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05鄰居們。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鄰居們》,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鄰居們[教學目的]
一、理解人物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
二、體會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設想]
一、本文篇幅較長,由幾大板塊組成,需要進行總體梳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故事情節(jié)中多個人物多側面深層次性格的呈現(xiàn)。
二、老舍作品的文化內涵是很耐人咀嚼的,文章中兩個家庭的沖突其實可以解讀為兩種文化的摩擦,理解這一精神實質是教學難點。
三、介紹老舍的生平經歷以及觀點主張,介紹后學的評價,輔助學生體會文章的主題,加深理解。
四、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通過梳理情節(jié),把握文章內容幾大部分。
二、理清明太太和明先生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多方位性格,以及他們性格微妙的變化。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題解
1?老舍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
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2?1935年人間書屋出版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集《櫻海集》,收有十篇小說,大多寫于青島,《鄰居們》就是其中一篇。
老舍在青島居住的房子,“開開屋門,正看鄰家院里的一樹櫻桃。再一探頭,由兩所房中間的空隙看見一小塊兒綠?!保ɡ仙嶙孕颍饶苜p櫻花,又可觀大海,有“櫻”有“?!?,所以名曰《櫻海集》。
3?老舍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說是在南開中學教書時寫的,當時純?yōu)榱朔笱軐W??锏木庉?,成就不高,“在我的寫作經驗里也沒有一點重要,因為它并沒引起我的寫作興趣”(老舍《我怎樣寫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應該從《老張的哲學》算起。
老舍回顧他寫《鄰居們》前后的小說創(chuàng)作,把它們歸為如下幾類:
《趕集》與《櫻海集》里所收的二十五篇,和最近所寫的幾篇——如《斷魂槍》與《新時代的舊悲劇》等——可以分為三組。第一組是《趕集》里的前四篇和后邊的《馬褲先生》與《抱孫》。第二組是自《大悲寺外》以后,《月牙兒》以前的那些篇。第三組是《月牙兒》《斷魂槍》,與《新時代的舊悲劇》等。第一組里那五六篇是我寫著玩的;……第二組里的《微神》與《黑白李》等篇都經過三次的修正;既不想再鬧著玩,當然就得好好的干了……第二組里十幾篇東西的材料來源大概有四個:第一,我自己的經驗或親眼看見的人與事。第二,聽人家說的故事。第三,摹仿別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個觀念而后去撰構人與事。列個表吧:第一類:《大悲寺外》《微神》《柳家大院》《眼鏡》《犧牲》《毛毛蟲》《鄰居們》……
由老舍的自述,我們大體上可以給《鄰居們》定位,小說中的情節(jié)是作者親眼看到甚至親身經歷過的;它經歷過作者多次修改,抱著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寫成。雖然老舍先生最初曾是抱著一種寫著玩玩兒的心態(tài)寫小說,但他很快就成熟了。因為他清楚地意識到一點,所謂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定是思想與文字兩者兼得的。所謂特異的風格不僅是在文字上,更主要在于思想的力量。也恰恰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力量,使得《鄰居們》成為老舍短篇小說中不能被忽視的一篇。從中,我們能夠分析老舍對市民文化獨特觀照與呈現(xiàn)的視角,咀嚼出不少滋味來。
二、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梳理情節(jié),課文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她怕,她得想辦法”)這是明先生與明太太兩大主人公的出場介紹。
第二部分(從“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鄰居的葡萄”至“這些議論使她消了不少的氣”)寫明家和楊家如何處理“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鄰居的葡萄”這件事。
第三部分(從“夫婦們正這樣碎叨嘮著出氣”至“‘恨’有那么一點兒佩服的氣味在里頭”)寫送錯信事件之后,兩家各自的反應。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一個諷刺性很強的結尾,揭示小說主旨:人與人之間隔閡很難消除。
說明:課文結構分析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題一,有層次地展開。
例如,閱讀后思考:小說主要寫了哪幾件事來突出鄰居之間的隔閡?
討論,明確:
兩件事情。一件是圍繞明家的孩子偷了楊家的葡萄,兩家大人的反應;另一件是對兩封信(包括楊先生寫給明先生的信和明先生同伙寫的并且郵遞錯的信)兩家人的表現(xiàn)。這兩件事因果上并不關聯(lián),但是它們共同帶動了兩家人情緒的發(fā)展,使得大家盡情表演,個性充分呈現(xiàn),構成了小說頗有喜劇色彩的情節(jié)。
這樣的概括能訓練學生宏觀把握故事情節(jié)脈絡的能力。在把握文章兩大主體部分的基礎上,將開頭(人物出場)和結尾(主旨呈現(xiàn))獨立出來,分別成段,結構已很明晰。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明太太形象分析
1?小說的第一部分寫出了明太太性格的幾大特點?作者寫這個有什么意義?
