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保小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3《訪問環(huán)保專家方博士》教學設計。
《訪問環(huán)保專家方博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注重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整體脈絡。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增強環(huán)保意識,提高保護水資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導入課文
二、引入課文
聽著歌兒,看著祖國的山山水水,你有什么話兒想說嗎?如果老師突然告訴你:21世紀,地球上將嚴重缺水,人類將面臨嚴重的水荒,你信嗎?
有一環(huán)保小組的同學帶著關于水的問題,專程采訪了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專家方博士。(出示課題,齊讀)
三、自學討論:
方博士是怎樣回答同學們的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組討論:
1、點擊問號方博士是圍繞什么問題來談的?
2、閱讀在線讀讀方博士的話,想想主要意思。
3、酷站漫游擴展閱讀,聯(lián)系實際,再想想方博士的話。
4、攜手共享交流:有限的水資源是怎樣被污染的?
四、交流體會,深入理解:
通過閱讀和合作學習,同學們一定收獲多多,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來向大伙兒匯報匯報,好嗎?
解決的問題:
1、回憶本冊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想一想:請教時要注意些什么?作者做到了嗎?誰來讀一讀?
2、關于淡水資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樣講的?
你有什么想補充嗎?
3、關于嚴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樣講的?
能具體談談人們是怎樣污染水資源的嗎?
小結:剛才,我們圍繞四個學習要求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談話,同學們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話,還補充了不少內(nèi)容,明白了地球確實(缺水)。
五、了解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那么,我國的水資源狀況如何呢?請同學們參照剛才學習的方法,獨立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學生獨立自學。
2、交流:通過學習,你解決了什么問題?
解決的問題:
我國水資源的情況怎樣呢?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指導讀:你能把方博士的講話的意思轉達大家,讓大家也欣慰欣慰嗎?
六、小小記者招待會
同學們虛心、禮貌,方博士熱情、和藹,關于水這個永恒的話題還在繼續(xù)。課本上的同學七嘴八舌,老師也想請大家來開個小記者招待會,談談怎樣保護水資源這一話題。
總結: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表現(xiàn)出深深的憂患意識。我想請一位同學代替方博士做最后的發(fā)言,誰愿意?(最后齊讀)
七、理清課文脈絡
學生對照板書簡要說說方博士所講的幾個問題。
八、課外作業(yè):
查找有關資料,開展實際水資源調查,寫一篇關于保護水資源的報告。
延伸閱讀
《訪問環(huán)保專家方博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訪問環(huán)保專家方博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訪問環(huán)保專家方博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祖國的山山水水留給你們怎樣的印象?
有一環(huán)保小組的同學帶著關于水的問題,專程采訪了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專家方博士。(出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知課文
同學們向方博士提出了哪些問題?方博士是怎樣回答的呢?快速閱讀課文,了解整體。
學習交流。
大家怎樣來學習理解呢?
三、相互討論,明確學法
1、閱讀文本(課本),想想意思。
2、瀏覽網(wǎng)絡,擴展閱讀。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四、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并給予輔導。
五、學生交流23節(jié)
1、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樣講的?你有什么補充的嗎?
2、關于嚴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樣講的?
說說句子中引號的用法。
貝加爾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現(xiàn)在正被沿岸工廠排放的廢水吞噬著(本意是吞吃,這里用來比喻受污染,所以加了引號,表示一種特殊用法)
能具體談談人們是怎樣污染水資源的嗎?
小結:剛才,我們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交流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談話,同學們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話,還補充了不少內(nèi)容,明白了地球確實(缺水)。
六、了解我國的水資源狀況
那么,我國的水資源狀況如何呢?
1、請同學交流,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擔憂,憂慮的心情。
2、你有什么補充的呢?
國民的節(jié)水意識正在逐步增強。水污染的問題已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就拿太湖來說,國務院已制訂了使湖水變清的治理規(guī)劃。真是令人欣慰!你能讀出欣慰之情嗎?
七、交流身邊的水資源狀況
下面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自己身邊,看著這些畫面,你們是否覺得似曾相識,請同學們談談身邊的水資源狀況。
八、學習方博士的一席話
水污染狀況令人擔憂,在我們起身告辭的時候,方博士對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希望?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方博士希望我們怎樣?
九、結束全文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我們賴于生存的基本條件??扇祟惒⒉恢匾曀谖覀兩磉叞l(fā)生著或正在發(fā)生著令人心疼的情景,我們雖小,但只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從點點滴滴做起,我們就會有碧水、藍天、欣賞《太湖美》mtv.
