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1《化學平衡》教學設計。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是在學習了化學反應與能量、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中學化學重要理論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學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及化學反應,后續(xù)學習的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實際上是高一所學化學平衡的延續(xù),還是后一章學習的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jié)課是化學平衡的第一課時,學生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這部分內容理論性、知識邏輯性強,題型廣,學生很容易被表面現(xiàn)象蒙蔽,學生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基本概念、會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了解化學平衡常數(shù)
過程與方法
用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從而提高判斷平衡狀態(tài)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學習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的基礎。因此,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剖析和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化學平衡常數(sh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理論性強、內容枯燥,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學設計時,利用不同層次的習題層層分解和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增強認識結構,深化對化學平衡的理解。
學情分析
必修階段,學生對可逆反應、化學平衡已經(jīng)有了初步認識,選修階段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學生已有的溶解結晶平衡入手,導入化學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斷可逆反應達平衡的判斷方法,這樣逐步深入的認識知識,容易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教學方式
通過日常生活事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建立模型,引導啟發(fā)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本質并遷移知識,解決類似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銜接
導入我們以前研究過很多反應,如燃料的燃燒、酸堿中和、工業(yè)合成氨等。有些反應不能進行到底,這就是有關化學平衡的問題。思考這些反應的區(qū)別,初步認識化學平衡從日常學習的化學反應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情境
體驗回想生活中蔗糖溶于水形成飽和溶液不再繼續(xù)溶解的現(xiàn)象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到達一定值時,溶解就不再進行了,這說明溶解有一定的限度由溶解結晶平衡引出化學平衡,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互動
交流回憶舊知:
一、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
讓學生回憶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的概念、特點、表示方法練習:判斷以下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并說明理由強化概念、練習應用設計情境:一定條件下,1L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開始反應。
二、化學平衡狀態(tài)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
2.特征:逆、等、動、定、變
討論:
開始時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如何?
雖著反應的進行,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如何?
v(正)=v(逆)時,濃度如何變化?
總結、分析、典型題型練習,總結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規(guī)律:
1.怎樣理解平衡與體系物理量的關系?(本身就不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不能做為平衡的標志。隨反應進行而變化的量不再變化時,說明體系已達平衡。)
2.怎樣理解v(正)=v(逆)?
(1)必須一個是正反應速率,一個是逆反應速率
(2)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不能是表面上的數(shù)值相等,而應是本質意義相同(與計量數(shù)成正比)。引導學生分析平衡建立的過程,復習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分析圖表:書29頁合成HI達到平衡時的數(shù)據(jù)關系
總結: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
1.定義: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這個常數(shù)叫做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
2、數(shù)學表達式:
對于一般的可逆反應:
mA(g)+nB(g)=pC(g)+qD(q)
3、平衡常數(shù)的意義:K值越大,反應程度越大,反應物轉化率越高。
4、影響因素:
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思考:平衡常數(shù)與起始濃度大小無關、與建立平衡的方向無關。
思考、理解
分析、練習書寫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認識到固體、純液體的濃度為1,可以不寫
思考
歸納、總結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學以致用
反饋
總結課堂練習閱讀、思考、辨析、交流知識遷移,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拓展
實踐作業(yè)
延伸閱讀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
早在集體備課的時候,組長就告訴我們化學平衡這節(jié)課是難點、不好講。這一節(jié)內容作為化學反應原理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不斷循環(huán)和進行歸納、虛擬過程設計、演繹等邏輯推理的能力。為此,我在備課時對化學平衡這節(jié)課著實下了些功夫。從教學目標的完成來看,我覺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以下我從三點進行反思。
