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nóng)教案幼兒園
發(fā)表時間:2020-10-09《憫農(nóng)》——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憫農(nóng)》這首詩語言簡潔通俗,瑯瑯上口,詩中描繪了詩人在炎炎夏日看到農(nóng)民在田地里辛勤勞動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教學目標:
1、學會認本課:農(nóng)、午、汗、粒、辛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認五個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教學難點是通過朗讀古詩使學生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動機。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這樣一個學生饒有興趣的詩歌,引出課題,進而極大的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深情范讀,激發(fā)情感?!稇戅r(nóng)》這首詩,形式短小精悍,語言簡潔通俗,感情真摯樸實。教學中,利用課件飽含深情的范讀,使學生能在學習之前,有一個整體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讀感悟,讀有感情?,F(xiàn)在孩子過于嬌慣,很多孩子挑食,飯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鬧,不想吃就扔掉,浪費現(xiàn)象日益嚴重。對于這首詩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詩的魅力,還應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當然,這種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強加給學生,而是結(jié)合多媒體,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句,從飽含深情的朗讀中去細細感悟,從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娓娓道來,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
1、師描述: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想不想?(好)那咱們趕緊去聽一聽吧?。ㄕn件播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樂。)聽了以后覺得怎么樣?好不好聽?
2、好吧,今天老師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憫農(nóng)》(貼上卡片)揭示課題,認識生字農(nóng),(出示農(nóng)的帶拼音生字卡片),強調(diào)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范讀古詩,激情。
1、出示課件:(本首詩的插圖)老師描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是唐朝的一位詩人李紳寫的。李紳呀是當時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農(nóng)村,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隨口吟誦
2、播放課件:配樂朗讀古詩。
三、初讀古詩,識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古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給要求會認的生字做上記號。
3、小組同學合作讀生字。
4、反饋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2)去掉拼音帽子認讀生字,齊讀。
(3)現(xiàn)在該把它們送回家了。請同學們再讀古詩,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
四、逐行讀詩,品味。
1、指導朗讀1、2行。
(1)下面讓我們跟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課件出示一個夏天的中午老農(nóng)在田間鋤禾的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2)(課件出示第1、2行詩)這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老師相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播放課件范讀)你們愿意像這樣讀嗎?趕緊練一練吧。(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多熱呀!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而這位老農(nóng)呢?(指名讀)
(4)誰能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男女生讀)
(5)你們讀得真好!如果能表演讀就更好了。誰想來試一試?(指名表演讀、全班讀)
(6)現(xiàn)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nóng)說些什么?(指名說)
(7)是啊,這么炎熱的夏天,老農(nóng)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屛覀儙е约旱母惺茉賮碜x一讀這兩行詩。(齊讀1、2行)
2、剛剛我們大家都讀得很不錯,為了表揚和鼓勵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給大家看好吧?好!
(1)觀看小故事。(認真地看,仔細地聽,一會兒我要找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2)請同學說說剛剛樂樂和他的爸爸說了些什么?
(3)學習最后兩行(剛剛樂樂的爸爸告訴樂樂要注意愛惜糧食)
(4)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3、4句。(也就是告訴我們知道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課件出示讀3、4句。
(6)指名仿課件讀。
(7)讀了這兩行詩后,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好!我們一起來看樂樂和爸爸對話的插圖。
(樂樂的爸爸也告訴了我們大家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聽一聽大屏幕里面是怎樣讀的,我們跟著一起小聲地讀,學一學。(聽大屏幕里配樂朗誦古詩)
4、跟音樂一起讀。(請一個同學起來跟著音樂一起讀全詩)
5、全班跟音樂齊讀。
五、誦讀比賽,展示。
1、分小組演讀。
2、師生評議,鼓勵表揚。
六、課外延伸,小結(jié)。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稇戅r(nóng)》還有另外一首詩,同學們課外時間去讀一讀,學一學。
憫農(nóng)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延伸閱讀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詩誦讀:《憫農(nóng)》,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
2、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
3、會背誦課文。
4、體會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yǎng)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里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u”,左中右結(jié)構,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nóng)民除草、松土)。
農(nóng)民為什么要為禾苗除草、松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jié)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nèi)容。
(1)看圖。農(nóng)民伯伯是在什么時候鋤禾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當頭照。農(nóng)民伯伯卻在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里看出農(nóng)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干舌燥,汗水不斷
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nóng)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的滴到土里)
(3)農(nóng)民種糧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里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薄敖浴薄靶量唷?/p>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復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農(nóng)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么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jié)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nóng)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教學設計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教學目標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認識“粒、夫、餓、死”4個生字,認識部首“食字旁”。
2通過老師范讀或跟著錄音,能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3初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懂得尊敬勞動者,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認識4個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難點:初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懂得尊敬勞動者,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聽錄音,朗讀古詩,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一復習古詩,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憫農(nóng)二首(其二)的這首古詩嗎?能背一背嗎?這首古詩讓你懂得了什么?
生:農(nóng)民伯伯真辛苦!
生:我們要愛惜糧食!
師:是啊!農(nóng)民伯伯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生活怎樣呢?今天我們要學《憫農(nóng)》的第一首。
2出示課題。
二讀通古詩,學習生字。
1學習“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p>
出示:春種和秋收圖。
師:請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吟誦古詩。
師范讀古詩。
師:說說這兩幅圖分別描繪了哪兩個季節(jié)?畫面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師:你們剛才說的內(nèi)容,詩人李紳是這樣寫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p>
(1)學習生字“?!?。
誰有好辦法記住它?
詩中說“一粒粟”“粟”就是一種谷物,去殼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粟”的大小和我們吃的“米”差不多。
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一粒糖,一粒紐扣,一粒石子兒……)
師:是??!凡是小而圓,顆粒狀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用上“?!?。
(2)理解古詩意思。
師:你們看,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種下一顆谷物,到了秋天,就會有許多收獲,他們收獲了什么啊?
生:糧食。
師:是?。 叭f顆子”就是指許多糧食。
朗讀這句,邊讀邊想,為什么春天種下的種子到了秋天就能收獲?。?/p>
引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3)師生互相誦讀古詩,體會農(nóng)民的辛苦。
師引: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種下一顆谷物
生讀:春種一粒粟
師引:經(jīng)過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勞動
生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師引:到了秋天,才會有所收獲。
生讀:秋收萬顆子。
2學習“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p>
(1)學習“夫”“餓”“死”。
夫:與“天”區(qū)別。
餓:學習新部首,食字旁,積累帶有這個部首的字。
死:找反義詞:活。
(2)看秋收圖,師講解:盡管四海之內(nèi)(也就是天下)沒有荒廢的耕地,但是所有的糧食都被當時不勞動但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奪走了,雖然農(nóng)民一年到頭辛苦勞動,還是免不了活活餓死。
(3)帶著同情農(nóng)夫的心情朗讀句子。
三鞏固生字,背誦古詩。
1對對子。
2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nóng)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nóng)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教學效果反饋這首詩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比較難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詩時,我通過讓學生看春種和秋收的畫面,加入《鋤禾》的復習,讓學生明白農(nóng)民的辛苦。第二句的內(nèi)容因為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較遠,我通過講解,讓學生朗讀表現(xiàn)農(nóng)夫的可憐以及對他們的同情。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教學目標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認識“粒、夫、餓、死”4個生字,認識部首“食字旁”。
2通過老師范讀或跟著錄音,能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3初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懂得尊敬勞動者,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認識4個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難點:初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懂得尊敬勞動者,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聽錄音,朗讀古詩,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一復習古詩,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憫農(nóng)二首(其二)的這首古詩嗎?能背一背嗎?這首古詩讓你懂得了什么?
生:農(nóng)民伯伯真辛苦!
生:我們要愛惜糧食!
師:是啊!農(nóng)民伯伯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生活怎樣呢?今天我們要學《憫農(nóng)》的第一首。
2出示課題。
二讀通古詩,學習生字。
1學習“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r> 出示:春種和秋收圖。
師:請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吟誦古詩。
師范讀古詩。
師:說說這兩幅圖分別描繪了哪兩個季節(jié)?畫面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師:你們剛才說的內(nèi)容,詩人李紳是這樣寫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r> (1)學習生字“?!?。
誰有好辦法記住它?
詩中說“一粒粟”“粟”就是一種谷物,去殼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八凇钡拇笮『臀覀兂缘摹懊住辈畈欢?。
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一粒糖,一粒紐扣,一粒石子兒……)
師:是啊!凡是小而圓,顆粒狀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用上“?!薄?br> (2)理解古詩意思。
師:你們看,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種下一顆谷物,到了秋天,就會有許多收獲,他們收獲了什么???
