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9第2課桂林山水。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2課桂林山水”,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2課桂林山水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引導(dǎo)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勵志的句子 djZ525.cOM]
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dǎo)入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dǎo)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dǎo)讀好“真奇啊”“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yīng)。)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dǎo)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全班背誦課文
(六)作業(yè)1.背誦課文2.抄寫字詞
擴展閱讀
桂林山水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wù)劯惺堋?/p>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詞語引起我們對的向往呢?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么作用?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甲天下
(提示:這里的都字,道出了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jié)論。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板書: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zhì)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dǎo)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四)作業(yè)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jié)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jié)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jié):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三)檢查生字預(yù)習。
漓l
瀾ln注意門里是柬
瑕xi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凡韻母為ia的字右上應(yīng)是;凡韻母為an的字右上應(yīng)是
翡fěi上下結(jié)構(gòu)
巒lun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為平舌音。
筏f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四)指導(dǎo)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五)指導(dǎo)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六)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附:板書
2、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
2、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
一、導(dǎo)入課文,學習首節(jié)。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凹住笔鞘裁匆馑??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為什么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游覽一下,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演示:“配樂欣賞”。
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么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共同構(gòu)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著的大海螺??!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啊!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只多么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喲!
二、加深對山水特點的理解。
一)讓我們從桂林的美景中回來,回到課文中,先來了解美麗的漓江。
1、介紹漓江:如詩如畫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fā)源于桂林市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般一路流經(jīng)桂林、陽朔,一直到桂林東南部的平樂縣,全長有170多千米。
如詩如畫的漓江之所以這么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嗎?
結(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
學生齊讀描寫三個特點的句子。
2、靜。
1)請同學們來看插圖: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靜,水面上幾乎沒有一絲波紋,簡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靜?
演示:“桂林的水”。(點擊略縮圖可放大)讓同學們體會漓江不的靜。(漓江的水多靜啊,像不像一面鏡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讀指導(dǎo):漓江的水多靜啊,你能把有關(guān)句子讀一讀嗎?朗讀指導(dǎo)。(注意“真靜啊”,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由衷的贊嘆)
3)在多次指名讀后齊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書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肯定覺得不夠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嗎?
2)先請同學們來看一幅圖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課件中把鼠標放在兩幅圖片的中間,會出現(xiàn)詳細的說明文字。通過這幅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圖片,同學們對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觀的感受,讓我們再來看一組具體的數(shù)字吧?
演示“對比圖”: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漓江的水整整比黃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謂是水清見底,游魚可數(shù),景色如畫。
4)朗讀指導(dǎo):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們該怎樣朗讀來表現(xiàn)呢?
5)齊背。
4、綠。
1)“無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邊渡”(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中,還有其它的圖片,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展示,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個特點。)
桂林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山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山是綠的,把水也映綠了,看,多綠的水,像不像無瑕的翡翠?
5、連讀描寫三特點句子。
這是幾個句子?一個還是三個?
簡要說明本自然節(jié)首尾兩句,齊讀全段。
6、本節(jié)小結(jié),演示:連續(xù)欣賞。(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點擊畫面中間的動畫。)
二)了解桂林的山。
1、過渡: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真是太美了,不過你可別只顧了低頭看水,而望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點是什么呢?
[板書:(奇、秀、險)]
2、奇。
1)齊讀“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駱駝山”、“蘋果山”、“雪獅嶺”。(欣賞這些圖片時,把鼠標放在圖片的中間部分,會有說明文字出現(xiàn),如不想讓學生看到,請不要把鼠標放在中間)
語言補充:朝板山、九馬畫山、八仙過海、月亮山、孫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關(guān)這些山的文字說明,請到我的專輯中下載)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
2)指導(dǎo)朗讀。
2、結(jié)合七幅圖片,讓學生理解山之“秀、險”。
3、連讀三個特點的句子。
三、理解“連綿的畫卷”,總體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師接讀:(這樣的山......連綿的畫卷)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哪樣的山、水?(圍繞、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進這哪兒?
