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兩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31《詩四首》教學設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詩四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詩四首》教學設計(《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使至塞上》王維、《渡荊門送別》李白、《游山西村》陸游)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四首詩,形成積累。
2.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四首詩。
2.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情入題
同學們,一個人的性情的涵養(yǎng)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憑借什么?是詩歌。“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發(fā)?!崩首x詩歌,我們可以接觸詩人的所思、所感,朗讀詩歌可以培植我們更多的涵養(yǎng)。讀熟一首詩,在休閑時間里吟誦一下,就像唱歌一樣,心靈上能補益無限。今天我們來感受這四位詩人的詩歌吧。
二、粗讀感知第一、二首詩歌,把握思想感情
1.朗讀中感受形象。
2.指導朗讀,培養(yǎng)語感。
3.師范朗讀,把握停頓和感情基調(diào)。
4.師生合作,掃除字詞障礙。
5.對照注釋,了解大意。
三、賞析《歸園田居》
1.導入。
由學生交流陶淵明及其詩歌的事跡入手,了解課文的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加深對本詩的理解。
如:陶的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使得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感受到了作者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的《歸園田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詩文,了解這首詩的大意。
①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側(cè)重寫詩人對什么的體驗?
②為什么寫這些景物?圍繞這些景物寫了什么事?“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
③“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生交流明確:全詩寫了南山下的豆田雜草眾生,豆苗稀少,詩人不得不早早起來勞作,直到很晚才能伴月而歸。回家的路上,雜草茂盛,露水沾濕了衣裳,詩人也不在意。詩人覺得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心里就很滿足了。詩人農(nóng)藝不精,卻不很在意,這是因為詩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過這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與他在官場的爾虞我詐來比,詩人更喜歡前者。
(2)讀出情境。自由背誦。
3.賞析與拓展。
(1)品出意味。找出并有感情地讀出你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蛘哒務勗娙藶槭裁催@樣寫。
引導學生賞析交流感觸較深、值得玩味的詩句,提醒學生注意歸納、升華和積累。
(2)想出余地。說說你心中的田園生活。
引導學生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詩歌,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意境、形象和主旨。
4.全班齊背。
四、賞析《使至塞上》
1.導入。
推薦幾首“邊塞詩”,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雁門太守行》等,初步感知“邊塞詩”那種豪放壯美的氣勢。
2.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初步了解大意。
出使的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2)自由誦讀,互評交流。
(3)探究賞析。
①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景象?沙漠、“孤煙”、黃河有什么特點?由此種景象詩人聯(lián)想到了什么?
②如何賞析本文能體現(xiàn)“詩中有畫”的“千古奇觀”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币痪洌?/p>
③說說“征蓬”、“歸雁”意在寫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④你認為哪些詩句最精彩,你最喜歡,理由是什么?有感情地讀出來。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明確: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詩,畫中有詩?!蹦υ懠赐蹙S,從這首詩中看出如畫的景致:第一,大漠無邊無際(大、金黃)、黃河杳無盡頭(長、混濁),“長河”之上只有那一輪圓圓的落日(紅艷)。“孤煙”的蒼白與“直”都顯得單純簡凈。作者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寫中。第二,邊塞將士戰(zhàn)功赫赫,也感受到了戰(zhàn)爭平息后的寧靜氣氛。第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構圖豐富,線條簡潔,色彩多樣,抓住了大漠的特色,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而壯美的塞外風光。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王國維先生稱這一句為“千古壯觀”,的確名副其實。
3.《使至塞上》怎樣將敘事、寫景相結合的?