生:糧食。
師:是?。 叭f顆子”就是指許多糧食。
朗讀這句,邊讀邊想,為什么春天種下的種子到了秋天就能收獲?。?br> 引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師生互相誦讀古詩,體會農(nóng)民的辛苦。
師引: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種下一顆谷物
生讀:春種一粒粟
師引:經(jīng)過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勞動
生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師引:到了秋天,才會有所收獲。
生讀:秋收萬顆子。
2學習“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1)學習“夫”“餓”“死”。
夫:與“天”區(qū)別。
餓:學習新部首,食字旁,積累帶有這個部首的字。
死:找反義詞:活。
(2)看秋收圖,師講解:盡管四海之內(nèi)(也就是天下)沒有荒廢的耕地,但是所有的糧食都被當時不勞動但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奪走了,雖然農(nóng)民一年到頭辛苦勞動,還是免不了活活餓死。
(3)帶著同情農(nóng)夫的心情朗讀句子。
三鞏固生字,背誦古詩。
1對對子。
2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nóng)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nóng)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教學效果反饋這首詩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比較難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詩時,我通過讓學生看春種和秋收的畫面,加入《鋤禾》的復習,讓學生明白農(nóng)民的辛苦。第二句的內(nèi)容因為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較遠,我通過講解,讓學生朗讀表現(xiàn)農(nóng)夫的可憐以及對他們的同情。
憫農(nóng)(二)_語文教案
名家點評
范攄《云溪友議》:初,李公(紳)赴薦,常以《古風》求知呂光化,溫謂齊員外煦及弟恭曰:吾觀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為卿相。果如其言。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吳山民曰:由仁愛中寫出,精透可憐,安得與風月語同看?知稼穡之艱難,必不忍以荒淫盡民膏脂矣。今之高臥水殿風亭,猶苦炎燠者,設身日午汗滴當何如?
吳喬《圍爐詩話》:詩苦于無意;有意矣,又苦于無辭。如鋤禾日當午云云,詩之所以難得也。
徐增《而庵說唐詩》:種禾偏在極熱之天,赤日呆呆,當正午之際,鋤者在田里做活,真要熱殺人及至轉(zhuǎn)成四糙,煮飯堆盤,白如象齒,盡意大嚼,那知所餐之米,一粒一粒,皆農(nóng)人肋骨上汗雨中鋤出來者也!公垂作此詩,宜乎克昌其后。此題憫字,自必點出,若說得透徹,則憫字在其中矣。
吳瑞榮《唐詩箋要》:至情處莫非天理。暴棄天物者不怕霹靂,卻當感動斯語。
賀裳《載酒園詩話》: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理原不足以礙詩之妙。如元次山《舂陵行》、孟東野《游子吟》、韓退之《拘幽操》、李公垂《憫農(nóng)》(即《古風》)詩,真六經(jīng)鼓吹。
李锳《詩法易簡錄》:此種詩純以意勝,不在言語之工,《豳》之變風也。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二詩說盡農(nóng)民遭剝削之苦,與剝削階級不知稼穡艱難之事,而王士禛(《唐人萬旨絕句選》)乃不入選,但以膚廓為空靈、以縹渺為神韻,宜人多有不滿之論。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相信你應該喜歡小編整理的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匯總6篇,還請多多關注我們網(wǎng)站!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的第三單元的第八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詩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詞兩首〈漁歌子〉〈如夢令〉》《螳螂捕蟬》《讀書要有選擇》,旨在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選擇上要占領詩文經(jīng)典這一制高點。它節(jié)選自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這篇課文寫孫悟空三次識破妖魔,卻被唐僧認為濫殺無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經(jīng)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僅表現(xiàn)了白骨精的狡詐多變,也塑造了孫悟空除惡務盡的戰(zhàn)斗精神。第五冊的《三顧茅廬》、第九冊的的《林沖棒打洪教頭》這兩篇課文分別根據(jù)我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的有關章節(jié)改寫而成,它們和本文一起共同擔負著引領學生閱讀經(jīng)典的使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辦法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引領孩子通過對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棵“樹”的觸摸,走進詩文精粹的“森林”。
教學難點:
課文具有古典白話小說的語言風格,與今天我們小學生的表達習慣不同,這給閱讀理解帶來一定的障礙。教學中,指導學生多閱讀,在閱讀中明確故事情節(jié),體會人物形象,感受經(jīng)典的魅力。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記》,體會孫悟空的堅定、機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經(jīng)典的興趣。
教學理念:
1.落實《語文教學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圍繞張慶老師提的“扣讀導悟,讀中見悟”的語文課程改革意見組織教學。
2.借鑒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組織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把讀書思考作為閱讀教學的有力武器,讓學生充分地讀,利用插圖、多媒體助讀,使之在讀中領悟,在讀中感受經(jīng)典的魅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小說《西游記》,把原作中描寫環(huán)境以及寫白骨精變成的村姑、老婦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孫悟空、豬八戒、唐僧各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們一讀就懂,甚至還沒學習這一課,我們早已通過影視、畫報了解了情節(jié),那為什么還要在語文課上專門學習呢?
【設計意圖】
這是為了讓學生明確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目的——體會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一篇課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學生了解課文“寫什么”,這僅僅是學習的“中點”,而知道,“為什么寫”以及“怎樣寫”才是閱讀的“終點”。
(二)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山前,只見山勢險峻,峰巖重疊。”課文一開始不寫怎么打白骨精,為什么寫山呢?
原作中寫道“看不盡:峰巖重疊,澗壑灣環(huán)?;⒗浅申囎?,麂鹿作群行。無數(shù)獐豝鉆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
【設計意圖】
環(huán)境描寫有渲染烘托的作用,為下文做鋪墊,暗示這里險惡,必定有妖精。這是做一點滲透。
(三)學習“一打”
1.白骨精為了達到吃唐僧肉長生不老的貪婪目的是怎樣做的呢?課文是用哪些詞語寫孫悟空識破詭計棒打白骨精的?結(jié)果怎樣?讀第三節(jié)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
2.明的畫家也畫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讀者心里。你心中美麗的村姑是什么樣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語?
原文是怎么寫的?“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圣僧歇馬在山巖,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p>
作者把村姑寫得這樣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為了表現(xiàn)白骨精的貪婪狡詐。)
3.豬八戒見到村姑拎的齋飯,有怎樣的表現(xiàn)?哪個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畫出來了?用這個詞的好處是什么?
4.男生齊讀悟空識破詭計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讀寫結(jié)果的部分。
5.通過讀書交流,我們知道作者通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按照“變——識——打——結(jié)果”的順序,寫出了“一打”的經(jīng)過。
【設計意圖】
授人以漁,教給學法;感受原作語言的魅力與趣味。
(四)學習
1.白骨精的美人計被識破,只好走為上。貪婪狡詐的白骨精肯善罷甘休嗎?在“二打、三打”部分課文用哪些詞句寫白骨精的變和孫悟空的識與打的?結(jié)果怎樣?
2.你能用哪些詞語形容八旬的老婦人?
原作是怎樣寫的呢?出示:“走近前觀看,那怪物: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老婦人兩鬢如冰雪、臉如枯菜葉、滿臉都是荷葉褶,她竟然能“閃”出來。“閃”字對表現(xiàn)人物有什么好處?
男生齊讀寫悟空的部分,女生齊讀寫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了下來。”用“摔”字有什么好處?
4.分角色讀師徒的對話。
5.“三變”變成了——悟空在斗爭中增長了智慧,三識三打中,他是這樣做的——他為什么笑?
(五)指導復述
1.自己看板書,逐個部分復述課文。
2.指名復述。
(六)總結(jié)
1.你現(xiàn)在想用什么成語稱贊孫悟空?投影出示語文課本第61頁的成語,學生自由讀。
齊天大圣大鬧天空不避艱險西天取經(jīng)騰云駕霧來去無蹤
千變?nèi)f化大顯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惡務盡天下太平
2.這些成語中,哪幾條跟本課中孫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讀一讀,畫下來。
【設計意圖】
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運用,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之一。這里,把誦讀成語,感悟意思,遷移運用,相結(jié)合;把閱讀課文與單元練習中的誦讀與積累相整合。學生讀悟的基礎上,在六組把成語中挑選適當?shù)膸讞l與課文對號入座,既積累了成語,又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業(yè)
我讀書,我快樂
《西游記》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說它是中國一部最珍貴的神奇小說。課后找來《西游記》這部小說的原著或改編本,讀一讀,體驗閱讀的樂趣。
【設計意圖】
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及“能初步理解、借鑒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結(jié)合本課教學,為《練習3》口語交際《漫話三國英雄》做準備,所以推薦學生課外閱讀古典名著《西游記》。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林中小溪》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以“寓情于景”的優(yōu)美課文,也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散文。作者是蘇聯(lián)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寫俄羅斯高加索地區(qū)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過不同地勢呈現(xiàn)出的種種情貌,以及從中顯現(xiàn)出的勇往直前、沖決一切的精神,表達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為自我人生道路的寫照。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由于合校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情緒不穩(wěn)定,大部分能主動學習,但部分學生還是目標不明確。
2、學生基礎較差,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3、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內(nèi)容:林中小溪(一)
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
1、學習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大意。
2、領略課文中描寫的大自然的優(yōu)美景色。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教師點撥。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堅定樂觀生活信念。
教學資源
1、了解本文的出處及作者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整體設計
教學重點:
1、領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的魅力。
2、學習文中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培養(yǎng)文學感悟能力
整體設計:
1、知識點:寫景散文的常識。景語中蘊含的情語。
2、考點:妙句賞析。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篇3)
教學目的:
★認識10個生字,會寫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通對話進描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
教學難點:
學習課通過對話進行生動描述的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稱贊”是什么意思?你平時因為什么受過別人的稱贊?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2、借助拼音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識字。
借助圖片一、幅圖: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認讀六個生字?!扳痹诖题耙辉~中讀輕聲。
借助第三、四幅圖:通過口語交際,感知“瞧、留下“等詞語的意思,認識其中的兩個生字。
4、在朗讀詞中認讀生字。
(1)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 小獾已經(jīng)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
5、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結(jié)構,板—飯,換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記字。
6、寫字指導;“采”是爪字頭。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四、板書設計。
刺 、 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朗讀課文,你喜歡小刺猬和小獾嗎?
