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集錦。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預先準備好的,而課件內容需要老師自己去設計完善。寫好教案課件,避免重點內容漏報。我精心為您準備了關于“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的相關內容,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您更好地解決問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新課程注重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從寫作手法及文本內容都比較適合作為研究性閱讀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優(yōu)美,蘊含濃濃的人文情感因素,借助聯(lián)想深入閱讀,讓學生體驗文本情感,從而抒發(fā)自我情感,升華情感。旨在造就一節(jié)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
【設計特色】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借助聯(lián)想,感悟情意。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課題聯(lián)想,啟動情感蘊含閱讀方法
揭題:月光曲
出示課件呈現(xiàn)美麗的月夜圖,啟發(fā)描寫月光的詞語后。教師動情的引導聯(lián)想:同學們,當皎潔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樹葉時,當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靜的湖面時,當如水的月光撒向我們每一個人的臉,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層銀紗似的外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讓我們帶著美的感受來讀讀這首曲子吧!
(利用學生平時閱讀的理解、感受圖片、教師語言引導三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二、整體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閱讀所得
1.初步感受文字的優(yōu)美。讓學生通過第一次讀理解課文大致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歡或感動的詞語、句子。讀完簡單交流。如貝多芬是誰?最后為什么飛奔回客店,記錄下月光曲等。
2.大致了解之后教師引入:運用好聯(lián)想,我們經(jīng)常能讀出很多文字背后的含義和情感。帶著聯(lián)想,請同學們好好地再讀一讀課文,特別是你找到部分多讀幾遍。同時邊讀邊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才是最好的閱讀。教師隨機指點。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這是故事的起因,通過幽靜、斷斷續(xù)續(xù)理解貝多芬的心情是平靜的,聽到有人正不熟練地彈奏自己的曲子時,貝多芬產(chǎn)生好奇)
(2)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姑娘想聽音樂會,只是因為窮買不起入場券,哥哥心里拿過,妹妹體諒哥哥,勸慰哥哥,所以才這樣說的。)
(3)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星槎嗌钅?!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通過純熟的琴聲判斷出了他是貝多芬,說明她很愛音樂,同時又很懂音樂。)
(4)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說明了兄妹倆被美妙的音樂陶醉了。)
三、潛心會文,品讀感悟感受閱讀的樂趣
1.交流之后提出問題,師:你們讀懂了很多,回答的也很精彩,這就是學習。但這還不夠,學習還得能提出疑問,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如:為什么貝多芬彈完一首還要再彈一首?
為什么盲姑娘問貝多芬時,貝多芬沒有回答?
為什么姑娘要連忙站起來讓座等。
2.同學們,老師和你們一樣,在備課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以前我看描寫音樂的文章,都會說這首曲子多么高亢,多么低沉,甚至有的還把音樂比喻成鶯鳴空谷珠落玉盤等等。可是在這篇課文里,老師卻什么都沒發(fā)現(xiàn),曲調怎么樣?節(jié)奏怎么樣?(指向第九自然段)
3.細品第九自然段。
(1)教師范讀第九自然段:請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合著美妙的音樂讀一讀。同時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樣的?(有聲瑯讀)
(2)對有關內容的點撥
A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這個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緩。)
(板書: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月亮?大海?
(板書: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C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月光怎么樣?大海又怎么樣?
(板書: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3)朗讀訓練,既然海面是這樣變化的,你能把三次海面變化讀出來嗎?