淡水有限
地球缺水?嚴重的水污染
貧水國
我國呢?水污染擔憂令人欣慰
在水一方 教學設計
《海底世界》第一課時教案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畫面:你剛才看到的是什么?板畫“?!?、書寫“海”字。
2、你知道海有多大、有多深嗎?讓我來告訴你:海大約占了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海的平均深度是3500米,最深處達一萬一千米。你想知道海底深處是怎樣的嗎?我們先來看一看(多媒體播放錄像)剛才你看到了什么?(板書:動物、植物)
3、海底究竟是個怎樣的世界呢?我們書上128頁有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課文中是怎么寫的?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試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生字表,讀一讀。
2、檢查生字詞讀音。(開火車領讀)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其余學生仔細聽,在心里讀,做評委。
5、男女生分讀1、6自然段,體會一下這兩個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一問一答,板書: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奇異”什么意思?找個近義詞。
海底景色如何奇異,物產(chǎn)如何豐富呢?我們來學習2-5小節(jié)。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數(shù)數(shù)有幾句話。
2、指名讀第一第二句。
3、這兩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相機學詞:寧靜找個近義詞:安靜
海面的“波濤洶涌”和海底的“寧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誰來讀好這兩句話。指名讀。
相機范讀。
自由練讀。
再指兩名學生讀。齊讀
4、師接:那么,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也不是。(出示卡片)
認識“設問”句。比較:海底并不是一點兒聲音都沒有。你覺得哪一種說法好?(活潑、生動)讀好設問句。
5、海底動物他們會象人一樣,私下里小聲地說悄悄話。學詞:竊竊私語
同桌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如果讓你用“竊竊私語”造句,你可以怎么說?
讀書上的話。
6、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我們根本聽不到,那怎么辦呢?別著急,陶老師給你們戴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我們來聽一聽,海底有哪些聲音。(多媒體播放錄音)
交流: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摹仿聲音。
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我們來聽聽書上寫了那些聲音(用筆畫出表示聲音的詞)
象聲詞。比較打比方句子的生動,形象。試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剛才聽到的聲音。
7、這些聲音在什么情況下發(fā)出來的呢?
光海底的聲音就夠奇異的了。連起來讀第二自然段。
四、細讀第三自然段
1、海底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動物了。下面我們一段錄象向我們介紹了海底一些動物的不同的活動特點。我們來看(有趣嗎?)
2、出示文字“(?。┳x一讀,找找中心句。
(2)寫了哪些動物。分小組讀}“巴”什么意思?
(3)你對哪種動物最感興趣?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4)戴頭飾,上臺表演。
3、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總結課文
海底世界的生物無窮無盡,一一介紹不可能,課文選取了典型的幾種動物、植物,抓住了他們的不同特點,寫出了它們的差異,也就展示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
人類對海洋還沒有完全認識,有待我們繼續(xù)去探索,這需要知識和勇氣。
六、指導書寫生字。
精彩片段賞析
師:海底動物會象人一樣,私下里小聲地說悄悄話。學詞:竊竊私語
生:同桌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
師: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我們根本聽不到,那怎么辦呢?別著急,老師給你們戴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我們來聽一聽,海底有哪些聲音。(多媒體播放錄音)
生:交流聽到了哪些聲音,并摹仿這些聲音(嗚嗚、嘰嘰、哞哞……)。
幻燈出示句子: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嗡嗡、啾啾、汪汪……
師:(指讀句子)和書上的句子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
生:我更喜歡書上的句子,書上寫“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我好像真的聽到海底動物像蜜蜂一樣嗡嗡的叫聲。
生:我也喜歡書上的句子,書上用“有的像……一樣”打比方的方法,用我們熟悉的蜜蜂、小鳥、小狗、人打呼嚕的聲音,我認為很形象,好象真的聽到了海底的聲音。
師:書上的句子寫得多形象、多生動??!打比方的句子使我們加深了對大海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
師:哪些聰明的小朋友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剛才聽到的聲音。
[評點]
滬教版 幻方 教學設計
幻方(滬教版第三冊教材內(nèi)容)
和平樓小學張紅
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認識幻方,了解幻方的特征并能運用幻方的特征。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
2.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幻方的特征。
教學難點:運用幻方的特征,判斷一個九宮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喜歡聽故事嗎?(喜歡)我們來聽一個故事。
二.新課
出示主題圖,簡單故事導入,直入主題
片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條洛河經(jīng)常發(fā)大水,當時的皇帝夏禹帶領人們?nèi)ブ嗡@時候水中突然浮起了一只大龜,龜背上有很奇特的圖案,這就是洛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圖案的奇特之處。
出示點子圖
片2:大家先來看看這個圖案,請仔細觀察說說你都看見了什么?