點明:一切景語皆情語。表達詩人被排擠朝廷之外的抑郁孤寂之心。詩中敘事,則事中見景,事中見情,詩中寫景,則景中寓事,景中含情。全詩“狀難描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4.積累名句,背誦詩歌。
5.結合這首詩,用自己的巧手畫出心中最美的大漠圖景。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背誦第一、二首詩歌。
2.填寫句子。
(1)(),帶月荷鋤歸。
(2)大漠孤煙直,()。
二、熟讀第三、四首詩歌,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
1.學生示范朗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
2.師生合作掃除文字障礙。
3.對照注釋了解大意。
三、精讀
1.賞析《渡荊門送別》
(1)導入:送別是古今文人墨客常寫常新的題材。你知道有哪些送別詩?(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這些詩飽含濃濃的離別之情。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也是一首送別詩,他又寫了什么呢?
(2)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學生自讀、跟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
(3)再讀,思考。
①說說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②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留戀故鄉(xiāng))
明確:者行蹤。(離別蜀地,漫游楚地)所見的是什么景象?壯麗。
③探究閱讀:討論交流品味寫景的句子。
如:“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了什么樣的景象?
A.山漸漸遠去、消失,眼前出現(xiàn)一望無際的平野。
B.水也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4)作者如何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
(5)延伸作業(yè):課外摘抄一些邊塞詩和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詩歌。
2.《游山西村》
(1)導入。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nèi)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到鄉(xiāng)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產(chǎn)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
(2)整體感知。
①試讀,讀正確、讀流暢。
A.以什么為線索?圍繞哪個字展開?(詩人行蹤)
B.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農(nóng)村生活)
C.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這首詩中寫景句,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最好,說說理由。
如:流傳最廣的兩句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希望這一生活哲理。
(3)探究。
①《游山西村》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人情美?
②像詩人再訪山西村時的情景,寫一段文字。
(4)拓展延伸。
《歸園田居》和《游山西村》都反映鄉(xiāng)間生活,抒發(fā)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處?我們還學過哪些反映鄉(xiāng)間生活的古代詩歌?
四、背誦這四首詩
五、作業(yè)設計
試從這幾首詩中任選一首,根據(jù)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繪畫的形式,把你的閱讀感受描繪出來。
【資料寶藏】
1.作者簡介
陶潛(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他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jīng),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靜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41歲辭去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他的田園詩主要見于他的《飲酒》、《歸園田居》等。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人。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zhàn)。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xiàn)出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示兒》等,均為世人所傳誦。
王維(702-761),字摩詰,原籍山西祁縣,后隨父遷居蒲州。21歲中進士,任大樂丞。后因事貶濟司庫參軍。安史之亂中,在安祿山部下被迫受任給事中。平亂后,一度遭貶,后又做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他通音律,工書畫,詩與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主要是山水詩,這類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風格。蘇軾贊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李白(701-762),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先代于隋末流寓中亞碎葉城,他出生于此。五歲時隨父移居錦州昌隆青蓮鄉(xiāng)。25歲出蜀,長期在各地漫游,天寶元年,供奉翰林。后受權貴諂毀,不久離開長安。晚年漂泊困苦,客死當涂。李白是我國唐代繼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韻律和諧多變。其詩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擊時弊,揭露奸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內(nèi)容十分廣闊。
2.寫法舉要
《歸園田居》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胺N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皫г潞射z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作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
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成輝,柔和完美。
《使至塞上》
這首詩從結構上看,前后敘事,中間寫景。敘事、寫景各具特色。詩人敘事借用典故以古喻今,虛中有實;寫景有實有虛,寓情于景。例如,“征蓬”兩句,蓬草飄飛是秋天的景象,大雁北飛是春天的景象,詩人出塞的時間不管是春還是秋天,都不可能同時看見這兩種景色,為了表現(xiàn)自己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故而采用了虛實相映、情景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此外,“大漠”兩句,“孤煙直”和“長河落日”的景象使人們聯(lián)想到了唐軍大破吐蕃之事及邊塞的赫赫戰(zhàn)功,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平息后的寧靜氣氛??傊娭袛⑹?,則事中見景,事中見情,詩中寫景,則景中寓事,景中含情。全詩“狀難描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渡荊門送別》