2、理解“連綿的畫卷”。
[板書:連綿的畫卷]
什么是“畫卷”,“連綿不斷”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圖。
由桂林到陽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條青綢,如一條綠帶,盤繞在兩岸萬點峰巒之間。一路上風光奇麗,奇峰夾岸,青山浮水,碧水縈回,真猶如一幅百里的畫卷。說它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一點也不過份。
3、齊讀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再次演示:“配樂欣賞”:看看你有沒有在“畫中游”的感覺。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詩如畫,下面老師要為你們介紹一首詩《桂林山水歌》,這是詩是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樣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結(jié)合學生特點運用靈活的手段,讓學生通過讀感受詩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總結(jié)升華。
1、本文寫了什么?表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過桂林嗎?你游過什么地方?(讓學生暢所欲言,贊美祖國美麗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偉的連綿的畫卷啊,可這83千米,在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國美麗的山河又豈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我們美麗山河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國是多美麗,我們?yōu)槲覀兩钤谶@樣一個美麗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3、欣賞“帶”字:最后老師請你們來欣賞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風景線。
演示:“鑒山樓石刻”
讓學生根據(jù)課件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找學生代表來回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jié)合學生回答,總結(jié)結(jié)束全課。
層層剖析領(lǐng)悟內(nèi)涵——《桂林山水》句子教學一得
多媒體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同學們,假如把這句話換個寫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焕旖乃媲灏?;漓江的水真綠啊。)請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自由讀句子)
生: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寫得很具體。
生:當然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具體地寫出了漓江的水靜得怎么樣,清得怎么樣,綠得怎么樣,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我也認為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把漓江水靜、清、綠的程度寫清楚了,更令人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師:(去掉第二句)同學們說得真棒。的確,這句話具體地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讓我們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師:要是把這句話再換個寫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現(xiàn)在哪句話寫得好呢?為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讀句子)
生:第一句好,因為這句話用了感嘆句,語氣比較強烈。
生:我也覺得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用一些感嘆句,把作者贊美漓江水的強烈感情寫出來了。
師:(去掉第二句)同學們真會讀書,說得很好。不錯,這句話運用了感嘆句,抒發(fā)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讓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師:如果再把這句話換種寫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很,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現(xiàn)在,哪句話寫得好呢?為什么?(同桌一人讀一句)
生:我還是認為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用了“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起來瑯瑯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靜啊”、“很清”、“綠得很”,感覺有點亂。
生:我也覺得第一句好,因為這句話是個排比句,寫得十分有節(jié)奏感,更令人體會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沒有運用排比句,顯得有點零亂。
師:你的課外知識挺豐富的,居然還知道排比句,真了不起。(去掉第二句)是啊,這句話運用了一組句式相同的語句,也就是——(生齊:排比句)這樣一來,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讀起來——(生齊:朗朗上口)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評析】
這個重點句子是描寫漓江水的精華所在。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痹诒容^感知中,學生對句子差異看得特別清晰,幫助學生領(lǐng)悟語言內(nèi)涵,獲得語感。這三組句子的比較,引導(dǎo)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水美。通過第一組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形象美;通過第二組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情感美;通過第三組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韻律美。這樣,層層剖析,步步深入,由語言的變化帶動情感的升華,體會贊嘆之情,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最終使學生既體驗到語言之美,又體會出情境之美,達到語言美和情境美的統(tǒng)一。
桂林山水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廣西什么地方的風景最美?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shù)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xiàn)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課文內(nèi)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jié)的內(nèi)容?
生:第一小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后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后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nèi)容概括出來?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chǔ)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p>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說說?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說我欣賞音樂,不能說我觀賞音樂。為什么?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dǎo)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xiàn)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漓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nèi)容講,突出了重點?!?/p>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并用關(guān)聯(lián)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既進行了閱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并列關(guān)系?!?/p>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jié)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么說?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p>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現(xiàn)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jié)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扒濉弊窒认蛏蠐P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師:很好。用感嘆句,把我們對漓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嘆句來寫的。光感嘆能把漓江水怎么靜、怎么清、怎么綠告訴人嗎?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nèi)容?!?/p>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只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只小船蕩舟漓江,觀賞著漓江的水?,F(xiàn)在你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靜、怎么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并引導(dǎo)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師: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yù)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xiàn)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xiàn)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書上把寫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內(nèi)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p>
師:這節(jié)寫漓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漓江的水的,那么從第二節(jié)開始就寫“我們蕩著小船……”可以嗎?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xiàn)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jié))
師:這節(jié)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shè)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dǎo)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jié)課文中起襯托作用?!?/p>
師: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生:(念課文)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yè);(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說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說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薄?/p>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設(shè)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蘊含。〕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大家在下面學,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jié)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里拔出來高高挺立著(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生:(齊)拔地而起。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說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連。
〔教師繪畫再現(xiàn)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p>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chǎn)生一個聯(lián)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形態(tài)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師:(板書:奇)怎么奇呀?就是剛才說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里的“奇”字當什么講?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里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傲_”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dǎo)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生:危險。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注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庇媚膫€注釋對?