首先,課前準備。這節(jié)課我初步設定用6課時來完成。第1課時,由可逆反應這一前提引出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其特征和平衡的判定方法。第2課時,由化學平衡的移動引出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并結合實驗分析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第3課時,結合實驗分析溫度和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第4課時,分析各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引出勒夏特列原理,介紹催化劑對平衡并無影響,練習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第5課時,講解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其應用。第6課時,結合例題講解等效平衡問題。
由于是第一輪新課程上課,又是平衡理論的難點,我在大量查閱資料的同時緊跟師傅的步伐,他每講一堂,我都聽一堂,回頭再將他對課堂知識點的處理與我事先備好的教案做對比,分析哪種方式更能讓學生較快的接受這一新概念,并能對其影響因素做出合理的分析。
其次,課上出現(xiàn)的問題。由于課前對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的準備不夠充分,課堂的應變能力不夠強。整體上下來有點前松后緊。原來預計的6堂課在實際上課時延長到了8堂課。學生對于虛擬過程推演這種方法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在上課講解時他們的理解情況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處理平衡移動問題和新舊平衡的反應物轉化率問題上,對于虛擬過程中平衡為何有時會與實際的移動方向相反究根問底。由于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么多問題,因此在課堂處理時費了很多功夫和口舌。
從課后學生做練習時所反饋出現(xiàn)的信息來看,以下幾點是本課沒有達成的目標:
(1)課堂中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很沉悶,只是單純的老師在講,他們在聽、在記,學習效率不高。
(2)對圖像的分析過分依賴老師,沒有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3)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和深入研究,多半都是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
再次,備課組同志在課后分析和討論時產生了爭議,就是在討論和分析各種因素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時,有的老師主張只讓學生記住結論,在日后做題中再慢慢引導分析;有的老師主張在講解影響因素時先領學生分析一個方面,例如濃度對平衡的影響時,先演示實驗,而后進行探究,并作對照分析:增大一種反應物濃度時V正將如何變化?V逆將如何變化?面對這樣的改變,平衡將如何移動?如何知道平衡真的移動了?實驗探究后得出結論并繪制以上全過程的Vt圖。進而讓學生自己推廣到減小反應物的濃度、增大生成物的濃度和減小生成物的濃度時平衡移動的情況。而我比較贊成后面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對學生自主性的調動和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
通過教學反思,能幫助我改進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由于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再是教師照本宣科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分析、研究、探索、討論和總結得出新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充滿樂趣,充滿激情。
通過教學反思,使我提升了教學效率,并能幫助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由于學生對學習充滿樂趣,能自主的去獲取知識,因而知識掌握更為牢固,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化學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
《化學平衡》學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平衡》學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學平衡》學案一、高考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理解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進行簡單的計算。
(2)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guī)律。
2.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現(xiàn)象,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從數(shù)據(jù)中獲取信息、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化學實驗對化學理論發(fā)展的貢獻;
(2)通過化學平衡的相對性認識事物的相對性。
二、重點、難點內容解析
重點:化學平衡過程的建立。
難點:(1)理解平衡移動原理的涵義;
(2)學會等效平衡一類問題的處理。
三、導學提綱
第一講:化學反應進行的限度
一.化學平衡狀態(tài)及特征
1.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指。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1)“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各物質的轉化率必小于。
(2)“動”:即化學平衡是,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進行。類似的體系還有哪些?
(3)“等”:是指,必須用同一物質來表示,這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本質特征。
(4)“定”:由于,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及體積(或質量分數(shù))。
(5)“變”:外界條件改變導致,原化學平衡被破壞,從而發(fā)生平衡移動直至建立新平衡。
[典型例題].化學平衡的標志和判斷先做《創(chuàng)新設計》P133典范1、跟蹤1、2??偨Y本類型的做答規(guī)律
二.化學平衡常數(shù)
1、分別寫出反應FeCl3+3KSCNFe(SCN)3+3KCl、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
思考:2、平衡常數(shù)的意義3、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因素
4、互為可逆的兩個化學反應,平衡常數(shù)之積有何關系?總反應與各分步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總、K1、K2、K3)有何關系?一定溫度下,一個化學反應是否只有一個化學平衡常數(shù)?
