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2《蕭紅墓畔口占》九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案。
《蕭紅墓畔口占》九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案
創(chuàng)作背景
是近代詩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詩。這首詩是詩人戴望舒在蕭紅墓前憑吊時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詩人對朋友的真摯懷念和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深沉感慨。詩句采用口語,質樸且明快;敘述十分簡潔,卻能讓細膩而又深沉的感情從中自然地抒示出來。
蕭紅墓畔口占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蕭紅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淺水灣,年僅31歲。詩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他因宣傳抗日而被捕入獄,并受傷致病。1944年作者雖已獲釋出獄,但祖國山河破碎依舊,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淺水灣探訪蕭紅的墓地,這首詩是作者在蕭紅墓前憑吊時的口占之作。
文學賞析
此詩題作“口占”,似乎是詩人在墓地即目所見,出口成章,沒有經(jīng)過長期的思索和醞釀??催^詩題,再看詩篇本身,短短四行,既無沉痛的語言,也不見淚水的痕跡,給人的印象并不強烈。倘若知道了詩人和被憑吊者蕭紅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會有別樣的感悟了。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詩篇緩緩而起。沒有過頭的形容和修飾,顯得極其平實、自然,“六小時”說明時間之長,“長途”說明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其時其地的實際感受,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推而廣之,它又何嘗不是蕭紅不幸的原因所在。
第二行“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為詩篇帶來了一線亮色,蕭紅愛花,也常在作品中寫到各式花卉,如今送上一束鮮艷的山茶花,不就是對死者最大的告慰。
這首詩藝術上的特點是:詩句采用口語,質樸且明快;敘述十分簡潔,卻能讓細膩而又深沉的感情從中自然地抒示出來。
名家點評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蓉《大學語文(B版)》:“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在蕭紅墓前,詩人應該內(nèi)心有一些和蕭紅的對話,但此時已無須說出?!拔摇钡摹暗却迸c“你”的“臥聽”,“我”的“長夜漫漫”與“你”的“海濤閑話”兩相對應,這是“生”和“死”的對話,“生”的艱難的行走還要繼續(xù),而“死”則是永恒和安詳?shù)?,短短的四句詩蘊含著詩人對生命的思索和慨嘆。
山東工商學院社科部副教授孫維屏《中國新詩名作賞讀》:詩人對他早年的夸飾傾向有所節(jié)制,隱喻的運用和詩人對人生的洞察結合得異常準確。本詩語言樸素洗練,明白如話,而又富于質感、充滿暗示,標志著新詩語言的成熟。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修己《中國新詩鑒賞大辭典》:有人評李金發(fā)和戴望舒時,稱戴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遠遠高于李。從《口占》一詩所具有的古典詩詞的意味來看,這種評價不是沒有根據(jù)的。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年),現(xiàn)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币馑际钦f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其作品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等。
在中國新詩史上,戴望舒屬于詩作不多但影響力很大的詩人,尤其在詩的情調(diào)上別有風味,是新詩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恒星,盡管已故臺灣詩人余光中曾貶抑過他的詩,認為他的詩的語言不夠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詩歌愛好者認為他的詩的措辭有甜膩夸飾之嫌,某些詩作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但這都不會影響戴望舒及其詩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對其喜愛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會想到他那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耳熟能詳?shù)某擅鳌队晗铩?,正是這首《雨巷》為其贏得“雨巷詩人”的美稱,不過,在其“雨巷詩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鑲嵌有一顆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還鑲嵌有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這首《蕭紅墓畔口占》,盡管這顆明珠小了許多。