生:用第三個。
〔指導(dǎo)學生根據(jù)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shù)牧x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p>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重疊疊?
生:怪石嶙峋。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xiàn)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于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啟發(fā)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chǔ)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yīng)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fā)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p>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懊鳌蹦?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師:學習第二節(jié)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漓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里有個“峰巒雄偉”怎么講?
〔“寫在漓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苯處熀喍痰奶崾酒甬孆堻c睛的作用,啟發(fā)學生認識兩節(jié)課文結(jié)構(gòu)相似,避免重復(fù)的講解?!?/p>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吧綆n”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jié)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xiàn)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師:(念課文)就這么簡單幾筆從空中云霧迷蒙,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么(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梢哉归_,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F(xiàn)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現(xiàn)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jié)。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的理解?!?/p>
生:(讀課文)
師:假如我們現(xiàn)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吹竭@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說一句什么話?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吧剿庇挚梢栽趺凑f?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dǎo)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p>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利用形象,激發(fā)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后讓學生造陳述句、感嘆句、反問句,培養(yǎng)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p>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1 桂林山水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1 桂林山水》,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1桂林山水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dǎo)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dǎo)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dǎo)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dǎo)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yīng)。)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朗讀課文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dǎo)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jīng)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yù)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2
【設(shè)計理念】
在網(wǎng)絡(luò)運行的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條件下,體現(xiàn)學生在對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各種信息的瀏覽、比較、感悟、加工的同時進朗讀、精思、吸納、交流的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領(lǐng)悟桂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的寫作特色,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設(shè)計特色】
情境生動,信息豐富,平等交流,自主探索,以讀促寫。
【教學流程及設(shè)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課題
伴著音樂利用播放祖國風景名勝的圖片,揭題后,讓學生登錄桂林網(wǎng)站,了解桂林的歷史、特點。
設(shè)計意圖:在詩情畫意的情境中,學生初步感悟到祖國河山的壯美,了解到桂林山水歷史悠久,聞名天下,為后面的學習、朗讀、理解打下良好基礎(chǔ)。
二、觀看網(wǎng)絡(luò)視頻,整體感知課文
1、圍繞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讓學生看網(wǎng)絡(luò)視頻,聽課文朗讀。然后學生再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確定符合自己學習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
設(shè)計意圖:學生在看、聽、讀、想中,領(lǐng)略了桂林山水的美,欣賞了課文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學習目標的交流與確定,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收獲,學習更主動。
2、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找出中心句:
圍繞中心句讓學生上網(wǎng)搜集、瀏覽相關(guān)資料,再口頭綜述所看到的資料、景象。
設(shè)計意圖:對語文的學習必須建立在一個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不能把課文內(nèi)容弄得支離破碎。所以,學生抓住中心句,知道了學習的重點,也可以圍繞中心句收集信息,瀏覽資料,準確理解課文。歸納、描述所瀏覽的資料是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可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指導(dǎo)學習第二段
1、學生先看圖、讀書、質(zhì)疑,利用電子郵件進行討論:
在此基礎(chǔ)上,找出并理解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再讓學生用關(guān)聯(lián)詞把漓江水的特點用一句話概括出來。最后讓學生感情描述漓江水的特點,朗讀課文中的感嘆句和有關(guān)句子。
設(shè)計意圖:在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是半扶半放,通過讓學生自讀、質(zhì)疑、討論,讓學生充分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感情描述,對桂林山水喜愛和贊美的感情被充分激發(fā),與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了溝通和共鳴,從而使感情朗讀課文做到投入而聲情并茂。這里著重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感情朗讀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2、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自由發(fā)表對桂林水的看法,再在感情朗讀中體會、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生動、形象、容量大的優(yōu)勢,讓學生快速瀏覽,暢所欲言,加深對漓江水的感性認識,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究的靈氣與悟性。以感情朗讀、平等交流作為主要手段,體現(xiàn)師生平等互動的關(guān)系。
四、自主學習第三段
師生總結(jié)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并按此方法自學第三段,不明白的地方可舉手或發(fā)送電子郵件向老師、同學請教。學完,自主匯報學習體會。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后,給學生思維以導(dǎo)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xiàn)。
五、以讀促寫,完成課堂小練筆
學生通過上網(wǎng)調(diào)閱祖國各地風景名勝的資料,抓住特點,認真觀察,恰當展開聯(lián)想,并學習運用《桂林山水》一課中的寫作方法,仿寫一小段話。寫完后,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傳閱、修改。
設(shè)計意圖:讀寫結(jié)合,才能賦予學到的課本知識以生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運用所學習過的觀察方法、寫作方法,使學生及時積累所學過的知識,并與伙伴享受成功的愉悅,激起了良好的學習心境。
