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語文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11-30高三語文教案:《寶玉挨打》教案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三語文教案:《寶玉挨打》教案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預習題目:
閱讀課文后,思考以下問題:
1、寶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據(jù)人物的言行,思考人物的性格。
3、黛玉探傷時,為什么會“遲到”?
附:有條件的學生讀30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齡官劃薔癡及局外》中金釧兒挨打一段;集體觀看電視劇《紅樓夢》“寶玉挨打”一段。
1.從人物“集中”和“情節(jié)”集中兩方面,了解課文運用舞臺藝術的手法安排情節(jié)結構的特點。
2. 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視人物性格,學習本文出色的塑造人物的手法,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 認識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會背景,理解寶玉挨打這一事件的實質,即兩種思想觀念的一次大沖撞。
學習本文出色的塑造人物的手法
理解寶玉挨打這一事件的實質。
教學方法
1.第一課時完成教學目的1。以講讀為主,結合預習,使學生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弄清每個層次所出現(xiàn)的人物及其與中心事件的聯(lián)系。
2.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的2和3。以討論為主,重點是通過對兩組人物:賈母、賈政、王夫人和寶釵、黛玉的對比分析,深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在此基礎上把握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會背景。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上一次課,我們學習了《訴肺腑》,知道寶黛愛情通過這次的肺腑之言達到了成熟階段。兩個人也從相互猜忌、試探走向了彼此信任、彼此知心階段。按理,兩個人都應該十分高興,可是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就發(fā)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寶玉挨打。(板書題目:寶玉挨打)不過,請同學們放心,這一事件不但沒有影響他們的愛情,反而更加鞏固了他們的愛情,也使更加堅定了叛逆的決心。這一段節(jié)選自《紅樓夢》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它和《訴肺腑》是前后相連接的,中間只刪去了一些與“寶玉挨打”無關緊要的情節(jié),在此不做補充。
二、解題 并明確學習目標。
“寶玉挨打”可以說是小說《紅樓夢》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寫出了以寶玉為代表的叛逆思想和以他父親賈政為代表的封建思想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發(fā)展到暴力的沖突。這場沖突在以描述日常生活瑣事為主的《紅樓夢》當中可謂是一件大事,作者抓住這一件大事,充分調動各種藝術手段,不僅使眾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將兩種對立思想的沖突揭示得異常深刻。那么作者是如何安排情節(jié)、塑造人物、表達思想的?這正是我們學習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的說,我們要達到三個目標(板書:舞臺藝術安排情節(jié)、人物形象的塑造、兩種思想的沖突。)以舞臺藝術手段安排情節(jié)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情節(jié)集中,即情節(jié)緊緊圍繞著“挨打”這一中心事件,不枝不蔓;其二是人物集中,眾多人物被牽涉在這一事件中,對此做出各自的反映。人物的各自反映所表現(xiàn)出的言行,賦予了人物鮮活的的生命,兩種思想的對立、沖突自然暴露出來。
那么,這場沖突是如何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的呢?請同學們略讀課文,按照“挨打前” 、“挨打” 、“挨打后”的過程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次大意。
三、討論總結
1、情節(jié)集中。 (板書:一、挨打原因:陪客無精打彩、忠順王府告狀、賈環(huán)進讒
原本無氣、倒生了三分氣,又驚又氣、目瞪口歪,面如金紙、眼都紅紫了 偶然因素:焙茗不在、老姆姆耳聾
二、挨打經(jīng)過:小廝打,賈政蓋、要勒死
三、眾人的反應:鳳姐、襲人、寶釵、黛玉
總結:有人將情節(jié)發(fā)展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分別比作潛流暗滾、驚濤大作、余波漣漪,確實形象生動。
2、人物集中。眾多人物都被寶玉挨打這一事件牽連在一起,就好象是被集中在一個舞臺上,有主角、有配角、有龍?zhí)祝兄苯映鰣龅摹⒂性诤笈_幫腔的。那么這些人物是如何被集中在一個舞臺上的,這些人物與這個事件有什么關系、他們各自在這一事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略讀課文思考。
(板書:)
小結:從圖示中,同學們可以看到,在“寶玉挨打”這一事件中,直接主要的矛盾是寶玉和賈政;挨打的直接原因來自于賈雨村、長史官和賈環(huán);間接原因則來自金釧、琪官、焙茗和老姆姆四人;直接阻止者是眾門客、賈目和王夫人;事后作出反應的還有李宮裁、王熙鳳、襲人、薛大爺、寶釵和黛玉。作者正是從對這五組人物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敘述中,將“寶玉挨打”這一事件敘寫得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從以上的分析中同學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文章的結構層次的安排頗具匠心,以舞臺藝術的手法安排情節(jié)結構,通篇以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為序,以事件為中心,將眾多的人有條不紊、毫無破綻地安排在一個舞臺上,共同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家庭生活的大戲。下節(jié)課我們將就主要人物在這一事件中的言行、表現(xiàn)來深入分析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理解兩種思想的深刻矛盾。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課文運用舞臺藝術的手法安排情節(jié)結構的特點,這種情節(jié)結構的安排手法,作者在《紅樓夢》的其它部分也常常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借一個事件,把眾多人物糾結在一起,讓每個人都出來一一表態(tài),通過不同人物的行為言語及人物間不同表現(xiàn)的烘托與對比,使得每個人物形象都十分鮮明生動、有血有肉。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一下人物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理解兩種思想的深刻矛盾。
二、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7-9自然段,思考賈政、王夫人、賈母在教育寶玉的方法上有何異同?從中可見三人各自怎樣的性格特征。
討論總結
三人對待寶玉的態(tài)度:
人物賈政賈母王夫人
異怒其不爭,欲望之愛大于情感之愛。失之以嚴。愛得無情痛惜,溺愛,在行為上失之以寬。愛得發(fā)昏。哀痛,寬大于嚴。愛得無理。
同教育目標一致,都想以封建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寶玉,使其成為家族合格的繼承人。
總結(略)
2、請同學們朗讀第13段和第15段,思考寶釵、黛玉在對寶玉的感情上的異同。【wwW.692p.coM 考試祝福網(wǎng)】
分析、對比:
人物表現(xiàn)寶釵黛玉
動作、神態(tài)托藥、紅了臉、弄衣帶嬌羞眼腫、淚光、氣噎喉堵、抽噎。
語言吩咐用藥、心疼你從此可都改了罷!一句?
