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21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秀教案。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秀教案
[設(shè)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zhuǎn)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chǎn)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chǎn)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有敏感,能產(chǎn)生對富有豐富內(nèi)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著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淀成為學生語感的過程。
[設(shè)計特色]
以讀為主,積淀語感。
[教學流程及設(shè)計意圖]
一、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要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讀?!保ㄖ祆洌┳x得準確是朗讀的基本要求,在閱讀過程中要初悟詩的音韻美。處于記憶黃金時期的兒童朗讀音韻和諧、語言精練的古詩必熟記于心,“心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李光),背默之舉無疑能強化學生對古詩整體的直覺感受。
3.想象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lǐng)悟詩語精練美。
1.利用手頭資料,采用釋(注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guān)詞語)、調(diào)(適當調(diào)換語序)的方法,用現(xiàn)代語言表現(xiàn)古詩意思。
牛兒吃草,撫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細細咀嚼。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研討自學能力,理解此首詩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難事,此時可作為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
2.質(zhì)疑問難,重點解答作者“感”什么,為什么“感”。
相機穿插有關(guān)時代背景的介紹,幫助學生填補認識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僅僅滿足于理解詩意,把古詩譯為現(xiàn)代文是遠遠不夠的,豈不如譯文比起原文“意義大致還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朱光潛)。
三、拓展閱讀,體會詩語意蘊美。
從“南望王師又一年”引申開去,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閱讀:
(1)1177年陸游52歲作的《關(guān)山月》:“中原干戈古已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度今宵垂淚痕?!?/p>
(2)1186年陸游61歲作的《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p>
(3)1192年陸游67歲作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p>
(4)1193年詩人68歲作的《秋夜將曉出籬門涼有感》(略)。
(5)1210年詩人85歲作的絕筆詩《示兒》(略)。接著學生分小組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后開展詩歌朗讀比賽。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寫的,學生從這些具體數(shù)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guān)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像這樣以精讀文章作為出發(fā)點,向四面八方發(fā)展開來,那么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知解與領(lǐng)會的范圍將擴張多大呀!”(葉圣陶)古詩教學如果只守住課文中幾首,就如單腿走路,學生受益不大;在精讀一首詩后,再拓展讀其他幾首詩,則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感。以同樣的題材組織學生集中學習相同的作品,則詩人一生為恢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而奮斗的感人形象以及將個人的生命和民族的前途融為一體的偉大愛國精神,也能使學生受到感染。
四、延伸課外,激發(fā)再研讀的興趣。
結(jié)合作者的遭遇介紹,告知學生陸游“六十年間萬首詩”,詩歌最突出的主題是表現(xiàn)恢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有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課外合作收集陸游的愛國詩,進行編報等相關(guān)語文活動。
延伸課外再讀詩,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精選閱讀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精品教案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精品教案
設(shè)計意圖: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zhuǎn)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chǎn)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chǎn)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有敏感,能產(chǎn)生對富有豐富內(nèi)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著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淀成為學生語感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背景簡介:南宋時期,金占領(lǐng)了中原地區(qū)。愛國詩人陸游在山陰(今屬浙江)鄉(xiāng)下向往著中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qū)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恢復統(tǒng)一。
二、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要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讀?!盵讀得準確是朗讀的基本要求,在閱讀過程中要初悟詩的音韻美。處于記憶黃金時期的兒童朗讀音韻和諧、語言精練的古詩必熟記于心,“心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背默之舉無疑能強化學生對古詩整體的直覺感受。]
三、品讀比較,領(lǐng)悟詩語精練美。
(1)自學古詩,指導學生先學:
1.我讀了_遍就能響亮、順口地朗讀這首詩,不誤一字,不少一字。并能標出朗讀的節(jié)奏和輕重音?!铩?/p>
2.我認真地讀了_遍詩,產(chǎn)生了_個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铩铩?/p>
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铩?/p>
我和同桌一起思考、討論,解決了__個問題?!铩铩?/p>
3.我仔細讀了三遍詩,知道這首詩寫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铩?/p>
4.我還知道這首詩題目的重點詞是:____?!?/p>