六、自主總結(jié),激勵愛國之情
學生在網(wǎng)上交流天地學習感受:你最大的學習收獲是什么?做的最好的是什么地方?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又是哪些方面呢?交流完畢,教師激勵同學奮發(fā)學習,把祖國江山妝點得更美好。
設(shè)計意圖:教育最終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交流比較中,學生自我反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清醒的認識,使今后的學習可以取長補短,有的放矢,有利于自身素質(zhì)的進一步提高。
1《桂林山水》
1《桂林山水》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dǎo)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dǎo)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dǎo)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dǎo)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yīng)。)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朗讀課文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dǎo)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jīng)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yù)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游桂林山水
今天,我們?nèi)胰巳ス鹆钟^賞美麗有聞名的山水。我們坐了幾個小時的火車才來到桂林這里。
桂林處處皆勝景,漓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范。聽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佳話,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漓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云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說北方的山是豪邁、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則顯得嫵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綠洲的駱駝,形態(tài)各異,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接畫山的九匹馬,在導(dǎo)游的引導(dǎo)與娓娓講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極點,使人真切地領(lǐng)略到了桂林山色的神奇、秀美。
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嗚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站在船頭,憑欄望去,漓江上煙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間,在歷史的輪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劉三姐當年對歌的地方,幾百年的古樹枝繁葉茂,漁舟在水中歡快地游走,人們在田間辛勤地耕種,播撒著收獲的希望。往近處一瞧,金發(fā)碧眼的外國朋友也來踏青,言語中滿含驚羨,歡聲笑語不斷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嗎?雖然欣賞不到萬戶炊煙暮靄濃的田園風光,但我卻看到一個現(xiàn)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壯成長。
游完漓江,我們忙著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巖洞,當數(shù)蘆笛巖、七星巖,它們都是開發(fā)較早的景點。懷著探險的心理,我們前往荔浦縣的豐魚巖尋幽。整個巖洞橫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別。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尋著歷史的足跡,我們亦步亦趨,隱隱地聽到了溶巖的滴水聲,開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漸地,變成了嘩啦啦地一片,似有無數(shù)個頑童在游戲嬉鬧,又如風中的密林枝葉在相互碰撞。偶爾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傳來一陣悠遠而空蒙的古樂聲。我們繼續(xù)往前走,時而是流水潺潺,時而是飛瀑撲面,在水的轟轟聲中,體會到李白飛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著澎湃起來。不知經(jīng)過多少曲折,我們來到了金碧輝煌的水晶宮,古老的溶洞經(jīng)過了人工改造后,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象是到了異彩紛呈的蓬萊仙境,亦如到了燈火通明的不夜城,處處浮光掠影、五彩繽紛紫的詭秘莫測,紅的熱情奔放,藍的沉靜溫柔?有了色彩,巖石的形態(tài)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訴說著西天取經(jīng)的坎坷歷程;楊貴妃緩緩撩開石幔,觀看群芳共舞,嬌媚多姿,不禁令人聯(lián)想起昔日的盛唐繁華;恐龍國里,恐龍嗷嗷怪叫,神態(tài)怪異,昭示著它們的威武??粗@些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我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偉大。正是這一滴一滴的水珠,經(jīng)歷了成千上萬年的歲月,嘗盡了亙古的滄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觀,這是怎樣的博大與精深?。《@些巖石,經(jīng)受了千萬年的磨礪,封存了長久的渴望,今日終被世人所熟知,這是怎樣的堅忍??!與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而已。
追溯歷史的源頭,桂林的山水在向我們每一位游客闡述著一個哲理:持續(xù)將造就永恒。是的,世間萬物又何嘗不是經(jīng)歷了千萬年的洗禮方成就今日的光彩與輝煌的呢?堅持不懈是擊敗任何挑戰(zhàn)的寶劍。游過桂林,我們沒有理由再輕言放棄。同學們,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桂林山水》說課稿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說課稿》,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桂林山水》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25號。
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桂林山水》。下面我將從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法學法的選擇和教材過程的預(yù)設(shè)四個方面作簡單的說明。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的文章,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以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生動得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思想感情。很顯然,這是一篇適合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養(yǎng)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也在不斷提高,能初步養(yǎng)成與他人閱讀感受的習慣?;趯滩牡睦斫夂蛯W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讀會認會寫瀾、瑕、翡、巒等生詞,理解并積累波瀾壯闊、無瑕、峰巒雄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把握文章大意
3;領(lǐng)會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通說讀寫能力的科學,并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理解并運用祖國文字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guān)系,閱讀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理解、觀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jié)合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認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會利用導(dǎo)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用朗讀感悟情境,用聲音再現(xiàn)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第二,我會采用“讀、找、品、誦”為主要訓練方式,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促悟,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lǐng)悟。
在學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交流合作觀察體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發(fā)展。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在上課前,我會這樣導(dǎo)入,先出示多張桂林山水美景的課件圖片,然后問學生,這是哪里呢,你們覺得這里漂亮嗎?揭示課題《桂林山水》。接著再問學生,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國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呢等等。在這這里,我通過出示圖片,使他們進入一定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這樣就能很自然的講解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引起他們旺盛的求知欲,引導(dǎo)他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由于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先聽教師的配樂朗讀,用聲音渲染情境,盡量讓學生做到身臨其境。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求學生完成兩個任務(wù),學習本文的生字詞和將文章分段。接著讓學生自己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讀不通的句子,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在教室不斷點拔得過程中,我們就會明白課文以總分總的關(guān)系共分為三大段
