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2-02-19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ㄆ撸?。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ㄆ撸保瑑H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ㄆ撸?/p>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想象詞句描繪的情景。
2.展開想象,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木涫綄懢渥?。
3.會寫“荒、舞、臂”三個生字。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邊讀邊想象詞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木涫綄懢渥印?/p>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田字格。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品析語句
(一)自讀課文,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多讀幾遍。
(二)邊讀邊想,你的眼前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
1.讀文品佳句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①體會把東風當作人來寫的新鮮感,有感情地朗讀。
②了解“荒”的字源字理,指導書寫“荒”。
2.讀文演情景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①交流“一群一群的花”帶來的新鮮感,女生讀。
②師情境朗讀,生想象畫面演讀。
③指導書寫“舞”。
3.讀文仿句式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① 抓具有新鮮感的詞語,想象畫面,體會花孩子們的心情。
②想象放假了的花孩子會做什么?用上“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木涫椒聦?。
③學生展示作品。
4.讀文悟情感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幔?/p>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一樣。
①生交流對“花孩子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钡睦斫猓瑤熯m時點撥。
②生補充交流,他們放學回家的情景。聯(lián)系生活,想象對話,再次體會新鮮感。
③ 指導書寫“臂”。師出示書寫標準,師生評點。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一)總結寫法: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等。
(二)回扣名言,插入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升華情感。
四、回扣名言,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新月集》,積累更多有新鮮感的詞句。
2 花的學校
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幔?/p>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延伸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ㄒ唬?/h2>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一)”,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一)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節(jié)。
3.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想感知,激趣引入
1.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
2.你們可知道不但我們有學校,連花兒也有學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花的學校》,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作者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chuàng)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chuàng)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tǒng)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遺言《文明的危機》。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1.讀準下列字音。
荒 笛 罰 假 賞
2.交流、識記生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由--笛 青--猜
B.換偏旁記憶的字:湯--揚 汪--狂 劈--臂
3.讀讀寫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潤濕:潮濕潤澤。
原野:寬廣平坦的地方。
歡: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分成四個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講了什么內(nèi)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準媽媽揚起了雙臂。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讀,學生齊讀課文。
3.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一部分講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
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部分(1-2)。
A.老師范讀。
B.交流匯報這一節(jié)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C.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味語言的精妙。
(1)潤濕的東風走過原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①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潤濕)
②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④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地上 跳著狂歡的舞。
①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fā)想象。
③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二部分(3-5)。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為什么“我”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它們關了門在做功課”?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它們便放假了”?
3.指導學習第三部分(6、7)。
A.教師范讀。
B.合作探究。
①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說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嘩啦啦地響”一句的?
③“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四部分(8-10)。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①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
②“那兒”是指哪兒?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
④在作者看來,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是為了什么?
C.學生自由拉哪個度、感悟、想象。
5.小結。
三、拓展延伸。
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書設計:
2 花的學校
花孩子
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蹈
在地下學校關了門做功課
急忙回家對媽媽揚起雙臂
真可愛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六)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p>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罰”“裳”等生字,會寫“荒、舞、夠、臂”等字,理解“潤濕”“碰觸”“狂歡”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3.會用擬人的手法描寫身邊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jīng)飛過”這句詩嗎?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泰戈爾,印度著名的詩人。(課文后面有資料袋,生可自主積累)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他的另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花的學?!贰?/p>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師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下列字音。
荒、笛、罰、假、裳
2.交流、識記生字。
師出示田字格,引生認真觀察并牢記生字的結構和筆畫。
A.加偏旁記憶的字:由--笛青--猜
B.換偏旁記憶的字:湯--揚汪--狂劈--臂
C.注意這些字的結構:
“落”是上下結構,草字頭要寫寬點;
“舞、猜、臂”字橫畫較多,要注意書寫均勻。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潤濕、荒野、口笛、狂歡、簌簌地、衣裳、雙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潤濕:潮濕潤澤。
荒野:寬廣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風吹物體等的聲音
狂歡: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本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們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一部分詩的內(nèi)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著媽媽揚起了雙臂。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讀,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課文。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復述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
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節(jié)。
A.老師范讀。
B.交流匯報這一節(jié)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C.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位語言的精妙。
(a)句:潤濕的東風走過原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潤濕)
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fā)想象。
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a.為什么“我”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它們關了門在做功課”?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它們便放假了”?你喜歡這樣的表達嗎?
請你照樣子寫一寫,如“清風一吹,他們……”“蝴蝶一來,他們……”
清風一吹,他們
蝴蝶一來,他們
3.指導學習第六段。
A.教師范讀。
B.小組內(nèi)交流下列問題。
a.“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一句說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一句的?
c.“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這句話的?
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七至九段。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那兒”是指哪兒?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
在作者看來,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是為了什么?
C.學生自由朗讀、感悟、想象。
5.小結。
三、拓展延伸
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花的學校
花孩子
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蹈
在地下學校關了門做功課
急忙回家對媽媽揚起雙臂
真可愛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十)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十)”,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十)
課題: 2花的學校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豐富細膩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表達、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質(zhì)疑的學習習慣。
3.發(fā)揮想像,仿寫句子。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
2.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體會擬人句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花的圖片,指名讀花上的詞語。
2.過渡:讀了上面的詞語,同學們一定會想起我們上節(jié)課學的一首兒童散文詩--《花的學校》,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散文詩。(板書課題)
3.讓我們大聲地、美美地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復習詞語導入,意在鞏固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時自然引入新課?!?/p>
二、品味語言,想象畫面
(一)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1.教師范讀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聽到了什么聲音?
(1)引導學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轟響”來想象畫面。
(2)播放雷電交作的圖片和聲音,直觀感受“雷云在天上轟響”。
(3)“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弊x到這一句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怎樣的體會呢?
(4)小結: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東風以人的特點。東風可以“走過荒野”,可以“吹著口笛”。這種寫法多么形象生動??!
