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2-02-19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三)。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ㄈ?/p>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荒”等5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假”,并能夠據(jù)音組詞或據(jù)詞定音。
2.正確讀寫“落”等13個字和“陣雨”等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4.初步感受擬人手法的妙處,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臉幼?,參照提示語寫一句“有新鮮感”的話。
教學重難點:
繼續(xù)了解什么樣的詞句是“有新鮮感的”,并能夠嘗試想象畫面,寫作運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我們每天在學校中學習生活,享受著學校生活的快樂?;▊円埠湍銈円粯佑凶约旱膶W校,猜一猜,花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的?
讓我們一起走進“花的學校”,去體驗他們的學習生活。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課件出示作者的圖片及簡要資料,教師介紹作者。
泰戈爾,印度詩人、哲學家。他出版過《飛鳥集》《園丁集》等五十多部詩集,曾于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本文選自泰戈爾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二、檢查預習,進行闖關
大家課前認真預習了課文,預習得怎么樣呢?下面,老師帶來了一個闖關游戲,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闖過幾關?(課件出示)
(一)漢字大本營
1.認讀生字新詞:我會讀。
(1)(課件出示)出示學生認為難讀的詞語: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歡 罰站 衣裳 猜出 揚起 雙臂 能夠 碰觸 放假
(2)自由讀,同位互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
重點強調(diào):
注意讀準平舌音“猜”,翹舌音“裳、觸”,后鼻音“荒、狂、揚”。
“假”是個多音字,本文讀“jià”,組詞為“放假”,還有一個讀音是“ji?!?,組詞為“真假”。
(3)展示讀:開火車讀,分組賽讀。
2.識記字形,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課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落 荒 笛 舞 狂 墻 假 觸 夠 猜 揚 臂
(1)你如何識記這些生字?
加一加:“艸+洛=落”“?+由=笛”“犭+王=狂”。
換一換:“霞”把“雨”換成“亻”就是“假”,“楊”把“木”換成“扌”,就是“揚”。
猜謎語:“舞”的謎語是“四十年隔別,惟一夕相逢”。“帶角的蟲子”就是“觸”。
(2)指導寫字。重點針對以下幾個字進行指導、范寫:
“落”:上面的草字頭要寫寬一些,橫寫長一些,蓋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結構,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豎折上再多加一點。
“舞”注意中間是四橫,不宜寫長,要寫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
(3)小結:我們以后寫字時要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爭取把每一個字都寫正確、規(guī)范。書寫正確規(guī)范的同學教師頒發(fā)“寫字之星”,恭喜大家。繼續(xù)勇闖下一關。
(二)閱讀展示臺
談話過渡:生字詞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課文能讀好嗎?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正確、流利,把你認為難讀的地方再練練,讀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出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難讀的句子。(課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那樣急急忙忙嗎?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1)展示讀書成果,讀得通順、流暢,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2)師生交流評價學生讀書情況,多角度有感情朗讀課文。
(3)在讀好長句的基礎上分段朗讀詩歌。
2.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詩歌的語言好美,花兒好可愛!)
(三)智慧少年
1. 同學們,通過以上的交流,我們不僅會讀、會寫了生字詞,能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且還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真了不起!在預習時,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請在小組內(nèi)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大家討論解決,如果你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就別人的問題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別人的疑問,就能獲得“智慧少年”稱號。
2.組內(nèi)交流預習記下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了解,特別關注學困生的疑難點。
3. 班內(nèi)交流。
有價值的問題,依據(jù)學情認真梳理,有的當堂解決,有的放到以后的課時中學習。
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一次走進這首充滿妙趣的詩歌。
三、重點突破,精讀解疑。
1.再讀課文,邊讀邊關注你畫出的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
分享交流,并說一說,你為什么覺得有意思?
2.借助一、二、六自然段,想象情景,感受擬人手法。
(1)相機引入第一段。
(2)“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嘩啦啦、淅瀝瀝……)像唱歌一樣,真是快樂極了。
嘩啦啦、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伴隨著這樣愉悅的歌聲“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誰能學一學這種聲音?你又感覺到什么?
整首詩都洋溢著這樣歡樂的氣氛,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讀這一段。
那么問題來了:東風怎么會走路、會吹口笛呢?(探究表達方法)
是啊,詩人把人的特點賦予了東風,就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了,詩也就變得更有趣味了。這樣的手法真好!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擬人。我們一起讀?,F(xiàn)在讓我們想象著這樣的畫面再讀這一段。像這樣有趣的句子還有很多,我們來繼續(xù)讀。
(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地跳舞、狂歡。哪個詞語讓你感覺到花很歡快了?
(板書:跳舞 狂歡 跑出來)
(4)花兒也會跑、會跳舞、會狂歡哪?是噠,在這里聰明的詩人又把花兒當作人來寫了。把人的特點賦予花兒,這樣花兒就像人一樣充滿了生命力了。這樣的表達還能幫助我們想象情景呢!
(5)想象一下:在六月的陣雨中,花兒們笑著跳舞,它們在想什么、在說什么?它們在跳著什么樣的舞蹈?
閉眼想象著,加上花的動作,我們一起讀這一部分。
(6)繼續(xù)分享。樹枝在林中互相碰撞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在這一個段落中,哪些詞語又深深吸引了你呢?為什么?
“互相碰撞著”“拍著手掌”“沖了出來”這些也是人的動作。用人的特點來寫樹枝、雷云和花孩子,真是有趣,隔著文字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們歡快的情緒了。想一想花兒們當時在想什么?說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引導學生放飛想象,自由描述。
帶著你的想象再來讀讀這段話。
有不明白的地方嗎?理解“簌簌”,這樣的詞語能再說幾個嗎?(積累象聲詞)
(7)吹口笛、跳舞、狂歡、拍手……花兒們?yōu)槭裁催@樣歡樂啊?
(8)出示“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照樣子寫一寫:
清風一吹,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研讀剩余段落,認識“花的學?!?。
(1)花兒們在學校里上學可不止這些有趣的事情,你對他們的學校還有哪些了解呢?讀一讀剩余的段落,同桌之間,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吧。
(2)鼓勵學生想象并講一講,花兒們被老師罰站的故事。想一想,誰是他們的老師?老師為什么要罰站?花兒們的學校是什么樣的?作者為什么說花的家在天上?花兒的媽媽是誰?……學生可以大膽想像,用自己的兒童語言來進行描述。感受花兒們活潑、可愛、美麗、向上和他們對自由的渴望,指導朗讀。
4、在詩人泰戈爾的筆下,所有的事物的生活就像人的生活一樣,有動作、有表情、有情緒、有感情,讓整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又優(yōu)美可愛。像這樣的詩歌還有很多很多呢!
四、拓展想象,感悟積累
1、拓展閱讀泰戈爾的《云與波》
2、圈畫出你覺得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并說一說原因。
3、思考:“住在云端的人”和“住在波浪上的人”都邀請“我”,“我”為什么沒有去?
五、作業(yè)設計
想一想,在花兒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凑l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附:
《云與波》泰戈爾
媽媽,住在云端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醒的時候游戲到白日終止?!?/p>
“我們與黃金色的曙光游戲,我們與銀白色的月亮游戲?!?/p>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夠上你那里去呢?”
