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三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7三峽之秋。
教材分析: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qū)。本文的作者方紀對三峽的秋景的描寫更是美麗動人,比喻生動、形象,語言優(yōu)美,描寫的景物靜中有動,讀后宛如身在畫中。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三是要學生繼續(xù)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來學習獨立閱讀課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4、通過自我批注與誦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三峽秋天獨特的美,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5、讀懂課文,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三峽群峰秀麗、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你們可曾想到,古往今來,關(guān)于它的詩作竟然有近萬首。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就曾這樣過《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吟誦: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峽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駐足流連,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領(lǐng)略三峽之秋的神韻。(板書課題)
二、交流所收集的有關(guān)三峽的資料,對三峽有個了解。
本文寫的是三峽秋景,那三峽在哪兒?它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通過預習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介紹資料,教師概括性地對學生的介紹進行評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師生合作理解橘柚樹、云母石、素錦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1)學生先自由讀課文,獨立思考
(2)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體交流
四、再讀課文,初步感受三峽的美
1、默讀課文,想想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回答
2、、誰來說說三峽的秋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的,三峽秋天的美,無處不在。(板書:美)課文又是按什么順序?qū)懗隽巳龒{秋天美麗景色的呢?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并回答。
3、讓學生用橫線畫出體現(xiàn)時間順序的詞語,誰找到了?
4、小結(jié):課文就是按時間順序,描寫了三峽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板書:早晨、中午、下午、夜)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三峽的秋天有著怎樣的氣息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總起全文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峽秋天總的特點。
2、學生匯報:成熟
3、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樹的變化,讓我們知道:三峽已經(jīng)是鈥斺€斍鍰熗恕?/p>
六、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三峽的秋天來了,作者按時間順序?qū)⑷龒{不同時間段的美麗用具體的語言來進行了描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美讀具體的句子,感受三峽的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描寫了三峽不同的景色?告訴我們?nèi)龒{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早晨
1、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作者走進三峽的一天,從露水閃耀的清晨開始,去細細品味它的魅力。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峽早晨的段落,從書上找一個詞語來體現(xiàn)三峽早晨的特點(明麗)
2、那哪些詞語或句子能體現(xiàn)明麗的特點?說一說。
3、在橘柚樹的變化中,讓我們感到早晨的三峽是明麗的。(板書:橘柚樹鈥斺€斆骼觶┰緋康娜?,色彩斑鞊明局e蘩?。请大家带讙伡s旱母惺芾炊烈歡痢?/p>
4、誰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請大家像他那樣美美的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5、我們剛剛學習了三峽之秋早晨的這一段,你們說說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這部分?
6、生匯報學習方法。(讀-找-說-讀)
7、大家學得很用心,那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些要求,去自學后面的三個時間段,并在書上用筆將描寫的特點勾出來,一會兒進行匯報。
中午
1、誰來讀讀三峽中午的景色?指名讀文
2、誰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寫出了三峽中午的什么特點(熱烈)?描寫了哪些美景(陽光、長江),,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3、學習比喻句,理解鈥満糶モ€澑惺莧攘業(yè)鈉眨馨涯愀惺艿降娜攘葉臉隼矗恐該煉廖摹?/p>
4、這么熱烈的氣氛請我們男同學來讀一讀,女同學靜靜的聽,感受感受我們男同學熱烈的氣勢。
下午
1、剛剛我們還沉浸在三峽中午熱烈的氣氛中,此時太陽漸漸西斜,已經(jīng)是下午了。請同學們默讀下午的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峽有什么變化?(霧升起來了,長江平靜了)學生匯報
2、看看這段話,哪個字能體現(xiàn)出影子的動態(tài)?( 鈥溣碘€澬蝸蟮匭闖雋擻白擁畝?,倚Q允境鑫碇腥康哪病T趺蠢創(chuàng)碚飧鲇底鄭┐聳保腫乓徊鬮淼娜烤拖褚晃淮┳派匆碌南膳識叛擰G肱Ю炊痢?/p>
夜
1、走過白天的明麗和熱鬧,三峽的夜終于來了。想一想,三峽的夜又給你帶來哪些特別的感受呢?(特別的寧靜如沉沉欲睡、都像驚醒了一般)
2、誰來讀讀這段話,讀出夜的寧靜來。指名讀。
3、三峽的夜是如此的寧靜而當一輪明月漸漸升高,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指名讀第6自然段
4、讀得真不錯,那么從這個自然段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5、在這個自然段的最后,作者用了鈥溝疋€︹€τ窒疋€澚礁霰扔鰨言鹿獾那遒瓜衷諼頤敲媲?。那你能用鈥溝疋€︹€τ窒疋€澦稻浠奧穡可煬?/p>
6、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點,運用生動恰當?shù)乇扔鲗⒃鹿獾拿?,描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遐想連篇。在這部分,作者還用了幾個動詞,形象地體現(xiàn)了山的高聳、月的清冽,看看誰能先找到?(瀉、飛降、掛)
7、對了,作者以動寫靜,讓文章更生動。我們細細欣賞了月夜,體會到月亮的色彩、形態(tài)是那么素淡優(yōu)雅、超凡脫俗。那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誰來試試。生讀文,互相評價。
8、這么美的月夜,請我們班朗讀的最好的同學來范讀一下,大家仔細聽感受他讀時的語調(diào)和語速。
9、生齊讀。
真令人陶醉!老師仿佛看見一輪明月高高的掛在空中,這一天,正是鈥斺€斨星鎩?撾那懊娓嫠呶頤鞘繃釷喬鍰歟崳蒼誥嚀宓忝魘侵星錚孜埠粲?。中秋的三峡时而宁静轻柔,时而翻过p糶ィ芄凰媸奔洳煌5乇浠蛔約旱納矸藎尤荽蠓劍浠勻紓宰髡咚等康那鍰斐瀆蒜€斺€敵墑斕鈉ⅰ?/p>
三、積累內(nèi)化,回歸美
1、三峽成熟的美在作者筆下是多姿多彩的,讓我們贊嘆不已。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美呢?
