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語文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8-04高一語文教案:《短歌行》教學設計(一)。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教案:《短歌行》教學設計(一)”,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教案:《短歌行》教學設計(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睎|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闭f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蘇軾推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崇拜孫權,“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唐代大詩人杜甫仰慕諸葛亮,他在《蜀相》中這樣贊美諸葛亮的功績:“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标懹我惨灾T葛亮自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p>
周瑜等人固然稱得上英雄,但人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曾是中國北方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一個在當時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堪稱英雄,但歷來得到的評價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概括了人們對他的三個稱謂:英雄、奸雄、奸賊。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
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睉蚯枧_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他的三個稱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語文課,咱們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曹操詩歌現(xiàn)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p>
②有的抒發(fā)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這些詩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和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但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漢樂府詩大多敘事,而曹操常用樂府舊題抒寫感情和抱負,內(nèi)容和形式上多有創(chuàng)新,氣魄雄偉,情感深沉,于質樸自然中帶有慷慨激昂的悲壯情調(diào)。代表了“建安風骨”的特色,推動了五言詩的發(fā)展。
二、研究性探討:
這樣一個人物,才華超眾,關心民生疾苦,為何遭人詬罵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度龂肥共懿僮鳛榧樾鄣男蜗笊钊肴诵?。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在對曹操的評價上,與原著保持一致。劇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電視連續(xù)劇里的鮑國安的一段演唱,是與劇情不相適宜的。
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的《短歌行》片段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看,他獨攬大權,他想統(tǒng)一國家,他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這些在歷史上是有進步意義的,他順應了那個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我們對他的評價應著重看他對歷史的供獻,而不應該僅僅從道德方面來看。也就是說,《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義來說,不外乎表達了歷史真人曹操感嘆人生短暫,渴求賢才輔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詩有悲壯慷慨的個性特征,這一首詩也正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建安風骨”。
第三,再看藝術作品,作者著力劉備臉上貼金,給曹操臉上抹黑,顯然是為了擁劉反曹的主題服務的。就拿情節(jié)來看,當龐統(tǒng)(當然也是一個藝術形象)給他獻了連環(huán)計后,曹操看到他從北方帶來的將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這就免除了他的后顧之憂,這也使他誤認為踏平江東的確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舉行盛大的宴樂,無非是想作戰(zhàn)前總動員,他的動員致辭就是《短歌行》,當他需要別人吹捧之時,“不識時務”的師祭酒居然說正聲雅樂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氣之下,舉槊刺死師祭酒,而后,又于次日親自為師勖送葬。作者這樣安排情節(jié)顯然是為了告訴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過是事后諸葛亮,好大喜功,愛聽頌歌,他的壯舉只不過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說,這樣安排情節(jié)只是為了塑造一個奸雄的形象。說穿了,藝術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藝術形象,不能等同于現(xiàn)實中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三國人物曹操。
三、把握詩歌情感主線
但有一點,電視劇的處理是正確的,即此詩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詩歌。詩中有“對酒當歌”的句子,可作證據(jù)。
(一)酒是一個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文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與酒有關的詩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學過的詩文里?可以互相討論。
一壺濁酒喜相逢——酒是喜
紅酥手,黃藤酒——陸游與妻子被母親分開,他無奈,憤恨
濁酒一杯家萬里——思鄉(xiāng)
舉杯澆愁愁更愁——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達的是邊關將士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豪邁。
可以這樣說,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認為,酒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很多東西來源于酒,歸根于酒,當你舉杯的時候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父母,事業(yè),家庭,歡樂,悲傷……看樣子,酒常與某種情感相連,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呢?
(二)我一直覺得這首詩的名字不好,因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對酒當歌。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大家齊讀,開始!
教師朗讀。
學生結合教師的朗讀,分析本詩的風格特點。
學生齊讀。
(三)情感是解讀詩歌的鑰匙,曹操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從詩中尋找線索(找詩眼)。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可以說,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么詩人為何而憂?讓我們弄清這個問題。
四、分析詩人的情感
1、“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之“憂”
這首詩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對酒當歌,應該唱歌,忽然就變了,人生幾何,人生短暫,就像朝露。但我們說過,酒代表各種感情,這首詩是從什么開始的?
明確:憂。憂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書:光陰易逝
師:詩人舉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該高興,可詩人滿腹憂愁,用什么來解憂呢?
生:酒。
師:對。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墒蔷普婺芙鈶n嗎?當然不能。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保拼娙肆_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本萍词鼓茏屓送鼌s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除去,比如憂人生短暫,酒并不能延長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暫,只能從自身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有一個問題是,同樣意識到人生短暫,人生態(tài)度卻未必相同。
師:曹操看到人生短暫,曹操持何人生態(tài)度?