心理寬慰、功利之想心中萬句言辭,只是不能說得。
情感真情、圓,醫(yī)傷之藥,功利之念悲戚、直,知己之心。拋棄功利。
形象性格規(guī)勸,大家閨秀關心,知心戀人
寶玉感覺心中大暢,自我怡然,親而遠之。情人哄騙黛玉、體貼關切,冷暖入微。戀人
概括:寶釵、黛玉對寶玉都有真情,但由于她們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表現(xiàn)感情的方式大不一樣。寶釵諳熟世故,理智多于情感;黛玉單純,情感至上。寶釵是封建禮教培養(yǎng)出來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閨秀,見寶玉,送的是藥,心疼是真情,但力圖掩飾,不忘勸寶玉走仕途經(jīng)濟之路。黛玉在情感的世界中沒有世俗的功利觀念,她看寶玉,帶著一顆真心,不勸寶玉走仕途之路,勸他 “你從此可都改了罷”,也只是為寶玉的安危著想。
3、默讀第1至6段,結合以上的人物分析,討論寶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在于父子二人價值觀念上的對立。賈政固守封建主義的道德理念,希望寶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經(jīng)濟之路。他希望寶玉有“慷慨揮灑談吐”,時時顧及“祖宗顏面”,不要讓父親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擔心寶玉將來走“弒君殺父”之路。而寶玉鄙視以男人為中心的虛偽的貴族社會,他追求的真情至性,尋的是知己,堅守情感至上的人生觀。于是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封建道德禮教的叛逆者。 他的挨打也就不可避免。
三、課文小結
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常常把人物放在一起來寫,以“一事牽多人”,或是把關系親近、地位相同、常處一地、性格相似的人對比來寫,比如同為封建家長的賈母、賈政、王夫人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細微差別,毫厘畢現(xiàn);或是把性格迥異的人放在一處去寫,使人物間的不同性格彼此襯托,愈加鮮明,比如以此法寫黛玉、寶釵就是如此。正是通過這種安排情節(jié)、塑造人物的方法,將復雜的人物關系、社會矛盾具體而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使《紅樓夢》既給我們提供了一面審視當時社會情景的鏡子,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幅豐富多彩的人情畫、世俗畫。
四、布置作業(yè)
1、課本70頁一、四題。
2、課外閱讀《紅樓夢》。
擴展閱讀
寶玉挨打
9、寶玉挨打
【教學目的】
??1.了解“寶玉挨打”一節(jié)在《紅樓夢》中的地位——這是全書上半部的高潮,是兩種思想觀念的一次大沖撞。
??2.理清全文思路,體會作品情節(jié)設計方面的特色。
??3.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視人物性格,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寶玉挨打這一中心事件,體會作者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設計思路是本文的重點。
??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難點。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第一課時以導讀為主,對小說賞讀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闡釋,指導學生遵循規(guī)律,理出全文線索。
??2.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教師應提出恰當準確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討論中可進行點撥式賞析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創(chuàng)設探討氛圍,提高學生的賞析審美能力。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步聚】方案一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紅樓夢》以日常生活作為藝術的表現(xiàn)對象,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日常生活中的波瀾起伏,這部不以驚險情節(jié)見長的古典小說經(jīng)久不衰,其藝術成就及思想價值均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極致。今天我們就以小說中“寶玉挨打”的片斷為例,體味這種情節(jié)波瀾的設計之妙。
??二、解題
??本文節(jié)選自《紅樓夢》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皩氂癜ご颉笔切≌f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寫出了寶玉和整個封建勢力的矛盾日益尖銳化,隨著文中導火索的鋪設引發(fā)了這一場不可避免的沖突。??(解說:學生如果在學此文前未接觸過《紅樓夢》,教師授課前可簡要介紹小說的一些基本情況,如主題和人物形象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記得吳功正先生講到《紅樓夢》情節(jié)設計的特色時,曾將起伏跌宕的情節(jié)論為三態(tài):一是“潛流暗滾”,矛盾的積聚時期,表面看似平靜的水面,實際上內中包含著沖突和斗爭的潛流;二是“驚濤大作”,對立雙方矛盾沖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與內在都以非常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三是“余波漣漪”,沖突過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紋蕩漾,進一步深化矛盾,為下一輪沖突埋下伏筆。其中“寶玉挨打”這一片斷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樣具體體現(xiàn)的???(解說:在課前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通過速讀,學生可依據(jù)“三態(tài)”理論快速理清全文的情節(jié)層次。)
??明確: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寶玉挨打,以賈政與王夫人、賈母之間的沖突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應。??分兩部分也可,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寶玉挨打后眾人的反應,近距離反應以王夫人、賈母為代表,遠距離反應以薛寶釵、林黛玉為代表。??(解說:分層首先要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只要標準設置合理,學生論說言之有據(jù)就可以了。)
??2.局部設疑,引導學生討論。
??問題一:思考引發(fā)寶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明確:①寶玉因悲金釧之死,陪客葳葳蕤蕤;②忠順府告寶玉引逗琪官之狀;③賈環(huán)誣告寶玉強金釧未遂。
??問題二:一事緊接一事,層層深入,絲絲入扣,情節(jié)高潮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這其間賈政的神色變化也很有層進性,請同學們從書中快速找出對賈政神色變化的描寫。
??明確:初見時“原本無氣”,證明此時還未起波紋;但看到賈寶玉垂頭耷耳,“應對不似往日”,語無倫次,“倒生了三分氣”,微波漸起;忠順府索人,使賈政“又驚又氣”“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動賈環(huán)告狀,中傷之言猶如火上澆油,“大逆不道”使賈政神色“面如金紙”“眼都紅紫了”,浪濤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極點,打已成為必然。
??(解說:學生讀書,首先要有文本意識,要學會從書中篩選、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問題三:馬克思曾言:“發(fā)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偶然性’的。”寶玉挨打片斷中也有偶然性的情節(jié),請試著找出,看看它的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
??明確:寶玉被喝禁在廳上,他料到挨打勢在必然,連忙托人給賈母、王夫人報信。假想,如果賈母王夫人此時得信,掀起的巨浪便會一下子平息,讀者被吊起的胃口也會頓時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來觸發(fā):機靈貼身的小廝焙茗不見蹤影,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老媽子偏又是個聾子。偶然性的因素為必然性的結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問題四:碰巧的幾件事兒成了寶玉挨打的導火索,請同學們進一步分析賈政“恨”兒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矛盾的焦點在于父子二人價值觀念上的對立。賈政信奉著封建主義的道德理念,嚴格維護著封建主義的社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寶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經(jīng)濟之路。而寶玉恰恰與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和具體境遇,使他鄙視以男人為中心的虛偽的貴族社會,他要的是情場,是知己,是得樂且樂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觀。相對賈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這些事兒,換了其他的事兒,他也會挨打的。
??(解說:學生討論時要指導他們從文本中找根據(jù),如:談賈政:賈政希望寶玉有“慷慨揮灑談吐”,時時顧及“祖宗顏面”,不要讓父親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發(fā)擔心寶玉將來走“弒君殺父”之路等等。文中談寶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寶玉對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滲透著他的價值寶玉思想觀點的資料投影,讓學生進行對照分析并歸納總結
。??如表現(xiàn)賈政的:??“什么《詩經(jīng)》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第9回??“你可好生用心習學,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著!”