3、細讀課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并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觀賞”又是什么意思,這一段在全文當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林的水的特點,我主要采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式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詞語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這句話,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率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提問,這句話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對四年級學生來水,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司空見慣的,所以很快就能回來出來。
提問,課文明明是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還要寫大海,西湖的水呢?讓學生明白,原來這里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使漓江的水的特點更突出啊!
為了有利于學生更容易的品讀,誦讀,我會通過教師的泛讀,學生的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漓江水的魅力
教師做總結(jié),這段主要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漓江水的靜,清,綠描寫的如此生動形象。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要適時的運用
教學描寫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我同樣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式,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是學習對詞語的理解,通過配樂朗讀,出示課件圖片等多個方法讓學生聲情并茂、有感情朗讀,體會桂林山的奇特與魅力
最后是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我會以讀代講,讓學生找出描寫山水的詞語,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來有感情的朗讀。插圖與文章相輔相成,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更有利于將學生帶入那優(yōu)美的畫卷,讓學生體會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再聯(lián)系課后問題三,讓學生談?wù)勛约簩鹆稚剿母惺?,以此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這一部分當中,我主要是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dǎo)學生朗讀,通過把握文章的重點語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拓展練習,總結(jié)全文
在拓展練習當中,我會讓學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課件出示這樣的句子,公園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場里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再以記者采訪的形式,再次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桂林山水的感受。我趁勢做總結(jié),同學們,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真是美麗無比啊,最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來朗讀一下這篇課文吧,最好能夠把你喜歡的語段給背誦下來!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3 桂林山水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3 桂林山水”,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3桂林山水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桂林山水的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xiàn)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dǎo)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dǎo)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漓l江擴ku散峰巒lun雄偉山脈mi比擬nǐ重巒疊di嶂危峰兀w立竹筏徐x行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峰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說些什么?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然后同桌交流,談?wù)劯髯缘母惺堋?br>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引導(dǎo)感悟課文的語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察圖畫或讀一讀這些資料。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光瀲滟的西湖和漓江。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2)指名朗讀,討論:
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得純凈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dǎo)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贊嘆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五、學習遷移,自學第三自然段。
1.啟發(fā)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漓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dǎo)。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峰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地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dǎo)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六、指導(dǎo)寫字。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dǎo)書寫。
“擴、羅”較容易寫。“巒、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氨獭弊⒁馍厦娴摹巴?、白”和下面的“石”,寫得一樣寬。“綿”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xù)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熬怼弊值淖詈髢晒P分別是“”和“乚”,不要寫錯。
2.每個字寫兩遍。
七、作業(yè)。
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guān)于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余下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fù)習。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說說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dǎo)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guī)r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jié)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凑n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nèi)“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說說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著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交流討論:你怎么體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引導(dǎo)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說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發(fā)簪。
(2)“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凑n件感受“空中云霧迷蒙,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jié)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總結(jié)全文,遷移訓練。
1.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fā):同學們,現(xiàn)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吧!