1.看第一幅圖: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品讀第二自然段。
2.看第二、三幅圖:
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說些什么?分角色讀第三、四自然段。
3.看第四幅圖:
從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動作中感覺到了什么?(互相欣賞,互相稱贊,心情愉快)
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想想假設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
讀了這個故事,說說你有什么感受?(要學會發(fā)現(xiàn)人的優(yōu)點。)
三、實踐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夸一夸對方面軍優(yōu)點。
四、鞏固與練習。
完成課后作業(yè)。熟讀課文。
五、總結(jié)課文。
讓學生把課本中的故事講別人聽。
六、板書設計。
18、稱贊
小刺猬 小獾
互相夸獎
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篇4)
一、教學構想
《小珊迪》一文記敘了主人公小珊迪為了找零錢給顧客不幸被車軋傷,近乎死亡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催人淚下。教學中,我想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激發(fā)學生對小珊迪的同情,體會感知小珊迪的純潔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使學生受到熏陶。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點:指導學生通過重點字、詞、句的理解,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對小珊迪的同情,體會感知小珊迪的純潔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
2,訓練點:訓練學生理解字、詞、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1,教師用緩慢而低沉的語調(diào)引出教學內(nèi)容。
同學們,我們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墒?,你們知道嗎?一百多年前的英國,有許多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是在饑餓和寒冷中度過的。咱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你們看——(出示有關圖片,并解說)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拖著瘦小的身子,給富人們擦地、擦皮鞋,而換來的僅僅是一碗難以填飽肚子的稀粥。
2,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
3,英國作家迪安斯塔雷筆下的小珊迪,就是千千萬萬窮苦孩子中的一員。(出示小珊迪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十五課——《小珊迪》。(齊讀課題)
(二)初讀,潛心會文動真情
1,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嗎?快讀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盡量讀得正確、流利,讀的時候注意自己的感覺和心情的變化。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教師巡視。
3,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學生的朗讀,特別注意下列語句的朗讀指導:
①他對我們說:“先生。請買盒火柴吧!”
②“啊!請您現(xiàn)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小男孩乞求說?!拔铱梢越o您去換零錢。”
③可憐的小珊迪躺在一張破床上,一看見我……我可憐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辦呢?誰來照顧你呢?
4,渲染氛圍。
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可憐的孩子死了!(全體女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可敬的孩子死了!(全體男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善良的、誠實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體學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三)再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1,教師充滿悲痛、充滿崇敬、充滿懷念地訴說:小珊迪死了。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個買火柴的“我”,誰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誰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卻被小珊迪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那么“我”眼中的小珊迪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再讀讀課文,用“—”畫出描寫小珊迪外貌的詞句。
2,多媒體出示:“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p>
3,請學生小聲讀一讀這個句子。(學生讀一遍)現(xiàn)在,再看大屏幕,老師刪去其中一些詞語,請同學們再讀句子。
出示:他身上穿著一件單衣,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腳凍得通紅。
4,比較: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5,你們真是有同情心的孩子。是啊,小珊迪饑寒交迫,的確是太可憐了。(板書:饑寒交迫)
6,誰還想讀一讀這一句話?(想讀的一起讀)
(四)三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1,教師充滿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訴說:為了找還那四個便士,找還那不該屬于他自己的錢,小珊迪被馬車軋斷雙腿,不幸死去了。我想,如果小珊迪不急著把四個便士還給人家,他就不會被馬車撞倒,也就不會死去了。那么,小珊迪真的不需要那些錢嗎?
2,學生默讀思考。畫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
3,組織全班交流。(多媒體出示有關句子)
①從“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錢。
②從“我可以一便士賣給你們兩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耍錢。
③從“我給了他一先令,他轉(zhuǎn)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錢。
④從“我的兩條腿全斷了,就要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錢。
⑤從“小利比,我可憐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辦呢?誰來照顧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錢。
4,教師動情地、肯定地述說:是啊!正像大家剛才分析的一樣,其實小珊迪非常需要錢。他需要錢去購買衣服御寒,需要錢去購買面包充饑,需要錢去醫(yī)治自己的雙腿,需要錢去照顧自己的弟弟。他還需要錢去上學,需要錢去游玩,需要錢去過一種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錢了!這樣一個需要錢的孩子,當他被馬車軋斷雙腿,當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個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時候,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呢?(小組討論并寫下來)
5,組織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飽含情感的朗讀,讀自己所寫的話,教師作隨機點評。
(五)精讀,含英咀華品至情
1,教師充滿敬意地訴說: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車禍、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盡快地把錢還給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難怪故事中這位買火柴的先生做出這樣的判斷。
出示: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
①指名誦讀此句。
②把“誠懇”的意思、“信任”的意思讀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③把“斷定”的意思讀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④把“他”的意思讀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⑤把“不是那種人”的意思讀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⑥你想讀出哪種意思,你就怎么讀。全班齊讀。
2,教師設疑:他不是那種人!請問,他不是哪種人?
出示: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
3,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預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騙、人窮志短、惟利是圖、見錢眼開、見利忘義、貪圖錢財、不講信用……)
4,教師以一種激昂的、堅定的、一氣呵成的語氣訴說:說得多好啊!他很窮。他非常需要錢。但他絕不是那種坑蒙拐騙的人!絕不是那種人窮志短的人!絕不是那種惟利是圖的人!絕不是那種見錢眼開的人!絕不是那種見利忘義的人!絕不是那種貪圖錢財?shù)娜?絕不是那種不講信用的人!這樣的孩子可愛嗎?這樣的孩子可敬嗎?這樣孩子我們會把他遺忘嗎?不會!永遠不會!(教師一邊訴說,一邊用粉筆在學生所寫的答案上逐個打叉)
5,學生全體起立,懷著敬意再次動情地誦讀此旬。
(六)活讀,妙筆直抒胸中情
1,教師:我們忘不了這位可愛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學們,學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話想對小珊迪說,是吧?請把你想說的話寫在課文插圖的上面。
2,學生完成練筆。
3,交流。
4,總結(jié):小珊迪的美好品質(zhì)深深地打動了大家。同學們,讓我們像小珊迪一樣,多一份誠實的面容,多一點守信的品質(zhì)吧。老師相信,擁有誠信,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麗;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三、教學收獲
通過本篇課文的教學,我進一步懂得了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感悟文章中人物的內(nèi)在情感,努力做到與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來理解文章的深層意義。只有這樣,學生的情感才能得到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升華,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才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我也相信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朗讀水平、寫作能力、品析文字的能力都將獲得提高,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必將得到一次凈化。
四、教后反思
我感覺學生的朗讀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可能是自己的要求過高,也可能是課前學生預習不夠,也可能是自己的情感渲染鋪墊不夠。另外,學生的寫話也不太令人滿意,有些甚至得靠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顯示預設的答案才能完成,這可能與學生的生活積累太少有關。以后的教學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多動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篇5)
本文是由小編上傳的:新年禮物。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2個生字。
2.能按“閱讀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表弟”用實際行動改正缺點的精神,感受“表弟”美好的心靈。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新年禮物。
(二)按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1.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哪些地方有困難就停下來多讀幾遍。
2.默讀課文,在不懂的字、詞、句下面畫上橫線打上“?”,然后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試著理解不懂的字、詞、句。
3.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作者圍繞“新年禮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討論交流
1.向本組同學們匯報你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哪些內(nèi)容不懂。
2.同學之間在小組內(nèi)互相解決不懂的問題。
(四)師生共同交流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
2.本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講了什么?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課文記敘了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準備送給老師新年禮物的過程中,改正了過去做作業(yè)不認真的缺點的事。
(五)質(zhì)疑
1.在全班提出自學和小組學習中仍未解決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疏理所提問題。
(六)自由讀課文
培養(yǎng)學生借助思考題自學課文的能力。
(七)全班交流
1.作者為什么說:“弟弟送給老師的算不上什么禮物、其實是最好的禮物——一顆真誠的心?!?/p>
明確:
(1)使學認識到這是作者對弟弟送給老師禮物的評價。
(2)作業(yè)清楚、工整、正確是每個學生應該做到的,所以說:“算不上什么禮物?!?/p>
(3)聯(lián)系弟弟過去的毛病,現(xiàn)在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作業(yè)的樣子,可以看出弟弟是真心實意改正缺點,尊敬老師。所以說又是最好的禮物——一顆真誠的心。
2.教師適時進行朗讀指導。
(八)擴展練習
1.把句子補充完整。
(1)弟弟告訴爸爸,他們小隊悄悄地商量過了,送給老師的新年禮物要
(2)他是用美好的心靈,在做著送給
2.從課文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朗讀。
(九)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師相機指導下,逐步使學生達到對重難點問題的解決,理解課文,并學習用完整通順的語句表達交流意見的方法。
探究活動
新年馬上就要來臨,你打算送給老師什么新年禮物呢?能不能也以《新年禮物》為題寫一篇小文。想一想,試一試,也許能給老師個驚喜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20課。課文用流暢簡潔的筆觸把我們帶進了大森林美麗的景色之中,通過小熊一家始終舍不得砍樹造房子的行為,表達了人類保護大自然的愿望,最后以動物獻上手捧的鮮花來贊揚小熊一家高尚的情操。本文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是一篇行文優(yōu)美、圖文并茂、適合兒童閱讀和學習的課文。
【學生分析】
學生已接觸過無拼音標注的課文,文中部分內(nèi)容結(jié)構相似,用字重復出現(xiàn),因此,課文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此外,一些學生在學之前已讀過文章。所以課上大部分學生能在讀過四遍左右即達到通順。在認讀生字和讀課文上,學生的學可以采取互相幫助、以會帶不會的方法進行。
【設計思路】
依據(jù)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yǎng),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上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興趣安排教學,盡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觸目可及的童話世界中。
2、考慮學生已會的字,先由學生自主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識記情況進行指導。
3、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認同小熊一家的環(huán)保行為,注重情感的滲透。
4、在美讀課文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年、左、右”3個字,認識‘石”字旁。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美讀課文,培養(yǎng)口頭表達的能力。
2、初步了解邊讀邊勾畫的閱讀方法。
3、在學習中體會到要保護大自然,認識到小熊一家的行為是一種美德。
【課前準備】
1、教師: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麥克風。
2、學生:
收集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情境
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你們?nèi)ッ利惖拇笊掷锟匆豢?,好不好?(播放課講)你們看,這就是大森林,這里有高高的松樹、綠茸茸的小草,還有喳喳叫的小鳥、蹦蹦跳跳的小鹿,他們都生活在這里。今天,老師事先和小熊家打好了招呼,說要領著小朋友去他家做客呢,你們想認識他們嗎?請你們打開語文書,自由地讀第20課: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同時標好自然段。
通過課件中的圖畫、音樂、教師有感染力的話外音,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與大自然、動物的距離,開始了與小熊一家的交流。讓學生圈點,主要引導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二、讀課文,識生字
1、再次自讀課文,識字:
猜猜生字小淘氣的讀音,也可以問老師和同學。如果還有不會的,就先放放。
2、聽讀課文,識字:
⑴ 指名分段讀課文。播放課件,其中生字用另一種顏色標出,要求讀通順。
⑵ 齊讀生字。
3、出現(xiàn)全部生字(帶拼音):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先把你認識的字讀一讀,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男女生分行讀。)
4、小組合作讀課文,讀中鞏固識字。
5、識記生字:
再次出現(xiàn)全部生字(無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師: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往它?