明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是消極的。但聯(lián)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做出判斷,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實現(xiàn)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xiàn)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xiàn)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師: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
項羽:剛愎自用 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 成就天下
師: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tài)度?
生:“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2、“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憂”
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nèi)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p>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
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粗姸嗟馁t才,曹操內(nèi)心應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nèi)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yè)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闭驗楣I(yè)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傲记輷衲径鴹?賢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師: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
生:沒有賢主。
師:回答得很好!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師: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但五班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苯柚芄牡涔?,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詩人正是為了成為高山,成為深海,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 志 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
五、研究性探討
曹操志向遠大,同時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單憑匹夫之勇,必須依賴天下賢能,故而求賢若渴。其實三國時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視人才,劉備發(fā)現(xiàn)諸葛亮這匹千里馬,留下“三顧茅廬”的美談。
幻燈片:
有人說三國之爭實為人才之爭,最后魏蜀吳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各自擁有一大批才智過人的能臣與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梢哉f人才得失,生死攸關。假如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團隊的領導,你將如何對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才?
你將如何對待人才?
同學一:提供有利條件。 高薪,高職位
同學二:好的工作環(huán)境。
同學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才?
同學一:復合型人才
同學二:創(chuàng)新型人才
提醒學生,自己首先應成為一名人才,從現(xiàn)在就要為將來打好基礎。
六、課外拓展:
請大家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現(xiàn)實意義。
幻燈片:
從寫作的角度——敢于創(chuàng)新,抒發(fā)真情實感
從人才的角度——廣納人才,唯才是舉
從人生理想的角度——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從國家政治的角度——國家的統(tǒng)一、安定是主流
七、課后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請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曹操的理解。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短歌行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語文短歌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8 詩三首短歌行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jīng)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zhàn)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叫兩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yōu)缺點。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fā)。(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皩飘敻琛保鸵豢春芟笫恰豆旁娛攀住分械南麡O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扒嗲嘧玉啤倍?,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盀貔o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fā)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背誦課文
附:板書: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結語:英雄的慷慨悲歌
高一語文必修2《短歌行》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必修2《短歌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培養(yǎng)學生穿透詩文把握文章內(nèi)涵的能力
3、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引句、比興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說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蘇軾推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辛棄疾崇拜孫權,“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8226;京口北固亭懷古》);唐代大詩人杜甫仰慕諸葛亮,他在《蜀相》中這樣贊美諸葛亮的功績:“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陸游也以諸葛亮自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周瑜等人固然稱得上英雄,但人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國》: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戰(zhàn),后果最為嚴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劉備,失敗得最慘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責的是他的人品,最有爭議的是他的歷史功過,最沒有爭議的是他的文學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二、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戲曲舞臺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itAR/
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他的三個稱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語文課,咱們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生大聲自讀全詩讀時要盡量以“曹操的身份”來朗讀
2、指明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3、老師范讀學生思考這首詩的內(nèi)容
4、解題:從文題就可看出本文屬歌行體,一般篇幅較長,本詩共三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每兩章為一節(jié),共分八章四節(jié)
《樂府題解》根據(jù)《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jié)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愁和苦悶
5、提問:曹操詩歌現(xiàn)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RX1inT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②有的抒發(fā)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8226;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N.
(《《《短歌行》屬于哪一類內(nèi)容?(第二類)
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是什么?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及情感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
明確:憂
2、全詩當中反復出現(xiàn)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
要我們弄清這個問題,一起分析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ji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
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幾句詩其實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生命真相的哲學思考這種對生命短暫宇宙永恒的深切體悟在后代詩歌中比比皆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中國詩人自古就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借著酒盡情揮灑著詩興,寫下了無數(shù)美麗的詩篇詩仙李白有著“莫使金樽空對月”“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放浪漫;蘇軾既有著“把酒問青天”的純真,也有著“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古今第一女詞人李清照有著“沉醉不知歸路”的歡樂與溫馨,也有著“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沉哀凄苦飽經(jīng)滄桑憂郁的詩圣杜甫也曾唱出過“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心曲由此可見,中國的詩酒文化源遠流長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diào)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是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nèi)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yè)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第二節(ji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齊讀)
這一句,揭示曹操“憂”之內(nèi)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實現(xiàn)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xiàn)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xiàn)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
項羽:剛愎自用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成就天下
問: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tài)度?