三.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與平衡移動原理
思考: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條件有哪些?為什么是這些因素?它們是如何影響的?從理論上給出解釋。
條件的變化V正、V逆變化平衡移動的方向理論解釋
濃度增大反應物的濃度
減少生成物的濃度
減少反應物的濃度
增大生成物的濃度
壓強2NO2(g)N2O4(g)
增大
減小
溫度2NO2N2O4△H0
升高
降低
以N2+3H22NH3△H0畫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減少反應物的濃度、加壓、減壓、升溫、降溫的平衡移動圖像
四.平衡轉化率
1、對于反應aA(氣)+bB(氣)cC(氣)+dD(氣),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的表達式;
2、在一個容積為2L的容器中,對于可逆反應2SO2(氣)+O2(氣)2SO3(氣),SO2和O2起始時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0mol和10mol,達到平衡時,SO2的轉化率為80%,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3、對于反應aA(氣)+bB(氣)cC(氣)+dD(氣),
(1)、增加A物質,則B的轉化率;A物質的轉化率。
(2)、若起始時物質的量之比A:B=1:1,則A和B的轉化率之比=;
若起始時物質的量之比A:B=a:b,則A和B的轉化率之比=;
(3)、若a+bc+d,在反應達平衡的基礎上,以起始時物質的量之比投入A和B,則A和B的轉化率
若a+b=c+d,在反應達平衡的基礎上,以起始時物質的量之比投入A和B,則A和B的轉化率
若a+bc+d,在反應達平衡的基礎上,以起始時物質的量之比投入A和B,則A和B的轉化率
五.對于氣體反應的平衡體系,有以下幾種情況,以N2+3H22NH3為例分析:
a.恒容時,(1)充入N2或H2,平衡;(2)充入Ar,平衡;
b.恒壓時,充入Ar,平衡。
六.平衡圖象
解題思路點撥:先看面,即橫坐標、縱坐標的含義;再看線,是恒溫線還是恒壓線或者其它意思;最后看點即拐點、交點等,還要做適當?shù)妮o助線。聯(lián)系化學平衡移動及反應速率的有關來解決。
跟蹤練習:《創(chuàng)新設計》P140典例示范2;跟蹤演練4、5
七.等效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對同一可逆反應,無論反應從何處開始均可達到平衡且任何同一個的組分的含量相同,這樣的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規(guī)律
“兩類反應”即前后氣體體積數(shù)相等和前后氣體體積數(shù)不相等;“兩種容器”即恒溫恒容、恒溫恒壓。
解題思路:①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等的反應
A定溫、定容時.,改變起始加入情況,只要按化學計量數(shù)換算成平衡方程式左右兩邊同一物質的物質的量與原平衡相等就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B.定溫、定壓時,改變起始加入情況,只要按化學計量數(shù)換算成平衡方程式左右兩邊同一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等就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②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相等的反應
不論定溫、定容時還是定溫、定壓時,改變起始加入情況,只要按化學計量數(shù)換算成平衡方程式左右兩邊同一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等就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建立
一般通過建立假想平衡狀態(tài)去比較分析新舊平衡,以下例來說明
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NO2建立如下平衡:2NO2N2O4,測得NO2的轉化率為a%。容積和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再充入1molNO2,待新平衡建立時,又測得NO2的轉化率為b%則a、b的大小關系為
解此類題一般建立如下思維模型:
由于壓縮,平衡Ⅱ向右移動達到平衡Ⅲ時轉化率增大,必有a1%b%,又由于相同條件下平衡Ⅰ與平衡Ⅱ等效,即轉化率相等a1%=a%,所以a%b%,即ab
化學平衡狀態(tài)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3.2化學平衡
(2化學平衡狀態(tài))
【歸納與整理】
一、可逆反應
1.概念:在條件下,既能向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方向進行的反應稱為可逆反應。
2.表示:采用“”表示,如:Cl2+H2OH++Cl-+HClO
3.特點:可逆反應在同一體系中同時進行。可逆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一定會達到狀態(tài)
二、化學平衡狀態(tài)
在下的反應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中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溶液中表現(xiàn)為)保持恒定的狀態(tài)。
在平衡時,反應物和生成物均處于中,反應條件不變,反應混合物的所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或保持不變
三、化學平衡的特征
1.逆:研究對象必須是反應
2.動:化學平衡是平衡,即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正反應和逆反應仍都在進行(可通過
證明)
3.等: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0
4.定: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或保持一定
5.變: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平衡會被破壞,直至達到新的平衡。
6.同:在恒溫恒容時,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關系,采用極限思維的方法,換算成反應物或生成物后,若對應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時,達到平衡后平衡狀態(tài)相同。無論投料從反應物開始、從生成物開始、還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開始。
四、化學平衡的標志
1.本質標志
對給定的反應:mA+nBpC+qD(A、B、C、D均為氣體),當v正=v逆時,有:
即:
2.等價標志
(1)可逆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不再隨時間發(fā)生變化。