2、看來同學們對三峽的美感受都很深,縱然我們有千言萬語,也說不盡對三峽的贊美。課后讓我們再感情地讀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一背。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早晨鈥斺€旈偈魘髏骼?/p>
中午鈥斺€敵そ攘?/p>
下午鈥斺€斘砬嗌該?/p>
夜晚鈥斺€敵そ?/p>
月神秘
編輯推薦
《三峽之秋》教材理解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峽之秋》教材理解》,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一、教材說明
課文描寫的是中秋這一天從早晨到夜晚三峽景色的變化。描寫同一景物的變化,可以用許多方法,課文是按時間順序?qū)懙摹?/p>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熏陶,培養(yǎng)審美情趣;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準備三峽風光的圖片、資料、錄像帶或多媒體課件。
2.可先播放三峽風光的錄像帶、多媒體課件,或請一兩位去過三峽的學生談談看到的三峽景色,或引導全班學生背一兩首與三峽有關(guān)的古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學習情境。課文的時間線索非常明顯。分別用早晨中午下午夜這些詞語交待時間,并且用這些詞語作為段落的開頭。明確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讀讀、想想、畫畫,對文章的線索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梢栽O計以下問題:
(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景物的?
(2)畫出體現(xiàn)順序的詞語。
(3)讀一讀開頭和結(jié)尾的話,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接下來,教師進一步提示:課文描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讀一讀,說說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別重點寫了什么景物,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劃出重點詞語。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
(1)早晨重點寫橘柚樹,寫樹上露水的變化(由像潔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陽照耀下的色彩(綠葉金實),顯示了三峽之晨的特點:明麗。
(2)中午重點寫長江,寫長江在陽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勢(翻滾、呼嘯、奔騰),輝映峭壁,峽谷波光蕩漾,顯示了三峽中午的特點:熱烈。
(3)下午重點寫霧,寫青色的霧使峽里黃昏來得特別早,峭壁的倒影使長江變成小溪,顯示了三峽黃昏的特點:青色而透明。
(4)夜先寫長江,寫長江的寧靜(沉沉欲睡),寫長江的偶然驚動(駁船駛過時,漁火和燈標輕輕地搖曳),顯示了三峽夜間的特點:寧靜。重點寫峽谷,寫三峽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峽谷特點,寫月亮的出現(xiàn)、色彩和形態(tài)。寫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突出三峽特點:寧靜而神秘。
本文語言流暢、優(yōu)美,適合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朗讀的時候還應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帶著喜愛、欣賞的感情來讀。在讀不同的段落時注意語調(diào)、語速的變化。例如讀早晨的三峽,語調(diào)應是輕快的,這樣才能把三峽明麗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讀中午的三峽,語速應快一些,語氣是熱烈的。讀夜晚的三峽,語速應慢下來,體現(xiàn)三峽的寧靜之感。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配樂朗讀,慢速默讀,自由吟讀等手段,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把優(yōu)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
四、參考資料
方紀原名馮驥,河北束鹿縣人,現(xiàn)代作家。1919年生,1936年參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協(xié)、馬列學院、《解放日報》社工作??谷諔?zhàn)爭勝利以后,任熱河省文聯(lián)主席。解放戰(zhàn)爭時期到前線任隨軍記者,在冀中文聯(lián)、《冀中導報》等處工作。解放后任《天津日報》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長、作協(xié)天津分會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桑樹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說《不連續(xù)的故事》,長詩《大江東去》,評論《學劍集》,散文特寫集《揮手之間》。
《三峽之秋》寫于1956年10月。同年,還寫過《長江行》《枇杷山公園即景》等跟長江有關(guān)的文章?!度龒{之秋》約萬字,分三個部分,主要是寫人事,寫秋景只是一個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但這個引子有相對的獨立性,選為教材,也很完整。
《三峽之秋》教學指南
三峽之秋
這是作家方紀的一篇美文。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了中秋這一天中三峽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三峽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1段為第一部分,通過三峽橘樹、柚樹樹葉綠得發(fā)黑,累累果實由青變黃,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芳香的描寫,從總體上寫出了三峽成熟的氣息。第2~7段為第二部分,按時間順序?qū)懼星镞@天不同時間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早晨,通過描寫橘樹、柚樹上露水的變化和陽光照耀色彩的變化展現(xiàn)了三峽秋天早晨明麗的特點。中午,通過對陽光照耀下江水的變化的描寫突現(xiàn)了三峽秋天中午熱烈的氣息。下午,通過描寫青色透明的霧中景物的變化,顯示了三峽黃昏朦朧而透明的特點。夜晚,通過對岸邊漁火、江心燈標和天上月色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三峽秋天夜晚的寧靜神秘。最后,點明了寫作的時間,使讀者不由得發(fā)出由衷的感嘆:怪不得,原來這是中秋的月色。
本文語句優(yōu)美、簡潔,比擬生動形象,仿佛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雖有壯美(中午的熱烈),但更多的是柔美(早上的明麗、下午的朦朧、夜晚的幽靜)。教師要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感悟三峽美景的無窮魅力,在讀中感受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在讀中培養(yǎng)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讀中體會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在讀中學習和借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繪景物特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建議本課教學用1~2課時。