出示九宮格框住點子圖
片3:老師用表格的形式把這些點子圖框起來了,因為一共有9個格子,所以我們稱之為九宮格。
抽象成數(shù)字九宮格
片4:九宮格的每個格子里這些點點,數(shù)起來挺麻煩的,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什么來代替呢?(數(shù)字)
片5:
1.跟老師一起把它們變成數(shù)字,第一行第一個變成?(4)第一行第二個變成?(9)第一行第三個變成?(2)第二行呢?(3、5、7)第三行呢?(8、1、6)
2.現(xiàn)在都變成我們熟悉的數(shù)字了,故事里面說了這是一幅奇特的圖案,那么它有什么奇妙在哪里?同學們想知道嗎?我相信上海的小朋友是很聰明的,你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這個奇特之處的,有信心嗎?(有)
出示一幅主幻方圖,引導學生說出幻方的主要特征:幻和相等。
(1)先讓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圖案,這里一共有幾個數(shù)字。(9個)有幾個什么數(shù)字?(1、2、3、4、5、6、7、8、9)按順序說出來。說完教師板書,提問:有沒有一個數(shù)字是重復出現(xiàn)兩次的?(沒有)沒有出現(xiàn)兩次的,就叫不重復。板書不重復。
(2)剛才我們用眼睛看,現(xiàn)在我們動筆算算,看看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哪些特征。(請小朋友拿出練習紙把第一大題做完)希望學生回答,三個數(shù)加起來是15,兩端的數(shù)加起來等于10.當學生說出答案時,要進行驗證,整理和歸納。如果學生說出局部,要引導說出全部。如果學生說的已經(jīng)很完整了,讓別的學生再驗證,加深印象。
預設:生:它們的和都是15,都是相等的。
師:你能具體說說嗎?一個一個的說。
生:4+9+2=15
師:4、9、2在什么位置。
生:第一行。
師:第一行三個數(shù)的和是15,你能像這樣接著說嗎?
生:第二行三個數(shù)的和也是15。
師:接著說。
生:第三行,第一列,二列,三列,斜行。
師:我們把斜行的那條線叫做什么?(學生經(jīng)過引導說出了對角線,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還是不錯的)
生:對角線上三個數(shù)的和也是15.
師:我們這樣一句一句的說,要說幾次,能不能用一句話把八句話的意思都表達出來嗎?(如果有學生說出結論,給與贊揚,并且板書,再請一個同學重復說一遍,強調一次。)像有這樣特征的我們就叫做幻方。(板書課題:幻方)
再出示四幅幻方圖,經(jīng)過比較,得到共性。
片6:每行,每列,每條對角線的和都是15,都是相等的,哎,這個規(guī)律很有意思,挺神奇的。現(xiàn)在我們和幻方算是初次見面了,但是還不是很了解,那么幻方小朋友又帶了幾個朋友來了,我們再深入了解一下。出示四副幻方幻和是15的圖。這幾個幻方通過比較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共同點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讓小朋友四人一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得出:1.5都在正中間2.雙數(shù)都在角上,單數(shù)都在中間。
三.練習
根據(jù)幻方的特征判斷練習。
片7:恭喜你們,你們已經(jīng)很深入的了解幻方這個朋友了,我們要記住幻方的特征,記住它的樣子,見到它要認出它,你們能做到嗎?出示幾個九宮格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幻方,讓學生說出理由,為什么不是幻方。很遺憾,雖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幻方了,可是在剛才這一題里面一個幻方也沒有找到。
根據(jù)幻方的特征做選擇練習。
片8:老師告訴你們下面這一題里面肯定能找到幻方,但是只有一個幻方,看誰能最快找到它,用手勢表示它的序號。
根據(jù)幻方的特征做填數(shù)練習。
片9:為了獎勵大家學的好,咱們做一個填數(shù)比賽的游戲,出示比賽規(guī)則,小組比賽。
要講解填數(shù)的策略。
知識的拓展
片10:你知道嗎?在我國很早以前的南宋時代就有人發(fā)現(xiàn)幻方的和的秘密了。大家看這兩個九宮格,它們是不是幻方呢?學生有異議了。老師講解這里的兩個都是幻方,這里的兩個幻方為什么中間不是5呢?為什么不符合雙數(shù)在角上,單數(shù)在中間的特征呢?像這樣的幻方我們以后在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計:
幻方
不重復:123456789
每行、每列、每條對角線三個數(shù)的和都是15是相等的。
《采訪周博士手記》教學建議
采訪周博士手記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科學飲水的知識。留意生活中的科學。
2.了解采訪手記這種表達形式。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科學飲水的資料。
教學建議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以科學飲水為話題,用采訪手記的形式,為我們介紹了純凈水、礦泉水、自來水的優(yōu)劣,倡導人們講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
全文共14段,第1段引出了全文的話題科學飲水,以及采訪的時間、人物,開門見山,一目了然。第2~14段以采訪手記的形式分別介紹了純凈水、礦泉水、自來水。純凈水的優(yōu)劣、礦泉水的好處、自來水的飲用和燒水的方法在周博士的介紹中既有對比又有各自的特點,特別是對自來水的飲用和燒水方法的介紹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很強的指導性。周博士最后的話不僅是講飲水,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科學地生活。全文語言極為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本課的段落層次分明,語言生動靈活,引導學生抓住話題,自讀自悟,了解純凈水、礦泉水、自來水的優(yōu)劣,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全文用采訪手記的形式,人物以姓簡稱是采訪手記常用,可讓學生了解,并學習在生活中運用。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科學飲水的知識,提高生活質量。
建議本課用1課時。
專家出手(四):設計李白
第一節(jié):李白生平簡介
教學重點
熟悉李白生平事跡
教學難點
結合李白各個時期的作品加深對李白的了解
教學內(nèi)容
李白生平:
李白的詩學地位:
第二節(jié):李白詩學研究之醉態(tài)詩學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講授作為詩學思維方式的醉態(tài)狂幻
教學難點
體會李白情緒巔峰體驗中的精神自由
教學內(nèi)容賞析《將進酒》
沒有詩的人生是寂寞的,沒有酒的詩歌是干澀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時時洋溢著詩情,處處彌漫著酒香。詩達意,酒傳神,寫盡人生。論詩酒之道,當首推李白。他愛詩若癡,愛酒成狂,既具有俠客豪飲之風,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氣。他經(jīng)常醉著,卻睜著一雙世事洞明的眼睛;他就這么喝著,激揚文字中流淌著指點江山的豪情。他有理由愛酒,因為他明白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他不能沒有酒,因為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涌動的生命?;ㄩg獨酌,他可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客中對飲,但見那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行路艱難,自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相伴,臨行餞別,會有愁來飲酒二千石開懷。更有那奔騰不息的《將進酒》,揮灑著李白的詩酒大自在。