??——第23回??“自今日為始,不許再做詩做對的了。單要學習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無長進,你也不用念書了,我也不愿有你這樣的兒子了?!薄?1回
??表現(xiàn)寶玉的:
??“還想什么念書,我最討厭這些道學話,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誆功名混飯吃也罷了,還要說代圣賢立言,好些的,不過拿些經(jīng)書湊搭湊搭還罷了,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扯西扯,弄得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br> ??——第16回
??問題五:寶玉挨打余波蕩漾,由一個情節(jié)深入展開到父母之間、嫡庶之間、情人之間、婆媳之間、主奴之間,請同學們找出兩三例并用簡潔的語言對復雜關系中每個人物的行為加以概括。
??明確:??近距離余波:王夫人哭勸賈政,賈母怒阻賈政;遠距離余波:襲人痛心以相告,寶釵動情來探源,黛玉淚眼表真性。
??(解說:答案不是絕對的,只要學生能依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將多層面的“余波”內容加以概括,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四、課堂小結
??要進行文學鑒賞,首先應準確感知文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提高認識、歸納、評價的能力。比如曹雪芹描寫情節(jié)有一個可貴的經(jīng)驗——他敘寫矛盾往往不是孤立地寫一種原因,而是善于將多種因素或條件有機地交錯在一起,造成矛盾之“源”的厚度。同時一個矛盾波及的后果也是多向發(fā)散的,因而也為下一個波瀾的創(chuàng)設打下了埋伏。
??五、布置作業(yè)
??思考并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過對寶玉挨打后,人們不同態(tài)度的描述來揭示眾多人物的內心世界的。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紅樓夢》有一種非?!敖?jīng)濟”的寫法,就是經(jīng)常借一個事件,把很多人卷進來,再“逼迫每個人出來一一表態(tài),通過不同人物的行為言語及人物間的相互烘托與對比,使得每個人物都顯得立體而豐滿。這節(jié)課就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體會寶玉挨打后,不同人物所顯露的不同心態(tài)。
??二、研習課文
??問題一:請一位同學朗讀第7-9自然段,體會賈政、王夫人、賈母在對待寶玉教育態(tài)度上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并感知人物性格。
??明確:??相同:由于三人皆屬貴族社會的上層人物,他們都嚴格遵從封建的禮制,同時用這種“傳統(tǒng)”觀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寶玉能成為家族合格的繼承人。
??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是他們離寶玉的內心生活太遠了。總之,賈政愛得無情,王夫人愛得無理,賈母愛得發(fā)昏。
??賈政與王夫人相比。相同:認為寶玉該打,應當管教,但教育方法不當。不同:賈政欲望之愛大于情感之愛,所以在行為上失之以嚴,除了講大道理,便是罵甚或打,結果兒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從寶玉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對寶玉過分溺愛。寬大于嚴,其結果,對兒子的管教蒼白無力。
??王夫人與賈母相比。相同:溺愛,在行為上失之以寬。不同:王夫人(同上)。賈母一味地縱容溺愛,成為寶玉最強硬的保護傘,以“孝道”的武器讓賈政認罪,也使寶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遠。??(解說: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本身是見仁見智的,引發(fā)學生討論本身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的興趣,答案絕不可惟一。討論中,學生有時略顯幼稚,只要有文本意識,推想合理,憑借他們僅有的閱歷、知識面等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想法即可,即使彼此間產生分歧也沒關系,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褒揚。教師可參與討論,亦或旁觀引導,最好不做定性的結論。)
??問題二:找一位同學讀第13段和第15段,并請同學們討論寶釵、黛玉在對寶玉用情上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明確:根據(jù)細節(jié)提示比較異同。
??寶釵動作:托藥而進,低頭弄衣帶。語言:“心疼”。神態(tài):紅了臉,嬌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寶玉在外頭大事上“做工夫”,討人喜歡了,也不會吃虧。
??寶玉心理:可玩可觀,可憐可敬,死也無足嘆惜。
??黛玉動作:無聲之泣,氣噎喉堵。神態(tài):悲戚,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滿面淚光。語言:勸寶玉“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寶玉語言:哄騙黛玉,并發(fā)誓為這些人死也情愿。
??恩格斯曾說:“我覺得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xiàn)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現(xiàn)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體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從“怎么做”入手。寶釵、黛玉皆聰穎貌美,堪稱雙峰對峙,她們對寶玉又都有愛的真情,但她們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現(xiàn)感情時也有所不同。寶釵“圓”,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勝于其他。寶釵見寶玉,送的是藥,情急之下,說出了“心疼”之語,令寶玉感動,但此時她仍不忘勸寶玉走仕途經(jīng)濟之路,畢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閨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則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觀上與寶玉相同,因而她能拋棄世俗
的功利,她看寶玉,送去的是一顆真心,她從不說“那些混賬話”,也不勸寶玉走仕途之路,她勸寶玉“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是為寶玉的安危著想。
??(解說:學生討論,教師不要刻意限制學生太多。)
??三、課堂小結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關系親近、地位相同或活動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寫得迥異,比如同為封建家長的賈母、賈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異的人越放在一處去寫,這樣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襯托得更加鮮明,比如黛玉、寶釵在寶玉挨打后的表現(xiàn)。
??(解說:“文無定法”,但不是無法,學生剛開始用幼稚的眼光鑒賞文學作品時,可授之一定的法,活學活用,越趨于自然越好。)
??四、布置作業(yè)
??1.結合課文,搜集有關資料,以“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愛情悲劇之我見”為題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紅樓夢》。
進行比較閱讀,縱觀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窺視賈府矛盾的展開與激化,了解人
物情感發(fā)展的脈絡傾向,預示主要人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高三語文教案:《咬文嚼字》教案設計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高三語文教案:《咬文嚼字》教案設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這里,我想搞個小調查:我們班里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
學生推舉XX。
那么,我想問你,你讀書有什么秘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么,你讀書就是像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
生:也有,
師:這是讀書,那么,我還要搞一個小問卷調查:這次是有關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jīng)教師“朱批”之后,下發(fā)到你的手里,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shù),看完分數(shù)之后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為什么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說,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閱之后,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沒有這樣的同學?