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的長軸山水圖,是膾炙人口的佳句。這聯(lián)詩句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含長江中游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游山西村》
(1)主線突出,層次分明。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愿為頻來之約”。尤其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zhuǎn),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2)寫景中寓含哲理。
詩中頷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流暢絢麗,開朗明快,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間漫步,山泉溪流曲折穿行,蜿蜒的山徑也依稀難辨,正在迷惘之際,忽然看見柳暗花明中,有幾間農(nóng)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視野和心胸頓覺豁然開朗。錢鐘書說:“陸游這一聯(lián)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也會遇到山回路轉(zhuǎn)、撲朔迷離之境,頓生茫茫之感,便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lián)給人的啟示,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
3.《歸園田居》的其他兩首詩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又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本篇先敘歸隱原因,以及自己的稟性與世俗不相適應,后寫恬靜幽美的田園風光,以及歸田后的愉快心情。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粒懵渫菝?。
本篇寫歸田后悠閑自得的勞動生活。詩人歸隱后謝絕世俗的人事交往,和農(nóng)民在思想感情上已有一定程度的接近。但由于當時潯陽一帶仍有戰(zhàn)亂,所以結尾隱含著對田園生活前景的憂慮。
4.詩歌今譯
《使至塞上》
我只身輕車簡從赴西北出使邊塞,經(jīng)過居延屬國一直向前。像隨風而去的蓬草飄出漢塞,似振翮北飛的大雁進入胡天。荒漠深處一縷烽煙直上云霄,黃河岸邊一輪落日又大又圓。在蕭關下遇到騎馬的偵察兵,打聽到都護正在燕然山前線。
《渡荊門送別》
我乘舟遠渡荊門外,到那古時的楚國之地游歷。高山漸漸隱去,現(xiàn)出空曠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進廣闊的荒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云霞,如同綺麗的海市蜃樓。我更加喜愛故鄉(xiāng)的江水,不辭萬里送我遠行。
《游山西村》
不要嘲笑農(nóng)家里的臘酒渾濁,豐收年景,款留客人的雞豬卻十分豐足。山巒重重疊疊,清碧的小溪曲曲折折,仿佛已經(jīng)無路可走了,突然之間我又看見前面柳綠桃紅,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簫聲鼓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原來是春社日快要到了。人們穿的戴的都很簡潔樸素,古老風俗在這里依然保存。但愿從今以后,我能不時地趁著夜色,拄著拐杖,輕叩農(nóng)家柴扉,與老農(nóng)談論桑麻。
《歸園田居》(其三)
在南山下種豆,野草長得很茂盛,豆苗卻稀少。早晨起來就到田里清除雜草,月亮出來以后才扛著鋤頭回家。田間小道很狹窄,兩旁草木叢生,傍晚的露水打濕了我的衣裳。衣服被打濕了并不值得可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精選閱讀
詩四首
詩四首
(《歸園田居》《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游山西村》)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
課時安排4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查找有關資料,給詩歌插配有關的圖畫。老師準備錄音機、課件、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導入新課
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體感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b.“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并明確: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zhí)著;自己的田園之樂。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研讀與賞析o教師出示學生繪制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l曰I學生思考并討論交流。教師明確: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
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nóng)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
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
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痹娙伺谴髟滦燎诟?,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zhí)著。語言“自然、通俗”。齊背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游山西村》陸游
導入新課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nèi)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xiāng)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chǎn)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整體感知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b.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全班討論、交流明確:a.圍繞一個“游”字展開。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nóng)家。走在通往山西
村的山路上,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終于來到山西村。在山西村,
正值社日臨近,農(nóng)民們衣著簡樸,吹簫擊鼓,結隊往來,熱鬧非凡。詩人盼望著以后能
夠有時間乘月色出游,隨時拄著手杖來敲門拜訪。b.表現(xiàn)了詩人陶醉、留戀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nóng)村的人情美中,留戀村民的好
客、熱情、淳樸,對此次郊游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
競背課文
抽查背誦
■研讀賞析
齊背詩歌,思考下列問題:
《游山西村》中,哪兩句詩流傳最廣?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鐾卣寡由臁稓w園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鄉(xiāng)間生活,抒發(fā)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處?
