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1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學目的
一、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jié)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在說明中注意語言運用的特色。
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輝業(yè)績,激勵自己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yè),奮勇向前。
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比較分析。
課時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我們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時,首先看到了什么?這彩照給了你什么感覺?
學生發(fā)言后歸納: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矗立于天安門廣場南端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近百年來為我國的獨立、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而興建的。這座雄偉的建筑于1952年8月動工,經(jīng)過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紀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紀念碑,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后收入散文、特寫集《北京在前進》一書。該文向全國人民及時介紹了這座表達億萬人民緬懷革命先烈之情的雄偉建筑。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正音正字。(出示投影,要求學生注音)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五卅(sà)
奠(diàn)基砌(qì)墻上溯(sù)
偉績(jì)鎦(liú)金挑釁(tiǎoxìn)
逾越(yúyuè)天塹(qiàn)重幔(chóngmàn)
不朽(xiǔ)橫幅(fǘ)發(fā)髻(jì)
鑲嵌(xiāngqiàn)銷毀踐踏徒手
熊熊火焰峻峭老巢攙扶(chānfú)
2.補充解釋下列詞語。
矗立:高大而筆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傳后世。朽,磨滅。指光輝的事業(yè)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慷慨激昂:充滿正氣,精神振奮,情緒激動、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豐,多、盛。
遙遙相對:遙遙,形容距離遠。遠遠地相互對著。
風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斷出現(xiàn),勢不可當。
怒形于色:形,顯示、顯露。
3.結(jié)合思考和練習三的結(jié)構(gòu)提示,整體感知課文(速讀),劃分課文段落。
第一段(1節(jié)):瞻仰紀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節(jié)):具體寫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并介紹10幅浮雕。(也可以具體一點)
第三段(11節(jié)):瞻仰后的感受。
三、學習新課
1.解題: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標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標題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筑物。(參看單元支配表的要求:說明文的有關(guān)知識。)
2.齊讀開頭和結(jié)尾兩節(jié)文字,說說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萬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開頭一段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點:巍峨、雄偉、莊嚴;結(jié)尾一段概括了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意義:再現(xiàn)了新中國的“艱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輝業(yè)績”,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3.結(jié)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劃分課文第二段的層次,并概括層意。
第一層(2-3節(jié)):描繪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建筑物的特點,即給人的總體感覺),說明興建經(jīng)過和重大意義。
第二層(4-6節(jié)):介紹紀念碑的題詞和碑文(主題,即紀念誰)、結(jié)構(gòu)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參看練習三以及課本彩圖插頁)
第三層(7-10節(jié)):具體介紹10幅浮雕。
4.自讀第一層(2-3節(jié))理清作者的活動順序(走的路線)。
討論后明確:
作者的行蹤(瞻仰過程)順序:進入廣場──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線由遠而近把紀念碑的位置、興建經(jīng)過及整體形象介紹給讀者。
第2節(jié),按人的活動寫。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字,暗示碑的主題和本文的主題。
第3節(jié),交代了建碑的時間(決議興建的時間和動工興建的時間),碑身的規(guī)模(用具體數(shù)字與天安門比較),建碑的特殊材料(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義(象征著……標志著……)。
提問: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義?
歸納:花崗石的特征是堅強,漢白玉的特征是潔白。用這兩種材料象征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
5.指名讀第二層(4-6節(jié)),理清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空間順序)。
討論明確:介紹紀念碑的空間順序:臺階──平臺(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東西兩側(cè)上部──碑頂──大碑座。
(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順序介紹)
提問:作者在這里主要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歸納:碑的四周欄桿、碑的正面題詞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裝飾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突出了主題,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前赴后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是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的闡述。
集體朗讀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
提問:第6節(ji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浮雕的?有何作用?
歸納: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長度、質(zhì)量、畫面,為下文詳細描繪作了準備。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正面的主題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練習三,整理課文已經(jīng)學過部分的說明順序
3.預習第7-10節(jié),試填寫練習中的表格。
4.找出并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特色,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1.講讀第二段的第三層(7-11節(jié))。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說明的重點,文章把它單獨列出來,是為了突出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革命先烈的光輝業(yè)績、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
瀏覽這一層、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討論后明確:
提問:為什么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qū)懯歉鶕?jù)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正面(北面)中間是最大的一幅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與左邊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邊一小幅:“全國人民歡迎解放軍”,組成了一組浮雕,刻劃了碑文中“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這是中國近代百年來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斗爭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徹底的史實,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這正是紀念碑設(shè)計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說明介紹時按歷史發(fā)展順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從東面起,順次介紹浮雕。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銷毀鴉片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鴉片煙)、背景(鴉片戰(zhàn)爭前夕)、時間(1839年6月3日)、地點(虎門)、人物(群眾)──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xiàn)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tài)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群眾的戰(zhàn)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這幅浮雕的主題。
指導學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歸納:第二幅浮雕的寫法與第一幅相比稍有變化,三句話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義;接著闡述歷史意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然后形象地再現(xiàn)畫面:“大刀、梭鏢、鋤頭、火把”是農(nóng)民起義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兒女“沖下來”,旌旗“迎風飄揚”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shù)眾多勢不可當。
借鑒上述方法自讀課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紹浮雕時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時間),再現(xiàn)畫面,揭示畫面表現(xiàn)的意義。填好表格后學生交流。(答案見投影或由學生畫出來)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然后指名口頭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愛國運動”的畫面。教師適當點撥、啟發(fā)。
教師小結(jié):作者介紹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銷毀鴉片煙”、“武昌起義”、“抗日敵后游擊戰(zhàn)”);有的從革命斗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金田起義”、五四愛國運動”)有的從歷史歷史事件的經(jīng)過介紹談起(如“五卅運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變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正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交代清觀察部位,在介紹的順序上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jié)合起來。
2.講讀課文第三段(11節(jié))。
集體朗讀最后一段。
提問:本段共幾句話,分別與上文什么地方照應?