配上《月光曲》獨自練指名讀:
先按變化順序來朗讀(三個學生)各自朗讀自己喜歡的變化比較式朗讀(兩個學生讀)
(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讀,反復感受文本的魅力,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學生有話可說!真正傳設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的語文課堂)
(板書:舒緩有力激蕩)
四、課后質疑衍生課外學習
從剛才我們的學習,我們知道月光曲的旋律是通過聯(lián)想月光和大海的變化體現(xiàn)出來的,動聽、優(yōu)美。兄妹倆完全陶醉其中。那么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靈感又是從哪里來的呢?他的這種激情又是源于何處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2
淺談運用課程資源教《月光曲》
《月光曲》是人教版語文第十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即興譜寫《月光曲》的經(jīng)過。文章短小精悍,無論是樂曲本身還是語言文字、人物情感都優(yōu)美生動、感人至深,是一篇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我曾經(jīng)上過好幾次,可是對于本文表達的文美、曲美、情美,我都沒有成功的引導學生感悟過,因為教學條件差,無法欣賞樂曲,也就無法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意境。
本學期,我在教學這一課前,下載了有關這一課的遠程教育課程資源,資源有范讀的視頻、樂曲、課件等。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欣賞樂曲,激起了他們對課文的學習興趣、情感共鳴。
首先,我引導學生聆聽《月光曲》是在揭題之前,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現(xiàn)在讓我們來欣賞一首樂曲,請你們來猜一猜這是一首什么曲子?聽曲子學課文,這樣的導入新課是不多見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起;接下來,我指導學生學習第九自然段時,我再次引導學生聆聽《月光曲》并朗讀課文,此時,讓學生配以時而徐緩抒情時而高昂激越的樂曲誦讀,使學生如見其景、如臨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輪圓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了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繼而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波濤洶涌的大海格外壯觀這樣,學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讀時也就真正達到了聲情并茂的效果;最后即將結束這篇課文時,我又一次引導學生聆聽《月光曲》,我邊播放樂曲邊對學生說:同學們,請再次欣賞《月光曲》,并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我們這節(jié)課在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中結束吧。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3
節(jié)奏太快了,容量太大了,這是我在聽華理大附小教師陳琰冰老師上《月光曲》時的感受。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課,用35分鐘,上完一篇幅講讀課文。一方面感嘆大上海的節(jié)奏之快,一方面,我卻不得不折服于上課教師的獨門功夫。
獨門功夫之裁剪。
印象德國。導入課文,陳老師用用課件展示的是:演奏的樂隊、萊茵河、德音樂家的圖片。馬上給學生一個視角沖擊音樂氛圍濃重的德國。
長文剪截。陳老師截取描繪月光曲的課文片斷和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作為本課的研討內容,干凈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描繪朋光曲內容的那段話通過學生的朗讀反復出現(xiàn),每一次的出現(xiàn),學生的理解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音樂選取。《月光曲》全曲比較長教師通過剪輯,截取其中一段與課文片段緊密相關的旋律。每當學生朗讀課文重點片斷時,這段濃縮《月光曲》精華的音樂便隨之響起,學生剎時一出口之時,正是音樂情緒變化之時,這種變化恰到好處地帶出學生的激情,讓課文朗讀與音樂融為一體。音樂伴隨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而每一次朗讀都讓學生對這段音樂有更深的理解,并產(chǎn)生強烈的愿望聽一聽這曲子(王菊芳老師語)。
這樣的語文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但我還是有些不適應。在我心底,有一絲輕輕的嘆息:真的太快了,快到幾乎沒有了學生思考空間。快餐并非不好,但為了完成任務、追求高效,讓學生失去細品慢嚼所有美味佳肴的機會,也是挺可惜的。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4
獨門功夫之裁剪。
印象德國。介紹完課文后,陳老師用課件展示了樂隊、萊茵河和德國家庭。立即給學生一個沖擊**德國濃厚氛圍的視角。
長文剪截。陳老師截取描繪月光曲的課文片斷和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作為本課的研討內容,干凈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描述朋光曲內容的文章在學生的閱讀中反復出現(xiàn)。每出現(xiàn)一次,學生的理解力都會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選取。《月光曲》全曲比較長教師通過剪輯,截取其中一段與課文片段緊密相關的旋律。每當學生朗讀課文重點片斷時,這段濃縮《月光曲》精華的**便隨之響起,學生剎時一出口之時,正是**情緒變化之時,這種變化恰到好處地帶出學生的激情,讓課文朗讀與**融為一體。
**伴隨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而每一次朗讀都讓學生對這段**有更深的理解,并產(chǎn)生強烈的愿望聽一聽這曲子(王菊芳老師語)。
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習。
但我還是有些不適應。在我的心底,有一種淡淡的嘆息:真的太快了,幾乎沒有空間讓學生思考。
快餐還不錯,但為了完成任務,追求效率,學生們失去了慢慢咀嚼所有美食的機會,真可惜。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 篇5
一、直接入課,整體感知
1.(板書課文題目)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月光曲》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
2.引發(fā)交流:《月光曲》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呢?請你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或者根據(jù)課文內容說一說。
3.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一起感受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吧!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可以淺顯地告訴學生:讀懂你的信息資料,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表達出來,還可以談談你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學會加工和表達自己的信息資料了。
二、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引發(fā)質疑:課文為什么用“傳說”呢?(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傳說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討論交流:請你默讀課文,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并嘗試說一說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要交代了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詳細記述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
設計意圖:能否正確歸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考查學生是否讀懂文章,評價其閱讀理解水平高低的標準。這里不僅要教會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的層次,還要讓學生能夠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也為下面歸納《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做鋪墊。
三、深入學文,體會情感
(一)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
1.指名朗讀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的部分,引發(fā)想象: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萊茵河邊上的小鎮(zhèn)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還應該有什么?說說貝多芬為什么彈琴給盲姑娘聽。
2.小結: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huán)境就叫“幽靜”。我們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啊”,可以說這兒的小路是“幽靜的小路”。
3.說話訓練: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你猜貝多芬走在這僻靜的小鎮(zhèn)上,聽到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
貝多芬聽到了_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過渡: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來還走進了茅屋。
5.思考交流: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人的對話后,走進了茅屋。)
6.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并根據(jù)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shù)奶崾菊Z,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
(1)對話練習:
一個男的( )地說:“是呀,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p>
姑娘( )地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指兩名學生說。
7.教師相機采訪扮演姑娘的同學:你的這句話真的是隨便說的嗎?如果不是,那你為什么說“隨便說說”呢?