2.小結:剛才我們學習第1自然段時,運用了“抓重點詞語,邊讀文邊想象”的讀書方法。我們抓住這些重點詞語來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畫面。
(二)小組合作學習第2、6自然段。
1.過渡:下面我們運用這種讀書方法來學習第2、6自然段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放聲讀這兩個自然段,邊讀邊在腦海里想象畫面,可以用筆畫一畫能讓你看到畫面或聽到聲音的重點詞語。
2.學生匯報第2自然段的學習成果。
(1)課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歡”來想象花隨風擺動、特別開心的情景。
(3)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
3.學生匯報第6自然段的學習成果。
(1)課件出示: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
(2)指名匯報。
預設1:“簌簌地響”仿佛讓我們聽到了樹葉扇動的美妙聲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樂。
預設2:“互相碰觸”讓我們想象到樹枝在林中互相碰撞著,似乎在歡呼、在搖擺;“拍著大手”仿佛讓我們看到黑云在翻滾,仿佛聽到了那隆隆的雷聲,像是雷云在為花們鼓掌。
預設3:通過“沖”這個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來,像孩子一樣著急出來。
(3)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到的花好看嗎?(引導學生抓住“紫的”“黃的”“白的”這幾個詞,看到花的五顏六色,非常鮮艷。)
(4)指導朗讀。
三、激發(fā)想象,體會童真
1小組合作學習第3~9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產(chǎn)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較有趣。
2.學生匯報自己感興趣的想象內(nèi)容。
預設: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學校,那些跑出來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的學生。
(2)他們也要做功課;他們要是放學以前出來玩,是要被老師罰站墻角的;他們也會放假,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3)想象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學們,為什么說他們的家在天上呢,說說你的理由。
4.小結: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時要大膽獨特,想象時要聯(lián)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會讓我們體會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導朗讀,感受想象的奇妙。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奇妙。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豐富細膩的想象將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使訓練語言與想象力相融合。在朗讀中,讀出孩子的天真、爛漫,讀出童真童趣,以達到課標中“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nèi)容”的要求?!?/p>
四、想象練筆,拓展閱讀
1.下面讓我們展開想象,想象花們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說什么,再說什么,然后用幾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2.小練筆:“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請你照樣子寫一寫。
例如: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清風一吹,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
五、總結
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希望你們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童趣的語言記錄這個美麗的世界。
板書設計:
花的學校
跳舞 狂歡 童真 童趣
花孩子 關門做功課 美麗 活潑
沖進狂風 可愛 向上
揚起雙臂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ǘ?/h2>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ǘ?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二)
【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荒”等5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假”,并能夠據(jù)音組詞或據(jù)詞定音。
2.正確讀寫“落”等13個字和“陣雨”等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4.初步感受擬人手法的妙處,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钡臉幼樱瑓⒄仗崾菊Z寫一句“有新鮮感”的話。
【重點難點】
繼續(xù)了解什么樣的詞句是“有新鮮感的”,并能夠嘗試想象畫面,寫作運用。
【自主學習】
一、新知預習
1.正確認讀本課的
生字:
荒、笛、罰、假、裳、落、舞、狂、互、所、夠、猜、揚、臂
新詞: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歡 罰站 衣裳 猜出 揚起 雙臂 能夠 碰觸 放假
辨析多音字“假”的讀法并組詞:
( )( )
假 ( )( )
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落、荒、笛、舞、狂、罰、假、互、所、夠、猜、揚、臂
借助字詞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使用“○”標畫生字新詞;嘗試讀出自己的感受,用“--”畫出精彩的語句;嘗試讀懂課文內(nèi)容,能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沒弄明白的問題做上標記。
(1)我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會和同伴交流學習收獲,在相互檢測、交流、評價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小貼士:
“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同樣要動筆墨。下面我們就把自己對本單元預習的感悟用特定的符號標記出來,在書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跡。
二、課堂探究
1.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1)你感覺到了什么?
(2)東風怎么會走路、會吹口笛呢?(探究表達方法)
2.想象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的情景。
3.“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照樣子寫一寫:
清風一吹,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云與波》泰戈爾
媽媽,住在云端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醒的時候游戲到白日終止?!?/p>
“我們與黃金色的曙光游戲,我們與銀白色的月亮游戲?!?/p>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夠上你那里去呢?”
他們答道:“你到地球的邊上來,舉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來了?!?/p>
“我媽媽在家里等我呢,”我說,“我怎么能離開她而來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浮游而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個更好的游戲,媽媽。
我做云,你做月亮。
我用兩只手遮蓋你,我們的屋頂就是青碧的天空。
住在波浪上的人對我喚道--
“我們從早晨唱歌到晚上;我們前進又前進地旅行,也不知我們所經(jīng)過的是什么地方?!?/p>
我問道:“但是,我怎么能加入你們的隊伍里去呢?”
他們告訴我說:“來到岸邊,站在那里,緊閉你的兩眼,你就被帶到波浪上來了?!?/p>
我說:“傍晚的時候,我媽媽常要我在家里--我怎么能離開她而去呢?”
于是他們微笑著,跳著舞奔流過去。
但是我知道一件比這更好的游戲。
我是波浪,你是陌生的岸。
我奔流而進,進,進,笑哈哈地撞碎在你的膝上。
世界上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我們倆在什么地方。
1.圈畫出你覺得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并說一說原因。
2.思考:“住在云端的人”和“住在波浪上的人”都邀請“我”,“我”為什么沒有去?
四、達標練習
想一想,在花兒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凑l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學習評價】
自評 ☆ ☆ ☆ 師評 ☆ ☆ ☆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ň牛?/h2>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ň牛保瑑H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ň牛?/p>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荒、笛、罰”等5個生字,會寫“落、荒、笛、舞”等13個生字。重點指導“假”多音字的讀音。
2.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體會文章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體會文章的意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簡介作者泰戈爾,導入新課。
二、新課學習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A.檢查下列詞語認讀情況。
潤濕、荒野、放假、碰觸、雙臂、跳舞、衣裳、急急忙忙
B.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指名抽查課文朗讀。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潤濕:潮濕潤澤。
荒野:荒涼的野外。
狂歡:縱情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學生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講了什么內(nèi)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段的內(nèi)容。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2.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4.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五、落、荒、笛、舞、狂、猜6個生字的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舞”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詩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誠的童心,描繪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七、作業(yè)布置
1.規(guī)范地抄寫生詞。
2.熟讀課文,感受詩的意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
二、新課學習: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節(jié)。
A.指名范讀。
B.交流匯報這一節(jié)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C.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味語言的精妙。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p>