歸納,共有三句話。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現(xiàn)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樣,呼應前文2、4小節(jié),篇末點題,“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機械重復,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與第三句呼應第三節(jié)所說的建碑意義:“它象征著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笔欠謩e對“象征”和“標志”的說明和注釋。以上是說內(nèi)容和感情上的照應,這里還有行蹤的照應:開頭越過廣場──踏上臺階──到了平臺,這里是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整個活動記敘完整,從而使全篇文章線索分明,重點突出,渾然一體,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
三、體會文中記敘的作用,并找出幾個例子來。
說明文中以說明為主,如同記敘文以記敘為主,議論文以議論為主一樣,但同時也不排除其他表達方式,常常是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如我們本單元學習的《驛路梨花》一文,以記敘為主,同時兼用了抒情。本文則是以說明為主,兼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例如文中對行蹤的記敘:“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薄拔以竭^廣場,踏著橘黃色花崗石石道,徐徐走到紀念碑臺階前,從近處仔細瞻仰紀念碑?!钡鹊?,直到離開紀念碑,把事情的整個經(jīng)過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紹10幅浮雕時,將每幅浮雕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人、時、地、事等記敘因素交代明白。總之,在說明文中運用記敘,增強了文章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歸納本文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特點
(板書)
1.活動順序:(按由遠而近,直到離開的行蹤寫)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踏上(臺階)──到了(平臺)──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
2.空間順序:(由下而上介紹紀念碑)臺階──平臺──(大小碑座)──碑身──東西兩側(cè)上部──碑頂
3.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巧妙結(jié)合介紹10幅浮雕)
東(2)─→南(3)─→西(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戰(zhàn)爭)─→(解放
戰(zhàn)爭)
(注:空間與方位也可以列為一種順序)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課后向?qū)W生介紹10幅浮雕的內(nèi)容。
2課外閱讀《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可愛的中國》、《南昌起義》等中國現(xiàn)代史叢書,了解有關(guān)知識。
3.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介紹新華中學的校容校貌應用何種順序
延伸閱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學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學習目標
1、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概況。
2、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jié)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國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爭史,進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偉大意義。
二、學習重點
1、本文是說明文,寫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間方位的順序介紹事物的同時,又運用了時間順序,使兩者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紹,涉及的歷史知識廣,初一學生尚未系統(tǒng)學過,如何把握講解分寸,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學法指導
1、查閱相關(guān)資料,輔助解讀課文。運用課本第一頁插圖“人民英雄紀念碑”作為直觀教具。
2、自主閱讀課文,勾畫出表示時間和方位的詞句,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3、積累知識,學做讀書卡片。
四、學習過程
第一教時
(一)預習:
1.認真讀課文。朗讀,默讀。
2.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字音認讀。
②字形辨識。
③詞語補注。
奠基禮浮雕鎦金天塹挺拔敬仰踐踏
3.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4.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征是什么?
5.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請你查資料后和同學們討論: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是什么?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些英雄?
5.作者為了說明紀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數(shù)量詞列出數(shù)字“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 94米 ”外,還說“有10層樓那么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 24米 。”加上這兩句后,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學習研討。
(二)教師導入。(看書中的彩圖。)
你們過去看到這幅畫時曾想到些什么?為什么要樹立這座碑?這座碑的造型怎樣?結(jié)構(gòu)如何?怎么建成的?意義何在?今天,讓我們懷著對用鮮血和生命締造新中國的烈士們的崇敬,隨著周定舫活動的順序,仔細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從中接受深刻的教育。(板書課題。)
(三)介紹作者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縣人。1953年8月從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yè)后,分配到新華社北京分社擔任記者?,F(xiàn)為北京新聞學會會員。
(四)反饋交流
1.給劃線的字注音。
鎦金上溯重幔廡殿挑釁逾越天塹
2.解題: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標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標題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筑物。(參看單元支配表的要求:說明文的有關(guān)知識。)
3.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征是什么?明確:(巍峨、雄偉、莊嚴。)
4.人民英雄紀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請你查資料后和同學們討論: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是什么?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確:(“三年以來”是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三十年以來”是指從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整個歷史時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這一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由此標志著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特別是三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5.作者為了說明紀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數(shù)量詞列出數(shù)字“從地面到碑頂高達37. 94米 ”外,還說“有10層樓那么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4. 24米 ?!奔由线@兩句后,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明確:(這兩句運用了列數(shù)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加上這兩句以后,使人們對“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個具體的感覺。10層樓大家都見到過,天安門就在紀念碑的對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較就可以想見紀念碑有多高了。)
6.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正面的主題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練習三,整理課文已經(jīng)學過部分的說明順序
3.找出并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特色,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二教時
一、檢查作業(yè):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重點研討第6—10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本部分的說明結(jié)構(gòu)特點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2)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
