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7《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以及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季羨林爺爺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德國留學生活了十年,過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國,回來后感慨萬千,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隨語言大師季羨林的文章走進德國,或許你能從中對德國人有所了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由淺入深,探究文本
1、看課題,體會讓的意思。將讓字去掉,與課題作比較:(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別人看的。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加上讓有主動的、心甘情愿的給別人看的意思。
2、瀏覽課文,發(fā)現(xiàn)文中藏著的讓。請你發(fā)現(xiàn)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德國人養(yǎng)花是讓別人看的?看看誰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1)學生瀏覽課文,發(fā)現(xiàn)讓,教師巡視點撥。
(2)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對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導。
句子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請學生讀,理解脊梁的意思?;ǖ募沽壕褪腔ǘ涞谋趁妫òㄖΩ珊腿~子)。顯然,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德國人養(yǎng)花真是與眾不同,非常奇特呀?。R讀。
3、德國人的讓,讓出了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德國人是怎樣養(yǎng)花讓別人看的?他們這樣養(yǎng)花有好處嗎?
二、品讀課文,感悟美麗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話就說到了: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找出具體描寫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句子,劃上橫線。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這里景色真美呀,這段文字也很美!同學們再默讀這兩句,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預設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抽學生讀文,結(jié)合你的生活所見閉眼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想看看這樣美的畫面嗎?(出示圖片)師解說: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抽幾生,讀出花團錦簇的形象),它側(cè)重寫花的形態(tài);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點幾組,讀出姹紫嫣紅的味道),它側(cè)重寫花的色彩。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呀。
預設二:應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這樣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呀!放眼望去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理解應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閑,沒事的時候。暇與時間有關,所以要記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沒有空閑)。應接不暇呢?(看圖)這里的花非常奇麗??戳俗筮呌窒肟矗ㄓ疫叄戳藰巧嫌窒肟矗窍拢?,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吹梦覀冄刍潄y,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花多而美,讓人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
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眼睛都看不過來,這也叫
爸爸過生日,來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過來,這也叫
生活中,你還有應接不暇的時候嗎?
這里的鮮花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人應接不暇呀,我們欣賞到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你能通過朗讀再現(xiàn)這樣的美景嗎?
(3)指導朗讀
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將我們帶到了德國。(齊讀)
同學們,我們就在德國,到街上去看看吧?。R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ū常┳哌^任何一條街
內(nèi)容理解了,讀的遍數(shù)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慣用的背誦方法。
(4)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說(齊讀)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5)理解耐人尋味的意思。(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得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
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又一次到了德國,又一次看到了這奇麗的景色,當朋友問他德國有什么變化嗎?他說:(齊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2)季羨林說的美麗指什么?德國人有什么特點?。
(3)猜度季羨林的夢。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結(jié)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說說季老到底做了一個怎樣的夢。)
四、作業(yè)設計
1、抄寫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2、推薦閱讀:季羨林爺爺?shù)幕貞涗洝兜聡∠蟆贰?/p>
五、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奇
花團錦簇麗特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的的我為人人
景民
色族
教學反思:
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筆下,德國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在一個異常普通的小鎮(zhèn)的居民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人性的美麗,成就美麗的境界,這就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給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蹲约旱幕ㄊ亲寗e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yōu)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課堂上,我請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體悟風情,找出人人為我的句子。隨著學生的交流,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利用圖片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體會花之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體會花之多。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圍繞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的融為一體,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希望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文中蘊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無痕處解決這一難題,是我課堂中力求突破的。這個問題,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再加上課件教學的配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顧整堂課,還是有一些讓自己不甚滿意之處:
朗讀教學的指導一直是我教學的弱項。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做了嘗試,未進入最佳朗讀狀態(tài),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體會感受景色奇麗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指導朗讀給全課掀起第一波高潮??上屡c愿違,雖然通過直觀的圖片視覺沖擊,學生能體會到美麗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國街頭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讀的過程中把各自的感覺讀到位,的確成為一樁憾事。
這樣一次充滿馨香四溢的異國風情之旅,讓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會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標。
擴展閱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解讀教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北大教授季羨林留德十年的深切感受。平實質(zhì)樸的文風,如同長者傾訴娓娓道來,把讀者帶入異國他鄉(xiāng)神游德國歌廷根,領略那人、那花、那民族的異樣風情。教學思路:認識一個人,了解一座城市,體味一種哲理。
教學目標:揣摩語言文字感受異域文化。
教學特色:細讀文本,引導學生從“文字—畫面—文字”進行切換,品味和使用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讀題、析題(略)。
2.視頻播放──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季羨林。
3.談話:用一句話說說你印象中的季羨林。(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與說明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與說明”,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一篇語言看似通俗易懂,實卻包含深刻內(nèi)涵的文章,教學本課應力求讓學生通過多讀書,在讀書中抓住重點詞句揣摩文本內(nèi)涵,體會課文情感,感悟人間真情。從而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要求。具體的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如下:
一、交流比較,激趣引入
1、師談話:同學們,我們許多家庭養(yǎng)過花,你們都把花擺放在哪里?跟大家說一說?同時也想一想,我們家里栽種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學生說自己或身邊的人養(yǎng)花的目的。
3、師小結(jié)過渡: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老師知道我們養(yǎng)花常常是等花開了,就把花擺放到廳堂里、案桌上、陽臺上,養(yǎng)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賞。現(xiàn)在,請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圖片,說一說這里的人把花養(yǎng)在哪里?