明確:“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jīng)8226;小雅8226;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歷經(jīng)坎坷,又因年歲增長,光陰流逝,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而憂愁,發(fā)出了人生短暫之嘆,這不是無所作為者、蹉跎歲月者、不思進取者的消極之“嘆”,是渴望賢才幫助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之嘆,是進取中的憂嘆,追求中的苦悶,表達了詩人抓緊時間干一番大事業(yè)的強烈愿望,隱含著的仍是積極昂揚的精神
第三節(jié):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齊讀)
問: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nèi)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問: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嚥,心念舊恩”“陌”、“阡”都是指田間小路東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駕、屈駕“用”,以“存”,探問、問候“契闊”,久別重逢“讌”,通“宴”“舊恩”指往日的情誼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
問: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看著眾多的賢才,曹操內(nèi)心應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xiàn),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nèi)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yè)未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一是時光易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二是賢才難得,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三是功業(yè)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正因為功業(yè)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
第四節(ji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問: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p>
問: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詩人正是為了成為高山,成為深海,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在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板書)
五、藝術特色
gs⑴用典
“青青子衿”——《詩經(jīng)·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jīng).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韓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tài)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⑵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3、慷慨激昂之氣此詩氣魄宏偉,感情充沛,時憂時喜,忽徐忽急,展示著詩人博大坦蕩的胸懷
六、總結:《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抒發(fā)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fā)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xiàn)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體現(xiàn)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傳世的千古名篇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nèi)ズ煤脤W習的
七、布置作業(yè):1、預習《歸園田居(其一)》
2、完成課后練習一3
3、課后練習三填在書上
高一語文《短歌行》教案
高一語文《短歌行》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全詩。
2、培養(yǎng)學生穿透詩文把握文章內(nèi)涵的能力。
3、教育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2、熟背全詩。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情感。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曹操》)
東漢末年分三國,涌現(xiàn)了很多英雄,大家知道這首歌唱的是哪位英雄嗎?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曾是中國北方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一個在當時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堪稱英雄,但歷來得到的評價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概括了人們對他的三個稱謂:英雄、奸雄、奸賊。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同學們談談在你心目中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回答)
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
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他的三個稱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語文課,咱們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
二、檢查預習,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朗讀感知:組織學生自由閱讀全詩,初步感知詩句。
2、情境感染: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3、正音。教師對照視頻里的讀音糾正,提醒重點字詞,字音。
三、把握詩歌情感主線
1、讓學生回憶讀詩的方法和角度:意象和詩眼
2、讓學生迅速找出本詩的詩眼:憂。(并找出相關詩句)
3、看到這個字,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曹操為什么而憂?
合作探究,學生自學詩歌。找出作者憂什么?找初詩中原句并說出用了什么手法,該怎樣讀。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并展示交流)
一憂人生短暫: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憂人才難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三憂功業(yè)難成: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教師補充:
(一)酒是一個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文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與酒有關的詩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學過的詩文里?
一壺濁酒喜相逢——酒是喜
紅酥手,黃藤酒——陸游與妻子被母親分開,他無奈,憤恨
濁酒一杯家萬里——思鄉(xiāng)
舉杯澆愁愁更愁——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
可以這樣說,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認為,酒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很多東西來源于酒,歸根于酒,當你舉杯的時候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父母,事業(yè),家庭,歡樂,悲傷……
(二))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兩處引用的介紹)
明確:借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xiàn)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
項羽:剛愎自用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成就天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師: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看著眾多的賢才,曹操內(nèi)心應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jīng)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明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吧讲粎捀撸粎捝?。”詩人正是為了成為高山,成為深海,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小結:“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
四、藝術特色
1、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詩經(jīng)·鄭風·子衿》
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jīng).小雅.鹿鳴》
賢才若來投奔于己,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薄俄n詩外傳》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tài)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薄豆茏?形解》
海納百川,誠心納英才,希望接納的人才越多越好。
2、巧用比興。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時光何其短暫。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喻得不到賢才的憂思不可斷絕。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喻賢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尋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詩人惟恐賢士不來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納人才的博大胸懷,用以虛心待賢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厚遇賢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五、詩歌總結
《短歌行》抒寫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兼詩人的曹操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抒發(fā)了自己對人生苦短和時光易逝的苦悶和感嘆,同時也以真誠和迫切的心情抒發(fā)了自己招攬賢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志。在詩歌的最后也坦誠的向世人展現(xiàn)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全詩前面部分寫的沉郁悲涼,后面部分寫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體現(xiàn)了建安時期“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傳世的千古名篇。對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曹操的那種珍惜時間、積極上上的精神,真誠坦蕩的胸懷以及樹立遠大理想、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們?nèi)ズ煤脤W習的。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詩。
2、寫作:《曹公,我想對你說》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人生短暫
憂人才難求志——統(tǒng)一天下
功業(yè)難成
英雄慷慨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