明確:(①總——分。②時間順序,空間順序。)
提問:為什么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qū)懯歉鶕?jù)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銷毀鴉片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鴉片煙)、背景(鴉片戰(zhàn)爭前夕)、時間( 1839年6月3日?。⒌攸c(虎門)、人物(群眾)──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xiàn)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tài)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群眾的戰(zhàn)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這幅浮雕的主題。
指導學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歸納:第二幅浮雕的寫法與第一幅相比稍有變化,三句話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義;接著闡述歷史意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然后形象地再現(xiàn)畫面:“大刀、梭鏢、鋤頭、火把”是農(nóng)民起義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兒女“沖下來”,旌旗“迎風飄揚”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shù)眾多勢不可當。
借鑒上述方法自讀課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紹浮雕時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時間),再現(xiàn)畫面,揭示畫面表現(xiàn)的意義。填好表格后學生交流。(答案見投影或由學生畫出來)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然后指名口頭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愛國運動”的畫面。教師適當點撥、啟發(fā)。
教師小結(jié):作者介紹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銷毀鴉片煙”、“武昌起義”、“抗日敵后游擊戰(zhàn)”);有的從革命斗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金田起義”、五四愛國運動”)有的從歷史歷史事件的經(jīng)過介紹談起(如“五卅運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變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正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交代清觀察部位,在介紹的順序上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jié)合起來。
三、作業(yè)
1、熟讀課文,課后向?qū)W生介紹10幅浮雕的內(nèi)容。
2、課外閱讀《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可愛的中國》、《南昌起義》等中國現(xiàn)代史叢書,了解有關(guān)知識。
四、延伸拓展
①給學生一個熟悉的建筑,進行寫作練習,注意行文順序、以及運用準確而富于變化的語言。如介紹我們的校容校貌應用何種順序。
②課文練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瞻仰() 旌旗() 天塹() 挑xìn() 上sù()
2.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
矗立(?。┏缇矗ā。?br>
踐踏( )峻峭(?。?br>
3.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A、接近B、流傳C、掛下D、低下
⑵我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
A、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B、認真仔細地觀看
C、從近往遠觀看D、從低往高觀看
4.下列句子的表達方式有一句與其他三句不同,這一句是()
A、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
B、浮雕上,號兵吹起沖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fā)射信號彈……
C、我踏著花崗石鋪成的臺階,到了第二層平臺。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
5.對本文說明順序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由遠及近,由外圍到中央的空間順序
B、由上到下,從東到北的方位順序
C、由近代到現(xiàn)代的時間順序
D、紀念碑建筑過程順序
6.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是什么?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些英雄?
巍巍中山陵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抓住特征,突出重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2.學習準確而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3.能從中山陵的建筑中體會華夏文化魅力。
二、學習重點
1.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學習說明文準確而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2.了解中國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學習他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三、學法指導
要先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明確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點地說明事物,揣摩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進一步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思路。以上這些問題,可在合作、探究的基礎(chǔ)上完成。
四、學習過程
(一)預習課文,回答問題:
1.查資料了解中山陵及孫中山生平和思想。
2.介紹作者
3.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給加橫線字注音
麓莽靈柩竣工深邃牌坊琉璃門楣趺參錯
4.寫中山陵的巍巍氣勢與寫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關(guān)系?營造中山陵肅穆的氛圍,寄托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學習研討
(一)導入
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東郊鐘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今天,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筆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書課題。)
釋題:巍巍,高大的樣子。既指陵園建筑群體的規(guī)模氣勢,也指它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這兩個字是這篇文章的文眼。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1.本文是介紹中山陵的,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寫鐘山的地理形勢、優(yōu)美景色?
明確:(正因為鐘山山形雄偉而險峻,景色鮮麗而和諧,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2.陵園的設(shè)計方案是怎樣人選的?呂彥直設(shè)計的鐘形圖案有哪些特點?
明確:(陵園的設(shè)計方案是通過競爭入選的?!懊芊庠u議的方式”,避免了后門、人情等弊端,保證了設(shè)計方案的最優(yōu)化。呂彥直設(shè)計的鐘形圖案有如下特點:較好地考慮了陵園與周圍環(huán)境、地形的結(jié)合,參照了我國古代建筑中若干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采用了中軸對稱的總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觀、淳樸的色調(diào)、簡潔的裝修和大面積綠化等手法,達到了表現(xiàn)陵園莊嚴氣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3.中山陵的總體設(shè)計為什么是“值得稱道的”?陵園大道及其周圍栽種的樹木,與陵園莊嚴肅穆氣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確:(中山陵的設(shè)計將三區(qū)名勝聯(lián)為一體,擴大了東郊風景區(qū)的游覽范圍和內(nèi)容,因而在總體設(shè)計上“值得稱道”。
陵園大道及周圍栽種的樹木濃翠蔽日,莽蒼深邃,象征了孫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懷和不朽業(yè)績,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之前,就已逐步進入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4.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寫了陵園的主要建筑,為什么第6自然段還要總寫陵園的平面布局?
明確:(本文是按照先總后分、自下而上的順序介紹中山陵的。這段關(guān)于陵園平面布局的總說,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讀者對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
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文章第9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本段采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有哪些?
②說明文的語言一般要求準確,樸實。為什么第9自然段寫平臺所見景象卻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手法?