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通過多讀、聽別人讀等方法,與生字常見面。全部生字的識記體現(xiàn)梯度。最后一問增強學生課外識字、自主識字的意識。
三、讀后悟、讀后思
1、師:我們要去小熊家做客了,沒看到小熊之前,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師:要是到了小熊家,你想問它什么問題呢?在課文里,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說出來。創(chuàng)設情境,可使學生自然地抒發(fā)。
四、學習1~2自然段
1、了解山洞的特點:
⑴ 讀第一自然段。
⑵ 說說住在山洞里是什么感覺?
2、觀察圖,感受小熊高興的心清,小熊好像在說什么?
了解山洞特點,體會到小熊對木房子的向往,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五、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我們收獲真不少,認識了生字,還結(jié)識了小熊一家,下節(jié)課我們就去小熊家做客。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模板6篇)
88教案網(wǎng)欄目精選:“教學教案”,歡迎閱讀。
一名合格的老師會根據(jù)孩子的性格提供不同的教育,教案寫作是老師們經(jīng)常討論的話題。教案分析教材的意圖和特點,教材的知識結(jié)構、體系和深度,我們在編寫教案時怎么動筆呢?下面是88教案網(wǎng)編輯精心整理的"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 篇1
一、教學內(nèi)容:
《太陽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太陽鐘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太陽鐘的原理制作計時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可以為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
三、教學準備:
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晷模型
四、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xiàn)在幾點了?”(學生說出時間)“你們是通過什么知道現(xiàn)在的時間?”(手表;上課的時間表)“那么在古代,還沒有手表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板書:太陽鐘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太陽鐘
1、介紹牛頓的故事
前幾節(jié)課的探究,我們已經(jīng)知道日影的移動反應著太陽的位置變化,而太陽在天空的運行是勻速的,利用這個規(guī)律,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就做過這樣一個太陽鐘。(教師邊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時,在棍影的終點放一塊石頭做記號,(利用電筒照射光,產(chǎn)生棍影)記下時間。他利用擺石頭記影子,又在石頭上記時間,看!多簡單,多巧妙的太陽鐘就做成功了。他做的這個太陽鐘據(jù)說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們把這個太陽種稱之為“牛頓鐘”
2、聽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3、學生回答
4、教師小結(jié)
(二)探究日晷原理
1、介紹日晷:
實際上牛頓做這個太陽鐘,是從日晷中得到的啟發(fā)。(教師出示日晷的示意圖和實物并把“日晷”板書在黑板)它又稱作晷儀和日規(guī),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時,通過不斷的試驗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利用太陽影子的變化來記錄時間的工具。
2、制作日晷
同學們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袋,里邊就有個日晷,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仿造這個示意圖把它拼裝起來。
3、探究原理
(1)同學們真能干,這么快就把它拼裝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學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樣工作的?這根針有什么用?)
(3)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晷面和晷針:這是一個赤道日晷,晷面與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時間。晷針與晷面垂直,它就相當于我們手表的時針。
(4)在小組研究日晷是怎樣工作的。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結(jié)合“牛頓鐘”的故事共同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
(5)學生匯報
(6)教師小結(jié)原理:當太陽光照射到晷針,晷面就出現(xiàn)晷針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當時的時間。
(7)為什么用太陽鐘可以計時?你又時如何判斷出當時的時間呢?
(8)學生討論
(9)學生匯報
(三)認識手掌日晷
1、原來認識和掌握大自然的規(guī)律還可以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好處。那么在沒有日晷的時候你能利用這一原理計時嗎?
2、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jié),介紹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圖。
手掌日晷流傳于民間,它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這樣的(教師帶領同學們實踐體驗):我們面向南邊,手掌攤開(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夾住一支筆,使筆與手掌垂直。拇指關節(jié)對著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著不同的時間。
4、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共同體驗手掌日晷的運用,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
5、請兩組同學上臺演示,臺下同學說說指向的時間。
6、從這個試驗你得到什么啟示?
7、學生回答。
8、教師小結(jié)。
三、認識古代計時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測的,在古代人們用來計時間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來看看這些計時器(出示計時器掛圖)。
2、同學們在小組討論它們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計時的。
3、小組請代表匯報
4、你們還知道其他的什么計時方法嗎?
5、學生匯報
6、教師小結(jié)。
四、歸納知識
1、無論是古代的計時器還是日晷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學生匯報(都有固定的刻度和標識)
3、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jié)
五、鞏固新知,課后實踐
請同學們根據(jù)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鐘”或者“計時器”,下節(jié)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
六、教學反思:
古時常用的太陽鐘至今似乎越來越少見,利用太陽鐘的制作原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后意識到科學技術在不斷發(fā)展,正確掌握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可以為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
這節(jié)課主要是向?qū)W生介紹古代的一些計時工具,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并利用這一原理自己動手制作一計時器。
課前為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特質(zhì)疑:在古代,還沒有手表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接著通過“牛頓鐘”的故事初步建立學生對太陽鐘認知,學生對于他的舉動自然比較感興趣。正好切入主題,介紹太陽鐘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利用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實踐體驗后,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學生認識更為深刻。
在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介紹手掌日晷,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迅速提高。學生實踐驗證后談談啟發(fā),幫助學生正確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可以為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最后出示古代一些計時器,讓學生找出原理,并說說其它的計時器又是運用了什么原理計時的,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大自然的規(guī)律,從中促使學生思考。同時讓學生根據(jù)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鐘”或者“計時器”,下節(jié)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并把這節(jié)課的知識加以延伸。
這節(jié)課不受天氣的影響下,帶學生到室外體驗教學效果更佳。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 篇2
《情緒的管理》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的內(nèi)容。從教學內(nèi)容看,有“情緒表達”和“情緒調(diào)節(jié)”兩個子目。七年級課程的主題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學生只有學會調(diào)控情緒的辦法,才能真正讓學生更好的適應初中生活,以積極的心態(tài)融入新環(huán)境,做新生活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首要的目標是適應初中生活,融入新環(huán)生活,初中生活既有高興有趣的一面,也會有很多煩惱和問題,但是,初中生無論心理和生理都不夠成熟,自理能力不強,面對困難和挫折,自己的情緒調(diào)控能力不夠,本課正是針對這個問題幫助學生明確情緒是可以調(diào)控的,并學習和掌握情緒調(diào)控的辦法。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調(diào)控好自己的情緒對個人行為和生活的重要性,自覺掌握一些調(diào)控情緒的方法,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意識地加強情緒品質(zhì)的修養(yǎng),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 2.能力目標
掌握一些情緒調(diào)控的方法,培養(yǎng)自我調(diào)適、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夠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知識目標:
知道情緒是可以調(diào)控的: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掌握情緒調(diào)控的有效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情緒。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感謝緣分讓我認識陽光自信的同學們,感謝同學們的友好和熱情給我溫暖。今天老師是向同學們求助而來的,我的學生考試失敗進而引發(fā)很多問題,同學們能用情緒的知識幫幫他嗎?請看視頻:思考視頻中的人物行為是否恰當?