第三節(jié):李白詩學研究之時空錯綜的詩興哲學
教習重點
通過詩作了解體會李白以生命體驗歷史的形式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
教學內(nèi)容李白的求仙詩
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從。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
中有綠發(fā)翁,披云臥松雪。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巖穴。
我來逢真人,長跪問寶訣。粲然啟玉齒,授以煉藥說。
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仰望不可及,蒼然五情熱。
吾將營丹砂,永與世人別。
第四節(jié):李白詩學研究之言體詩的心理機制
教學重點
李白代婦立言的才子道
教學難點
了解感悟棄婦情結與文人的生存境遇
教學內(nèi)容
李白詩作中反映婦女生活的深廣程及其卓越藝術成就是空前的。如《烏夜啼》《搗衣篇》《北風行》將征人之婦思念、期望、痛苦之情作了充分展示,其中包含了詩人對拓邊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的同情。《長干行》《江夏行》塑造了兩個商人婦的形象,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其中《長干行》有濃郁生活氣息,藝術上極有特色。還介紹了《玉階怨》《長相思》等表現(xiàn)宮女哀怨、貴族婦女離愁別情等詩,說明李白對婦女有廣泛的同情。還分析了李白婦女題材詩寫得好的原因:一是借鑒了民歌中相關手法;二是他自己一生漂浮,對相思別離有極深體驗。
第五節(jié):李白詩學研究之山水詩學雄奇清雋的雙重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李白的詩歌從山水審美獨立到山水審美通融。
教學難點
感悟詩人山水靈化的生命感覺,體會詩人魂系山水的精神詩史。
教學內(nèi)容
一、大自然山水是適合人們憩息游賞的對象和環(huán)境。
二、李白山水詩的突出特點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個性化。
第六節(jié):李白詩學研究之明月意象思維
教學重點
了解詩人明月意象的本質與歷程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玩月雅興與體味自然的意趣,了解詩人的純美追求與隱喻的味外味。
教學內(nèi)容
一、歷代民間流傳家喻戶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就是運用自然的口語,能思人之所思,言人之所不能言,借月而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雄奇千古的絕唱。
二、李白的著名七言古風《把酒問月》,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問月詩篇。三、另一首五言古風《月下獨酌》開篇,先把月亮擬人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后又清醒地認識,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最后歸結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與莊子的《逍遙游》意境相似,企望自己能飛升,與月亮相伴,一起遨游在無垠的天際。全詩由熱鬧氛圍的渲染,轉入凄涼孤單心境的淡化消解,抒發(fā)了詩人曠達超脫的情懷。
第七節(jié):李白詩學研究之語言彈性與文化密度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詩句中的運動感與彈性的組合,了解詩中典故。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從印象感悟到理論思辯的過程。
教學內(nèi)容
《行路難》及其賞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第八節(jié):李白詩作的影響
教學重點
了解李白詩歌對后世的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李白詩作在我國文學上的重要位置
教學內(nèi)容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當時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和地位,其對后世的影響則更為巨大,這主要表現(xiàn)其人格魅力和詩歌藝術成就兩方面。
一、李白詩歌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極大地影響了后世文人。二、在詩歌的藝術成就方面,他那氣挾風雷的詩作,使后世無數(shù)詩人為之傾倒。
專家出手(五):設計杜甫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專家出手(五):設計杜甫”,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一節(jié):杜甫簡介(一課時)
一、導入
二、杜甫簡介:
三、風格賞析:
1.沉郁風格2.詠古、用事3.頓挫風格4.其他
沉郁頓挫是杜甫的主要風格,但不是他的唯一風格。例如《客至》便全篇洋溢著喜氣。興致高潮時怎么樣?作者呼鄰翁對飲。此詩突出表現(xiàn)了杜甫交友無諂無驕的厚道,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昧取勝。
第二節(jié):杜甫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二課時)
一、詩學上的地位。在他的詩中,真實地反映著唐代封建社會由極盛走向大衰這一歷史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景象,而被稱為詩史。
二、題材選擇:在杜甫的作品中,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占有很大的數(shù)量。特別可貴的是:詩人不單單是反映了戰(zhàn)亂給社會所帶來的殘破景象,而且更表現(xiàn)出階級矛盾因此變得更加尖銳。
三、總體評價: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政治詩人。
第三節(jié):《望岳》賞析(一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第四節(jié)《春望》賞析(一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三、小結: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第五節(jié):《石壕吏》賞析(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
2.揭露官吏的橫暴
3.同情人民的苦難
【教學重點】
體會老婦的話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一、整體感知:
1.質疑,畫出難懂的句子。
2.談談你的初步感悟。
二、看圖理解課文:
1.根據(jù)圖畫找出對應句。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
試據(jù)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
三、說一說:
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四、復述課文走進石壕村
五、合作探究:
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第六節(jié):《旅夜書懷》賞析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背景分析:
二、誦讀提示:
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首詩?先看一遍,整體感知后,讓學生指出。緩慢、低沉的
三、詩歌內(nèi)容分析:
1、開頭四句寫了怎樣的景?如何來描寫的詩人的旅夜處境和感受?