《三峽之秋》課文
三峽已經(jīng)是秋天了。三峽的秋天,從大江兩岸的橘樹和柚樹開始。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巖上,葉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巖石一般,堅硬、挺直。越到秋天,它們越顯出綠得發(fā)黑的顏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fā)出一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的氣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樹和柚樹上撒下一層潔白的霜,清新而明凈;太陽出來,露水消逝了,橘樹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里早起了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里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擁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線發(fā)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
夜,終于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爾駛過的趕路的駁船,響著汽笛,在江面劃開一條發(fā)光的路;于是漁火和燈標,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地搖曳。
也許由于這里的山太高,峽谷太深,天空太狹小,連月亮也來得很遲很遲。起初,峽里只能感覺到它朦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時候,它忽然出現(xiàn)在山上。就像從山上生長出來,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塊巨大的,磨平、發(fā)亮的云母石。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得異常明顯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
這一天,正是中秋。
[北師大版第十一冊課文]
時令已經(jīng)是秋天了,三峽的秋色,是從大江兩岸的橘柚樹開始顯現(xiàn)的。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巖上,葉子也同那青色的巖石一般,堅硬,挺直。越到秋天,它們越顯示綠得發(fā)黑的顏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fā)出一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柚樹上撒了一層潔白的霜,新鮮而明凈;太陽出來了,露水消逝,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同時又把它那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峭壁。于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列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谷里早升起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谷里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擁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線發(fā)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帶子。
夜,終于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爾駛過的駁船,響著氣笛,在江面劃開一條發(fā)光的路;于是漁火和燈光,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地搖曳。
也許由于這里山太高,峽谷太深,天空過于狹小,連月亮也上來得很遲很遲。起初,只能感覺到它朦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時候,它忽然出現(xiàn)在山上,就像從山上生長出來,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塊巨大的、磨平發(fā)亮的云母石。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得異常明顯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下來。
這一天,正是中秋。
[教科版第十冊課文]
三峽已經(jīng)是秋天了。三峽的秋天,從大江兩岸的橘柚樹開始。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巖上,葉子也同那青色的巖石一般,堅硬、挺直,越到秋天,它們越顯出綠得發(fā)黑的顏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fā)出一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每當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柚樹上撒了一層潔白的霜,新鮮而明凈;太陽出來,露水消逝了,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mǎng),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蕩的、跳躍的光輝投向兩邊陡立的峭壁。于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里就升起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里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擁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線發(fā)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
夜,終于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來,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爾駛過的趕路駁船,響著汽笛,在江面上劃開一條發(fā)光的路。于是漁火和燈標,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地搖曳。
也許由于這里的山太高,峽谷太深,天空過于狹小,連月亮也上來得很遲很遲。起初,峽里只能感覺到它朦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時候,它忽然出現(xiàn)在山上,就像從山上長出來,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塊巨大的、磨平的、發(fā)亮的云母石。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得異常明顯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光,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的、直立的谷壑(h),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憑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
這一天,正是中秋。