沒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個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后,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jīng)過一道什么程序?
生:裝修。
師:對,裝修。裝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觀,實用。
師:如果原先的設計不太合理,還應該怎么辦?
生:改造一下。
師:對,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師:明白 我這個比方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咬文嚼字。
師: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里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膚淺,缺乏深意。大家說,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以后在學習語文中,是不是應該大大提倡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應該。
師: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紹
師: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于這咬文嚼字內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潛情況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標
師:好,我們說,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讓我們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什么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么啟發(fā)。這就是我們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打投影: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四、切層概括
現(xiàn)在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粗讀一遍文章,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么?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師:好,粗讀一遍,回答剛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個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這個道理比較簡單,好了,這節(jié)課目的達到了,怎么?下課吧?
生:下課?
師: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么辦。
師:對。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說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里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
師:看一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
五、具體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問: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
生:不是。
師:那么,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的。
師:好。我再問一下,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是改壞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師:你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分析一下。
師: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師: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為修改后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生讀。
師:再把關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讀出來。
生讀
師:我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評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
生: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時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師:對,這句話非常關鍵。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在語言文字“推敲”時,改好改壞的依據(jù)是思想感情,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找一個同學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讀一讀,我們認真體會一下。
師:讀得很好。那么第6段和第7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生:講的是閱讀或者寫作的又一難處:聯(lián)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
師:第6段是從哪個角度講的?第7段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
生:第6段是從閱讀中聯(lián)想意義的確定之難。第7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之難來寫的。兩段正好正反對照。大家把關鍵的語句劃出來。
師:這兩段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聯(lián)有沒有關系?
生:有。
師:把相關語句劃出來。讀一遍。
師:好。這樣,我們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對怎樣去“咬文嚼字”是不是獲得了一個總的原則。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煉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煉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對,這才是的關鍵。
六、運用
師:好,有了這樣一個原則,我們給大家舉幾個煉字煉意的例子,學著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來,怎么樣?
例1:教材花邊內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詩句的例子,找同學學著作者的分析方法,說一說用“綠”字的好處。
“春風”不是無情物,吹綠萬物萌生機。
例2:打投影:
紅杏枝頭春意“濃”
紅杏枝頭春意“鬧”
劉公勇在詞話里稱“一鬧字卓絕千古”。“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tài)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并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fā),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盡含于一個鬧字之中。
例3:填詞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驕傲,自豪,令人嘆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么?
知道作者是怎么寫的嗎?
“眩暈”
為什么大家道德想到的是嘆為觀止之類的詞呢?說明“套板反應”在起作用。對,對語言的追求不無極限的。
七、布置作業(yè)
那么,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精練,讓它能與你的豐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詞害意。好不好?
好。那么,這次真的下課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高三語文教案:《邊城》教案設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減輕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三語文教案:《邊城》教案設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從容說課
本文節(jié)選自《邊城》第三至六節(jié)。第三節(jié)敘述了第三個端午節(jié),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著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第四節(jié)追述了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jié),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英俊勇敢又關心體貼人的儺送占據(jù)了翠翠的心。她和儺送相識時儺送說的“大魚咬你”的玩笑話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從此象征著愛情的“魚”的意象維系著儺送與翠翠的關系。第五節(jié)回到現(xiàn)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節(jié)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時巧遇大老天寶的情景。祖父拿天寶試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儺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對愛情的執(zhí)著。這種情感上的執(zhí)著,以及拒絕其他選擇和外來誘惑,讓爺爺擔心會導致不幸。第六節(jié)又回到現(xiàn)在,重點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著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fā)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這四節(jié)小說,時間的回環(huán)往復銜接得天衣無縫,情節(jié)鋪設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勝。
讓學生在熟悉小說情節(jié)的基礎上認識翠翠、認識爺爺,并通過他們來體會作品中的風俗美與人情美。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小說情節(jié)鋪設上運用順敘、補敘的敘述手法,在時間的回環(huán)往復中使作品情節(jié)銜接得天衣無縫的寫作特點。
2.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yǎng)語言鑒賞能力并認識翠翠、爺爺?shù)茸髌分械娜宋镄蜗蟆?/p>
3.通過環(huán)境對描寫的分析了解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閱讀發(fā)現(xiàn)為線索,教師的閱讀提示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整合閱讀信息的能力。
2.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與閱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閱讀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翠翠這個人物是“愛”與“美”的化身的含義。教學難點
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
氛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課前先作一個調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過?
生:(紛紛搶答)長城、海南、泰山、周莊……
師:喲!看不出來,大家“走南閆北”,真可謂“行萬里路”,堪比當年的徐霞客啦!
【眾生笑?!?/p>
師:那我想問一問,有沒有人去過一個叫“鳳凰”的地方?
【學生議論紛紛,互相詢問“鳳凰”是什么地方?!?/p>
師:(故作得意)難住了吧?
生:老師,你給我們說說看吧!
師:鳳凰可是個美麗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師:(看到學生表現(xiàn)出一種憧憬的神情,略做停頓)不過——目前,老師也是“心神往之”啊!