2、后四句書怎樣的懷?
3、藝術特色。A、寓情于景B、直抒胸臆。
四、名句賞析: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五、對比拓展
對比賞析:杜甫的《旅夜書懷》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旅夜書懷
李白杜甫
渡遠荊門外,細草微風岸,
來從楚國游。危檣獨夜舟。
山隨平野盡,星垂平野闊,
江入大荒流。月涌大江流。
月下飛天鏡,名豈文章著?
云生結海樓。官應老病休。
仍憐故鄉(xiāng)水,飄飄何所以,
萬里送行舟。天地一沙鷗。
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有哪些?這兩首詩的不同點在哪里?
第七節(jié)《詠懷古跡》鑒賞(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
2、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3、通過討論喚起學生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及思考。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點撥-研討式。盡可能找詩歌的精彩處與學生的興趣點相交匯的部位設疑提問,啟發(fā)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性感受與領悟
一、導入新課
二、《詠懷古跡》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nèi)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
三、整體感知
結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nèi)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怨恨)
四、賞析詩歌
【點撥之一】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明顯不是)寫什么?(寫景)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點撥之二】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點撥之三】頷聯(lián)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效果如何?
【點撥之四】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
【點撥之五】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點撥之六】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小結】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交叉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傊?,對昭君悲劇的根源做了明確揭示。
五、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六、歸納寓意
專家教師的教學專長
在新教師向專家教師轉化過程中,教學專長是其關鍵內(nèi)容。現(xiàn)從專家教師的教學專長的知識觀、技能觀、成長觀等方面來介紹其特點。
1.教學專長的知識觀:(1)教學專長的知識分類。運用認知心理學中專長研究的方法到教學領域,研究者逐漸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可分為多種類型。如LSShulman認為教師的知識結構應包括:教材內(nèi)容知識、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法內(nèi)容知識、學生及其特點知識、教育情境的知識、有關教育宗旨、目的、價值和他們的哲學與歷史背景的知識等。(2)教學專長的知識內(nèi)容??煞譃殛愂鲂灾R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包括:教材內(nèi)容知識、學生和學習的知識、情境的知識等;程序性知識包括:一般教學法的知識、教學法內(nèi)容知識、課程知識等。
2.教學專長的技能觀:(1)教學專長的問題解決特征。教學專長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并具有其特點和規(guī)律,Berliner(1995)總結的特點有:教學專長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學情境、時間與經(jīng)驗;教學行為達到自動化水平;對課堂中的一些情境性因素能高度注意;能靈活、充分利用課堂情境的各種信息技能;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處理方式;能運用合理、一致、有意義的課堂教學解釋模式;有審慎的問題解決方式。(2)專家教師與新教師教學技能的差異。教學計劃方面:新教師的教學知識較少,更重要的是專家教師的知識的各個成分能夠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其認知分析的過程來源于教材內(nèi)容知識、教學法知識、了解學生、課的目的、自己的教學價值和信念等,并能將其整合起來對教學計劃起著重要作用;課堂教學方面:專家教師具有豐富的關于學生發(fā)展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的圖式,能觀察到學生的行為和學習的細微之處。因此在解決課堂問題時,專家教師能根據(jù)其事件的內(nèi)在原因進行反應,而新教師則注意一些表面特征;在教學之后的評價方面:專家教師評價的內(nèi)容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己目標達到的情況,其反思的內(nèi)容與教學過程及教學計劃相互作用。而新教師只注重課堂中學生的行為和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3)教學專長的技能內(nèi)容。教學專長作為認知能力其特點有:圖式內(nèi)容的豐富,圖式結構的精制、復雜、多重聯(lián)系與易提取性是其獲得的重要標志;將教學內(nèi)容轉化為易被學生理解、操作與獲得的知識。作為即席創(chuàng)作能力,其特點有:靈活地處理課堂中的各種突發(fā)事件;高效地解決課堂問題能力。
3.教學專長的成長觀:(1)教學專長的成長過程。Dreyfus&Drefus(1986)根據(jù)教學專長的研究資料將教師從新手到專家的過程化分為五個階段:新手水平、高級新手、勝任水平、熟練水平、專家水平。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有三個變化:陳述性知識學習。陳述性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形成〉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聯(lián)系的形成。遵循從知識到技能的原則;一般的教學原理的掌握、教學方法的運用〉與一定教學情境、特定學生的具體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的運用。遵循從一般到具體的原則;課堂組織與管理的混亂、教學活動的無序〉有意識地控制〉教學活動、教學技能的自動化。遵循從外顯到內(nèi)隱的原則。(2)教學專長形成的影響因素。Glatthorn(1995)認為,這些因素可分為:個人因素即涉及教師自身的職業(yè)與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包括自我評價、師德、人際關系、認知能力、職業(yè)發(fā)展和動機水平等;情境因素即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環(huán)境;系統(tǒng)過程即特定的、有目的的影響教師成長的方法和手段。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三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三”,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悟詩情。
教學準備:
西湖一年四季風光圖片,配樂的荷花組圖,有關楊萬里的古詩三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那兒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景色宜人。讓我們一起去飽覽一番。(映示畫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讓人留戀往返,心曠神怡。(定格畫面)望著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楊萬里的兩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示詩句,指名朗讀。這可是兩句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句。今天就讓我們認真研究研究這兩句詩好嗎?圍繞詩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樣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請同學們充分利用擁有的資料圍繞詩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達的感情等方面認真研究,比誰獲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楊萬里。
題目指導讀課題,在讀中理解題意