2.練寫、練說: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也就是批注;喜歡說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么做導(dǎo)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顒雍笤u議。
五、作業(yè)。
談話:桂林山水這樣美,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我們家鄉(xiāng)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啊,也有獨特的風景??!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把我們的家鄉(xiāng)美景寫下來,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2.《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
2.《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dǎo)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dǎo)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guān)錄象等。學生外出旅游拍的風景照。
教學設(shè)計:
一、故事導(dǎo)人,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曠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巖,據(jù)說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死逼著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干。他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因為缺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lǐng)略它獨特的美。坐穩(wěn)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fā)了。
二、整體感知,帶人情境。
1.范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jié),并引讀第一節(jié)。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三、精讀第二節(jié),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dǎo)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jié):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4)指導(dǎo)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jié)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這節(jié)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dǎo)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jié)。
1.小結(jié)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jié)。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jié)。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jié)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并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興奮劑,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zhì)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真可謂一舉多得,設(shè)計絕妙。)
5.談?wù)勚档脤W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jié)。
1.范讀。播放錄象,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對于《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lǐng)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讀寫結(jié)合,延伸課外。
1.其實,同學們也游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勝古跡,。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jié)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教后記: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人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19《桂林山水》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19《桂林山水》”,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9《桂林山水》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dǎo)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dǎo)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dǎo)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dǎo)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yīng)。)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朗讀課文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jié)構(gòu),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jié)構(gòu),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dǎo)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jīng)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yù)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網(wǎng)友來稿)
學習目標
1、品讀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用課文新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贊美桂林的其他美麗的景象。
3、拓展積累課外自然風光圖片的詞句說明。
設(shè)計理念: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能力建構(gòu)。學生的語言(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語言實踐,即言語學習,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lǐng)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過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如何使語言表達更流暢的懸念,王澈同學敢于向書本的語言挑戰(zhàn),認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應(yīng)該搬到漓江的水靜的內(nèi)容后面,語言才連貫,是不是呢?咱們讀一讀,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姜波同學認為:這樣一改,意思到連貫了,但是不如書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書上的句子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高鵬飛同學則結(jié)合他們兩人的意見,對課文作了這樣的變動:我們來讀讀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魚兒在歡快的游泳,才讓你感覺到你置身水邊,真令人心曠神怡;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巨大的寶石,熠熠閃光好一幅清幽恬靜的畫面。