【學生大笑?!?/p>
師:不過,“凡事預則立”——
生:(爭相搶答)“不預則廢”。
師:所以,我找了這些圖片,以備日后游鳳凰一用,現(xiàn)在先拿來與諸君共饗。
【投影?!?/p>
【出示一組湘西風景、民俗的圖片?!?/p>
【學生邊看邊議論,對部分圖片嘖嘖贊嘆?!?/p>
[推進新課]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特別想去這個地方嗎?
生:(七嘴八舌)當然是去看風景啦!
師:(笑)大家只說對了一小部分,其實還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么啊?
師:(看到學生很期待的樣子,故意賣個關子)一言難盡啊!
(學生笑問為什么。)
師:(停頓一下)怎么說呢?這樣說吧:看不盡的鳳凰美,說不盡的沈從文。
生:(恍然大悟)老師你說的是《邊城》吧?
師:對!可以說邊城就是鳳凰。這里不僅有著清山秀水,淳樸的民風,更走出了沈從文先生這樣一位質樸、博學,將“愛”與“美”演繹得動人肺腑的“湘西的兒子”。
【投影?!?/p>
1.沈從文照片及生活書店1934年首版《邊城》圖。
2.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原名沈岳煥,苗族)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xiàn)代文學作家,僅次于魯迅”(金介甫.~effeI·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j。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lián)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zhàn)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學生們讀了這段話后,不禁再次贊嘆。】
師:就是這樣一位“湘西的兒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學作品中表達對他的故鄉(xiāng)——鳳凰的牽掛??梢赃@樣說,鳳凰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zhèn)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橫空出世的光環(huán)之中。沒有莎士比亞,英國的斯特拉福小鎮(zhèn)不會蜚聲世界;沒有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不會成為世界音樂中心;沒有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不會成為旅游勝地;同樣,沒有沈從文、黃永玉這樣的世界文化大師,鳳凰不可能馳名海內外。鳳凰的美,不僅在山水,更在于沈從文筆下所描繪的、人間最淳樸的風情,這才是吸弓l老師的地方啊。
【學生若有所思?!?/p>
師:好的。那么鳳凰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剛才是直觀的圖片,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沈從文是怎么寫鳳凰的。
【投影。】
一個好事的人,若從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一定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為“鎮(zhèn)簞”的小點。那里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有一個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頓了數(shù)千戶人口的。不過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產、經(jīng)濟的情形下面,成為那個城市榮枯的因緣。這一個地方,卻以另外一種意義無所依附而獨立存在。試將那個用粗糙而堅實巨大石頭砌成的圓城作為中心,向四方展開,圍繞了這邊疆僻地的孤城,約有五百余苗寨,各有千總守備鎮(zhèn)守其間。有數(shù)十屯倉,每年屯數(shù)萬石糧食為公家所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營汛。碉堡各用大石堆成。位置在山頂頭,隨了山嶺脈絡蜿蜒各處;營汛各位置在驛路上,布置得極有秩序。這些東西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按照一種精密的計劃,各保持到相當距離,在周圍附近三縣數(shù)百里內,平均分配下來……
(選自沈從文《鳳凰》)
【學生看后竊竊私語。】
師:大家在討論什么啊,能不能說說看?
生1:這個地方給人一種很古老的感覺,但是它又那么小。
生2:很神秘,感覺上去和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不一樣。
生3:過去這里是不是經(jīng)常打仗啊?
生4:老師,我想問一下,這個地方遠不遠?
師:怎么樣,想去了吧!(學生笑。)
師:的確,僅僅是看這些文字的東西,我們就有一種被深深吸引的感覺,更何況生于斯、長于斯的沈從文呢?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邊城》的世界,去看看在這湘西一隅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個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
師:說到《邊城》這個故事的由來,還有這樣一件事:1933年夏,沈從文同未婚妻游青島嶗山時,意外地看到一個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邊提水。他回想起家鄉(xiāng)“起水”的古老習俗和美麗如畫的青山綠水、充滿詩情的淳厚民風,情不自禁對未婚妻說,他要以那小姑娘來寫一個故事。沈從文不久到北京結婚后,就開始寫起跟未婚妻說過要寫的故事《邊城》。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故事
師:這樣一個令沈從文念念不忘、令我們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這里的民俗吧。下面大家看書,看看書中都寫了哪些風俗。
生l:端午節(jié)的時候,婦女和小孩們穿了新衣服,還在頭上用雄黃蘸酒畫個王字,這一天還可以吃魚吃肉。
師:在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生1:有的,過年時也這樣,那時感到很高興。
師:很留戀那段光陰吧?
生1:是的。
師:哎——無奈光陰一去不復返啊!(很多人都會意地笑了)我問一下,為什么要用雄黃蘸
酒畫個王字呢?
生1:……
師:誰能告訴大家?
生:(有人舉手)是為了辟邪,傳說雄黃酒可以除病去災。
師:很好。大家接著看下去,還有些什么風俗?
生:賽龍舟。
師:好像有許多地方都有這個風俗,我們都知道,這是為了紀念一個人——
生:(爭相回答)屈原!
師:對。那么我們看看在這里,賽龍舟賽出了幾個主要人物,他們是誰呢?
生:(繼續(xù)看書后有人回答)龍頭大哥順順、天保和儺送。
生:(有人補充)這里也提到了翠翠。
師:翠翠也去賽龍舟嗎?
生:她是去看。
師:看龍舟的人多不多呢?
生:當然很多,課文里說“大約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
師:嗯,看來端午節(jié)對這里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對于故事的主人公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
師:好的,下面大家來看一看翠翠和儺送是怎么相識的。
【學生看書,之后請一位同學復述相關情節(jié)?!?/p>
師:好的。可以說這是一次邂逅。起初翠翠對儺送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生:開始的印象不好?!八詾槟悄凶泳褪且嫌信顺璧臉巧先ァ比缓筮€罵了儺送,而且文中還有這樣一句“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給狗‘那輕薄男子還不值得叫”。
師:接下來的變化是什么?