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濕潤)
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p>
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fā)想象。
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二節(jié)。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為什么“我”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他們關了門做功課”?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3.指導學習第三節(jié)。
A.教師范讀。
B.合作探究。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說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一句的?
“雷云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的?
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四節(jié)。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是指哪兒?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用幾句話說一說。
三、課堂總結
當我們讀完全文的時候,無不驚嘆于作者那絕妙的想象力,他采用擬人的手法,兒童化、詩化的語言,表現(xiàn)了具有童稚之氣的兒童生活感受和兒童情趣,抒發(fā)了兒童內(nèi)心美好的情感,全文語言優(yōu)美、簡潔、質(zhì)樸,富有詩意,充滿情韻,體現(xiàn)了兒童散文語言美的特點。
四、作業(yè)布置
1.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笔鞘裁礃拥?。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推薦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它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詩人依照兒童的邏輯,以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diào)和瑰麗的譬喻,描繪出兒童的種種動人情態(tài)和奇思妙想。
板書設計
花的學校
花孩子
美麗、活潑、可愛、調(diào)皮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ò耍?/h2>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ò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ò耍?/p>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等情境。
2.能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并積累。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學著說有新鮮感的句子。
3.能仿照“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的表達寫句子。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仍然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之中,給予形象直觀的扶梯對于孩子們的文本理解特別重要,因此本課采用多給扶梯的方式,讓孩子們自主攀爬、自主理解,譬如:讀的時候先老師示范或同學示范,重難點理解的時候先創(chuàng)設情境,難以理解的地方直接做出了動畫效果的視頻輔助理解,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地方給予圖片、音頻實例等墊腳石,仿說仿寫部分也是確保課文理解后,再給予圖片支架,以保證孩子們的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三年級的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開始增強,本課努力嘗試讓孩子們主動說從文段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畫面,說不上來的請同學互相幫助或由教師引導說、點撥說,并盡力讓孩子們自己從文本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反復吟誦散文詩生動的語句體會文中的畫面美,體會在作者眼中把萬物都當作人來寫,這樣的表達會讓文中讀起來充滿生氣,找一找這樣的語句,學習使用這樣的語言創(chuàng)作。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是孩子們?nèi)雽W以來遇到的第一篇散文詩,本單元的語用重點是“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校生活”。
不管是從思維方式,或是對陌生化語言的理解,抑或是從生活經(jīng)驗來講,此譯文對于孩子們而言都是比較難理解的。幸好此文脈絡清晰,孩子們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文章呈現(xiàn)了“花兒狂歡”“花兒上學”“花兒放假”“花兒回家”四個部分,因此在第一課時后就可以讓孩子們結合文本框架繪制思維導圖。
在此基礎上,可將都是描寫天氣與花兒的段落合并處理(即“花兒狂歡”與“花兒放假”),并將之再三誦讀,如用賽讀、帶動作讀等理解富含新鮮感的表達,然后借助于板書,為孩子們直觀呈現(xiàn)文本所表現(xiàn)的畫面,借此引導孩子們讀出畫面感、讀出新鮮感?!盎▋荷蠈W”與“花兒回家”都是與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聯(lián)系特別緊密的部分,可以歸類處理,激發(fā)孩子們想象花兒的校園生活與體驗愛媽媽的情感?!盎▋荷蠈W”可聯(lián)系自身,進行德育滲透,明確認真學知識是很重要的。“花兒回家”是本文理解的難點,也是突破文章主旨的重點,此部分長句子較多,可由師示范讀,然后請學生自主提問,互相解疑,并借助孩子們自身放學回家時緊緊擁抱媽媽的經(jīng)驗突破花兒愛媽媽的情感,再由“花兒的媽媽是誰呢?”引導孩子們了解“大自然是花兒的媽媽”,明確花兒愛媽媽就是愛大自然的主旨,把握此文表達了愛媽媽、愛大自然的主題思想。
最后再結合本單元的語用點、本課的課后習題,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說帶新鮮感句子的機會。我提供了兩幅根據(jù)泰戈爾《新月集》之《對岸》中的句子意境繪制的圖,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后,再出示泰戈爾的原句,以此激發(fā)孩子們用含新鮮感語句表達的興趣,再順勢引出泰戈爾的個人簡介與讀物推薦。
【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活動】
一、回顧舊知,整體把握
1.開火車復習易錯的生字詞。
2.展示孩子們上一節(jié)課后完成的思維導圖,復習文章脈絡。
【設計意圖:將易讀錯的詞集中起來再次開火車可以瞬間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能再次正音,多次反復還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記憶力,對于孩子們而言是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孩子們多動腦筋,主動整體把握文章脈絡,也即在此課前孩子們已經(jīng)主動學習了一遍文章,這樣可以促使本課效率有效提升?!?/p>
二、反復誦讀,精讀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用波浪線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帶著本單元的語用重點有目的地讀文,使本課需積累的詞句得以在孩子們腦海再三復現(xiàn),便于記憶?!?/p>
2.接龍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喜歡的字詞劃上三角號。
【設計意圖:本課含新鮮感的句子基本都是因動詞用得出彩,布置此任務,是提醒孩子們關注動詞的使用,也是為后續(xù)文章的理解與語用點的運用做鋪墊。】
3.感受畫面,理解文本
(一)感悟語言的工具性--積累有新鮮感的句子
(1)學“花兒狂歡”,體驗新鮮感
A.自由朗讀第一、二自然段,將覺得新鮮的語句畫下來。
B.師生合作讀,相機板貼雷云、風、竹林、草地、花兒們,為學生厘清本段呈現(xiàn)的畫面。
C.交流反饋有新鮮感的語句,理解文本。
預設學生關注的詞句:
①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將此句與“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在荒野吹著”互相比較,體會原句的新鮮感與畫面感。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a.激發(fā)想象:花兒是怎么跳舞、狂歡的?
b.以師引讀,生復沓誦讀的方式,體會花兒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感覺:
師:微風,微風,輕輕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師:大風,大風,重重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師:狂風,狂風,狠狠地吹,于是--生: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c.呈現(xiàn)微課視頻,直觀感受雨后一群一群花兒往上冒的畫面。
D.對本部分還有疑惑嗎?
預設:口笛是什么?提供照片、口笛的音頻予直觀的感受。
濕潤是什么意思?同學互助解答,明確可以用偏旁猜詞義的方法。
E.結合板貼的畫面支架,再讀,讀出畫面感,讀出新鮮語句的趣味。
【設計意圖:此部分是本文語句富含新鮮感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本課講得最細的部分,主要想讓孩子們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能主動遷移本部分所運用的方法進行不同程度的自學、自悟。在講的過程中,我以板書板貼的方式提供畫面支架,如此孩子們便能準確地把握文章表達的內(nèi)容。此法將抽象的語言可視化,降低了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難度。再用兩個意思相同的句子進行對比,明了擬人手法是句子富含新鮮感的重點,使孩子們清楚把一樣東西當人寫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老師引讀,學生復沓誦讀的方式能讓孩子們了解花兒之所以跳舞、狂歡與天氣有很大的關系,激發(fā)他們在讀中想象,讀中理解,由此促使他們理解“讀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就是讀出畫面感。因本文理解難度較大,對“本文還有什么疑惑”的提問,能讓孩子們主動說不懂之處,此舉實則是激發(fā)孩子們的自我思考,清掃孩子們的理解障礙,確保孩子們對文本理解到位?!?/p>
(2)學“花兒放假”,理解新鮮感
A.找出同樣是描寫天氣、花兒的段落,反饋。
B.自由讀,讀出畫面。
C.同學賽讀,讀出動作。生互評。
D.圈出表示動作的詞。反饋交流。
E.帶動作讀。理解“雷云拍著大手”是“打雷”,體會花孩子沖出地面的開心心情。
F.師引讀,板貼樹林。
【設計意圖:此部分與“花兒狂歡”部分特別像。在前文學習的基礎上,我逐漸放開,讓孩子們用讀出動作的方式理解文章。借由帶動作讀的演繹,孩子們對語言具有新鮮感是因為把它當做人來寫這一重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后面仿說有新鮮感的語句起到了埋下伏筆的作用。】
(二)感受語言的人文性--體會愛媽媽、愛自然的情感
(1)學“花兒上學”,明奇特想象
A.自由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B.交流反饋。
C.花兒上學,跟我們一樣嗎?
預設:一樣,他們做功課也是要關起門來,認認真真的?!镜掠凉B透】
一樣,如果他們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是要被罰站墻角的?!疽龑W習很重要?!?/p>
不一樣,他們是在地下的學校上學?!疽龑牡叵鲁鰜砭褪巧L。】
不一樣,他們一下雨就放假,我們下雨不放假?!军c撥:臺風、暴雨天氣才放假?!?/p>
D.用“一……便……”想象說話。
E.邊讀邊想,讀出共鳴。
【設計意圖:此部分與孩子們的學校生活聯(lián)系得特別緊密,因此采用“花兒上學,跟我們一樣嗎”的提問,引導孩子們思考:1.花兒與我們一樣,讓孩子們對花兒的校園生活引起共鳴時,也在不經(jīng)意間對孩子們進行了要認真學習的德育滲透;2.花兒也與我們不一樣,引導他們理解花從地下往上長,明確這是作者的奇妙想象。“一……便……”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的條件句,在理解文段的“雨一下,他們便放假了”后,我為孩子們呈現(xiàn)了圖畫支架,孩子們就可以利用畫面進行合理想象,這個條件句的“說”就能比較有效地開展。 “花兒上學,跟我們一樣嗎”說得充分,孩子們自然就能讀出共鳴。】