詩的前兩句寫了__河很_______,__山很______。明白了詩人想表達________的感受?!铩铩?/p>
5.我細細琢磨了后兩句詩詞語的意思,明白陸游稱他們?yōu)椤斑z民”是因為_________,“胡塵”不是灰塵,而是指__________?!铩?/p>
后兩句詩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表明陸游是一位__________的詩人?!铩铩铩?/p>
利用手頭資料,采用釋(注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guān)詞語)、調(diào)(適當調(diào)換語序)的方法,用自己的話表現(xiàn)古詩意思。
[牛兒吃草,撫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細細咀嚼。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研討自學能力,理解此首詩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難事,此時可作為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
(2).質(zhì)疑問難,重點解答作者“感”什么,為什么“感”。
相機穿插有關(guān)時代背景的介紹,幫助學生填補認識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僅僅滿足于理解詩意,把古詩譯為現(xiàn)代文是遠遠不夠的,豈不如譯文比起原文“意義大致還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
四、拓展閱讀,體會詩語意蘊美。
從“南望王師又一年”引申開去,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閱讀:
(1)1177年陸游52歲作的《關(guān)山月》:“中原干戈古已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度今宵垂淚痕?!?/p>
(2)1186年陸游61歲作的《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p>
(3)1192年陸游67歲作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p>
(4)1193年詩人68歲作的《秋夜將曉出籬門涼有感》(略)。
(5)1210年詩人85歲作的絕筆詩《示兒》(略)。
接著學生分小組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后開展詩歌朗讀比賽。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寫的,學生從這些具體數(shù)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guān)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五、板書設(shè)計
qiūyèjiāngxiǎochūlíményíngliángyǒugǎn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lùyóu
陸游
tiáotiáotiānhànxīnánluò,wōwōlínjīyīzàimíng。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zhuàngzhìbìngláixiāoyùjìn,chūménsāoshǒuchuàngpíngshēng。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名師教案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名師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6個帶點詞的確切意思,并能正確理解詩句。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相關(guān)資料】
注釋
籬:籬笆,用竹子、樹枝等編成的圍墻。
河:黃河。
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華山。
摩:觸摸。
遺民:指淪陷在金人占領(lǐng)地區(qū)的宋朝百姓。
胡塵:胡(金)人兵馬踐踏揚起的塵土。
王師:指南宋軍隊。
譯文
三萬里黃河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教學過程】
一、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介紹作者陸游及寫作背景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古詩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試著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讀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3、指名說說詩的大意,隨機指導理解“三萬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虛指寫法。
4、疏通詩義后追問:
①這里的“胡塵”,寫出的難道僅僅是金兵戰(zhàn)馬所揚起的塵土嗎?
②聽音效展開想象:在金兵戰(zhàn)馬嗒嗒的踐踏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
③哀聲遍野,生靈涂炭。老人在流淚,小孩在流淚,婦女在流淚,北宋的遺民在流淚?。。?/p>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抓住關(guān)鍵字詞,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在反復誦讀有于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向,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借助注釋,抓住關(guān)鍵字詞,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在反復誦讀有于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向,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揭題,簡介詩人。
1、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這首詩的作者我們并不陌生,他就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點擊課件出示陸游名字)
2、你對陸游有哪些了解?
師:(出示課件)簡介陸游。
3、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陸游的詩,這么長的題目我們應(yīng)該怎么讀呢?
師:讀到這個詩題,我想你的心中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的疑問,你想問什么?
生:詩人為什么那么早就起來了?他是因為什么而睡不著?
生:詩人為什么心里會感到一陣涼意?
生:詩人因什么而傷感?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詩歌,感受音韻之美。
1、師:請聽老師讀(課件出示全詩)
2、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自由讀課文,多讀幾遍,讀準每個字音,把這首詩讀順口為止。
3、評:字正腔圓,讀得非常準確,誰還想讀一讀?
4、生:(齊讀)
三、理解詩意
師: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四、品讀詩歌,體會作者情感。
師:在這首詩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呢?
師:我們一齊來把這兩句詩讀一下。
1、師:這是一條怎樣的河,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2、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對,老師告訴大家,黃河并不是真有三萬里長,在這里三萬里只是一個虛數(shù),他表示很長很長。在古詩中詩人經(jīng)常會用一些這樣的虛數(shù),有的表示很長很長,有的表示很多很多,還有的表示很高很高,回憶一下你學過的古詩,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來嗎?