1.作者抓住了三峽秋色的哪些特點來寫的?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并引用課文中的話加以說明。
2.作者對三峽秋景的描繪,是按時間變化的順序來敘述的。請你畫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語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從課文中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認:蟒 壑
寫:橘 陡 峭 逝 鱗 擁 緩 笛 朦 朧 傾 瀉
《三峽之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方紀寫的一篇描寫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對本課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自學生字詞語,積累美詞佳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激發(fā)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關(guān)鍵處處理:
組織學生召開歌頌母親河的詩文朗誦會,激發(fā)學生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VCD、風光片《長江》、錄音機、磁帶、有關(guān)長江三峽的資料等。
學生:查閱有關(guān)長江三峽的資料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
教學過程:
一、錄相導課,激發(fā)興趣。
1.播放電視風光片《長江》中有關(guān)三峽的片斷,教師適時給以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2.出示有關(guān)三峽圖片,師生共同介紹長江三峽,對長江三峽有一個全面的完整的認識。
3.作家方紀也到過三峽,并且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三峽之秋》,今天,讓我們跟隨作家,一起領(lǐng)略三峽的秋天的美麗景色。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寫作順序。
1.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詞。
2.全班交流,學習生字詞語。
3.指讀課文,思考回答: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三峽之秋的景色的?劃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長江三峽秋天的美景。
1.自讀課文,思考討論:作者抓住了三峽不同時間的什么景色來描寫的?有什么特點?
2.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說清楚描寫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點來寫的。
3.在交流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四、課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時間景色
早晨明麗 露水 橘柚樹
中午熱烈 陽光 長江
下午平靜 霧倒影
夜 朦朧 月亮 月光
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積累優(yōu)美詞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背誦課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文中的比喻句。
1.這篇課文,語言非常優(yōu)美,特別是運用了許多比喻句,給文章增添了色彩。請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體喻體。
2.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講清主體喻體,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些語句。
二、再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
2.配樂指名背誦,同位互相檢查,看看誰背過了一些段落。
四、質(zhì)疑問難。
五、課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三峽之秋
語句優(yōu)美
比喻句
作業(yè)設計:
1.《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
2.預習下一篇課文。
課后反思:
在本課重點的突破方面,我采用了如下幾個步驟:一是學生自讀;二是配樂指名讀;三是說說你對這一段所描寫的內(nèi)容的整體感受;四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五是再讀,深入體會。采用了這五步后,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三峽之秋》教學實錄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后,回答。
生: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qū)懙?,寫了三峽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師:很好,你很會讀書,不僅讀得快,而且邊讀邊想,抓住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大家如果都像他這樣讀書的話,你們也很棒的!
師:既然是按時間順序?qū)懙模覀兙桶磿r間順序來學學吧!請大家細細地讀一讀寫早晨的段落,想想這一段作者寫了三峽的哪種事物,它有什么特點?你能感覺到什么?
生自由讀,然后匯報。
生:讀了這段話,我知道作者主要寫了橘樹和柚樹。
(對于學生的發(fā)言,只要正確,就肯定。然后再請學生匯報,不需要教師重復多遍這個問題。)
生:我知道三峽早晨的橘樹和柚樹很美。你看太陽還沒出來,露水閃耀白色的光,給橘樹和柚樹撒下一層潔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實露水是變化的,開始像一層潔白的霜,后來太陽出來了,露水就消逝了。
師:你讀懂了橘樹和柚樹上的露水在發(fā)生變化,真能干!
生:我從橘樹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感受到橘樹和柚樹真的很美。
師:你們讀了這段,有哪些想法?
生:我感覺三峽秋天的早晨空氣很清新。
師:就像用篩子濾過似的,是吧?
生:我從明凈一詞感覺到三峽的早晨很明朗干凈。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有露水??!
師:哦,橘樹和柚樹的葉子是綠色的,果實是黃色的,現(xiàn)在被露水一洗,就
生:綠色的被洗得更綠,黃色的洗干凈了,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金色的了。
師:所以課文中有詞在描寫這種景色,是哪個?
生:明凈
生:綠葉金實
生:明麗
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下,你想干什么?
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著橘樹柚樹搖一搖,讓露水灑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師:對呀,老師覺得三峽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獨奏,輕快明朗。你們聽
播放笛子獨奏《三峽情》
師:你們知道該怎么讀這段嗎?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學生自讀
指名讀,評讀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早晨這一段,你們說說,我們剛才做了些什么?
