。
[自學]:P68頁課文及枝芽的結構示意圖。
[思考題]:1.植物的主干和側枝都是由什么發(fā)育而來的?2.芽有幾種類型?3.枝芽由哪些部分組成?它們將來發(fā)育成什么?
[出示]:各種類型芽的掛圖。
[觀察]:懸鈴木的芽。
[講解]:芽的外面覆蓋著兩片鱗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的喪失和嚴寒的凍傷。用刀片把芽縱切,可以看到中間有一芽軸,芽軸的周圍生有一些黃色的幼葉,相互緊緊地擠在一起。用鑷子小心地摘去一片片幼葉,就可觀察到葉腋里的小突起——芽原基;接近頂端的小突起——葉原基;去盡所有
迅速回答:莖。
輸導功能。
帶著思考題進行自學閱讀。
回答出植物的枝條無論是主干和側枝都由芽發(fā)育成。
說出芽有花芽、枝芽和混合芽之分。
邊解剖并觀察枝芽,邊聽老師講解,認識枝芽各部分的結構。特別是補充認識生長點和葉原基(書上沒提到的結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莖的基本結構
(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的幼葉,在芽軸的頂端就露出一個白色肉質的小突起——生長點。
[播放FLASH]:枝芽的主要結構及與莖的關系。
[填圖表]:芽的結構和發(fā)育。
結構名稱
發(fā)育
幼葉
芽軸
芽原基
生長點
葉原基
[觀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木本植物的一段莖,認識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
[思考題]:1.樹皮的外側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內側部分是什么?內有什么結構?屬于什么組織?
2.木質部使植物莖很堅硬,內有什么結構?屬于什么組織?
3.位于中央顏色較淺的是髓,其細胞比較大,有什么功能?屬于什么組織?
4.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結構叫什么?有什么特點?是什么組織?
[填空]:1.形成層的細胞分裂,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其作用是使莖逐年加粗。
2.草本植物莖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樣逐年加粗,我們可以推斷,它沒有什么結構?形成層。
[提出問題]:既然木本植物的莖每年都能加粗,你
觀看,進一步鞏固認識枝芽的結構,了解枝芽各部分的發(fā)育情況。
小組觀察,對照莖的橫切面結構示意圖認識莖的基本結構。并思考老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
1.保護,韌皮部,篩管,輸導組織。
2.導管,輸導組織
3.貯存營養(yǎng),基本組織
4.形成層,有分裂能力,分生組織。
很多同學都想到了數(shù)年輪的辦法。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能判斷一棵大樹的年齡嗎?
[播放視頻]:年輪
[計算]:請你算一算,據(jù)一位老護林員講,一棵松樹要生長30—40年,才能達到直徑12cm,每年約長多少?
[提問]:從剛才的計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總結]:填表的方式小結莖的基本結構。
結構名稱
功能
樹
皮
內側部
韌皮部
形成層
木質部
髓
了解到年輪的形成,明白年輪計算樹齡的道理。
計算出每年約長0.3—0.4cm。
明白保護森林、愛護綠色植物的重要意義。
利用填表題鞏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功能。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2課時)
莖的輸導功能
實驗:莖的輸導功能
[提出問題]:在植物的莖里,分布著許許多多的導管和篩管,連接著根、葉、花、果實和種子。它們是植物體內運輸水、無機鹽和有機養(yǎng)料的主要通道。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哪一種管道系統(tǒng)運輸?shù)哪兀?p>[自學]:了解本實驗的目的和器材及實驗步驟。
老師在1—2天前就準備好帶葉的木本植物的枝條,浸在紅墨水中,上課時發(fā)下枝條。
[觀察]:將枝條橫切和縱切,使用放大鏡觀察切面。
[想一想]:1.從莖的橫切面上看到染成紅色的是什么形狀?是莖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結構?
2.從莖的縱切面上看到紅色的是什么?
3.葉脈變紅色,說明了什么問題?
4.該實驗得到什么結論?
[出示]:導管的模型。說明在根的成熟區(qū)及其以上的部位,有一些細胞上下相連的細胞壁(橫壁)消失,細胞質和細胞核消失,彼此上下連通成中空的長管,這就是導管。因此,導管內的水便形成了上下貫通的水柱。
[出示]:帶有瘤狀物的枝條圖片。
[討論]:瘤狀物形成的
產生困惑,激發(fā)探究興趣。
閱讀了解整個實驗的過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觀察,并討論思考題。
觀察后直觀發(fā)現(xiàn)木質部被染成紅色,木質部中有導管。
縱切面上發(fā)現(xiàn)許多紅色線縱行排列在木質部內,它們是導管。
葉脈中有導管。
導管具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
發(fā)現(xiàn)導管壁形成各種花紋,有環(huán)紋、螺紋、梯紋等。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過程及原因?枝條產生瘤狀物說明了什么?