他們答道:“你到地球的邊上來,舉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來了。”
“我媽媽在家里等我呢,”我說,“我怎么能離開她而來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個更好的游戲,媽媽。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兩只手遮蓋你,我們的屋頂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早晨唱歌到晚上;我們前進又前進地旅行,也不知我們所經(jīng)過的是什么地方?!?/p>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們的隊伍里去呢?”
他們告訴我說:“來到岸邊,站在那里,緊閉你的兩眼,你就被帶到波浪上來了?!?/p>
我說:“傍晚的時候,我媽媽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離開她而去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跳著舞奔流過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更好的游戲。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進,進,進,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我們倆在什么地方。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小編推薦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七)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七)”,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ㄆ撸?/p>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想象詞句描繪的情景。
2.展開想象,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木涫綄懢渥?。
3.會寫“荒、舞、臂”三個生字。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邊讀邊想象詞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木涫綄懢渥?。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田字格。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品析語句
(一)自讀課文,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多讀幾遍。
(二)邊讀邊想,你的眼前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
1.讀文品佳句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①體會把東風當作人來寫的新鮮感,有感情地朗讀。
②了解“荒”的字源字理,指導書寫“荒”。
2.讀文演情景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①交流“一群一群的花”帶來的新鮮感,女生讀。
②師情境朗讀,生想象畫面演讀。
③指導書寫“舞”。
3.讀文仿句式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① 抓具有新鮮感的詞語,想象畫面,體會花孩子們的心情。
②想象放假了的花孩子會做什么?用上“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的句式仿寫。
③學生展示作品。
4.讀文悟情感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幔?/p>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一樣。
①生交流對“花孩子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的理解,師適時點撥。
②生補充交流,他們放學回家的情景。聯(lián)系生活,想象對話,再次體會新鮮感。
③ 指導書寫“臂”。師出示書寫標準,師生評點。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一)總結寫法: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等。
(二)回扣名言,插入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升華情感。
四、回扣名言,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新月集》,積累更多有新鮮感的詞句。
2 花的學校
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幔?/p>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h2>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六)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罰”“裳”等生字,會寫“荒、舞、夠、臂”等字,理解“潤濕”“碰觸”“狂歡”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3.會用擬人的手法描寫身邊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jīng)飛過”這句詩嗎?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泰戈爾,印度著名的詩人。(課文后面有資料袋,生可自主積累)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他的另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花的學?!?。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師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下列字音。
荒、笛、罰、假、裳
2.交流、識記生字。
師出示田字格,引生認真觀察并牢記生字的結構和筆畫。
A.加偏旁記憶的字:由--笛青--猜
B.換偏旁記憶的字:湯--揚汪--狂劈--臂
C.注意這些字的結構:
“落”是上下結構,草字頭要寫寬點;
“舞、猜、臂”字橫畫較多,要注意書寫均勻。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潤濕、荒野、口笛、狂歡、簌簌地、衣裳、雙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潤濕:潮濕潤澤。
荒野:寬廣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風吹物體等的聲音
狂歡: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本詩是按什么順序?qū)懙?,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們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一部分詩的內(nèi)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著媽媽揚起了雙臂。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讀,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課文。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復述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
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節(jié)。
A.老師范讀。
B.交流匯報這一節(jié)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C.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位語言的精妙。
(a)句:潤濕的東風走過原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潤濕)
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fā)想象。
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a.為什么“我”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它們關了門在做功課”?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它們便放假了”?你喜歡這樣的表達嗎?
請你照樣子寫一寫,如“清風一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
清風一吹,他們
蝴蝶一來,他們
3.指導學習第六段。
A.教師范讀。
B.小組內(nèi)交流下列問題。
a.“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一句說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一句的?
c.“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這句話的?
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七至九段。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那兒”是指哪兒?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
在作者看來,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是為了什么?
C.學生自由朗讀、感悟、想象。
5.小結。
三、拓展延伸
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花的學校
花孩子
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蹈
在地下學校關了門做功課
急忙回家對媽媽揚起雙臂
真可愛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十)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十)”,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ㄊ?/p>
課題: 2花的學校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豐富細膩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表達、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質(zhì)疑的學習習慣。
3.發(fā)揮想像,仿寫句子。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
2.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體會擬人句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花的圖片,指名讀花上的詞語。
2.過渡:讀了上面的詞語,同學們一定會想起我們上節(jié)課學的一首兒童散文詩--《花的學?!?,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散文詩。(板書課題)
3.讓我們大聲地、美美地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復習詞語導入,意在鞏固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時自然引入新課。】
二、品味語言,想象畫面
(一)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1.教師范讀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聽到了什么聲音?
(1)引導學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轟響”來想象畫面。
(2)播放雷電交作的圖片和聲音,直觀感受“雷云在天上轟響”。
(3)“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讀到這一句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怎樣的體會呢?
(4)小結: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東風以人的特點。東風可以“走過荒野”,可以“吹著口笛”。這種寫法多么形象生動??!
2.小結:剛才我們學習第1自然段時,運用了“抓重點詞語,邊讀文邊想象”的讀書方法。我們抓住這些重點詞語來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畫面。
(二)小組合作學習第2、6自然段。
1.過渡:下面我們運用這種讀書方法來學習第2、6自然段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放聲讀這兩個自然段,邊讀邊在腦海里想象畫面,可以用筆畫一畫能讓你看到畫面或聽到聲音的重點詞語。
2.學生匯報第2自然段的學習成果。
(1)課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歡”來想象花隨風擺動、特別開心的情景。
(3)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
3.學生匯報第6自然段的學習成果。
(1)課件出示: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2)指名匯報。
預設1:“簌簌地響”仿佛讓我們聽到了樹葉扇動的美妙聲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樂。
預設2:“互相碰觸”讓我們想象到樹枝在林中互相碰撞著,似乎在歡呼、在搖擺;“拍著大手”仿佛讓我們看到黑云在翻滾,仿佛聽到了那隆隆的雷聲,像是雷云在為花們鼓掌。
預設3:通過“沖”這個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來,像孩子一樣著急出來。
(3)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到的花好看嗎?(引導學生抓住“紫的”“黃的”“白的”這幾個詞,看到花的五顏六色,非常鮮艷。)
(4)指導朗讀。
三、激發(fā)想象,體會童真
1小組合作學習第3~9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產(chǎn)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較有趣。
2.學生匯報自己感興趣的想象內(nèi)容。
預設: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學校,那些跑出來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的學生。
(2)他們也要做功課;他們要是放學以前出來玩,是要被老師罰站墻角的;他們也會放假,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3)想象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學們,為什么說他們的家在天上呢,說說你的理由。
4.小結:多么奇妙的想象?。∠胂髸r要大膽獨特,想象時要聯(lián)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會讓我們體會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導朗讀,感受想象的奇妙。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奇妙。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豐富細膩的想象將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使訓練語言與想象力相融合。在朗讀中,讀出孩子的天真、爛漫,讀出童真童趣,以達到課標中“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nèi)容”的要求?!?/p>
四、想象練筆,拓展閱讀
1.下面讓我們展開想象,想象花們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說什么,再說什么,然后用幾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2.小練筆:“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請你照樣子寫一寫。
例如: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清風一吹,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
五、總結
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希望你們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童趣的語言記錄這個美麗的世界。
板書設計:
花的學校
跳舞 狂歡 童真 童趣
花孩子 關門做功課 美麗 活潑
沖進狂風 可愛 向上
揚起雙臂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二)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二)”,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ǘ?/p>
【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荒”等5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假”,并能夠據(jù)音組詞或據(jù)詞定音。
2.正確讀寫“落”等13個字和“陣雨”等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4.初步感受擬人手法的妙處,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臉幼樱瑓⒄仗崾菊Z寫一句“有新鮮感”的話。
【重點難點】
繼續(xù)了解什么樣的詞句是“有新鮮感的”,并能夠嘗試想象畫面,寫作運用。
【自主學習】
一、新知預習
1.正確認讀本課的
生字:
荒、笛、罰、假、裳、落、舞、狂、互、所、夠、猜、揚、臂
新詞: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歡 罰站 衣裳 猜出 揚起 雙臂 能夠 碰觸 放假
辨析多音字“假”的讀法并組詞:
( )( )
假 ( )( )
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落、荒、笛、舞、狂、罰、假、互、所、夠、猜、揚、臂
借助字詞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使用“○”標畫生字新詞;嘗試讀出自己的感受,用“--”畫出精彩的語句;嘗試讀懂課文內(nèi)容,能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沒弄明白的問題做上標記。
(1)我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會和同伴交流學習收獲,在相互檢測、交流、評價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小貼士:
“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同樣要動筆墨。下面我們就把自己對本單元預習的感悟用特定的符號標記出來,在書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跡。
二、課堂探究
1.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1)你感覺到了什么?