生: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時,她“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說什么,默默的隨了那火把走去”。
師:從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生:我認為她很淳樸、也很可愛。她不愿意別人把她看成那種唱歌的女子,同時,在她錯怪了別人的時候她感到很難為情。
師:是的,正是好一個“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小姑娘。這就是翠翠,一個很單純的小姑娘的形象,然而我們繼續(xù)看下去,就是這一次邂逅在翠翠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請大家閱讀第五部分的內容,把這方面的內容找出來。
生1:“兩年日子過去了”,“但這印象不知為什么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jīng)過的事情甜而美”。
生2:“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生3:翠翠在聽祖父和嘍羅的談話時也一直在想著聽到有關二老的消息。
師:(笑)看來翠翠開始為二老而傷神了。(生笑)不僅如此,在小說的第六部分又有相關的描寫。說說看。
生:當爺爺提起當年端午的事情時,“翠翠還正想起兩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這時也可以看出她在想著二老。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一時間答不上來)……
師:(提示)請大家注意第六部分描寫婚嫁的這一段,在看到別人家辦喜事時,翠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當她聽到“遠處有吹嗩吶的聲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并且還把船拉過岸去,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這是有人娶親,或許她想到了自己和儺送,我理解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對未來有一種向往。
師:(笑)是向往結婚嗎?
生:應該是。
師:可以這樣理解。不過,或許翠翠心里還沒有想到那么遠,或許這只是表明了她內心里剛剛開始萌動起一種對愛情的渴望,一種對于未來的模糊的感覺。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翠翠,才更使人感到真實、可愛。
師:除了翠翠與儺送的感情故事外,《邊城》還給我們展示了爺爺與翠翠間的親情。文中這樣的文字比較多,請大家選幾處來談一談。
生1:(笑)爺爺非常疼愛翠翠。比如看賽龍舟時,他不忘叮囑別人送翠翠回家。
師:你是說那個替爺爺撐船的人嗎?
生1:是的。
師:可是接下來他們兩個人都喝多了啊?
生1:(笑)爺爺有點老糊涂了。(眾生笑。)
師:(笑)看來這個爺爺也是有些老頑童的脾氣。(生笑。)
生1:不過,爺爺后來還是認錯了。當他看到翠翠回來后,還在問“翠翠,你怎么不答應我,生我的氣了嗎”,這說明爺爺很在意翠翠,怕她生氣。
師:(笑)可是翠翠似乎是沒領情嘛,因為她在想著“另外一件事,屬于自己不關祖父的”,并且這件事“使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她一晚上都沒理睬爺爺,似乎她對爺爺?shù)脑捄懿环旁谛纳稀@蠋熯@樣理解對不對?
生2:不對。這是因為翠翠掛念儺送而有了心事,和她跟爺爺?shù)母星闆]有關系。從其他情節(jié)來看,爺爺對翠翠的關心和翠翠對爺爺?shù)年P心都是一直沒有改變的。
師:舉個例子說一說?
生2:第六部分當爺爺說到翠翠長大了時,翠翠說“人大了就應當守船呢”,“人老了應當歇憩”,這些話表現(xiàn)出的是翠翠對爺爺?shù)年P心。況且下面還有這一句:“翠翠睨著腰背微駝白發(fā)滿頭的祖父,不說什么話”,我認為這句話也是寫翠翠對爺爺?shù)母星榈?,她看到爺爺越來越老,已?jīng)想著替爺爺守船了。
師:很好??梢?,雖然這祖孫倆偶爾會有一些小矛盾,但在一些微小、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中,時時都讓人感到祖孫二人相互關心、相依為命的那分濃濃的親情。很多時候這祖孫二人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真正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啊!(生笑。)
師:不過,在另外一件事上,爺爺沒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孫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點隔閡了,大家明白我說的是什么事嗎?
【學生討論。】
師:這個問題有一些難度,請大家自由發(fā)言吧。
生:應該是在翠翠愛戀儺送這件事上。第五部分寫到爺爺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話
“祖父不說什么,還是唱著。兩人都記起順順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灘過節(jié),但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這句話里說“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說明爺爺還不知道翠翠的心事。翠翠的“記憶所止處”應該是指想到二老,而爺爺不知道這一點。他還在想著讓
師:(鼓勵)你的閱讀非常仔細,很好!這么說,在這件事上,爺爺有點“自以為是”了。(生笑,表示同意。)
師:從全文來看,在愛情問題上,一開始.祖父的確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這也給翠翠帶來了煩惱。不過雖然如此,但這并沒有影響到祖孫二人的感情。翠翠對爺爺一如既往地依賴和關心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師:在剛才的討論中,翠翠與爺爺之問的親情,翠翠對儺送的愛情讓我們看到了小說中所表現(xiàn)出的人情美。在這種人情美之外,小說還為我們展示了湘西地方的風俗美。下面請大家看看,小說中都有哪些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了湘西人的美好、善良。
【學生討論】
生1:這里的人們有一種自己的生活樂趣,像是自娛自樂。在第三部分寫到“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還不曾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似乎就沒有什么事情能打擾他們,很有一種世外桃源的味道。我想,這就是湘西吸引人的一個原因,也是這里的人們更為善良的原因吧。
師:“世外桃源”,我認為你的這個詞用得很好。老師在讀這篇小說時也有這樣的感受。這也是老師向往這里的一個原因啊。(生笑。)
生2:這里的人情非常淳樸、厚道。第六部分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乘船過河后,一定要給錢,而爺爺卻堅持不肯收,為此兩人還起了爭執(zhí)。爺爺?shù)囊痪湓捊o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禮輕仁義重”,雖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錢,但他還是領了這分情。
師:你說得很好!不過,我替你補充一點,爺爺和翠翠的生活是不是很寬裕?
生2:不是。他們的生活是很拮據(jù)的,節(jié)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還是順順給他們的鴨子和粽子。這也就更顯示出爺爺和這里的人彼此之間的感情都很厚道。
師:也就是說,物質利益的東西在邊城這個環(huán)境里顯得并不重要,盡管這里有些人,如爺爺和翠翠,他們的物質生活可以說是清貧的,但他們并沒有為此而成為物質利益的追逐者。
【學生邊聽邊點頭?!?/p>
師:剛才我們提到了順順,那現(xiàn)在我們就借這個話題來說說順順這個人。根據(jù)課文內容來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3:在邊城里,他是一個富有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師:文中有哪些內容表現(xiàn)了順順這種品格?
生3:第三部分說“但下水救人呢,當作別論。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
師:也就是說,在順順這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在這里,沒有貧富貴賤的分別,只有人和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多好的人,多好的邊城啊!(生會意地笑了起來,不時有人在議論著)請大家繼續(xù)往下看,還有哪些內容可以看出這里民風的善良、淳樸。
生4:我覺得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非常安詳。
師:安詳?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和善良、淳樸的民風有什么關系呢?