(2)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
明確:
①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
②誠然,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平實。但為了生動地表現(xiàn)說明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并不排斥適當使用描寫的手法。(本文寫登臨平臺所見景象即為典型一例。它用語生動,蘊合深情,既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襯托了中 山 先生的偉大品格。)
六、延伸拓展
(一)
“我心目中的”設(shè)計比賽。勾畫出自己設(shè)計的某建筑的草圖,并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進行描述。
(二)
自碑亭再往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以小平臺劃分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著陵園的主體建筑[]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里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梁,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仿佛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是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兩組近義詞、兩組反義詞。(4分)
近義詞:()—()()—()
反義詞:()—()()—()
2.在文中[]內(nèi)填上適當?shù)臉它c(2分)
3.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年P(guān)聯(lián)詞,并分析這句話的作用。(4分)
4.在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說明對象?(2分)
5.作者描寫眼前景物時使用了哪兩個比喻。(2分)
(1)
(2)
6.對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本段主要介紹了站在中山陵的平臺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B.本段綜合運用了描寫和說明的表達方式。
C.本段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列數(shù)字和摹狀貌。
D.本段的主要參觀順序是由南往北。
7.結(jié)合你自己的登山經(jīng)驗,分析文中加點的詞語如何理解?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凡爾賽宮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抓住特征,突出重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2、學習準確而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3、了解凡爾賽宮的建筑特色,藝術(shù)風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勝地的地位。
二、學習重點
學習抓住特征,突出重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三、學習難點
學習說明文準確而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四、學法指導
1.朗讀法: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2.編寫讀書摘要。在學生通讀課文、討論內(nèi)容、把握大意的基礎(chǔ)上,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記錄資料,可以指導學生試著做一些摘要,把文章的要點或主要內(nèi)容摘錄在卡片上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況。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學習過程
(一)預習:
1、學生對詞語注音、辨形、解釋。
A、注音:摒棄磅礴靜謐恬靜粼粼參天軼事
心曠神怡揮灑淋漓婷婷而立
B、辨形:馳名世界一張一弛歷史軼事交通秩序
C、解釋:摒棄鑲嵌心曠神怡揮灑淋漓
2、思考:
(1)本文的說明對象很清晰,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中是如何概括這一特征的?
(2)本文是怎樣抓住特征,突出重點進行說明的?
(3)課文第二部分在介紹凡爾賽宮的藝術(shù)特色和藝術(shù)風格,重點是從哪三個方面入手的?
(4)本文在敘述凡爾賽宮的修建情況時間,插入一段歷史軼事有何作用?
(5)介紹建筑物一般以空間變換為序,說說本文是按什么具體順序說明的?
(二)課堂教學
1、導入
教師講一段凡爾賽宮歷史軼事。
2、突破
a、編寫讀書摘要
b、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說明的條理性,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受本文以空間為序,由總到分,由外到內(nèi)加以具體說明。
(三)練習
設(shè)計練習,讓學生邊讀邊完成練習。
1、第一段交代了凡爾賽宮的(),并用了()說明方法。
2、第二段交代了凡爾賽宮修建和竣工的時間,接著用了()的方法說明(),從中可以看出凡爾賽宮分為()和()兩大部分。
3、說明凡爾賽宮的宮殿建筑,布局嚴密、協(xié)調(diào)的具體內(nèi)容是()。
4、第三段用了()和()的說明方法,這一具體說明了凡爾賽宮的()。
(四)拓展
推薦閱讀《文筆精華》的《古羅馬斗技場》
板書設(shè)計:
凡爾賽宮
吉祖英
1、方位藝術(shù)價值(特征)(打比方)
2、外部:時間、面積、建筑特色(列數(shù)字)抓
(空間順序)具
3、內(nèi)部:陳設(shè)(列數(shù)字舉例子)裝潢(鏡廊)體
特
4、宮前大花園:風格獨特(遠------近)(摹狀貌)征
說
明
5、歷史軼事
6—7、歷史和現(xiàn)今的重要地位(舉例子作比較)
十四短文兩篇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常見文言實詞用法,學習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
2、欣賞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shù)。
3.體會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優(yōu)美的寫法。
二、學習重難點
1.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2.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優(yōu)美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過程:
一、預習:
1、利用工具書初讀課文
2、搜集有關(guān)黃鶴樓、于園的資料。
3、簡介作者
4、疏通課文,回答問題
文言實詞
(1)遂以名樓名:
(2)坐窺井邑窺:
(3)富人于五所園也園:
(4)非顯者刺刺:
(5)主人處處款之款:
文言虛詞
(1)嘗駕黃鶴返憩于此于:
(2)遂以名樓以:
(3)觀其聳構(gòu)巍峨其:
(4)處處款之之:
四、教學過程:
《黃鶴樓》
一、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上,人們將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樓。滕王閣因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岳陽樓因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更為人知。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文又有哪些?
(學生交流搜集的黃鶴樓的詩文)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今天我們將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黃鶴樓的古文。
二、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集體讀。
正音:隅憩邑闥窺巍峨
三、積累字詞、疏通文意
1.認真讀課文,邊看注釋,邊查工具書,疏通課文大意。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
上倚河漢
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3、檢查情況:翻譯復述
一人讀一人譯合作用自己的話復述內(nèi)容。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點撥糾正。
四、探究學習,分析課文
1.文章寫出了黃鶴樓的哪些特征?
2.從原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3.哪一句話寫出了黃鶴樓的價值?