4、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讀圖,知道這里的人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師談話引入: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啊!這里的人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學習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后,大家就會明白的。
6、揭示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讓學生說自己或身邊的人養(yǎng)花的目的,而后老師小結(jié)過渡,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讀圖中直觀感知德國人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出現(xiàn)了奇麗的景色,最后提出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一話題,引入新課。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直接切入課文內(nèi)容,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談話過渡: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課件出示課文生字詞,指名讀,齊讀,糾正讀音,重點引導學生識記好脊、嫣等生字。
(2)檢查課文朗讀,注意正音,了解學生對課文蘊含情感的把握情況。
4、默讀課文,想想說說: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奇麗的景色?找出課文有關語段讀一讀,初步感知這種奇麗的景色。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先是讓學生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這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要求,接著再讓學生根據(jù)課后思考練習2、4的要求,初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奇麗的景色,這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點,細讀感悟
1、抓住家家戶戶,讀出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師談話過渡:課文說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文中有一個多次出現(xiàn)的詞最能說明德國人愛花,讀讀課文,找一找這個詞,并把相關的語段畫下來。
(2)學生讀課文,找相關語段,說自己的理解。
(3)課件隨機出示下面句子,教師作相應指導。
①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抓住語段中的三個都字,讓學生明白家家戶戶都養(yǎng)著花,都這樣做,為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做鋪墊;二要注意朗讀時聲調(diào)的上揚要有層次。)
②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會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從而理解家家戶戶、任何一條街、花的海洋之間的聯(lián)系;二在讀這個語段時,要注意對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學生聯(lián)系春游、秋游的體驗來朗讀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可提示學生朗讀的語速可稍快,有應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抓住又字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從而明白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會感到吃驚的原因;二要抓住兩個多么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尋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學生注意在朗讀時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走進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1)師談話過渡:在前面的讀書中,我們知道德國人的確是個愛花的民族,那么他們?yōu)槭裁匆鸦ǘ荚苑N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一個句子,并把句子反復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學生讀句子,說自己的理解。
(3)課件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教學時要注意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①理解我為人人,要與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
②理解人人為我,要與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在看別人的花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
③理解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要與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
④要讓學生把上面三點連起來說說對句子的理解,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⑤要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語速要放慢些,有一個回味無窮的感覺。
3、抓住沒有改變,讀懂美麗并沒有改變的含義
1、師談話過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家家戶戶都把花養(yǎng)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這一景象,這時他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讀讀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學生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3、課件出示: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學生讀句子,讀懂美麗并沒有改變的含義。教學時要抓住沒有改變來指導:
(1)花養(yǎng)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的習慣沒變;
(2)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沒變;
(3)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沒變;
(4)這句話的朗讀要注意在美麗后稍有停頓,沒有改變要讀得肯定,要讀出重音。
4、抓住花的夢、思鄉(xiāng)的夢,悟得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的內(nèi)涵
1、師談話過渡: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寫了我做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夢的呢?反復讀讀這句話,說說你的理解。
2、學生讀句子,說看法。
3、課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時要細膩些:
(1)在德國思鄉(xiāng),這個鄉(xiāng)指的是哪里?答案簡單:不是德國,是我的祖國,是在中國的鄉(xiāng);
(2)做了一個花的夢,我在德國夢的花指什么?要聯(lián)系上文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讓學生明白我看到德國臨街窗戶的花,就想到家鄉(xiāng)的山,家鄉(xiāng)的花;
(3)整句話的理解,要注意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中的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從而讓學生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課文所描述的境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抓住文中的四個關鍵句段,讓學生在讀書中揣摩文本內(nèi)涵,體會課文情感,感悟人間真情。
四、回讀全文,升華情感
1、學生回讀全文,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的贊美。
3、練習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通過感情朗讀、背誦的練習,旨在讓學生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說說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說說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
2、集體交流。在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時,教師要側(c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引導:
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來說;
二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教師談話總結(jié):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走進德國,認識了一個愛花的民族,知道養(yǎng)花要給別人看,才能在看到別人的花中看到自己的花,明白了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4、布置作業(yè)
(1)把課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抄下來。
(2)鼓勵學生寫一寫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先是讓學生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再說說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而后教師總結(jié)談話,把學習向課外延伸,鼓勵學生真誠地去幫助別人。作業(yè)的設計意圖主要是:抄寫句子是積累語言的需要;小練筆,是本堂課教學的延伸,是聯(lián)系和溝通課內(nèi)外知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憑借。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教學目標:
1、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隨文識字的方式認識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家家戶戶、應接不暇等詞語,并且會寫其中的6個生字。
3、 運用做批注的閱讀方法,抓住關鍵詞感悟美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 初步感受到德國的異域風情、異域文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教學重點:
運用做批注的閱讀方法,抓住關鍵詞感悟美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到德國的異域風情、異域文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教學方法:
談話啟發(fā)法、朗讀品悟法、課件演示法。
教學準備:
課件、打印板書、查閱脊的筆順。
教學流程:
第一板塊 初識景色的美麗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大樹季羨林先生。(課件出示簡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遠赴德國,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學留學,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當先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已是滿頭銀發(fā)。人家問他對德國、對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長地說(出示: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2、到底是怎樣的美麗讓先生經(jīng)歷四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來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內(nèi)容(齊讀課題)
二、初讀、教學生字詞
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指名分段讀課文,相機出示兩組詞語。
脊梁 家家戶戶 莞爾一笑(第二自然段)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應接不暇 耐人尋味(第三自然段)
3、指名讀,正音:脊梁讀輕聲,莞爾一笑的菀要變調(diào),應接不暇的應讀第四聲。
4、書寫指導:點紅上述詞語中的生字:脊、莞、錦、姹、嫣、暇
哪個字最難寫,哪些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筆順,嫣中與的變化,暇是日字旁)并在書桌上書空。
5、讀完課文之后,你想用課文中的哪一句表達自己的感受?(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嘆。
第二板塊 感悟景色的奇麗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貼:奇麗的景色)奇是奇特, 麗是美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看到了怎樣奇特美麗的景色,讓他一嘆再嘆?快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寫景色奇麗的句子多讀幾次。
2、指名交流:你讀的是哪些句子。(課件出示語段: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我們再入情入境地來讀讀這些句子,讀著讀著,又感受到了什么?請邊讀邊做好記號、批注。
4、交流學習收獲。
預設一: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覺得花很美。它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B、請你把這種美麗讀出來吧。
C、多美的花呀,誰再來讀?
D、出示語段幫助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E、詞語積累:像這樣形容花美的詞語你還積累了哪些?(課件出示:繁花似錦、百花齊放、百花爭艷)把它們寫在書的旁邊。
F、齊讀句子。
預設二: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導:除了這句讓你感受到美,誰還從其他句子中同樣感受到了?(出示句子)
你從哪些詞感受到了美?
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鮮艷、美麗多姿。指名讀。
應接不暇還有誰從這句話里的哪個詞感受到花多?指名讀。
如入山**如此多如此美,讓人仿佛漫步在(山**上。)關于山**有這么一段文字描述(課件出示)。從中你知道了什么?(紹興的一條官道、景色很美)課文中指街道兩旁高高的樓房上,臨街的窗戶邊都種滿了美麗的鮮花,讓人感到美麗舒服。指名讀。
5、 兩句連讀:誰能夠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讀出來?(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大家都讀得很好,把老師帶到了奇麗的哥廷根。給你們一個獎勵吧!我?guī)銈內(nèi)ジ缤⒏拇蠼中∠镒咭蛔摺#ǔ鍪緢D片)齊讀句子。
第三板塊 體會風情的奇特
四、學習第二然段
1、導:好一派奇麗的景色?。】墒菫槭裁磿腥绱似纣惖木吧兀课覀冇眯膩碜x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學習收獲。
家家戶戶德國人愛花,每個人都養(yǎng)花。引讀(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走過任何一條街)
三個都人人為他人著想,將花最美的一面給別人看。每一朵花上都綻放著一顆真切的愛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滿窗的綠色,很難看到鮮花的爛漫。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走過任何一條街
3、難怪,先生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出示、生齊讀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4、這樣愛花的真切,愛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驚。于是(出示句子: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p>
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這么令先生吃驚奇麗景象,女房東只是莞爾一笑,這笑里包含著什么?
5、是啊,對于他們來說太平常了,本來就是這樣的,那是哥廷根人長期以來的習慣和風俗啊。(引讀)正是這樣,每一家都是這樣(出示句子齊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6、小結(jié)。
原來先生說的美麗并沒有變,也包括這樣美好的習俗啊。這樣的人才組成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啊。(板貼:奇特的民族)
生齊讀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第四板塊 了解異國的文化
五、總結(jié)升華
1、可是,你們知道嗎?先生留學德國時期,德國正處于怎樣的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 是的,正是德國社會激烈動蕩的十年,正經(jīng)歷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投降,整個國家都籠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圍里!物資奇缺,吃飯和取暖都無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卻為何依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2、是啊,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確實讓人感到吃驚。一面是饑寒交迫,一面是鮮花滿街,這是生齊讀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3、一面是炮火連天,一面是鮮花滿街,這是
4、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的是這樣奇麗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這樣奇麗的景色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5、假如你以后有機會去德國,去哥廷根,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還是這樣奇麗的景色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6、這樣奇麗的景色,在中國看不到,在美國看不到,在法國估計也看不到。這就是德國的風情,這就是德國的文化。因為,在那里生齊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7、愛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真是一個奇特的民族?。〖纠系倪@篇課文,為我們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打開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我們還將感受更多的異域風情、異國文化。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其中那棵大樹還記得是誰嗎?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爺爺。今天,我們要同季爺爺一起去德國,去看看德國的花。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
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
暇:與瑕區(qū)分記憶,偏旁表義
錦:與綿區(qū)分記憶。
嫣:右部的上下結(jié)構分配要合理。
(師可范寫。)
4、生寫生字,師巡視。
5、投影儀展示書寫,師生評議。
6、結(jié)合預習情況,理解文中疑難詞語:
房東: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對房客而言)。
莞爾一笑:形容微笑的樣子(多指女性)。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姹紫嫣紅:嫣:嬌艷。形容各種好看的花嬌艷絢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初讀課題的時候,同學們會產(chǎn)生怎樣的疑問?