生4:這里的人除互相幫助外,還能以一種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生活,在這里沒有那種尖銳的矛盾,似乎大家都很平和,就連翠翠的那條狗都很善解人意。我認為這正是受淳樸民風的影響所致。
師:你說得很好。正如沈從文先生自己在談到《邊城》時所說的:“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與世無爭、平和安詳不正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的形式嗎?(學生若有所思,時而竊竊私語、時而贊嘆。)
師:(略作停頓)不過說到與世無爭,說到?jīng)]有矛盾,這里我想給大家補充一個情節(jié)——
師:大家知道天保和儺送同時都喜歡上了翠翠嗎?
【學生搖頭】
師:在課文節(jié)選的內容之外,小說是有這個情節(jié)的。所以,說到?jīng)]有矛盾,其實是不對的,問題是人們如何去處理矛盾,尤其是天保、儺送、翠翠這三個人不同一般的關系會讓他們選擇怎樣的方式去化解這種矛盾呢?按照湘西的傳統(tǒng),天保和儺送是要進行一場類似于西方的決斗的,但他們最終并沒有選擇這種方式(停頓了一下)……
生:(很急切地問)那他們怎么樣了?
師:(笑)這個結果,老師希望大家課后自己在小說里尋求答案。相信大家會在其中發(fā)現(xiàn)更富意味的人情美。
[課堂小結]
師:有人這樣評價《邊城》:“《邊城》是古今中外最別致的一部小說,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仙女?!被蛟S每一位初讀《邊城》的人,都會為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唯美淳樸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靜的氛圍、醇厚幽遠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邊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沖泡的清茶,淡香緩緩飄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遺世獨立、只可遙望而無法靠近的伊人,有著不可企及的絕塵之美。作為一個喜歡邊城、喜歡沈從文的老師,我希望同學們能再次走進邊城;沈從文是一個相信純情的力量的人,那就讓我們也到邊城中去尋找一種恒定而久遠的感動,去尋找一種超于物外的純粹的美!
[布置作業(yè)]
課后完整地閱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并將自己的感悟寫成一篇文章,以備交流。
高三語文教案:《訴肺腑》教案設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語文教案:《訴肺腑》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又是全書的主干,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描寫最生動、表現(xiàn)最成功、意蘊最豐富、影響最深遠的愛情故事。
“郎才女貌”是我國古代戲曲、小說中常見的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模式,這種建筑在“憐才愛色”基礎上的愛情往往缺乏廣泛深刻的思想內涵;而《紅樓夢》中寶黛的愛情卻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現(xiàn)為生活理想及自我實現(xiàn)意義上的志同道合,表現(xiàn)為不約而同地懷疑傳統(tǒng)人生所規(guī)約的道路和終極目的。封建社會沒落時期的兩個叛逆者,在經(jīng)歷了彼此的猜疑、擔心、試探、慪氣之后,終于互明真心、心心相印了?!对V肺腑》一文正是敘寫寶黛二人互明心跡的精彩片斷。
1.體會課文中肺腑之言的內涵,通過分析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的專一、真誠、純潔、美好,體會其間所蘊涵的廣泛而深刻的思想意義。
2.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
(解說:理解寶黛共同的思想基礎是體會文中肺腑之言的關鍵,導言先將寶黛愛情與古代才子佳人式的愛情做一簡要對比,可使學生定向地、高起點地把握寶黛愛情蘊涵的思想內核,同時也可使學生迅速有效地學習課文。理解肺腑之言的內涵、欣賞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1.本文節(jié)選的是《紅樓夢》第31、32回的有關情節(jié),快速閱讀課文之后把握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情節(jié)。
明確:主要情節(jié)是湘云帶丫環(huán)翠縷來賈府,拾到寶玉不慎丟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來,尤其擔心金麒麟又引來“金玉良緣”之說,因此悄悄前來欲察二人之意,聽到寶玉在湘云、襲人面前對自己不避嫌疑的稱揚,心有所感;接著,寶玉向黛玉傾吐了積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解說:分析小說,思想內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藝術特色也好,情節(jié)結構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礎,是依托。此環(huán)節(jié)意在使學生熟悉情節(jié),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準備。)
2.節(jié)選的作品情節(jié)上有相對的完整性,我們在熟悉情節(jié)之后,再看看課文中著力刻畫的人物有哪幾個?他們分別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刻畫這幾個人物的?學生通過尋找、朗讀、討論的方式理解。
明確:
課文著力刻畫的人物有:寶玉、黛玉、湘云和襲人。
寶玉厭惡仕途,不愿與士大夫結交,蔑視封建道德倫理規(guī)范,熱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侶,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執(zhí)著于理想愛情的追求,她與寶玉心相通,志相同,盡管為得到專一的愛情整日以淚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內心仍蘊積著反抗的情緒,她被寶玉視為從來不講“混賬話”的知己。
湘云雖也曾勸說寶玉要熱心仕途,多結交官宦,講談經(jīng)濟學問,但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又不及寶釵那樣深,她的言詞表現(xiàn)了她嬌憨活潑、開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襲人對寶玉的規(guī)勸及其對寶玉誤把她當黛玉而發(fā)出內心隱情的震驚,和后來她很快向王夫人發(fā)出寶玉有可能越出禮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個馴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規(guī)范的立場。
(解說: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這種文學現(xiàn)象。文學作品中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質的語言就是個性化的語言。讓學生重點朗讀人物對話部分和心理描寫部分,仔細體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寶黛二人的思想感情,為理解肺腑之言的內涵作鋪墊。)
3.在把握了課文中著力刻畫的幾個人物之后,再來看看有一個人雖未出場,可湘云和襲人都對其發(fā)出由衷的贊揚,這個人又是誰呢?她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
明確:寶釵。通過湘云與襲人之口,作者間接地刻畫了薛寶釵的形象。她在人們的眼中是一個溫柔敦厚、豁達大度、隨分從時、很會做人的金陵閨秀。
4.寶玉向來是“心里有妹妹,但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見人說:‘史大姑娘來了?!?,又“連忙就走。寶玉愛黛玉,但遇著溫柔豐韻的薛寶釵和爽朗灑脫的史湘云,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感情確乎是曾經(jīng)游移不定的,作者將黛玉、寶釵、湘云三人放在一個平面寫有什么深意呢?