五、賞析品位:
1、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背誦。
2、體會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特色。
3、理解作者熱愛祖國山川勝跡的思想感情。
六、練習
閱讀短文《黃鶴樓》,回答下列問題。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于此,遂以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畟?,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gòu)(),高標(),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1、在文章空白處填上所缺的字詞。(4分)
2、解釋下列帶點的字詞。(16分)
隅()遂()翼()其()
窺()倚()聳構(gòu)()附()
3、翻譯下列語句。(9分)
觀其聳構(gòu)(),高標()
重檐翼館,四()霞敞
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4、在文中,作者認為黃鶴樓“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根據(jù)是什么?(3分)
5、用文中原句填空。(6分)
在文中,刻畫了黃鶴樓的整體形象;對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進行了具體描寫;形象地描寫了登樓觀賞景物的情態(tài)。寫出了作者的登樓感觸。
(6)文中有四個對偶句,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它們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說說文段的結(jié)構(gòu)方面有怎樣的特色。(4分)
8、歷史上,人們將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樓。滕王閣因有______的《滕王閣序》而聞名,岳陽樓因有________的《岳陽樓記》而更為人知。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文有______的《黃鶴樓》,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9、請你寫出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句,不少于2句。(4分)
《于園》
一、導入
吟誦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今天,也讓我們一起到揚州瓜洲鎮(zhèn)上的于園,去品賞中國古典園林的絕妙景致。
二、作者簡介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于仕宦家庭。明朝滅亡后,他隱居山中,在國破家亡之際,回首二十年前的繁華靡麗生活,寫成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書,抒發(fā)了他對故國鄉(xiāng)土的追戀之情。
今天,我們學的《于園》就出自于他的《陶庵夢憶》。
三、初讀課文
1、散讀課文。要求:請注意課文中個別字詞的讀音。
2、請讀。學生正音。教師范讀。
板書:檻jian
3、全班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不讀破句。
四、再讀課文
1、分組討論交流課文的解釋。
2、學生解釋,重點字詞教師點撥明確。
①富人于五所園也園:動詞,建筑園子。
②非顯者刺刺:名帖,這里作動詞,投名帖。
③奇在磊石磊:壘,堆砌。
④緣坡植牡丹、芍藥緣:順著,沿著。
⑤以實奇以:因為。
⑥以幽陰深邃奇幽陰深邃:陰暗深遠。
⑦頹然碧窈頹然: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綠幽遠。
⑧俱以假山顯以:憑借。顯:顯揚,有名聲。
⑨胎于石胎:這里是形成雛形的意思。于:從。
⑩至于園可無憾矣于:到。
3、思考:
于園并非人人都能進去,從文中那一句話可以證明?這一節(jié)中,還有哪一句也照應了“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這句話呢?
“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一句告訴我們:只有有名聲、有地位的人才能進這座園子,一般人則不能。可以看出這座園子不同尋常,主人不肯輕易示人,給人一種“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之感。
五、細讀課文(第二段)
從第一節(jié)中,我們還了解到于園是一個名叫于五的有錢人所建造的園子。它可以算是一座私家花園。據(jù)我了解,私家花園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精華。它們大都模仿自然,推崇山水野趣,疊石掇山,樓閣重復,具有山水畫意。
下面,讓我們重點學習第二節(jié),看看它究竟奇在何處?
1、找出關(guān)鍵句:“園中無它奇,奇在磊石”。
板書:園中無它奇,奇在磊石。
2、文中從哪幾處描繪了磊石呢?
找出方位名詞“前堂”、“后廳”、“臥房檻外”。朗讀這三句。
它們各自奇在何處?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處談感受。(可抓住文中具體字詞,想象一下作者當時的感受。)
板書:
(磊石)以實奇
(磊石)以空奇
(磊石)以幽陰深邃奇
3、作者除了介紹磊石之奇外,還寫了哪一處景致?你喜歡嗎?為什么?
“再后一水閣”,它讓人產(chǎn)生一種怎樣的意境?(置身山林之中,回歸大自然,愜意,心曠神怡)
4、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加以背誦。
5、“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作者在全文的結(jié)尾處也寫到了瓜洲眾多的園林亭榭。它們都和于園一樣,是憑借巧奪天工的假山而聞名。原因在哪兒呢?
齊讀最后一句。
三個方面的因素:來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雙手和園林主人高超的藝術(shù)構(gòu)思。
從于園到揚州眾多的園林,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總結(jié)
全文主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間順序來寫于園的山石和建筑特征,層次井然,給我們營造了富有詩意的意境。
齊讀全文。
七、練習
㈠閱讀短文《于園》,回答下列問題。
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纏,以幽陰()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1、在文中空缺處填上原文的字詞。(5分)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16分)
步()所園也()刺()款()
緣()以實奇()陡()檻()
3、解釋下列句子。(12分)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
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坐其中,頹然碧窈。
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4、細讀課文,說說本段依次寫了園中的哪些景物?(8分)
5、你認為能夠概括園中諸景物特點的一個詞是:(2分)
6、你最欣賞園中景致的哪一處?請試著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出來。(6分)
7、對下面的景物進行描寫,注意描寫的順序和角度,寫出事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6分)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二)
一、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秦牧散文把知識、哲理、感情和文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古羅馬斗技場》場景描寫的層次感。
3、引導學生學習《昆明花街》的鋪張、對比、烘托之法。
4、引導學生從觸覺、視覺和聽覺方面去感受蘇州小巷的整潔幽深和曲折多變。
二、教法、學法過程:
一、激趣
教師以適當?shù)膶胝Z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學生調(diào)整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狀態(tài)下。
