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3記金華雙龍洞。
記金華雙龍洞一、教學目標
1、教養(yǎng)
①、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nèi)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④、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fā)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三、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后說說。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guān)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jié):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JAb88.cOM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nèi)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jié)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lǐng)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nèi)洞要經(jīng)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后問: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
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板書:窄)
②人臥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板書:矮)
③那么,坐小船經(jīng)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板:險)
3、小結(jié):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shè)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nèi)容設(shè)計)
5、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6、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jīng)過孔隙就進入了內(nèi)洞,內(nèi)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jié)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nèi)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nèi)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nèi)洞的?
6、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guān)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nèi)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guān)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結(jié):
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nèi)洞,了解了孔隙和內(nèi)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2、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么?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xiàn)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可愛河山美麗奇特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再匯報討論)
四、質(zhì)疑,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寫寫。
五、堂上檢查,背誦第五自然段。
六、總結(jié)全文:
同學們,通過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我們欣賞了
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領(lǐng)會到了祖國山河的可愛。課后大家要認真讀讀課文,好好欣賞欣賞。有機會,我們親自到雙龍洞去游一游。
板書設(shè)計:
編輯推薦
記金華的雙龍洞說課稿
我說課的課題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shè)計和設(shè)計理念八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人教版四年級年級小語第八冊第一單元的-篇講讀課文,該單元以“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為主題展開。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體裁的文章(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情融于景(主要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
課文按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孔隙、游內(nèi)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孔隙的窄、小、險;內(nèi)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shè)定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fā)展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guān)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煉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shè)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
教學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教學難點:孔隙的描寫。游記類型課文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shè)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1情景設(shè)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關(guān)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zhì)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diào)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jié)規(guī)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質(zhì)疑定標
1、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一起去游覽了風光秀麗的張家界,暢游了氣勢宏偉的三峽,欣賞了寬廣美麗的大草原,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特別的地方,金華的雙龍洞。
問:你們當中有誰去過或誰了解呢?
老師:好的剛才同學都說了很多,讓我們跟導游一起去看看這地方道底是怎么樣的?
2、讓學生解釋“記”是什么意思?(記載)
3、本文是一篇游記,這篇游記是葉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覽金華雙龍洞后寫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nèi)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1)、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可采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2)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于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3)根據(jù)作者的瀏覽路線,畫一張瀏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4)教師:作者是按照:金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三)精讀感悟,研析結(jié)構(gòu)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交待了什么?(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師: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最后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景物——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
特點——各色白色粉紅色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艷
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顏色?明艷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會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的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為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B、出示掛圖,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艷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沿途不僅有特色的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溪流為什么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著山勢的變化而產(chǎn)生的。聽溪流聲音多好聽,有時發(fā)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fā)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fā)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四)總結(jié)遷移,形成積淀。
第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仿佛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們要不要愛護呢?看看你們該怎么做呢?(愛護環(huán)境、保護旅游資源)
一節(jié)好課的結(jié)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
1、熟讀課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關(guān)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3、家鄉(xiāng)旅游景點:洪澤湖穆墩島或楊毛嘴濕地保護區(qū)景點片段描寫。
七、板書設(shè)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nèi)容的縮影,達到啟發(fā)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
本課的板書設(shè)計是:
3記金華的雙龍洞
3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學要求: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1.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人課題。
同學們都喜歡游覽,旅游后還有寫寫游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后,就寫了一篇游記,這篇游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葉圣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了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了解了些什么內(nèi)容?
2.通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了解了關(guān)于本課的什么知識?
生答:我知道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生答:葉圣陶解放前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qū)參觀游覽,并寫下了許多清新優(yōu)美的游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皟蓚€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每天游人如織。
⒊老師小結(jié):同學們了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問題。
⒈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⒉學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講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⑶把講到洞中雙龍的句子畫下來。
⒊討論以上思考題。
四、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⒈開火車分析生字的音、形、義。
⒉抽讀課文。(了解學生通讀課文情況。)
⒊理解生詞。(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機檢查。如:蜿蜒、明艷、突兀、森郁等詞。)
五、給課文分段。
⒈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⒉同座談論分段和段意。
⒊老師總結(jié)歸納。
六、作業(yè):⒈抄寫生字。⒉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⒈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⒉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⒊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片段練習。
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⒈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⒈聽寫生詞。
⒉請說說本文分幾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
二、學習第一段。
⒈抽學生讀本段。
⒉思考:⑴葉圣陶爺爺在去雙龍洞的路上看見了什么?(請用:“”畫出來)。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寫?
⑵“明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會“眼前一片明艷”?
⑶溪水為什么會變換調(diào)子?這里寫溪水實際上是寫什么?這溪水是從哪里流出來的?
⒊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讀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請你說出來,你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產(chǎn)生想象)
⒌總結(jié)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段文字的。
學生總結(jié):⑴了解作者描寫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寫。
⑶體會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繪的景色。
三、學習第二段。
⒈學生自學本段。同學們我們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本段。請同學們隨著葉圣陶爺爺繼續(xù)向前游。
⒉學生自由朗讀學習課文。
⒊質(zhì)疑問難。
⒋老師提問:⑴你來到了雙龍洞看見了什么樣的景觀?你有怎樣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⒌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想象作者描寫的外洞是什么樣子的。
四、學習第四段。
⒈學習方法同上1~3步。
⒉老師提問:⑴我們與葉圣陶爺爺游到外洞,必須干什么?(生:坐船)
⑵葉圣陶爺爺給我們介紹的小船是什么樣的呢?葉圣陶爺爺是怎樣乘船的呢?
⑶這小船是順水而行,還是逆流而上?
