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一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2-01-01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2 姓氏歌》語文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2 姓氏歌》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3個偏旁。
2.通過朗讀、圖片演示等方法了解姓氏的意思,初步了解姓氏,知道自己的姓。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學習正確、規(guī)范的姓氏讀法,主動積累有關中國姓氏的字詞。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 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姓氏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教學難點
1.掌握3個偏旁。
2.了解姓氏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chǔ)衛(wèi),蔣沈韓楊……”是的,這就是我們《百家姓》中的內容,是我們的姓氏。我們的姓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走進《姓氏歌》,去了解一下我們姓氏的相關文化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 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教學“姓、雙、國 “這些生字時,可以用組合法來識字;同時對多音字和形近字進行區(qū)分并組詞。
組合法識字示例:
女+生--姓(姓氏) 又+又--雙(一雙) 囗+玉--國(國家)
順口溜識字法
木子李、弓長張、口天吳、文 刀劉、子小孫、耳東陳等。
多音字:
什
shén:什么
shí:什么 什錦
形近字示例:
什 shén 什么 計 jì 計算 不計其數(shù)
王 wáng 王后 目無王法 玉 yù 玉石 亭亭玉立
方 fāng 方言 千方百計 萬 wàn 萬能 萬古長青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姓”的“女”在做偏旁時,長橫變成提。
“雙”的兩個“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變化,左邊的捺要變成點,稍稍比右邊的“又”小?!皣钡睦锩媸恰坝瘛?,不要寫成“王”。方框兒要稍微大一些,豎畫要直,“玉”字要寫得小,里面的一豎寫在豎中線上。
“王”的筆畫少,注意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第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稍短,第三橫最長,穩(wěn)穩(wěn)托住上面的筆畫。
易錯提示:
“么”不要多寫一捺,寫成“公”。
“方”的筆順要注意,第三筆是橫折彎鉤,不是撇。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生--姓(姓名)--性(性別)--星(星光)
又--雙(雙 方)--觀(觀看)--歡(歡迎)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新課講解,知識突破
1.播放《百家姓》音頻文件,學生進行跟讀。
朗讀指導:注意讀好后鼻音、翹舌音的漢字。
2.說說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頻文件中聽到了嗎?
3.揭示課題,并板書。
4.隨文識字:“姓”。
(1)學生交流怎么記這個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2)教師范寫,學生書寫。教師提醒寫字注意點:“姓”的女字旁,橫要寫 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橫畫要稍微短些,第一橫起筆在橫中線上。
5.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來,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自由朗讀兒歌,一邊讀一邊 想:兒歌一共幾個小節(jié)?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明確:兩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講了姓氏的介紹方法,第二小節(jié)講的姓氏數(shù)量多。
(3)小組交流,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弄清楚不懂的地方。
6.教學第一節(jié)。
(1)指名朗讀第一節(jié)。
(2)齊讀第一節(jié)。
(3)了解第一節(jié)的姓氏 介紹方法。
明確: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張?弓長張。古月胡,口天吳;雙人徐,言午許。
姓氏的介紹 是通過把字拆開的方式來介紹的。
拆 字法介紹姓氏拓展示例:
章-立早章,呂-雙口呂,林-雙木林,陳-耳東陳,黃-草頭黃。
(4)齊讀第一節(jié)。
(5)同桌用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第一節(jié)。
(6)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述。
①除了拆字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講清自己的姓氏呢?
②照樣子說一說。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③學生同桌之間游戲問答。
(7)齊讀第一節(jié),背誦第一節(jié)。
7.教學第二節(jié)。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朗讀指導:指導讀好“鄭”字,它的韻母是后鼻音。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認識復姓。
(4)教師介紹復姓。
(5)學生補充自己知道的復姓。
(6)教師補充常見的復姓。
百家姓常見復姓: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長孫 慕容 司徒 司空 上官 歐陽 司馬 東方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常見的姓氏“李、張”,通過分解姓氏的形式我們學習了“胡、吳”,還知 道了兩個讀音相近的姓氏“徐、許”,通過對《百家姓》原句的誦讀,我們還知道了一些復姓,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課后大家可以多讀一讀《百家姓》,對我們的姓氏做到更多的了解。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姓氏歌
單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張、胡、徐、許
復姓:諸葛、東方、上官、歐陽
延伸閱讀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2《姓氏歌》表格式導學案(部編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2《姓氏歌》表格式導學案(部編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2《姓氏歌》表格式導學案(部編版)
課題
姓氏歌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通過節(jié)奏明快的兒歌,把生字的組成規(guī)律和中國的百家姓結合在一起,為識字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情境。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自主識記生字,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課文短小,在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的經驗來理解兒歌,也可以通過組織游戲來幫助學生在趣味中誦讀,在誦讀中感悟,培養(yǎng)語感,讀出韻味。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制作本課生字卡片。(師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用時:3分鐘)
1.師生談話,互相介紹自己姓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
3.板書課題,指導朗讀。
1.說說自己姓什么。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
3.跟老師朗讀課題,注意“姓”的韻母是后鼻音。
1.我會讀《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wèi)
蔣沈韓楊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用時:10分鐘)
1.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小組合作情況。
(1)指名朗讀生字。相機正音。
(2)開火車讀。
(3)齊讀。
(4)指導學生說說識記生字的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兩遍。
2.找一找課文,圈出“姓”。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
(1)小組內抽讀生字,不認識的,互相幫助,看誰記得牢。
(2)小組內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讀,進行評議。
(3)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比一比,編順口溜,編兒歌等識字方法。)
2.給下面的字注音。
姓()氏()
李()張()
古()吳()
趙()錢()
孫()周()
王()官()
三、誦讀課文,領會感悟(用時:15分鐘)
1.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組織拍手游戲進行問答,指導背誦。
3.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運用課后“照樣子做問答游戲”的練習題中的方法介紹自己和別人的姓。
(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組詞的方法。)
4.引導學生運用其他的方法進行介紹。
5.引導學生質疑。認識復姓。
6.指導學生朗讀,知道省略號表示什么。
7.總結。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師生進行拍手游戲,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老師的指導下模仿句子來介紹。(先小組內,再班內交流。)
(1)你姓什么?我姓張。
什么張?弓長張。
(2)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4.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介紹。
5.認識復姓,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復姓。
6.了解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這樣的復姓。
7.齊讀,背誦。
3.讀一讀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
曹操諸葛亮
東方朔姚明
毛澤東
4.按照要求寫一寫。
我還知道這些單姓:_________
我還知道這些復姓:_________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點示范指導比較難寫的字。(姓、國、雙)
3.教師范寫生字。
4.檢查學生描紅本。
1.保持寫字姿勢正確。
2.認讀生字。
3.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該怎樣寫好生字。
4.說說這些字的筆順。
5.觀察老師范寫生字:姓、國、雙,邊看邊書空。
6.進行描紅。
7.投影儀展示,進行點評。
5.讀一讀,寫一寫。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知識(用時:2分鐘)
1.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2.布置作業(yè)。
(1)制作姓氏卡。
(2)認讀《百家姓》。
(3)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1.說說本課的學習收獲。
2.制作姓氏卡:用彩色筆寫出自己知道的姓,注上拼音,寫好后在小組內交流認讀。
3.課后在家長的幫助下認讀《百家姓》,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6.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教師批注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學設計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第一節(jié)通過問答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第二節(jié)列舉了一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jié)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語文課程標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jié)課設計,教師以自主交流、 互動為方式,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同時,在識字的過程中熟讀成誦,這樣不僅積累了姓氏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師生)
2. 。(教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導入,激發(fā)興趣
1.播放《百家姓》音頻文件,學生進行跟讀。
2.說說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頻文件中聽到了嗎?