(誰把自己的花給別人看?為什么要給別人看?)
2、默讀課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體會。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5課。
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文
1、在初讀了課文后,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根據(jù)學生的體會,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的順序。)
2、生:我明白了德國人把自己養(yǎng)的花給別人看。
引導學生找到相應的語句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談談自己的理解。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葉子,并不美觀,而花最美麗的部分──花朵自己卻不能完全欣賞到,那自己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可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給別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讓我們走出房屋,來到街道欣賞美麗的花朵吧!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師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美麗極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的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條花的彩帶。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師:談得真好,想象豐富,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請接著說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們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上一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種鮮花爭奇斗艷,吸引來了大批的蝴蝶,圍繞著各家各戶的窗臺翩翩起舞。主人聞著花香,欣賞著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時駐足觀賞,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師:是的,通過想象,大家已經(jīng)充分感受到了這奇麗的景色。讓我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再通過我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現(xiàn)出來吧。
(有條件可觀看德國街道的圖片,感受這奇麗的景色。)
隨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
(配樂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然后讓全班看插圖,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讀;接著抄寫本段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4、現(xiàn)在,你還會不會為你剛才在屋內(nèi)沒有看到自己種的美麗的花兒而后悔呢?
(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麗的花奉獻給大家,才能欣賞到如此美麗、奇特的風景。)
5、隨機出示: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⑴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體會。
(每個人都把自己種的花兒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麗的花。)
⑵學生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
(如: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wèi)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⑶再讀讀這句話,談談你明白了什么。
(我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這么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jié)果。雖然人人為我放在前面,但實際上我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xiàn)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
6、學到這里,你覺得德國或德國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街道景色奇麗;德國人懂得為他人無私付出。)
7、季羨林再次來到德國,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談談你的理解。
(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
一、初識景色的美麗
師: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歲的老人。對,就是(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看課件)季羨林先生,我特別敬佩的一位學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遠赴德國,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學留學,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當先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已是滿頭銀發(fā)。人家問他對德國、對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長地說——(出示)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p>
師:到底是怎樣的美麗讓先生經(jīng)歷四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來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們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內(nèi)容——
生:(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請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請同學來分段讀課文。呂金杭。
生1:(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希文接著讀。
生2:(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不起,“jǐliánɡ”(正音:“脊梁”)(以講臺上的花做引導)這就是花的——
生:(齊讀)脊梁
生2:(重新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瀟寒接著讀。
生3:(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杭杰接著讀。
生4:(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后這樣感嘆——(出示)
生:(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二、感悟景色的奇麗
師: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
生:“奇麗”的。
師:(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實錄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5課,按我區(qū)教研計劃,準備在4月下旬正式上課?,F(xiàn)教學設計已經(jīng)寫完,但算不了寫好,知道這里大俠多,武功高,特來請求賜教,以助我一臂之力,特向看貼跟貼的表示感謝。
教學設計(本案中有借鑒網(wǎng)友及教案的設計,在此說明)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掌握脊、嫣的筆順;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u教學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u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所介紹德國風景于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u教學準備:
德國風光影像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畫面;一盆花;課件。
u教學流程:
一、身臨其境,看題質(zhì)疑
1.教師擔任導游的角色,播放德國風光影像,請同學觀看,并講解。
2.德國人家家戶戶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的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們知道他們這是做什么嗎?(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3.當你看到這樣的課題時會有怎么樣的疑問?
二、初步閱讀,學習生字詞
1.帶著剛才的問題,閱讀課文,并努力寫好批注。
2.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并著重學習脊、嫣的筆順。
三、品讀課文,理解文本
1.指名讀第一段
2.為什么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呢?德國人種花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學生尋找語句)
3.待學生說之后出示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和他們是把花都栽在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指名朗讀。
4.讓學生試演德國人種花時怎么安放花盆的。引導理解脊梁。
5.理解莞爾一笑。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卻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什么詞語看出來了?莞爾一笑(輕輕一笑)
6.季羨林爺爺當時驚訝,而房東卻平常,你能理解作者心情嗎?用朗讀來體會下。
過渡:讓我們走出房屋,來到街道欣賞美麗的花朵吧!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師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
1.示范朗讀。
2.學生發(fā)言。
預測發(fā)言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美麗極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的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條花的彩帶。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們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上一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種鮮花爭奇斗艷,吸引來了大批的蝴蝶,圍繞著各家各戶的窗臺翩翩起舞。主人聞著花香,欣賞著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時駐足觀賞,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生:
3.總結(jié):談得真好,想象豐富,談出了自己的感受。通過想象,大家已經(jīng)充分感受到了這奇麗的景色。讓我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再通過我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現(xiàn)出來吧。
4.觀看德國街道的圖片,感受這奇麗的景色。
5.隨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接著抄寫并練讀本段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6.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抄寫的語句。
7.現(xiàn)在,你還會不會為你剛才在屋內(nèi)沒有看到自己種的美麗的花兒而后悔呢?(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麗的花奉獻給大家,才能欣賞到如此美麗、奇特的風景。)
8.隨機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體會。(每個人都把自己種的花兒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麗的花。)
(2)學生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如: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wèi)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再讀讀這句話,談談你明白了什么。(我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這么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jié)果。雖然人人為我放在前面,但實際上我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xiàn)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
9.學到這里,你覺得德國或德國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麗;德國人懂得為他人無私付出。)
10.季羨林再次來到德國,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談談你的理解。(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11.理解我做了一個夢,做了一個思想的夢。
作者漫步異鄉(xiāng),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有了一個美好的夢想,猜一猜,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全文
1.引導交流:人永遠不可能以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是與別人一起構成這樣那樣的關系。一個人總是經(jīng)常為別人做事,為他人服務,別人也在經(jīng)常為你做是,為你服務。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試舉例談談。(出示課件)
在家庭里,
在里,
2.總結(jié)全文:德國風景奇麗,民族奇特,在季羨林爺爺?shù)墓P墨下,你記住爺爺什么話了?
3.出示作業(yè):
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這是第一段里的一句話,學習課文后,你贊同作者這樣說嗎?
說說理由。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景色奇麗
景美
民族奇特
人更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感悟文章大意。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感悟文章大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其中那棵大樹還記得是誰嗎?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爺爺。今天,我們要同季爺爺一起去德國,去看看德國的花。(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
暇:與“瑕”區(qū)分記憶,偏旁表義
錦:與“綿”區(qū)分記憶。
嫣:右部的上下結(jié)構分配要合理。(師可范寫)
4.生寫生字,師巡視。
5.投影儀展示書寫,師生評議。
6.結(jié)合預習情況,理解文中疑難詞語:
房東: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對“房客”而言)。
莞爾一笑:形容微笑的樣子(多指女性)。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姹紫嫣紅:嫣:嬌艷。形容各種好看的花嬌艷絢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初讀課題的時候,同學們會產(chǎn)生怎樣的疑問?(誰把自己的花給別人看?為什么要給別人看?)