課堂探究一:
1.視頻中表達了哪些情緒?
2.你認為胡洋和李琪的情緒表達恰當嗎?請說明你的理由。預測一下他們今后的關系會怎樣?
3.如果你是視頻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 學生表達觀點,教師點評。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jié):會表達
1.為什么:情緒會相互感染;身心健康;人際交往 2怎么辦:
(1)適度、適時:能夠照顧他人的感受,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場合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周瑜郁悶而死;路怒族的危害等)
(2)堅守底線:表達情緒要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符合社會規(guī)范。
課堂探究二:
悲傷沮喪的胡洋回到家里,面對父親的大發(fā)雷霆,想到同桌的得意忘形,同學的冷嘲熱諷,他很想說說自己的考試焦慮,但他忍了…… 1.你贊同“忍”這種方式嗎?為什么? 2.請你為他提供一些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好方法? 學生回答: 小結(jié):
1.為什么要調(diào)節(jié)情緒?
(1)人生路漫漫,有喜也有悲。該喜則喜,該悲則悲,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讓我們的青春更加美好。
(2)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fā)事件,但持續(xù)地處于情緒狀態(tài),可能會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2怎樣調(diào)節(jié)情緒:
改變認知評價;轉(zhuǎn)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訓練。 學以致用:
(1)借助動畫短片趣味解讀這幾種情緒調(diào)節(jié)方法,讓學生捕捉關鍵詞對應找出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
(2)出示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事例,讓學生判斷。
課堂探究三:寫關于情緒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學生展示: 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情緒管理,從今天開始我們做情緒的主人,淡定從容,優(yōu)雅一生。
下面有幾句話跟同學們共勉:
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 我們不能決定容顏,但可以改變氣質(zhì) 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我們不能樣樣順心,但可以事事盡心 課外拓展:你怎么安慰她?
期中考試考完數(shù)學后,小慧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道應用題做錯了,難過得哭了。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照哈哈鏡,激發(fā)孩子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
2、通過照一照,摸一摸,說一說等操作活動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鏡。
3、培養(yǎng)孩子樂于探索影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生活中各種不銹鋼制品(如:碗、杯子、熱水瓶、鍋子、鍋鏟等);凹、凸兩面哈哈鏡;人手一張會發(fā)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塊泥工板上貼上銀色閃亮即時貼)。
課時:4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孩子在照哈哈鏡時尋找發(fā)現(xiàn)。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面很有趣的哈哈鏡,你們想不想來照一照,看看哈哈鏡里的你是什么樣的?照完以后請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二、進入活動主題,使學生發(fā)現(xiàn)影像。
1、初次嘗試——發(fā)現(xiàn)影像
師:其實呀,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也有許多東西會讓我們照了變的很有趣。比如:我們吃飯的碗、燒菜的鍋子、熱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請大家試一試。照一照熱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樣的?
師:你照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我發(fā)現(xiàn)碗里的我倒過來了;我發(fā)現(xiàn)鍋鏟柄上的我變長了;我發(fā)現(xiàn)茶杯蓋子上的我頭變大了脖子變小了——————
師:為什么熱水瓶里,碗里,鍋子里的你會變的這么有趣呢?
第二課時
1、再次嘗試——探索影像
師:請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為什么會變。
學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鍋鏟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小結(jié):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來才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動
師:請小朋友從椅子底下取出一塊板,這快板也能讓我們的臉照的很有趣。請小朋友動動手、動動腦,怎樣照才能讓我們的臉變的很有趣?
請學生上前邊演示邊講解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總結(jié):原來呀當板凹進去的時候會把我們的臉照的胖胖的,這就是凹透鏡;當板凸出來的時候會把我們的臉照的瘦瘦的,這就是凸透鏡。我們?nèi)グ堰@個發(fā)現(xiàn)告訴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課時
一、引導學生照哈哈鏡
師:哈哈鏡里的你,是什么樣的?
生:“變成大胖子了”“變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師:為什么哈哈鏡里照出來的人,會變得這么有趣呢?
(請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鏡面和我們平時照的鏡子有什么不同?)”
小結(jié):哈哈鏡的鏡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這個原因才使里面照出來的人變得很有趣呢?老師先不告訴你,要請你們來玩一個東西。
二、引導孩子操作錫箔紙板。
1、師:請你用不同的方法來照一照,讓照出來的你變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結(jié)果記錄下來。(學生進行探索)
2、師:你是怎樣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jié):當這塊板凹進去或凸出來的時候,照出來的我們會變得很有趣?,F(xiàn)在,你知道哈哈鏡的秘密了吧。
第四課時
一、引導學生在周圍生活中尋找有趣的影像。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臉,現(xiàn)在,老師要請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學生進行操作探索活動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結(jié):小朋友發(fā)現(xiàn)有許多東西都能照出臉。當鏡面凹進去或突出來時,照出來的臉會變得很有趣。
二、游戲——《我照哈哈鏡》
請學生邊念兒歌邊用肢體表現(xiàn)高、矮、胖、瘦等。
《我們來照哈哈鏡》
嘻嘻哈哈,我們來照哈哈鏡。
不準動不準笑不準開玩笑。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投放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望遠鏡等,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索光的秘密。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錯位的圖片》是小學美術課本第五冊中的一節(jié)設計活動。
教材以兒童喜愛的圖片形式,為大家提供了二條活動的線索:第一,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展示了從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圖片并經(jīng)過了錯位處理,如摩托車、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針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實際情況,附上了錯位圖片的制作步驟圖例指導學生。
學生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對美術課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同時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讓他們通過制作錯位的圖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動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設計能力和表達能力。
設計理念
1、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以同一張圖片經(jīng)過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錯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樣制作錯位的圖片”的探索和設計并制作錯位的圖片的活動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動,體現(xiàn)教師是兒童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與自主操作的活動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兒童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團結(jié)協(xié)作。
3、在大膽質(zhì)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行自主性學習。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各種變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一張圖片通過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美。
2、 通過制作錯位的圖片,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 通過錯位圖片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耐心、認真的學習品質(zhì)。
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
(一)教師注意收集或網(wǎng)上下載與錯位圖片有關的資料,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圖形變化的知識。
(二)教師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處理的方法。
(三)教師確定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的美術課老師帶來了許多漂亮的圖片,請大家仔細看,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使用了大量由一張圖片變化而成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說說圖片的效果或教師介紹,生邊看有聲音的圖片演示邊發(fā)出陣陣感嘆聲,氣氛非常的熱鬧。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同樣一張圖片通過不同的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美。】
師:誰能說說看了這些圖片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些圖片都很漂亮。
有些圖片是分離的。
有些圖片是變色的。
……
師:大家都觀察得非常仔細,這些圖片是由一張圖片經(jīng)過變化產(chǎn)生了不同的美。那么這么多圖片的變化我們一節(jié)課都能學會嗎?
生:能!
師:大家這么自信,那老師今天可要考考你們了,我們先來這張圖片的變化吧,誰能說說它是怎樣變化出來的?
生:是割成一條一條后把它放起來的。
是錯開位置放的。
是隔一條錯開一定距離放起來的。
……
大家講得真棒!這張圖片是把它剪開后錯開位置粘貼起來的。(師邊講邊板書課題)
【由圖片變化的大環(huán)境,聚焦到變化的一種形式-錯位圖片,并由此引出課題?!?/p>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把圖片進行錯位只有這種方法嗎?
生:橫的,豎的,斜的……
師:大家說得方法都很好,不過老師覺得還有很多方法,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同時想一想怎樣排列更美觀,怎樣剪得更快更好?(電腦顯示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上述問題,師巡回指導并點撥幾個小組。
【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在小組討論中,可以自由發(fā)言,也可以輪流發(fā)言,通過雙向交流相互督促、檢查、啟迪和幫助?!?/p>
師:哪個小組代表先來說一說。
生: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橫割成一條一條后,可以的條子像樓梯一樣排列。
師:斜向哪邊?
生:朝左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除了朝左邊,還可以朝向哪邊?
生:朝向右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橫條還可以怎樣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樣彎曲的。
每一條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圖片上一樣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
師:大家通過動腦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橫條的排列方法,那豎條的呢?
生:像樓梯一樣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波浪線一樣排列的。
……
師:斜條的呢?
生:……
師:剛才我們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圖片錯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圖片刻成一條一條,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誰能有更好的辦法?