⒊我們也來感受在船上進洞的感覺。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⒋老師題問:“擠壓”是什么意思?葉圣陶爺爺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你有怎樣的感覺?(要學生產(chǎn)生想象。)
五、學習第五段。
⒈學生自學方法同上。
⒉老師題問:坐船進入內(nèi)洞,內(nèi)洞是什么樣子的?當工人提著汽油燈看到了什么?
⒊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
⒋讀完以后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要學生產(chǎn)生想象。)
⒌老師題問:現(xiàn)在你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嗎?
六、齊讀第六段。
七、總結(jié)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⒉思考:讀完本課你有何收獲或感受?
八、文字訓練。
片段練習:根據(jù)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你選擇一處產(chǎn)生想象,寫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書設(shè)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洞口外洞內(nèi)洞出洞
映山紅突兀、森郁窄漆黑
油桐花寬、大擠壓雙龍、石鐘乳、石筍
比外洞大
溪流泉水泉水泉水
(變換調(diào)子)(靠洞右邊)(孔隙流出)(緩緩、源頭)
附學生的片段練習。
“我”乘車穿過金華城,大約行了五公里來到了羅甸。只見一座紅色的山映入眼簾。還有幾分亮綠點綴著。是那么另人心醉!汽車迎著山路盤曲而上,仔細看那些紅色的小東西,原來是一朵朵紅色的油桐花。這些花開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團團的紅園球,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些紅色的絨球呢!“嘰嘰嘰……”我朝樹枝上一看,一只黃色的小鳥在樹枝上唱著歡快的歌,伴著溪流的溪聲,它唱起了歌兒,真有節(jié)奏。
學生:黃秦
溪流之女滾滾地流動著,潔白、清透。她唱著婉轉(zhuǎn)的歌:有時咕咚咕咚、有時叮當叮當。她很溫柔,如一個和藹可親的母親,輕柔地扶摸著水里的石頭,在她的呵護下石頭靜靜地進入了夢想,當它們醒來時以換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時時變換著身姿,搖動著它的長裙?!八鼰o時無刻不帶給我們以米的感受”只聽見耳邊所有的事物都在贊嘆。突然,一束太陽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聲更加動聽了。
學生:喻涵
我坐船來到內(nèi)洞,見內(nèi)洞漆黑得沒有一絲光亮。工人拿著油燈在前面引路。這時我才感覺內(nèi)洞比外洞大多了。里面的鐘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動物、有的像孫悟空的“定海神針”。再往里走,洞里安靜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來,發(fā)出“嘀,嘀”的聲音,人走在里面覺得很陰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臉上,涼涼的,嚇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聽見有水流聲,原來是溪流的來源。這時我發(fā)現(xiàn)內(nèi)洞太大了,人在里面只不過是一個微生物罷了。接著,我排著隊出了洞。
學生:閆墨鋒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2.圍繞中心,根據(jù)游覽順序,學著給課文列提綱。
3.指導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學著給課文列提綱。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⒈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⒉作者通過記敘有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三、學習給課文列提綱。
⒈基本方法:⑴通過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確定作文記敘的主要內(nèi)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⑵要選擇好材料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并確定分幾段寫。
⑶給每一段寫個簡短的段意或列個小標題。
⒉格式:⑴題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學生學著給本課列題綱。
⒋評講學生列出的題綱。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五、總結(jié)學生學習情況。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實錄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我們就隨著葉圣陶爺爺,一起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好不好?
(板書課題:12記金華的雙龍洞)(指12)請齊讀課題。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能讀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劃下來。(師副板書)
(1)你都讀懂了什么?(4人)
(如果學生只從句段說,提前安排一人)
板書:入山、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請你來你說你來。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對問簡單的詞語,可以說:
你來誰來幫幫他?你明白了嗎?
請你說你能幫他解答嗎?懂了嗎?
對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可以說:
你的想法很獨特!多么獨特的想法呀!
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意。
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了不起!]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待會解決(副板書)老師把它記下來也把它記在這。
相信這些問題講完課文后,你就會明白。
2、(指板書)那么,在這幾部分中你最喜歡哪部分,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可以自己讀,合作讀,還可以畫畫,談體會。聽明白了嗎?開始。
全班匯報交流:
剛才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入山:
誰喜歡入山這部分?(字幕:2-3段)
你來。
你準備用什么方式來交流?
生:朗讀、談體會。
開始吧!
師:多美的景色??!
誰還想交流?
(入山時見到的溪流。字幕:將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畫線.)
為什么喜歡?
生:用上了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些詞,寫出了溪流的變化。(課件:將4個時而變色)
師:那誰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呢?
你來讀。
師:同學們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么樣?
師: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呢?生讀。
(讀的好時,師:你這一讀,老師仿佛聽見了溪流變換調(diào)子的聲音。誰能讀的比他還要好?生。
告訴老師,為什么溪流會時時變換調(diào)子呢?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讀得不好時,誰來教教他?你再來試一試!如果都讀的不好,師范讀,加手勢。師:聽老師來讀一讀。
看誰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表揚。聽老師來讀。誰來和老師比賽?問:為什么溪流會時時變換調(diào)子呢?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外洞:
3.師:你還喜歡哪部分?
生:我喜歡外洞,(放圖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進了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學校的階梯教室大約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內(nèi)洞中一千或八百人開會也不覺得擁擠。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嗎?(字幕)誰能讀出外洞的大?一生讀。他讀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讀讀嗎?
孔隙:
.生一:我最喜歡孔隙這一部分。(課件:第4段的字幕)
師:你準備用哪種方式來交流?
生:我準備用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生交流。
讀了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覺孔隙又窄又小。
師:從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課件:點擊熱區(qū),將此句劃線)
誰還有?