[結論]:韌皮部的篩管能輸導有機物。
[小故事]:明明的小表哥家有一片蘋果園。秋天,他去蘋果園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蘋果樹干的樹皮上都被切了一刀(如下圖),這是怎么回事?
明明去問小表哥,小表哥說了一席話,明明聽得直點頭,說:科學種田真重要?。∧阒佬”砀缡窃鯓咏忉尩膯??
[解釋]:在果樹的主干的下部,適當?shù)貏內ヒ蝗淦?,當年一般有顯著的增產效果。這是因為經(jīng)過環(huán)割的果樹,由于有機養(yǎng)料不能向根部運輸,而集中供給正在發(fā)育的花和果實所致。由于殘留著一部分形成層,它能逐漸形成新的樹枝,第二年仍然可以正常生長,而不會死亡。
[討論]:有人用鐵絲固定在兩棵行道樹的樹干上晾曬衣服,這種做法對不對?
觀察發(fā)現(xiàn)形成瘤狀物的枝條是樹皮被環(huán)割了一圈所致。認為樹皮內有篩管,輸導葉制造的有機物,到環(huán)割處,由于篩管斷了,所以有機物就堆積在環(huán)割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瘤。
饒有興趣地進行討論,得出這樣做是為了蘋果的增產。
積極參與討論。
五、板書設計:
第3單元第1章綠色植物的一生
第四節(jié)植物莖的輸導功能(2課時)
一、枝芽發(fā)育成莖二、莖的基本結構三、莖的輸導功能
六、課堂作業(yè):
一、填空題
1.木本植物的莖從外到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髓四部分構成。樹皮內側的部分稱__________,其中含有起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樹皮的外側部分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2.教科書中“莖的輸導功能”實驗證明了導管具有運輸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功能。
二、選擇題
1.把一段帶葉的莖下端插入裝有稀釋紅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溫暖的陽光下,待到葉脈微紅時,用肉眼觀察莖的橫切面,染紅的結構是()
A.韌皮部B.木質部
C.篩管D.導管
2.在木本植物的樹干上環(huán)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層,剝去圈內樹皮,過一段時間可見到環(huán)割上端出現(xiàn)瘤狀物,這種現(xiàn)象說明()
A.韌皮部輸送有機物受阻
B.木質部輸送有機物受阻
C.韌皮部輸送水和無機鹽受阻
D.木質部輸送水和無機鹽受阻
3.將來既能發(fā)育成枝和葉又能發(fā)育成花的芽是()
A.側芽B.枝芽
C.混合芽D.花芽
三、識圖題
四、簡答題
有人用鐵絲固定在兩棵樹干上曬衣服,這種做法有什么害處?
第四節(jié)植物的呼吸作用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四節(jié)植物的呼吸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四節(ji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目標
1.說明植物在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CO2
2.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3.舉例說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教學重點
1.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實驗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O2的實驗分析。
3.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教學難點
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實驗分析。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根據(jù)課本知識寫出預習提綱。
(2)根據(jù)課本實驗內容,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的課件。
(4)查詢書籍、網(wǎng)站、錄像,搜集有關呼吸作用的資料
2.學生準備
(1)根據(jù)預習提綱,預習本節(jié)內容。
(2)派各組代表按要求準備實驗。
(3)查詢書籍、網(wǎng)站、錄像,搜集有關呼吸作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呼吸是人和動物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動,那么植物也進行呼吸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樣進行的?它與動物的呼吸是否相同?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問題。
二、探究過程
(一)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學生4人一組。
1.取甲、乙兩個錐形瓶,在每個錐形瓶內都倒人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2,派代表在實驗前一天,將100g新鮮的和燙過的蔬菜(沸水燙2—3min)分別裝入兩個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扎緊袋口,并用止水夾夾緊軟管。(不加標記)
3.取兩袋蔬菜,將軟管分別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擠壓塑料袋。
小組成員進行觀察,并作好觀察記錄,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提出問題:“實驗用的塑料袋為什么是黑色的?用白色塑料袋可以嗎尸小組內同學展開討論;得出兩種結論:
“可以用白色塑料袋,因為綠色植物體在白色塑料袋內也能呼吸,呼吸就能產生CO2,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不能用白色塑料袋。因為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綠色植物除了呼吸外,還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利用凹2,這樣袋內CO2,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就不能證明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師:“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正確呢?我這里有準備好的白色塑料袋,袋內裝有同樣的等量的蔬菜.現(xiàn)在我擠壓塑料袋,請同學觀察現(xiàn)象?!?br> 同學們都停止討論,仔細觀察現(xiàn)象。
教師用力擠壓塑料袋,問道:“石灰水有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同學們齊聲說。
“是不是擠壓時間短?”一生懷疑地搖搖頭。
師問:“黑色塑料袋有的裝新鮮蔬菜,有的裝燙熟的蔬菜,你們怎樣辨別?”