明確:《歸田園居》(其三)流露出了歸隱田園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側(cè)重于對農(nóng)家純樸風俗的留戀。我們還學習過哪些反映鄉(xiāng)間生活的古代詩歌?
孟浩然《過故人莊》、辛棄疾《西江月》……■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這兩首詩歌。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使至塞上》王維
導入新課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zhàn)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整體感知教師范讀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出使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明確:
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
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jīng)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自由朗讀,限時背誦檢查背誦■研讀賞析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b.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學生對照自己畫的圖畫賞析,四人小組討論明確:a.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
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nèi)心的激憤和抑郁。b.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nèi)灰簧⒒臎鰺o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
云霄,顯得異常醒目?!肮聼煛眱勺帜軤钇渖耥?,“孤煙”之后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
純簡凈?!伴L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
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
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齊讀背誦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渡荊門送別》李白
導入新課
初一時我們曾學習過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詩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你還記得嗎?另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鄉(xiāng)愁的詩歌?(學生回答,教師可再做補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反映故園之思的詩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整體感知教師范讀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nèi)容。b.抒發(fā)作者鄉(xiāng)愁的是哪一句?學生討論交流a.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睆木拔锓矫嬷P,表現(xiàn)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xiāng)思。自由背誦課文抽查背誦研讀賞析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么順序描繪的?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理由。出示學生設計的圖畫或課件,引導學生對照賞析,四人小組討論交流a.“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qū)懙?。b.示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鼻熬湫蜗竺枋隽舜鋈龒{、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后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笔窍纫运忻髟氯鐖A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辈恢苯诱f出對養(yǎng)育過自己的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意,而是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情深。齊讀背誦■延伸作業(yè)閱讀《歸園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適、岑參的著名邊塞詩,并點評賞析。從四首詩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出來。
板書設計:
歸田園居
前四句:田間的勞動情形
五六句:歸途夕露沾衣
七八句:抒寫歸隱意愿
使至塞上
敘寫出使經(jīng)歷(既言事,又寫景)
刻畫塞外風光(意境雄渾,視野開闊)
渡荊門送別
首聯(lián):遠渡的地點
此行的目的
頜聯(lián):寫景(遠)
頸聯(lián):寫景(近)
尾聯(lián):抒情(思鄉(xiāng))
游山西村
受邀去農(nóng)家寧靜、歡悅
去山西村的路上景美
在山西村風俗獨特
別山西村不舍
教學后記: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能對詩的語言進行品味,能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綜合性學習六:怎樣搜集資料
訓練要求:
1、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
2、選擇搜集主題。
3、清理過程。
4、整會材料。
5、寫作。
訓練時間:7課時
《冰心詩四首》教學設計2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冰心詩四首》教學設計2”,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冰心詩四首》教學設計
教法探路
教學目的:
1.體會詩中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和所蘊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學習這四首詩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詩歌
2.創(chuàng)造性地感悟詩歌,把握作者是如何來抒情和闡述哲理的。
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母親》、《紙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配樂詩《獻給母親的歌》導入:聽完后問同學們,你們怎么樣來贊美母親呢?同學回答后教師概括:母親是偉大的,無私的,母親的懷抱是溫暖的。先讓我們來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樣來贊美母親的?簡介作者(“愛”的哲學——自然、童貞、母愛。有關作品等)
二、學習《母親》(找一張母女相依相偎的圖片)
1.朗讀詩歌:
(1)糾正個別字的讀音。
(2)這首詩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3)你認為哪些字該重點讀?
(4)文中的“躲”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再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抒發(fā)這種感情的?
3.抽同學朗讀。
三、學習《紙船》
1.先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注意糾正讀錯的地方。
2.討論:
(1)這首詩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2)作者折紙船的整個過程你能描繪一下嗎?