生補充: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課件:熱區(qū)--劃線)
找得非常準確。你是通過讀體會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點。
師:誰還想來交流這一部分?
生二:我們組是以畫圖的方式來介紹這一部分的。(實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上面的石頭畫得這么低,是因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從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離。船很小,只能并列躺著兩個人。船兩頭都系著繩子,從內(nèi)洞里拉動繩子,船就進來,再從外洞向外拉繩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蚁脒@大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師馬上帶頭鼓掌。)你是通過畫圖來體會的。
師: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环鶊D。(出示孔隙的動畫)請看。這兩位游客上船了,
剛才通過朗讀、畫圖,我們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F(xiàn)在誰能把這一整段課文讀一讀?(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練練。誰來試試?你來。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不好)
哪兒不好?你能把這兒讀一讀嗎?讀得很好。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內(nèi)洞:
師:你還喜歡那部分?
b.生:我很喜歡內(nèi)洞。
你想以什么方式來介紹內(nèi)洞(談體會)
生:進入內(nèi)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龍宮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還有千姿百態(tài),顏色各異的石鐘乳和石筍。
師:你為什么喜歡它?
生:因為它形狀--,顏色---。
師:你能不能用課本上的詞來表示?(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師:那些石鐘乳和石筍是什么樣的?
生談:形狀像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師: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還有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內(nèi)洞。(放內(nèi)洞部分錄象)
師:他們像什么?請你來。生.誰再來說?
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內(nèi)洞里的景物還有很多。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誰再談談?
(如果沒有談的,師:比如猴子觀海、海底撈月、哪吒鬧海等)
誰再說說?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說了這么多,現(xiàn)在能把內(nèi)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的特點讀出來嗎?(字幕:首先當然是……值得觀賞。)
先自己練一練。請你來。(一生讀)同學們,他讀的怎么樣?自己練練,誰來?讀得怎么樣?老師也認為很好。喜歡讀的站起來讀。
三、練習: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暑假即將來臨,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雙龍洞景區(qū)的小導游。
(課件: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標準,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同學們愿意來試試嗎?
師:首先以小組為單位作準備,每人介紹一處景點,介紹時可以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充實進來。各小組要選出最優(yōu)秀的一名同學參加競聘。
誰想來介紹入山?(找一人)誰來介紹外洞、孔隙、內(nèi)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開)來,(掛導游牌,發(fā)小旗)
師:我們由金華城出發(fā)。小導游們,開始吧!
生:a(出示錄象--入山圖)
[如果導游開始沒自我介紹,師要喊停。問:平時我們外出旅游,見到的導游也是這么說的嗎?生。對,要先自我介紹。再來說說。]
導游:雙龍洞屬于巖溶景觀,以洞中有洞、臥船入洞為特色。我們現(xiàn)在正通往雙龍洞。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是不是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真是一片明艷。
隨著山勢,迎著溪流,我們繼續(xù)往前走。
導游:再往前走,就到了雙龍洞口,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師:(拍肩)該輪到你了!
生b: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將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覽外洞。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真像橋洞,這么寬。
導游:讓我們走進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廣、深各33余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這兒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像不像個大會堂。你看,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溫保持在17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比起天然空洞,更是過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師:誰還查找了其他有關(guān)外洞的資料?
一生讀:我還知道了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生出示圖片)大家看,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于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上網(wǎng))師:利用上網(wǎng)來查閱資料是一種便捷的方式,可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c:孔隙
導游:(圖)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請看,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進出?!@就到了內(nèi)洞。
生d:內(nèi)洞(錄象)
導游: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雙龍洞內(nèi)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內(nèi)洞吧!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那邊是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你可以依據(jù)其形狀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覺得也很值得觀賞。如果你在內(nèi)洞轉(zhuǎn)一圈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內(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游覽。
師:導游工作結(jié)束了,現(xiàn)在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表現(xiàn)?
祝賀你們
四、談收獲:
1、(指副板書)這些問題你明白了嗎?
2、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請同學們用做詩、畫畫、唱歌、寫廣告語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雙龍洞的喜愛,下課。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這一神奇的溶洞。激發(fā)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寫作特點,培養(yǎng)有條理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
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介紹課文及作者
1、課文,游記:
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情景。
2、作者,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吳縣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1957年葉圣陶先生60多歲時,游覽了雙龍洞、冰壺洞,見《小傳十篇》。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文:
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劃出不懂的詞語。
2、集體討論難字、新詞:
⑴讀音:
wānjrǔsǔn
蜿蜒即使石鐘乳石筍
⑵新詞:
孔隙突兀森郁
四、讀熟課文
1、散讀。
2、小組讀。
五、思考寫作順序,試著劃段
第二課時
一、理清層次,劃分段落
1、默讀: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
游覽順序──空間位置變換。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時間、地點、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見聞。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覽經(jīng)過。
二、講讀
1、指名讀第一段:
分析:這是一篇游記,且開篇點題,交待了時間、地點。
2、學習第二段:
作者從金華城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漸漸入山,記寫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問:
⑴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筆劃一下:
溪流:時而時而時而。
⑵什么叫迎著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覽的一條暗線)
⑶理清這部分敘述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
3、小結(jié):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從洞口里流出來的,引出描寫重點──雙龍洞。
第三課時
一、從讀入手,理清層次
1、讀第三段:
說一說寫了幾層意思。
2、分析:
外內(nèi)
學生邊讀邊思考,師生共同總結(jié):
⑴泉水來路。
⑵孔隙大小。
⑶小船形狀。
⑷進出方法。
⑸人的感覺。
二、學習本段第三層
內(nèi)洞奇景。自由讀,并小結(jié)寫了什么?