生:找到這段話主要描寫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這種事物的特點和變化。
生:還要在文中去抓住重點詞語去理解秋天的特點。
生:我們剛才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課文了。
師:很好,大家學得很用心。那現(xiàn)在就帶著這些要求去讀讀后面三個時間段,你喜歡哪個你就選擇哪個去讀。
學習自學,然后匯報。在匯報的同時,把音樂素養(yǎng)與語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段后的真實感受。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fā)言。
中午:
生:我從翻滾著、呼嘯著想到了龍。
生:我感覺中午的三峽很熱烈,就像一首雄渾的交響樂曲,豪邁,奔放。
生:我想起了鄧老師教過我們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下午:
生:黃昏到了,一切靜下來了,我覺得應該讀得平靜而輕緩,就像課文中那句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
生:剛才聽他讀這一段,我有一種感覺,我好像在聽吹簫,那么輕,那么悠揚。
生:我聽過葫蘆絲,也挺像這種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盤薩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聽,黃昏到了,最能夠想起家人,最懷念家鄉(xiāng)。
生:我想起了八冊的時候鄧老師教我們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你們能舉一反三,這是學習語文的竅門,恭喜你們找到了這把鑰匙。這段確實是有點舒緩而輕柔,但是有你們所說的這么多的離愁別緒嗎?在課文中去看看!
生:老師你說得對,長江在黃昏時候像一條明亮的小溪,讀的時候應該稍微慢一點,但是還是要很快活的樣子。
夜:
生: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我感覺到三峽到了夜里,是那么寧靜,我好想抱著長江,給他唱首《搖籃曲》。(眾笑)
師:是啊,長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該讓他休息了??墒情L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潑,它是不甘于平庸,不會把時間白白浪費的,你聽,夜里,他醒了,望著漸漸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著,他想干什么呢?
生:他想看他的媽媽還在不在。
生:(指著前面那位同學說)他還想聽他的媽媽給他唱搖籃曲。(眾大笑)
師:可是長江到了夜里是個很乖的孩子啊,他會像他媽媽哭鬧嗎?
生:不會。
生:他想讓他的媽媽給他講個故事。
師:對呀,我們一起來當他的媽媽,給他講個月亮的故事好嗎?
師:你看啊,秋天的三峽真的是多才多藝呵!既會吹笛子,還會吹簫,吹薩克斯,吹葫蘆絲,演奏交響曲,還能和我們唱唱《搖籃曲》,講講故事;有時候他像個小孩,活潑可愛;有時候像個姑娘,溫柔甜美;有時候像條龍,翻滾呼嘯;有時候像首小夜曲,寧靜輕柔。它能夠隨著時間不停地變換自己的身份,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變故,從容大方,變化自如,所以作者說三峽的秋天充滿了
生:成熟的秋的氣息。
師:對,成熟的三峽的秋天。那總的說起來,這時候的秋天是個什么人呢?
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師:因為,這一天,正是
生:中秋。
師:用比較坦然、欣賞的語調(diào)去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學了這課,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想畫三峽的秋天。
生:我想用豎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三峽情》。
生:我想唱《長江之歌》。
師:呵,你知道得還真不少,我這兒準備了一首《長江之歌》,大家一起來聽聽。
課堂在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歌聲中結(jié)束。
《三峽之秋》的“美”
《三峽之秋》的“美”
《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三峽的秋景,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
上課時,我認真反思了上《白樺林的低語》的教學方法,沒有過多程式的預設,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品讀感悟。采取了大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分析、品味自己喜歡的段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現(xiàn)《三峽之秋》的美。
孩子們在認真地準備著,我在旁邊認真傾聽,適當給予一些建議。早晨,露水閃爍,綠葉金實,新鮮而明凈,丹丹這一組在袁鰻虹的建議下,把陽光的閃耀讀得淋漓盡致。下午的平靜、輕緩,以及晚上清冽的月光,寧靜、神秘,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精彩紛呈之后,收獲了更多的“美”:
師:既然你們認為三峽之秋美,美得無與倫比,那就用你的語言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她的獨特吧!
話音剛落,孩子們便開始奮筆疾書,幾分鐘之后,小手舉起來了。
生:溫柔的陽光,橘柚的清香。清新的空氣,奔騰的長江。這里是世間桃源,人間圣地!
我愛你——長江三峽!(孩子們聽了不由地鼓起掌來。)
師:不錯,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有一種想去游覽的沖動!
聽了老師的評價,更多的孩子躍躍欲試了!
生:這里有最神秘的夜晚,這里有最奔騰的長江,這里有最清爽的早晨,這里是最美麗的地方。中秋到,來三峽,來天堂!
我由衷地稱贊道:“真能干,富有詩情畫意!”