3.揭示課題,并板書。
4.隨文識字:“姓”。
(1)根據(jù)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讀好后鼻音。
(2)學生交流怎么記這個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3)組詞。
(4)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教師提醒寫字注意點:“姓”的女字旁,橫要寫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橫畫要稍微短些,第一橫起筆在橫中線上。
(5)生描紅。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節(jié)奏感強的《百家姓》誦讀一下子讓學生充滿好奇,充滿興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順勢隨文識寫生字,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shù)量和質量,也有效地促進了 語言的發(fā)展。
二、自主學習,了解兒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來,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指名朗讀,集體訂正后齊聲誦讀。
3.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兒歌,一邊讀一邊想:兒歌一共幾個小節(jié)?從中讀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同伴。
(2)還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上記號。
4.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5.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設計意圖:兒歌內容簡單,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互動交流中獲得對兒歌內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對于第二小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復姓,學生會有疑難,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質疑,滲透“學貴有疑”的思想。
三、開展 ,趣味誦讀
(一)誦讀第一節(jié)。
1.指名朗讀第一節(jié)。
2.齊讀第一節(jié)。
3.了解第一節(jié)的姓氏介紹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
雙人徐,言午許。
(1)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把字拆開的方式來介紹姓氏。)
(2)出示幾個姓,讓學生嘗試拆解。如“章—立早章”“呂—雙口呂”“林—雙木林”“陳—耳東陳”“黃—草頭黃”等。
(3)齊讀第一節(jié)。
(4)同桌用玩拍手 的方式朗讀第一節(jié)。
4.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述。
(1)除了拆字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講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樣子說一說。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師生問答。
②學生同桌之間 問答。
5.齊讀第一節(jié),背誦第一節(jié)。
(二)誦讀第二節(jié)。
1.引讀:
師:中國姓氏有很多——
生: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指導讀好“鄭”字,它的韻母是后鼻音。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認識復姓。
(1)跟著老師讀好復姓。
(2)教師介紹復姓。
(3)學生補充自己知道的復姓。
(4)教師補充常見的復姓。
4.指名讀第二節(jié)。
5.齊讀第二節(jié),背誦第二節(jié)。
(三)比賽朗讀,加深記憶。
1.個人挑戰(zhàn)賽。
2.男生女生集體比賽。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采用拍手 、朗讀比賽等形式寓教于樂,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張”“趙”“錢”,學習新部首。
(1)指名朗讀生字。
(2)介紹部首:“弓、走、钅”。
(3)說說一個字在做部首時和原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國、方、什、雙、王……說說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記住它們。
3.小組合作交流。
預設:
國:四四方方一個框,里面住著小玉兒。(猜謎法)
方:“放學”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雙:又又成雙。(部件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紹班級同學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學生領讀、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5.比一比,看誰組的詞語多。(把生字進行組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多種識記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字形字義的整體識記。
五、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復習寫字姿勢。(“三個一”)
2.動畫演示生字的筆順,學生一邊觀察一邊用右手模仿書空。
3.觀察例字:看一看,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師范寫,請同學們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如:國——方框兒要稍微大一些,豎畫要直,“玉”字要寫得小,里面的一豎寫在豎中線上;雙——兩個“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變化,左邊的捺要變成點,稍稍比右邊的“又”小;王——筆畫少,注意豎寫在豎中線上,第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稍短,第三橫最長,穩(wěn)穩(wěn)托住上面的筆畫。)
5.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6.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7.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生字的寫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動畫演示、課本觀察、集中講解、教師示范、自由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并針對關鍵筆畫進行了反復強調,使學生準確掌握每一個漢字的書寫,為后續(xù)的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1.趣味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本課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 ,生生問答 ,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 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jié)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2 姓氏歌》語文教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2 姓氏歌》語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2 姓氏歌》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3個偏旁。
2.通過朗讀、圖片演示等方法了解姓氏的意思,初步了解姓氏,知道自己的姓。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學習正確、規(guī)范的姓氏讀法,主動積累有關中國姓氏的字詞。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 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姓氏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教學難點
1.掌握3個偏旁。
2.了解姓氏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chǔ)衛(wèi),蔣沈韓楊……”是的,這就是我們《百家姓》中的內容,是我們的姓氏。我們的姓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走進《姓氏歌》,去了解一下我們姓氏的相關文化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 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教學“姓、雙、國 “這些生字時,可以用組合法來識字;同時對多音字和形近字進行區(qū)分并組詞。
組合法識字示例:
女+生--姓(姓氏) 又+又--雙(一雙) 囗+玉--國(國家)
順口溜識字法
木子李、弓長張、口天吳、文 刀劉、子小孫、耳東陳等。
多音字:
什
shén:什么
shí:什么 什錦
形近字示例:
什 shén 什么
計 jì 計算 不計其數(shù)
王 wáng 王后 目無王法
玉 yù 玉石 亭亭玉立
方 fāng 方言 千方百計
萬 wàn 萬能 萬古長青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姓”的“女”在做偏旁時,長橫變成提。
“雙”的兩個“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變化,左邊的捺要變成點,稍稍比右邊的“又”小?!皣钡睦锩媸恰坝瘛?,不要寫成“王”。方框兒要稍微大一些,豎畫要直,“玉”字要寫得小,里面的一豎寫在豎中線上。
“王”的筆畫少,注意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第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稍短,第三橫最長,穩(wěn)穩(wěn)托住上面的筆畫。
易錯提示:
“么”不要多寫一捺,寫成“公”。
“方”的筆順要注意,第三筆是橫折彎鉤,不是撇。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生--姓(姓名)--性(性別)--星(星光)
又--雙(雙 方)--觀(觀看)--歡(歡迎)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新課講解,知識突破
1.播放《百家姓》音頻文件,學生進行跟讀。
朗讀指導:注意讀好后鼻音、翹舌音的漢字。
2.說說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頻文件中聽到了嗎?
3.揭示課題,并板書。
4.隨文識字:“姓”。
(1)學生交流怎么記這個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2)教師范寫,學生書寫。教師提醒寫字注意點:“姓”的女字旁,橫要寫 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橫畫要稍微短些,第一橫起筆在橫中線上。
5.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來,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自由朗讀兒歌,一邊讀一邊 想:兒歌一共幾個小節(jié)?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明確:兩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講了姓氏的介紹方法,第二小節(jié)講的姓氏數(shù)量多。
(3)小組交流,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弄清楚不懂的地方。
6.教學第一節(jié)。
(1)指名朗讀第一節(jié)。
(2)齊讀第一節(jié)。
(3)了解第一節(jié)的姓氏 介紹方法。
明確: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張?弓長張。古月胡,口天吳;雙人徐,言午許。
姓氏的介紹 是通過把字拆開的方式來介紹的。
拆 字法介紹姓氏拓展示例:
章-立早章,呂-雙口呂,林-雙木林,陳-耳東陳,黃-草頭黃。
(4)齊讀第一節(jié)。
(5)同桌用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第一節(jié)。
(6)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述。
①除了拆字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講清自己的姓氏呢?