(2)學“花兒回家”,悟愛母情深
A.師示范讀,讀出長句的斷句,讀出情感。生邊聽邊思考疑惑之處。
B.交流反饋:你有什么疑問?師引導生互相解答,相機點撥。
預設:為什么說花兒的家在天上?【點撥:向上生長?!?/p>
“那兒”是“哪兒”?【點撥:家?!?/p>
為什么他們那么急呢?【點撥:努力向上生長?!?/p>
為什么說他們揚起雙臂來?【點撥:伸展著枝葉向上生長。】
他們的媽媽是誰?【點撥:可能是天空,可能是土壤,但都屬于大自然,應該理解為大自然?!?/p>
C.聯(lián)系班上同學放學時揚起雙臂擁抱媽媽的圖片,感受“愛媽媽”的深情,明確花兒“愛媽媽”就是“愛自然”。
D.再讀第七到九段,讀出畫面,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此部分是最難理解的地方,也是最難讀的地方。老師先行示范,在讀中讀出長句的斷句,讀出情感,孩子們就對此部分應該怎么讀有了基本的認識。此時,讓孩子們自行提出內(nèi)心的疑惑,老師再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們開動腦筋,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解決疑問,實在解決不了,老師再相機點撥。此處也有可能孩子們根本提不出這么多問題,因為一旦有人提出“花兒的媽媽是誰呀”這個問題,在明了花的媽媽是大自然后,其他所有此部分難以理解的地方全都能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迎刃而解。運用孩子們放學時緊緊擁抱媽媽的照片能促使孩子們理解花兒愛媽媽的情感,由此領悟本文愛媽媽、愛自然的主旨思想,孩子們就能讀出深情來?!?/p>
三、復讀文本,積累運用
1.全班配樂合作讀,讀出畫面感。
2.再讀富含新鮮感的語句,關注句子中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語言的妙處。
3.看圖,學著說有新鮮感的語句。
4.出示同一幅圖下,泰戈爾筆下的富有新鮮感的原句,激發(fā)孩子們用含新鮮感語句表達的熱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復讀文本,讓孩子們對文章有進一步的整體把握,然后再次復現(xiàn)本課的重點--幾個富含新鮮感的句子,引導孩子們理解動詞的使用能使句子具有新鮮感,而后提供由泰戈爾散文《對岸》中截取的句子而繪制的圖片,讓孩子們有話可說,且能用富含新鮮感的話語說。在暢所欲言后,將泰戈爾的原句出示,激發(fā)孩子們也做一個富有想象的小詩人,順勢引起孩子們對泰戈爾的好奇,然后引入作者簡介與讀物推薦?!?/p>
四、作者簡介,讀物推薦
1.介紹泰戈爾(代表作、《新月集》寫作背景、孩童式口吻的寫法)。
2.推薦閱讀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與冰心的《繁星·春水》。
【設計意圖:在簡單的介紹中回應孩子們對泰戈爾最好奇的地方,并趁機介紹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女兒出生時),便于孩子們感性地理解文章不斷出現(xiàn)的“媽媽”“媽媽”這種宛似與媽媽對話的寫作手法,即孩童式口吻寫作方法。讀物推薦能讓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散文詩這類題材的作品與再次了解作者本人。】
五、布置作業(yè)
必做:
1.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完善思維導圖;
2.將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至《小書蟲》積累。
選做:找《新月集》《飛鳥集》《繁星春水》讀一讀。
【設計意圖:此作業(yè)設計落實了本單元的語用重點。完善思維導圖的作業(yè)與第一課時的思維導圖作業(yè)互相呼應,促使孩子們自主、深入地再次回顧本課所學,鞏固本課內(nèi)容,落實本課的學習重點,扎實把握本課的學習難點?!?/p>
六、板書設計
花的學校
【設計意圖:板書為孩子們提供了理解文章的畫面支架,引導孩子們理解“讀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即為讀出畫面感,使本課的朗讀指導有抓手?!?/p>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ㄎ澹?/h2>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五)”,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花的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3.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課文,感悟并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
2.展開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潑、調(diào)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童真,感受人性與母愛,感受大自然 的靈性。
2.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作者豐富細致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感受富于童真童趣的語言和作者豐富細致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校是怎樣的。
2.導入:我們的學校里有教室、有操場、有課桌、有黑板、乒乓球臺……我們在里面快樂地學習和玩耍。那如果花兒有學校,它們的學校會是怎樣的呢?也會有操場、課桌、教室、乒乓球臺這些嗎?如果有的話,它們又是怎樣的呢?花兒們在學校里面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到“花的學校”去參觀一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指導讀好課題,注意“的”的讀法。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將不認識的字詞圈畫出來。
3.范讀課文,讓學生一邊聽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注音。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根據(jù)注音拼讀,將讀不通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5.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1)介紹作者泰戈爾。
泰戈爾資料: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 定為印度國歌。1913年,他以《吉檀(tán)迦(jiā)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nuò)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 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2)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落、舞、夠”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笛、狂、猜、揚”可以運用比較識字法。
謎語示例:
草頭為王草頭在,三水點點三水挨。攵字也來湊熱鬧,口一相連謎底埋。(落)
有人居上端,正 在修柵欄。一夕買牛犢,樂得喜蹁躚。(舞)
移禾離去,再添一句。達到標準,滿足所需。(夠)
比較識字示例:
笛(笛子)--苗(樹苗)
狂(狂風)--往(往來)--住(住處)
猜(猜想)--清(清水)--晴(晴天)
揚(飛揚)--楊(楊樹)
(3)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落:“艸”蓋住下面,“各”的撇不要寫得過長。
荒:“亡”的點在豎中線上起筆。
觸:左右兩邊寬窄相等,“蟲”字 提的斜度加大。
夠:兩個“夕”上小下大。
揚:右邊橫折折鉤一氣呵成,上下部略寬。
易錯提示:
笛:下面是“由”,不要寫成“田”。
舞:中間是四豎,不要少寫。
臂:下面第一筆是豎,不能寫成“月”。
(4)歸類識字。
同音字歸類:
舞(跳舞)--五(五個)--午(中午)
臂(手臂)--必(必須)--閉(關閉)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
(1)全文共幾個自然段?
明確:全文共9個自然段。
(2)課文寫了哪些景物?
明 確:雷云、陣雨、東風、竹林、綠草、樹枝、綠葉。
(3)給詩歌劃分層次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2):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的場景。
第二部分(3、4):想象花朵們在地下的學校上學、做功課的樣子。
第三部分(5、6):想象雨來后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衣裳沖出來。
第四部分(7~9):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對自己的媽媽揚起雙臂的情景。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了大致的了解,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解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些景物的,用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落下 荒地 笛子 跳舞 狂風 圍墻 放假 接觸 足夠 猜想 飛揚 雙臂
2.導入新課
《花的學?!肥且皇缀喍痰男≡姡谠姼柚?, 詩人一般喜歡對很多景物進行想象,再用簡短的朗朗上口的語句進行描寫,表達思想感情。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本課描寫的景物有:雷云、陣雨、東風、竹林、綠草、樹枝、綠葉。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誦讀這首詩,去感受詩人通過這首詩所表達的感情。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朗讀第1、2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時,語氣要輕快,讀出花兒的活 潑、可愛和天真爛漫。
2.體會“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一句。
明確:這句話運用擬人修辭手法。“走過”“吹著”把東風人格化,使東風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寫出了東風可愛的特點?!皾櫇瘛备爬藮|風的特點。
3.理解“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一句。
明確:“一群一群”突出花多;“突然”寫出花兒生長的速度極快;“跳舞、狂歡”賦予花兒生命,突出了花兒們的可愛。
表示數(shù)量多的詞語示例:
一群一群 一座一座 一片一片 一只一只 一棵一棵 一頭一頭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要用輕快的語氣,讀出花兒的調(diào)皮和天真。
2.思考:如何理解“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
明確:并不是花兒真的在被罰站。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兒想象成在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們, 在墻角冒出來的零星小花想象成是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雷云拍著大手”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碰觸”“拍著大手”是人才有的動作,但是句中 用來寫樹枝的搖晃和雷云的碰撞,這種手法是擬人手法。
2.理解“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一句中的“沖”字。
明確:“沖”字寫出了花孩子們興奮的心情。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想象:花孩子們沖出來是要去到哪里?為什么?
(四)學習第四部分。
1.抓住“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這兩個句子,理解第7自然段。
明確:天空是遼闊的,星星是沒有約束的,太陽對星星的愛是溫暖的。該段寫出了孩子對太陽般的溫暖和天空般自由的渴望。
2.第8自然段的兩個問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連續(xù)運用兩個問句突出了花兒急切地想要鉆出地面,渴望成長的心情,也點出了花兒的家在天上。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里能看出來?