生答:“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塑料袋內裝有新鮮蔬菜?!?br> “請說你的理由?”
“因為燙過的蔬菜細胞死了,不能進行呼吸作用?!?br> 師說:“回答非常正確,通過以上實驗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C02?!?br>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O2:
1.將新鮮的葉片和燙過的葉片分別放人密閉的錐形瓶中,在黑暗處一晝夜。
2.把兩根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人兩錐形瓶中,觀察其現(xiàn)象,教師巡回指導組織討論:
①實驗現(xiàn)象。②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小木棒熄滅、一小木棒繼續(xù)燃燒?③錐形瓶能換成廣口瓶嗎?④本實驗說明了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回答以上問題,教師予以補充。
(三)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出示植物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的課件,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根據(jù)相關內容總結呼吸作用實質和意義。
教師:補充總結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讓學生討論總結。
1.呼吸作用的條件。
2.呼吸作用的過程。
3.呼吸作用的意義。
作業(yè)
設計實驗,驗證呼吸作用與光無關。
第四節(jié)力
第四節(jié)力
從容說課
“力”這個字學生非常熟悉,用得很廣泛,用在不同的地方含義也不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要使學生明確物理學中所講的力的含義.
因為力的概念對初學者來說比較抽象,因此教材以學生熟悉的體育項目為基礎并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從感覺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過探究活動得到“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結論.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和探究得到學生容易理解的結論,難點就能突破.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和探究.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實踐和探究,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和探究.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力的概念.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學生實驗觀察物體運動狀態(tài)及形狀的改變,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法:通過學生積極的探究活動,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結論.
教具準備
磁鐵、小鐵球、鐵塊、小車兩輛、旱冰鞋、彈簧、鋼尺(或鋼鋸片)、投影儀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用投影儀投影放大“力”字.
[師]請同學們用“力”字組詞.
[生]力量、力氣、能力、藥力……
[生]理解力、戰(zhàn)斗力……
[生]力不從心、力所能及、身體力行、身強力壯、力爭上游、四肢無力……
[師]“力”這個字大家太熟悉了,在同學們說出的這么多“力”中,力的含義各不相同.在物理學中,“力”又是什么呢?同學們先來試試力能干什么.
二、新課教學
1.力的作用效果
[想想做做]
請三位同學分別拿著彈簧、鋼尺(或鋼鋸條)、已充氣的氣球向同學們展示.
[師]請三位同學分別用力拉彈簧、彎鋼尺、壓氣球,同學們仔細觀察,說出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生]用力的時候,彈簧被拉長、氣球被壓扁、鋼尺也由直變彎了.
[師]短變長、圓變扁、直變彎,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生]它們的樣子都和原來不一樣了.
[生]它們的形狀都發(fā)生了改變.
[師]物體形狀的改變我們稱之為形變.形變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力,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師]同學們接著來做一個好玩的游戲.同桌的兩位同學為一個小組,每組一個小鐵球、一塊磁鐵.將小鐵球放在桌子上,手拿著磁鐵慢慢向小鐵球靠近但不要接觸,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生]小鐵球原來是靜止的,當磁鐵慢慢靠近時,到了一定距離,小鐵球就會運動起來,向磁鐵靠近.
[生]小鐵球向磁鐵靠近時,如果讓磁鐵慢慢離開小鐵球,小鐵球還會跟著磁鐵跑.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現(xiàn)在請大家接著用文具盒和書做成一個斜面,按教材P31圖11.4-1所示,讓小鐵球從斜面滾下,觀察小鐵球的運動情況.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給予必要的指導)
[生]讓小鐵球從斜面上滾下時,小鐵球做的是直線運動,如果在和它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上磁鐵,小鐵球的運動方向就會向磁鐵的方向彎曲.