②照樣子說一說。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③學生同桌之間游戲問答。
(7)齊讀第一節(jié),背誦第一節(jié)。
7.教學第二節(jié)。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朗讀指導:指導讀好“鄭”字,它的韻母是后鼻音。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認識復姓。
(4)教師介紹復姓。
(5)學生補充自己知道的復姓。
(6)教師補充常見的復姓。
百家姓常見復姓: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長孫 慕容 司徒 司空 上官 歐陽 司馬 東方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常見的姓氏“李、張”,通過分解姓氏的形式我們學習了“胡、吳”,還知 道了兩個讀音相近的姓氏“徐、許”,通過對《百家姓》原句的誦讀,我們還知道了一些復姓,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課后大家可以多讀一讀《百家姓》,對我們的姓氏做到更多的了解。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姓氏歌》教學設計及反思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姓氏歌》教學設計及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2姓氏歌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
篇有關姓氏的兒歌,
節(jié)通過問答的方式,告訴了我們
些常見姓氏的寫法,
二節(jié)列舉了
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jié)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語文
程
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jié)
設計,教師以自主交流、游戲互動為方式,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語文
程
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同時,在識字的過程中熟讀成誦,這樣不僅積累了姓氏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前準備
1.生字卡片。(師生)
2.
件。(教師)
時安排
1
時。
教學過程
、誦讀導入,激發(fā)興趣
1.播放《百家姓》音頻文件,學生進行跟讀。
2.說說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頻文件中聽到了嗎?
3.揭示
題,并板書。
4.隨文識字:姓。
(1)根據(jù)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讀好后鼻音。
(2)學生交流怎么記這個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3)組詞。
(4)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教師提醒寫字注意點:姓的女字旁,橫要寫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橫畫要稍微短些,
橫起筆在橫中線上。
(5)生描紅。
設計意圖:開
伊始,節(jié)奏感強的《百家姓》誦讀
下子讓學生充滿好奇,充滿興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順勢隨文識寫生字,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shù)量和質量,也有效地促進了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二、自主學習,了解兒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來,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指名朗讀,集體訂正后齊聲誦讀。
3.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兒歌,
邊讀
邊想:兒歌
共幾個小節(jié)?從中讀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同伴。
(2)還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上記號。
4.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5.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設計意圖:兒歌內容簡單,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互動交流中獲得對兒歌內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對于
二小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復姓,學生會有疑難,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質疑,滲透學貴有疑的思想。
三、開展游戲,趣味誦讀
(
)誦讀
節(jié)。
1.指名朗讀
節(jié)。
2.齊讀
節(jié)。
3.了解
節(jié)的姓氏介紹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
雙人徐,言午許。
(1)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把字拆開的方式來介紹姓氏。)
(2)出示幾個姓,讓學生嘗試拆解。如章立早章呂雙口呂林雙木林陳耳東陳黃草頭黃等。
(3)齊讀
節(jié)。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
節(jié)。
4.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述。
(1)除了拆字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講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樣子說
說。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師生問答。
②學生同桌之間游戲問答。
5.齊讀
節(jié),背誦
節(jié)。
(二)誦讀
二節(jié)。
1.引讀:
師:中國姓氏有很多
生: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指導讀好鄭字,它的韻母是后鼻音。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姓氏,接
接。
3.出示
四、五行,認識復姓。
(1)跟著老師讀好復姓。
(2)教師介紹復姓。
(3)學生補充自己知道的復姓。
(4)教師補充常見的復姓。
4.指名讀
二節(jié)。
5.齊讀
二節(jié),背誦
二節(jié)。
(三)比賽朗讀,加深記憶。
1.個人挑戰(zhàn)賽。
2.男生女生集體比賽。
3.齊讀
文。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采用拍手游戲、朗讀比賽等形式寓教于樂,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張趙錢,學習
部首。
(1)指名朗讀生字。
(2)介紹部首:弓、走、钅。
(3)說說
個字在做部首時和原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國、方、什、雙、王說說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記住它們。
3.小組合作交流。
預設:
國:四四方方
個框,里面住著小玉兒。(猜謎法)
方:放學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雙:又又成雙。(部件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紹班級同學姓氏法)
4.出示字卡,學生領讀、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5.比
比,看誰組的詞語多。(把生字進行組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多種識記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字形字義的整體識記。
五、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復習寫字姿勢。(三個
)
2.動畫演示生字的筆順,學生
邊觀察
邊用右手模仿書空。
3.觀察例字:看
看,每
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師范寫,請同學們當小老師給老師講
講每
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如:國方框兒要稍微大
些,豎畫要直,玉字要寫得小,里面的
豎寫在豎中線上;雙兩個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變化,左邊的捺要變成點,稍稍比右邊的又小;王筆畫少,注意豎寫在豎中線上,
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稍短,
三橫最長,穩(wěn)穩(wěn)托住上面的筆畫。)
5.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
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6.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7.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生字的寫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動畫演示、
本觀察、集中講解、教師示范、自由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并針對關鍵筆畫進行了反復強調,使學生準確掌握每
個漢字的書寫,為后續(xù)的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
1.趣味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本
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
的韻律與節(jié)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學設計與反思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姓氏歌》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設計說明
這是
篇有關姓氏的兒歌,
節(jié)通過問答的方式,告訴了我們
些常見姓氏的寫法,
二節(jié)列舉了
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jié)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語文
程
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jié)
設計,教師以自主交流、游戲互動為方式,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語文
程
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同時,在識字的過程中熟讀成誦,這樣不僅積累了姓氏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前準備
1.生字卡片。(師生)
2.
件。(教師)
時安排
1
時。
教學過程
、誦讀導入,激發(fā)興趣
1.播放《百家姓》音頻文件,學生進行跟讀。
2.說說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頻文件中聽到了嗎?