3.再抽讀該首詩:注意要有感情。
(1)這只紙船母親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親為什么卻能在夢中看見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抒情的?并區(qū)別一下這兩首詩的抒情側(cè)重點。
4.齊聲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訓練
以上兩首詩都是抒情短詩,它們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體事物)來抒發(fā)感情的,請你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個事物來抒發(fā)贊美母親的感情。
五.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屏幕映出兩幅畫(一幅絢麗的花,一幅科學家的畫像)
教師導入語:這幅花美嗎?你羨慕它的明艷嗎?這位科學家你熟悉嗎?你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好,老師對你們的回答先不做評論,先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個人生的哲理吧!
二.朗讀詩歌
1.先請一名學生朗讀《成功的花》,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一聽該生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是否確當,讀后大家?guī)椭m正
2.討論問題:
(1)“驚羨”一詞什么意思?可以換成“羨慕”嗎?“浸透”、“灑遍”分別換成“浸濕”、“灑下”好嗎?請說明理由;
(2)花的“明艷”與“淚泉”和“血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3)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么啟示?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4)你能舉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嗎?
3.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板書。
淚泉、血雨
芽兒——————→明艷的花
↓艱辛、犧牲
人——————→成功的人(事業(yè)成功、榮譽奪目)
4.學生在領會的基礎上,再有感情的朗讀(朗讀形式:男、女生分讀,全班齊讀)
三.學習第二首詩《嫩綠的芽兒》
1.學生朗讀詩歌(提醒讀時注意停頓、重音)
2.你們能用素描速寫筆法將這三小節(jié)的意象用三幅圖畫形象地表示出來嗎?
「請一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學生在自己本子上畫」
3.討論問題
(1)找出詩中寫色彩的詞,體會其作用;
(2)這三小節(jié)能否調(diào)換位置,為什么?
(3)詩人以果樹生長來比喻青年的成長,用擬人、反復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勸勉青年應該怎樣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該怎么做呢?
4.教師總結、板書:
果↓芽兒————→發(fā)展、學習提高↓人
樹↓↓成
成↓花兒————→貢獻、努力回報↓長
長↓↓的
過↓↓過
程↓果兒————→犧牲、貢獻社會↓程
5.配樂朗讀《嫩綠的芽兒》
三.背誦四首詩(開展小組競賽活動)
四.教師小結:
1.總結一下“冰心體”小詩的特點
冰心的小詩,主要是歌頌母親、自然、童真,這也是冰心早期創(chuàng)作的主題,是她當時“愛的哲學”思想體現(xiàn)。課文中的前兩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風格溫婉;后兩首詩是哲理小詩,以“理”明人,側(cè)重理趣,發(fā)人深省。四首小詩語言凝練,清麗。
五.布置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探究練習”四。
1.小作:學習冰心小詩風格,發(fā)揮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創(chuàng)一、兩首小詩,為辦手抄報準備材料;
3.閱讀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讀書筆記。
「可以就一個詞或一句詩談自己的學習體會,也可就一首詩談意旨」
《冰心詩四首》教學設計4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冰心詩四首》教學設計4”,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冰心詩四首》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從《成功的花》中體會成功背后的辛苦。
2、從《嫩綠的芽兒》中探討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積極美好。
3、體會《紙船》中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4、學習這些詩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品位這四首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學習這四首詩中豐富的想象、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深刻的哲理及“冰心體”詩歌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xiàn)代著名的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重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xiàn)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二、學習《母親》
(一)全班分讀、齊讀課文,爭取背誦。
母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二)體會“我只躲到你的懷里。”中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詩人巧妙地借助前一個躲引出第二個躲字:如同鳥兒躲到鳥巢里避風雨一樣,兒女的心靈(精神和感情)受到了打擊,總會在母愛中得到慰藉。表現(xiàn)了詩人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tài),同時也謳歌了母愛的溫暖、無私、偉大。
三、學習《紙船》
(一)、熟悉全詩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二)、分析、解讀全詩。
1.請根據(jù)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駛向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抱?詩人因為強烈地思念故國、思念親人,愈發(fā)感到孤獨、惆悵。
2.第一節(jié)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從不肯”“總是”表明詩人并非這一次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依戀思念之情由來已久,一直就很濃烈,“一只一只”點出所疊紙船的數(shù)量多,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極深。
3.第二節(jié)詩人寫出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瞬間發(fā)生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結果,并寫出自己明知沒有結果還是不灰心地疊,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實際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實現(xiàn),這對詩人來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節(jié)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紙船雖然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入母親的夢中,這一想象新奇、大膽、瑰麗,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點明題旨。
5.疊紙船原是兒童的一種游戲,詩中的這一行為意味著什么?詩中的紙船又象征著什么呢?