(2)體系中各組成的物質的量濃度或體積分數(shù)、物質的量分數(shù)保持不變。
(3)對同一物質,單位時間內該物質所代表的正反應的轉化濃度和所代表的逆反應的轉化濃度相等。
(4)對同一反應而言,一種物質所代表的正反應速率,和另一物質所代表的逆反應速率的比值等于它們的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3.特殊標志
“特殊標志”是指在特定環(huán)境、特定反應中,能間接衡量某一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離開上述界定,它們不能作為一般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的判斷依據(jù)。
(1)壓強
①對于反應前后氣態(tài)物質化學計量數(shù)有變化的可逆反應,當體系總壓強不變時,可逆反應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如:N2(g)+3H2(g)2NH3(g)、2NO2(g)N2O4(g)、2SO2(g)+O2(g)2SO3(g)、C(s)+H2O(g)CO(g)+H2(g)等。
②對于化學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沒有變化的可逆反應,當體系總壓強不變時,可逆反應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如:H2(g)+I2(g)2HI(g)、CO(g)+H2O(g)CO2(g)+H2(g)等。
(2)氣體平均摩爾質量
數(shù)學表達式:
①均為氣體參與的可逆反應:
當△n(g)≠0,一定時,可逆反應處于化學平衡.如N2(g)+3H2(g)2NH3(g)、
2NO2(g)N2O4(g)、2SO2(g)+O2(g)2SO3(g)
當△n(g)=0,為一定時,可逆反應處于化學平衡。如:
H2(g)+I2(g)2HI(g)、CO(g)+H2O(g)CO2(g)+H2(g)
②有非氣體參與的可逆反應,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s)+H2O(g)CO(g)+H2(g)根據(jù)①進行判斷
CaO(s)+CO2(g)CaCO3(s)根據(jù)①進行判斷
2NH3(g)+CO2(g)CO(NH2)2(s)+H2O(g)
(3)氣體密度
數(shù)學表達式:
恒容:總為恒值,不能作平衡標志
①各組分均為氣體△n(g)=0.總為恒值,不能作平衡標志
△n(g)≠0.為一定值時,則可作為標志
恒容:為一定值時,一般可作標志
恒壓:△n(g)=0.為一定值時,一般可作標志
(4)體系中氣體的顏色
有色氣體參加反應的平衡體系的顏色觀察,往往與觀察的角度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有關。
〖例1〗如右圖所示,針筒中充有50mLNO2
(2NO2N2O4),并建立了相應的平衡。
⑴當迅速地將針筒里的氣體壓縮至25mL,
此時從a方向觀察到的混合體系的顏色
變化是;若從b方向觀察
到的顏色變化是。試通過
分析,說明從a、b不同角度觀察到的
顏色變化表征了何種物理量在此加壓
過程中的變化特點:
a方向,b方向。
⑵若緩緩將針筒里的氣體壓縮至25mL,則從a方向觀察到的顏色變化是。
⑶若在⑴操作條件下所得平衡體系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⑵的操作條件下的平衡體系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則1和2的關系是12。
〖例2〗在一定溫度下,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可逆反應:N2+3H22NH3。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
A.3v(H2,正)=2v(NH3,逆)
B.單位時間生成mmolN2的同時生成3mmolH2
C.N2、H2、NH3各物質濃度不再隨時間而變化
D.容器內的總壓強不再隨時間而變化
E.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變化
F.單位時間內N-H鍵的形成和斷開的數(shù)目相等
G.N2、H2、NH3的分子數(shù)之比為1∶3∶2
H.2c(N2)=c(NH3)
〖例3〗下列方法中可以證明2HIH2+I2(g)已達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H2的同時生成nmolHI
B.一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兩個H-I鍵斷裂
C.分子組成HI%=I2%
C.速率v(H2)=v(I2)=v(HI)/2
E.c(HI)∶c(H2)∶c(I2)=2∶1∶1
F.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某一生成物濃度不再變化
G.條件一定,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質量不再發(fā)生變化
H.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
I.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例4〗下列說法中能說明2NO2N2O4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
A.溫度和體積一定時,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
B.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某一生成物濃度不再變化
C.條件一定,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
D.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
E.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基本練習】
1.當反應2SO2+O22SO3達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18O2,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18O存在于
A.SO3中B.剩余的O2中C.剩余的SO2中D.SO2、SO3、O2中都有
2.(2000年春,20)在一定溫度下,反應A2(g)十B2(g)2AB(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A.單位時間生成nmol的A2同時生成nmol的AB
B.容器內的總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C.單位時間生成2nmol的AB同時生成nmol的B2
D.單位時間生成nmol的A2同時生成nmol的B2
3.可逆反應:2NO22NO+O2在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O2的同時生成2nmolNO2
②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O2的同時,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為2:2:1的狀態(tài)