生:用尺子畫好,然后標上數(shù)字,再把它剪下來。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這用尺子畫的,也可以把圖片折成一條一條,然后標上數(shù)字,再剪下來的。
……
【在學生匯報交流時,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問題進行交流,教師對其匯報要有扶有放,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并幫助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p>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來,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歡的錯位方法,做一張漂亮的錯位圖片。你可以在課本中錯位圖片的基礎上進行變化。也可以自已獨立設計或幾人合作進行設計圓形紋樣。做好的時候在圖片旁邊寫上一句或幾句自己的感受。(電腦顯示)
(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在自主操作中,正視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yè),并通過獨立制作或小組成員合作,進行錯位圖片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動手能力較薄弱的小組,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問題,同時通過制作錯位的圖片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p>
四、自主評價,課外延伸。
1、學生將自己做好的錯位圖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體參觀。同時將寫三張欣賞卡送給你的同學(放在圖片旁邊)。
2、 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生:我知道了一張圖片經(jīng)過變化可以產(chǎn)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這節(jié)課我特別高興。
我能做錯位的圖片了。
……
師:這節(jié)課你感覺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生:我在刻圖片刻得還不齊,下次要練練刻圖片。
我的圖片是橫向錯位的,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豎向錯位會更好看些。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時間太短了。
3、 課外延伸。
師:前面同學們說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圖片變化學會,現(xiàn)在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錯位圖片的變化我們學了一節(jié)課,它的變化原來有這么多。
圖片的變化實在太多,要想在一節(jié)課內(nèi)學完是不可能的。
……
師:同學們都講得對,圖片的變化是太多了,我們靠一節(jié)課時間是不可以學完的,不過大家可以在課后多學習幾種變化。然后用自己喜歡的變化形式,做一張漂亮的圖片。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通過互相幫助、引導、啟迪,較好 地培養(yǎng)了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意識。在實施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需要反思的是:對學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個學生說“排列”時,講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帶過,而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繼續(xù)深入。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 篇5
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適合紋樣的概念、骨式、特點等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習運用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夸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力求新穎。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運用所學的適合紋樣知識裝飾美化生活用品。
教學重點:
適合紋樣外形和骨架變化的學習。
教學難點:
適合紋樣的骨架分析和設計要領。
教具準備:
課件(適合紋樣圖片資料)、繪有適合紋樣的實物
學具準備:
課本、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學生情緒,檢查學具準備及擺放情況。
二、導入階段:教師展示繪有適合紋樣的絲巾、瓷盤等生活用品,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
圖案,說說自己的感受。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像他們一樣有美麗的圖案呢?手帕、瓷磚、天花板、地毯、美食、園林、窗簾……美麗的紋樣裝點了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紋樣的精彩世界,感受美麗的紋樣。
板書課題:
美麗的紋樣
三、發(fā)展階段:
(一)發(fā)現(xiàn)適合紋樣的特征
教師出示兩只紙盤,請大家觀察比較這兩只紙盤中的紋樣,你認為哪種紋樣比較適合裝飾在圓形的盤中?(魚形圖案)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適合紋樣——美麗的圖案,設計在一定的形狀之中,即使去掉了邊框,也仍能顯示出原來的形狀,這些圖案被稱為適合紋樣。教師板書:適合紋樣
(二)探尋適合紋樣的規(guī)律
【課件展示不同的適合紋樣】
思考:適合紋樣有哪些外形?可以用哪些圖案內(nèi)容來設計裝飾?發(fā)現(xiàn)了哪些圖案規(guī)律及設計方法?共同總結(jié)出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及規(guī)律:
1、外形各種各樣,以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簡單幾何形為多,也有自然形狀:花形、瓶
小學憫農(nóng)教學教案 篇6
識字寫字,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培養(yǎng)語感永遠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較短等特點,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有情有趣之中達成目標?;谝陨险J識,本設計旨在讓學生在逐層深入中走近大禹,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整個設計從字到詞再到句直至文,學生在認、讀、說、看、思、議等學習活動中習得語言,培養(yǎng)情趣,提升能力。
1、自主學習“偉、雄、治、洪、害、姓、理”等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沒、倒”,理解相關詞語,如“洪水”“無家可歸”等。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感悟洪水的兇猛,走進故事背景,初步了解大禹是一位為民造福的大英雄。
3、用心品讀、積累語言,感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豐富和規(guī)范口頭語言。 教學重點:字詞教學和語言訓練,感悟洪水的兇猛,體會老百姓的痛苦。
一、在識記練說中走近大禹。
(一)出示音節(jié),同音字交流引出“禹”:
1、字卡出示音節(jié)“yǔ”,學生讀。(指名讀,齊讀)
2、讀著這個音節(jié),你想到了哪些漢字呢?(學生自由說)
3、確實,我們中國的漢字奇妙無窮!同樣一個讀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像yǔ,可以是自然氣象的“雨水的雨”,可以是動物身上的“羽毛的羽”,可以是包羅萬象的“宇宙的宇”。 而這個“禹”(板貼)又是指的——一(學生答)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為重的低年級,同音字學習是一大難點。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看拼音想漢字”引出課文主人公“禹”,既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掌握yǔ這個讀音的相關同音字,積累詞匯,同時還能使學生辨析判斷能力得到增強,引出課文也顯得水到渠成?!?/p>
(二)檢查預習,一句話介紹初識“禹”
1、禹是誰呢?經(jīng)過預習,你能用一句話介紹一下禹嗎?(學生自由說)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詞卡“偉大英雄”、“治理洪水”和“很久很久以前”。 (預設:
◆如果學生提到大禹是一位偉大英雄,則相機出示詞卡“偉大英雄”,指名讀準詞語,要求學生了解:在名字前加上“大”其實是人們對禹的一種尊稱。并相機在“禹”前板書“大”。
◆如果學生提到大禹治理了洪水,則相機出示詞卡“治理洪水”。指名讀準字音,尤其注意三個生字“治、理、洪”的讀音,并齊讀。
◆如果學生提到大禹的生活年代,則相機出示詞卡“很久很久以前”,指名讀準。相機了解這里的“很久很久”指的是4000多年前,并指導讀好這個短語,讀出年代的久遠,可和“很久以前”作比較。
2、現(xiàn)在,你會用上這三個詞介紹大禹嗎?學生答。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滲透規(guī)范的句式訓練:可以把名字放在前面,比如禹是——;還可以把名字放在后面,比如,什么時候,有一個怎樣的人,名叫——)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板書——治水。 相機教學生字:治。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相機板貼關鍵詞組“偉大英雄、治理洪水、很久很久以前”,一方面引導學生讀準讀懂并讀好,一方面又能通過檢查預習和鼓勵變換語序,引導學生懂得運用這些詞語規(guī)范地介紹禹,進行淺層次地句式訓練,從而做到觸類旁通?!?/p>
二、在思考質(zhì)疑中了解故事。
1、齊讀課題。讀著課題,有什么想問的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為什么治?怎么治?結(jié)果怎樣?)
教師指著板書小結(jié):這是一篇故事性的課文,這樣的課文一般是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來寫的。
2、帶著自己的思考再讀一讀課題。齊讀。追問: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
3、教學生字“洪”:齊讀。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三、在情境交流中認識洪水
1、聯(lián)系字義,理解“洪水”:在文中,“洪”是“大”的意思,那么洪水就是指——(很大很大的水)。
2、視頻引入,認識“洪水”:洪水大到什么程度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播放洪水視頻)
2、交流發(fā)言,感受“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3、指導朗讀,感悟“洪水”:像這樣水勢大而兇猛又對人類有災害的洪水我們稱為——“滔滔的洪水”(出示板貼)
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評價,讀出洪水的大,洪水的猛)
4、小結(jié)過渡,引出文本:是啊,這滔滔的洪水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傳說,在4000多年以前,也就是禹生活的時代,就發(fā)生過這樣的大洪災??纯醋髡呤窃鯓佑梦淖謥砻鑼戇@次洪水災害的。
【設計意圖:理解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是本課時的難點,對洪水危害的認識越清晰,大禹的形象就越高大。學生也許會在課文的敘述中找到描寫洪水的語言,但是他們感受不到洪水的兇猛。通過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視頻帶來的沖擊,以及師生彼此的交流碰撞,能夠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洪水泛濫的災害帶給老百姓的苦難,在滔滔的洪水聲中,學生也更容易朗讀出洪水的來勢洶洶】
四、在文本語言中感悟洪災
●教學第一自然段,屏顯第一自然段文字
1、讀通文本,糾正字音。
(1)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這一段文字,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漏字,不多字。
(2)指名讀。重點指導多音字“倒”和“沒”,后鼻音“姓”。
2、讀懂文本,感受洪災。
(1)這里的洪水造成了怎樣的危害呢?指名說。 交流并出示詞卡: 淹沒 農(nóng)田 沖倒 房屋
(2)教師引讀:你看,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來,淹沒了( ),農(nóng)田被( ),沖倒了( ),房屋被( ),真是太——可怕了。
(3)指導朗讀:指名讀。小組讀。(評價側(cè)重于讀出洪水的可怕) (4)理解“無家可歸”
大水淹沒了農(nóng)田,就是說——(人們沒有糧食吃) 大水沖倒了房屋,這又是說——(沒地方?。?人們沒有家住,這就叫——無家可歸。
指導朗讀——無家可歸(指名讀,齊讀。讀出可憐、悲慘的語氣)
3、讀好文本,升華情感。 一讀:可怕的洪水,令人們的生活痛苦不堪,就是因為——女生讀第一自然段 二讀:這樣可怕的洪水,來了一次又一次,看,它又來了——男生讀第一自然段 三讀:洪水退了,老百姓剛開始種上莊稼,準備重建家園時,它卻再次咆哮而來——一齊讀第一自然段
7、過渡:面對洪水帶來的深重災難,老百姓多么渴望有一位大英雄拯救他們啊,這時,誰出現(xiàn)了?他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教師變換次序引讀“淹沒農(nóng)田”和“沖倒房屋”,旨在通過訓練讓學生初步感知動賓搭配結(jié)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到洪水的泛濫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為進一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獻精神做好鋪墊。最后在一次次的朗讀訓練中洪災的危害震撼人心,大禹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走進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在躍躍欲試中走進了文本?!?/p>
四、在圖文趣讀中走進文本
1、初讀課文,掃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 (2)指名分自然段讀,相機出示重點詞語正音(2—4自然段)。
【設計意圖:扎實過好字詞關,是語文教學必須落實的基本目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通過引導學生讀重點詞語來檢出預習效果,又借分自然段朗讀感知課文大意,達到以課文為依托賦予詞語生命活力的目的。】
2、圖文聯(lián)系,明內(nèi)容。
(1)觀察課文的四幅插圖,思考分別對應的是哪一自然段。(以找朋友的游戲方式進行)
(2)指名回答,并能結(jié)合文字內(nèi)容簡單說說圖意。