(2)東風怎么會走路、會吹口笛呢?(探究表達方法)
2.想象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3.“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照樣子寫一寫:
清風一吹,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云與波》泰戈爾
媽媽,住在云端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醒的時候游戲到白日終止?!?/p>
“我們與黃金色的曙光游戲,我們與銀白色的月亮游戲?!?/p>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夠上你那里去呢?”
他們答道:“你到地球的邊上來,舉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來了?!?/p>
“我媽媽在家里等我呢,”我說,“我怎么能離開她而來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個更好的游戲,媽媽。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兩只手遮蓋你,我們的屋頂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早晨唱歌到晚上;我們前進又前進地旅行,也不知我們所經(jīng)過的是什么地方?!?/p>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們的隊伍里去呢?”
他們告訴我說:“來到岸邊,站在那里,緊閉你的兩眼,你就被帶到波浪上來了?!?/p>
我說:“傍晚的時候,我媽媽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離開她而去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跳著舞奔流過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更好的游戲。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進,進,進,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我們倆在什么地方。
1.圈畫出你覺得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并說一說原因。
2.思考:“住在云端的人”和“住在波浪上的人”都邀請“我”,“我”為什么沒有去?
四、達標練習
想一想,在花兒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凑l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學習評價】
自評 ☆ ☆ ☆ 師評 ☆ ☆ ☆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ň牛?/h2>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ň牛保瑑H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ň牛?/p>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荒、笛、罰”等5個生字,會寫“落、荒、笛、舞”等13個生字。重點指導“假”多音字的讀音。
2.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體會文章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體會文章的意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簡介作者泰戈爾,導入新課。
二、新課學習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A.檢查下列詞語認讀情況。
潤濕、荒野、放假、碰觸、雙臂、跳舞、衣裳、急急忙忙
B.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指名抽查課文朗讀。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潤濕:潮濕潤澤。
荒野:荒涼的野外。
狂歡:縱情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學生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講了什么內(nèi)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段的內(nèi)容。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2.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4.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五、落、荒、笛、舞、狂、猜6個生字的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舞”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詩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誠的童心,描繪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七、作業(yè)布置
1.規(guī)范地抄寫生詞。
2.熟讀課文,感受詩的意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
二、新課學習: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節(jié)。
A.指名范讀。
B.交流匯報這一節(jié)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C.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味語言的精妙。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p>
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濕潤)
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fā)想象。
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二節(jié)。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為什么“我”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他們關了門做功課”?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3.指導學習第三節(jié)。
A.教師范讀。
B.合作探究。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說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一句的?
“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的?
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四節(jié)。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是指哪兒?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用幾句話說一說。
三、課堂總結
當我們讀完全文的時候,無不驚嘆于作者那絕妙的想象力,他采用擬人的手法,兒童化、詩化的語言,表現(xiàn)了具有童稚之氣的兒童生活感受和兒童情趣,抒發(fā)了兒童內(nèi)心美好的情感,全文語言優(yōu)美、簡潔、質(zhì)樸,富有詩意,充滿情韻,體現(xiàn)了兒童散文語言美的特點。
四、作業(yè)布置
1.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笔鞘裁礃拥?。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推薦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它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詩人依照兒童的邏輯,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diào)和瑰麗的譬喻,描繪出兒童的種種動人情態(tài)和奇思妙想。
板書設計
花的學校
花孩子
美麗、活潑、可愛、調(diào)皮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八)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ò耍保瑑H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ò耍?/p>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等情境。
2.能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并積累。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學著說有新鮮感的句子。
3.能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的表達寫句子。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仍然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zhuǎn)變之中,給予形象直觀的扶梯對于孩子們的文本理解特別重要,因此本課采用多給扶梯的方式,讓孩子們自主攀爬、自主理解,譬如:讀的時候先老師示范或同學示范,重難點理解的時候先創(chuàng)設情境,難以理解的地方直接做出了動畫效果的視頻輔助理解,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地方給予圖片、音頻實例等墊腳石,仿說仿寫部分也是確保課文理解后,再給予圖片支架,以保證孩子們的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三年級的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開始增強,本課努力嘗試讓孩子們主動說從文段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畫面,說不上來的請同學互相幫助或由教師引導說、點撥說,并盡力讓孩子們自己從文本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反復吟誦散文詩生動的語句體會文中的畫面美,體會在作者眼中把萬物都當作人來寫,這樣的表達會讓文中讀起來充滿生氣,找一找這樣的語句,學習使用這樣的語言創(chuàng)作。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是孩子們?nèi)雽W以來遇到的第一篇散文詩,本單元的語用重點是“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校生活”。
