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浪花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04.7通過透鏡看世界。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4.7通過透鏡看世界”,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4.7通過透鏡看世界
一、本節(jié)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和技能
知道望遠鏡、顯微鏡是由多個透鏡組合而成的。
了解望遠鏡、顯微鏡的基本作用。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利用兩個透鏡組成望遠鏡的實踐過程。Jab88.Com
經(jīng)歷利用兩個透鏡組成顯微鏡的實驗操作過程。
初步學習逆向、類比的物理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宇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行觀測的興趣。
增強學生的自然審美能力,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進一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
二、重點與難點
本節(jié)的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凸透鏡自行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兩個動手操作過程。
三、教學過程
1.顯微鏡
講顯微鏡之前,可以先復習一下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看清書本上的小字等較小的物體,要想看細胞等非常小的物體,用一個放大鏡就無能為力了,這就引入了顯微鏡。?
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道,凸透鏡能使物體成放大的實像,凸透鏡又能成放大的虛像,引導學生去思考:先用一個凸透鏡使物體成一放大的實像,然后再用另一個凸透鏡把這個實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體了,這就是顯微鏡的原理。教學時可以在投影片畫一小物體,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投影片畫面上的這個物體,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儀上,讓學生觀察屏幕畫面上的這個物體,然后讓學生拿著放大鏡再去觀察這個物體。說明這就是顯微鏡的原理,顯微鏡是利用兩個透鏡放大作用的組合制成的。這里可以讓學生講一講感受。
照課本圖3.5-1介紹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特別要強調(diào)兩個透鏡的組合作用,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2.望遠鏡
學過顯微鏡之后,學生知道了利用兩個透鏡的組合,可以制成顯微鏡,顯微鏡的物鏡距離要觀察的物體較近,使物體成一放大的實像。如果利用物鏡使遠處的物體成一縮小的實像,這個實像再經(jīng)過目鏡放大,就能看清楚較遠處的物體,這就是望遠鏡。?
照課本圖3.5-2介紹望遠鏡的結(jié)構(gòu)。利用望遠鏡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主要是由于望遠鏡物鏡的直徑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線,使遠處的物體看起來更明亮。對于視角的問題,只要作簡要的介紹,?
讓學生知道有這么一個概念,不要求學生完全理解。主要還是要強調(diào)兩個透鏡的組合作用。?
課本中主要介紹了開普勒望遠鏡,同時可以向?qū)W生介紹其他類型的望遠鏡,擴大學生視野。??
3.動手動腦學物理
1、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讓燒熱的玻璃珠碰到身體。?
2、把放大倍數(shù)較大(焦距較短)的凸透鏡放在靠近眼鏡的位置時,遠處物體看上去變大了;兩個放大鏡位置對調(diào)以后,遠處物體看上去變小了。為了使遠處的物體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體放大,所以要用兩個焦距不同的放大鏡。如果兩個放大鏡焦距相同,就沒有放大作用了。?
擴展閱讀
通過透鏡看世界學案(新教科版)
4.7通過透鏡看世界
【教師寄語】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學習目標】目標明確,行為才有效!
1.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2.了解透鏡在光學儀器中的應用。
3.會運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現(xiàn)象。
【重點難點】勁往這里使!
重點是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難點是知道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知識回顧】防止知識遺忘,我能記得更牢!
1..凸透鏡對光有……………作用,凸透鏡的……………到……………中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用符號……………表示。
2.在右圖中畫出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課堂探究】亮出我的觀點,秀出我的個性,展示我的風采!
目標一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U2f
已知物體AB,箭頭表示物體的倒立或正立,物距表示物體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用U表示,由圖可知,U2f。以A點為例,它可以反射無數(shù)條光,當然也包括三條特殊光線,從A點反射的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經(jīng)過;從A點反射的一條經(jīng)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由圖可知,兩條折射光光線一點,該點即為A點的像點A’。B點在主光軸上,其像點也在主光軸上,AB垂直主光軸,A’B’也垂直主光軸。因此,物體AB所成的像的特征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即fV2f。它的主要應用就是照相機。
2.物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fU2f
根據(jù)上面的方法,利用特殊光線請同學們自己作出物體AB所成像的位置,并判斷像的特征:…………………(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縮小”)、………………………………(填“實像”或“虛像”);像的位置在………………………………………………………………………………;主要應用:電影放映機或投影儀。
3.物體在1倍焦距之內(nèi):Uf
當物體在1倍焦距之內(nèi),成像又有什么特征呢?同理,利用特殊光線自己作出物體AB所成像的位置(提示:當折射光線不能相交時,觀察折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能否相交),通過光路圖分析并判斷像的特征:…………………(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縮小”)、………………………………((填“實像”或“虛像”);像的位置在………………………………………………………………………………;主要應用就是……………………。
目標二通過透鏡看世界(了解)
1.望遠鏡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的,物鏡為凸透鏡,目鏡為凹透鏡或凸透鏡兩種類型,物體經(jīng)過兩次成像,光路圖如右圖。
2.顯微鏡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的,物鏡、目鏡均為凸透鏡,物體經(jīng)過兩次成像,光路圖如右圖。
【鞏固提升】試試我的身手,我最行!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a、b、c、d、e五個位置,如圖所示,其中蠟燭放在____處所得到的實像最小,放在____處所得到的實像與燭焰大小相同,放在____處所得到的實像比燭焰大,放在_____處能看到放大的虛像。
2.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物體沿主光軸從距透鏡30cm處向透鏡處移動時,則下列敘述凸透鏡所成像的變化情況中,正確的是()
A、像始終變大B、像始終變小C、像先變小后變大D、像先變大后變小
3總結(jié)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完成下表(重點)。
【學后記】記下今天的收獲,累計明天的成就!