1942年早春,年輕女作家蕭紅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暫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為蕭紅的友人同樣四處漂泊、屢遭挫折、幾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終于來到了香港淺水灣蕭紅墓畔,憑吊祭拜。耳畔,海浪陣陣,冷風嗖嗖;眼前,紅山茶盛開,好友陰陽相隔,低矮的墳塋,簡陋的墓牌,詩人觸景生情,哀痛難抑,于是采了一束紅山茶輕輕放置墓畔告慰亡靈,一首四行短詩脫口而出: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四行簡短平實平淡的文字背后隱藏著綿長真摯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瀾不驚之下是內(nèi)心深處的波濤洶涌。
名為悼亡詩卻不見悼亡詩句,不似典型悼亡詩的圖式,詩人用墨極為克制,甚至于吝嗇,既沒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際,也沒有渲染自己與逝者的交游情誼,輕描淡寫的克制中透露出一絲凄美的哀怨和一種深沉的懷念。許多年來,這短短的幾行小詩,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感染力和淡淡的憂傷凄美的感覺意境,讀來意味深長。
詩人不避路遠,不憚時長,懷著一顆寂寞之心前往淺水彎墓畔憑吊拜祭,不是出于理性的責任義務與道德良心的勉強以及名利的誘惑,而是出于心靈深處的真情呼喊與沖動。想到友人生前的漂泊坎坷人生,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際,不由悲從中來。
“紅山茶”之隱喻比德,表達了對蕭紅由衷的贊美、欣賞與緬懷,紅山茶之花性花品,所蘊含的意義豈不正是蕭紅一生品性風采的寫照——凌寒高潔、冷艷不群、堅忍不屈、執(zhí)著奔放。采摘一束鮮艷的紅山茶,這是戴望舒這樣一位情深意篤的詩人心目中對亡友最好的緬懷與祭奠,放置一束鮮艷的紅山茶,這是對蕭紅這樣一位生前愛花寫花的詩人最好的告慰與祭奠。
詩人不避路途遙遠,不憚耗時之長,孤身一人來到友人墓畔憑吊祭拜,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寂寞困頓處境:“長夜漫漫”中“等待”的自己一直在向往光明,等待黎明,期盼與友人互訴衷腸??伞澳恪眳s不再等待,去了另一個世界,“臥聽著海濤閑話”,以如此決絕的方式徹底擺脫“黑暗”的糾纏。漂泊了一生,終于有了安息之地,在面海的淺水彎,不再受驚擾,不再掙扎流浪漂泊,依偎在“你”喜歡的大海身旁,睡在這淺水彎的一隅,面朝大海,看綠蔭花影,聽潮起潮落。
這首傷逝之作,包含著對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對亡友真摯的情感與懷念,對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與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靜的描述背后潛藏著長久的辛酸與刻骨的悲痛。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短詩《蕭紅墓畔口占》教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短詩《蕭紅墓畔口占》教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初中語文短詩《蕭紅墓畔口占》教案
【學習目標】
1.能夠把握詩歌節(jié)奏,感受詩歌韻律美。
2.結合詩歌背景,能夠理解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語言。
3.能夠體會詩歌情思、哲理。
【教學過程】
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
一.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年),現(xiàn)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余杭區(qū))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币馑际钦f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其作品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等。
文本賞析:
此詩題作“口占”,似乎是詩人在墓地即目所見,出口成章,沒有經(jīng)過長期的思索和醞釀??催^詩題,再看詩篇本身,短短四行,既無沉痛的語言,也不見淚水的痕跡,給人的印象并不強烈。倘若知道了詩人和被憑吊者蕭紅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會有別樣的感悟了。
這首詩藝術上的特點是:詩句采用口語,質樸且明快;敘述十分簡潔,卻能讓細膩而又深沉的感情從中自然地抒示出來。
二.整體感知
1.讀出節(jié)奏;體會情感。
2.初讀本詩你有怎樣的感受?
【背景鏈接】
蕭紅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她因病死在極度混亂中的香港。這對當時同樣在香港堅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可是當時要埋葬蕭紅談何容易,戴望舒“他們多方設法,托日本《朝日新聞》的一位記者,弄到一張證明,幾個朋友,搞到一輛板車,自己拉著,走了六、七個小時,將蕭紅的遺體拉到了淺水灣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塊寫有‘蕭紅之墓’的木簽?!笔捈t生前是那樣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樣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傳抗日而被日本憲兵投入監(jiān)獄,受盡了折磨。出獄以后,原先在香港宣傳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經(jīng)過黨組織的幫助,早已紛紛離港潛返內(nèi)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過了很多年,詩人才得以前來憑吊蕭紅。
【細讀感悟】
1.結合詩歌背景,你從“走了六小時寂寞的長途”中體會到了什么?