④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⑤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3.在等溫等容的條件下,能說明A(s)+2B(g)C(g)+D(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A.體系的總壓B.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
C.反應物B的濃度D.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
4.可逆反應2SO2+O22SO3,正反應速度分別用、、[molL-1min-1]表示,逆反應速度分別用、、[molL-1min-1]表示。當達到平衡時正確的關系是
A.=B.=C.=D.=2
5.恒溫、恒壓下,nmolA和1molB在一個容積可變的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A(g)+2B(g)2C(g)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生成amolC。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A、B的轉化率之比為1:2
B.當v正A.=2v逆(C)時,可斷定反應達到平衡
C.若起始時放入3nmolA和3molB,則達平衡時生成3amolC
D.起始時刻和達平衡后容器中的壓強比為(1+n):(1+n-)
6.有可逆反應C(g)+H2OH2(g)+CO(g)處于平衡狀態(tài),當平衡向左移動時,混和氣體相對平均分子量變化正確的是下列選項中的
A.增大B.減小C.不變D.前三種均有可能
7.反應:NH3(g)+CO2(g)CO(NH2)2(s)+H2O(g)已達平衡。若增大壓強,平衡移動,但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30
B.原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8
C.起始時,NH3與CO2的體積比為13:14
D.起始時,NH3與CO2的體積比為14:15
參考答案
1【解析】C
2【解析】A
3【解析】BC
4【解析】A
5【解析】C,
6【解析】D
7【解析】A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概念,使學生理解濃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分小組實驗,通過濃度實驗,逐步探究平衡移動原理的方法,引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化學實驗方法,通過討論、分析、對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嚴謹求學、勤于思考的態(tài)度,樹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濃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教學難點:平衡移動的原理分析及應用教學過程:
【引言】復習上節(jié)學習過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及化學平衡的特征。
【過渡】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建立在一定條件上的,因此這個平衡只是相對的、暫時的,如果此時外界條件不改變的話,可逆反應將一直保持這種平衡狀態(tài),但是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可能使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即同種物質的消耗速率與生成速率不等,其結果會使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那么那些外界條件的改變會使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第三節(jié)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一、化學平衡的移動
一定條件下的化學平衡平衡破壞新條件下的新平衡
V正=V逆V正V逆V正=V逆
各組分濃度保持恒定
各組分濃度發(fā)生變化各組分濃度保持新恒定
化學平衡的移動定義:
【思考】打破舊平衡如何通過改變條件來實現(xiàn)?
【回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哪些?
【總結】有可能破壞化學平衡。
【過渡】我們的推斷是否正確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二、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1、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實驗】教材26頁實驗2-6操作①原混合液②加1mol/L的KSCN溶液③加1mol/L的FeCl3溶液現(xiàn)象【思考】溶液紅色加深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加深?
【思考】1、對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紅色)
的體系為什么增加任一反應物的濃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試從濃度的變化如何影響V正、V逆的速率來解釋原因)
2、對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紅色)的體系,在t2時刻,濃度分別作如下改變,平衡被破壞,t2時刻建立新的平衡,請畫出v-t圖。
①減小反應物濃度
②增大生成物濃度
③減小生成物濃度
【小結】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濃度或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動。
【過渡】改變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可使平衡發(fā)生移動,那么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壓強化學平衡是否移動?
2、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50℃時N2與H2反應生成NH3的實驗數(shù)據(jù)
N2+3H2=2NH3
壓強/MPa15103060100NH3/%2.09.216.435.553.669.46000C,反應2SO3(g)=2SO2(g)+O2(g)的實驗數(shù)據(jù)
結論:
增大壓強,氨氣含量,平衡向移動
增大壓強,SO3的分解率,平衡向移動
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壓強
可逆反應特點對速率的影響對平衡的影響【隨堂練習】
【回顧、總結】
【作業(yè)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