2.默讀課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5課。(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文
1.在初讀了課文后,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根據(jù)學生的體會,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的順序)
2.生:我明白了德國人把自己養(yǎng)的花給別人看。
引導學生找到相應的語句“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談談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葉子,并不美觀,而花最美麗的部分──花朵自己卻不能完全欣賞到,那自己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可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給別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讓我們走出房屋,來到街道欣賞美麗的花朵吧!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后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師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美麗極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的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條花的彩帶。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師:談得真好,想象豐富,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請接著說……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們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上一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種鮮花爭奇斗艷,吸引來了大批的蝴蝶,圍繞著各家各戶的窗臺翩翩起舞。主人聞著花香,欣賞著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時駐足觀賞,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師:是的,通過想象,大家已經(jīng)充分感受到了這奇麗的景色。讓我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再通過我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現(xiàn)出來吧。(有條件可觀看德國街道的圖片,感受這奇麗的景色)
隨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配樂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然后讓全班看插圖,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讀;接著抄寫本段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4.現(xiàn)在,你還會不會為你剛才在屋內(nèi)沒有看到自己種的美麗的花兒而后悔呢?(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麗的花奉獻給大家,才能欣賞到如此美麗、奇特的風景。)
5.隨機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體會。(每個人都把自己種的花兒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麗的花。)
(2)學生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如: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wèi)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再讀讀這句話,談談你明白了什么。(“我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這么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jié)果。雖然“人人為我”放在前面,但實際上“我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xiàn)“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
6.學到這里,你覺得德國或德國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麗;德國人懂得為他人無私付出。)
7.季羨林再次來到德國,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談談你的理解。(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
花美,人更美!
︱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課例
一、教學背景
這篇文章是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文章用優(yōu)美的語言,講述了作者兩次到德國,在那里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抒發(fā)了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的感慨,表達了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選編本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二、課堂實錄
1、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榮的錦繡山河,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和外國文化。今天,季羨林先生就帶我們走進德國,一起感受德國的獨特魅力,特別是德國的花。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生: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2、自由讀文,了解民族的奇特、景色的奇麗。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四五十年后故地重游時發(fā)出怎樣的贊嘆?
生:作者發(fā)出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的贊嘆。(教師板書:奇麗奇特)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生讀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會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請你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外面,不像我們中國人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這讓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當時的作者很吃驚,很不理解。
師:聽到了沒有,他用了一個非常恰當?shù)脑~語,很不理解。他們民族的奇特讓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把花種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他們很喜歡花,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讓別人去觀賞。他們處處為別人著想。
師:養(yǎng)花給別人看,是不是意味著自己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
師:不是,從哪看出來呢?
生:因為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師:噢,原來他們也喜歡花,養(yǎng)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作者季羨林先生在四五十年前看到的中國人養(yǎng)花與德國人養(yǎng)花有什么不同?
生:我們中國人在四五十年前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
師:四五十年前季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養(yǎng)花是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的養(yǎng)花,花朝外開,把最美的花讓別人看,心里很吃驚就不難理解了。就讓我們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讀出吃驚和不理解。
生:自由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自己養(yǎng)花卻讓別人看,你說奇特嗎?
生:奇特。
師:還從哪看出這個民族的奇特?
生:我從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里讀明白了,他們把最美的花讓別人看,而自己看花的脊梁,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生:從多次曾問過這兩個詞,也能看出作者當時很吃驚,不理解,也能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師:這個民族不僅奇特,還有怎樣奇麗的景色呢?學生自由讀書。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景色的奇麗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教師出示這段文字課件(紅字出示)。
師:從哪些詞中你讀到了美?
生: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
師:請大家讀一下這些詞,讀出它的美,怎樣讀?
師范讀,請學生跟讀。
師:花團錦簇是什么意思?
生:花團錦簇是指花朵一團緊挨著一團,非常美麗。
師:嗯,不錯,你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嗎?
師:姹紫嫣紅是什么意思?
生:姹紫嫣紅是形容各種顏色的美麗的花朵爭妍斗艷。
師:應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生:東西很多看不過來了。
師: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生造句。
師:還從那些詞中感到了花多?
生:花的海洋。
師:請你讀一下這一句話。生讀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么樣?
師:你能讀出它的美嗎?誰來讀?
師:好,請這位同學讀一下。其余同學把眼睛閉上,細心聽,漫步在德國
街道上你想到了什么?
師生聽。
生:我仿佛看到了我就在德國的街道游覽,看見了家家戶戶窗臺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生:我仿佛聽到了游人在贊嘆著美麗的花。
生:我仿佛聽到了小鳥在歌唱,看到了蝴蝶在花上飛舞。
生:如果有機會我一定也要去德國旅游。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大家想不想親眼目睹這么美的景色?
生:想。師播放課件:德國街道美麗的圖片。
師:走在這樣的街上你會發(fā)出什么感嘆?
生:美。
師:那就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師領讀男同學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
男生齊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領讀女同學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
女生齊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領讀我們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
全班齊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了??梢詥?生:可以。
(配樂、出示課件德國居家風景圖畫)教師聲情并茂朗讀第3自然段。
生:老師讀得真美。
生:老師的朗讀讓我們陶醉在這奇麗的景色中了。
師:謝謝你們的夸獎,這篇課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他就像一首奇麗的小詩,讓我們再一次誦讀。
課件出示:以詩歌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讀過的句子。
走過任何一條街,
抬頭向上看,
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
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
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評:充分讓學生朗讀景色奇麗的句子,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奇麗景象,體會語言美,從而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
3、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是啊,德國人人愛花,卻人人都將花最美的一面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是令人感到奇特、感到驚嘆。從他們的做法中你看出了什么?(這樣的做法可謂是什么?用書上的語句說這就叫什么?)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每個人心中都有他人,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而人人都這么想這么做,必然就會換來人人為我。
師:你看,德國人就是這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而走在街上又各自看別人的花。我們身邊有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嗎?
生:同學輪流值日就是這樣的,每個人值日的時候都是盡心地為別人服務,反過來,別人值日,也是盡心為我們服務。
生:同學們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既是給別人提供了書,而別人也為你提供了書閱讀
生:在社會上也是如此,無論你干哪一行,你總是在某一個方面為別人服務,而在許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別人為你服務。
師:是呀,只要每個人都做到我為人人,那必然換來人人為我的境界。
4、理解變化是有的,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四五十年后,作者再次來到德國,他又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悟?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相應的句子。
生: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美麗指的是什么呢?
生:我從前面的學習讀懂了美麗指的是德國那奇麗的花。
生:美麗指的是那里的環(huán)境很美。
師:你還怎樣理解這個美麗,美麗還指什么?