【設計意圖:運用課文插圖,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這篇課文有四幅插圖,正好和四個自然段相對應。讓學生憑借插圖找文本,這種找朋友的游戲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再結(jié)合文字解說圖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從而訓練口語的規(guī)范性,促使口頭語言進一步發(fā)展。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了插圖的獨到作用,讓它為理解文本內(nèi)容而服務,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p>
四、在觀察比較中練寫生字
1、出示要學的生字:治 洪 害 姓 指名讀一讀并找朋友(擴詞)
2、記住字形。
3、學寫字:先出示 “治 洪 姓 ”,仔細觀察字形,發(fā)現(xiàn)什么共同點?(左右結(jié)構,左窄右寬,左右同高) 觀察“害”,說說怎么把它寫漂亮。
4、教師范寫,引導學生觀察難寫的筆畫。
5、學生讀帖,自己書寫,老師巡視。
【設計意圖:生字教學時,摒棄了對每個字字形結(jié)構的繁瑣分析,采用觀察比較三個結(jié)構相同的生字,來掌握這一類左窄右寬的生字在書寫中的重點和難點,省時高效。在示范指導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帖,訓練學生自己學寫字的能力,有效地落實了低年級識字寫字這一教學重點?!?/p>
《古詩兩首(鋤禾、憫農(nóng))》教學反思
本課兩首五言絕句《鋤禾》、《憫農(nóng)》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當時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一、借插圖初步讀懂古詩
課文配有插圖,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課始,我出示了插圖,讓孩子們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說說圖上畫的農(nóng)民勞動的情景,再多遍誦讀古詩,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結(jié)合圖從詩中讀懂些什么?并告之從哪里讀懂得。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考習慣,同時也比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與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學。一部分孩子很敏銳,他們從圖和古詩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寫農(nóng)民伯伯種糧食的勞動場面,從日當午、汗滴、辛苦等詞看出,第二首詩也寫了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從春種、秋收等詞看出。從孩子們的回答看出,孩子們雖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當然不全面,體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體把握,加之后面的細細體會,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我表揚了孩子們,同時,告訴他們,以后碰到古詩,可以先讀讀古詩,再看看圖,再讀讀古詩,這樣就能慢慢弄懂古詩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了。
二、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
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這一步是很關鍵的,對于古詩的真正理解,必須從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詩,然后從題目開始,讓孩子們進行理解。我對孩子們說:反復讀讀,逐字理解,允許你們猜,看誰猜得準!沒有了壓力,孩子們顯然很興奮,從題目開始,在我的提示下,通過反復讀,逐一猜著。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動力。就這樣,我們就在課堂上猜著,然后又將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裝,詩意逐漸變得明朗,每一個孩子都像是打了勝仗的勇士,課堂充滿了激情。為了鞏固詩意在孩子們心中的印象,我們又玩起了詩意大比拼的游戲,還是照老規(guī)矩,六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個組能將意思說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語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班上總共也只有34個孩子,所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不是難題。最后,又讓同桌進行了過關,每個孩子都完整地將詩意說一遍。
三、講背景體會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詩意,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孩子們很難理解為什么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于是,我給孩子們介紹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讓他們體會到盡管農(nóng)民們一年忙到頭,但是換來的還是悲慘的命運。接著,我問孩子們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們都說農(nóng)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憐了。我又問:我們平時該如何做呢?孩子們表達了要愛惜糧食的決心。最后,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兩首古詩,再次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詩人對農(nóng)民的同情。
西師版一年級上冊《憫農(nóng)》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guī)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訪問農(nóng)民或到農(nóng)田體驗勞動生活,或查閱資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產(chǎn)出來的。
教師準備:生字卡、掛圖、朗讀錄音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借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天吃的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nóng):同情農(nóng)民。
二、教師范讀,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三、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
1不認識的字,請大家?guī)蛶兔Γǔ閷W生上臺展示)。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師檢查,注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nóng)的讀音。
4你用什么好辦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注意區(qū)別午牛的字形。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光字頭)這個偏旁。
(3)鼓勵學生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給它們找?guī)讉€朋友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交流,學會積累詞語。
教師總結(jié):平時注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注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借助畫面了解古詩的意思
1農(nóng)民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nóng)民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nóng)民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埪犂世实膵寢屖窃鯓訉世收f的(錄音):朗朗,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注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種形式美讀。采用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漂亮。
2生生、師生交流,教師范寫。
3學生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勵。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示,評好在哪兒。
九、教師推薦古詩,欣賞古詩
1小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nóng)》詩,小組討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交流。
十、作業(yè):(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20古詩二首(憫農(nóng) 江上漁者)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古詩二首(憫農(nóng) 江上漁者)”,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7個字,1個多音字“沒”,會正確書寫6個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愛惜勞動成果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字,1個多音字“沒”。
2.理解古詩內(nèi)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1.正確書寫6個字。
2.學習古詩,理解內(nèi)容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激發(fā)學生喜歡誦讀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數(shù)
2~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看書上的插圖,說一說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樣?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
2.我們吃的糧食就是農(nóng)民伯伯這樣辛勤耕種出來的,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么詩?(板書課題)憫:當同情講。憫農(nóng)是同情農(nóng)民的意思。
3.這首詩大家并不陌生,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朗讀詩句,自學生字。
1.對照拼音,自讀古詩《憫農(nóng)》,標畫生字。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
3.教師反饋。
汗滴——滴,滴為什么是三點水旁?
盤中餐——盤,盤子是干什么用的?盤中餐就是盤子里盛的飯菜。
辛苦——辛
4.再讀古詩鞏固識字。
(三)誦讀古詩,自學理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觀察圖畫想一想,這首詩寫的什么意思?
2.小組里互相討論,大體講解詩句的意思。
3.帶著理解,再次誦讀。
(四)教師指導,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請學生再次觀察農(nóng)民耕作畫面。
(1)結(jié)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么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一位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十分炎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農(nóng)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3)練習朗讀第一句。
2.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我們每天都能吃到哪些食物?這些食物是怎么來的?
(1)讀第二句,小組討論,說說讀懂了什么。
(2)分組匯報。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飽含辛酸的農(nóng)民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3)理解詞語的意思:“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4)練習朗讀。
(五)朗讀練習。
采用多種讀書方式,如范讀、領讀、指名讀。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六)練習背誦。
(七)拓展交際。
學習了《憫農(nóng)》,你想對農(nóng)民伯伯說些什么?
(八)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憫農(nóng)》,誰會背誦?
誰能說說詩的意思嗎?
(二)出示詩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哪位同學知道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人?
(三)教師介紹作者。出示課題,認讀生字“者”。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初讀詩文,自學質(zhì)疑。
(1)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生詞。
(2)同組互讀,讀準字音,注意易讀錯字。
(3)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內(nèi)交談、互相解答,有困難的在全班討論。
2.教師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往來——往,這個字和哪個字長得很像?“住”。
出示詞語,讀準字音:出沒沒有
3.觀察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詩句。
(1)學生邊讀邊看邊議,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2)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如:
鱸魚:是一種常見的魚,鱸魚的味道鮮美。
漁者:打魚的人。
往來人:來來往往的人。
君:(尊稱)你。
出沒:指出出進進,時隱時現(xiàn)。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都喜愛吃味道鮮美的鱸魚,可是請你看看那像一片樹葉一樣在水面上顛簸的小船,在波峰浪谷中上上下下,時隱時現(xiàn)。
4.練習朗讀,想想應該用什么語氣讀。
5.拓展想象,漁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捕魚會遇到什么困難?