出處采用各種方式組織學生朗讀古詩
3、重點研究三四兩行為什么膾炙人口?
(1)啟發(fā)學生想象畫面,描繪畫面,感悟荷葉的茂盛荷花的艷麗。欣賞荷葉組圖,指導朗誦。
(2)體會一碧一紅荷葉和荷花的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3)體會語言的對仗工整。
兩行詩十四個字就把滿池的荷葉荷花送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置身于西湖岸邊,使我們浮想聯(lián)翩,令人驚嘆!難怪詩人脫口而出……
(4)指導朗誦,想象畫面,體驗古詩的意境。
4、看書鼓勵學生質疑。
(1)引導學生修改完善書上插圖。
(2)引導學生研究〈楊萬里與荷花〉,補充三首楊萬里寫的有關荷花的古詩。
(3)引導學生開展研究這首詩與其他送別詩比較研究,補充其他送別詩。
三、布置作業(yè)
圍繞今天的研究寫一份研究報告:
〈關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研究報告〉
〈關于楊萬里與荷花的研究報告〉;
〈關于送別詩的比較研究〉;
〈關于“……,……”的研究報告〉。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二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中的一首古詩。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爱吘刮骱轮校L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句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教學目標
1、理解“畢竟”、“映日”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背誦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境。
教具準備
應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教學。
2、結合“樂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達到課堂教學“學中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
一、激趣導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蒼茫無限的草原,到郁郁蔥蔥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請同學們欣賞圖片。(出示課件中的祖國風景圖)
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今天,你們愿意再背幾首嗎?
1、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背誦以下詩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廬山瀑布》四首古詩及動畫)
2、這幾首古詩有什么共同之處?
這幾首古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祖國壯麗的山河。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板書課題)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祖國風景的美好,激發(fā)學習興趣。應用課件中的動畫,以圖釋義,回憶以前學過的寫景的古詩,導入新課。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3、解詩題。
這首詩寫了哪里的景色?從哪個字眼可以看出來?
介紹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古往今來,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贊頌西湖,又用最凝練的語言對它的風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課件中的西湖十景圖)
同學們,西湖美嗎?看過如此美麗的西湖,此時此刻,你想對西湖說點什么呢?(同學們談感受)
作者楊萬里為我們介紹的西湖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在詩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體展示西湖美,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齊讀。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jié)。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詩句。
四、抓字眼,明詩意。
“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怎樣才能把詩讀懂呢?要學會“抓字眼,明詩意”。請同學們看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話說給小組的同學。
1、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學習。
2、匯報自學情況。
3、師講詩意,生答詩句。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話的意思。
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西湖,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ǔ鍪竟旁姷膭赢嫞┳屚瑢W們根據(jù)課件中的注釋,理解詩句。再通過課件中的動畫,體驗詩人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陽輝映下,這無邊無際的特別紅艷的荷花和這一眼望不到邊的碧綠蓮葉,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呀!真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詩的前兩句用感嘆句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同學們能不能根據(jù)詩意用感嘆句來表達一下你的心情。
3、說話練習:
(1)西湖太美了,不僅……而且……
(2)無論是……還是……,西湖都……
生閉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隨著輕快的音樂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師讀本段話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六、感情讀,悟詩情。
風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麗的西湖景美、詩更美。請同學們伴隨著輕快的音樂讀一讀詩句吧!學生配樂(課件中的音樂)讀全詩感悟詩情。
七、拓展延伸。
讓我們再來欣賞兩首描寫西湖的名詩。(出示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樓醉書五首》的讀音和圖片)
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國風景圖,伴音樂,師讀本句話,結束本節(jié)課)通過課件中的讀音、圖片和歌曲,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國更美。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四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四”,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四《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四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
顧惠芬
古詩內(nèi)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教學目標:1、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chuàng)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chuàng)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yǎng)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在創(chuàng)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悟一些創(chuàng)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課文情境圖;搜集有關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
入境激情,師生聯(lián)句
1、今天,老師要先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1、聽朗誦,想象作畫
傾聽老師帶來的一段文字,發(fā)揮你的想象,在頭
腦中揮筆作畫。
師誦讀譯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風光和
平時迥然不同??茨模∏宀ㄊ幯?,浩淼無際,蓮葉
挨挨擠擠,那怡人的綠色,無邊無垠,遠接天際。
一朵朵荷花,向著初升的太陽,紅得那么鮮亮,
那么水靈!