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詩人疊紙船這一行為表明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三)問題解惑
1、詩人為什么要疊紙船并把它拋進海里?
詩人在船上無法與母親通音信,只幻想紙船拋進海里能載著她對母親的一顆愛心飄到母親的懷抱中。
2、詩人疊好的紙船有的被風卷進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濕了,沾在船頭上,可她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因為詩人心中保存著永遠的希望。
3、全詩的點睛之筆是哪一句?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p>
4、疊紙船為什么含著淚,為什么悲哀?
因為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十分想念自己的母親,思念不著最是難受,所以“含淚”“悲哀”。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熱愛母親、思念母親的情感;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恩和回報。
6、本詩用“紙船”做題有什么好處?
詩人以紙船展開自己的情思,使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可感,又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tài)。
四、學習《成功的花》
(一)全班分讀、齊讀課文,爭取背誦。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二)賞析這首詩
這首詩只是一個意思,一個組織句子的單位:漂亮的花,人們都只是驚嘆、羨慕她開花時的美麗,并沒有意識到它還在芽兒的時候,經(jīng)歷了多少艱苦的奮斗和巨大的犧牲。
“明艷”就是指色彩鮮明、艷麗?!懊髌G”一詞,形象生動地說明、突出了花的“成功”;而“驚羨”一詞用在這里比“羨慕”多了一層驚嘆的意思,從而又更襯托出成功之花的明艷。不管是艷麗的鮮花還是其他成果,待到她亮出成功時,確實是令人羨慕的、欣賞的,但她背后的艱辛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呢?作者用驚嘆號抒發(fā)了她對人們僅僅懂得驚嘆、羨慕別人的成功,而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的感慨。
“然而”一詞承接了“只”字,自然地轉(zhuǎn)折,開啟了后面的思維:追溯成功的歷程?;ㄖ猿晒?,并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她還在小芽兒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努力奮斗了,到成為今天的明艷的花兒,一路上浸透了辛酸乃至痛苦的無盡淚水,撒遍了鮮紅的血淚,甚至付出了犧牲的代價。一句話,“成功的花”是血與淚滋潤的結晶,是奮斗與犧牲孕育的蓓蕾。只有經(jīng)歷這樣的一種洗禮,才會有花“現(xiàn)時”的明艷,花的成功。作者將“現(xiàn)時”與“當初”對比,將“奮斗”、“犧牲”與“成功”關聯(lián),“淚泉”、“血淚”與“明艷”關聯(lián),更加突出了花的成功之不易。
這首詩,表達了這樣的一個意旨:不要只驚羨別人的成功,更應該知道別人的成功是多少艱苦奮斗乃至犧牲的結果,并從中吸取成功的經(jīng)驗。而且給我們以啟示:花的成功尚且如此,那人的事業(yè)的成功,人的成長與發(fā)展,不也都是如此嗎?從而使人領悟到奮斗者與犧牲者的偉大。
(三)問題解惑
1、“人們只驚羨 她現(xiàn)時的明艷!”一句中“驚羨”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羨慕”,為什么?