3.揭示
題,并板書。
4.隨文識字:“姓”。
(1)根據(jù)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讀好后鼻音。
(2)學生交流怎么記這個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3)組詞。
(4)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教師提醒寫字注意點:“姓”的女字旁,橫要寫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橫畫要稍微短些,
橫起筆在橫中線上。
(5)生描紅。
設計意圖:開
伊始,節(jié)奏感強的《百家姓》誦讀
下子讓學生充滿好奇,充滿興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順勢隨文識寫生字,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shù)量和質量,也有效地促進了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二、自主學習,了解兒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來,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指名朗讀,集體訂正后齊聲誦讀。
3.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兒歌,
邊讀
邊想:兒歌
共幾個小節(jié)?從中讀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同伴。
(2)還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上記號。
4.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5.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設計意圖:兒歌內容簡單,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互動交流中獲得對兒歌內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對于
二小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復姓,學生會有疑難,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質疑,滲透“學貴有疑”的思想。
三、開展游戲,趣味誦讀
(
)誦讀
節(jié)。
1.指名朗讀
節(jié)。
2.齊讀
節(jié)。
3.了解
節(jié)的姓氏介紹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
雙人徐,言午許。
(1)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把字拆開的方式來介紹姓氏。)
(2)出示幾個姓,讓學生嘗試拆解。如“章—立早章”“呂—雙口呂”“林—雙木林”“陳—耳東陳”“黃—草頭黃”等。
(3)齊讀
節(jié)。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
節(jié)。
4.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述。
(1)除了拆字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講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樣子說
說。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師生問答。
②學生同桌之間游戲問答。
5.齊讀
節(jié),背誦
節(jié)。
(二)誦讀
二節(jié)。
1.引讀:
師:中國姓氏有很多——
生: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指導讀好“鄭”字,它的韻母是后鼻音。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姓氏,接
接。
3.出示
四、五行,認識復姓。
(1)跟著老師讀好復姓。
(2)教師介紹復姓。
(3)學生補充自己知道的復姓。
(4)教師補充常見的復姓。
4.指名讀
二節(jié)。
5.齊讀
二節(jié),背誦
二節(jié)。
(三)比賽朗讀,加深記憶。
1.個人挑戰(zhàn)賽。
2.男生女生集體比賽。
3.齊讀
文。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采用拍手游戲、朗讀比賽等形式寓教于樂,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張”“趙”“錢”,學習
部首。
(1)指名朗讀生字。
(2)介紹部首:“弓、走、钅”。
(3)說說
個字在做部首時和原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國、方、什、雙、王……說說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記住它們。
3.小組合作交流。
預設:
國:四四方方
個框,里面住著小玉兒。(猜謎法)
方:“放學”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雙:又又成雙。(部件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紹班級同學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學生領讀、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5.比
比,看誰組的詞語多。(把生字進行組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多種識記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字形字義的整體識記。
五、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復習寫字姿勢。(“三個
”)
2.動畫演示生字的筆順,學生
邊觀察
邊用右手模仿書空。
3.觀察例字:看
看,每
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師范寫,請同學們當小老師給老師講
講每
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如:國——方框兒要稍微大
些,豎畫要直,“玉”字要寫得小,里面的
豎寫在豎中線上;雙——兩個“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變化,左邊的捺要變成點,稍稍比右邊的“又”小;王——筆畫少,注意豎寫在豎中線上,
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稍短,
三橫最長,穩(wěn)穩(wěn)托住上面的筆畫。)
5.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
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6.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7.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生字的寫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采用動畫演示、
本觀察、集中講解、教師示范、自由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并針對關鍵筆畫進行了反復強調,使學生準確掌握每
個漢字的書寫,為后續(xù)的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
1.趣味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本
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
的韻律與節(jié)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下語文《姓氏歌》教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下語文《姓氏歌》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 姓氏歌
型:識字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
: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部首。
過程與方法目
:認識“姓、氏、趙、錢”等12個生字,會寫“姓”“什”等7個生字。2.誦讀《姓氏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
:了解中國人的傳統(tǒng)姓氏文化,培養(yǎng)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時安排:2
時。
時
授
時間:
教學內容:識字
教學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準備:1.生字卡片,多媒體
件。
教法:范讀,引導
學法:讀
讀,認
認
教學過程:
、誦讀導入,激發(fā)興趣
1.播放《百家姓》音頻文件,學生進行跟讀。
2.說說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頻文件中聽到了嗎?
3.揭示
題,并板書。
4.隨文識字:“姓”。
(1)根據(jù)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讀好后鼻音。
(2)學生交流怎么記這個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3)組詞。
(4)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教師提醒寫字注意點:“姓”的女字旁,橫要寫得短,注意避讓,右邊的“生”橫畫要稍微短些,
橫起筆在橫中線上。
(5)生描紅。
設計意圖:開
伊始,節(jié)奏感強的《百家姓》誦讀
下子讓學生充滿好奇,充滿興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順勢隨文識寫生字,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shù)量和質量,也有效地促進了兒童語言的發(fā)展。
二、自主學習,了解兒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來,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指名朗讀,集體訂正后齊聲誦讀。
3.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兒歌,
邊讀
邊想:兒歌
共幾個小節(jié)?從中讀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同伴。
(2)還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上記號。
4.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5.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設計意圖:兒歌內容簡單,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互動交流中獲得對兒歌內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對于
二小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復姓,學生會有疑難,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質疑,滲透“學貴有疑”的思想。
三、開展游戲,趣味誦讀
(
)誦讀
節(jié)。
1.指名朗讀
節(jié)。
2.齊讀
節(jié)。
3.了解
節(jié)的姓氏介紹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
雙人徐,言午許。
(1)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把字拆開的方式來介紹姓氏。)
(2)出示幾個姓,讓學生嘗試拆解。如“章—立早章”“呂—雙口呂”“林—雙木林”“陳—耳東陳”“黃—草頭黃”等。
(3)齊讀
節(jié)。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
節(jié)。
4.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述。
(1)除了拆字法,還有什么方法也能講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樣子說
說。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師生問答。
②學生同桌之間游戲問答。
5.齊讀
節(jié),背誦
節(jié)。
(二)誦讀
二節(jié)。
1.引讀:
師:中國姓氏有很多——
生: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指導讀好“鄭”字,它的韻母是后鼻音。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姓氏,接
接。
3.出示
四、五行,認識復姓。
(1)跟著老師讀好復姓。
(2)教師介紹復姓。
(3)學生補充自己知道的復姓。
(4)教師補充常見的復姓。
4.指名讀
二節(jié)。
5.齊讀
二節(jié),背誦
二節(jié)。
(三)比賽朗讀,加深記憶。
1.個人挑戰(zhàn)賽。
2.男生女生集體比賽。
3.齊讀
文。
四.作業(yè)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書設計:姓氏歌
二
時
授
時間:
教學內容:識字
教學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準備:1.生字卡片,多媒體
件。
教法:范讀,引導
學法:讀
讀,認
認
教學過程:
、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張”“趙”“錢”,學習
部首。
(1)指名朗讀生字。
(2)介紹部首:“弓、走、钅”。
(3)說說
個字在做部首時和原來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國、方、什、雙、王……說說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記住它們。
3.小組合作交流。
預設:
國:四四方方
個框,里面住著小玉兒。(猜謎法)
方:“放學”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雙:又又成雙。(部件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紹班級同學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學生領讀、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5.比
比,看誰組的詞語多。(把生字進行組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多種識記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字形字義的整體識記。
五、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復習寫字姿勢。(“三個
”)
2.動畫演示生字的筆順,學生
邊觀察
邊用右手模仿書空。
3.觀察例字:看
看,每
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師范寫,請同學們當小老師給老師講
講每
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如:國——方框兒要稍微大
些,豎畫要直,“玉”字要寫得小,里面的
豎寫在豎中線上;雙——兩個“又”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變化,左邊的捺要變成點,稍稍比右邊的“又”??;王——筆畫少,注意豎寫在豎中線上,
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稍短,
三橫最長,穩(wěn)穩(wěn)托住上面的筆畫。)
5.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
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6.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7.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生字的寫法。
作業(yè)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姓氏歌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 小青蛙》語文教案
識字 小青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掌握1個筆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樹立愛護青蛙的環(huán)保意識。
3.通過學習本課,體會形聲字的特點,培養(yǎng)自主識字和寫字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愛護青蛙的環(huán)保意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掌握1個筆畫。
2.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教學難點
1.掌握3個偏旁。
2.樹立愛護青蛙的環(huán)保意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要和一個小動物交朋友。它“身披綠衣裳,頭頂大眼睛,嘴巴寬又大,捉蟲叫呱呱”。是的,這個動物就是青蛙!它是捕捉害蟲的小能手,是農民伯伯的好幫手。它們能吃蒼蠅、蚊子、蝗蟲、小飛蛾等害蟲。讓我們走進課文,去學習這一首贊美青蛙的兒歌,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保護青蛙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青、清、晴、眼、睛”這些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請、保、護、讓”可以通過動作表演的方法。同時對形近字進行區(qū)分并組詞。
形近字示例: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青”的第四筆長橫在橫中線上方,下面“月”的“丿”要變成“丨”。
“清”字要注意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氣”的第三筆是短橫,第四筆從橫中線起筆。
“生”的第四筆在豎中線上。
易錯提示:
“青”的第三筆豎下面不能寫出頭。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青——青(青蛙)——清(清水)——晴(晴朗)——情(熱情)——請(請示)——睛(眼睛)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新課講解,知識突破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朗讀指導:注意后鼻韻母ing在本課中的不同聲調,指導輕聲詞“眼睛、事情”的讀法。語調要歡快活潑,讀出對青蛙的喜愛之情。
2.教學第一句。
(1)明確這句話寫的是什么?