2、誰來說說你的畫中有什么?2、說話訓練,描述頭
腦中的畫面。
3、出示荷塘美景圖以及譯文。師:再讀這精彩的3、自由暢說:吟詩、
文字,觀賞這美麗的風景,同學們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詩”,是個好點子!今天,讓我們做回詩
人,來一次龍虎師生觀荷塘美景即興聯(lián)句如何?4、即興聯(lián)句。寫在白
紙上,注明作者,大聲朗讀,貼于黑板。
師范句:
綠衣一片云中來
艷賽朝陽送暖香
二、質疑欣賞,理解古詩
過渡:大家競相聯(lián)句,真是“荷塘美景現(xiàn)眼前,
便引詩情到碧霄”啊!說來也巧,宋朝著名詩
人楊萬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隨即寫了一首
詩,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寫的。
1、出示古詩。范讀。1、聽范讀。
2、學生練讀
師: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我相信經(jīng)過認真的練2、練讀—指名讀—齊習,你們一定能把它讀得正確、流利。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讀書聲?
3、研讀古詩。3、結合課前搜集的資
師:同學們一下子就把詩句讀得這么流暢,真料和工具書,自學古
是好樣的!接下來,請大家?guī)е蕾p、探究的詩。(質疑、欣賞)
眼光,利用手中現(xiàn)有的資料,研讀詩句,看看
能讀懂什么,碰到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
解決不了的等會在全班討論解決。
4、交流自讀收獲4、交流
師:請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收獲,以及想理解詩意,描述楊萬里
和伙伴們一起討論解決的疑惑之處!在送別林子方時,到底
看到了什么。在質疑討
論中,加深理解。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師:把你們各自的感受用動情的朗讀,恰當?shù)?、練讀-個讀-齊讀
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吧!
三、完成創(chuàng)作,比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讓楊萬里的一首佳作渾然天
成,今天,就著大詩人激起的豪情,讓我們也1、欣賞圖畫,在前面聯(lián)
寫詩填詞吧,黑板上的詩句可以選用。的基礎上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
1、指導學生在音樂中創(chuàng)作。作詩。
2、交流創(chuàng)作
師:有些同學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2、實物投示學生詩作,
幾句,我們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悅!小作者朗讀簡介。
3、比較感悟。
師:有比較才有進步。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某3、比較感悟(可小組討
同學的詩,再讀讀詩人的詩,以公正的眼光論,從對仗、壓韻、用
說說它們優(yōu)于對方或遜于對方之處。詞的準確優(yōu)美等方面比
較,感受古詩的藝術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勵學生,回歸詩作
大家說得很有道理,課后都試著把自己的詩
作與詩人的詩作比較一下,然后寫一寫你的4、起立,背誦《曉》詩
啟發(fā)和收獲,自古“長江后浪推前浪”在吸
取古人營養(yǎng)的基礎上,我們的同學一定能寫
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
杜甫”將在你們中誕生!最后,讓我們再次
領略楊萬里這首詩的美妙吧!
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同學們,驕陽似火中吟詩,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圓人歡時吟詩,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煩惱縈繞時吟詩,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讓我們在詩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
長,營造出屬于自己的碧海藍天!