二、誦讀
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誦讀時要求書聲朗朗,要求用心體會,即“有聲”“有心”。
三、評讀
各小組依次表演朗讀,或全組讀,或個人代表讀,或幾位代表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讀、評讀。
四、定向
學生誦讀、評讀后,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chǔ)、個性愛好,結(jié)合本單元學習特點,決定《文筆精華(二)》的學習主題。
老師示范:
主題1寫景狀物如何抓住特點。
主題2學習優(yōu)美、準確、生動的語言
主題3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個人定向后交給小組討論,形成本組的共性主題;之后交給全班討論,形成班級的共性主題。然后,每位同學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習基礎(chǔ)、學習特長、學習興趣等)?;蛉“嗉壍墓残灾黝},或取自己的個性主題,或兩者兼顧。
五、研讀
1、引導
教師傳授研讀方法:
(1)要圍繞自己確定的學習主題進行
(2)要反復誦讀,仔細體會語言
(3)要爭取有所感、有所悟
2、研讀
學生帶著定向的主題按照上述的研讀方法,開始研讀欣賞,填寫“研讀卡”
學習主題
自己體會
六、交流
1、小組交流。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研讀感受。
2、全班交流
選派代表參加全班交流,介紹研讀感受
口語交際
話須形象才動人
活動目標:
1、學會抓住事物特征,運用多種方法把話說得形象生動。
2、加強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設(shè)計
一.你比我猜
教師開場白: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學“幸運52”做一個有趣的游戲——“你比我猜”,每組選派二位代表來完成,一個比劃一個猜,每組4個詞,看哪組同學的配合最默契。
(多媒體展示)
第一組蝴蝶溜冰神秘興高采烈
第二組可口可樂男子漢無聊一見鐘情
第三組螞蟻狡猾菊花垂頭喪氣
第四組玫瑰金龜子淘氣躡手躡腳
教師語:哪組最好?為什么他們是最好的?學生回答可能會出現(xiàn)比劃同學語言形象生動等詞,老師再問,話說形象了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小聲議論、發(fā)言、歸納,從書中找出:
(多媒體展示)
1、激發(fā)興趣,錦上添花2、使人陶醉,流連忘返
3、使人倍受感染,身臨其境4、便于溝通理解,提升交際效果。
二.連詞成句
老師語:既然語言形象有這么大作用,那么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連詞成句”,你可選做其中一組造句,看哪組同學連得最生動形象?
(多媒體展示)
1、風箏春風傷心2、教室小鳥激動
3、雪花跳舞知了4、打工周杰倫神五
(學生連詞成句,不同的學生可連相同的一組詞,請學生評價他們連詞成句的水平,引出問題:怎樣才能做到話須形象才動人?)
(多媒體展示)
1、仔細觀察,抓住特征。2、準確、生動地運用動詞、形容詞等。
3、展開合理想象。4、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5、融情入景(事),以情動人。
三.看圖說話
教師語:看來,把話說活的方法還真不少,下面我們就來實際運用一下
1、看圖說話
教師語:請用幾句生動形象的話描繪一下你所見到的畫面!
(多媒體展示)風景畫二幅:春暖花開、黃山云海
(學生看圖,自由發(fā)揮)
2、看“圖”說話
教師語:用精妙的語言描繪你自己的照片(課前讓學生自帶一張自己的照片)。
(1)老師先作示范,請學生評價老師的介紹
(2)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照片,并用最精妙的語言來描繪它。
四.學做導游
教師語:每個同學的照片都是那么美,同學們的介紹又是那么傳神,讓老師覺得好不過癮,下面讓我們同去旅游一趟如何?
請你做導游帶我們?nèi)ヒ粋€你所見過的印象最深刻的最美的景點,并用形象的語言來介紹它,好嗎?(要求150字左右)
1、多媒體展示:“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就是身在仙山妙境……”(見課本)
2、歸納寫導游詞的要點。
3、學寫導游詞。
4、打上投影,全班交流。
五.真情告白
教師語:美麗的景色加上同學們的精妙介紹,真讓人流連忘返!
可假設(shè)你現(xiàn)在來到了江蘇電視《情感之旅》演播現(xiàn)場,主持人請你當著現(xiàn)場觀眾和電視機前觀眾的面,講述一件發(fā)生在你和父母之間的或快樂、或傷心、或內(nèi)疚、或后悔的事,并談談你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你說如何講?
友情提醒:
1、事件敘述要完整
2、要重點突出,凸現(xiàn)主題
3、注意譴詞造句,力求生動形象
4、有真情實感,以情動人
5、有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學生各自準備,四人小組交流,全班請幾位代表交流)
教師語:看來,同學們都很坦誠,對父母都有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需要告白,你們懂得愛,付出愛,這讓老師萬分的欣慰。最后送給大家三句話:
把書讀透,把話說活,把人做好
做到這三點,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很成功的人。
導游詞示例:
結(jié)合《黃鶴樓》,設(shè)置情境,用最合適、最生動、能以情感人的話編寫導游詞。注意揣摩游客心理,找有關(guān)黃鶴樓的奇聞軼事,組織語言。
例1: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小李。黃鶴樓有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常可憐,就慷慨應允。以后,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為酬,只有黃鶴一只可借,聊表謝意?!闭f罷,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黃鶴,對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為酒客助興?!闭f完后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應節(jié)起舞。消息傳開后,吸引了遠近的游人都來飲酒,酒店的生意大為興隆,辛氏因此而發(fā)了財。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現(xiàn)在酒店,對辛氏說:“十年所賺的錢,夠還我欠的酒債嗎?”辛氏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墻上的黃鶴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這個故事給黃鶴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例2: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游遍天下旅行社”的導游員小陳,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武漢市最有特色的景點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間屢建屢毀,現(xiàn)在的黃鶴樓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名字的來歷可見《圖經(jīng)》。
悠悠歲月已抹去了絕大多數(shù)歷史的痕跡,歷代文人的悲歡離合早已煙消云散,唯有巍峨的黃鶴樓以及滾滾的長江水為那過去作出無言的旁證。
現(xiàn)在大家所看見的前面這幢高大雄偉的建筑就是黃鶴樓,它以號稱天下絕景而名貫古今,蜚聲中外,它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岳陽樓齊名,并稱為“江南三大樓閣”。關(guān)于黃鶴樓的雄偉,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趣聞,說是湖北、四川兩地的客人相會在江上,攀談間,競相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客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黃鶴樓,半截插在云里頭?!斌@得四川客人無言以對。當然,這個故事是有些言過其實,但黃鶴樓確以壯麗的景觀,動人的傳說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著中外游人。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一起到黃鶴樓的里面去看看吧……