3、師:作者正是運用這種夸張的手法將黃河的磅礴氣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指名讀。
4、師:我們學過不少描寫黃河的詩歌和文章,你還可用哪些詞或詩句來形容黃河呢?
5、師:(出示黃河滾滾東流的圖片)看,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他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誰想讀一讀這一句詩。
講山
1、師:詩人寫了河,接下來又寫了什么景物?
2、師: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山,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3、師:看,這就是華山,這種氣勢誰能讀出來?
師:如果你就是詩人陸游,看到祖國這樣的大好河山,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師:讀完后兩句,你又感受到詩人心中有著一種怎樣的心情?(悲痛、悲傷)你是從哪些字眼體會出來的?
同學們,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我們的詩人心中應(yīng)該是無比的自豪、興奮才是?。】墒窃娙说男膮s為何如此的悲傷呢?
生:這些美好的河山被敵人占領(lǐng)了。
師:詩中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你是從詩歌哪里知道人們生活在戰(zhàn)亂中?(胡塵)
師:“胡塵”指的什么?
生:是金人戰(zhàn)馬揚起的灰塵。
出示地圖,補充資料。
師:再讀“胡塵”一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師:看?。ǔ鍪菊n件畫面)
誰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
齊讀。
師:但是他們絕望了嗎?(沒有)他們每天每夜、每時每刻仍然(讀)——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他們“望”的是什么?
師:是??!侵略者鐵蹄揚起的塵土,卻擋不住遺民們期望的目光,僅僅是期望嗎?是苦苦地乞望,僅僅是遺民在乞望嗎?(生:還有我們的詩人,還有許許多多正直有愛國心的人。)
師:他們苦苦地乞望著,盼?。∨危∽x——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同學們,他們的盼、他們的望,實現(xiàn)了嗎?他們渴望的王師來了嗎?他們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什么呢?
我們一起再看到這一首詩《題臨安邸》
生(讀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面對遺民的乞盼,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他們只求茍且偷安,一味地縱情聲色,尋歡作樂。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師:面對終日醉生夢死的南宋權(quán)貴們,面對淪陷區(qū)苦苦掙扎的老百姓,面對虎視眈眈的侵略者,或是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生練筆。
體會“遺民”和前兩句的悲憤情感。
師:當你了解了這段歷史,你還覺得遺民僅僅是指遺留在淪陷區(qū)的人民嗎?(遺棄、拋棄)被統(tǒng)治者拋棄的還有什么?
師:現(xiàn)在當你看到這兩句詩的時候,心里有什么感想?
指名讀。
師:讓我們帶這樣的體會,帶著對詩人的敬意再來讀一讀整首詩。
生:(齊讀整首詩)
陸游同主題詩拓展,升華愛國情——再回到主詩
1、師:盡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詩人那對祖國的熱愛,那報國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臨終之際,留下一紙遺囑《示兒》,讀(《示兒》內(nèi)容)
2、師:在彌留之際,陸游不害怕死亡,讓他牽掛的是國家的命運,讓他擔憂的是百姓的命運。此時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詩人的心詩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憂國憂民)
3、師:陸游最終帶著滿腔的遺憾離開人世,但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那對祖國無限的熱愛,那一字一句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五、愛國詩拓展
師:大家也許還不知道,陸游寫詩60年,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愛國詩就占了近80%,難怪我們稱他為——
生齊讀岳飛的《滿江紅》
師:你還知道哪些愛國詩人和他們的代表作的?
(課件出示)
師:其實除了我們說到過的這些詩人還有很多的愛國詩人,同學們?nèi)绻信d趣,可以課后去找出來,再讀一讀。
板書設(shè)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山河壯美
憂國憂民
遺民淚盡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秀教案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繼續(xù)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3、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古詩的能力。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感受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教學流程:
激趣導入,進入情境
課前同學們詩背得很棒,下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1指名說學習方法,師出示學習方法:(1)知詩人,解詩題。(2)抓字眼,明詩意。(3)想意境,悟詩情。
2.齊讀學習古詩方法,下面我們就按著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知詩人,解詩題
1.師指名介紹作者
2.師:介紹作者和背景
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詩人兩歲時,北宋被金滅亡,所以他從小立志要殺敵報國,后來更是多次親赴前線。這首詩寫于1192年,他退居在山陰家中,而北方領(lǐng)土仍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雖然已經(jīng)是68歲的老人,而且身處貧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淪陷區(qū)內(nèi)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深秋的早晨,他推開籬笆院門,迎面涼風吹來,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憤。
3.這個詩題比較長,你認為這個題目該怎樣讀?誰來讀一下?
