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08七年級上冊語文《繁星》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繁星》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語文《繁星》知識點總結(jié)蘇教版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詩集,詩集收入詩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寫小詩164首,最初發(fā)于北京的《晨報》。繁星文學常識大家都了解了嗎?快來學習一下吧!
一、走進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fā)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xù)發(fā)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于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y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二、寫作背景
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衛(wèi)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國學生計9人。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jīng)濟學,“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fā)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塞。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斗毙恰肥瞧渲械囊黄斡洠瑢懹?927年1月。
繁星文學常識對大家深刻理解本課有很大幫助,喜愛文學的同學一定要注重平時的積累才能寫出像作者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七年級語文《繁星》課后練習題(含答案)大家不要錯過哦!
精選閱讀
七年級上冊《繁星》教案蘇教版
七年級上冊《繁星》教案蘇教版
(一)新課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抒發(fā)觀賞景物時的感受。
2、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1、體會文中的“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描寫。
2、誦讀課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實景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和想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體味其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和不同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shù)乇磉_感情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自主學習: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熟讀課文
2、向?qū)W生提供以下資料:①作者簡介②寫作背景(見附一、二)
(五)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語設計:
繁星是常見的,引起過古今中外無數(shù)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樣觀察的?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好,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幽想,我們女學生常常把心里話告訴星星,讓星星分享我們的快樂、憂愁……五四運動之后,有一位中國作家,經(jīng)常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靈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宇宙直接對話。下面我們來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書課題)
二、指名學生介紹巴金和寫作背景(口述)。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余同學:
①用波浪線勾畫出寫巴金三次觀察繁星的時間、地點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詞句;
②思考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用橫線畫出相關(guān)的詞句;
③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2、學生分小組討論課文。要求學生先回憶自己觀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與之比較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參考答案)
①“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薄昂孟笏鼈兙褪俏业呐笥?,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薄拔曳路鹂匆娝鼈冊趯ξ姻郏曳路鹇犚娝鼈冊谛÷曊f話?!薄霸谛堑膽驯е校椅⑿χ?,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薄澳撬念w明亮的星星是頭,下面幾顆……看,那個三人還在跑呢!”
②按時間順序。標志有“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xiāng)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寫“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學生將第3,4段內(nèi)容分開為“在海上的每一天觀看的情景與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與感受”,也應加以肯定、認可)
四、合作探究,研讀課文。(師生互動)
1、研究比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與感受有什么不同。討論為什么不同。
“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薄昂孟笏鼈兙褪俏业呐笥眩鼈兂3T诤臀艺f話一樣?!薄拔彝窃S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p>
教師點撥:這個不相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們說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一種什幺樣的感情?
教師點撥:把繁星比作朋友,是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時親密投機的伙伴之感,覺得它們正友好地對“我”霎眼,同“我”小聲地說話,突出了舒心、安詳、陶醉之感,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減。
3、閱讀第4段,思考并回答問題:
①“那個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國人指給“我”看的天上那個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樣理解“?”
——一是那個星座有著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狀,二是因為“船在動,星也在動?!保ù祟}如學生提出其它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4、體會“看,那個巨人還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達效果。
教師點撥:一個“看”字,呼喚讀者,感情上與讀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個“呢”字,表示動作正在繼續(xù),顯得更加生動。
5、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精妙之處,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教師點撥:十分生動形象的寫出自己與大自然的融合,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
五、總結(jié)全文并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第3段;
2、查找搜集有關(guān)星星最新信息的資料,結(jié)合文學分小組出一份手抄報。
附:
一、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國后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作協(xié)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lián)主席,《收獲》主編。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立志做社會活動家的他,卻成為小說家、散文家,可謂德高望重的文學泰斗。其作品感情豐沛,故三部曲式大部頭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筆趨于沉實,其長篇小說《寒夜》堪稱杰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保衛(wèi)和平的人們》,《友誼集》,《隨想錄》;散文、小說、特寫集《新聲集》,《贊歌集》,還有不少短篇小說、童話、雜文等。
二、《繁星》的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選自巴金的《海行雜記》。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的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衛(wèi)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國學生計9人。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jīng)濟學,“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fā)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輪抵達馬賽。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斗毙恰肥瞧渲械囊黄斡?,寫于1927年1月。
三、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從前小時侯望星天對星天的依戀
三年前回憶三年前望星星與星星的伙伴之情對繁星的熱愛
如今在海上望星星與星星的知心之情對光明的追求
有一夜船上觀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七年級語文上冊《刻舟求劍》期中復習知識點蘇教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刻舟求劍》期中復習知識點蘇教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冊《刻舟求劍》期中復習知識點蘇教版
一、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二、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船已經(jīng)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三、字詞
1、涉:過,渡。
2、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吾劍:我的劍。
7、之所從墜:(劍)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詞,不譯,用于取消句子獨立性。所使謂詞成分從墜體詞化,提取從墜的處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這樣。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12、行:動詞運行?!犊讨矍髣Α?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13、之:指劍。
14、墜:落。
15、求:尋找。
16、于:到。(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17、舟止,止:停止。
四、課后練習
1.解釋下列詞的意思。
(1)涉江()
(2)遽契其舟()()
(3)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4)是吾劍之所從墜()()
(5)求劍若此()()
(6)不亦惑乎()
2.分別指出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
(1)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主旨:
答案:
一、解詞
1、渡
2、立即,匆忙雕刻
3、從到
4、這不譯
5、像這樣
6、迷惑,糊涂
二、1、他的
2、他
三、翻譯句子
1、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
2、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四、主旨:告訴我們應懂得隨著形勢的改變而變更自己的觀念和方法的道理。
七年級語文上冊《鄭人買履》期中復習知識點蘇教版
七年級語文上冊《鄭人買履》期中復習知識點蘇教版
一、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br>
二、譯文
有一個想要買鞋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才想起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jīng)得到了鞋子,卻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于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為什么不用你的腳去試試鞋的大小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三、字詞
1.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xiàn)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2.欲:將要,想要。
3.者:......的人。(定語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用尺子量。動詞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帶上,拿著的意思。
14.已:已經(jīng)。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指集市已經(jīng)散了。罷,結(jié)束。
23.遂:于是。
24.曰:說。
25.寧(nìng):寧可。
26.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30.何:為什么。
四、課后練習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置之其坐坐:(2)而忘操之操:
(3)反歸取之反:(4)寧信度,無自信也無:
2、辨別下邊語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度:
3、解釋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歸類。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1)做代詞,代物的:
(2)做動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