明確:對媽媽的喜愛,對擁有媽媽的愛而驕傲、自豪之情。從第9自然段的“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一句流露出的驕傲自豪的語氣可以看出,作者表達出了對善良、慈祥的母親的深深依戀。
2.如果你是作者,請你給出花兒學校在地下,花兒的家在天上的理由?想想花兒的媽媽是誰?花兒的老師是誰?
明確:花兒奮力地向上長,向著太陽的方向長,他們要伸出雙臂,擁抱媽媽,他們的媽媽是太陽的光芒,照耀他們成長,他們的媽媽是雨露,滋潤著他們。所以花兒的學校在地下,家在天上?;▋旱睦蠋熓谴蟮?,廣闊的大地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他 們的老師是大自然,因為他們在自然界里適應環(huán)境。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花兒學校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圍繞“花的學?!保ㄟ^孩子和媽媽的對話,贊美了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兩類東西:童真和母愛。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 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花的學校
在綠草地上跳舞、狂歡
關了門做功課
下雨沖出學校
回家擁抱媽媽
童真母愛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ㄋ模?/h2>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校》教案(四),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花的學?!方贪福ㄋ模?/p>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yōu)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來描繪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diào)皮。這首詩共有四節(jié),詩歌的語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調(diào)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親近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二類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教師:搜集課文的相關的音頻、圖片資料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
2.你們可知道某不但我們有學校,連花兒也有學校呢,今天學習第二課《花的學?!罚ㄕn件出示)(2花的學校),板書課題。(板書:2花的學校)
3.簡介作者。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引導孩子們就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在交流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檢查預習,進行闖關。
大家認真預習了這些課文,預習得怎么樣呢?下面,老師帶來了一個闖關游戲,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闖過幾關?得到幾顆星?
(課件出示)
第一關:漢字大本營。能正確認讀本單元生字新詞,使用鋼筆在田字格中正確、規(guī)范的書寫生字,獲得“寫字之星”。
第二關:閱讀展示臺。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概括出課文內(nèi)容,獲得“閱讀小明星”。
第三關:智慧少年。能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能就別人的問題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獲得“智慧少年”。
(一)漢字大本營
1.認讀生字新詞:我會讀。
(1)(課件出示)出示學生認為難讀的詞語: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歡 罰站 衣裳 猜出 揚起 雙臂 能夠 碰觸 放假 墻角 狂歡 落下
(2)自由讀,同位互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
重點強調(diào):
注意讀準平舌音“猜”,翹舌音“裳、觸”,后鼻音“荒、狂、墻、揚”。
“假”是個多音字,本文讀“jià”,組詞為“放假”,還有一個讀音是“ji?!?,組詞為“真假”。
(3)展示讀:開火車讀,分組賽讀。
2.識記字形,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課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落荒笛舞狂墻假觸夠猜?lián)P臂
(1)你如何識記這些生字?
加一加:“艸+洛=落”“?+由+笛”“犭+王=狂”。
換一換:“霞”把“雨”換成“亻”就是“假”,“楊”把“木”換成“扌”,就是“揚”。
猜謎語:“舞”的謎語是“四十年隔別,惟一夕相逢”。“帶角的蟲子”就是“觸”。
擴展組詞:“荒山墻角能夠猜猜雙臂”
(2)連接前置性預習,反饋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同位互批自己練寫的生字。
要求:一看寫正確了嗎?二看寫規(guī)范了嗎?如有寫得不正確或者不規(guī)范的字,就圈出來。
(3)錯別字報給小組長,由小組長把本組內(nèi)同學的錯別字寫在黑板上。
(4)根據(jù)黑板上的錯別字組織學生交流識記,教師重點針對以下幾個字進行指導、范寫:
“落”:上面的草字頭要寫寬一些,橫寫長一些,蓋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結構,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豎折上再多加一點。
“舞”注意中間是四橫,不宜寫長,要寫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結:我們以后寫字時要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爭取把每一個字都寫正確、規(guī)范。書寫正確規(guī)范的同學教師頒發(fā)“寫字之星”,恭喜大家。繼續(xù)勇闖下一關。
(二)閱讀展示臺
談話過渡:生字詞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課文能讀好嗎?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正確、流利,把你認為難讀的地方再練練,讀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出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難讀的句子。(課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1)展示讀書成果,并抓住關鍵詞語談淡自己的感受。
(2)師生交流評價學生讀書情況,多角度有感情朗讀課文。
2.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詩歌的語言好美,花兒好可愛?。?/p>
(三)智慧少年
1.同學們,通過以上的交流,我們不僅會讀、會寫了生字詞,能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且還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真了不起!在預習時,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請在小組內(nèi)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大家討論解決,如果你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就別人的問題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別人的疑問,就能獲得“智慧少年”稱號。
2.組內(nèi)交流預習記下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了解,特別關注學困生的疑難點。
3.班內(nèi)交流。
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依據(jù)學情認真梳理,有的當堂解決,有的放到以后的課時中學習。(1)花兒們的地下學校是什么樣子的?
(2)花兒們的媽媽是誰?
(3)花兒們的老師是誰?……
【設計意圖】采用了“闖關”的游戲形式來檢查課文的生字詞、課文朗讀及概括課文、敢于質(zhì)疑的能力,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快樂放松的闖關情境中,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三、總結提高,交流收獲。
1.學生交流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你得到了幾顆星?比一比、看一看誰是“闖關小能手”?
2.師總結:語文學習貴在實踐,只有實實在在去讀、去畫、去思、才能獲得真知,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熟讀課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寫下感受,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交流收獲也是對學習效果的一種反饋和鞏固,教師再適時地總結并自然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效果就更加有效率了。
第二課時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給你們看一些美麗的圖片,想看嗎?(課件出示)一組美麗的花兒圖片,你們覺得這些花怎么樣?(漂亮)老師告訴你,這些漂亮的花兒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媽媽,有自己的學校。那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它們的學校?(想)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花的學校》。
(板書:2花的學校)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的新奇感和想象力,為接下來的精讀環(huán)節(jié)營造了良好的情境氛圍。
二、默讀課文,讀文質(zhì)疑。
1.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2.匯報交流。(課件出示)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1)花兒們的地下學校是什么樣子的?
(2)花兒們的媽媽是誰?