1、黑為什么?只有孔隙相連:
2、大十來進房子那么大。
3、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fā)源地,且點出洞已到頭。
4、最后寫出洞,自然結(jié)束文章。
三、總結(jié)
作者記敘了游覽雙龍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一課時教后反思
昨天教了《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一課時,現(xiàn)將教學流程回顧一下:
從第一單元的主題談起,談到葉圣陶先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牛郎織女》;讀課題,介紹宋代葉芳的詩句“一水穿開巖底石,片槎引入水中天”;讀課文,明白游覽的順序,體會葉圣陶寫作的風格;指導寫好4個生字。
今天,讀了夢軒的《做一個挺立在講臺上的明師》一文,深受感觸:
夢軒說:“我以為,小學老師,不管你做的學問多高深,你讀的書多高深,有一點,我們說的話、上的課,必須要讓孩子明白,接受,否則,一切都是白搭?!备吡稚蠋熣f,最好的語文課,就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對學生說,你們問吧。“卓越的教師在啟迪”說得真對!做一個“學”師,引導學生學語文,才是我們的努力方向,而不是教語文。夢軒說:“85%的語文老師讀不懂教材。”我則認為,不是讀不懂,而是沒有正兒八經(jīng)、認認真真地讀過教材。上一節(jié)課之前,我們首先要把教材好好地讀一讀。
夢軒記著王瑞平校長的話:“要多讀書,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學?!庇谑?,他堅持每個工作日都記教學隨筆:“我們提倡老師們寫一寫教育教學隨筆,我以為教育敘事是最好的教學研究,它為我們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促進我們思考?!?br> 我卻是有惰性的,一直缺少堅持的精神。去年10、11月一度堅持,獲得連續(xù)兩個月“十佳隨筆”。但是,隨后由于特殊原因,后來就半途而廢了。
下面兩個六條,是夢軒對“明師”理想目標和要求的理解:
第一個六條,第六階段:我有我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
第二個六條,第六條: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努力擔當,努力依據(jù)教育教學規(guī)律,用教育的方式解決教育的問題。
我要向上面的兩個第六條努力,因為我“狂妄”地說,我站在兩個第六條的“影子”里,只是缺少了“勤奮”。不管如何,憑我一個人慢慢地摸索,努力地去做就是了。
再回顧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覺得自己還是有兩件事做對了的。一是讓學生學習像葉圣陶一樣寫出干凈的文字來;二是指導學生寫好每一個生字。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diào)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獲。
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jié)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chǔ)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章的暗線。
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xié)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
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zhàn)這個挑戰(zhàn)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
二是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nèi)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jié)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nèi)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jié)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jīng)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jié)束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shè)想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shè)想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游記,全文按游覽順序記敘,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寫我游雙龍洞的時間和出發(fā)地點;第二段從出金華城到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寫從金華到雙龍洞的路上;第三段從在洞口抬頭望到結(jié)束,寫游洞。全文脈絡清楚,層次分明,滿篇皆畫。學習這一課,培養(yǎng)學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要內(nèi)容。
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設(shè)想。
一要多讀。讀什么?1.讀修辭特點比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對比)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夸張)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都可讓學生多讀。2.讀感情色彩較濃的句子。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內(nèi)洞一團漆黑,什么也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nèi)的景物等。3.還可讓學生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路上、孔隙、內(nèi)洞等段。指導學生讀上面這些句子、段落時,除范讀外,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邊讀邊想。如,讀去雙龍洞路上一段,可讓學生先讀,再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公路是什么樣子的,山上映山紅、油桐是怎樣生長的,溪水出山是怎樣一種情況,山色怎樣,然后再讀。就這樣反復讀、反復想,一直讀到眼前能呈現(xiàn)出畫面為止。另外,對該讀重音的字句,也應指導。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象橋洞似的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等。總之,只要注意讀,注意引導學生讀一次,達到一種目的,學生就會漸漸讀出味來,讀出門道來,百讀不厭。
二要精講。講寫作方面的技巧、特點。一是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本文除按游覽順序?qū)懲?,文中還處處寫到溪流。從入山到外洞、孔隙、內(nèi)洞,無處不溪流,好像作者的游覽,處處追尋著溪流的足跡,使文章自然而然地串了起來,也使人看到了作者游覽時不斷探求雙龍洞奧秘的興味。二是本文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借用具體化的事物和感覺到的情況去描畫觀察到的情況。如,寫孔隙情況,作者不直接說孔隙多大、多高、多寬、多長,里面的情況怎么樣,而是用人們所常見的東西比喻說明。說孔隙的高低寬窄用了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的小船呢?兩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無法容納第三個人。寫孔隙內(nèi)的情況,用感覺去寫: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寫外洞的大小形狀:像橋洞似的,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個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等等。這樣寫,把許多抽象的東西都形象化、具體化了。三是分析文章的脈絡層次,篇章結(jié)構(gòu)。講時可作如下板書:
(一)四月十四日,去游
前五公里(略)金華-羅甸
(二)路上
后五公里(詳)公路:盤曲而上
山上:滿山映山紅
油桐一叢一簇
山土粉紅
溪水:時而
時而
時而
時而
洞口外山突兀森郁
外洞洞口橋洞似的
洞內(nèi)像大會堂
(三)洞內(nèi)寬兩人并排仰臥的小船
高仰臥恰能通過
孔隙長約二三丈
光線昏暗
一團漆黑
洞頂雙龍(青、黃)
洞內(nèi)石鐘乳、石筍
內(nèi)洞形狀多端顏色各異
大小比外洞大得多
十來進房子大
溪流上源在深黑處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建議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建議”,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1.課前教師可作些調(diào)查,學生有沒有見過溶洞,對溶洞有些什么了解等。
2.課始,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與此同時借機教學石鐘乳石筍等詞語。然后揭示課題,對課文略作介紹。
3.本文生字較多,可單獨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難,讀準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游蹤。
5.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分別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準確與實在。
6.學生讀懂課文以后,可設(shè)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寫景物某一特點的句子,然后用幾句具體的話把這一特點描寫出來。
7.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介紹一次旅游觀光的親身經(jīng)歷,或介紹自己曾經(jīng)去過的一個溶洞,給課文金華雙龍洞的內(nèi)洞配上插圖等等。
記金華的雙龍洞精品教案九教學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精品教案九教學”,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板書:8.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diào)生字浙的讀音是zh,不要讀成zh;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并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j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huán)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shù)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tài)。