8.小結:“隨便說說”說明了這個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后悔。這體現(xiàn)出盲姑娘是一個多么懂事、多么體貼的人啊!
9.想象畫面: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想象兄妹倆的生活境遇,再練習朗讀。
10.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此時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讀第5、6自然段的對話。
(二)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曲子。
1.引發(fā)交流: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要留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
貝多芬心里是怎么想的?
2.繼續(xù)交流: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彈出來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3.批注讀書: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的?請你圈出有關語句,并批注你讀課文后的感悟。
4.教師配樂誦讀“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這一部分,學生閉目想象:月光是怎樣的?茅屋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自己眼前出現(xiàn)的圖畫。
5.交流:月光是這樣的清幽,盲姑娘卻看不見??韶惗喾业那俾暯o窮兄妹帶來了無限的聯(lián)想。那么他們聽著聽著,眼前出現(xiàn)了幾幅畫面?(三幅畫面)
(1)第一幅畫面:月亮升起來了。
看,月亮升起來了。月亮在哪兒?海面怎樣?(隨機理解“微波粼粼、灑滿”的意思。)這時的貝多芬是怎樣彈琴的?(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著琴鍵,節(jié)奏也比較慢。)
(2)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
貝多芬繼續(xù)彈著,月亮也越升越高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微云”是怎么樣的云?這時貝多芬的琴聲,是怎樣的?
(3)第三幅畫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
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情境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波濤洶涌)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可以看出來?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
6.小結: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波濤洶涌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7.交流:皮鞋匠所聯(lián)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是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朗讀、想象說話等能力,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月光曲》所表達的意境,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整體感悟,總結全文
1.過渡:《月光曲》那美妙的旋律讓兄妹倆深深“陶醉”了,“等他們醒過神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貝多芬悄然而至,悄然離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他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chuàng)作收獲。(引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啟發(fā)想象:當貝多芬走后,盲姑娘和他的哥哥會說些什么呢?請將你想象到的用對話的形式寫一寫。
3.(課件播放《月光曲》)總結引讀:這就是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這首曲子不僅表現(xiàn)了貝多芬豐富的想象力,更體現(xiàn)了他對盲兄妹、對貧苦人民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體會一下貝多芬創(chuàng)作這首曲子的過程吧。
4.布置作業(yè):聽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設計意圖:想象說話既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積累,也是對情感的一種升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針對《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月光曲》所表現(xiàn)的畫面展開想象與交流,透過文字建立意象,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走進盲姑娘、走進皮鞋匠的內心世界,感受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值得思考的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細化理解,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建立在剖析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忽視了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集錦》一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幫助您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作用,如還需更多,請關注我們的“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專題。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一、教學目標1.體會“聯(lián)想與想象”對表現(xiàn)藝術...
-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案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一、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
-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練習題(人教版)11-05
-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二課時教案11-09
-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三課時教案11-05
-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11-05
- 《月光曲》10-28
- 月光曲06-03
- 月光曲教案11-28
- 10《月光曲》11-30
甜美甜蜜愛情句子130句03-21
- 超市工作總結報告精選七篇03-21
- [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01-18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集錦12-16
- 我愛雪天作文03-21
- 最新教師讀書交流發(fā)言稿六篇03-21
- 幼兒舞蹈教案實用15篇03-21
- 求職會計自我介紹9篇03-21
- 生產(chǎn)計劃工作總結9篇03-21
- 定作合同(集合11篇)03-21
- 公安的辭職報告03-21
-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集錦03-21
- 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案精選05-01
- 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案設計11-05
-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練習題(人教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