生:美麗還指德國人的心靈很美。
生:美麗還指他們那種無私境界的美,這種奇特的美。
師:談得好,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請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三、教學隨感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當?shù)弥羌玖w林先生的文章時就更加愛不釋手,反反復復讀過多遍,越來越覺得季老就在眼前,偉人的形象隨之高大;越來越感覺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生的一種崇高的境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不僅僅是季羨林先生在介紹德國的民俗風情,更重要的是在贊揚一種精神!精美雋永的短文不難理解,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國學大師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進季羨林成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先緊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國故地重游發(fā)出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發(fā)學生自主概括。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點問題──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體會,在這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想象奇麗美景。之后,相機引導學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這種境界,字面上是很好理解的,但是體會到這種境界的高尚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實際談感受,從而明白季老先生就是個具有這種崇高境界的人,他也希望我們的民族也有這樣的境界。
今天,孩子們也許還不太懂,但是這位鴻儒長者一定會在他們的心靈樹起一道豐碑!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蘊藏著作者的一片匠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案例
一、教學策略選擇
1、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開篇文章。本組教材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就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qū)W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在本篇課文的學習中一是要訓練學生抓主要內(nèi)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增長見識;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三是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四是要從實際出發(fā),查找資料以豐富對異域風情的感受。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同時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等,在本組學習中要加以復習鞏固。這篇課文在理解上的難度不大,可充分利用學生過去學習寫景狀物類課文的閱讀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根據(jù)以上要求制訂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知識技能: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感受異域風情。
3、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過程方法:通過朗讀、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異域風情。
教學難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
3、教學策略選擇及理論依據(jù)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體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本課的教學設計努力遵循這一理念,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后,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貼近作者視角,選擇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為切入點,以尋覓美麗感悟美麗升華美麗為貫穿課堂學習活動的線索,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在感情誦讀、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lián)系生活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升。
二、教學過程實錄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里,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師將帶你們?nèi)ヒ粋€遙遠的國度德國去看一看。誰能談談你心中的德國?
生:介紹德國的資料
2、(多媒體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風貌)看,這就是德國的哥廷根。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學而著名,因為在這所大學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國的季羨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學十載,到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這塊故土,他感慨萬千,寫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德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國度。利用多媒體課件,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段多讀幾遍。(生自由朗讀課文)
2、指名朗讀優(yōu)美的語段,并在語段中學習生字新詞。
(1)(多媒體出示課文的第二段)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①師指脊梁:這個詞語誰來讀準它,注意梁讀輕聲
②莞爾一笑:讀準字音,說說它的意思。
師:介紹成語的來歷:出自《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現(xiàn)在用來形容女性的。請女孩子們笑一笑。
(2)(出示課文的第三段)誰愿意來讀一讀?
①認讀生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頗,注意應是多音字。
②理解成語的意思,說說還有哪些描寫花多的成語?
3、積累成語:看,中國的文化淵遠流長,語言文字更加豐富多彩,選擇兩個優(yōu)美的成語寫在積累本上,看誰寫得既正確又工整。
【掃除字詞障礙,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p>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德國給在此留學十年的季羨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德國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書中的一句話概括
生:快速瀏覽課文并匯報。
師:(板書: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以本單元的主題切入問題,加強了文章與單元訓練重點之間的聯(lián)系?!?/p>
(四)細讀課文,品味奇麗奇特。
1、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季老先生眼中不變的美麗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劃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段,想一想它美的原因。
【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充當好引導者的角色?!?/p>
2、匯報交流體會奇麗。(多媒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1)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①指名再讀這句話,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從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感受到了花多、花美。
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色呢?(課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姹紫嫣紅。)
生:想象畫面
【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景色的奇麗?!?/p>
③看,許多鮮艷的花聚集在一起,各種花兒艷麗奪目的好景象就可以稱之為
生: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④如果是你置身在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展開想象
⑤指導感情朗讀:
是呀,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花語,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季羨林先生徜徉在街道上,他看到了(多媒體出示這一段)指名感情朗讀。
當四五十年后他又一次踏上這塊土地,美麗的花兒依舊,美麗的城市依舊,他看到了(生再讀這段)
今天,當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哥廷根,他們也看到了(生再讀這段)
【通過朗讀、想象,讓文本走進學生的思維空間,將練習說話和理解課文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p>
過渡:多美的花?。∥覀円烟兆砥渲辛?,課文中還有描寫美麗的句子嗎?
(2)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①(播放多媒體課件)體會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②的確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城市,一同漫步在花的海洋中,你一定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師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③面對這美麗的景色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贊嘆?
(多么奇麗的景色?。。?/p>
過渡:僅僅是花的美麗造就了這奇麗的景色嗎?(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3、學習第二自然段,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
(1)過渡:自己喜歡花,自己養(yǎng)的花卻是給別人看的。作者不理解,我們也不理解,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
(2)出示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①耐人尋味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生聯(lián)系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理解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②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德國人是怎樣養(yǎng)花的?
師介紹: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十年的真切感受,他的房東太太像慈母般的關心愛護他,像對待兒子一樣照顧他。在這十年的留學期間,使他真正感受到了德國人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③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人生境界,使我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作者也由衷地贊嘆道:(生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p>
【培養(yǎng)學生時時、處處有語文、學語文的意識,引導學生將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觸手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溝通了語文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過渡: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會長久保持嗎?50年后,當季先生再次踏上這塊土地時,又有了怎樣的感受。
【做好過渡,處理好上下文的銜接。】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生讀課文找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2)這里的美麗指的是什么?(景色美,心靈美)
(3)看來,美的風景,美的心靈總是讓人無法忘記,讓人永遠追尋,四五十年后,作者又到了德國,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變了,可當作者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師引讀生練習積累背誦第三自然段)
(4)這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始終沒有改變,我們由衷的再一次發(fā)出贊嘆(生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p>
(五)總結(jié)
結(jié)束語: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朵花,就讓我們綻放成最美的風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別人的眼里。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加強了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了解,升華了主題。】
(六)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多么奇麗的景色!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多么奇特的民族!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板書的設計,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三、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一篇含蓄雋永的散文,讀來清新自然,讀罷回味無窮。上課之前,我認真研讀了教材、教參,查找了大量的資料。這是一篇較為短小的文章,內(nèi)容也淺顯易懂,教學時,在學生自學生字詞、充分自讀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緊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國故地重游發(fā)出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那么如何展開呢?經(jīng)過反復的思考研究,我確定了講課的思路。首先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抓住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贊嘆的語句,引導學生去研讀課文,通過朗讀去想象奇麗的景色,通過朗讀去體會德國這個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東西,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預設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總的教學脈絡清晰,一步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從而理解本文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并積累了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課堂上在引導學生想象描述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時,同學們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姹紫嫣紅。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對課文的感悟,讓學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同時感受著德國這個民族特有的風情,學生在感悟課文內(nèi)容時由衷地發(fā)出感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創(chuàng)造了多么美麗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當我們拿到一篇語文課文時,一定不要早早地束縛了自己的思想,應該把文章放在整個單元中,細細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照顧到編者的設計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樣才能夠把課上得深刻、豐厚。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堂課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想象景色奇麗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處理得太繁瑣,有點浪費時間了,學生已經(jīng)理解這段話的內(nèi)容,我還是讓學生反復去讀去想,讀得太多了,反而有點過猶不及。所以,在感悟民族奇特,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時,時間就顯得倉促了很多。
特級教師沈大安說過:有效教學的要求之一就是讓學生親歷過程。就是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親自去讀一讀,親自去品一品,親自去感受一下,親自去體驗一番,才能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教師要想方設法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只有在學生的內(nèi)心里鋪墊起足夠的情感,才能厚積而薄發(fā)。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缺點,才有進步的可能,今后我會加倍努力,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2、《語文課程標準》
《自己的話是讓別人看的》分析點評
順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宋丹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短文,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一種很美的韻味。本文的敘述就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季羨林先生不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德國的民俗風情,更重要的是在贊揚一種精神!