不管是從思維方式,或是對陌生化語言的理解,抑或是從生活經(jīng)驗來講,此譯文對于孩子們而言都是比較難理解的。幸好此文脈絡清晰,孩子們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文章呈現(xiàn)了“花兒狂歡”“花兒上學”“花兒放假”“花兒回家”四個部分,因此在第一課時后就可以讓孩子們結合文本框架繪制思維導圖。
在此基礎上,可將都是描寫天氣與花兒的段落合并處理(即“花兒狂歡”與“花兒放假”),并將之再三誦讀,如用賽讀、帶動作讀等理解富含新鮮感的表達,然后借助于板書,為孩子們直觀呈現(xiàn)文本所表現(xiàn)的畫面,借此引導孩子們讀出畫面感、讀出新鮮感。“花兒上學”與“花兒回家”都是與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聯(lián)系特別緊密的部分,可以歸類處理,激發(fā)孩子們想象花兒的校園生活與體驗愛媽媽的情感?!盎▋荷蠈W”可聯(lián)系自身,進行德育滲透,明確認真學知識是很重要的。“花兒回家”是本文理解的難點,也是突破文章主旨的重點,此部分長句子較多,可由師示范讀,然后請學生自主提問,互相解疑,并借助孩子們自身放學回家時緊緊擁抱媽媽的經(jīng)驗突破花兒愛媽媽的情感,再由“花兒的媽媽是誰呢?”引導孩子們了解“大自然是花兒的媽媽”,明確花兒愛媽媽就是愛大自然的主旨,把握此文表達了愛媽媽、愛大自然的主題思想。
最后再結合本單元的語用點、本課的課后習題,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說帶新鮮感句子的機會。我提供了兩幅根據(jù)泰戈爾《新月集》之《對岸》中的句子意境繪制的圖,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后,再出示泰戈爾的原句,以此激發(fā)孩子們用含新鮮感語句表達的興趣,再順勢引出泰戈爾的個人簡介與讀物推薦。
【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活動】
一、回顧舊知,整體把握
1.開火車復習易錯的生字詞。
2.展示孩子們上一節(jié)課后完成的思維導圖,復習文章脈絡。
【設計意圖:將易讀錯的詞集中起來再次開火車可以瞬間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能再次正音,多次反復還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記憶力,對于孩子們而言是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孩子們多動腦筋,主動整體把握文章脈絡,也即在此課前孩子們已經(jīng)主動學習了一遍文章,這樣可以促使本課效率有效提升?!?/p>
二、反復誦讀,精讀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用波浪線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帶著本單元的語用重點有目的地讀文,使本課需積累的詞句得以在孩子們腦海再三復現(xiàn),便于記憶?!?/p>
2.接龍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喜歡的字詞劃上三角號。
【設計意圖:本課含新鮮感的句子基本都是因動詞用得出彩,布置此任務,是提醒孩子們關注動詞的使用,也是為后續(xù)文章的理解與語用點的運用做鋪墊?!?/p>
3.感受畫面,理解文本
(一)感悟語言的工具性--積累有新鮮感的句子
(1)學“花兒狂歡”,體驗新鮮感
A.自由朗讀第一、二自然段,將覺得新鮮的語句畫下來。
B.師生合作讀,相機板貼雷云、風、竹林、草地、花兒們,為學生厘清本段呈現(xiàn)的畫面。
C.交流反饋有新鮮感的語句,理解文本。
預設學生關注的詞句:
①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將此句與“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在荒野吹著”互相比較,體會原句的新鮮感與畫面感。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a.激發(fā)想象:花兒是怎么跳舞、狂歡的?
b.以師引讀,生復沓誦讀的方式,體會花兒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感覺:
師:微風,微風,輕輕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師:大風,大風,重重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師:狂風,狂風,狠狠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c.呈現(xiàn)微課視頻,直觀感受雨后一群一群花兒往上冒的畫面。
D.對本部分還有疑惑嗎?
預設:口笛是什么?提供照片、口笛的音頻予直觀的感受。
濕潤是什么意思?同學互助解答,明確可以用偏旁猜詞義的方法。
E.結合板貼的畫面支架,再讀,讀出畫面感,讀出新鮮語句的趣味。
【設計意圖:此部分是本文語句富含新鮮感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本課講得最細的部分,主要想讓孩子們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能主動遷移本部分所運用的方法進行不同程度的自學、自悟。在講的過程中,我以板書板貼的方式提供畫面支架,如此孩子們便能準確地把握文章表達的內(nèi)容。此法將抽象的語言可視化,降低了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難度。再用兩個意思相同的句子進行對比,明了擬人手法是句子富含新鮮感的重點,使孩子們清楚把一樣東西當人寫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老師引讀,學生復沓誦讀的方式能讓孩子們了解花兒之所以跳舞、狂歡與天氣有很大的關系,激發(fā)他們在讀中想象,讀中理解,由此促使他們理解“讀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就是讀出畫面感。因本文理解難度較大,對“本文還有什么疑惑”的提問,能讓孩子們主動說不懂之處,此舉實則是激發(fā)孩子們的自我思考,清掃孩子們的理解障礙,確保孩子們對文本理解到位?!?/p>
(2)學“花兒放假”,理解新鮮感
A.找出同樣是描寫天氣、花兒的段落,反饋。
B.自由讀,讀出畫面。
C.同學賽讀,讀出動作。生互評。
D.圈出表示動作的詞。反饋交流。
E.帶動作讀。理解“雷云拍著大手”是“打雷”,體會花孩子沖出地面的開心心情。
F.師引讀,板貼樹林。
【設計意圖:此部分與“花兒狂歡”部分特別像。在前文學習的基礎上,我逐漸放開,讓孩子們用讀出動作的方式理解文章。借由帶動作讀的演繹,孩子們對語言具有新鮮感是因為把它當做人來寫這一重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后面仿說有新鮮感的語句起到了埋下伏筆的作用?!?/p>
(二)感受語言的人文性--體會愛媽媽、愛自然的情感
(1)學“花兒上學”,明奇特想象
A.自由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B.交流反饋。
C.花兒上學,跟我們一樣嗎?
預設:一樣,他們做功課也是要關起門來,認認真真的?!镜掠凉B透】
一樣,如果他們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是要被罰站墻角的?!疽龑W習很重要。】
不一樣,他們是在地下的學校上學?!疽龑牡叵鲁鰜砭褪巧L?!?/p>
不一樣,他們一下雨就放假,我們下雨不放假?!军c撥:臺風、暴雨天氣才放假。】
D.用“一……便……”想象說話。
E.邊讀邊想,讀出共鳴。
【設計意圖:此部分與孩子們的學校生活聯(lián)系得特別緊密,因此采用“花兒上學,跟我們一樣嗎”的提問,引導孩子們思考:1.花兒與我們一樣,讓孩子們對花兒的校園生活引起共鳴時,也在不經(jīng)意間對孩子們進行了要認真學習的德育滲透;2.花兒也與我們不一樣,引導他們理解花從地下往上長,明確這是作者的奇妙想象?!耙弧恪笔呛⒆觽兊谝淮谓佑|到的條件句,在理解文段的“雨一下,他們便放假了”后,我為孩子們呈現(xiàn)了圖畫支架,孩子們就可以利用畫面進行合理想象,這個條件句的“說”就能比較有效地開展。 “花兒上學,跟我們一樣嗎”說得充分,孩子們自然就能讀出共鳴?!?/p>
(2)學“花兒回家”,悟愛母情深
A.師示范讀,讀出長句的斷句,讀出情感。生邊聽邊思考疑惑之處。
B.交流反饋:你有什么疑問?師引導生互相解答,相機點撥。
預設:為什么說花兒的家在天上?【點撥:向上生長。】
“那兒”是“哪兒”?【點撥:家?!?/p>
為什么他們那么急呢?【點撥:努力向上生長?!?/p>
為什么說他們揚起雙臂來?【點撥:伸展著枝葉向上生長?!?/p>
他們的媽媽是誰?【點撥:可能是天空,可能是土壤,但都屬于大自然,應該理解為大自然?!?/p>
C.聯(lián)系班上同學放學時揚起雙臂擁抱媽媽的圖片,感受“愛媽媽”的深情,明確花兒“愛媽媽”就是“愛自然”。
D.再讀第七到九段,讀出畫面,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此部分是最難理解的地方,也是最難讀的地方。老師先行示范,在讀中讀出長句的斷句,讀出情感,孩子們就對此部分應該怎么讀有了基本的認識。此時,讓孩子們自行提出內(nèi)心的疑惑,老師再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們開動腦筋,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解決疑問,實在解決不了,老師再相機點撥。此處也有可能孩子們根本提不出這么多問題,因為一旦有人提出“花兒的媽媽是誰呀”這個問題,在明了花的媽媽是大自然后,其他所有此部分難以理解的地方全都能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迎刃而解。運用孩子們放學時緊緊擁抱媽媽的照片能促使孩子們理解花兒愛媽媽的情感,由此領悟本文愛媽媽、愛自然的主旨思想,孩子們就能讀出深情來?!?/p>
三、復讀文本,積累運用
1.全班配樂合作讀,讀出畫面感。
2.再讀富含新鮮感的語句,關注句子中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語言的妙處。
3.看圖,學著說有新鮮感的語句。