(3)花兒們的老師是誰?……
導言:這些問題會在我們接下來的學習中逐步解決。你們知道嗎?泰戈爾寫《花的學?!窌r,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純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質(zhì)樸的語言閃耀著寫作的快樂,奇妙的想像充滿了童真童趣。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花兒學校,去感受這些奇思妙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大膽質(zhì)疑,這也是在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思考,從而想了解更多。
三、重點突破,精讀解疑。
1.指名學生讀課文,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屬于描寫花兒很歡樂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讀一、二自然段。
(1)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嘩啦啦、淅瀝瀝……)這樣的詞語是象聲詞。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哨”,誰能學一學這種聲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二自然段。)
(2)(課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地跳舞、狂歡。
(板書:跳舞狂歡跑出來)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子?(擬人句)“跑出、跳舞、狂歡”突出了什么?(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板書:美麗活潑可愛向上)
(3)在六月的陣雨中,花兒們笑著跳舞,它們在想什么、在說什么?它們在跳著什么樣的舞蹈?引導學生自由想像說一說。這部分課文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天真爛漫)
3.指名讀三、四、五自然段,鼓勵學生想象并講一講,花兒們被老師罰站的故事。想一想,誰是它們的老師?老師為什么要罰站?花兒們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可以引導學生解決最開始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大膽想像,用自己的兒童語言來進行描述。
4.指名讀第五、六自然段。
(1)(課件出示)出示“雨一來,他們就放假了?!蹦阆矚g這樣的表達嗎?照樣子寫一寫:
蜜蜂一來,他們________________。
(2)(課件出示12)出示句子:“樹林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
邊聽邊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來時花兒們更高興了,雷電伴奏,花兒娃娃沖出來,你來猜一猜,穿著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著黃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著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這樣的詞語能再說幾個嗎?(積累象聲詞)
(3)各色鮮艷的花,想一想花兒們當時在想什么?說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引導學生放飛想像,自由描述。
(4)陣雨和大雨中各色鮮艷的花,大家看一下陣雨時花兒們什么樣?大雨時花兒什么樣?通過這樣的對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對,其實這也體現(xiàn)了花兒們一種頑強的精神,環(huán)境越惡劣,它們越是沖出來,勇于向困難挑戰(zhàn),決不低頭。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5.指名讀七、八自然段,你還想提什么問題?想一想,說一說:
花兒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樣的?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由。指導學生朗讀。
讀好問句“你沒看見他們怎樣地著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蛹奔泵γ??”,讀出花兒急迫地想回家的語氣。
(板書:急急忙忙)
6.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兒的媽媽是誰?學生討論,匯報,隨著學生匯報就解決了剛開始提出的問題“花兒們的媽媽是誰?”,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話,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句的品析、交流,并適時展開想象、對比,讓學生走進文本,充分地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四、拓展想象,感悟積累。
1.想一想,在花兒學校里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看誰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2.輕聲朗讀課文,再次體會課文優(yōu)美的意境。熟讀課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誦下來,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
3.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希望你們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們童真童趣的語言記錄這美麗的世界。
【設計意圖】在充分感悟詩歌的語文美和意境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來展開想象并寫寫、讀讀、背背,讓學生的學習、感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洋溢著向往自然的熱烈,折射著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時也流露出濃濃的母愛親情。詩句在靈動童心的引領下,把我們帶進神秘恍惚的仙境,讓人浮想聯(lián)翩。教學中,我站在孩子的角度讀,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閱讀中,我被作者感動著,也被自己感動著。可能正因為我被文本感染感動,在教學中才能引領著學生走近詩歌的情境、意境,品味詩歌奇特的想象和芬芳的語言,仿佛自己也變成了花,隨著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nèi),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潤澤孩子的心靈。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七)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七)
教學目標:
1.積累優(yōu)美語句,認真地抄錄在摘抄本上。
2.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用它們說句子。
3.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回顧本單元我們學過的課文,同學們都積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2.師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p>
“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p>
3.指名生讀這兩個句子,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
5.師指生說自己的閱讀體會。
6.師小結:閱讀就是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們讀到的好詞好句就是改變我們精神世界的良藥。精彩的描寫、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詞……都可以是我們積累的內(nèi)容。同學們一定要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書中的精妙之處喲。
二、詞句段運用
1.大屏幕出示: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fā)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生自由讀詞語。 指名生讀詞語,師相機正音。
生開火車讀詞語。
2.觀察劃橫線的字,想一想:這些成語有什么特點?加橫線的字之間是什么關系?
3.指生回答。
4.師小結:這八個詞語中,每個詞中劃橫線的兩個字都是一組 近義詞。前面四個詞是第一、三兩字為一組 ,后面四個詞是第二、四兩字為一組。
5.你還能說出和這些詞語特點一樣的詞語嗎?
6.請你在這八個詞語中選一兩個各說一句話。
三、朗讀有方
1.師:同學們,我們讀課文的時候不僅要讀準確字音,還要讀得有感情。可是,怎樣朗讀才是有感情呢?怎樣的朗讀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呢?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看誰讀得更 好。
出示相關句子: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學生自由讀句子,想一想這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意思?
3.指生讀句子,并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4.師指導學生找出每一句話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詞語。
“真的”“一點兒”“就是”……
這些詞語都需要讀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師小結:
我們把在表達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讀得重一些,這樣的朗讀方法叫重(zhòng)讀.重音一般是把聲音加強并配合音節(jié)的延長來表現(xiàn)的,有時為了突出某些詞語還要一字一頓地讀.但在表達幸福、溫暖、欣慰、體貼的情懷時,往往要把重音輕讀,即讀得反而比其他語句輕柔。
6.出示另一組句子,生練習。
第二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給興趣小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那個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濃縮著家人對我
們的愛??鬃釉疲好徽瑒t言不順。名字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好的名字,能讓人賞心悅目,能讓人激情澎湃,能讓人回味悠長。今天我們要來為我班的興趣小組取一個名字,你準備好了么?
2.生自 學書上的內(nèi)容 ,提出自己的問題。
3.師根據(jù)學生提問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學們,看書上示例,給我們的興趣小組也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選小組的活動特點;
2)可加入一些富有個性的詞語,體現(xiàn)出小組的特別來。
二、小組合作
1.師出示已有的小組名稱:
籃球俠 巧手剪紙組 鯤鵬航模隊 探索者小隊 弈秋棋社
2.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以上小組名稱的特點。
3.指名生說自己的體會,師小結。
4.出示常見的小組名稱,啟迪生的思考 。
5.學生自己設計名字,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選出一個最好的,再在班級中展示,讓設計者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意思路。
6.師擇優(yōu)給小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2.作業(yè):請你為我們的語文學習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吧!
第三課時
日積月累:古詩《所見》
教學目標:
1.認識“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背誦并理解古詩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節(jié)。天空那么藍;遠處是青青樹林,池塘邊,柳樹上的嫩葉,像剛洗刷過似的。一幅動人的畫面印入了我們的眼簾。
2.出示掛圖,看圖了解詩意:
A.誰能把你所看到的說說給大家聽聽?(指名說圖意)
B.師總結:夏季的一天,詩人在房間里悶熱難當,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間,來到樹林里??匆娬麄€樹林枝葉繁茂,林間的小道上滿是樹蔭,行走在這樣的林間小道上,陣陣涼風迎面吹拂而來,好愜意。作者很高興的將自己看見的情境,用詩句記錄了下來。詩名 就叫《所見》,你知道這位詩人是誰?(袁枚)
3.介紹作者
這位清代的詩人將他看到這動人的情景,用筆記錄下來,寫成了一首小詩《所見》。古詩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xiàn)出豐富的畫面。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
釋題:
見是什么意思?(看見)
所見就是?--所看見的東西。是誰看見呢?前面要加上詩人的名字,就是對題目完整的解釋了。請一個同學把題目的意思完整說一遍。師配樂范讀全詩。
二、初讀古詩
1.指名讀生字。出示:牧、騎、振、蟬、樾
2.記憶字形,“牧”字:左邊是馬意為牲口的代表,右邊是音。是左形右聲的字。蟬:形聲。從蟲,單聲。蟲+單,它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小動物。夏天的時候,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別稱:“知了”。
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讓我們聽聽讀古詩讀得如何呢?