明確:“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詩篇緩緩而起。沒有過頭的形容和修飾,顯得極其平實、自然,“六小時”說明時間之長,“長途”說明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其時其地的實際感受,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推而廣之,它又何嘗不是蕭紅不幸的原因所在。
2.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明確:“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為詩篇帶來了一線亮色,蕭紅愛花,也常在作品中寫到各式花卉,如今送上一束鮮艷的山茶花,不就是對死者最大的告慰。不說“墓畔”而說“頭邊”,蘊藏著詩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著,幻想她只不過是暫時安睡等豐富復雜的感情。
3.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明確:“長夜漫漫”,寫出這種“等待”的漫長、痛苦,難以忍受,也隱喻蕭紅的生命正是在這漫漫長夜中被摧殘的。
4.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明確:“卻”字,表示詩人與友人雖然天人永隔,逝者卻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詳與達觀。聽“海濤閑話”,海陪伴著逝者,雖仍然不免寂寞,但靈魂卻超然靜觀,從容安詳,道盡作者的人生感悟。
總結:本詩語言樸素、洗練又富于質感,充滿暗示;情感表現(xiàn)沉靜、克制,而又深摯,平淡中見深厚,委婉中滲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優(yōu)秀的詩篇之一。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蕭紅墓畔口占》創(chuàng)新教案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蕭紅墓畔口占》教案設計
目標導學二:《蕭紅墓畔口占》1.簡要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其中《雨巷》傳誦一時,因而有“雨巷詩人”之譽。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獄。在獄中寫下《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詩篇。
蕭紅(1911-1942),原名張廼瑩,身世坎坷而創(chuàng)作成就很大的現(xiàn)代女性作家。蕭紅老家在黑龍江省呼蘭區(qū),她很早就從東北逃亡進關,輾轉呼號,193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用自己的筆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蘭河傳》。
戴望舒與蕭紅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卻是一見如故。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蕭紅生病卻得不到正常的治療,死在極度混亂中的香港,年僅31歲。這對于當時同樣在香港堅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來說,自然是一個極大的刺激。這首詩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來后拜謁蕭紅墓時所作,“口占”,說明這是隨口吟成。
2.朗讀詩歌,體會詩中的情感表達。(1)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
明確:“六小時”說明時間之長,“長途”說明距離之遠,強調(diào)“六小時”和“長途”,是寫實,更隱指詩人對已故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凹拍奔仁窃娙水敃r的實際感受,又是詩人長期以來心境的真實寫照,是詩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調(diào)。
(2)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明確:不說“墓畔”而說“頭邊”,蘊藏著詩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著,幻想她只不過是暫時安睡等豐富復雜的感情。
(3)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明確:“長夜漫漫”,寫出這種“等待”的漫長、痛苦,難以忍受,也隱喻蕭紅的生命正是在這漫漫長夜中被摧殘的。
(4)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明確:“卻”字,表示詩人與友人雖然天人永隔,逝者卻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詳與達觀。聽“海濤閑話”,海陪伴著逝者,雖仍然不免寂寞,但靈魂卻超然靜觀,從容安詳,道盡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詩語言樸素、洗練又富于質感,充滿暗示;情感表現(xiàn)沉靜、克制,而又深摯,平淡中見深厚,委婉中滲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優(yōu)秀的詩篇之一。
三、板書設計
《蕭紅墓畔口占》:情感美
八年級語文下冊《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知識點
八年級語文下冊《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知識點
一、字音字形
1、字音
泳yǒug博bó溺nì舐shì
2、形似字組詞
詰jié反詰
潔jié潔白
辯biàn辯論
辨biàn辨別
舐shì舐干
紙zhǐ紙張
博bó博愛
博bó拼搏
慨kǎi感慨
概gài概括
二、詞語解釋
1、反詰:反問。
2、博愛:舊指對人類普遍的愛。
3、若無其事:像沒有那回事一樣。
4、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把別人饑餓看作自己饑餓,把別人被淹沒看作自己被淹沒。比噙設身處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著想。
三、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郭沫若: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四川樂山人。1921年出版的詩集《女神》,以強烈的革命精神,鮮明的時代色彩,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豪放的自由詩,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負責有關抗戰(zhàn)文化宣傳工作。其間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顯示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這是他創(chuàng)作的又一重大成就。這些劇作借古喻今,緊密配合了現(xiàn)實的斗爭。
2、寫作背景
蕭紅(19l1一1942),是在魯通先生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現(xiàn)代女作家,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人。幼年喪母;寂寞的童年養(yǎng)成她恬矜、孤獨、矜持、倔強的性格。1930年為反抗澍建包辦婚姻,離家出走,開始了流亡與掙扎的人生征途。193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34年與芾軍一道到上海,得到魯迅的鼓勵和幫助,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35年出版中篇小說《生死場》,奠定了蕭紅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從日本回國參加抗日斗爭。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邊的淺水灣,年僅32歲。
蕭紅把一生都獻給了人民解放事業(yè),在她身上有著年輕人所應有的精神品質。為了紀念這位年輕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蕭紅墓前舉行集會,郭沫若在會上作了五分鐘即興講演。
四、課文內(nèi)容分析
(一)題目解說
見“寫作背景”
(二)結構分析
講演稿的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結尾三個密切相關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1—4)就“五分鐘講演”引出話題,總領全文。
第一層(1—3)營造輕松氣氛,拉近心理距離。
第二層(4)切境抒發(fā)對蕭紅的懷念與哀悼之情,引出講演話題。
第二部分(5—11)揭示演講的主題,闡述“年輕精神”的三個特征。
第一層(5、6)正反對比,引出講演主題。
第二層(7—10)分析“年輕精神”的三個特征。
第三層(11)小結年輕精神的特征.
