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year}高一芣苢教案一等獎
2024高一芣苢教案一等獎(集合三篇)。
2024高一芣苢教案一等獎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xiàn)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xiàn)的生命意識,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xiàn)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fā),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xiàn)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薄昂我越鈶n?唯有杜康?!薄皯n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yè)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fā)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yè)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
4.詩人借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庇贸侗扔魅松檀??!懊髅魅缭?,何時可掇?!庇妹髟卤扔髻t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痹娛潜磉_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鲎浴妒酚洝斨芄兰摇?,表現(xiàn)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yè)、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學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xiàn)什么?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xiàn)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yè)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yè)、一統(tǒng)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tài)度,發(fā)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yè)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yè),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fā)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五、板書設計
2024高一芣苢教案一等獎 篇2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朱自清先生將對美的認識融入文字其中,同時也在細膩的描寫之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個人心境。
二、學情分析
高x的學生對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對于他們來說要將文字和情感聯(lián)系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很難體會語言蘊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學將立足在感受語言和情感的基礎之上。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課文脈絡、基調及大意。
3.尋找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
4.跟隨朱自清獨特的心境,鑒賞荷塘月色之美、語言之美。
5.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之美”的向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學難點: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體驗到的另一個自己。
五、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賞”。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今天我要將要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繪的那片天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長詩《毀滅》(1923)、散文集《背影》(1928)、詩集《蹤跡》(1929)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傳統(tǒng)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學系學習。1920年畢業(yè)后在江、浙一帶的中學任教,極受歡迎。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國倫敦學語言學及英國文學,回國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揚州瓊花觀街朱宅與武鐘謙女士完婚。武鐘謙曾隨朱自清輾轉杭州、臺州、溫州、白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鐘謙因肺病逝于揚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說《笑的歷史》、《別》、散文《給亡婦》和一些舊體詩詞記述了他們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三)掌握課文大意、基調和脈絡
1.學生再次深入閱讀x分鐘,概括課文段落大意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出發(fā)地點(家門)和緣由。
第2段:寫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9、10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2.從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線索
提示線索:線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間、時間等。
線索:空間和情感。
空間: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
情感:頗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四)整體感知
初步讀懂文章之后,我們回到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體——尋找另一個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換一句話說就是與平常有所差別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個平常的自己和一個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們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平常的自己: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2.我愛熱鬧;愛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說的話。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愛冷靜;愛獨處。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透過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寫
朱自清另一個自己享用的是怎樣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哪些段落描寫荷香月色。根據(jù)前面我們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我們且來看看第四自然段。我們先來聽一段朗讀,來感受一下。聽完之后,請說說你的感受。
美、寧靜、朦朧、優(yōu)雅、清香、有音樂感,生機勃勃。是什么景物讓你有這種感覺,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這種景物的特點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討論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給你的感受。
2.分析作者如何描寫景物。
3.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
討論要點:
1.分析如何描寫景物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
2.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
(六)明確描寫方法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設問、反問、用典、借代、對偶、通感等。
2.描寫手法:遠近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實寫虛、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七)賞析關鍵的詞
1.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2.疊詞。
(八)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1.生動、形象、強調、突出、烘托、渲染等。
2.語氣(加重、減輕、表達喜愛色彩)、音樂感。
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們感受到了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在頗不寧靜之中,走到了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內心寧靜的自己。
(九)簡要鑒賞景物描寫
1.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當時也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寧靜。但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背景中了解到,朱自清所處的年代、所處的境況并不如意,為什么他在荷塘月色之下能夠寫出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為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在這樣的享受之中他也發(fā)現(xiàn)了拋開了生活中擾亂心緒的事情,然后盡情欣賞自然之美的自己。
發(fā)現(xiàn)了熱鬧是它們(外界)的,我什么也沒有?;蛟S正是這種“沒有”的簡單才能擁有精神的自由——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舊俗——采蓮。
3.采蓮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熱鬧、風流、有趣、舒服、歡愉、天真、清新、純凈······
4.這時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樣的自己?
與不寧靜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對比,看見了那個未受時代污染、騷擾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娛樂。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較符合朱自清先生尋找自我娛樂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鄉(xiāng),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家,回歸到了平常的自己。
(十)總結
生活可能會讓你“不寧靜”,但是你卻可以在繁雜的生活之中,找到適合自己自由靈魂的自由天空,讓自己擺脫苦惱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樂,享受精神自由的快樂,享受自我娛樂的快樂??傊?,生活的黯淡不能隱沒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高一芣苢教案一等獎 篇3
【教材分析】: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詩人寫的是邊塞戰(zhàn)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zhàn)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詩人在激烈的戰(zhàn)爭進程中,描寫了士兵們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凄惻動人,深化了主題。在全詩中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教學中要除了要分析詩的'內容和手法外,還要帶領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
【目標設計】:
1.對唐代邊塞詩歌有初步的了解
2.體會和思考本詩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和使用的手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背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師問:在這首詩里,作者主要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情感?
生答: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心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高適的《燕歌行》,來看看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二、了解邊塞詩及邊塞詩人,簡介作者及背景:
課件展示,學生齊讀或提問個讀,結合課下注釋并提醒撿重點學生記在書上。
三、朗讀本詩并理清結構:
找學生回答,課件明確答案:
第一層八句寫出師,著力烘托氣氛;第二層八句寫戰(zhàn)敗,揭示其原因;第三層八句寫被圍,刻畫相思之苦;第四層四句寫死斗,突出壯志豪情。
四、文本探究:
師問:唐軍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請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詩句。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并找出相關詩句。
學生回答,并解釋,老師帶領分析。
課件展示:
1、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對比。戰(zhàn)士在前線流血犧牲,將帥卻安居營帳,流連聲色——苦樂不均,死生迥異。暗示了必敗的原因——從內部瓦解了戰(zhàn)斗力。(憤慨)
教學設計一等獎相關推薦
更多>- 《我的母親》教案一等獎之三01-06
- 鯨教學設計一等獎反思模板10篇12-22
- 《故都的秋》一等獎教學設計12-24
-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一等獎09-12
- 鯨教學設計一等獎反思精選(6篇)05-08
- 植樹節(jié)黑板報內容大全一等獎09-27
- 中班健康公開課一等獎教案合集11-03
- 初二數(shù)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一等獎(優(yōu)質7篇)10-16
2024感恩節(jié)活動情況10-22
- 自信演講稿三分鐘范例10-22
- 五線譜課件推薦10-22
- 2024過年發(fā)領導的文案10-22
- 2024初中語文貓優(yōu)秀教案(精選7篇)10-22
- 有關畢業(yè)的句子10-22
- 思想匯報入黨積極1000字2024年12月25日10-22
- 一等文10-22
- 2024過年搞活動(分享五篇)10-22
- 品質述職報告10-21
- 一等10-22
- 2024臘八節(jié)的祝福短信(收藏四十二句)10-22
- 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堂實錄(推薦5篇)10-06
- 優(yōu)秀教師演講稿一等獎(匯集11篇)10-03
- 臘八節(jié)手抄報內容一等獎(合集二篇)10-02
- 植樹節(jié)黑板報內容大全一等獎09-27
-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一等獎09-12
- 古詩說課稿一等獎12篇05-02
- 開業(yè)一等獎文案05-31
- 春節(jié)作文300字作文一等獎10-08
- 《故都的秋》一等獎教學設計12-24
- 全國一等獎優(yōu)課欣賞《古詩兩首》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