[生]小鐵球不僅運動方向改變了,我們這一組的小鐵球運動方向改變后還停在了磁鐵旁邊,靜止了.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請同學們討論.
[生]磁鐵就是吸鐵石,它對小鐵球有吸引力,所以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就是“力”.
[師]大家覺得這樣的分析有道理嗎?能不能從另一個方面去驗證?
(同學們思考、討論、試驗)
[生]我們用鉛筆或鋼筆慢慢靠近靜止在桌面上的小鐵球時,小鐵球就不會產生像原來那樣的運動,因此,我們認為剛才那位同學的分析是對的,就是因為磁鐵對小鐵球有力的作用.
[師]由磁鐵使小鐵球運動,大家說力能干什么?
[生]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還可以使運動的物體停止運動.
[師]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xiàn)象,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速度是多少?
[生]物體靜止時的(相對)速度是零.
[生]也可以說靜止是(相對)速度為零的運動,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tài).
[師]因此,無論物體是從靜止到運動,還是從運動到靜止,或者是運動的快慢和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我們都可以認為是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由磁鐵使小鐵球的運動,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同學們一起說)
[生]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師]總結同學們的實驗,結合P31圖11.4-2,大家說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
[生]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二是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ewton),簡稱為牛,符號是N.1N是多大的力呢?
[投影]
·托起一個蘋果的力大約是1N.
·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是1N.
·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
·一般人右手的最大握力大約是560N,左手的大約是430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400N,女子大約是39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起你們面前的橡皮筋或彈簧,先輕輕地拉,然后慢慢加力,注意不要拉斷了.在拉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彈簧或橡皮筋的變化.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用的力越大,彈簧或橡皮筋被拉得越長,形變越明顯.
[生]這說明了力的大小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師]講得非常好.同學們拿著彈簧如果不是拉,而是壓,會怎么樣?同學們試試.
[生]壓彈簧時,彈簧縮短了.
[師]用彈簧實驗時,拉——長,壓——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剛才用磁鐵和小鐵球實驗時,磁鐵從右端靠近小鐵球,球就向右運動;磁鐵從左端靠近小鐵球時,球就向左運動.
[生]我們教室的門,向里拉是開了,向外推是關了.
[師]長短、左右、開關,力產生的效果一樣嗎?為什么?
[生]因為力的方向不同,所以產生的結果不同,說明力的方向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師]現(xiàn)在我們請一位同學把教室的門打開(或關上),手的位置先從門把手開始逐漸向轉軸靠近,重復幾次.(靠窗戶的同學可以開關窗戶)向大家說說你的感覺.
[生]越靠近轉軸的地方門越不容易開(關),用同樣大小的力,在門把手的地方開(關)門最容易.
[師]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生]同樣大的力作用在門上,產生了不同的效果,是因為手作用在門上的位置不同,說明了力的作用點(的位置)也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生]這下我還明白了門把手為什么裝在現(xiàn)在那個地方了.
[師]同學們還能舉出生活中力的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嗎?
[生]用扳手擰螺母的時候,手一般握在把的末端,這樣比較省力.
[生]足球運動員頭球攻門時,頭頂在球的不同位置,球走的弧線也不同,破門的效果也就不同.
[師]經(jīng)過同學們的實驗,大家知道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就把它們稱為“力的三要素”,請同學們看書P32最下面及P33上面一段文字,了解怎樣表示力的三要素,并表示出老師水平向右推課桌的力的三要素.
(同學們看書、作圖,教師巡視指導,選擇兩名同學將教師推課桌的力的三要素畫在黑板上)
[師]結合學生畫在黑板上的圖說明,像同學們這樣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的圖叫力的示意圖.大家能總結出畫力的示意圖的一般步驟嗎?
[生]要先確定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起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同一個圖中有幾個力時,力越大,線段應該越長.
[師]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生]作力的示意圖時,不需要畫出物體,一般是畫一個方框來代替物體,這樣省事.
[生]力的作用點可以用線段的起點表示,也可以用終點來表示.
[師]還有表示力的方向的箭頭必須畫在線段的末端.
[投影]
練習:畫出下列力的示意圖.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體A的拉力.
②沿豎直方向向下壓物體B的壓力.
③水平地面上的小車受到水平向左20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N的拉力.
學生練習,三名同學分別板演三題.練習結束后教師點評.