初二物理上冊《通過透鏡看世界》重點知識點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冊《通過透鏡看世界》重點知識點整理教科版
知識點: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2f)。如幻燈機。
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
(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
(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jù)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guān)系作出光線;
(5)光發(fā)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
(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發(fā)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
(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jīng)過鏡后的像;
(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nèi)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照相機內(nèi)的膠片。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3.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望遠鏡二鏡均凸,且物長目短)。
4.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顯微鏡二鏡均凸,且物短目長)。
放大鏡:
1、放大鏡是凸透鏡;
2、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虛像;注:要讓物體更大,應該讓放大鏡遠離物體;
課后習題:
1.照相機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工作的;幻燈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放大鏡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
2.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先將遠處的物成()再經(jīng)()成正立的虛像,增大物體的像對眼睛的()。
1、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實像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這一問空真小)
2、物鏡倒立縮小實像目鏡視角
口訣記憶法
總結(jié)歸納口訣,一直是我們教師追求高效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下面列舉一些簡單的口訣,有的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供大家參考:
口訣一:凸透鏡成像,遠縮小近放大!(遠處的物體成縮小的像,近處的物體成放大的像)
口訣二: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物體近的,成像遠,而且放大,反之)
口訣三:物遠成實像,倒立縮小放大;物近成虛像,正立虛像放大。
(成實像時,像是倒立的,先是縮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虛像時,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虛像)
這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效果是比較好的。學生也設計了適合自己的口訣。由此推廣,在學習其他知識時大多可以利用這種方法。
透鏡
【教學目標】
1.了解兩種透鏡的形狀,成像特點,對光的作用;會區(qū)分兩種透鏡。
2.初識猜想、假設、收集證據(jù)等探究要素,分類、比較等思維方法。
3.體現(xiàn)學習的樂趣,增進對物理的情感。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了解兩種透鏡的形狀,成像特點,對光的作用;會區(qū)分兩種透鏡。因此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設計;以實驗為主線,通過探究性實驗,學生間的討論、設計、動手及合作的觀察、分析揭示透鏡成像的特點,把透鏡分成兩類,再對它們的形狀共性進行探究得定義;關(guān)于透鏡對光的作用進行假設,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jié)論。為突出知識點,在課件制作上利用了藝術(shù)字進行處理,形象直觀的表現(xiàn)透鏡的特點。為鞏固知識,設計了區(qū)分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的活動,最后通過常見的冰、水制作透鏡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光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傳遞,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觀察魚缸中的金魚,引發(fā)學習興趣與欲望,將學生從生活引向物理。
師:(手托養(yǎng)有金魚的魚缸)同學們,請你們觀察一下老師所養(yǎng)的金魚,并用你的手比劃它們的大小。
生:……
師:(捉一條金魚與學生的比劃的大小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實際上的金魚要小得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為了揭示這其中的奧秘,我們用下面的幾個小實驗來進行探究。
2新課教學
2.1通過水杯看字等活動體驗透鏡成像的情況,豐富學生的信息。
實驗1:透過裝水的透明玻璃杯看近處的字:從側(cè)面看字是放大的;把書放在水杯下,從杯口向下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2:利用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看近處的字:老花眼鏡看字是放大的;近視眼鏡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3:在透明塑料紙上滴一滴粘紙的膠水,透過這滴膠水看近處的字是放大的;當在這滴膠水上覆蓋一層透明塑料紙后再在這滴膠水的中央,用手指輕按一下,透過這滴膠水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4:用老師提供的圓形鏡片看近處的字(兩類透鏡各兩個);一類成放大的,一類成縮小的。