寫作訓練
觀察和描寫事物特點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抓住特點,從多角度多方面觀察和描寫事物。
2、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
二、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重點。
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并總結(jié)“觀察和描寫事物特點”的方法。
先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觀察事物和描寫事物呢?”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打個比方說,現(xiàn)在就有一只小鳥飛你的面前,就在你的眼前蹲著,你怎樣去觀察它?描寫它呢?在學生思考的基礎(chǔ)上,教師再展示一段描寫小麻雀的文字,讓學生分析:這段描寫是從哪些角度觀察并抓住了小麻雀的什么特點呢?相信學生到此已經(jīng)明白觀察和描寫事物特點的方法了。
明白了方法,就要在看圖編故事中動用。
(二)觀察畫面,組織討論。
1、請同學們看圖編故事。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每個學習小組合作編一個故事。大家先細致地觀察畫面,你希望本小組重點討論哪些問題呢?每人提出一個供大家選擇的問題。
2、圍繞重點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并做好表演準備,每個小組推選二名代表表演共同編寫的故事。
(三)深入研討,動態(tài)修改。
1、請一個小組上臺表演。觀眾作好評論準備。
2、請同學們評論演出情況。
3、教師評論,拓深拓寬同學們的思維,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一是如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描寫二只小鳥的不同生活經(jīng)歷。初一學生表現(xiàn)生活常犯片面毛病,說林中生活方式好,只說山林風光多美,蟲子多么好吃,朋友很多,經(jīng)常開音樂會什么的,就不敢寫林中生活的危險,和風雨霜雪帶來的痛苦。寫籠中生活舒適安逸,就不敢提失去自由的痛苦。為此,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都是有苦有樂,有悲有喜,有得有失的。問題的關(guān)鍵是該用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了從多角度多方面認識生活,表現(xiàn)生活,思想變得更加深刻。
二是如何處理好“文”與“道”的關(guān)系?!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本課教學中對于部分學生貪慕安逸舒適生活方式,不思進取,拒絕獨立奮爭思想,教師注意正確引導。
(四)練習寫片段,師生合作評改。
或者寫,“大鳥的健美”,或者寫“小鳥的弱小可憐”,或者寫“山林生活之自由快樂”,或者寫“籠中生活之痛苦乏味”,要求從多角度多方面抓住特點觀察。用五分鐘寫一百來字即可。
三、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在下一節(jié)作文課上把故事完整地寫出來。
附:板書設(shè)計
觀察和描寫事物特點
多角度、多方面,抓住特點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導學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導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課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合理的說明順序。
2.在飽含情感的語言中體會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點。
【學習重難點】
1.理清說明順序并掌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2.體會說明文準確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學法指導】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常用于客觀說明某種事物或某種道理。學習說明文時,帶領(lǐng)學生從說明對象的特征入手,理清說明順序,找出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課時安排】兩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字音互填,并在橫線上補充你認為重要的字詞。
zhān仰()豐功偉績()鎦金()挑釁()
重幔()()小wǔ殿頂()窖坑()逾越()
天qiàn()發(fā)jì()不xiǔ()上溯()
2.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動順序為主,以紀念碑的方位順序為輔兼顧其他順序來組織材料。自讀全文,請理清作者的活動順序(走的路線)。
(按由遠而近,直到離開的行蹤寫)
越過()—踏著()—踏上()—到了()—走下()—離開()
3.把你知道的有關(guān)說明文的知識寫在下面。
4.背誦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5.讀完文章,你有疑問嗎?請將你的疑問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1.導入
2.檢查預習
3.整體感知
①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么作用?
②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并概括主要內(nèi)容。
4.合作探究。
①理清作者寫紀念碑的方位順序。
紀念碑結(jié)構(gòu)碑身浮雕
②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③課文中哪句話既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印象,又概括了紀念碑的總體特征?文中哪些文字體現(xiàn)了這樣的特征?請舉例說明。
5.釋疑解難
6.課堂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
閱讀下列選段,完成各題。
碑身四周圍繞著雙層漢白玉欄桿,欄桿的形狀和天安門前玉帶橋的漢白玉欄桿一樣,美觀樸素,潔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顯得更加莊嚴、雄偉。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塊60噸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閃閃發(fā)光。這八個字是碑的主題。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鎦金字整齊地排列著,這是毛主席親自起草、周總理親筆書寫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東西兩側(cè)上部,刻著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裝飾花紋,象征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著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組成的八個大花圈,這些花朵象征著英雄們品質(zhì)高尚、純潔,表示全國人民對他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碑頂是民族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整個紀念碑的造型使人們感到既有民族風格,又有鮮明的新時代精神。
1.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兩段文字的內(nèi)容。
。
2.碑文所反映的時間及主要歷史事件各是什么?
3.依次找出碑身中最能體現(xiàn)說明順序的詞語。
碑身四周——()——()——()——小碑座——()
4.選文運用的說明方法是,這樣表達的好處是:。
第二課時
一、課堂助學
1.導入
2.合作探究
①齊讀開頭和結(jié)尾兩節(jié)文字,說說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②作者在寫10幅浮雕時寫法有何不同?