[師]第①題的力的作用點畫在了線段的起點,第②題的力的作用點在線段的終點,第③題有兩個力作用在小車上,兩個力的作用點就可以畫在一點上,并且用數(shù)值和單位表示出了力的大?。疄槿瑢W的出色表現(xiàn),大家鼓掌(擊掌)祝賀.
[師]同學們剛才在鼓掌(擊掌)的時候,你的手有感覺嗎?
(同學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很奇怪,接著有人會再拍手感覺一下,最后同學們會肯定地回答:有)
[師]有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
[生]輕拍的時候,兩只手接觸時感覺到了有障礙;用力拍的時候,手就感覺到有點疼.
[生]我認為手感覺到疼,是因為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師]哪只手(或誰的手)疼,誰的手受到了力呢?
[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同學們再用手用力拍一下桌子,看有什么感覺?
[生]很疼.
[師]你們用手拍桌子,是誰對誰有力的作用呢?
[生]是我們的手對桌子有力的作用,是桌子受到了力.
[師]桌子受到了力應該桌子疼,你們的手為什么會疼呢?(提出問題)
[生]手是被桌子碰疼了.
[生]是不是手在拍桌子,對桌子有作用力的同時,桌子對手也有作用力!(猜想與假設)
[師]同學們可以分成幾個小組自己驗證一下,然后交流你們的感想.
(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同學們的討論)
第一組:我們已經(jīng)知道磁鐵對鐵塊肯定有力的作用,還需要知道鐵塊對磁鐵有沒有力的作用.因此,我們選擇了一塊磁鐵、和磁鐵外形相同的長方體鐵塊、兩輛小車.(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1:將磁鐵放在小車上,手拿鐵塊慢慢靠近,當近到一定距離時,載著磁鐵的小車運動起來.如慢慢移開鐵塊,載著磁鐵的小車還會隨著鐵塊一起運動.
實驗2:將磁鐵和鐵塊分別放在兩輛小車上,讓它們慢慢靠近,靠近到一定距離時,兩輛車會自動地一起運動起來,最后靠在一起.(進行實驗)
從實驗現(xiàn)象看到載著磁鐵靜止不動的小車,當鐵塊靠近它時,就會運動起來,說明磁鐵也受到了鐵塊對它的作用力.(分析與論證)
第二組:穿著旱冰鞋的兩名同學面對面站在一起,甲用力推乙時.甲乙兩同學同時向后運動.甲用力推乙時,給乙一個作用力,同時甲也產生了向后的運動,說明甲也受到了乙對他的作用力.
第三組:用手用力提起裝滿水的水桶,手對水桶有向上的作用力,同時人會感覺到手被向下拉,說明手對桶有向上的作用力的同時,桶對手也有向下的作用力.(評估和交流)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證實了自己的想法.總結各組同學的實驗,我們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結論呢?
[生]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
[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師]一個物體受到了力,肯定有另一個物體施加這個力.受到力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受力物體,施加這個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投影]
練習:分析下面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①人推車.
②馬拉犁.
③磁鐵吸引鐵釘.
④推土機推土.
⑤起重機吊起貨物.
[生]人、馬、磁鐵、推土機、起重機是施力物體;車、犁、鐵釘、土、貨物是受力物體.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師]所以我們不能離開力去討論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也不能離開物體去討論力.有時為討論問題方便,只說物體受到了力而沒有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是一定存在的.
[師]現(xiàn)在同學們能不能說說物理學中的力是什么?
[生]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或者說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師]回答得非常好.請同學們一起小結本節(jié)內容.
三、小結
本節(jié)我們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
1.初步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二是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可以用力的示意圖直觀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四、動手動腦學物理
1.力的三要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很多,應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實踐,例如:讓同學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教學用的刻度尺,使尺面沿水平方向提起來.第一次捏在尺的一端,第二次捏在尺的中間,比較其難易程度(作用點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打乒乓球時,可以打出不同旋轉、不同弧線和不同角度的球,這主要與擊球點(作用點)和對球施力的方向有關,要打出不同速度的球,主要與對球施力的大小有關.
2.腳;腳.
3.手對桌子施加力的同時.也受到桌子對手的作用力.
4.略.
5.被馬拉動的車輛不僅受到馬的拉力,還受重力、支持力,
甚至還有摩擦力,如果要求畫出被馬拉動的車輛受到的拉力,
只畫一個拉力即可.題目要求用示意圖表示被馬拉動的車輛受
到的力,則車輛所受的全部力都要表示出來,如右圖.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