明確:這句話寫的是青蛙的外形特點——小小的身體、大大的眼睛。
(2)句中描寫河水的詞語是哪一個?寫出了河水的什么狀態(tài)?
明確:河水清清,表明河水清澈。
ABCC式詞語:
河水清清,麥苗青青
雨水華華,泉水咚咚
3.教學第二句。
青蛙的做了哪些好事情呢?
明確:保護禾苗、吃害蟲。
知識拓展:
青蛙是怎樣保護禾苗的?
青蛙發(fā)現(xiàn)禾苗上長了蟲子,就把蟲子吃掉。這樣禾苗才能長得好。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幾十只害蟲,一年可以吃掉上萬只害蟲。
4.教學第三句。
這句話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
明確:愛護小青蛙。
兒歌拓展:
保護莊稼的小青蛙
地上跳呀咚咚咚,
水里游呀嘩啦啦。
保護莊稼捉害蟲,
唱起歌兒呱呱呱。
要問它是誰呀,
它是可愛的小青蛙。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同學們,學了這首兒歌,你們喜歡小青蛙嗎?為什么?你們以后會怎么做呢?(保護青蛙,交流怎樣保護小青蛙)青蛙是捉害蟲的小能手,更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保護小青蛙,好嗎?回家把這首兒歌背給你們喜歡的人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保護小青蛙吧!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動物兒歌》語文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動物兒歌》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來源:學&科&網]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一些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范讀生字和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jié)奏。
2.結合多媒體課件和板書內容,教學字詞,了解課文呈現(xiàn)的豐富場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昆蟲的習性,學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來源:學科網ZXXK]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組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一些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蜻蜓、蝴蝶、鳥兒給森林帶來了蓬勃的生機,蝌蚪、魚兒、青蛙給小溪帶來了快樂,小兔、小馬、小獅子給草地帶來了絢麗的色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兒歌,也講的是動物。文中介紹了哪些小動物呢?你都認識嗎?讓我們走進課文,去和它們做朋友吧!(板書課題)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平舌音“藏、造”,翹舌音“食、蜘、蛛、池”,邊音“糧”和后鼻音“蜻、蜓”。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蜻、蜓、螞、蟻”等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迷、藏、歡”等字時,可以通過學生集體表演的方法;學習“池”字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間、運”等字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
謎語示例:
如果有水,可以養(yǎng)魚,無水填土,可以栽花。(謎底:池)
形近字對比示例:
間—門(校門)—問(問題)
運—遠(遠方)—送(送別)
歡—吹(吹號)—飲(飲水)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間”的門字框要寫得豎長、橫短,呈長方形,里面“日”字形要小,位置居中。
“池”左窄右寬,三點水略呈弧形。右邊“也”橫折鉤的橫要向右上傾斜;豎起筆高于左邊首點,豎彎鉤起筆略低于左邊首點,向右邊伸展,彎鉤圓潤有力。
“迷、造、運”三個字都要注意寫好走之旁:第一筆偏右書寫;第二筆不能寫得太正,宜稍斜;第三筆的起筆在垂直方向要對準第二筆的起筆。走之旁與其他結構單位組成半包圍結構,屬左下包,因此,書寫被包部分時要稍偏右。當被包圍部分底部有橫或橫向筆畫時,捺的起筆位置與底橫或橫向筆畫等高;當被包圍部分底部有中豎時,捺的起筆位置略高于豎的收筆位置。[來源:學#科#網Z#X#X#K]
易錯提示:
“池”左邊是三點水,不要寫成了兩點水。
“間”的框內是“日”,不要寫成了“目”或“口”。
“迷”的被包部分是“米”的變形,注意長捺變成了點。[來源:Z|xx|k.Com]
“歡”左邊第二筆是長點,不要寫成短撇;右邊是“欠”,不要寫成反文旁“攵”。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帶走之旁的字:迷(迷人)—造(制造)—運(運動)—達(到達)—遲(遲早)
帶門字框的字:間(空間)—閃(閃光)—問(提問)—悶(悶熱)—閉(關閉)
帶同字框的字:網(漁網)—同(相同)—岡(山岡)—內(內心)—再(再見)
(4)多音字。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點撥。
朗讀指導:“蜻蜓/半空/展翅飛,蝴蝶/花間/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宮殿,螞蟻/地上/運食糧。蝌蚪/池中/游得歡,蜘蛛/房前/結網忙?!?/p>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思考并回答問題:課文共有幾句話?介紹了哪幾種小動物?
明確:課文共有三句話。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分別是: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教師點撥: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jié)肢動物,是地球上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到21世紀初,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余萬種,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蟑螂等。多數(shù)昆蟲可以制作成標本和珍貴的藥材,是人類可以利用的生物資源。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初讀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為我們介紹了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這六種小動物,同時各用一句話展示了這六種小動物的生活場景,介紹了它們的習性。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同學們課下可以再讀一讀課文,感受一下小動物們的快樂和忙碌。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花間捉迷藏造宮殿
運食糧池子歡笑結網
2.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用三句話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和它們的生活習性。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平時都在做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吧。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第一句,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生字認讀、詞語積累,思考問題。
(1)這一句中介紹了哪兩種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么?
明確:介紹了蜻蜓和蝴蝶。蜻蜓張開翅膀在半空中飛來飛去,蝴蝶在花叢中悠然自得地玩捉迷藏的游戲。
(2)句中“展翅飛”和“捉迷藏”這兩個詞語用得很生動,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明確:“展翅飛”寫出了蜻蜓飛翔時的姿態(tài)。“捉迷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蝴蝶在花間飛來飛去、悠然自得的樣子。
2.學習第二句,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生字認讀、詞語積累,思考問題。
(1)這一句中介紹了哪兩種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么?
明確:介紹了蚯蚓和螞蟻。蚯蚓在土里爬來爬去,忙著建造自己的幸福家園;螞蟻也在地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
(2)句中“造宮殿”和“運食糧”這兩個詞語用得很生動,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明確:“造宮殿”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了蚯蚓建造自己的家園,享受美好的生活。“運食糧”指螞蟻搬運食物,突出了螞蟻的勤勞。一個“運”字也從側面寫出了“食糧”對于小螞蟻來說是多么重要。
3.學習第三句,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生字認讀、詞語積累,思考問題。
(1)這一句中介紹了哪兩種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么?