4、師:出現(xiàn)了好幾種停頓的讀法,到底哪一種恰當呢?我們理解了這個題目的意思就知道了。
5、說說題目的意思,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后再次齊讀課題,讀出詩的韻味來。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讀準音
學習古詩離不開一個讀字,請同學們放開嗓子自由讀詩,多讀幾遍,爭取讀準每個字音。學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齊讀
3.過渡:古詩詞一般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這一首詩也不例外。那么詩人寫了什么景色,又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呢?請學生自學古詩。
4.學生自學古詩,借助注釋,詞典,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
5.自學后前后桌研究討論,學生匯報,說詩句意思,整首詩的意思,同桌自由說說詩意。
四.想意境,悟詩情
1.一首詩的內(nèi)涵不僅僅是短短的解釋所能蘊涵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又是怎樣的情感呢?
師:配樂講解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四月初一,金兵俘虜了皇帝,后妃和皇女以及其他皇親國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物品和所藏的書籍全部被搜羅一空,大好河山被無情地占領(lǐng)。北宋政權(quán)就這樣滅亡了。五月,宋高宗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祖國的一半土地被金兵占領(lǐng),淪陷區(qū)的老百姓在金兵的殘暴蹂躪下受盡了折磨。在金兵戰(zhàn)馬啾啾地踐踏聲中,遺民的老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呀!他們是多么凄涼悲慘。
2.師:同學們,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們仿佛聽到了什么?
3.師:遺民們怨呀------讀:“遺民淚盡胡塵里,”遺民們恨呀------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可是等來的卻是一年又一年的心酸吶------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4.百姓們盼啊盼,可是唯一能拯救他們的南宋統(tǒng)治者呢,卻把祖國的大好河山,國恨家仇全拋在了腦后,在都城杭州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哪里想到淪陷區(qū)百姓的安危呢?這首詩是他們生活的寫照。讀《題臨安邸》這首詩。
5.師:南宋朝廷對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鑒定屈辱條約。陸游生活在這樣屈辱的年代,怎能不心如刀割!帶著此情,此恨,我們再讀讀這首詩。
6.一個國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卻過著天壤之別的生活,對比這樣的情景,老人在流淚,婦女在流淚,小孩在流淚,這是怎樣的淚呢?
7.師:不管是怎樣的淚,也早已流完了,流盡了。盡管如此,淪陷區(qū)的老百姓還是等啊,盼啊,一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們等啊,盼啊,五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彼麄冇值劝?,盼啊,十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們還等啊,盼啊,65年過去了,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p>
8.師:他們渴望了一年又一年,失望了一年又一年,失望啊,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p>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能體會到陸游的心情嗎?他是個怎樣的人?
五、拓展延伸,抒發(fā)情感。
過度:陸游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年輕時立下的:“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是他一生的目標,他時刻關(guān)注著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他一生勤于創(chuàng)作,寫了大量抗金保國的作品,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愛國之情在許多詩中有所體現(xiàn)。
1.我們一起看陸游52歲時寫的一首詩。指名讀《關(guān)山月》
2.詩人回想自己早年立志收復中原的雄心,回想起宋金在瓜洲和大散關(guān)兩個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的往事,痛感自己壯志未酬,心中充滿悲憤。在悲傷與失望中寫下了這首詩《書憤》齊讀
3.望著北方土地日夜焦慮,陸游終于病倒在床,夢中他仍然英姿勃勃,夢中他仍然想打敗金軍。我們一起讀旅游67歲時寫的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4.秋風習習,夜不能寐,恨青山落入他人之手。我們一起讀68歲時寫的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5.盡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詩人那對祖國的熱愛,那報國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臨終之際,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示兒》這是作者的臨終絕筆,也叫絕筆詩。齊讀《示兒》
6.此時此刻,我們都被詩人的心,詩人的情所深深地震撼了,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結(jié)束語:中原的統(tǒng)一是詩人終身奮斗的目標。他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令世人仰慕。那么,這一年到底是等了多少年呢?陸游死后66年,也就是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俘虜了南宋皇帝,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陸游的子孫雖然看到了九州的統(tǒng)一,那可是元人統(tǒng)治下的統(tǒng)一,而不是陸游希望的南宋王朝統(tǒng)治下的九州大統(tǒng),他的子孫在家祭時如何向祖先哀告呢?假如陸游地下有知,又該是何等的感慨呢?讓我們站起來,一起背一背今天學的詩。讓我們把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深深地印在我們心里,讓我們的誦讀傳遞出他的悲憤之情,愛國之情!
