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絲竹相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0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第2單元第3章細胞
第1節(ji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協(xié)能
第一課時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普通顯微鏡主要構件的名稱和用途;
2、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guī)范的操作方法;
3、嘗試使用低倍鏡觀察生物玻片標本;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表達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實驗操作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
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掌握觀察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載玻片、紗布、擦鏡紙。
學生:對照課本p32的圖,認識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1、前面我們已經了解生物多樣性,它們所表現(xiàn)的生命特征大同小異,如生長、繁殖等,原來,除病毒外絕大多數(shù)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要想看到細胞,必須要認識顯微鏡1、聽教師講解,回顧舊知識。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理清脈絡
構建框架
(知識積累)1、組織學生學習室驗室規(guī)則;
2、用實物來逐一介紹顯微鏡的各個結構及其用途;
3、教師演示: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認真聽講,了解室驗室的相關規(guī)則;
2、邊聽教師介紹邊結合p32圖3—2,來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3、認真聽講和觀察教師的操作方法;1、為以后有一個好的室驗紀律打基礎;
2、完成知識目標,為以后的實驗打好基礎;
3、完成知識目標,為后面的操作奠定基礎;
學以致用
(知識運用)1、要求學生開始進行操作;
2、教師巡視,指導點撥;1、根據(jù)剛才所學到的知識,變理論為實踐,動手做實驗;
2、有問題的舉手請教教師;通過親自操作加深對顯微鏡各部分的認識,掌握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完成三維目標;
課堂小結
(知識回顧)1、引導學生完成P34討論的1、2、3題;
2、指導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1、認真思考、找出答案;
2、學習如何填寫實驗報告單;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有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網)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一、顯微鏡的結構
二、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安放
(2)對光
(3)放置玻片標本
(4)觀察
(5)收放三、結論
1、上→
像倒置
2、放大倍數(shù)=目鏡×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
3、像與玻片的運動方向相反
擴展閱讀
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練習使用顯微鏡”,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節(jié)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目標
①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②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③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四種標本(寫有“e”字的玻片;動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教學過程
走進新單元①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教師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講授新課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迅速看書,動手取鏡和安放。
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
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提問: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
引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顯微鏡,并爭取達到人人會使用顯微鏡。指導學生學會通過看書來認識顯微鏡。
隨機叫學號,進行抽測。
2.顯微鏡的使用
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動手觀察的欲望。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情況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shù)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shù)越多。
歸納: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
認真觀看
動手觀察,注意規(guī)范。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④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給予鼓勵性評價。
先請學生補充,后教師補充。
強調: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
使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X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引導學生換目鏡后再觀察。
問:放大倍數(shù)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歸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鼓勵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思考,回答??磿?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學生暢所欲言。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小結:給予評價,并啟發(f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課后實驗室開放。
教學反思:
練習使用顯微鏡是學生在實驗室上的第一節(jié)課,到實驗室時要先跟學生強調實驗室的紀律,讓學生明白以后來實驗室上課必須遵守實驗室紀律,強調實驗室的清潔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學生觀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鏡和物鏡。強調光圈、反光鏡和光線的關系時要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最好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使光線變亮,怎樣使物像更清晰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邊做實驗邊思考。這樣更易使理解這些關系,做題的時候也可以想像做實驗的過程,記憶更深刻。
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設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設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第一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設計1.教材分析
1.1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屬于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本主題又包括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三個二級主題。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初步學會獨立使用顯微鏡是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學習認識、使用顯微鏡對學生在后面進一步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有重要意義。
1.2教學目標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yǎng),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guī)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養(yǎng)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1.3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A和重要的一節(jié)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fā)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篇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言,敘述顯微鏡的發(fā)展史。提問:通過預習,你對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知道了多少?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
4.3新課過程
認識材料和用具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顯微鏡、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等。
取鏡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顯微鏡的構造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之后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教師利用課件,點擊即顯示各部分名稱)
顯微鏡的使用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三種觀察標本:
(1)寫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3)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對光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按照先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放入標本→-看到清晰像的順序(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
觀察學生邊看書自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強調
⑴用低倍物鏡(10×或8×,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⑵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⑶鏡茼先下降后上升,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壓碎標本。
⑷左眼看目鏡,右眼睜開是為了畫圖。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
思考并回答問題:
⑴為什么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⑶不透明紙上的數(shù)字為何看不清?
⑷放大倍數(shù)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5.練習反饋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shù)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6.教學反思
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guī)范操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課題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jié)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一、教學目標
1.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3.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過程與方法觀察分析,分組實驗,討論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策略教法選擇啟發(fā)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分組
學法引導分組實驗,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教具媒體組合應用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四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數(shù)字的掛歷透明紙;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動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投影儀;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課前每班培訓兩名“小先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學習內容
走進新單元①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教師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講授新課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迅速看書,動手取鏡和安放。
積極發(fā)言,敘述顯微鏡的發(fā)展史。
回答是光學顯微鏡。
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
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
提問: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興奮,躍躍欲試。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 引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顯微鏡,并爭取達到人人會使用顯微鏡。指導學生學會通過看書來認識顯微鏡。
隨機叫學號,進行抽測。
2.顯微鏡的使用
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動手觀察的欲望。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情況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
一名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如何觀察到
物像的。
傾聽,引起注意
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后,動手操作,觀察。
小先生巡視,幫助。
提出疑問,明確
動手操作,觀察,說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
思考回答: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shù)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shù)越多。
歸納: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
認真觀看
動手觀察,注意規(guī)范。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④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給予鼓勵性評價。
先請學生補充,后教師補充。
強調:
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
看著物鏡。
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
巡視指導,糾正錯誤。
觀察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使
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X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引導學生換目鏡后再觀察。
問:放大倍數(shù)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顯微鏡的使用錄像。
引導學生歸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鼓勵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小組競賽按座位縱向分成四大組,隨機抽查一組,起立操作,另外三組指出問題,評等級。明確評價標準,限定2分鐘內找到物像。
練習
思考,回答??磿?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學生暢所欲言。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
么辦?
小結
給予評價,并啟發(f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課后實驗室開放。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