3.指名學生朗讀全詩。
4.學生自讀詩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欲:在詩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樹陰”的意思?!傲珠小笔侵该艿臉淞?。
鳴:“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讀古詩
1.讀第一、二句。
(1)觀察課 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圖?(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優(yōu)美動聽、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蕩。)
(2)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躍。這可真是一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這是一幅多美的圖畫呀!同學們 想不想也欣賞一番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音樂,隨著老師描述,想象自 己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林間小路,咦!路的那頭走來一頭黃牛,牛兒吃得飽飽的,正晃悠悠地走著,背上還騎著一個十分可愛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著響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著。)
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真不少,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A.美美的讀一讀。
B.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
2.讀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騎在 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xiàn)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觀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樹上有知了?(學生找到“鳴”字。)
C.讀到這里,你覺得牧童是個什么樣的小孩?(活潑,頑皮,機敏,愉快,可愛……)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個人讀、小組讀。
3.多美的一首詩?。∽屛覀円黄鹪賮碜x一讀。
A.配樂誦讀,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B.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背誦。
C.美美的吟誦整首詩。(齊背、個別背、)
(4)牧童捉到蟬了嗎?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所 見
(迷人的田園風光圖)
牧童--黃牛
林樾--鳴蟬
教學反思:
學習本組教材的同時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廣泛積累好詞好名,養(yǎng)成隨處有積累、巧記活用的好習慣。在本單元學 習園地的知識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積累:1.詞句段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對詞語類型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是一項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組詞規(guī)律的練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兩組詞,它們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之處;2.給小組取名字則是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從而使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感受漢語的豐富。引導發(fā)現(xiàn)時我告訴學生不必用準確的術語來表述,只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詞語之間的關系即可,既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同時也讓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日積月累是要求積累古詩,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讀古詩、懂古詩含義、悟古詩意境、根據(jù)古詩編故事,讓學生在積累中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但課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情況確定重要有知識點。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三)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增強在課內(nèi)外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意識。
2.積累含有身體部位或器官名稱的成語(重點);能根據(jù)句子意思選擇恰當?shù)睦首x方式。
3.組織興趣小組,能給興趣小組起名字,并開展活動。
4.想象畫面,積累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
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增強在課內(nèi)外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句子意思選擇恰當?shù)睦首x方式。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積累好詞好句的積累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同學們,課文里常常有一些很有新鮮感的詞句,比如自己覺得不熟悉的詞句、比較特別的句式,當你看到這些詞句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1)指名讀。
(2)齊讀。
(3)交流:這兩個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鮮感?在課內(nèi)或課外閱讀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表達形式?
3.自主活動。
(1)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在讀書時讀到并摘抄在積累本上的一些有新鮮感的詞句。
(2)把喜歡的句子寫在卡片或者樹葉上,做成書簽。
4.小結:看到有新鮮感的、優(yōu)美的詞句,我們要多讀幾遍,然后抄寫在積累本上。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你一定會積累很多好的詞句。
二、詞句段運用
1.課件出示成語: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fā)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借助拼音把這8個成語讀正確,重點關注“爪、吊、赤、疾、燥”的讀音。
(2)多種形式讀成語:
①一邊做動作一邊讀成語,如搖頭晃腦、張牙舞爪。
②想象成語描寫的動作、神態(tài)、心情等,合作讀成語。如男生讀“面紅”,女生讀“耳赤”。
(3)同桌交流兩組成語的特點,全班交流,注意把同類的信息進行梳理。
①這8個成語都含有身體部位或器官名稱,都和人有關:有的描寫人的動作,如搖頭晃腦、張牙舞爪、手忙腳亂、眼疾手快;有的描寫人的外貌、狀態(tài),如披頭散發(fā)、面紅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寫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膽。
②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
(4)拓展:你還能說出一些含有身體部位或器官名稱的成語嗎?
2.課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請學生自由地讀一讀,想一想:怎樣朗讀才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互相讀一讀,練一練,看看誰讀得好,更能表達句子的意思。
(3)朗讀展示,師生評議。
(4)全班齊讀。
三、鞏固練習
填空練習,鞏固成語。
搖()晃() 披()散()
張()舞() 提()吊()
()紅()赤 ()忙()亂
()疾()快 ()干()燥
第二課時
一、巧取組名
1.說一說自己有哪些興趣愛好。
2.過渡:同學們的愛好很廣泛!那就讓我們在班里組織幾個興趣小組吧!
3.課件出示幾個興趣小組的名字,說一說這些興趣小組的活動內(nèi)容是什么,這些興趣小組的名字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籃球俠 巧手剪紙組 鯤鵬航模隊 探索者小隊 黑白棋社
預設:這些名字體現(xiàn)了興趣小組活動的特點。
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名字有新鮮感,讓人特別想加入。
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個性的詞語,讓人一看就能記住。
4.小結:是??!看來給興趣小組起名字也是一門學問,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現(xiàn)在就試著給興趣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吧。
5.展示各興趣小組所起的名字,大家互相評議。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
2.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自己不認識的字。教師相機強調(diào)“樾、捕、蟬”的讀音。
3.出示個別字詞的注釋,請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
(4)欲:想要。
(5)捕:捉。
(6)鳴:叫。
(7)立:站立。
4.結合插圖,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意思。
5.教師說詩意,學生找出相對應的詩句。
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6.指導朗讀。
7.練習背誦。
(1)獨立背誦。
(2)同桌之間合作背一背。
(3)指名背誦。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繼續(xù)摘抄、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七)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教案(七)
設計理念
成尚榮先生在《為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一書中指出,語文課應為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罢Z言”是指詞匯按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精神”是指人在特定情境中思維、想象、情緒與興趣等因素相互交融的反映?!巴瑯嫻采笔侵腹餐?、生成、發(fā)展。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吳忠豪教授指出:所謂“有新鮮感詞句”,是指那些學生感到陌生的、口頭書面語言中從來不用的詞語或句子。小學生處于語言發(fā)展關鍵期,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積累那些陌生、有新鮮感的詞句,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意識,將言語實踐能力的提升與精神世界的豐盈結合起來。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起始段,本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學生正處于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也由詞語向篇章過渡。因此要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讓學生初步養(yǎng)成較為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語文積累,通過精讀、品讀重點句段,引導學生逐步體會理解課文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語言經(jīng)驗積累,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壩、漢、艷”等10個生字,會寫“晨、絨”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獨特美。
3.學習并嘗試運用擬人化的表達,體會作者對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喜愛之情。
4.關注并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壩、漢、艷”等10個生字,會寫“晨、絨”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快樂學習生活。
3.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快樂學習生活。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標注出新鮮感的詞句。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經(jīng)過兩個月短暫而又漫長的暑假生活,你們又長高了,更懂事了。今天來學校時,你們細心觀察過我們熟悉的校園了嗎?
(二)請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別的校園如今給你的感受怎樣?誰來夸一夸我們的校園?
(三)總結:是啊!我們的校園處處充滿了生機,明亮的窗戶,寬敞的教室,美麗的校園花壇,還有我們在操場上留下的歡聲笑語……無不勾起我們對學校喜愛之情,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景鍟n題】
二、初讀課文, 掃清障礙
(一)打開書,自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二)課前,同學們在預習時標注了有新鮮感的詞句。
1.我們先來看詞語,每個人分享一個你畫的新鮮感的詞語,全班跟讀。
2.我聽到很多同學都提到了民族,你們了解這么民族嗎?出示資料袋。
(1)學寫“服”“裝”。
(2)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說說怎么才能把這兩個字寫好了。(關注字的結構)
(3)生一邊分析,師一邊范寫。(“服”注意左窄右寬,“裝”上窄下寬,提醒壓線筆的位置)
3.請同桌交流,說說你畫的句子怎么讓你覺得很新鮮呢?
預設一: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讀得哪里好?哪里還需要改進?
(2)生評議。
(3)師小結:想要把長句讀好了,首先要讀得正確,不能加字也不能丟字。還得學會停頓,在逗號,句號的地方要停頓,長句的中間也要稍微停頓換氣。老師把要停頓的地方用一條斜線標出來了,想不想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4)教師范讀。你聽出了什么?(在畫斜線的地方停頓了,畫斜線的地方稍作停頓,比逗號停頓的時間要短一些。)
課件出示: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5)誰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指名讀,齊讀)真是一次比一次讀得有進步!
預設二: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誰能把這個句子讀好了?
預設三: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誰能把這個句子讀好了
預設四: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自己試著讀讀這個句子
三、感知內(nèi)容,理清順序
(一)你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把長句子讀得又正確又流利,想不想試著讀一讀課文?(指名4人分自然段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你聽懂了什么?