板書設(shè)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雄偉壯麗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悲憤愛國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朗讀、背誦。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1、播放黃河、華山的圖片,請同學們談?wù)効戳藞D片之后的感受。(雄偉、壯觀……)身為中國人,你感到?(民族自豪感)
出示詩歌的前兩句“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句詩中的河、岳指的就是黃河和華山,從詩中的哪些字詞能體現(xiàn)出它們的雄偉壯觀?請同學們找找看。
交流,邊交流邊釋義。
重點:三萬里五千仞摩
個別讀,齊讀
祖國的山河如此的壯美,(板書)可它卻曾被踐踏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播放視頻。
從這段影片中,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多請幾位同學來交流。
金兵入侵北宋時的場景讓大家……。你們知道嗎?北宋后期,民不聊生,那是因為北方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金”大舉出兵,一舉攻下了都城汴州,掠去皇帝及大量財物,最終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后來趙構(gòu)稱帝,遷都臨安(杭州),恢復宋國號,史稱南宋。邊說邊出示地圖。
北宋的皇帝大臣南遷了,北方的老百姓能跟著南遷嗎?不能,這些留在北方淪陷區(qū)的百姓就被稱為“遺民”出示“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齊讀這句詩。那么詩中的胡塵又是指什么呢?交流。
“胡”是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這里主要是指金兵,“塵”呢是灰塵,灰塵怎么來的?騎馬揚起的,就像大家剛才在影片中看到的,想象一下,當時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如何?和同桌交流,之后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說,一是百姓生活的苦,而是他們的內(nèi)心還會有什么企盼?
一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0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0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再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他們的感受?“盡”“又”請同學釋義這兩句古詩。
是啊,北方的遺民盼了一年又一年,這首詩的作者也正是如此,他就是陸游,讓我們一起齊讀整首詩。生齊讀。
讀了這首詩,你能體會到陸游的心情嗎?生交流
師補充介紹陸游:陸游一生勤于創(chuàng)作,寫了大量表現(xiàn)抗金保國的作品,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此時,他已經(jīng)身處南宋,生活安定,但當他看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钡哪纤谓y(tǒng)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昏昏度日,想到北方老百姓們水深火熱的日子,他的心情難以平靜,讓我們再讀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寫這首詩時,陸游已經(jīng)65歲,但只要一想到北方的遺民就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于是寫下了這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邊說邊出示詩題及停頓,讓我們帶入詩題齊讀這首詩。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tǒng)一,請看他臨死前留下的詩《示兒》,出示,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讀。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秀教案
《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6個帶點詞的確切意思,并能正確理解詩句。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背誦和默寫3首古詩。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贈汪倫》和《題臨安邸》兩首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釋有關(guān)詞語和詩句。練習朗讀,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過程
1、回憶學法,揭示課題。
(1)回憶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出示學法:
理解課題,認識作者;解釋字詞,講說詩意;
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2)揭題。今天我們繼續(xù)運用上述方法來學習三首詩,要以學生自學為主。
2、指導學習《贈汪倫》。
(1)理解課題,簡介李白及有關(guān)本詩的故事。
(2)聽錄音,初知內(nèi)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將放行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我很快就要坐船離開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忽然聽到岸上有人用腳步打著節(jié)拍,邊走邊唱的聲音。
這兩句主要寫什么?(主要是敘事,展示一幅離別送行的畫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虛指,極言譚水之深,是夸張的說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雖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卻比不上汪倫為我送行的情誼深。
這兩句詩用桃花潭來比喻汪倫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誼深。第3句詩用了夸張的寫法。
(4)總結(jié)。
○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珍視友情。)
○背誦這首詩。
3、指導學習。《題臨安邸》。
(1)理解課題,簡介詩人及有關(guān)的背景知識。
(2)聽錄音,初知內(nèi)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①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
高樓,那些統(tǒng)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尋歡作樂的生活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
五年級下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質(zhì)教學設(shè)計
五年級下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優(yōu)質(zhì)教學設(shè)計
教學分析
古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之作:“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短的幾句話,飽含著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這樣的詩,讓我們真切的感受一位愛國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jié)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二)難點:
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設(shè)計特色:
自主體悟想象創(chuàng)新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交流資料
師:看老師寫個名字(板書:陸游)你對他了解多少?