(在2004年6月獲《語文教學研究》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教學方案項一等獎)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五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五,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五小語第十冊12課教者:呂平平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荷花錄象)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獲,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后,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伙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著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配樂)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五、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么?(課件出示:小池)]
1、這兩首詩有什么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
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為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夸夸我們的杭州西湖,寫一兩句詩。老師已經(jīng)拍下了幾張西湖的照片,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照片)
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反饋交流。
八、總結:愿我們杭州西湖越來越美。
板書設計: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六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六》,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六《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執(zhí)教:福建省莆田市實驗小學黃曉玲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2.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創(chuàng)設情景。
(放西湖風景幻燈投影)
師旁白:同學們,你們到過美麗的杭州西湖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還是匆匆而過的游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而贊嘆。南宋詩人楊萬里來到這里,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來……(放朗誦錄音)
2.導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學習要求:
讀一讀。(讀通全詩)
說一說。(說說你對古詩的理解)
議一議。(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學。
(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可以查找工具書或有關資料,也可以借助課后的注釋自己學習這首詩理解詩的大意,在小組內(nèi)進行質疑、釋疑)
3.自由交流。
4.質疑、釋疑。
三、匯報自學收獲。
1.讀通詩句。
2.學生點評。
(師隨機提示:我們在朗誦一首詩時,不但要讀準詩句中每個字的音,還要注意詩的停頓,把握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的韻律。)
3.讀懂詩句。
(引導學生自由闡述對這首詩或對某句詩的理解)
4.質疑。
四、創(chuàng)設意境,體會感情。
1、創(chuàng)設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發(fā)言,描述意境。
3、自主創(chuàng)作,描繪意境。
4、展示交流,表達感情。
五、感情朗讀并背誦。
六、總結。
引導學生談體會。
七、課外延伸。
同學們?nèi)园凑兆约合矚g的學習方法,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古詩。
六、布置作業(yè)。
在水一方--《海底世界》教學設計以及精彩片段欣賞
在水一方--《海底世界》教學設計以及精彩片段欣賞
《海底世界》第一課時教案
執(zhí)教:陶慧紅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畫面:你剛才看到的是什么?板畫“海”、書寫“?!弊?。
2、你知道海有多大、有多深嗎?讓我來告訴你:海大約占了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海的平均深度是3500米,最深處達一萬一千米。你想知道海底深處是怎樣的嗎?我們先來看一看(多媒體播放錄像)剛才你看到了什么?(板書:動物、植物)
3、海底究竟是個怎樣的世界呢?我們書上128頁有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課文題目)
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課文中是怎么寫的?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試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生字表,讀一讀。
2、檢查生字詞讀音。(開火車領讀)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其余學生仔細聽,在心里讀,做評委。
5、男女生分讀1、6自然段,體會一下這兩個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一問一答,板書: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奇異”什么意思?找個近義詞。
海底景色如何奇異,物產(chǎn)如何豐富呢?我們來學習2-5小節(jié)。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數(shù)數(shù)有幾句話。
2、指名讀第一第二句。
3、這兩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相機學詞:寧靜找個近義詞:安靜
海面的“波濤洶涌”和海底的“寧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誰來讀好這兩句話。指名讀。
相機范讀。
自由練讀。
再指兩名學生讀。齊讀
4、師接:那么,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也不是。(出示卡片)
認識“設問”句。比較:海底并不是一點兒聲音都沒有。你覺得哪一種說法好?(活潑、生動)讀好設問句。
5、海底動物他們會象人一樣,私下里小聲地說悄悄話。學詞:竊竊私語
同桌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如果讓你用“竊竊私語”造句,你可以怎么說?
讀書上的話。
6、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我們根本聽不到,那怎么辦呢?別著急,陶老師給你們戴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我們來聽一聽,海底有哪些聲音。(多媒體播放錄音)
交流: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摹仿聲音。
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我們來聽聽書上寫了那些聲音(用筆畫出表示聲音的詞)
象聲詞。比較打比方句子的生動,形象。試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剛才聽到的聲音。
7、這些聲音在什么情況下發(fā)出來的呢?
光海底的聲音就夠奇異的了。連起來讀第二自然段。
四、細讀第三自然段
1、海底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動物了。下面我們一段錄象向我們介紹了海底一些動物的不同的活動特點。我們來看(有趣嗎?)
2、出示文字“(!)讀一讀,找找中心句。
(2)寫了哪些動物。{分小組讀}“巴”什么意思?
(3)你對哪種動物最感興趣?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4)戴頭飾,上臺表演。
3、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總結課文
海底世界的生物無窮無盡,一一介紹不可能,課文選取了典型的幾種動物、植物,抓住了他們的不同特點,寫出了它們的差異,也就展示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
人類對海洋還沒有完全認識,有待我們繼續(xù)去探索,這需要知識和勇氣。
六、指導書寫生字。
精彩片段賞析
師:海底動物會象人一樣,私下里小聲地說悄悄話。學詞:竊竊私語
生:同桌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
師: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我們根本聽不到,那怎么辦呢?別著急,老師給你們戴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我們來聽一聽,海底有哪些聲音。(多媒體播放錄音)
生:交流聽到了哪些聲音,并摹仿這些聲音(嗚嗚、嘰嘰、哞哞……)。
幻燈出示句子: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嗡嗡、啾啾、汪汪……
師:(指讀句子)和書上的句子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
生:我更喜歡書上的句子,書上寫“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我好像真的聽到海底動物像蜜蜂一樣嗡嗡的叫聲。
生:我也喜歡書上的句子,書上用“有的像……一樣”打比方的方法,用我們熟悉的蜜蜂、小鳥、小狗、人打呼嚕的聲音,我認為很形象,好象真的聽到了海底的聲音。
師:書上的句子寫得多形象、多生動??!打比方的句子使我們加深了對大海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
師:哪些聰明的小朋友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剛才聽到的聲音。
[評點]
教學生學語文,就是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本片段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揣摩文章的語言文字、通過句子比較、體會打比方及排比句的妙用,即用現(xiàn)實生活可聞、熟悉的聲音描繪海底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語言優(yōu)美形象,恰當?shù)穆?lián)想也有助于對文章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