連平時“默默無聞”的曹康蘭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大作了:
三下秋色無限好,
浪花送爾到巫峽,
午后三峽靜而緩,
月光朦朧似流水。
思考:
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發(fā)現(xiàn)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感悟,比老師總是預設之后期待生成更有效。再加上老師及時的評價鼓勵,雖然有些時候可能并不精彩,但卻為孩子樹立了自信,有了自信學樂無窮。正如課堂中的精彩,為三峽之秋增添了獨特的“美”。
《三峽之秋》片斷賞析
《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三峽的秋景,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
上課時,我認真反思了上《白樺林的低語》的教學方法,沒有過多程式的預設,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品讀感悟。采取了大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分析、品味自己喜歡的段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現(xiàn)《三峽之秋》的美。
孩子們在認真地準備著,我在旁邊認真傾聽,適當給予一些建議。早晨,露水閃爍,綠葉金實,新鮮而明凈,丹丹這一組在袁鰻虹的建議下,把陽光的閃耀讀得淋漓盡致。下午的平靜、輕緩,以及晚上清冽的月光,寧靜、神秘,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精彩紛呈之后,收獲了更多的美:
師:既然你們認為三峽之秋美,美得無與倫比,那就用你的語言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她的獨特吧!
話音剛落,孩子們便開始奮筆疾書,幾分鐘之后,小手舉起來了。
生:溫柔的陽光,橘柚的清香。清新的空氣,奔騰的長江。這里是世間桃源,人間圣地!
我愛你長江三峽?。ê⒆觽兟犃瞬挥傻毓钠鹫苼?。)
師:不錯,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有一種想去游覽的沖動!
聽了老師的評價,更多的孩子躍躍欲試了!
生:這里有最神秘的夜晚,這里有最奔騰的長江,這里有最清爽的早晨,這里是最美麗的地方。中秋到,來三峽,來天堂!
我由衷地稱贊道:真能干,富有詩情畫意!
連平時默默無聞的曹康蘭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大作了:
三下秋色無限好,
浪花送爾到巫峽,
午后三峽靜而緩,
月光朦朧似流水。
思考:
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發(fā)現(xiàn)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感悟,比老師總是預設之后期待生成更有效。再加上老師及時的評價鼓勵,雖然有些時候可能并不精彩,但卻為孩子樹立了自信,有了自信學樂無窮。正如課堂中的精彩,為三峽之秋增添了獨特的美。
《三峽之秋》教學札記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峽之秋》教學札記,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這次市調(diào)研課,我考慮了很久才選擇了《三峽之秋》。因為我對略讀課文的教學也沒太大的把握。我知道,許多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兩種傾向,要么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字詞句段、篇章結(jié)構(gòu),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么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么印象。后來,為了挑戰(zhàn)自己,我還是選擇了這篇課文。
選課之后就慢慢著手備課了:《三峽之秋》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筆雖優(yōu)美,篇幅卻較長,對于小學生來說,完全讀懂它有一定的難度。我知道,它還被選入師范和高中語文教材之中。因為這篇寫景散文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瑯瑯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因此,我在定教學目標時,針對學生朗讀能力欠缺的特點,增加了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提高朗讀能力這一條。主要目標則緊扣單元目標:在讀文中感受方法,在讀文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考慮到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我班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及探究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決定課前要求學生去網(wǎng)絡或圖書館等地方搜集、整理長江三峽的有關(guān)資料,以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則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通過默讀去發(fā)現(xiàn)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懳?、寫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的。之后通過合作交流,討論、匯報,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第三大環(huán)節(jié)就是感悟品讀,力圖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三峽秋天景色的無窮魅力,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課內(nèi)學習的延伸也是必需的,我用辦墻報和仿寫兩條課后練習來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使他們在練筆、搜集資料、辦墻報等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文能力。
《三峽之秋》可算是我從教以來備得最認真的一節(jié)課了,我為此專門寫了備課日記,專門把初稿掛到博客中征求部落朋友的意見,結(jié)果愛倫指點了一番。不過,她的備課思路和我不太一樣,重在以文引言,以文引寫,雖然很好,并不適合我的學生,但我還是非常感激她。后來,蔡老師下校聽其他老師的課,匆忙間給了我一些意見,沒想到她要求更簡單:把我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課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等,淺顯地了解作者的描寫手法,從而受到啟發(fā)這一小環(huán)節(jié)都砍掉了。而寫一段廣告詞則因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改作了告別三峽時寫話升華心中的感情。
課堂上,出現(xiàn)了我預料之外的兩個情況:1、我班部分學生的默讀速度及在閱讀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較為欠缺,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和了解三峽秋天的景色特點這個大目標的達成費時很多,雖然我隨即把幻燈出示這個預設環(huán)節(jié)拿掉了,但后面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還是顯得倉促了。王亞蕓老師在評課時問我為什么不使用表格,對于我曾經(jīng)想到卻因為忌諱繁瑣而放棄的想法提出了批評,她認為只要有效,就是好的。使用表格能幫助學生更快速地理出所寫景物。2、學生可能因為緊張或是課文不太熟,導后還讀不出感情,我連忙借用準備好的音樂來領(lǐng)著學生讀(這些音樂我只是拿來備用的,如果學生朗讀得好,我就不用),音樂一起,朗讀的效果有了明顯好轉(zhuǎn)。對于本節(jié)課所選的輕音樂,包括告別寫話時的笛子曲《梅花三弄》,王老師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音樂能對學生起到暗示作用,比乏味的語言要求該怎樣怎樣讀來得巧妙。而且,音樂語文是她想要研究的一個方向。