石鐘乳:石灰?guī)r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fā)凝結(jié)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zhuǎn):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nèi)洞里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nèi)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nèi)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游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作者記敘了他游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fā),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學生總結(jié)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shè)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nèi)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
(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教師根據(jù)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后,按游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經(jīng)過情形。第五段:介紹游覽內(nèi)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jié)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shè)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tài),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艷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聯(lián)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diào)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guān)系?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xù)。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chǎn)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nèi)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jīng)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shù)摹?/p>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nèi)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附:板書設(shè)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內(nèi)洞的特點,感受內(nèi)洞的奇。
(二)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雙龍洞內(nèi)洞的特點。
(二)練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2.教師了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二)聯(lián)系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jīng)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nèi)洞。內(nèi)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nèi)洞)
(三)了解內(nèi)洞特點,感受內(nèi)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nèi)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fā),開闊思路。
(內(nèi)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nèi)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tài),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
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案教學設(shè)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案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我們就隨著葉圣陶爺爺,一起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好不好?
(板書課題:12記金華的雙龍洞)(指12)請齊讀課題。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能讀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劃下來。(師副板書)
(1)你都讀懂了什么?(4人)
(如果學生只從句段說,提前安排一人)
板書:入山、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請你來你說你來。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對問簡單的詞語,可以說:
你來誰來幫幫他?你明白了嗎?
請你說你能幫他解答嗎?懂了嗎?
對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可以說:
你的想法很獨特!多么獨特的想法呀!
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意。
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了不起!]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待會解決(副板書)老師把它記下來也把它記在這。
相信這些問題講完課文后,你就會明白。
2、(指板書)那么,在這幾部分中你最喜歡哪部分,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可以自己讀,合作讀,還可以畫畫,談體會。聽明白了嗎?開始。
全班匯報交流:
剛才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入山:
誰喜歡入山這部分?(字幕:2-3段)
你來。
你準備用什么方式來交流?
生:朗讀、談體會。
開始吧!
師:多美的景色?。?br> 誰還想交流?
(入山時見到的溪流。字幕:將"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畫線.)
為什么喜歡?
生:用上了"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些詞,寫出了溪流的變化。(課件:將4個"時而"變色)
師:那誰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呢?
你來讀。
師:同學們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么樣?
師: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呢?生讀。
(讀的好時,師:你這一讀,老師仿佛聽見了溪流變換調(diào)子的聲音。誰能讀的比他還要好?生。
告訴老師,為什么溪流會時時變換調(diào)子呢?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讀得不好時,誰來教教他?你再來試一試!如果都讀的不好,師范讀,加手勢。師:聽老師來讀一讀。
看誰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表揚。聽老師來讀。誰來和老師比賽?問:為什么溪流會時時變換調(diào)子呢?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外洞:
3.師:你還喜歡哪部分?
生:我喜歡外洞,(放圖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進了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學校的階梯教室大約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內(nèi)洞中一千或八百人開會也不覺得擁擠。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嗎?(字幕)誰能讀出外洞的大?一生讀。他讀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讀讀嗎?
孔隙:
.生一:我最喜歡孔隙這一部分。(課件:第4段的字幕)
師:你準備用哪種方式來交流?
生:我準備用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生交流。
讀了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覺孔隙又窄又小。
師:從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課件:點擊熱區(qū),將此句劃線)
誰還有?
生補充: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課件:熱區(qū)--劃線)
找得非常準確。你是通過讀體會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點。
師:誰還想來交流這一部分?
生二:我們組是以畫圖的方式來介紹這一部分的。(實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上面的石頭畫得這么低,是因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從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離。船很小,只能并列躺著兩個人。船兩頭都系著繩子,從內(nèi)洞里拉動繩子,船就進來,再從外洞向外拉繩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蚁脒@大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師馬上帶頭鼓掌。)你是通過畫圖來體會的。
師: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环鶊D。(出示孔隙的動畫)請看。這兩位游客上船了,
剛才通過朗讀、畫圖,我們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現(xiàn)在誰能把這一整段課文讀一讀?(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練練。誰來試試?你來。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不好)
哪兒不好?你能把這兒讀一讀嗎?讀得很好。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內(nèi)洞:
師:你還喜歡那部分?
b.生:我很喜歡內(nèi)洞。
你想以什么方式來介紹內(nèi)洞(談體會)
生:進入內(nèi)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龍宮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還有千姿百態(tài),顏色各異的石鐘乳和石筍。
師:你為什么喜歡它?
生:因為它形狀--,顏色---。
師:你能不能用課本上的詞來表示?(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師:那些石鐘乳和石筍是什么樣的?
生談:形狀像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師: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還有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內(nèi)洞。(放內(nèi)洞部分錄象)
師:他們像什么?請你來。生.誰再來說?
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內(nèi)洞里的景物還有很多。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誰再談談?