明確:介紹了蝌蚪和蜘蛛。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來游去;蜘蛛在房前忙著織網捕食。
(2)句中的“歡”和“忙”兩個字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歡”字點出了蝌蚪在池中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懊Α弊终f明了蜘蛛很勤勞,它正集中全部精神專注于織網的工作。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本課用________句話,介紹了______種小動物。其中,會飛的是________、________,會在土里建屋的是________,會在水里游泳的是________,能搬運糧食的是________,能織網的是________。
答案:36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螞蟻蜘蛛
2.談話小結:這首兒歌用朗朗上口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的本領,激發(fā)了我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只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我們就會從細小的事物上得到快樂。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猜字謎》語文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猜字謎》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2個偏旁。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
3.通過教學,教會學生收集謎語或編寫謎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學難點
通過教學,教會學生收集謎語或編寫謎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一則字謎,激趣導入:畫時圓,寫時方。寒時暖,熱時長。)
大家一起猜字謎,開動腦筋長知識。謎語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般由謎面、謎目和謎底三部分組成。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文學性于一體,讓我們在猜猜玩玩中就能學到新的知識。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字謎帶給我們的趣味和驚喜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字、紅”這些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左、右、動”可以通過動作表演的方法。同時對形近字進行區(qū)分并組詞。
形近字示例: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字”的點在豎中線上起筆,注意長橫的寫法。
“左”要注意“工”的那一豎在豎中線稍微偏左一點。
“時”的“寸”的點在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叉點上。
易錯提示:
“字”的下半部分是“子”,不是“于”。
“左”的右下部分是“工”,不要寫成了“土”。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工——紅(紅色)——江(江水)——扛(扛著)——杠(單杠)
寸——時(時間)——付(付出)——討(討論)——過(過去)
力——動(運動)——勸(勸說)——邊(一邊)——勤(勤奮)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新課講解,知識突破
1.講解第一個謎語。
(1)指讀第一則謎語。
(2)學生自由閱讀,教師相機指導。
(3)解謎,引導學生猜謎。
①“左邊綠,右邊紅”表明這個字組成部件的顏色,那有哪些東西是綠色的,又有哪些東西是紅色的呢?
明確:綠色的東西有禾苗、小草等,紅色的東西有太陽、火光等。
②“左右相遇起涼風”,什么時節(jié)能起涼風呢?
明確:秋天的時候起涼風。
③“綠的喜歡及時雨”說明左邊的部分喜歡雨,“紅的最怕水來攻”說明右邊部分怕水。
明確:結合前面的提示,可以猜出左邊部分是“禾”,右邊部分是“火”,最后猜出謎底是“秋”字。
三字詞語拓展示例:
及時雨敲門磚莫須有
馬后炮執(zhí)牛耳
猜謎語竅門:
(1)猜謎語,動腦筋。會觀察,抓特征。跳出謎面想一想,謎底就在話里藏。
(2)如何猜字謎?
①合成法:由兩個以上的字合成謎底。
②加字法:將謎面中的一個字加在另一個上。
③減字法:將謎面中的一個字減去一個字即為謎底。
④離合法:拆開兩字(或幾字)各取一部分組成謎底。
謎語拓展:
(1)天無它大,人有它大。(謎底:一)
(2)一陰一暗,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謎底:明)
2.講解第二則謎語。
(1)指讀第二則字謎。
(2)指讀短語:互相尊重、令人感動、萬里無云、純凈透明。
(3)同桌互讀四個短語,選擇喜歡的兩個短語說話。
(4)學生用喜歡的短語說話,教師適時指導。
(5)把四個短語放回到謎語中還能讀好嗎?
(6)引導學生小組內認讀生字并交流識記方法。
(7)解析謎語。
通讀謎面,可以從第三句“‘日’出萬里無云”入手,“萬里無云”說明天氣去“晴”朗,然后反推過去,是“日”加上謎底是“晴”字,可以猜出另一部分是“青”。然后代入其他三句去驗證,“言+青”是“請”,“心+青”是“情”,“水+青”是“清”。最后得出謎底是“青”。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有趣的謎語。初步知道了一些猜謎語的方法和技巧,下課后大家回去可以將這些謎語講給家長猜一猜,還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謎語,從而增強大家學習語文的興趣,感受漢字文化的趣味。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人之初》語文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人之初》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不錯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范讀生字和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好節(jié)奏,讀出韻味。
2.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圖片或場景布置等形式,創(chuàng)設古典文化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識字學文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明白教育和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知道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才能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材;激發(fā)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蘊含的道理,懂得教育和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三字經》是經典國學讀本。同學們當中有誰讀過《三字經》?你知道《三字經》里都講了些什么故事嗎?(學生舉手,教師指名回答)這些故事都告訴了我們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去感受《三字經》里的智慧吧!(板書課題)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前鼻音“近”,后鼻音“性”和翹舌音“之、初、善、?!薄?/p>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玉、器”等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遠、近、貴”等字時,可以通過學生集體表演的方法;學習“近”字時,還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相、義”等字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
謎語示例:
斥字少一點,行走在外面,關系很親密,距離不算遠。(謎底:近)[來源:學科網]
形近字對比示例:
相—目(目光)—淚(眼淚)
習—勻(均勻)—刀(刀刃)
玉—王(國王)—主(主人)
義—叉(叉子)—又(又香又甜)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之”首筆點寫在豎中線左側,橫撇角度稍窄,最后一捺宜寫得平而長。
“習”橫折鉤寫得略長些,折鉤略向左下傾斜,點止筆與田字格中心,提畫長而有力。
“玉”書寫時要注意三橫的間距和長短,三橫均略向右上方傾斜;中
橫最短,起筆于橫中線上;最后一點緊靠橫中線下方運筆。[來源:學科網ZXXK]
“義”是獨體字,注意筆順,先寫點,再寫撇捺;點緊靠豎中線左上部中間;豎撇緊鄰豎中線右上部起筆,寫得長而舒展。
易錯提示:
“相”右邊是“目”,中間有兩橫,不要多寫或少寫。
“習”的橫折鉤里面是一點一提,不要寫成一點一撇。
“遠”第四筆是豎彎鉤,不要寫成了豎彎。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是一個整體,切分不開,一般由圖畫演變而成。如:
習(學習)玉(玉器)義(意義)之(一走了之)直(直尺)為(因為)立(站立)不(對不起)川(山川)車(車站)午(中午)片(片段)(4)多音字。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6)文言詞語釋義。
①人之初:指人剛出生的時候。②性:文中指人的本性。③相近:相去不遠,差不多。④相遠:有很大的差別。⑤乃:就。⑥遷:文中指不好的改變。⑦貴:以某種情況為可貴。⑧專:有恒心,專心。⑨子:文中指為人子女。⑩不學:不肯讀書學習。?非所宜:不應該如此。?為:作為,成就。?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成器:比喻成為有用的人。?義:理義,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簡單介紹《三字經》。
明確:《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度纸洝肥侵腥A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
2.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讀準字音,同桌互相糾錯。[來源:Z|xx|k.Com][來源:Zxxk.Com]
朗讀指導:每句都只有三個字,讀的時候慢一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速度可以稍快一點,還可以邊讀邊打節(jié)拍。
第一節(ji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注意重讀“善、習、遠、遷、道、?!钡茸?,強調教育、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弊⒁庵刈x“幼、玉、器、人、義”等字,強調小時候學習的重要性?!袄虾螢椤币x出反問的語氣。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生字,然后通過朗讀訓練,感受了《三字經》的韻味。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蘊含了深深的道理。同學們可以仔細回味一下,想想課文中這兩節(jié)講了什么內容,有什么道理。下節(jié)課,我們再揭曉答案。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玉石意義
2.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的形式,整體感知了《三字經》,同學們知道這兩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引導學生結合朗讀感受,初步理解這兩節(jié)《三字經》的內容。
明確:第一節(jié):講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說明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第二節(jié):講了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就會一事無成,是要后悔的;一個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來源:學科網]
明確: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每個人都相同,后來因為個人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3.理解“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句。
明確:如果在一個人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因為受到過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一句。
明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因為年少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