(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實驗記錄表格中的相應欄目中)
2.2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類,知道透鏡按成像情況分成兩類。
師:同學們,你們能把剛才看到的現(xiàn)象分成幾類?各有什么特點?(根據(jù)剛才的實驗記錄中的實驗現(xiàn)象,小組交流、討論,進行分類。老師課前將實驗的現(xiàn)象拍成照片,制成課件,適當?shù)臅r候放出來,請學生對著課件再次進行分類,增加師生的雙邊活動。)
生:兩類:一類能成放大的像;一類能成縮小的像。
2.3探究兩類透鏡的外部特征,定義透鏡的名稱。
師:其實這就是老師今天要講的兩種透鏡一種能使近處的物體能成放大的像;一種能使近處的物體能成縮小的像。你們以鏡片為代表,探究一下,成放大像的鏡片在形狀上有什么特點成縮小像的鏡片在形狀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在觀察、討論、探究過程中老師分發(fā)被從中間切割成半圓的鏡片)
生:成放大像的鏡片是中間厚邊緣薄,成縮小像的鏡片是中間薄邊緣厚。
師: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把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這里的透鏡是從眼鏡店中購買的普通老花和近視眼鏡的玻璃鏡片,并從鏡片的中間切割成兩片半圓形。)
2.4實驗探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師:透鏡是能透光的,同學們設想一下,一束光線通過透鏡后將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說明:上課前沒有預想到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上的內(nèi)容還能記得,并應用在這里,老師并順著學生的思維,進一步介紹光傳遞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傳遞,并進行了適當?shù)难a充,從而增加了環(huán)保教育。)
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師:說出你的理由。
生:在小學的自然課上,我們用放大鏡在陽光下時能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在光斑處放上火柴后能把它點燃,所以我認為是會聚。
師:這位同學肯動腦筋,結(jié)論也對,并且它的這一實驗現(xiàn)象也進一步表明,光在傳播的同時,伴隨著能量的傳遞。同學們這會兒在課堂上,不到外面去用陽光驗證他的結(jié)論,但我們可以用手電筒驗證一下。
(學生討論,在紙上畫出自己的猜測,并用老師提供的手電筒驗證自己的猜測。)
生:一束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光斑變小,通過凹透鏡后光斑變大。
(老師通過激光演示儀進一步驗證學生得出結(jié)論的正確性,并結(jié)合實驗介紹出相關(guān)知識點)
師:由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作,所以又叫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所以又叫發(fā)散透鏡。凸透鏡對光會聚的一點叫焦點,用F表示;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剛才那位同學所說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其實就是透鏡的焦點。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尋找凸透鏡的焦點和測出焦距。
2.5整理知識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透鏡的特點有哪些?
(說明:為節(jié)約版面,未按原文用藝術(shù)字圖示)
2.6以辨別、設計透鏡等活動方式,深化和“活化”課堂內(nèi)容。
師:現(xiàn)在我手上有兩副帶外框的皮眼鏡,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拿去辨別一下,哪一副是老花眼鏡,哪一副是近視眼鏡?說出你的方法?
生: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用手摸,根據(jù)中間和邊緣的厚薄來區(qū)分;第二種是看近處的字,根據(jù)成放大或縮小的像來區(qū)分;第三種是放在陽光下,看它對光線的作用來區(qū)分。
師:這位同學回答很好,能把我們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正確應用了。但是我現(xiàn)在手上有許多粉筆灰,哪位同學愿意把你的眼鏡讓我摸一下?
生:……
師:對于重要的光學元件一般不用手摸的方法來區(qū)分透鏡的種類,所以我們主要提倡另外的兩種辨別方法。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能不能告訴我,為什么我們看到魚缸中金魚比實際的要大?
生:魚缸和水組合,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里面的金魚有放大作用,我們看到的是放大了的金魚的像。
(由剛才的那位學生講的凸透鏡能使火柴點燃進一步拓展,適時進行環(huán)保教育。)
師:大家有沒有外出旅游?特別是登山?
生:去過。
師:有沒有見到過一種特別的警告牌與我們本節(jié)課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生:有。請不要隨便丟棄盛有飲料的透明飲料瓶。
師:為什么要這么說?
生:從前面的實驗中我們知道盛水的玻璃杯相當于凸透鏡,盛有飲料的透明飲料瓶也相當于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同時伴隨能量的傳遞,能使火柴點燃,表明也能點燃干草等,容易引發(fā)火災。
師:(借學生的話題,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除了老師剛才教你們做的一些透鏡外,你們討論一下,還能用哪些材料制作透鏡?
生:可以用冰塊制作冰透鏡??梢园淹该魉芰霞埖乃慕怯镁€吊著,把中間倒水,制作水透鏡?!?/p>
師:(對學生的想法大加贊賞和肯定)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為什么雨過天晴時,種反季蔬菜的農(nóng)民要及時將透明塑料薄膜上的積水清理掉。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