金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能緊緊圍繞課文的重難點進行教學,以讀為本,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感受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無私的境界。
一、從作者的感受出發(fā),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上課伊始,金老師以多媒體課件展示德國的風土人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把學生引入課文,通過讀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同時找出描寫季先生感受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一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上,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這種奇麗的景色指的是花美,奇特的民族指的是德國人高尚無私的境界,從而揭示文章的中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后圍繞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教師提出問題:不變的美指的是什么?總結(jié)全文,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使整堂課渾然一體。由于教師能夠深入鉆研教材,使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完成教學目標。
二、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讓文本走進學生的思維空間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朗讀體驗。金老師在這堂課上一步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品讀,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進行多次地、反復地、比較性地讀,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理解,讓文本走進學生的思維空間。
如片段一:
(1)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①指名再讀這句話,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從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感受到了花多、花美。
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色呢?(課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許許多多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花團錦簇;課件展示五顏六色鮮花竟相開放的畫面,理解姹紫嫣紅。)
生:想象畫面
③看,許多鮮艷的花聚集在一起,各種花兒艷麗奪目的好景象就可以稱之為
生: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④如果是你置身在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展開想象
⑤指導感情朗讀:
是呀,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花語,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季羨林先生徜徉在街道上,他看到了(多媒體出示這一段)指名感情朗讀。
當四五十年后他又一次踏上這塊土地,美麗的花兒依舊,美麗的城市依舊,他看到了(生再讀這段)
今天,當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哥廷根,他們也看到了(生再讀這段)
點評片段:
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重點句中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等優(yōu)美詞語,反復品讀、感悟,通過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德國街道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引讀讓學生的朗讀上升了一個高度,想象當季羨林先生重返故地、各國游客沐浴在花海中的感受和心情時,學生完全融入情境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把這種美讀出來,達到了朗讀訓練的目的,最后背誦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朗讀訓練設計上層次清晰,由淺入深,不僅進行了朗讀訓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這篇文章精美短小,學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教師通過反復地讀,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感受到了季羨林先生的文章意蘊豐富而深遠,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近季羨林,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季羨林,給學生一個閱讀學習的空間,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引領學生帶著思考和追求去不斷攀登閱讀的高峰,這樣課堂教學就顯能得豐厚些,也達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自學生字詞(略)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寫的文章,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學生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同學們在上一節(jié)課已經(jīng)熟讀了課文,也自學了生字詞,在讀課文時遇到過什么問題嗎?現(xiàn)在可以提出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經(jīng)過認真思考,提得有價值。請大家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然后,提出問題。
(學生瀏覽課文。)
師;誰有問題了?請?zhí)岢鰜怼?/p>
生1:我從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一句產(chǎn)生了疑問,為什么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師:是?。∵@個問題提得好。我記住了你的問題。(教師板書:奇麗、奇特。)
生2:第三自然段中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師:問題提得很有價值,你在讀課文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第三自然段,看你自己能不能讀懂。(教師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生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么?
師:這個問題,相信只要你自己認真讀書,就能找到答案。(教師板書:美麗)
生4
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xiāng)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教師板書:夢)
師:還有問題嗎?好,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在學習本課之前,我們閱讀了這一組的單元導讀,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什么?
生: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
師:還有嗎?
生:是了解外國風光、異域文化的。
生:從表達上,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師:也就是說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我們學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
師:好,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與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這個主題更為密切?
生: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個問題。
師:好,請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生讀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咱們就先圍繞這個問題來研讀課文,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梢詥??
生:可以。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xiàn)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請你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景色的奇麗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在窗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這叫我感受到那里的花很多,顏色也特別鮮艷,非常美麗。
師:教師出示這段文字課件(紅字出示)
師:就這句話,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
生:我從家家戶戶這個詞讀懂的,德國的所有人他們都是把花擺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兩家把花擺放在窗前的。所以,我感受到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麗。
師:不錯,你能從一個詞語里讀懂,很會學習,讀書就要這樣注意揣摩它的意思。能說說,你還從哪看出不是一家兩家這樣做的?
生:從任何這個詞看出那里的每一條街都盛開著鮮花。不是只有一條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戶戶都自主的把花讓別人看。走在那條街道都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
師:你找的很準,談得也很深刻,這樣美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感情沒有讀出來,誰能再讀,讓我們感到花的多,花的美,景色的奇麗?
生:再讀。
師:好,他讀時什么詞強調(diào)了呢?
生:是任何
師:還應該強調(diào)什么詞?
生:我覺得還應強調(diào)家家戶戶
師:請同學們再聯(lián)系著讀讀。
生:練讀。
師:請你來試試。(生讀)
師:這么美的詞語請大家一起讀讀。(課件打出紅色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生:齊讀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怎樣的景象?
生:就是花太多了,一簇連著一簇,都緊緊的簇擁在一起,顏色有各種各樣的,非常鮮艷,特別美麗。
生:這種景象一定是大家都特別向往的,花多得成團,各色鮮花怒放的美麗景象。
師:多美的景色,請大家都來讀讀美麗迷人的景色。
生:練讀。
師:就這一段,你還從什么句子看出景色的奇麗?
生:我從這句話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麗。
師:能否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從這句能讀出那里的花非常奇麗,花多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吹梦已刍潄y,我覺得那種境界太美了。我們很喜歡這種境界。
師:從哪個詞語看出花的多
師:從花的海洋和應接不暇這兩個詞看出那里全是花的世界,窗外全有花在點綴著。課件(紅字出示: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生:我給他補充,我從山陰道這個詞讀懂了人走在街道上,就仿佛在山上,兩邊高高的茂密的樹,路上被樹木擋著陽光而很陰涼。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走進樹林才有這樣的意境呢!
師:這位同學在讀書時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體驗。我們從哪里看出來的,要從書上找到依據(jù),具體的詞語或者是哪句話,這些都是比較好的讀書方法。請大家練著讀讀這奇麗的景色。(學生練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
生:想
師:好,下面我?guī)Т蠹乙黄鹑タ纯?,我請一名同學讀,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文字,一邊展開想象,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會請你描述一下。
師:學生配樂讀。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都盛開著含苞欲放、千姿百態(tài)的鮮花,在向我們招手,行人還不時的駐足觀賞。
生:我仿佛看到了德國人家家家戶戶的窗前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爭芳斗艷,美極了。我感到走在街道成了一種美的享受。
師:想象得太豐富了,談出了你此時自己的真實感受。請接著說。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聽到了,花兒們竊竊私語,好像在說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人啊!
生:我仿佛聞到了,花兒們散發(fā)出的陣陣清香。
師:看(出示課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景色,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請你們用朗讀把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你們想不想美美的讀一讀?
生:想
師:誰能自己給大家讀一讀,讀書太重要了,一個語文素養(yǎng)高的人,必定是朗讀水平高的人。
生:一名學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美美的讀一讀。
生: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奇麗景色的句子。
師:此時你走在這樣的街道上,你的心情會怎樣?
生:我的心情非常高興。
生:我的心情很愉悅,神清氣爽。
生:我的心情比較舒暢。
師:帶上我們此時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生:大家自由讀這一段奇麗景色的句子。
師:多么美的異國風光,你能背下來嗎?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一背。誰背下來就可以向老師舉手示意。
生:學生背誦。
師: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你從哪體會到了這個民族的奇特?讓我們接著交流。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外面,不像我們中國人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這讓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當時的作者很吃驚,很不理解。
師:聽到了沒有,他用了一個非常恰當?shù)脑~語,很不理解。他們民族的奇特讓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把話樣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他們很喜歡花,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讓別人去觀賞。他們處處為別人著想。
師:養(yǎng)花給別人看,是不是意味著自己不喜歡花呢?
生:不是
師:不是,從哪看出來呢?