明確: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當裝飾品的石頭,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器。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奮求學,就不會懂得禮節(jié)和道義。
6.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加一加”識字法。
明確:“加一加”識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學過的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變成的;“性”是“生”加上豎心旁“忄”變成的;“近”“遷”“遠”,分別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變成的。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生字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生字的寫法。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談話總結:本文通過兩節(jié)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明白了從小用功學習、刻苦磨煉,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古對今》語文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古對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對子”這種語言藝術形式,根據(jù)課文內容了解對子中詞語的組成特點。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范讀生字和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正確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2.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字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3.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和板書,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對子中詞語的組成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領略四季朝暮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豐富美妙,培養(yǎng)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能仿照課文的形式自己編創(chuàng)對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來源:學*科*網Z*X*X*K]
對子,也叫對聯(lián),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它與中國的語言、文字、修辭、思維以及社會觀念有密切關系。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課文,將一些自然現(xiàn)象融入到對子中,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無窮魅力,而且能讓我們認識更多新的生字朋友。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書課題)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邊音“涼、李”,翹舌音“暑、晨、朝”。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圓、李、楊”等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寒、暑”等字時,可以通過學生集體表演的方法;學習“香”字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夕、古”等字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
謎語示例:
禾苗青青,長在上邊,太陽紅紅,落下山頭。(謎底:香)
形近字對比示例:
古—舌(舌頭)—吉(吉祥)
細—田(農田)—抽(抽查)
夕—多(多少)—歹(好歹)
涼—京(京劇)—諒(原諒)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古”上寬下窄,橫要寫得長些,穩(wěn)住全字重心,豎稍往左傾斜,“口”略扁窄。
“涼”兩點水起筆一點略低于右邊,“京”下部豎鉤略短,兩點左右呼應。
“細”左邊的絞絲旁起筆稍高,注意兩個撇折的角度不同;“田”起筆低于左邊,字形略窄。
“夕”整個字體呈向左下傾斜的態(tài)勢,首筆豎撇略短,橫撇要寫得橫短、撇長;末點起筆于首撇尾部,止筆于長撇中段。
易錯提示:
“涼”左邊是兩點水,不要寫成三點水;右下部是豎鉤加兩點,不要寫成豎和撇捺。
“李”下部是“子”,不要寫成“于”或“予”。
“香”上部是“禾”,不要少寫一橫撇;下部是“日”,不要寫成“目”或“田”。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帶禾字頭的字:香(花香)—秀(優(yōu)秀)—季(四季)—委(委屈)
帶木字頭的字:李(李花)—杏(杏仁)—杰(杰出)—查(檢查)
(4)多音字。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點撥。
朗讀指導:“古/對/今,圓/對/方。嚴寒/對/酷暑,春暖/對/秋涼。晨/對/暮,雪/對/霜。和風/對/細雨,朝霞/對/夕陽。桃/對/李,柳/對/楊。鶯歌/對/燕舞,鳥語/對/花香?!?/p>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思考并回答問題:課文共有幾小節(jié)?每小節(jié)有什么特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容?
明確:課文共有三小節(jié),每節(jié)兩句,每句尾字押ɑng韻(“方、涼、霜、陽、楊、香”),讀起來朗朗上口。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四季、朝暮的變化。
教師點撥:
對子的特點:(1)字數(shù)相等;(2)節(jié)奏一致;(3)詞性相對;(4)結構相同;(5)平仄合律。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初讀課文,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對子具有哪些特點呢?課下同學間可以交流一下,然后把大家發(fā)現(xiàn)的特點總結起來。還可以通過書籍或互聯(lián)網查找一些對子,積累起來,互相交換著讀一讀,感受對子的結構美和韻律美。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古今涼風細長夕陽李子鳥語花香
2.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古對今》一課。通過朗讀,同學們知道課文是用什么形式寫的呀?(指名回答或讓全班齊答)對,用的是對子。有沒有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積累的對子?(學生搶答)同學們分享的對子都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細讀課文,細品對子。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第1小節(jié),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一節(jié)是從哪些角度來介紹對子的?
明確:從時間、形狀、冷暖這三個角度介紹了對子。“古”“今”是表示時間的反義詞?!皥A”“方”是表示形狀的反義詞。“嚴寒”寫的是冬天,“酷暑”寫的是夏天,“春暖”寫的是春天,“秋涼”寫的是秋天。這幾組對子向我們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2.學習第2小節(jié),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一節(jié)是從哪些角度來介紹對子的?
明確:從自然現(xiàn)象、天氣這兩個角度介紹了對子。“晨”“暮”“朝霞”“夕陽”是從時間方面來對的?!把薄八薄昂惋L”“細雨”是從自然現(xiàn)象方面來對的。其中,第二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和風細雨,朝霞艷、夕陽紅的美麗圖畫??偟膩碚f,這幾組對子向我們展示的是自然現(xiàn)象。
3.學習第3小節(jié),思考并回答問題:這一節(jié)又是從哪些角度來介紹對子的?
明確:從大自然之美的角度介紹了對子?!疤摇薄袄睢倍际撬?。“柳”“楊”都是樹木。“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是兩個四字成語,這一句把兩個含有近義詞的四字成語拆開相對,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麗與勃勃生機。
4.引導學生探究:對子、反義詞與識字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
明確:反義詞就是意思相反的一組詞。我們可以憑借給認識的字找反義詞的方法來認識更多的字。如“今”的反義詞是“古”,“方”的反義詞是“圓”,“寒”的反義詞是“暑”,“朝”的反義詞是“夕”,等等。這樣一組一組地來找,既掌握了一些字的反義詞,又認識了一些新字,真是一舉兩得。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來源:學|科|網]
本課是一首有趣的對子歌,介紹了大自然四季朝暮的美妙變化。我們知道了______對今,圓對______,知道了______暖、秋______,冬天有______、夏天有______;也知道了早晨有______,傍晚有______;還知道了春天不僅有______,還有______。
答案:古方春涼嚴寒酷暑
朝霞夕陽鶯歌燕舞鳥語花香
2.談話總結:課文以對對子的形式展開,描繪了大自然的豐富多彩,激發(fā)了我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也激發(fā)了我們積累對子的興趣。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有趣的現(xiàn)象、美麗的風景,然后試著用對子的形式寫下來。咱們來比一比,誰的對子寫得好。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4 猜字謎》語文教案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4 猜字謎》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2個偏旁。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
3.通過教學,教會學生收集謎語或編寫謎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 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學難點
通過教學,教會學生收集謎語或編寫謎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一則字謎,激趣導入:畫時圓,寫時方。寒時暖 ,熱時長。)
大家一起猜字謎,開動腦筋長知識。 謎語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般由謎面、謎目和謎底三部分組成。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文學性于一體,讓我們在猜猜玩玩中就能學到新的知識。讓我 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字謎帶 給我們的趣味和驚喜吧!
二、 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字、紅” 這些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左、右、動”可以通過動作表演的方法。同時對 形近字進行區(qū)分并組詞。
形近字示例:
字 zì 漢字 字字珠璣
宇 yǔ 宇宙 氣宇軒昂
左 zuǒ 左邊 左顧右盼
在 zài 存在 自由自在
右 yòu 右手 左右為難
石 shí 石頭 水落石出
萬 wàn 萬家 千變萬化
方 fānɡ 方向 四周八方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字”的點在豎中線上起筆,注意長橫的寫法。
“左”要注意“工”的那一豎在豎中線稍微偏左一點。
“時”的“寸”的點在橫中線和豎中線的交叉點上。
易錯提示:
“字”的下半部分是“子”,不是“于”。
“左”的右下部分是“工”,不要寫成了“土”。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工--紅(紅色)--江(江水)--扛(扛著)--杠(單杠)
寸--時(時間)--付(付出)--討(討論)--過(過去)
力--動(運動)--勸(勸說)--邊(一邊)--勤(勤奮)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新課講解,知識突破
1.講解第一個謎語。
(1)指讀第一則謎語。
(2)學生自由閱讀,教師相機指導。
(3)解謎,引導學生猜謎。
①“左邊綠, 右邊紅”表明這個字組成部件的顏色,那有哪些東西是綠色的,又有哪 些東西是紅色的呢?