唯美的王老師給我這節(jié)課的總評價是對略讀課文的總體把握較好。她甚至建議我可以大膽取舍,角度站得高些,只精讀好一個點(一個時段),再進行回顧(聯(lián)系所有學過的寫秋的文章,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思維方法更靈活,有更多的選擇),徹底使學生悟到寫作的內(nèi)容和方法,其他的時段可以讓學生回家學。她還特別強調(diào),語文老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要具有語文老師真正具有的氣質(zhì)。她說我有語文老師的氣質(zhì)而沒有語文老師的語言(我的天,這節(jié)課的語言怎么說也是精心準備過的。不過,我確實慚愧自己文化底蘊的淺薄),聽了她的話,平日里感覺良好的我猶如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有意思的是,她對我提到痛罵劉安明,逼他修煉語言后劉語言進步神速的事例,她期望我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呵呵,我只好自嘲:我會把王老師的期待當作夢中的理想去追求。
三峽之秋 教案教學設計
《三峽之秋》語文教案(第九冊)
一、教學內(nèi)容:
長江三峽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好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qū)。本文的作者方紀對三峽的秋景的描寫更是美麗動人,讀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課時)
二、教學要求:
1、理解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酌情。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自讀自悟、觀、讀、想、寫四結(jié)合。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課件《三峽風光》或教學圖片。
七、教學程序: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利用從網(wǎng)絡上或圖書館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長江三峽的有關(guān)資料。
2、長江,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田。長江三峽,那里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圈。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峽,共同領(lǐng)略三峽之秋的神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有何收獲,遇到了什么問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談收獲。
(2)質(zhì)疑問難。
學生自由談,對于提問有價值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找出有代表性的問題。
三、再讀,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讀全文,選最喜歡的部分自學,在書上圈圈、劃劃、注注,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講課法:小組代表到臺前匯報自學成果,其他學生補充,評比朗讀情況。教師適時點撥,出示課件。
學生發(fā)言可抓住以下要點:
(1)總寫三峽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點。通過橘樹、柚樹的葉子、果實來表現(xiàn)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麗。從晨露閃亮到露水漸逝,再到一片明麗,讀者在感受變化時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現(xiàn)了熱烈的特點。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長江化作一條巨蟒,咆哮奔騰、呼嘯而去,所過之處,一片金黃。
(4)黃昏景色,抓住了平靜的特點。倒影林立的長江仿佛變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溫柔可愛。
(5)在寫夜景時,作者用兩個自然段的筆墨,描繪了一幅靜謐而神的圖畫。從入夜時的沉沉入睡到圓月高懸時的恍入夢境。漁火、燈光、光暈、汽笛,有光有聲;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運用,呈現(xiàn)出一幅大寫意的三峽夜景圖。
四、朗讀比賽。
可采用推薦、指導、教師參與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參與朗讀,加上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讀中再次感受三峽之秋的神韻。
▲教學小結(jié):
1、本節(jié)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你懂了嗎?
2、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課下展開調(diào)查,并相互交流。
資料提供者:
《自然之道》美文欣賞 三峽之秋
三峽之秋
劉白羽
三峽已經(jīng)是秋天了。三峽的秋天,從大江兩岸的橘樹和柚樹開始。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巖上,葉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巖石一般,堅硬、挺直。越到秋天,它們越顯出綠得發(fā)黑的顏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fā)出一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的氣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樹和柚樹上撒下一層潔白的霜,清新而明凈;太陽出來,露水消逝了,橘樹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里早起了一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里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擁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線發(fā)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小溪。
夜,終于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爾駛過的趕路的駁船,響著汽笛,在江面劃開一條發(fā)光的路;于是漁火和燈標,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輕輕地搖曳。
也許由于這里的山太高,峽谷太深,天空太狹小,連月亮也來得很遲很遲。起初,峽里只能感覺到它朦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時候,它忽然出現(xiàn)在山上。就像從山上生長出來,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塊巨大的,磨平、發(fā)亮的云母石。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得異常明顯-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瀉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
這一天,正是中秋。
4三峽之秋 教案教學設計
課時備課
【本學期總第課時】
【本單元第課時】
【課題】:14三峽之秋
【課型】:閱讀課
【主備人】:好生鎮(zhèn)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體會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重難點關(guān)鍵】:
體會句子描寫的景物,想象感受三峽之秋的美好景物。
【教具準備】:
1、學生搜集長江三峽的有關(guān)資料。
2、截取長江三峽豐富錄像片(盡量跟課文內(nèi)容相匹配)。
【教學內(nèi)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話說三峽
今天我們旅游的目的地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長江三峽。那位同學曾將游覽過的三峽?(如果有,請其談談自己的見聞)
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圖片、介紹三峽。
二、游覽三峽
1、三峽風光馳名世界,被稱作山水畫廊,一年四季,景色各異。冬末春初,江水平穩(wěn),青山綠水,云霧縹緲;如夏,浩浩江水,擊石穿峽。
2、請同學們先自己觀賞三峽美景,然后跟小組內(nèi)的同學談談,你覺得三峽一天當中什么時候的景的最美,為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來讀,并認真加以體會,然后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1、誰來談談自己游覽后的感受?