“驚羨”,有驚嘆羨慕的意思,“驚羨”比“羨慕”多一層驚嘆的意味,也更能襯托成功之花的明艷。
2、這是一首哲理小詩,但作者并未空洞的說教,而是大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理,給人鮮明的印象,請問“花”“芽兒”“淚泉”“血雨”分別比作什么?
“花”比作人生事業(yè)的成功;“芽兒”比作成就事業(yè)的起步階段;“淚泉”比作為培養(yǎng)花付出的辛勞;“血雨”比作為滋潤花而作出的犧牲。
3、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首詩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并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而要了解在這成功的后面所蘊含著的艱苦努力,要學習花的奮斗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jīng)驗,這才是更重要的。
4、讀了本詩,你受到了什么啟示?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只要能聯(lián)系自己,圍繞本首詩的道理來談即可。
五、學習《嫩綠的芽兒》
(一)全班分讀、齊讀課文,爭取背誦。
嫩綠的芽兒,
和青年說:
“發(fā)展你自己!”①
淡白的花兒,
和青年說:
“貢獻你自己!”②
深紅的果兒,
和青年說:
“犧牲你自己!”③
(二)賞析這首詩
①嫩綠的芽兒對青年說:“發(fā)展你自己!
這是一個獨立的意思,如果拆開便不知所云了。“嫩綠”顯示了芽兒的健壯、活力與朝氣,在這里詩人運用了擬人手法,嫩綠的芽兒有著兒童般的天真無邪,對青年說,發(fā)展你自己。芽兒需要成長發(fā)展,正如青年人一樣也需要學習與提高,來發(fā)展自己,使自己成才。植物發(fā)展由芽兒長成花兒,那么,人呢?
②淡白的花兒對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同樣是一個獨立的意思?!暗住闭f明了花的樸素無華,純潔,不追求華麗的外表。植物用花兒來裝點這個世界,不孤芳自賞。人呢?在發(fā)展了自己的基礎上,應當來為社會做貢獻。這里作者的意思又進了一層。
③深紅的果兒對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用“深紅”來修飾“果兒”,象征著“果兒”的成熟、豐碩和甜蜜。經(jīng)歷了芽兒、花兒的積累、成長,成了深紅的果實,這時就要奉獻給人類了。如果沒有奉獻,這些果實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呢?也應該懂得奉獻自己,甚至要有甘愿犧牲自己的精神,人生才顯得更完美,更充實。
這首詩中的每一節(jié)都可以獨立成為一首詩,意思也相當完整,但從思想境界、藝術造詣上講,它們又意聯(lián)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使意脈得以貫通。“芽兒”“花兒”“果兒”的排列順序,暗指果樹從抽芽發(fā)展、開花讓人們欣賞到將結果奉獻于人類的過程,這一過程正好對應了青年的人生過程?!把績骸毙枰砷L發(fā)展,正如青年需要學習提高。當芽變成花時,不要孤芳自賞,而是要美化自然,正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為社會作貢獻。最后結成“果兒”,又如青年要以犧牲精神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使人生更輝煌。全詩正是這樣,以植物的生長來比喻青年的成長,從而告誡青年人,包括作者自己,要發(fā)奮圖強,不斷充實、提高和發(fā)展自己,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詩中運用擬人和反復的修辭手法,展示了一個純潔的心靈和現(xiàn)實的世界。同時,也謳歌了美好的青春,積極的人生?!澳劬G的芽兒”的時候、“淡白的花兒”的時候、“深紅的果兒”的時候,組合起來正是整個純潔的人生。這樣的一種純潔的人生,賦予了作者筆下的語言以詩意,使其散文詩化,而從此不再是散文,只能以詩來解讀。也正因為這樣,作者才能將這些本來就難以組織起來的話語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梢哉f,是她的純潔的心靈給世界、給語言帶來了一種獨特的體系,一種一般人及粗俗的語言所不可能具有的體系。
(三)問題解惑
1、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生活的大海時,該如何把握人生的方向?用詩中的原話作答。
“發(fā)展你自己!”“貢獻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