明確:為了突出寶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識,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戀的純真愛情。
黛玉、寶釵、湘云三人,論風姿,一個裊娜風流,公認有種病態(tài)美;一個鮮艷嫵媚,公認有種健康美;一個靈秀灑脫,公認有種天真美,都具備著“傾國傾城貌”。論才學,一個魁奪“菊花詩”;一個諷和“螃蟹詠”,譽稱絕唱;一個韻和“海棠詩”,壓倒群芳,都是錦心繡口、慧心靈氣。論門弟,一個是侯門之后;一個是皇商之家;一個是侯門之女,與賈府都是門當戶對。論親緣,都是寶玉的表姊妹,結成婚緣都是“親上加親”,三人都有資格成為寶玉的婚姻對象。
然而寶玉卻越來越鐘情于黛玉,而和寶釵、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為他認為寶釵和湘云“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兒,也學得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真真有負天地鐘靈毓秀之德!”尤其是寶釵一再規(guī)勸寶玉“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jīng)濟之道,雖屢嘗閉門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從不對寶玉說“仕途經(jīng)濟”和“光宗耀祖”之類的“混賬話”,終于使得寶玉對三人在態(tài)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親疏的區(qū)分,以這種思想認識為基礎,才有了“訴肺腑”的情節(jié)。
(解說: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對寶黛愛情的專一真誠、成熟鞏固、純潔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礎進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從內心吐露的真實之言,找出課文中二三處加以分析。
明確:
例①寶玉點頭嘆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寶玉在黛玉面前放膽訴說一腔真情,既體恤痛惜著黛玉的病體,又焦灼期盼著黛玉對自己真情的明曉,感情分外地執(zhí)著、真誠、純潔而美好。
(解說: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品讀、分析,體會肺腑之言的內涵。)
為幫助學生把自讀引向深入,教師應當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
1.試析寶黛愛情曲折發(fā)展的過程及敘寫這一過程的深刻思想意義。
明確:寶黛二人從“木石前盟”到一見面似曾相識的親近感,從多次的口角到間接的試探,雖然寶玉生來“聰明靈慧”,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卻誰也不能領悟對方的深情實意,總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遠之意”,二人終由多次的小牾積聚成一次大沖突,直吵得一個“臉紅頭脹”,一個“手心冰涼”;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如何解開二人心頭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難,其實也實在容易,寶玉的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
當寶玉聽到湘云勸他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問”時,甚覺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無意中聽得此言,不禁驚喜交集,本來想到因寶玉獲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們“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悄悄來到怡紅院,本出于對寶玉的極不放心,一聽寶玉此言,轉而對寶玉極為放心,引為知己。
曹雪芹在對寶黛二人情感曲折發(fā)展的敘寫過程中,提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礎,二要彼此互相尊重,這一愛情觀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質來說,又是屬于未來的。單就這一點,曹雪芹真不愧為思想的巨人,文學的大師。
2.真實自然又貼切細膩的心理描寫。
明確:本文描寫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兩種手法對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話描寫學生很容易通過閱讀分析把握,這里主要說說心理描寫。
本文比較集中的心理描寫主要是在黛玉無意中聽到寶玉對自己稱揚不說“混賬話”一節(jié),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黛玉在對愛情的追尋過程中,總是憂傷多于快樂,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僅在于愛情的本性是排他的,愛情的痛苦也是最個人的,更主要的還在于她與寶玉的愛情乃是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互相聽到了內心召喚的回音,因而隨著愛情的步步深化,她越來越感到環(huán)境的勢利、險惡和前途命運的艱難、叵測。這一段“喜”“驚”“悲”“嘆”的心理描寫,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黛玉細心多慮、多情善感,對真誠真心的寶玉的愛戀,也暗示了二人愛情發(fā)展的悲劇性結局。課文就是通過這段極具個性化的心理描寫塑造了林黛玉這一典型形象,其真實、自然、貼切、細膩的心理描寫,古往今來引發(fā)了多少人的共鳴之心和同情傷感之淚!
(解說: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將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閱讀《紅樓夢》第29回的相關情節(jié),回答下面的問題。
且說寶玉因見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飯也懶怠吃,不時來問。黛玉又怕他有個好歹,因說道:“你只管聽你的戲去罷,在家里做什么?寶玉因昨日張道士提親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聽見黛玉如此說,心里因想道:“別人不知道我的心還可恕,怎連他也奚落起我來。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煩惱加了百倍。要是別人跟前,斷不能動這肝火,只是黛玉說了這話,倒又比往日別人說這話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臉來,說道:“我白認得你了!罷了,罷了!黛玉聽說,冷笑了兩聲道:“你白認得了嗎?我那里能夠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寶玉聽了,便走來,直問到臉上:“你這么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黛玉一時解不過這話來。寶玉又道:“昨兒還為這個起了誓呢,今兒你到底兒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誅地滅’,你又有什么益處呢?黛玉聞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話來。今日原是自己說錯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來,說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誅地滅’!……何苦來呢!我知道昨日張道士說親,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緣,你心里生氣,來拿我煞性子。原來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卻只用假意試探,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寶玉的心內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為我解煩惱,反來拿這個話堵噎我,可見我心里時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沒我了。寶玉是這個意思,只口里說不出來。那黛玉心里想著:“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人的?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呢?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這個‘金玉’,見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兒著急,安心哄我?!?/p>
那寶玉心中又想著:“我不管怎樣都好,只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罷,不知也罷,只由我的心,可見你方和我近,不和我遠。黛玉心里又想著:“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丟開,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遠你了?!?/p>
1.這些文字主要寫什么?
2.選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來刻畫寶黛二人?
1.這段文字主要寫寶黛二人為明曉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試探終至誤會的內容。
2.采用的是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對話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二人因誤會而賭氣而使誤會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寫則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了二人心細如發(fā)、互相揣測、頓生誤會、備受煎熬的情形。
(解說:設計這個思考題,旨在使學生在擴展閱讀訓練中,進一步了解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并更清晰地把握寶黛二人愛情發(fā)展的進程,加深對課文中人物描寫手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