明確:綠色的東西有禾苗、小草等,紅色的東西有太陽、火光等。
②“左右相遇起涼風”,什么時節(jié)能起涼風呢?
明確:秋天的時候起涼風。
③“綠的喜歡及時雨”說明左邊的部分喜歡雨,“紅的最怕水來攻”說明右邊部分怕水。
明確:結合前面的提示,可以猜出左邊部分是“禾”,右邊部分是“火”,最后猜出謎底是“秋”字。
三字詞語拓展示例:
及時雨 敲門磚 莫須有
馬后炮 執(zhí)牛耳
猜謎語竅門:
(1)猜謎語,動腦筋。會觀察,抓特征。跳出謎面想一想,謎底就在話里藏。
(2)如何猜字謎?
①合成法:由兩個以上的字合成謎底。
②加字法:將謎面中的一個字加在另一個上。
③減字法:將謎面中的一個字減去一個字即為謎底。
④離合法:拆開兩字(或幾字)各取一部分組成謎底。
謎語拓展:
(1)天無它大,人有它大。(謎底:一)
(2)一陰一暗,一短一長,一晝一夜,一熱一涼。(謎底:明)
2.講解第二則謎語。
(1)指讀第二則字謎。
(2)指讀短語:互相尊重、令人感動、萬里無云、純凈透明。
(3)同桌互讀四個短語,選擇喜歡的兩個短語說話。
(4)學生用喜歡的短語說話,教師適時指導。
(5)把四個短語放回到謎語中還能讀好嗎?
(6)引導 學生小組內認讀生字并交流識記方法。
(7)解析謎語。
通讀謎面,可以從第三句“‘日’出萬里無云”入手,“萬里無云”說明天氣去“晴”朗,然后反推過去,是“日”加上謎底是“晴”字,可以猜出另一部分是“青”。然后代入其他三句去驗證,“言+青”是“請”,“心+青”是“情 “,”水+青“是”清 “。最后得出謎底是”青“。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有趣的謎語。初步知道了一些猜謎語的方法和技巧,下課后大家回去可以將這些謎語講給家長猜一猜,還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謎語,從而增強大家學習語文的興趣,感受漢字文化的趣味。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猜字謎
一 秋
左邊綠、喜歡雨--禾
右邊紅、怕水攻--火
二
“言”+謎底--互相尊重--請
“心”+謎底--令人感動--情
“日”+謎底--萬里無云--晴
“水”+謎底--純凈透明--清
反推:青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識字 春夏秋冬》語文教案
識字 春夏秋冬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掌握2個偏旁,1個筆畫。
2.通過朗讀、圖片演示等方法了解詞語和短語的意思,知道四季景物的特點,體會四季的美好。
3.積累詞語,感受語言的音韻美,感受四季的美。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2.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老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四季的美好。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借助形聲字的特點和比較記憶的方法識記7個生字,借助插圖理解詞義。
教學難點
1.掌握2個偏旁和1個筆畫。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四季的美好。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呢?他們都各自有哪些特點和代表性的事物呢?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ji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雪、花、霜、池”這些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飛、吹、落、降、飄、游”可以通過動作表演的方法;學習“春、皮”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同時對形近字進行區(qū)分并組詞。
謎語示例:
三人同日來,喜見百花開。(謎底:春解謎:“三人”照應“春”字的上半部分,“同日來”加上一個“日”,就是“春”;“百花開”照應“春”。)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謎底:雪)
形近字示例: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春”的第2筆的橫要稍微短點,第3筆橫在橫中線上。
“雪”的雨字頭要扁平,下面部分的第2筆不能寫出頭。
易錯提示:
“冬”的上部是折文旁,不要寫成了反文旁。
“風”的中間是“”,不要寫成了“又”。
“花”的右下部是“”,不能多寫一撇,寫成“匕”。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欠:吹(吹氣)——砍(砍柴)——坎(坎坷)
票:飄(飄動)——漂(漂亮)——鏢(鏢局)
也:池(水池)——他(他們)——弛(松弛)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新課講解,知識突破
(一)學習第一組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1.出示課文中的四季圖。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老師提問。
(2)根據(jù)交流出示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明確:這四個詞語寫出了四個季節(jié)最明顯的特點。春天的風、夏天的雨、秋天的霜、冬天的雪是一年四季最有特色的景物。
(3)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
朗讀指導: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的字——“風”“冬”,翹舌音的字“霜”。
(4)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2.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景物,說出這些景物的特點。
3.出示“霜和雪”的圖片。
(1)交流: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xiàn)象嗎?
(2)教師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借助字的偏旁,拓展認識漢字。
雨字頭漢字拓展示例:
霜、雪、雷、雹、霧、霾、零、霞、霸
(3)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4)仔細觀察,說說“雨”作部首時,在寫法上有什么變化。
(5)教師范寫生字“雪”,學生書寫并口頭說出筆順。
(二)學習詞串: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
1.出示短語,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明確:這組詞串在第一組四個詞語的后面都分別加上了一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2.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
3.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說說夏天下雨的情景,讀出雨下得大的感覺,讀好“落”。
5.了解“霜降”。認識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積累的帶有這個部首的其他字。
左耳旁漢字拓展示例:
降、隊、陣、階、陽、陸、險、防、院、隱
6.指名說說下雪時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輕盈。
7.有感情地齊讀詞串。
(三)教學詞串:青草、紅花、游魚、飛鳥、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2.學習詞語:青草、紅花、游魚、飛鳥。
明確:“青”和“紅”都是表示顏色的詞語,用來描寫“草”和“花”的顏色?!坝巍焙汀帮w”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用它們來寫“魚”和“鳥”非常形象,因為我們通常說“魚兒游,鳥兒飛”。
3.學習詞語: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
明確:前兩個詞語形式相同,都是針對上一排的前兩個詞語來說的。意思是池塘里的草是青的,山上的花是紅的?!俺亍薄吧健倍急硎镜攸c。前兩個詞語也可以說是相對的:“池”對“山”,“草”對“花”,“青”對“紅”。后兩個詞語形式相同,都是先說動物名稱,接著說它們的動作,最后是到哪里。這兩個詞語也是相對的:“魚”對“鳥”,“出”對“入”,“水”對“林”。
4.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交流。
5.出示詞串三和四。
6.小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讀詞串,相互正音。
7.指名朗讀,開火車讀,齊讀。
8.小組內互相交流好方法。
9.知識拓展。
與四季特點有關的詞語:
春天:春暖花開 春回大地 春意盎然 春色滿園 鳥語花香 草長鶯飛
夏天: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枝繁葉茂 鳥語蟬鳴 蓮葉滿池 郁郁蔥蔥
秋天:秋高氣爽 天高云淡 果實累累 北雁南飛 紅葉滿山 丹桂飄香
冬天:天寒地凍 北風呼嘯 寒冬臘月 冰天雪地 白雪皚皚 冰封大地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年四季的景物特點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課后大家可以去收集一些能代表四季特點的事物。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四季、了解自然,做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孩子。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知識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