(如果沒有談的,師:比如猴子觀海、海底撈月、哪吒鬧海等)
誰再說說?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說了這么多,現(xiàn)在能把內(nèi)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的特點讀出來嗎?(字幕:首先當然是……值得觀賞。)
先自己練一練。請你來。(一生讀)同學們,他讀的怎么樣?自己練練,誰來?讀得怎么樣?老師也認為很好。喜歡讀的站起來讀。
三、練習: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暑假即將來臨,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雙龍洞景區(qū)的小導游。
(課件: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標準,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同學們愿意來試試嗎?
師:首先以小組為單位作準備,每人介紹一處景點,介紹時可以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充實進來。各小組要選出最優(yōu)秀的一名同學參加競聘。
誰想來介紹入山?(找一人)誰來介紹外洞、孔隙、內(nèi)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開)來,(掛導游牌,發(fā)小旗)
師:我們由金華城出發(fā)。小導游們,開始吧!
生:a(出示錄象--入山圖)
[如果導游開始沒自我介紹,師要喊停。問:平時我們外出旅游,見到的導游也是這么說的嗎?生。對,要先自我介紹。再來說說。]
導游:雙龍洞屬于巖溶景觀,以洞中有洞、臥船入洞為特色。我們現(xiàn)在正通往雙龍洞。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是不是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真是一片明艷。
隨著山勢,迎著溪流,我們繼續(xù)往前走。
導游:再往前走,就到了雙龍洞口,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師:(拍肩)該輪到你了!
生b: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將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覽外洞。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真像橋洞,這么寬。
導游:讓我們走進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廣、深各33余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這兒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像不像個大會堂。你看,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就是外洞。外洞的常年洞溫保持在17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比起天然空洞,更是過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師:誰還查找了其他有關(guān)外洞的資料?
一生讀:我還知道了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生出示圖片)大家看,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于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上網(wǎng))師:利用上網(wǎng)來查閱資料是一種便捷的方式,可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c:孔隙
導游:(圖)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請看,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進出?!@就到了內(nèi)洞。
生d:內(nèi)洞(錄象)
導游: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雙龍洞內(nèi)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內(nèi)洞吧!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那邊是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你可以依據(jù)其形狀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覺得也很值得觀賞。如果你在內(nèi)洞轉(zhuǎn)一圈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內(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游覽。
師:導游工作結(jié)束了,現(xiàn)在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表現(xiàn)?
祝賀你們
四、談收獲:
1、(指副板書)這些問題你明白了嗎?
2、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請同學們用做詩、畫畫、唱歌、寫廣告語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雙龍洞的喜愛,下課。
資料提供者: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一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一》,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學習目標
①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②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⑤培養(yǎng)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guān)石鐘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可以做成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游嗎?都游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里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游覽。
聽朗讀錄音。
說說跟著作者游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導細讀,了解游覽順序
①“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xiàn)在我們來細細學習?!?/p>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并用“…”畫出提示作者游覽順序的有關(guān)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②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jié)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shè)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nèi)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并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jù)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③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課堂作業(yè)
①認讀生字、生詞并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fā)問。
②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zhì)巖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①默寫生字詞。
②讀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按照游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①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③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艷啊。
③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里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①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怎么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chǎn)生什么感覺?
理解“突?!保焊呗枺干絼莞呗??!吧簟保簶淠久⒎泵?。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④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qū)В髡唔樦饔斡[?,F(xiàn)在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nèi)洞)
●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①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②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shù)摹?/p>
③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復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聯(lián)系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jīng)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nèi)洞。內(nèi)涵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了解內(nèi)洞特點,感受內(nèi)洞的“奇”
①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jù)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②結(jié)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內(nèi)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評議,互相啟發(fā),開闊思路。
內(nèi)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nèi)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nèi)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著圖像,試著給圖配音,描述洞內(nèi)景象。
●小結(jié)
作者乘船出洞,結(jié)出了雙龍洞之游。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質(zhì)疑問難
●推薦課外閱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游覽過的地方,你讀了,仿佛跟著作者在游覽觀光,這就是游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游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課堂作業(yè)
①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②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tài)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范句,體會分句間轉(zhuǎn)折的意思,然后教師或?qū)W生示范造句,指導仿造)
②板書設(shè)計:
四下、19、記金華的雙龍洞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四下、19、記金華的雙龍洞,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一、教學目的
1.知識:了解雙龍洞的游覽順序,景象的奇異。滲透游記類課文的學法。
2.能力:思考、表達和搜集材料的能力。運用有關(guān)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思考: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體會金華洞景象的奇異。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描寫孔隙的寫法。
四、教具準備
CAI課件錄像
五、學時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有誰能說說旅游有什么好處。(生自由說)
二、檢查預習
1.過渡:今天,我們隨葉圣陶老先生去金華的雙龍洞旅游。要去雙龍洞得做好準備認識去金華的雙龍洞的路(小黑板出示生字),有誰做好了出發(fā)的準備了?
2.指名讀、齊讀生字詞語,及時糾正讀音。
浙(zh)呈(chnɡ)郁(y)稍(shāo)額()
3.指名上臺書寫生字詞語及讀音。
(1)注意字型:聚的下半部分。
(2)與形近字區(qū)別:呈(程);稍(梢);折(浙);昏(婚)
4.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整體理解課文。
1.自由輕讀課文,用△標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這些景點的景色哪兒最美、哪兒最險、哪兒最奇?