第三部分(12)收束全文,勉勵青年,深化主題
(三)整體感知
1、重點段落分析
①講演對于我倒不是件難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鐘”,卻使我感到困難。而主席又只要我作“5分鐘”的灘頭講演,讓你們好早點跳下海去,作你們的青春舞泳。
[段解]開頭三段文字,郭老就地取材,既表達了“在蕭紅墓前”、對一群年輕人、作“五分鐘講演”這三層含義,又起著領起下文的作用,即為提出演講話題作鋪墊。②這三段話語言風趣幽默,營造了活潑輕松的氣氛,拉近了同聽眾的心理距離,激發(fā)了聽眾對講演的興趣。
②年輕人之所以為年輕人,并不是單看年紀輕。假如是單看年紀輕,我們倒看見有好些年紀輕輕的人,卻已經(jīng)成了老腐敗,老頑固,甚至活的木乃伊——雖然還活著,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幾千年。
反過來我們在歷史上也看見有好些年紀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幾千年,而一直都還像活著的年輕人一樣。所以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并不是專看生理上的年齡,而主要的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
[段解]對那些“年紀輕輕”但在精神上已衰老的人,作者憤怒地斥之為“老腐敗、老頑固”,把他們比作“活的木乃伊”,其慷慨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充滿貶斥色彩的理性的語言。在從反面痛斥那些“老腐敗、老頑固”后,作者又從正面熱烈贊揚“年紀老”但“精神并不老”的人,從而順理成章地提出了主題。這一主題飽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說出了生命的真諦:人,由少到老,由生到死,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年輕精神”可以使人超過短暫的生理年齡走向精神生命的永恒。
2、重點語句點撥
①這三種年輕精神的特征,每一個年輕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這些特征保持著,并擴大著,那他便永遠年輕,就死了還年輕;假如他把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紀輕,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僅不年輕,而且老早是一個死鬼了。
[點撥]把具有“三種年輕精神的特征”的人與失掉了“三種年輕精神的特征”的人進行對照比較,這樣不僅可以表現(xiàn)出鮮明特征,還可以顯示講演者的愛憎情感,表現(xiàn)演講詞的思想傾向,鮮明突出地表現(xiàn)主題。
②就在這樣的認識之下,我們向“年輕精神”飽滿的青年朋友們學習,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
[點撥]“使自己年輕”是對年輕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輕人成為真理的追求者、博愛的實踐者、勇敢的戰(zhàn)士。這講的是“修身”。“使中國年輕”是要年輕人明確“修身”的目的,是為了“治國”,是為了使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并使新中國繁榮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一句是鼓勵年輕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
3、主題
這篇即興講演,講述年輕精神的特征,鼓勵年輕人培養(yǎng)“年輕精神”的品質,“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為未來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4、寫作特點
(1)情理交融的語言。
(2)構思巧妙,正反對比。
5、體驗探究
(1)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應該如何做,“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
(2)學習了這篇演講稿,你能否針對某種情境作簡短演講。
①隨便吐痰、隨意說臟話,惡語傷人。
②班級有人抄襲別人作業(yè)。
③中學生上網(wǎng)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