4.出示同一幅圖下,泰戈爾筆下的富有新鮮感的原句,激發(fā)孩子們用含新鮮感語句表達的熱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復讀文本,讓孩子們對文章有進一步的整體把握,然后再次復現(xiàn)本課的重點--幾個富含新鮮感的句子,引導孩子們理解動詞的使用能使句子具有新鮮感,而后提供由泰戈爾散文《對岸》中截取的句子而繪制的圖片,讓孩子們有話可說,且能用富含新鮮感的話語說。在暢所欲言后,將泰戈爾的原句出示,激發(fā)孩子們也做一個富有想象的小詩人,順勢引起孩子們對泰戈爾的好奇,然后引入作者簡介與讀物推薦。】
四、作者簡介,讀物推薦
1.介紹泰戈爾(代表作、《新月集》寫作背景、孩童式口吻的寫法)。
2.推薦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與冰心的《繁星·春水》。
【設計意圖:在簡單的介紹中回應孩子們對泰戈爾最好奇的地方,并趁機介紹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女兒出生時),便于孩子們感性地理解文章不斷出現(xiàn)的“媽媽”“媽媽”這種宛似與媽媽對話的寫作手法,即孩童式口吻寫作方法。讀物推薦能讓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散文詩這類題材的作品與再次了解作者本人?!?/p>
五、布置作業(yè)
必做:
1.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完善思維導圖;
2.將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至《小書蟲》積累。
選做:找《新月集》《飛鳥集》《繁星春水》讀一讀。
【設計意圖:此作業(yè)設計落實了本單元的語用重點。完善思維導圖的作業(yè)與第一課時的思維導圖作業(yè)互相呼應,促使孩子們自主、深入地再次回顧本課所學,鞏固本課內(nèi)容,落實本課的學習重點,扎實把握本課的學習難點?!?/p>
六、板書設計
花的學校
【設計意圖:板書為孩子們提供了理解文章的畫面支架,引導孩子們理解“讀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即為讀出畫面感,使本課的朗讀指導有抓手。】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五)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ㄎ澹保M麑δ墓ぷ骱蜕钣兴鶐椭?。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ㄎ澹?/p>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花的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3.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課文,感悟并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
2.展開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潑、調(diào)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童真,感受人性與母愛,感受大自然 的靈性。
2.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作者豐富細致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作者豐富細致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校是怎樣的。
2.導入:我們的學校里有教室、有操場、有課桌、有黑板、乒乓球臺……我們在里面快樂地學習和玩耍。那如果花兒有學校,它們的學校會是怎樣的呢?也會有操場、課桌、教室、乒乓球臺這些嗎?如果有的話,它們又是怎樣的呢?花兒們在學校里面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到“花的學校”去參觀一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指導讀好課題,注意“的”的讀法。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將不認識的字詞圈畫出來。
3.范讀課文,讓學生一邊聽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注音。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根據(jù)注音拼讀,將讀不通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5.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1)介紹作者泰戈爾。
泰戈爾資料: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 定為印度國歌。1913年,他以《吉檀(tán)迦(jiā)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nuò)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 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2)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落、舞、夠”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笛、狂、猜、揚”可以運用比較識字法。
謎語示例:
草頭為王草頭在,三水點點三水挨。攵字也來湊熱鬧,口一相連謎底埋。(落)
有人居上端,正 在修柵欄。一夕買牛犢,樂得喜蹁躚。(舞)
移禾離去,再添一句。達到標準,滿足所需。(夠)
比較識字示例:
笛(笛子)--苗(樹苗)
狂(狂風)--往(往來)--住(住處)
猜(猜想)--清(清水)--晴(晴天)
揚(飛揚)--楊(楊樹)
(3)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落:“艸”蓋住下面,“各”的撇不要寫得過長。
荒:“亡”的點在豎中線上起筆。
觸:左右兩邊寬窄相等,“蟲”字 提的斜度加大。
夠:兩個“夕”上小下大。
揚:右邊橫折折鉤一氣呵成,上下部略寬。
易錯提示:
笛:下面是“由”,不要寫成“田”。
舞:中間是四豎,不要少寫。
臂:下面第一筆是豎,不能寫成“月”。
(4)歸類識字。
同音字歸類:
舞(跳舞)--五(五個)--午(中午)
臂(手臂)--必(必須)--閉(關閉)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
(1)全文共幾個自然段?
明確:全文共9個自然段。
(2)課文寫了哪些景物?
明 確:雷云、陣雨、東風、竹林、綠草、樹枝、綠葉。
(3)給詩歌劃分層次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2):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的場景。
第二部分(3、4):想象花朵們在地下的學校上學、做功課的樣子。
第三部分(5、6):想象雨來后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衣裳沖出來。
第四部分(7~9):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對自己的媽媽揚起雙臂的情景。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了大致的了解,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解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些景物的,用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落下 荒地 笛子 跳舞 狂風 圍墻 放假 接觸 足夠 猜想 飛揚 雙臂
2.導入新課
《花的學校》是一首簡短的小詩,在詩歌中, 詩人一般喜歡對很多景物進行想象,再用簡短的朗朗上口的語句進行描寫,表達思想感情。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本課描寫的景物有:雷云、陣雨、東風、竹林、綠草、樹枝、綠葉。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誦讀這首詩,去感受詩人通過這首詩所表達的感情。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朗讀第1、2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時,語氣要輕快,讀出花兒的活 潑、可愛和天真爛漫。
2.體會“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一句。
明確:這句話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白哌^”“吹著”把東風人格化,使東風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寫出了東風可愛的特點?!皾櫇瘛备爬藮|風的特點。
3.理解“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一句。
明確:“一群一群”突出花多;“突然”寫出花兒生長的速度極快;“跳舞、狂歡”賦予花兒生命,突出了花兒們的可愛。
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示例:
一群一群 一座一座 一片一片 一只一只 一棵一棵 一頭一頭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要用輕快的語氣,讀出花兒的調(diào)皮和天真。
2.思考:如何理解“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
明確:并不是花兒真的在被罰站。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兒想象成在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們, 在墻角冒出來的零星小花想象成是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雷云拍著大手”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碰觸”“拍著大手”是人才有的動作,但是句中 用來寫樹枝的搖晃和雷云的碰撞,這種手法是擬人手法。
2.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一句中的“沖”字。
明確:“沖”字寫出了花孩子們興奮的心情。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想象:花孩子們沖出來是要去到哪里?為什么?