2.同桌討論作者游覽的順序和經(jīng)過的景點以及個景點的特點。
3.說說作者游覽金華的雙龍洞經(jīng)過了哪些景點以及各自的特點?(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板書:金華羅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美)(險)(奇)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看看哪些景色最美?再看看還有哪些不理解,提出來與同學討論。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反饋。
(1)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旅游的時間、地點及金華雙龍洞的所在位置。
(2)第2自然段介紹了作者去雙龍洞時沿途見到的美麗風光。(可結(jié)合學生的介紹填表)
沿途景物特點
山上公路
映山紅
油桐
沙土
新綠盤曲而上
精神、多
多
粉紅色
或濃或淡
水溪流
水聲寬窄緩急
變換調(diào)子
(3)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登山?(迎著是逆流而上,不是順流而下)
(4)再讀,用標出這一段的反義詞。
4.這么美的景色怎樣才能讀出欣賞、贊美的感情來呢?自己讀一讀、試試看。
5.齊讀第1、2段。
五、課堂練習
1.書寫生字、組詞。
2.形近字組詞。
折()呈()梢()昏()
浙()程()稍()婚()
拆()承()捎()葷()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9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過渡:我們一同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眼前一片明艷,耳邊溪流潺潺,迎著溪水抬頭望去,看!雙龍洞到了!
二、學習課文。
過渡:請大家打開書,朗讀課文的3、4、5大段,看看我們都隨葉老游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過渡: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們一起來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請你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
1、洞口寬像橋洞
(1)指讀,讀出寬大的感受。
(2)明確學法:洞口這部分我們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體會讀出來。
過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繼續(xù)學習。經(jīng)過寬大的洞口,就來到了外洞。這里又是怎樣的景觀呢?
2、自學外洞,把自己的收獲匯報給大家。
高、大仿佛到了個大會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誰能把這種奇特的感受讀出來?
過渡: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jīng)讓我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嘆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靵砜纯窗?!
3、出示資料:
內(nèi)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余米,寬3米多。內(nèi)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之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
(1)看錄像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給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自讀第四大段,說說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自以為、沒有一處、擠壓、稍微、準會)
(3)感情朗讀。(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4)看電腦填空。
過渡:這樣的水石奇觀,游覽后真令人拍案叫絕。下面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第四大段。
(5)有感情朗讀全段。
過渡:我們乘船從孔隙經(jīng)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nèi)洞。這里又有什么樣奇特的景觀呢?
4.默讀第五大段,用我們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個人學習。再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內(nèi)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然后有語氣地讀出來。
(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
(2)洞頂?shù)碾p龍
(3)石鐘乳和石筍名目有四十多種。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看圖片加深體會。
(5)把句子補充完整。
(6)出示資料:
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過渡: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們驚嘆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nèi)洞這部分。
(7)感情朗讀。指讀。
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葉老又仰臥在小船里,通過孔隙出了洞。
三、總結(jié):
(1)結(jié)合板書總結(jié)全文,體會雙龍洞景觀的奇特。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嘆。那孔隙的奇妙,石鐘乳和石筍造型的奇特,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景象奇特)而且,還掌握了游記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2)發(fā)散:學生出示相關(guān)的圖片或文字,進行課內(nèi)外結(jié)合。
老師知道,同學們在課下也結(jié)合課文從書中、報刊中、網(wǎng)絡上找到了許多與課文相似或相關(guān)的材料,下面我們就來展示給大家吧。
(3)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總結(jié)。
同學們從網(wǎng)絡上、書中、報刊中以及親身的游歷中,搜集到豐富的材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給我們帶來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更豐富的知識,和搜集資料的途徑、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能這樣做。
板書設(shè)計:19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美)(寬)(高大)(窄小)(黑大)
景象奇異
教學后記:
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队浗鹑A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diào)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并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j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huán)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shù)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tài)。
石鐘乳:石灰?guī)r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fā)凝結(jié)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zhuǎn):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nèi)洞里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nèi)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nèi)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游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作者記敘了他游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fā),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學生總結(jié)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shè)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nèi)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教師根據(jù)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后,按游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經(jīng)過情形。第五段:介紹游覽內(nèi)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jié)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shè)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tài),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艷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聯(lián)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靶戮G”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diào)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guān)系?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xù)。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chǎn)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nèi)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jīng)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shù)摹?/p>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nèi)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紫吨谐舜媸翘半U”了!