1.讀完第1段,你們聽懂了什么?(生自己說段意)師出示課文的敘述順序很清楚,先寫同學們走在來學校的路上,來到(小學)
2.指名讀2、3自然段,你們聽懂了什么?(生自己說段意)師出示再寫(來到學校),然后寫同學們在學校里(上課)和(下課)
3.指名讀4自然段,你們聽懂了什么?(生自己說段意)師出示最后寫(贊美
大青樹下的小學)。
(二)誰能把每一段的主要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課文先寫同學們走在(上學的路上),再寫(來到學校),然后寫同學們在學校里(上課)和(下課),最后寫(贊美大青樹下的小學)。
(三)你看,只要我們把每個段落的意思合并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種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是段意合并法。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一)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這所民族小學,認讀和書寫了生字、詞語,還讀懂了課文,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學習這些有新鮮感的句子,在這所民族小學中是怎樣快樂學習生活的。
(二)作業(yè):
必做:我能認真觀察剩余的生字,并把生字寫規(guī)范。
選做:我能正確流利地把這篇課文讀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大青樹下的小學
上學路上、來到學校
上課、下課
段意合并法
贊美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教案(七)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教案(七)”,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教案(七)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問》是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敘了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時請求先生講解課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紹了他勇于提出問題,主張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過學生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精神。它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不離開記事,在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中,運用人物的語言和當時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是課文突出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誦、例”等13個字,認識多音字“背、圈”。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偉人,導入課文
1.(課件出示2)(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課件出示3)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
板書課題:不懂就要問。齊讀課題。
二、出示提示,自學感知
1.(課件出示4)出示自讀提示
(1)默讀課文,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或句子,與同學交流。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想法。
2.根據(jù)提示,學生自讀課文,完成相關問題。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應該更多放手給學生自學,出示自讀提示,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獨立學習,提 出質(zhì)疑。
1.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xiàn)在請大家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后,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2.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3.根據(jù)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和解決主要問題: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誰?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要壯著膽子?
(6)為什么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 學都嚇呆了?
……
同學們有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設計意圖】自學,提出自己的困難,找出認為有新鮮感的語句,共同商議解決。鍛煉了學生自學和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交流展示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出示課件5:生字)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背 誦 例 圈 段 練 糊 涂 呆 戒 厲 挨 楚
教師指導:注意讀準平舌音“誦”,翹舌音“楚”,前鼻音“段”,邊音“例、厲”。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讀“bèi”,組詞為“背誦”,還有一個讀音是“bēi”,組詞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讀“quān”,組詞為“圓圈”,還有一個讀音是“juàn”,組詞為“羊圈”。
2.教師補充資料:(課件出示6、7)
私塾:在 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
先生: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為“先生”。先生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一切都得聽老師的,學生不許多問。
3.學生交流如下: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yè)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板書:背誦 很快)
4.(課件出示8)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嚇呆了、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1)(課件出示9)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xiàn)與先生的態(tài)度怎樣?
(2)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課文插圖,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5.學生質(zhì)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qū)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教育的不同。)
6.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設計意圖】
四、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3.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根據(jù)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1)(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2)“……,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3)“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
(4)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設計意圖】感情朗讀是部編版教材的教學重點,三年級應該訓練有感情朗讀的能力。
五、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1)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板書:不懂 提問)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設計意圖】
六、拓展提高,積累運用
1.遷移練習。(課件出示10)
用“不是糊里糊涂、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贊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板書:壯膽)
2.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
同學們,我這里有一些關于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獲。(課件出示10)
①奮發(fā)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采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里,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來自勉呢?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設置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時,緊緊圍繞“讀”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使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真正嘗到讀的甜頭。堅持以“啟發(fā)式”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采用直觀演示、動作演示、生動語言、激勵性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自覺地獲取知識。
2.在教學中,引用課外資料,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局限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那樣太膚淺,在本課教學前,我要求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在教學中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資料后,我又補充了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有密切聯(lián)系的課外資料。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不足之處:
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發(fā)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小組學習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一)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一》教案(一)
學習目標:
1、和同學交流課內(nèi)外閱讀時遇到的具有新鮮感的詞句,體會有“新鮮感”的語言魅力。
2、能養(yǎng)成主動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習慣。
3、通過看圖、感悟、誦讀,理解并體會古詩,積累《所見》一詩。
學習重難點:
重點:
體會有“新鮮感”的語言魅力,能養(yǎng)成主動積累“有新鮮感”詞句的習慣。
難點:
利用插圖,了解古詩大意。
教法學法:
圖文結合 討論交流 感情誦讀
學習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閱讀記錄表
學習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語文園地一》的內(nèi)容。
二、交流平臺
(一) 師:孩子們,老師在讀書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很不一樣,具有新鮮感的句子。
課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生自由讀句子、指名讀、齊讀句子。
1、 師:這個句子選自我們這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你覺著這個例句什么地方具有新鮮感?和同桌交流交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樹枝不搖、鳥兒不叫、蝴蝶停歇突出了窗外的安靜。)
再讀句子。
3、拿出課文紙,畫出具有新鮮感的詞句,并四人以小組交流具有新鮮感的地方。 指名交流。
4、師:遇到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我們該如何做呢?
板書:摘抄積累 反復閱讀
5、抄寫積累的有新鮮感的句子。
(二)師:老師還給大家?guī)硪黄└隊柕纳⑽脑姟堵殬I(yè)》。師范讀。
自由讀文,你有什么感受?(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選擇自己熱愛的,能為別人做奉獻的事業(yè)。)
在這篇散文詩里,老師很喜歡這一句有新鮮感的句子。
出示: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1、指名讀句子,其他人邊聽邊想:什么地方有新鮮感?
預設: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來提醒人們時間的人。)
說了說這句話蘊含的豐富哲理。
2、默讀詩歌,畫一畫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詞句,并抄寫下來。
(三)讀一讀自己所積累的詞句。
師:就像旅行總能看到新鮮的風景,閱讀時我們也總能遇到新鮮的詞句。在平時的課內(nèi)外閱讀中,遇到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不僅要摘抄積累下來,還要反復閱讀。
三、日積月累
(一)師:童年是最幸福的,因為童年生活無憂無慮,豐富多彩。老師想請你們回憶一下,你最難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告訴大家。
生自由表達。
師:假如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那個時候的孩子喜歡玩些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生讀:《村居》 師:和你們一樣大的孩子在干什么?(放紙鳶)
生讀:《宿新市徐公店》 師:這些孩子又在干什么?(追黃碟)
生讀:《小兒垂釣》 師:這個孩子在干什么?(釣魚)
(二)出示:《所見》
1、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纯丛豆P下的這個孩子在干什么。
2、指名讀,相機正音。齊讀。
師: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順了,還不算會讀。我們還要讀好詩歌的節(jié)奏。師范讀。各種形式誦讀。
3、孩子們,請你們看看這幅圖,誰能告訴我“牧童”是做什么的?
4、齊讀,想想:牧童在干什么?板書:牧童
根據(jù)回答板書:騎黃牛、唱著歌、聽到蟬叫、閉口站立。
5、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師:孩子們,看,這個小牧童起著黃牛,嘴里還唱著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嘹亮)從哪兒看出來的?(振林樾)什么意思?(在林中回蕩)
小牧童走著走著,忽然聽見--蟬在鳴叫。師點明:鳴就是鳴叫的意思。
小牧童聽見蟬在鳴叫心里--想要捕蟬。誰來說說“欲”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牧童想要捕蟬呢?立是什么意思?
6、袁枚筆下的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悠閑自在、機智聰明、活潑可愛)從哪兒感受到的?指導朗讀。讀出他的--
7、師:這首詩很簡單,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背誦下來。自己先試著背一背吧。
指名背。齊背。(節(jié)奏)
點擊查看更多: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提醒:
掃碼關注回復“教案”
獲得上下冊教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