6.小組交流。
7.匯報。從中體會為了讓人們能品嘗到鱸魚的鮮美,漁民每天要與風浪搏斗,付出了無數(shù)的艱辛,甚至有生命危險。
8.帶著新的體會,反復誦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看誰讀得好。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一)復習兩首古詩。
1.練習朗誦,邊讀邊體會古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檢查背誦。(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個人練習,同桌互練,集體背誦。)
(二)背詩比賽。
學生自己選擇會背的古詩接龍背誦,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復習生字。
1.自學會認字。
大聲讀,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讀出“沒”的兩個讀音。
2.抽讀生字卡片。
(四)自主記字。
1.分組交流記字方法。
2.請學生說說要記住這些字有什么好辦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予指導。
(五)指導書寫。
1.分類指導。
(1)請學生觀察6個字,練習書空。
(2)選擇你認為難寫的字,認真觀察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練習書寫。
(3)反饋、糾正。
2.重點指導。
(1)觀察六個字,請學生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辛”,第五筆是“橫”寫得最長。
(3)學生練習書寫。
(4)反饋糾正,注意讓學生認真觀察范字,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哪兒寫得好,哪兒寫得還要改進,從而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
3.練習書寫其他漢字。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憫農(nóng)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憫農(nóng)”,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nèi)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
(二)能力教學點
通過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生字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看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懂得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理解古詩內(nèi)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通過范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jié)合看圖,體會詩意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后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游戲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借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并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nóng)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nóng)民辛苦勞動后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嗎?農(nóng)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農(nóng)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nóng))
(二)初讀古詩,大致了解圖意
1.出示投影1
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圖上畫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jié),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范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nèi)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nóng)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樣了?
(2)結(jié)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nóng)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農(nóng)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么?體會農(nóng)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吹搅诉@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里
餐——飯
粒?!恳涣?/p>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展
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么?
6.小結(jié)。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
出示憫農(nóng)(二)讀一讀
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憫農(nóng)教案
憫農(nóng)
〔解題〕
《憫農(nóng)》是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歷任縣丞、國子博士、常州知州、秘書少監(jiān)等職。楊萬里在南宋詩壇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家”,在文學史上引人注目。楊萬里一生寫詩逾兩萬首,現(xiàn)存四千余首。
本詩詩題中的“憫農(nóng)”,“憫”是可憐的意思,“憫農(nóng)”即可憐農(nóng)民。本詩是楊萬里寫的反映農(nóng)民生活的詩。詩人描述了農(nóng)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氣不好,農(nóng)作物沒有好收成,只能準備忍饑挨餓過殘冬了。全詩滲透出詩人對農(nóng)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結(jié)構分析〕
全詩共4句,可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1、2句),描述田地里農(nóng)作物長勢不好的情景。農(nóng)作物長勢不好的原因是氣候不好,風不調(diào),雨不順,又過早下了霜。
第二層(第3、4句),寫在歉收之年,農(nóng)民只能忍饑挨餓了。先寫因歉收必定受饑寒,再寫今年是閏年,又多了一個月,受饑寒的時間也更長了。
〔語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狹長,花白色或綠色。子實叫稻谷,碾去殼后叫大米。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安挥辍?,不下雨,指天旱。無論水稻還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難以生長的。如果夏天時節(jié),雨水不足,稻便難以成熟?!安欢帱S”,稻穗黃的不多,說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會多。“蕎麥”,子實磨成粉供食用。蕎麥也是一種農(nóng)作物。“空花”,不結(jié)果實的花?!霸缰保缭绲乇磺锼蛄?。這兩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卻無雨,田里的稻子黃的很少,豐收希望不大了。而蕎麥只是開了不結(jié)果實的空花,并且已經(jīng)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沒有什么希望的。這兩句詩,勾畫出遭災圖景,為后兩句表現(xiàn)農(nóng)民的疾苦與憂愁打下基礎。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p>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經(jīng)料到?!皻q”,即“年”?!皻垰q”,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時間。“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詩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閏”,指閏年,農(nóng)歷有閏月的一年叫閏年。每3年一閏,5年兩閏,19年7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稱閏某月。有閏月這一年為13個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詩指農(nóng)歷的閏年?!疤黹L”,增加了一個月,這一年變得更長。這兩句的意思是:農(nóng)民已經(jīng)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饑挨餓去度過殘冬了,然而,更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閏年,更無法忍受延長了的艱難歲月。
〔寫作特點〕
1.展現(xiàn)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
楊萬里是一個剛正廉潔和愛國的儒者。他自詡“誰言月餐云客,中有憂時致主心”。因此,他的詩雖多從自然景物吸收題材,但他也寫下不少表現(xiàn)憂國憂民情感的詩,本詩與他的《插秧歌》《竹枝詞》等都對農(nóng)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詩先寫年成不濟,谷物歉收,繼而用農(nóng)民的語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饑挨餓。詩人為強化“憫農(nóng)”之情,又設定這一年是“閏年”,天數(shù)長,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字里行間滲透出詩人的憂民之情。
2.于平淡中見新奇。
詩中沒有寫重大事件,也無慷慨的憤世嫉俗的語句,只寫一個極為平凡的農(nóng)村現(xiàn)象:雨水不調(diào),莊稼歉收,農(nóng)民生活會更苦。寫莊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寫稻子不黃,蕎麥空花。但細一讀,就能體會到詩人愁苦的情緒及對統(tǒng)治者不關心農(nóng)民的憤懣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詩人正望著歉收的莊稼嘆息。
3.活潑自然的語言。
楊萬里繼承了民歌的樸實之風,以及白居易、張籍和杜荀鶴等人的語言傳統(tǒng),寫詩時力求語言淺近,并大量吸收俚語謠諺入詩。給當時詩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本詩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澀外,其他都平白如話。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古詩誦讀憫農(nóng)
教學目標:1.會認“農(nóng)、午、汗、粒、辛”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教學重點:1.會認5個字。
2.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1.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shù):1課時
授課時間: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看古詩中的圖片,教師描述:唐朝有一位詩人叫李紳,他也是朝廷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郊外的農(nóng)村,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在田間干活,不由得吟誦到:(教師范讀古詩)
2.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憫農(nóng)》。板書課題,認識生字“農(nóng)”,強調(diào)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讀一讀生字,正音。
3.多種形式的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
4.再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三、誦讀感悟
1.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現(xiàn)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nóng)說些什么?
(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詩句的意思,讀出的詩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這么炎熱的夏天,老農(nóng)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5.我們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詩。指名回答。
6.是啊,我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行。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農(nóng)民種田時的情景,讓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誦讀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還可以配上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
1.分小組演讀。
2.小組代表展示。
3.師生評議。
4.(出示圖片)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會背了,愿意一起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背)
四、課外延伸
讀一讀,背一背。
憫農(nóng)
李紳
春種一粒栗,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試析《憫農(nóng)》的平仄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試析《憫農(nóng)》的平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試析《憫農(nóng)》的平仄
憫農(nóng)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首先肯定,這首詩是絕對變格的拗體,押的是四句三仄韻
{首句亦入韻},(一般是以偶句押平韻為正體。)
所押為:平水韻上聲七雨(午、土、苦)屬仄韻。
這樣押仄韻的詩,因不是正體,書上從來不介紹,也不提倡。
先看首句:鋤禾日當午平平仄平仄有點像五絕
(正格)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之中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叫作
(三四換位)變成了平平仄平仄
有人會問不變不行嗎答案不行
試想如果不變鋤禾日當午就成了鋤禾當日午
(除非這人有毛病犯傻專門在太陽最毒的中午時分下地干活在這里顯然變得有理呀變后不再是犯傻專門在太陽最毒的中午時分下地干活而是一直勞作的時間經(jīng)過中午的時
刻)好高沒有問題吧
你往下看問題來了
開始玩拗啊押仄韻就不信不押平韻寫不出好詩來押仄韻而且首句就入仄韻
正格本來該用(仄)仄仄平平了呀如果再把尾字押仄韻就犯了詩家大忌孤平怎么辦翻過來試試
平平平仄仄不行啊和第一句失對呀用變格規(guī)則
(一三不論)變吧變成了仄平平仄仄汗滴禾下土
就OK了
往下作者很自然地想到這糧食來的太不容易了感嘆到
粒粒皆辛苦!仄仄平平仄正中玩拗的下懷就它了
第四句也OK了
按正格第四句本來該用平平仄仄平嘿嘿玩拗嗎
全擰愛誰是誰了蝎子教徒弟——就這么蜇(著)了
本來到第三句該用仄字打頭了與第二句相粘呀
按正格本來該用仄仄平平仄了那可不行都變了它干嘛不變再說了也不能與第四句同式呀那就考慮再翻過來試試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的的第一個字按規(guī)定是不能改的
犯孤平?。ㄒ蝗徽摚┎蛔寭Q一就換三哈哈這下
變成了平平平仄仄既然這樣一不作二不休接招吧
(三四換位)變成了平平仄平平不好看句內(nèi)平仄合掌也是忌諱再來(一三不論)就變成了平平平平平清一色
五個平音了誰知盤中餐第三句OK大功告成
全詩
憫農(nóng)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ㄔ姰叄?/p>
這首憫農(nóng)在(對)和(粘)上是這樣的
(對)表現(xiàn)在每聯(lián)第一個字上(粘)表現(xiàn)在二三句第二字上
這樣的古怪現(xiàn)象如果表現(xiàn)在偶句押平韻的詩之中
比如在五絕(正格)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之中就會把第三句變格為
仄仄仄仄仄清一色五個仄音了
就變成了(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變格)(拗體)
總之這首憫農(nóng)以明白曉暢的語言使詩意連蒙童都能很容易理解
實在是(變格)(拗體)詩作中的成功范例
只是這些為詩而故弄玄虛的鳥規(guī)定糾纏起來沒完沒了
能累人吐血
不如老中醫(yī)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容易理解
胡謅了一氣在紅袖眾高手面前有班門弄斧關帝廟耍刀
之嫌拱手謝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