生1: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詩作九千三百首之多.
生2: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
生3: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師:他在你心中是個怎么樣的人?
(媒體播放詩人晚年畫面)讓我們再來看看,你又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陸游?
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在臨終前作了一首傳誦千古的名詩《示兒》。(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是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和(欽宗)兩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臨安)建都這段歷史為背景。南宋時期,金占領(lǐng)了中原地區(qū)。這首詩寫于1192年,此時愛國詩人陸游已退居在山陰家中,而北方領(lǐng)土仍在金人統(tǒng)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籬笆院門,迎面涼風吹來,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憤。雖然已是67歲的老人,而且身處貧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淪陷區(qū)內(nèi)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恢復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的兩個生字,并能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交流,學會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對古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感受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古詩描寫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張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認識一位詩人,他就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對于他你有哪些了解呢?陸游,字務(wù)觀,自號放翁。南宋著名愛國詩人?,F(xiàn)存詩計9300多首。80%都表現(xiàn)了他的愛國之情。陸游出生的第二年適逢靖康之亂之亂,隨父離開中原南下,少年時就生活在戰(zhàn)亂和動蕩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斷受到當權(quán)派的排斥打擊,幾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罷職,在生前有“小李白”之稱。1192年,68歲的陸游罷官隱居山陰4年了,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沒有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他一直擔憂著北方百姓的安危,一直期盼著收復失地,4年來,寫下了許多感人的詩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遍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詩人內(nèi)心憂慮,夜不能寐,天還沒亮,就起床走出籬門,遙望北方的故土,內(nèi)心思緒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下面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詩,聽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請大家打開書,自由讀一讀,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自由練習讀一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詩,學習生字讀得真好,生字也讀得很準。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岳;高大的山他還是一個姓氏,著名的抗金英雄就叫岳飛摩他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書寫的時候要注意誰還想來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3名)齊讀
三、研讀古詩
1.作者遙望北方,都想到了什么?(黃河華山遺民胡塵王師)
2.那詩人筆下的黃河是什么樣的?(三萬里河東入海)這是一條怎樣的河?你從哪看出來的?三萬里不是說黃河就是三萬里長,而是虛指,在古詩中,詩人經(jīng)常會用一些這樣的概數(shù)用來表示很高或者很長,大家回憶一下,在哪句詩里也有這樣的用法?(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這里來形容黃河的長。這還是一條怎樣的河?讀出情感,這就是黃河,他是怎樣流入大海的(怒吼咆哮)齊讀
3.詩人筆下的華山又是怎樣的一座山?從哪體會到的?上是什么意思?(向上直上)此時不動的山被作者寫活了,讓人感覺華山在努力生長直刺蒼穹,這是何等的氣勢呀,誰能來讀出這種氣勢?來,同學們,把這兩句連起來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這奔騰怒轟的黃河和巍峨高聳的華山讓人感受到了(山河壯麗)你的心中涌起怎樣的情懷?指名讀
可這大好的河山已被金人侵占,想到這里,詩人的心情會怎樣?那這兩句詩你現(xiàn)在想怎樣讀?也不知道這壯麗的山河何時才能收復??!詩人思緒萬千,他又想到了誰?(遺民)什么是遺民呢?他們在干什么?淚流到什么程度?究竟是怎樣的苦難讓百姓把眼淚都流干了呢?想象一下,透過那漫天的胡塵,你看到了誰在流淚?為什么而流淚?把你的想象帶到這兩句詩讀一讀。那是一段悲慘的歷史,當時南下的金兵如狼似虎,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到半年時間,大半個中原淪為金人的鐵蹄之下。百姓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透過
那漫天的胡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讀詩)
此時,這些移民們最渴望的是什么?王師拯救那王師們怎么還不來?(看地圖)師講解:他們?nèi)ツ牧四兀慨斈杲鸨舷?,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汴州被占,北宋從此滅亡。康王趙構(gòu)躲過這場劫難,逃到了杭州,建立小朝廷,稱為南宋。趙構(gòu)一方面因為軟弱無能,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復中原,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們不顧中原百姓的苦難生活,仍然日日飲酒,朝朝作樂。
詩人林升根據(jù)當時的情形寫下了這樣的詩出示題臨安?。R讀)他們在干什么呀?他們這是遺棄了北方的百姓呀!一同遺棄的還有北方的大好河山那!想到這里詩人的心情怎樣?(悲傷憤怒)詩人寫下這首詩的時候,中原淪陷整整65年了,同學們,65年啊,這是百姓眼含熱淚苦苦盼望的一年又一年,接讀這是百姓受盡屈辱受盡凌辱的一年又一年啊,接讀這是百姓們?nèi)淌芗灏救淌軣o盡痛苦的一年又一年啊接讀
百姓們苦苦盼望,詩人也在苦苦盼望著呀,詩人年少時便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愿,他日日盼夜夜盼,61歲他寫下了《書憤》盼啊盼啊,67歲病倒在床,寫下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樣的詩句.盼到了85歲,還是沒有看到祖國統(tǒng)一呀,他死不瞑目呀,憂憤之極寫下了《示兒》,與世長辭課件出示