(四)學習第四部分。
1.抓住“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這兩個句子,理解第7自然段。
明確:天空是遼闊的,星星是沒有約束的,太陽對星星的愛是溫暖的。該段寫出了孩子對太陽般的溫暖和天空般自由的渴望。
2.第8自然段的兩個問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連續(xù)運用兩個問句突出了花兒急切地想要鉆出地面,渴望成長的心情,也點出了花兒的家在天上。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里能看出來?
明確:對媽媽的喜愛,對擁有媽媽的愛而驕傲、自豪之情。從第9自然段的“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一句流露出的驕傲自豪的語氣可以看出,作者表達出了對善良、慈祥的母親的深深依戀。
2.如果你是作者,請你給出花兒學校在地下,花兒的家在天上的理由?想想花兒的媽媽是誰?花兒的老師是誰?
明確:花兒奮力地向上長,向著太陽的方向長,他們要伸出雙臂,擁抱媽媽,他們的媽媽是太陽的光芒,照耀他們成長,他們的媽媽是雨露,滋潤著他們。所以花兒的學校在地下,家在天上?;▋旱睦蠋熓谴蟮兀瑥V闊的大地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他 們的老師是大自然,因為他們在自然界里適應環(huán)境。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花兒學校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圍繞“花的學?!?,通過孩子和媽媽的對話,贊美了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兩類東西:童真和母愛。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 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花的學校
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關了門做功課
下雨沖出學校
回家擁抱媽媽
童真母愛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ㄋ模?/h2>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ㄋ模瑲g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ㄋ模?/p>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來描繪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diào)皮。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詩歌的語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調(diào)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親近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二類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教師:搜集課文的相關的音頻、圖片資料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
2.你們可知道某不但我們有學校,連花兒也有學校呢,今天學習第二課《花的學?!?,(課件出示)(2花的學校),板書課題。(板書:2花的學校)
3.簡介作者。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引導孩子們就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在交流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檢查預習,進行闖關。
大家認真預習了這些課文,預習得怎么樣呢?下面,老師帶來了一個闖關游戲,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闖過幾關?得到幾顆星?
(課件出示)
第一關:漢字大本營。能正確認讀本單元生字新詞,使用鋼筆在田字格中正確、規(guī)范的書寫生字,獲得“寫字之星”。
第二關:閱讀展示臺。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概括出課文內(nèi)容,獲得“閱讀小明星”。
第三關:智慧少年。能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能就別人的問題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獲得“智慧少年”。
(一)漢字大本營
1.認讀生字新詞:我會讀。
(1)(課件出示)出示學生認為難讀的詞語: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歡 罰站 衣裳 猜出 揚起 雙臂 能夠 碰觸 放假 墻角 狂歡 落下
(2)自由讀,同位互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
重點強調(diào):
注意讀準平舌音“猜”,翹舌音“裳、觸”,后鼻音“荒、狂、墻、揚”。
“假”是個多音字,本文讀“jià”,組詞為“放假”,還有一個讀音是“ji?!?,組詞為“真假”。
(3)展示讀:開火車讀,分組賽讀。
2.識記字形,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課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落荒笛舞狂墻假觸夠猜?lián)P臂
(1)你如何識記這些生字?
加一加:“艸+洛=落”“?+由+笛”“犭+王=狂”。
換一換:“霞”把“雨”換成“亻”就是“假”,“楊”把“木”換成“扌”,就是“揚”。
猜謎語:“舞”的謎語是“四十年隔別,惟一夕相逢”。“帶角的蟲子”就是“觸”。
擴展組詞:“荒山墻角能夠猜猜雙臂”
(2)連接前置性預習,反饋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同位互批自己練寫的生字。
要求:一看寫正確了嗎?二看寫規(guī)范了嗎?如有寫得不正確或者不規(guī)范的字,就圈出來。
(3)錯別字報給小組長,由小組長把本組內(nèi)同學的錯別字寫在黑板上。
(4)根據(jù)黑板上的錯別字組織學生交流識記,教師重點針對以下幾個字進行指導、范寫:
“落”:上面的草字頭要寫寬一些,橫寫長一些,蓋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結構,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豎折上再多加一點。
“舞”注意中間是四橫,不宜寫長,要寫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薄?/p>
(5)小結:我們以后寫字時要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爭取把每一個字都寫正確、規(guī)范。書寫正確規(guī)范的同學教師頒發(fā)“寫字之星”,恭喜大家。繼續(xù)勇闖下一關。
(二)閱讀展示臺
談話過渡:生字詞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課文能讀好嗎?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正確、流利,把你認為難讀的地方再練練,讀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出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難讀的句子。(課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1)展示讀書成果,并抓住關鍵詞語談淡自己的感受。
(2)師生交流評價學生讀書情況,多角度有感情朗讀課文。
2.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詩歌的語言好美,花兒好可愛!)
(三)智慧少年
1.同學們,通過以上的交流,我們不僅會讀、會寫了生字詞,能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且還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真了不起!在預習時,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請在小組內(nèi)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大家討論解決,如果你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就別人的問題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別人的疑問,就能獲得“智慧少年”稱號。
2.組內(nèi)交流預習記下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了解,特別關注學困生的疑難點。
3.班內(nèi)交流。
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依據(jù)學情認真梳理,有的當堂解決,有的放到以后的課時中學習。(1)花兒們的地下學校是什么樣子的?
(2)花兒們的媽媽是誰?
(3)花兒們的老師是誰?……
【設計意圖】采用了“闖關”的游戲形式來檢查課文的生字詞、課文朗讀及概括課文、敢于質(zhì)疑的能力,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快樂放松的闖關情境中,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三、總結提高,交流收獲。
1.學生交流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你得到了幾顆星?比一比、看一看誰是“闖關小能手”?
2.師總結:語文學習貴在實踐,只有實實在在去讀、去畫、去思、才能獲得真知,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熟讀課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寫下感受,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交流收獲也是對學習效果的一種反饋和鞏固,教師再適時地總結并自然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效果就更加有效率了。
第二課時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給你們看一些美麗的圖片,想看嗎?(課件出示)一組美麗的花兒圖片,你們覺得這些花怎么樣?(漂亮)老師告訴你,這些漂亮的花兒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媽媽,有自己的學校。那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它們的學校?(想)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花的學?!?。
(板書:2花的學校)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的新奇感和想象力,為接下來的精讀環(huán)節(jié)營造了良好的情境氛圍。
二、默讀課文,讀文質(zhì)疑。
1.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2.匯報交流。(課件出示)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1)花兒們的地下學校是什么樣子的?
(2)花兒們的媽媽是誰?