這三位同學的創(chuàng)造性讀書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咱們學語文,就是學他人的語言,形成自己的語言。
(語文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進行的言語學習和實踐活動。語文課的根本宗旨是要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言語能力的發(fā)展。利用學生中出現(xiàn)的對課文原有言語的評價這一契機,組織欣賞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言語,可有助于提高言語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描述桂林之山的這部分語言。
出示:選擇學習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細細品味哪些語言寫得特別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學習方式(如導(dǎo)游介紹等)
(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內(nèi)容,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
2、反饋學習情況。
(1)哪些語言寫的特別有味道呢?在學生的品味詞語中教師版圖。
出示:桂林的山真險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2)在學生展示朗讀情況時結(jié)合具體的指導(dǎo)。
朗讀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讀、找個對手比賽讀、配上音樂美美的讀、無論是何種形式強調(diào)的是讀書的質(zhì)量有沒有提高。
(3)學生展示除朗讀、品詞品句外的學習情況。
3、學生背誦課文的山之內(nèi)容。
(一個優(yōu)美生動的排比句,通過一次又一次饒有趣味的品讀,讓學生品出味兒來,讀出情來,并熟讀成誦。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xiàn)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三、讀最后一段
師:從課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靜、清、綠聞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險聞名遐邇。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誼綿綿。正如課文最后一段所說的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指導(dǎo)讀。用讀的好的同學介紹經(jīng)驗等方法進行讀的指導(dǎo)。
1、背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
1、這么美的山,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偉大的詩人賀敬之看到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發(fā)出感嘆: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guān)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記下了這樣的話語
音樂響起時展示圖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圖。
畫1一水遙伸萬山間;畫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zan);
畫3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畫4無數(shù)青山浮水出;
畫5山在虛無飄渺間;畫6青山聳翠白云飛;
畫7神秘風彩誘人醉;畫8興坪晚霞瑰麗景;
畫8濃淡相間景有致;畫9江峰回轉(zhuǎn)玉水帶,悠悠閑處有奇峰
畫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漁火唱晚歸。
3、學生寫話。你們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嗎?
放一小段錄象,用你們的筆抒你們的情??梢杂谜n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也可以像賀敬之一樣寫一首小詩,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一樣寫一句詩。
4、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內(nèi)容)
(一個個典型的畫面,融言語的意義蘊涵、形象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于一體,是教師在言語作用下調(diào)用自己庫存的表象進行心靈重構(gòu)的結(jié)果。除了能把學生帶進一個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言語的豐富性,體會同一種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xiàn),學生在吸收課文語言、賀敬之語言、教師的語言的基礎(chǔ)上不斷的生成新的言語。)
四、課外學習
收集有關(guān)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給圖片寫幾句說明,參加班里舉辦的圖片展覽。
《桂林山水》教學實錄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實錄”,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師:上節(jié)課我們結(jié)合書中的插圖,熟悉了課文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把已經(jīng)記下的課文內(nèi)容試著背下來,如果記得不太熟我們可以看一下書。(放錄象師生共同背誦,師生結(jié)合錄像內(nèi)容的順序,進行背誦。)
師:看來,許多同學已經(jīng)記下了課文的內(nèi)容,而且有的同學背誦得很有感情,不過我們所有人要想把課文內(nèi)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讀背下來,我們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內(nèi)容,還得下一番功夫。課前,我們同學都去搜集了關(guān)于桂林山水的資料,看看哪位同學收集了,說給大家聽一聽,你從哪搜集到了什么資料?
生:我從桂林觀光網(wǎng)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來和一些關(guān)于景點的神話傳說故事。
生:我從《偉大的祖國》一書中找到了一篇名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過比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介紹得要詳細。
生:我是從桂林旅游這一網(wǎng)站上下載了一些材料,我最感興趣的是關(guān)于象鼻山的介紹。
生:桂林旅游網(wǎng)上還有關(guān)于桂林歷史、人文方面的介紹。
生:我的爸爸去過桂林,我聽他給講了許多桂林的事,有些內(nèi)容我都記下來了。
生:我從《中國當代朗誦詩選》一書中找到了賀敬之寫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從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國》的書中,找到了介紹桂林風景區(qū)的一段話。
師:看來,大家收集到了許多材料,養(yǎng)成這樣一個習慣非常好,這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好方法,希望大家堅持下去。這些材料對于我們今天的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一下你們各自搜集的資料。同時看一下我給大家提出的學習建議,在你們交流的基礎(chǔ)上試著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項內(nèi)容
.