(板書: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內(nèi)洞的特點,感受內(nèi)洞的“奇”。
(二)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雙龍洞內(nèi)洞的特點。
(二)練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2.教師了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二)聯(lián)系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jīng)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nèi)洞。內(nèi)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nèi)洞)
(三)了解內(nèi)洞特點,感受內(nèi)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nèi)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fā),開闊思路。
(內(nèi)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nèi)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tài),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cè)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結(jié):作者乘船出洞,結(jié)束了雙龍洞之游。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記敘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么內(nèi)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
3.練習給課文寫提綱。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剛才老師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著給課文寫個提綱。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游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游歷記敘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nèi)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情感或說明什么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jié)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nèi)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這次游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整理和選擇。選擇最能體現(xiàn)這次游覽特點的,最能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色,因為它能表現(xiàn)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雙龍洞的興趣。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nèi)洞、內(nèi)洞幾處景物來寫,因為這些都是作者游覽的對象,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挑選好材料后,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安排,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qū)懴聛怼?/p>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2.路上見聞3.外洞4.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5.內(nèi)洞6.出洞)
4.小結(jié):(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我們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首先想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后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選好的要寫的內(nèi)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yè)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板書設(shè)計:
教后記:通過學習課文,學會閱讀游記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見聞。
四年級語文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分析
四年級語文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記敘的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秀麗的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3、了解過渡句在課文中的作用,了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的成篇的。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游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jié)合課文特點,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預習設(shè)計
學生搜集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shè)計
個案調(diào)整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理清游覽順序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解題:“記”是什么意思?較“記”的是什么?(記是“記載”的意思,本文記的瀏覽勝地,固而是一篇游記。并告訴學生,這篇游記是順圣陶先生1957年游覽金華雙龍后寫的。)
教師:去雙龍洞洞途和洞內(nèi)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學們也想雙龍洞嗎?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游覽好嗎?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胳。
讀后提問:按游覽順序,全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么?討論后確定:全文按游覽的順序可分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及地點。
第二段(2、3)介紹沿途所見景物。
第三段(4)介紹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紹孔隙。第五段(6、7)介紹里洞。
第六段(8)游覽完畢出洞。
3、結(jié)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學生按順序說說作者瀏覽了幾個景點。
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問:這段向我們交代了什么?(瀏覽時間人物、景點。)(2)用編句法概括段意。4月14日,我去游覽浙江的金華雙龍洞。
5、學習第二段。過渡作者在去雙龍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從課文中標畫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這些景物的特點,再體會一下作者看到這些學后有什么感受。
(2)學生回答,老師邊板書:景物——映山紅油桐砂土新綠特點——各色白色粉紅色或濃或淡感受——一片明艷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聽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樣往下流的?聲音有什么變化?(作者聽到山中溪流的聲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聽到不時變化的溪聲。)
(4)有感情地齊讀第二段,同時邊讀邊想象沿著途明艷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課題是《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筆墨去沿途景色呢?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麗,雙龍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
沿途美景成了雙成洞奇特景象的襯托;
作者游興很高,心情舒暢,借途中所見抒發(fā)對祖國河山的喜愛之情。
總結(jié)第二段段意;從金華過羅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艷迫溪流到洞口。
二、作業(yè)
完成《語文補充習題》
第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游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艷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diào)子的溪流聲……是多么迷人?。∧敲醋髡哂斡[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A、請大家打開書55頁,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
B、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了解。
C、指名學生回答,并征求全體同學意見。
D、板書:外洞孔隙內(nèi)洞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A、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nèi)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B、學生閱讀理解,教師巡視了解。
C、指名學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學意見。
D、板畫并板書:(畫出外洞、孔隙、內(nèi)洞)
3、小結(jié)過渡,布置下一步學習任務:其實呀,你們剛才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通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游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分別有著這樣的特點。那么,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了解學生大概情況)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里嗎?那就要你們?nèi)ゼ毤毜刈x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后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我們這樣去讀:這個地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后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注,教師巡視輔導,并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
2、課堂討論:
A、組織:有一些同學已經(jīng)想好了。下面,我們先按課堂小組開展討論,跟同學們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這些個特點讓你喜歡的?
B、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初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交流評議:
A、分別指幾名同學圍繞以下幾個要點開展討論:1)船小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勢4)乘船感覺(找出相關(guān)詞句,說出思維過程,弄明白作者通過寫什么來表現(xiàn)孔隙窄小的特點,讀出乘船的姿勢和感受。)
B、同學們體會得不錯。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chǎn)生了興趣?正因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寫,使我們?nèi)缗R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
4、讀寫結(jié)合,突破難點:
A、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nèi)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呢?請看黑板,作者先寫什么?接著呢?然后呢?最后呢?
B、誰能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內(nèi)容把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難問題?
5、分層朗讀,體會寫法: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么有趣啊!下面,我們分組來讀這一段,再來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nèi)洞這個意思一層層說清楚的……請大家拿好書。6、學法小結(jié):我們在剛才的學習中,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點是窄小的;接著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進一步體會到了空隙的特點;最后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
7、指名介紹內(nèi)洞特點:
A、除了窄小的孔隙外,奇特的內(nèi)洞也很有趣,喜歡內(nèi)洞的同學,你們有信心把同學們都吸引過來嗎?好,一個個來,你先說。
B、你從這兒看出內(nèi)洞很奇特,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C、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D、那吸引你,使你們對內(nèi)洞感興趣的是什么呢?現(xiàn)在有哪些同學也對內(nèi)洞產(chǎn)生了興趣?
E、小結(jié):同學們談得不錯,聽的也很認真。作者抓住奇特這個特點來寫內(nèi)洞同樣打動了我們的心,我們來把這幾句讀一讀。那些同學想讀?想讀的同學一起來讀。
F、再看看,內(nèi)洞除了奇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還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兒體會出來的?理解進
8、總結(jié)學法:
A、學完了孔隙和內(nèi)洞,你準備怎樣來學外洞這一段呢?
B、洞內(nèi)寬大,洞外呢?知道的同學一起說。
C、學生答,教師版畫。(畫出后山)
四、讀寫指導:
1、設(shè)疑質(zhì)疑:
A、游完了雙龍洞,回過頭來看,作者介紹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剛才,我們也有很多同學對這兒感興趣,那作者為什么不先寫這兒呢?這樣重點不是更突出嗎?B、那你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標出路線圖)
C、那么,今后我們應該怎樣來寫參觀游記呢?除了寫作順序之外,要想吸引讀者,打動讀者的心,還應該抓住什么去寫?
2、小結(jié)寫作方法:學到這里,我們得到兩點啟示:第一、寫參觀游記要按參觀游覽的順序?qū)?;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點寫清楚。
五、賞讀課文,體會感情:
1、過渡談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你喜歡哪里就讀哪里,看看怎樣才能讀出文章的感情來。
2、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
六、總結(jié)本課內(nèi)容,布置下課時任務:課上到這兒就結(jié)束了。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弄清楚了作者游覽了雙龍洞的那些地方,還弄清楚了雙龍洞的外洞、孔隙、內(nèi)洞各有什么特點。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出洞的呢?此外,作者從上山到進洞每次都提到的泉水和作者游雙龍洞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些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討論。
七、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和《硬筆習字冊》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