詩人看到了百姓的淚,我們也看到了陸游的淚,他為什么而流淚呢?(憂國憂民)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陸游的內(nèi)心,,讓我們一起去傾聽他心底的聲音吧:在一個秋天的早晨,詩人推開籬笆門,遙望北方,想到山河淪陷,百姓生活凄慘,不禁憂心忡忡齊讀全詩:他想到縱然是豪情滿懷,但報國無門,不由得悲憤交加齊讀全詩:歷史已遠去,詩人已不在,但陸游和他的愛國情懷卻永遠刻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里!老師相信,你已記住了這首詩,能背下來嗎?讓我們和著陸游共同吟誦吧(齊背)
五、課外拓展:
陸游的愛國是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憂國憂民,你們又知道哪些愛國詩人和他們的愛國詩篇嗎?
浙教義務(wù)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浙教義務(wù)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浙教義務(wù)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6個帶點詞的確切意思,并能正確理解詩句。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背誦和默寫3首古詩。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贈汪倫》和《題臨安邸》兩首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釋有關(guān)詞語和詩句。練習朗讀,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過程
1、回憶學法,揭示課題。
(1)回憶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出示學法:
理解課題,認識作者;解釋字詞,講說詩意;
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2)揭題。今天我們繼續(xù)運用上述方法來學習三首詩,要以學生自學為主。
2、指導學習《贈汪倫》。
(1)理解課題,簡介李白及有關(guān)本詩的故事。
(2)聽錄音,初知內(nèi)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將放行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我很快就要坐船離開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忽然聽到岸上有人用腳步打著節(jié)拍,邊走邊唱的聲音。
這兩句主要寫什么?(主要是敘事,展示一幅離別送行的畫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虛指,極言譚水之深,是夸張的說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雖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卻比不上汪倫為我送行的情誼深。
這兩句詩用桃花潭來比喻汪倫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誼深。第3句詩用了夸張的寫法。
(4)總結(jié)。
○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珍視友情。)
○背誦這首詩。
3、指導學習。《題臨安邸》。
(1)理解課題,簡介詩人及有關(guān)的背景知識。
(2)聽錄音,初知內(nèi)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①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那些統(tǒng)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尋歡作樂的生活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
看圖幫助理解詩句含義。
理解第3句。暖風、熏、醉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終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那些統(tǒng)治者簡直把這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者家汴州了,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異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總結(jié)。
①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只顧游山玩水,醉生夢死,忘記了山河破碎的恥辱,將收復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腦后的可恥行徑。)
③背誦這首詩。
4、布置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上1、2、4(1)(2)、5(1)(2)(4)。
(2)背誦這兩句詩,并準備默寫。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第三首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釋有關(guān)詞語的句子。
3、練習朗讀,背誦和默寫這首詩。
4、完成有關(guān)作業(yè)。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先背后默寫前兩首古詩,個別學生寫在燈片上,然后出示燈。
全班評價糾正。
2、指導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理解課題,簡介陸游及有關(guān)的背景知識。
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①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萬里形容黃河的長,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黃河實際長一萬多華里。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翻該,向東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虛指。形容華山的、雄偉高大。學生拭答后,教師講述:五千仞高的華山直插云霄。
這兩句主要寫景,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夸張、化靜為動,使人感到景物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
理解第3句。遺民、淚盡、胡塵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北方淪陷區(qū)老百姓在異族統(tǒng)治下受盡折磨,眼淚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師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他們盼望南邊的宋朝軍隊收復北方失地,解救他們,盼了一年又一年。
這兩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總結(jié)。
①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百姓的同情。)
③背誦這首詩。
3、布置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上3、4(3)、5(3)和6的練習。
(2)有余力的學生課外選學李白、陸游的詩一首抄錄并背誦。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設(shè)計