(課件出示小組學習建議:A.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朗讀。B.結(jié)合課文和搜集的資料,寫一篇簡短的讀后體會。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D.文中哪部分內(nèi)容給你的印象最深,試著說明學生可以根據(jù)能力和喜好自由選擇其一,或自行設(shè)計題目。)
大家可以從中自由選擇,也可以綜合組內(nèi)的意見,自己擬定研究的題目,可以共享計算機中的資料或相關(guān)圖片,要求小組中的每名成員,都要認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匯報員要細致整理大家的意見,努力爭取人人有收獲,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請向我示意。
(小組結(jié)合自己選擇或設(shè)計的學習題目,交流合作學習。教師巡視參與指導(dǎo),吸收反饋意見信息。記錄下相關(guān)的問題。)大約十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結(jié)合手中的資料進行了深入地學習。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各組學習的收獲??纯茨慕M先來匯報?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第一題: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在讀的時候,我們因想了課前觀看的錄像片,同時我們一起閱讀了介紹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去練習的。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角色換位,他向大家介紹了一種讀書的好方法,你們組給大家示范了下好嗎?
生:讀第二段
師:大家感覺怎么樣?(引導(dǎo)學生進行評價)
生:評價(略)
師:在讀中我發(fā)現(xiàn)句子中有些詞語被你們有意地強調(diào)了,能說說理由嗎?
生:我們突出了卻從沒和真這兩個詞。因為我們認為,這兩個詞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初見漓江時的驚訝和贊美之情。
師:真正體會了作者之情,誰再來讀一下好嗎?作者寫水清時說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我認為這沒有什么值得驚訝的,清可見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見!
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駛竹筏小舟,而且我們手中的資料上介紹,漓江白水深達七八米,而且連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見底,這樣的水就是不多見的了。
師:好,結(jié)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才能真正體會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寫水的部分大家讀得不錯,其他的內(nèi)容,我們能讀好嗎?(生練習,練好就舉手,指優(yōu)生讀文。)
師:剛才通過這一小組的匯報,我們更加深入地領(lǐng)悟了課文的內(nèi)容,他們給我們開了個好頭,哪一組接著來匯報?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
自主賞析
創(chuàng)新閱讀
教師思考:
本課是小學課本中的寫景名篇。全文以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顯情,全文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過自主賞析,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設(shè)計特色:自主賞析,開放式學習。
信息資料:
1、師生查閱有關(guān)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資料。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3、圖文結(jié)合,自主賞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資料,進行開放式、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guān)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象片或投影片,引導(dǎo)學生按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思考:桂林山水與上面的四處景觀有什么水同之處?
(通過四處景觀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現(xiàn)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引導(dǎo)學生暢談觀看后的感受。
(鼓勵學生表達,利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畫面的觀察能力水平,同時也使學生接受了一次言語表達的訓練。)
二、朗讀課文,自學字詞。
(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的形式,為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賞析。
1、自讀,尋找欣賞點,填寫記錄。
我最欣賞的(字、詞、句、段、標點、其他)理由是()。
(尊重學生語文學習的主人地位,必須解放他們。欣賞點是學生眼睛發(fā)現(xiàn)的文章精華,必須堅持以讀為本,自讀自找自賞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閱讀興趣,才能形成個性的體驗,才能達到積累語言,增強語感的目的。)
2、交流、賞析、結(jié)合資料談體會。
采用小組賞析或全班賞析的方法。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欣賞點,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對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個性感受。賞析的辦法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如
(1)感情誦讀: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用詞的準確,句段語言的優(yōu)美。
(2)自問自答:如自己提出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換、刪、增詞對比: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內(nèi)容等,與原句比較,體會表達效果。
(整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閱讀理解、語言表達、交流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chǔ)上,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通過誦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第二課時
一、觀看影片引入,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
1、利用錄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圖,師生共同感情朗讀全文,也可試著背下來。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體特點。(水:奇秀險
山:靜清綠)
二、匯報交流資料,教師吸收反饋。
引導(dǎo)學生互相交流課下搜集的的有關(guān)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資料。
(匯報交流自己搜集資料的過程,實際是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是交流交際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吸收反饋信息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新的切入點,學生知識技能新的增長點,利于教學目的的新構(gòu)建。)
三、提示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學習。
結(jié)合學生的資料情況以及學生的不同層次,教師可向?qū)W生提出如下學習建議,或鼓勵學生自己設(shè)計學習的主題。
1、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背誦。并試著說出你喜歡的理由或為什么這樣讀、背。
2、結(jié)合學習談?wù)剬W習文中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