(3)花兒們的老師是誰?……
導言:這些問題會在我們接下來的學習中逐步解決。你們知道嗎?泰戈爾寫《花的學?!窌r,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純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質(zhì)樸的語言閃耀著寫作的快樂,奇妙的想像充滿了童真童趣。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花兒學校,去感受這些奇思妙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大膽質(zhì)疑,這也是在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思考,從而想了解更多。
三、重點突破,精讀解疑。
1.指名學生讀課文,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屬于描寫花兒很歡樂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讀一、二自然段。
(1)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嘩啦啦、淅瀝瀝……)這樣的詞語是象聲詞。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哨”,誰能學一學這種聲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二自然段。)
(2)(課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地跳舞、狂歡。
(板書:跳舞狂歡跑出來)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子?(擬人句)“跑出、跳舞、狂歡”突出了什么?(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板書:美麗活潑可愛向上)
(3)在六月的陣雨中,花兒們笑著跳舞,它們在想什么、在說什么?它們在跳著什么樣的舞蹈?引導學生自由想像說一說。這部分課文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天真爛漫)
3.指名讀三、四、五自然段,鼓勵學生想象并講一講,花兒們被老師罰站的故事。想一想,誰是它們的老師?老師為什么要罰站?花兒們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可以引導學生解決最開始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大膽想像,用自己的兒童語言來進行描述。
4.指名讀第五、六自然段。
(1)(課件出示)出示“雨一來,他們就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照樣子寫一寫:
蜜蜂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
(2)(課件出示12)出示句子:“樹林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
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來時花兒們更高興了,雷電伴奏,花兒娃娃沖出來,你來猜一猜,穿著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著黃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著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這樣的詞語能再說幾個嗎?(積累象聲詞)
(3)各色鮮艷的花,想一想花兒們當時在想什么?說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引導學生放飛想像,自由描述。
(4)陣雨和大雨中各色鮮艷的花,大家看一下陣雨時花兒們什么樣?大雨時花兒什么樣?通過這樣的對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對,其實這也體現(xiàn)了花兒們一種頑強的精神,環(huán)境越惡劣,它們越是沖出來,勇于向困難挑戰(zhàn),決不低頭。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5.指名讀七、八自然段,你還想提什么問題?想一想,說一說:
花兒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樣的?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由。指導學生朗讀。
讀好問句“你沒看見他們怎樣地著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讀出花兒急迫地想回家的語氣。
(板書:急急忙忙)
6.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兒的媽媽是誰?學生討論,匯報,隨著學生匯報就解決了剛開始提出的問題“花兒們的媽媽是誰?”,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話,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句的品析、交流,并適時展開想象、對比,讓學生走進文本,充分地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四、拓展想象,感悟積累。
1.想一想,在花兒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凑l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2.輕聲朗讀課文,再次體會課文優(yōu)美的意境。熟讀課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誦下來,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
3.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希望你們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們童真童趣的語言記錄這美麗的世界。
【設計意圖】在充分感悟詩歌的語文美和意境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來展開想象并寫寫、讀讀、背背,讓學生的學習、感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洋溢著向往自然的熱烈,折射著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時也流露出濃濃的母愛親情。詩句在靈動童心的引領下,把我們帶進神秘恍惚的仙境,讓人浮想聯(lián)翩。教學中,我站在孩子的角度讀,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閱讀中,我被作者感動著,也被自己感動著。可能正因為我被文本感染感動,在教學中才能引領著學生走近詩歌的情境、意境,品味詩歌奇特的想象和芬芳的語言,仿佛自己也變成了花,隨著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nèi),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潤澤孩子的心靈。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三)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增強在課內(nèi)外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意識。
2.積累含有身體部位或器官名稱的成語(重點);能根據(jù)句子意思選擇恰當?shù)睦首x方式。
3.組織興趣小組,能給興趣小組起名字,并開展活動。
4.想象畫面,積累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
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增強在課內(nèi)外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句子意思選擇恰當?shù)睦首x方式。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積累好詞好句的積累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同學們,課文里常常有一些很有新鮮感的詞句,比如自己覺得不熟悉的詞句、比較特別的句式,當你看到這些詞句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1)指名讀。
(2)齊讀。
(3)交流:這兩個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鮮感?在課內(nèi)或課外閱讀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表達形式?
3.自主活動。
(1)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在讀書時讀到并摘抄在積累本上的一些有新鮮感的詞句。
(2)把喜歡的句子寫在卡片或者樹葉上,做成書簽。
4.小結:看到有新鮮感的、優(yōu)美的詞句,我們要多讀幾遍,然后抄寫在積累本上。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你一定會積累很多好的詞句。
二、詞句段運用
1.課件出示成語: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fā)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借助拼音把這8個成語讀正確,重點關注“爪、吊、赤、疾、燥”的讀音。
(2)多種形式讀成語:
①一邊做動作一邊讀成語,如搖頭晃腦、張牙舞爪。
②想象成語描寫的動作、神態(tài)、心情等,合作讀成語。如男生讀“面紅”,女生讀“耳赤”。
(3)同桌交流兩組成語的特點,全班交流,注意把同類的信息進行梳理。
①這8個成語都含有身體部位或器官名稱,都和人有關:有的描寫人的動作,如搖頭晃腦、張牙舞爪、手忙腳亂、眼疾手快;有的描寫人的外貌、狀態(tài),如披頭散發(fā)、面紅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寫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膽。
②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
(4)拓展:你還能說出一些含有身體部位或器官名稱的成語嗎?
2.課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p>
(1)請學生自由地讀一讀,想一想:怎樣朗讀才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互相讀一讀,練一練,看看誰讀得好,更能表達句子的意思。
(3)朗讀展示,師生評議。
(4)全班齊讀。
三、鞏固練習
填空練習,鞏固成語。
搖()晃() 披()散()
張()舞() 提()吊()
()紅()赤 ()忙()亂
()疾()快 ()干()燥
第二課時
一、巧取組名
1.說一說自己有哪些興趣愛好。
2.過渡:同學們的愛好很廣泛!那就讓我們在班里組織幾個興趣小組吧!
3.課件出示幾個興趣小組的名字,說一說這些興趣小組的活動內(nèi)容是什么,這些興趣小組的名字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籃球俠 巧手剪紙組 鯤鵬航模隊 探索者小隊 黑白棋社
預設:這些名字體現(xiàn)了興趣小組活動的特點。
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名字有新鮮感,讓人特別想加入。
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個性的詞語,讓人一看就能記住。
4.小結:是??!看來給興趣小組起名字也是一門學問,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現(xiàn)在就試著給興趣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吧。
5.展示各興趣小組所起的名字,大家互相評議。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
2.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自己不認識的字。教師相機強調(diào)“樾、捕、蟬”的讀音。
3.出示個別字詞的注釋,請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
(4)欲:想要。
(5)捕:捉。
(6)鳴:叫。
(7)立:站立。
4.結合插圖,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意思。
5.教師說詩意,學生找出相對應的詩句。
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6.指導朗讀。
7.練習背誦。
(1)獨立背誦。
(2)同桌之間合作背一背。
(3)指名背誦。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繼續(xù)摘抄、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一)
學習目標:
1、和同學交流課內(nèi)外閱讀時遇到的具有新鮮感的詞句,體會有“新鮮感”的語言魅力。
2、能養(yǎng)成主動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習慣。
3、通過看圖、感悟、誦讀,理解并體會古詩,積累《所見》一詩。
學習重難點:
重點:
體會有“新鮮感”的語言魅力,能養(yǎng)成主動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習慣。
難點:
利用插圖,了解古詩大意。
教法學法:
圖文結合 討論交流 感情誦讀
學習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閱讀記錄表
學習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語文園地一》的內(nèi)容。
二、交流平臺
(一) 師:孩子們,老師在讀書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很不一樣,具有新鮮感的句子。
課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生自由讀句子、指名讀、齊讀句子。
1、 師:這個句子選自我們這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你覺著這個例句什么地方具有新鮮感?和同桌交流交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樹枝不搖、鳥兒不叫、蝴蝶停歇突出了窗外的安靜。)
再讀句子。
3、拿出課文紙,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并四人以小組交流具有新鮮感的地方。 指名交流。
4、師:遇到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我們該如何做呢?