學生先說自己喜歡什么時候的景色,然后有感情的朗讀相關(guān)段落,再說出喜歡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概括不同時間三峽景色的不同特點:早晨明麗;中午熱烈;黃昏青色而透明;夜晚寧靜而神秘。(同時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抓住了三峽景物的特點來寫的表達方式)
2、三峽之秋從早到晚的景色都是那樣美麗迷人,如詩如畫,令人神往。下面就請同學們盡情欣賞這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吧。(播放三峽錄像片)
一、贊美三峽
1、觀看了這美不勝收的三峽美色,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
二、展望三峽
長江三峽水工程竣工后,這里講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那時,三峽又將是一番怎樣的風貌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查閱的資料,展望三峽美好的明天。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三峽之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領(lǐng)略三峽秋天的美景,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祖國山河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師生共同交流課下搜集的關(guān)于三峽的資料,可以是文字資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談談自己游覽三峽的感受。教師酌情補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預習得到的收獲。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寫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
這篇課文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寫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下列特點:
早晨:清新而明凈明朗
中午:熱烈
下午:平靜、輕緩
夜:沉沉欲睡驚醒
3.朗讀課文
三、深入學習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思考并討論;課文是如何具體地寫三峽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歡的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加以體會。
2.學生自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討論結(jié)果。
4.總結(jié)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觀看三峽風光片。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天當中三峽景物的不同特點。略讀課文仍要放手讓學生自學。導入新課時,師生共同交流課下搜集的關(guān)于三峽的資料,可以是文字資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談談自己游覽三峽的感受。第二步,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預習得到的收獲。深入學習階段,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并討論;課文是如何具體地寫三峽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歡的句段找出來,讀一讀,加以體會。最后觀看三峽風光片,增強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三峽之秋》說課設計
課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教材第七冊第四課《三峽之秋》
《三峽之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中第一單元的第四課。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它既使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能力目標:(1)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了解一天中隨著時間的變化,景物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
4、教材的處理: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且文辭優(yōu)美,因此,我采用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通過合作解決問題、討論、研究、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合作能力。使學生在讀中體會三峽秋天景色的無窮魅力,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1、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理論依據(jù):
這節(jié)課我采用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以讀代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體會課文文辭的優(yōu)美,鼓勵學生在自主交流中說出不同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并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想象。形成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教學設計:
(1)導入:本節(jié)課采用情景導入法進行導入,先用多媒體播放三峽景色的圖片,
創(chuàng)設一種優(yōu)美的、引人入勝的情境,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教學本課我分四部分進行:
首先,引導學生按閱讀提示自讀課文,并采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注重師生、生生互評,在評價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其次,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真摯情感,并提高朗讀能力。
然后,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三峽秋天美景。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進行知識的拓展,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段文字,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3總結(jié):抒發(fā)情感。
簡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標:(1)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寫作能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5、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了解一天中隨著時間的變化,景物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
(三)教學方法:開放式合作交流法
(四)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1炎熱的夏季已經(jīng)過去,涼爽的秋天已經(jīng)來臨,哈爾濱的秋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哈爾濱的秋天是美麗的,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看一看。
2板書課題,播放三峽美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3欣賞了三峽的秋景,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
2、交流問題,師生、生生互評。
四、練讀,深入體會三峽秋天的美。
1、這么美的三峽,這么美的語句應該怎樣去讀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課文。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4、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三峽景色的美。(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五、你是小導游:
假如你是一個導游,你怎樣向你帶的游客們介紹三峽秋天的美景呢?
小導游介紹。(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六、知識拓展:
作者將這么美的三峽景色寫了下來,讓我們讀了如臨其境,你想不想把自己最喜歡的家鄉(xiāng)的一處美景寫下來,介紹給其他的小朋友呢?(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介紹。
七、總結(jié):抒發(fā)情感。(將文章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