課前談話:還記得王老師嗎?給王老師打打招呼(學生有叫親愛的王老師,尊敬的王老師等)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jié)合注釋試著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整體上感受兩首古詩。]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xiàn)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熏”;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里是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學習中的細節(jié)。]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簡單地說。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并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搜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復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況,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chǔ)。老師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介紹歷史背景,給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師:誰來說說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說說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說……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到對詩句的理解,能夠鼓勵學生說完整,看出教師是還是有一定的尊重學生的意識的。]
師:淪陷區(qū)的百姓被稱為——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后,你覺得“遺民”應(yīng)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qū)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
[對遺民的理解教師采取了問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自我反思,把學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從“遺留”上升到“遺棄”。]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播放音樂,展示詩句引導學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音樂鏗鏘,確實把人帶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中,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這里的想像,把遙遠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的面前,如同電影的蒙太奇,學生甚至會想到自己就是胡塵中的遺民。]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啊?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么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精品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秋葉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設(shè)計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體會其憂國憂民的情懷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3.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釋題激趣,創(chuàng)設(shè)語境。
師:唐宋,是我們中華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的兩個時代,無數(shù)的詩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閃耀著奪目的光芒,今天,讓我們擷取其中最耀眼的一顆,走進南宋這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一起走進詩人陸游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1.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理解詩句,體悟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理解陸游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介紹作者陸游及寫作背景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古詩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試著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讀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3.指名說說詩的大意,隨機指導理解“三萬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虛指寫法。
4.疏通詩義后追問:
(1)這里的“胡塵”,寫出的難道僅僅是金兵戰(zhàn)馬所揚起的塵土嗎?
(2)聽音效展開想象:在金兵戰(zhàn)馬嗒嗒的踐踏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
(3)哀聲遍野,生靈涂炭。老人在流淚,小孩在流淚,婦女在流淚,北宋的遺民在流淚?。。?/p>
2019-2020年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2019-2020年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6個帶點詞的確切意思,并能正確理解詩句。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相關(guān)資料】
注釋
籬:籬笆,用竹子、樹枝等編成的圍墻。
河:黃河。
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華山。
摩:觸摸。
遺民:指淪陷在金人占領(lǐng)地區(qū)的宋朝百姓。
胡塵:胡(金)人兵馬踐踏揚起的塵土。
王師:指南宋軍隊。
譯文
三萬里黃河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教學過程】
一、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介紹作者陸游及寫作背景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古詩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試著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讀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3、指名說說詩的大意,隨機指導理解“三萬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虛指寫法。
4、疏通詩義后追問:
①這里的“胡塵”,寫出的難道僅僅是金兵戰(zhàn)馬所揚起的塵
土嗎?
②聽音效展開想象:在金兵戰(zhàn)馬嗒嗒的踐踏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
③哀聲遍野,生靈涂炭。老人在流淚,小孩在流淚,婦女在流淚,北宋的遺民在流淚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