③這篇文章的語言準確而又生動,請舉出一例來具體分析
3.釋疑解難。
4.課堂小結(jié)。
二、鞏固練習
1.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作者在紀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紀念碑,于月日寫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從地面到杯頂高米,用了塊花崗石和漢白玉。周圍欄桿使用的材料是。紀念碑的碑心石重噸,高米。正面題詞是,是寫的;背面的碑文是(誰)起草,書寫的。碑身兩側(cè)是組成的花紋。小碑座四周雕刻著由組成的大花圈。碑頂是具有民族傳統(tǒng)的。10塊漢白玉大浮雕雕在紀念碑的,從東到北共長米,高米。
2.文章是怎樣介紹紀念碑的?
三、拓展延伸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①三峽博物館位于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建筑主體長157.3米,寬98.085米,高32米,總建筑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載了許多歷史與文化的寓意。
②三峽博物館依山而建,整體呈一個大弧線形狀。站在人民廣場仰望,博物館就像雄偉的長江三峽大壩。博物館外形最顯眼的是大面積的弧形藍色玻璃幕墻和古樸方正的砂巖外墻。藍色玻璃象征著水,砂巖外墻則代表著山,它體現(xiàn)了重慶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館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圓形穹頂,很像一個巨大的承露盤,一方面取“三峽之水天上來”之意,另一方面,水通過三層疊瀑,一泄而下,與人民廣場相連,體現(xiàn)了三峽博物館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潤大地的寓意。
③三峽博物館展廳面積為23225平方米,有4個基本陳列,分別是:反映三峽歷史、三峽文化和三峽精神的“壯麗三峽”;反映重慶地方歷史文化源流的“遠古巴渝”;反映20世紀重慶城市變遷的“重慶城市之路”;反映重慶抗戰(zhàn)文化的“抗戰(zhàn)歲月”。這里重點介紹前兩個展廳。
④“壯麗三峽”展廳位于三峽博物館一樓右側(cè),是博物館的招牌展廳。走進展廳,參觀者就仿佛來到了壯美的瞿塘峽。迎面是一幅長9米、高6米的三峽壁畫,它與擺放有致的各種三峽石一起,構(gòu)成了雄偉的夔門、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參觀者的腳下,正踩在一條用玻璃隔水方式營造的長江水上。江水拍岸的聲音,川江號子的聲音,以及長江三峽特有的猿啼聲,構(gòu)成了一個真實壯麗的三峽。
⑤“壯麗三峽”展廳擺放了大量天然三峽石。瞿塘峽口切割來的瀑石,瞿塘峽中段的黑石,巫峽切割來的纖夫石、纖夫路,以及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鶴梁題刻,也被部分切割搬進展廳。目前在全國的博物館中,還沒有放如此大規(guī)模大型天然石頭的先例。
⑥與“壯麗三峽”展廳相比,“遠古巴渝”展廳則顯得古樸而厚重。“遠古巴渝”展廳位于三峽博物館二樓左側(cè),展廳面積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這是三峽博物館文物最豐富的一個展廳,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來重慶三峽考古的新發(fā)現(xiàn),這次是首度公之于眾,比如巫山龍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齒和下頜骨化石、興隆洞遺址發(fā)現(xiàn)的劍齒象牙石刻、奉節(jié)魚腹浦發(fā)現(xiàn)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鳥形尊等。這個展廳主要靠文物來說話,它要展示遠古巴渝文化的客觀存在和無窮魅力。
1.從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說明順序來介紹三峽博物館的?
2.選文說三峽博物館的外型“承載了許多歷史與文化的寓意”,仔細閱讀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選出下列不屬于這種寓意的一項()
A.三峽博物館整體呈一個大弧線形狀,象征著雄偉的長江三峽大壩。
B.三峽博物館的外墻設(shè)計集中體現(xiàn)了重慶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館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圓形穹頂,具有極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峽博物館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潤大地的內(nèi)涵。
3.從文中篩選出相關(guān)詞語,概括“壯麗三峽”和“遠古巴渝”兩個展廳各自的主要藝術(shù)風格。
“壯麗三峽”:
“遠古巴渝”:
4.請從選文第①、第⑤自然段劃橫線的句子中任選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說明方法:
表達效果
七年級下冊語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知識點整理
七年級下冊語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知識點整理
1、如何理解標題?!局鳂耍好鞔_歌頌對象;揭示全文中心。副標:明確說明對象;表明作者對先烈的崇敬之情?!?/p>
2、為什么用落成而不用竣工或者完工?
【1、說明工程順利結(jié)束2、表達莊重、慶賀之意】
3、注意尋找文中移步換景的句子。
【1、我從……2、我越過廣場……3、我踏上……】
4、為什么文章第三段以記敘的方式插入有關(guān)紀念碑奠基的內(nèi)容?
【反映了黨和人民在取得革命勝利后,對興建紀念碑的高度重視和關(guān)懷,突出設(shè)立紀念碑的偉大歷史意義?!?/p>
5、文章說明順序。【臺階=碑心石=背面的碑文=碑身東西兩側(cè)=小碑座=碑頂=大碑座的十幅浮雕】
6、為什么先寫碑心石?【更好的凸顯主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7、為什么先寫碑心石,而碑身東西兩側(cè)和小碑座合在一起寫?
【1、集中說明花紋的象征意義,加深讀者的印象,突出對烈士的崇敬;2、先主后次,更好的說明中心。】
8、大碑座為什么放到最后寫?
【這是文章說明重點,突出中國革命經(jīng)過的艱苦道路,先烈們的光輝業(yè)績和為自由民主解放付出的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