生:因為愛花的民族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師:噢,原來他們也喜歡花,養(yǎng)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們中國人養(yǎng)花與德國人養(yǎng)花有什么不同?
生:我們城市的居民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
師:誰家養(yǎng)花舉手。(大多數(shù)都舉手)
師:我們養(yǎng)花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家養(yǎng)花的目的是為了美化環(huán)境。
生:我家養(yǎng)花的目的是為了凈化空氣。
生:我家養(yǎng)花的目的是為了給家人帶來美的享受。
師:我們養(yǎng)花是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的養(yǎng)花,花朝外開,把最美的花讓別人看,心里很吃驚就不難理解了。就讓我們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讀出吃驚和不理解。
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自己養(yǎng)花卻讓別人看,你說奇特嗎?
生:奇特。
師:還從哪看出這個民族的奇特?
生:我從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里讀明白了,他們把最美的花讓別人看,而自己看花的脊梁,感覺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生:從多次曾問過這兩個詞,也能看出作者當時很吃驚,不理解,也能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奇特。
師:具體地說說理由。
生:多次說明不是一次。他曾經(jīng)問過女房東,她卻莞爾一笑,我從這里也能看出他們很自豪的。
師:他們認為這都很正常,而作者多次對他們養(yǎng)花之真切感到吃驚,請大家接著往下讀。
生:(學生接著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們這樣做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
生:因為他們很高尚、無私,為別人著想,把最美的花讓給別人看。
師:你從文中哪里看出他們?yōu)閯e人著想。
生:我從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這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到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這幾句話看出的。
師:德國人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給當時留學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請把你(指課始提到這個問題的同學)剛才提的問題再重復一遍。
生:為什么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你先說說對耐人尋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師: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讓人耐人尋味呢?
生:他們把花給別人看,這種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尋味。
師:這是他的理解,接著讀。
生:他們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高尚的、無私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耐人尋味。
師:能結(jié)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作者曾問過女房東,這樣養(yǎng)花是為了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德國人養(yǎng)花的與眾不同。再聯(lián)系下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這就叫會讀書。談得多深刻??!我們理解了這個問題,明白了每個人要先為別人奉獻,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能得到很多,這卻實耐人尋味呀!相信大家再來讀,會讀得更好,更耐人尋味了。(出示這段文字課件)
生:齊讀句子。
師:現(xiàn)在你明白為什么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生:因為德國人們把美麗奉獻給別人,在奉獻的同時,他們也能得到別人賦予自己的最美的東西。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把最美的總是留給大家。
師:當我們再次讀這段話的時候,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贊美的心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敬佩之情來讀。
生:我會帶著欣賞的心情來讀。
師:請大家自由的讀這句話。
生:讀
師: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使我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課件出示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nèi)巳藶槲业木辰?。奇麗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先生,所以他說:大家齊讀這句話。
生: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街道上的這種美是誰讓你們享受到的?
生:德國的居民們。
生:德國這個民族讓我們享受到的。
師: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的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使我們見視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
生讀──二自然段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
生讀──三自然段寫景的部分。
師:我為人人,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
生再讀──二自然段
師:人人為我,大家共同創(chuàng)建了這樣如畫的景象。
生再讀──三自然段寫景的部分。
師: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
生:會的
師:那我們再看看,當季先生再次踏上這塊土地時,又有了怎樣的感受。剛才誰從這里提出了什么問題。(學生舉手)
師:請你重復一遍。
生:我提的問題是變化是有的,美麗為什么沒有改變,美麗到底指什么?
師:現(xiàn)在你能解決了嗎?
生:我從2自然段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3自然段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還有4自然段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讀懂了美麗指的是德國那奇麗的花。
生:美麗指的是那里的環(huán)境很美。
師:你還怎樣理解這個美麗,美麗還指什么?
生:美麗還指德國人的心靈很美。
生:美麗還指他們那種無私境界的美,這種奇特的美。
師:談得好,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請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剛才誰在這一段里提出有關夢的疑問,現(xiàn)在你怎樣理解這個問題?
生:這夢表達了作者當時在德國留學時,企盼我們的祖國也能有這樣美的境界。
生:這夢寄托著季先生,想讓我們中國人,也擁有這種自覺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生:他想盡早學習德國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國,讓自己的祖國也這樣和諧。
師: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需要同學們讀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師出示作者照片)這就是作者留學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已經(jīng)孕育了32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于哥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當時他才25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35年后,當他再次踏上第二故鄉(xiāng),感慨萬千。后來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課下,同學們讀他的《季羨林先生》、《季羨林文集》就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了解。
師:每學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領悟比較突出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描寫奇麗景象的句子,寫的既具體又生動,讓我們體驗到了語言描寫帶來的美,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請試著默寫,不會的也可以抄寫。
生:默寫或抄寫。
下課。
19.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教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19.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教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概、脊、莞、爾、確、簇、匯、暇、含、綺”10個生字。能正確描寫并記憶“爾、確、匯、綺、含”5個字。積累“大概、栽種、確實、匯成、應接不暇、包含”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了解德國人與眾不同的種花習慣,懂得“美好的事物應該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學重點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字詞,特別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的意思。
2.通過理解詞句來學習課文。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明白“美好的事物應該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收集德國街道的圖片。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收集自己喜歡的花的圖片。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花嗎?(出示:學生自己搜集的各種花的圖片)說說花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交流。
3.師:是啊,鮮艷的花朵是那樣的迷人,許多人都喜歡花,它給人以美的享受。有一個國家的人民,自己種的花都是讓別人看的,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9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學習部分字詞。
a)師:在德國,人們是怎樣種花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úシ哦嗝襟w演示有關畫面)
b)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在德國,自己栽種的花(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過德國的任何一條街,我們能看到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應接不暇)。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脊、簇、匯、暇”
(1)讀字組詞。
(2)“脊”書空,讀詞語“脊梁”時“梁”是輕聲。
(3)“暇”與“霞、瑕”形近字辨析。
(4)“匯”:擴詞。
三、學習課文,品讀詞句。
1.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第一節(jié)。
(2)說說讀了第一節(jié)的感受。
(3)師小結(jié):是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那德國人是怎么愛美的呢?他們的美是表現(xiàn)在哪里的呢?
2.學習課文第二、三節(jié)。
(1)自己輕聲讀課文的第二、三節(jié)。思考:在德國自己的花怎么給別人看?為什么自己又去看別人的花呢?
(2)同桌互學生字:“莞、爾、確”理解“莞爾一笑”
(3)學生讀后交流,出示句子:
他們的花不是養(yǎng)在屋子里,而是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出示花朵的模型,理解“花的脊梁”。
②說說德國人怎么給別人看自己種的花?
③指導朗讀第二節(jié)。
(4)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①自己讀句子,說說有什么感受?(指導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②學生交流,教師指導讀句。
(5)正因為這樣,別人才能看到這樣的美景。出示句子: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接連在一起,匯成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①自己讀,體會哪些地方能體會到街景的美?