板書:摘抄積累 反復閱讀
5、抄寫積累的有新鮮感的句子。
(二)師:老師還給大家?guī)硪黄└隊柕纳⑽脑姟堵殬I(yè)》。師范讀。
自由讀文,你有什么感受?(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選擇自己熱愛的,能為別人做奉獻的事業(yè)。)
在這篇散文詩里,老師很喜歡這一句有新鮮感的句子。
出示: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1、指名讀句子,其他人邊聽邊想:什么地方有新鮮感?
預設: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來提醒人們時間的人。)
說了說這句話蘊含的豐富哲理。
2、默讀詩歌,畫一畫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詞句,并抄寫下來。
(三)讀一讀自己所積累的詞句。
師:就像旅行總能看到新鮮的風景,閱讀時我們也總能遇到新鮮的詞句。在平時的課內(nèi)外閱讀中,遇到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不僅要摘抄積累下來,還要反復閱讀。
三、日積月累
(一)師:童年是最幸福的,因為童年生活無憂無慮,豐富多彩。老師想請你們回憶一下,你最難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告訴大家。
生自由表達。
師:假如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那個時候的孩子喜歡玩些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生讀:《村居》 師:和你們一樣大的孩子在干什么?(放紙鳶)
生讀:《宿新市徐公店》 師:這些孩子又在干什么?(追黃碟)
生讀:《小兒垂釣》 師:這個孩子在干什么?(釣魚)
(二)出示:《所見》
1、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纯丛豆P下的這個孩子在干什么。
2、指名讀,相機正音。齊讀。
師: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順了,還不算會讀。我們還要讀好詩歌的節(jié)奏。師范讀。各種形式誦讀。
3、孩子們,請你們看看這幅圖,誰能告訴我“牧童”是做什么的?
4、齊讀,想想:牧童在干什么?板書:牧童
根據(jù)回答板書:騎黃牛、唱著歌、聽到蟬叫、閉口站立。
5、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師:孩子們,看,這個小牧童起著黃牛,嘴里還唱著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嘹亮)從哪兒看出來的?(振林樾)什么意思?(在林中回蕩)
小牧童走著走著,忽然聽見--蟬在鳴叫。師點明:鳴就是鳴叫的意思。
小牧童聽見蟬在鳴叫心里--想要捕蟬。誰來說說“欲”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牧童想要捕蟬呢?立是什么意思?
6、袁枚筆下的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悠閑自在、機智聰明、活潑可愛)從哪兒感受到的?指導朗讀。讀出他的--
7、師:這首詩很簡單,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背誦下來。自己先試著背一背吧。
指名背。齊背。(節(jié)奏)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三)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三)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輕松、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huán)境,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語言,凸現(xiàn)語文本體,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弘揚人文,積淀精神;努力實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教學理想。下面,我就“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讀
《大青樹下的小學》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描寫我國邊疆地區(qū)的一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在學校里,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xiāng)村氣息和民族特色。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羨慕。這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體現(xiàn)了學校團結的氛圍,反映了學校的歡樂、祥和氣氛。課文中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配備了精美的插圖。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邊疆的小學。除對學校美麗與團結的描寫是本文的特點外,在語言表達上也很有特色。
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下面,我就具體說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絨”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讀出對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喜愛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以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難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三、教學方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xiàn)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并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里為什么這么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xiàn)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外,還有可能做什么?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后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nèi)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復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fā)情感。
3.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四、教學預設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為了體現(xiàn)我的設計理念,我預設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一、歌曲引入,介紹資料。
1.播放音樂(或視頻)《愛我中華》片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引導交流,了解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初步了解課文中涉及的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3.導入課題,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教師配樂范讀。了解文中的有關民族。
2.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自學生字,讀通句子。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四、自主品讀,自我感悟。
五、自主學習,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點句段,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1.“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感悟各式各樣的民族服裝鮮艷奪目,使學校更加美麗。
2.“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通過想象,感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3.“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通過山花爛漫的環(huán)境,襯托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二)抓住重點句段,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團結。
1.“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备形蛲瑢W們的團結。
2.“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抓住“不同民族”“同一間教室”“一起”這幾個詞語體會孩子們雖然民族不同,但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點句段,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歡樂。
1.“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蓖ㄟ^感情朗讀,讀出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歡樂。
(四)抓住重點句段,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p>
通過問題進行感悟:
(1)你們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課的?
(2)他們是這樣讀課文的?
(3)如果你是一根樹枝、一只小鳥、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呢?
(4)為什么不直接寫孩子們學習認真,而要寫“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側(cè)面烘托孩子認真學習。--意思講到就行)
六、總結課文,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帶著自豪,帶著驕傲美美地讀課文。
七、聯(lián)系實際,課外延伸。
1.為什么一個邊疆的大青樹下的小學會如此美麗,如此團結,如此祥和,如此歡樂?(民族之間團結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個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蔽覀兾迨鶄€民族手牽手,心連心,永遠是一家人!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幸福,如此歡樂!大青樹下的小學才會如此美麗,如此團結、祥和!
3.讓我們一起再聽《愛我中華》。
八、板書設計:一是突出主要內(nèi)容,寫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特點;二是表現(xiàn)表達的情感自豪與贊美;三是能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教給孩子們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教案(三)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教案(三)”,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教案(三)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讀本課的生字,培養(yǎng)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了 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難點: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的原因。
教學準備
1.孫中山的相關資料。
2.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孫中山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
2.師生交流孫中山的生平事跡。(課件展示)
孫中山,廣東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曾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少年時候怎么學習的課文--《不懂就要問》。
設計意圖:了解文中主要人物,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 書課題)看 到這個題目,同學 們心中會產(chǎn)生哪些疑問?
學生自由發(fā)言:(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 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做上記號,讀完課文后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
3.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課件展示)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三、深入學習,交流解疑。
1.指名讀課文,教師正音。
注意“挨”這個多音字在本課中的讀音。
2.小組討論交流:
(1)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孫中山勤學好問?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
4.質(zhì)疑、解疑。
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疑問?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xiàn)在的學校的教與學有什么不同?(課件展示)
(這一問題的提出,是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fā)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fā)生的原因。)
(2)學生質(zhì)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
(教師幫助學生區(qū)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的教育的不同。)
(3)在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先生的態(tài)度有什么 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課件展示)
(先生開始十分生氣,以為孫中山是不想背書,后來被其對待學習認真、執(zhí)著的精神所感動。)
5.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 (課件展示)
(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歸納總結。
1.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從不糊里糊涂,能夠主動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 學的。
五、布置作業(yè)。
將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課件展示)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由于閱讀時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邊讀課文邊思考: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 提問題),學生就很快地進入了自學狀態(tài)中,他們獨立地邊讀、邊想、邊寫,動眼、動腦、動手,全班就呈現(xiàn)出一種獨立學習、思想高度集中的良好學習氛圍。在學生自讀時,教師應通過巡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學生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為什么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使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思邊圈畫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