②出示德國街景的圖片,再次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應接不暇?!?/p>
③各種形式指導朗讀。試著看著圖片背句子。
3.①指名讀第四節(jié),理解“美麗的東西”
②出示句子:多么綺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學習生字“綺”,理解“綺麗”,指導朗讀。
4.小結(jié):是啊,德國更美了,正是因為有了那些人美,心靈更美的德國人。
四、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說話。
1.你平時是不是也愿意將美好的事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你有這樣的事嗎?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小結(jié):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共同分享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五、復習字詞
六、指導書寫:
“爾、確、匯、含、綺”
教學效果反饋這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開課伊始,我通過播放一組德國風光的短片,讓學生對德國有個初步的認識,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德國奇麗的風景和奇特的風俗習慣奠定情感基調(diào)。
教學時,我在學生自學字詞,充分自讀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緊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國故地重游發(fā)出的贊嘆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為什么說是“奇特的民族”?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想象奇麗美景,并相機引導學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抓住“美麗并沒有改變”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并進行語句的填空,訓練學生表達。
18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18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詞匯。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重點句子的相關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比較,激趣引入
1.師談話:同學們,我們許多家庭養(yǎng)過花,你們都把花擺放在哪里?跟大家說一說。同時也想一想,我們家里栽種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學生說自己或身邊的人養(yǎng)花的目的。
3.師小結(jié)過渡: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老師知道我們養(yǎng)花常常是等花開了,就把花擺放到廳堂里、案桌上、陽臺上……養(yǎng)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賞?,F(xiàn)在,請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圖片,說一說這里的人把花養(yǎng)在哪里?
4.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讀圖,知道這里的人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師談話引入: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呀!這里的人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學習了《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篇課文后,大家就會明白的。
6.揭示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導入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讓學生說自己或身邊的人養(yǎng)花的目的,而后老師小結(jié)過渡,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讀圖中感知德國人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出現(xiàn)了奇麗的景色,最后提出“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一話題,引入新課。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直接切入課文內(nèi)容,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談話過渡: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課件出示課文生字詞,指名讀,齊讀,糾正讀音,重點引導學生識記好“暇、頗”等生字。
(2)檢查課文朗讀,注意正音,了解學生對課文蘊含情感的把握情況。
4.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奇麗的景色?找出課文有關語段讀一讀,初步感知這種奇麗的景色。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先是讓學生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這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再讓學生根據(jù)課后思考練習1—2的要求,初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奇麗的景色,這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點,細讀感悟
1.抓住“家家戶戶”,讀出“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師談話過渡:課文說“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文中有一個多次出現(xiàn)的詞最能說明德國人愛花,讀讀課文,找一找這個詞,并把相關的語段畫下來。
(2)學生讀課文,找相關語段,談自己的體會。
(3)課件隨機出示下面句子,教師作相應指導。
①“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抓住語段中的三個“都”字,讓學生明白家家戶戶都養(yǎng)著花,都這樣做,為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做鋪墊;二要注意朗讀時聲調(diào)的上揚要有層次。
②“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會“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從而理解“家家戶戶、任何一條街、花的海洋”之間的聯(lián)系;二在讀這個語段時,要注意對“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學生聯(lián)系春游、秋游的體驗來朗讀,“應接不暇”可提示學生朗讀的語速可稍快,有“應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堵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抓住“又”字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從而明白“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會感到吃驚的原因;二要抓住兩個“多么”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尋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學生注意在朗讀時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走進“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1)師談話過渡:前面,我們知道德國的確是個愛花的民族,那么他們?yōu)槭裁匆鸦ǘ荚苑N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一個句子,并把句子反復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學生讀句子,說自己的理解。
(3)課件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苯虒W時要注意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①理解“我為人人”,要與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
②理解“人人為我”,要與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
③理解“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要與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話聯(lián)系起來。
④要讓學生把上面三點連起來說說對句子的理解,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⑤要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放慢些,有一個回味無窮的感覺。
3.抓住“沒有改變”,讀懂“美麗并沒有改變”的含義。
(1)師談話過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家家戶戶都把花養(yǎng)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這一景象,這時他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讀讀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學生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3)課件出示:“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睂W生讀句子,讀懂“美麗并沒有改變”的含義。教學時要抓住“沒有改變”來指導:
①“花養(yǎng)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的習慣沒變;
②“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沒變;
③“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沒變;
④這句話的朗讀要注意在“美麗”后稍有停頓,“沒有改變”要讀得肯定,要讀出重音。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抓住文中的三個關鍵句段,讓學生在讀書中揣摩文本內(nèi)涵,體會課文情感,感悟人間真情。
四、回讀全文,升華情感
1.學生回讀全文,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的贊美。
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通過有感情朗讀,旨在讓學生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說說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說說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
2.集體交流。在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時,教師要側(c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引導: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來說;二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事例。
3.教師談話總結(jié):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走進德國,認識了一個愛花的民族,知道養(yǎng)花要給別人看,才能看到別人的花,明白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麗。
4.布置作業(yè)
(1)把課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抄下來。
(2)鼓勵學生寫一寫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
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先是讓學生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再說說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事例,而后教師總結(jié)談話,把學習向課外延伸,鼓勵學生真誠地去幫助別人。作業(yè)的設計意圖主要是:抄寫句子是積累語言的需要;小練筆,是本堂課教學的延伸,是聯(lián)系和溝通課內(nèi)外知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憑借。
五年級語文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五年級語文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五年級下冊第八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我國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讓人既開眼界,又頗受教育。
本組課文的教學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根據(jù)這個目的我確定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詞,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2、通過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品關鍵詞,領悟德國奇麗的景色和獨特的風情。
課堂上,我注重了以下三方面的訓練:
一、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比如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理解,出示鮮花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去感受,,還讓學生通過想詞來幫助理解,如:像這樣描寫花美的詞語還很多,你能說出幾個嗎?學生交流到:(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爭奇斗艷、五彩繽紛、繁花似錦、鮮花怒放、千姿百態(tài)……)文中用“花團錦簇”寫出了花的形態(tài)美,用“姹紫嫣紅”則寫出花的色彩美。這樣既對詞語加深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教學“莞爾一笑”時,先學生了解這個詞的來歷,再讓學生這樣笑笑。在教學“應接不暇”時,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應接不暇”的意思是花很多很美,眼睛看不過來。之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來理解詞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學“山陰道”時,通過圖片和文字介紹,讓學生認識“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個八字成語的意思及來歷,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積累?!跋尽钡臅鴮?,采用字理教學,讓學生對“暇”有了直觀、形象地認識?!凹埂钡臅鴮懯莻€難點,通過多媒體演示,范寫等方式,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書寫方法。
二、注重了朗讀訓練的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讀得繪聲繪色。尤其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段落進行品讀時,使之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真正讓學生走進文本。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我緊扣第三自然段展開教學。當學生找出了重點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后,用課件出示這幾句話,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朗讀指導訓練:(1)指名讀這些句子,看看哪些詞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怎樣理解的?(2)抓住的重點詞語“任何、家家戶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花的海洋、山陰道”讓學生品讀;(3)學生匯報交流讀出的感受;(4)讓學生邊欣賞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怎樣?(5)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等等。這樣幾個來回,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漸到位,對異國風情的感受一步步加深,朗讀的情感一步步得以升華,讓學生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
三、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
當我把教學主題定位在感受奇麗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時,通過讓學生在文中去盡情地體驗異國他鄉(xiāng)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奇麗景色,感受德國這個民族特有的風情。并由衷地發(fā)出感嘆——德國人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思想,創(chuàng)造了多么美麗的奇景!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在體會“自己的花讓別人看”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意境中,進而將文章主題升華為“我為人人是奉獻美”和“人人為我是收獲美”。再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學生思維活躍,積極發(fā)言。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更加和諧統(tǒng)一。
回顧整堂課,還有很多不滿意之處:對學生整體的關注還不夠,給他們的空間還太少。為了課堂的完整性,沒有給他們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為了課堂的完整性,也沒有給更多的孩子發(fā)言的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感悟理解??傊?,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這些遺憾,才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