討論,明確:
小說一開頭介紹“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點,不認識字”,這應該可以算作性格中的兩大特點。
這些都為下文很多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總是編排是非,就不會有兩家不斷的糾葛和沖突。如果不是她不認識字,從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錯信事件也不會演化成一場風波。
2?小說第一部分,用哪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了明太太脆弱的心理和可悲的家庭處境?
討論,明確:
從小說寫明太太的幾段話入手分析。一方面,“對于兒女,對于丈夫,她無微不至的看護著。對于兒女,她放縱著,不敢責罰管教他們。她知道自己的地位還不如兒女高,在她的丈夫眼前,他不敢對他們發(fā)威”,“她曉得丈夫要是惱了,滿可以用最難堪的手段待她;明先生可以隨便再娶一個,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另一方面,“孩子們和別家的兒女打架,她是可以破出命的加入戰(zhàn)爭;叫別人知道她的厲害,她是明太太,她的霸道是反射出丈夫的威嚴,像月亮那樣的使人想起太陽的光榮”。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明太太在家中的卑微地位和外強中干。“月亮”“太陽”的比喻非常生動。
她為什么“心眼多”,為什么“多疑”,這些都是值得分析的。雖然明先生是個洋買辦,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官僚社會,但是他骨子里傳統(tǒng)腐朽的東西卻根深蒂固,而他們的家庭結構形式也還是非常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婦女沒有地位,男子停妻再娶,天經地義,無人能管。為了維護自己生存的權利,為了維護脆弱的家庭地位,明太太沒有足夠的“心眼”是不行的。
表面上看起來,“對于兒女,對于丈夫,她無微不至的看護著”,但這分明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在“無微不至”背后是一分讓人心酸的小心翼翼,是卑微家庭地位的反映——她不僅僅隨時可能失去妻子的名分,甚至連做“母親”的正當名分都隨時可能被剝奪。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太太是畸形社會里處于弱勢地位的被壓迫的可憐的人。
但是家庭中夫婦、母子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導致了明太太性格的異化。家庭里她是受虐狂,家庭外她成了虐待狂。家庭中壓迫和被壓迫的關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明太太成了可恨的壓迫者,對鄰居、對仆人、對她看不慣的任何人,她都時時刻刻想表示出她的尊嚴。這舊時代的家庭氛圍中,她這樣扭曲的雙重性格是很普遍的。有趣的是,細細分析,不僅明太太,其實明先生,甚至楊家夫婦身上也都或輕或重地帶有這樣雙重性格的痕跡。
3?“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太太神態(tài)、言行、舉止、心理是怎樣體現(xiàn)的?
討論,明確:
小說第一部分交代了明太太的性格特點,這在第二部分中的具體事例中被表現(xiàn)。
因為“小孩偷葡萄”在明太太看來,是自己家的小孩偷了別人家的葡萄,按照她的性格邏輯,對內“無微不至”對外“霸道”,她自然是護著自己家的孩子,不僅如此,平日里在偷花問題上,明家夫婦對此有空前一致的看法:“假如孩子們偷幾朵花,而鄰居找上門來不答應,那簡直是不知好歹?!薄皸钍戏驄D沒有找來,明太太更進一步的想,這必是楊家怕姓明的,所以不敢找來?!薄@些,都是明太太霸道邏輯自然而然的延伸。
但除了“霸道”,明太太的“多疑”為“小孩偷葡萄”事件又額外賦予了一層意義。那就是丈夫心中的“黑點”。既然明太太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卑微的,心理是脆弱的,她便只能把這種受壓抑的狀態(tài)轉嫁,發(fā)泄到別人身上,例如像楊太太這樣“俊俏”又“識字”的女人身上,讓楊太太承載她心中無名的畸形的“恨”。因為“丈夫的眼睛時常往矮墻那邊溜”,這使得明太太對楊太太的“恨”更加理直氣壯,更加合理化,此時,“孩子們偷楊家老婆的花與葡萄是對的,是對楊老婆的一種懲罰。她早算計好了,只要那個老婆敢出一聲,她預備著厲害的呢”。
在如此復雜的心態(tài)背景下,兩家太太的第一交鋒結果自然勝負分明。一方面是明太太的自負、霸道、“恨”,有預備;一方面是楊太太“以禮相待”,客客氣氣,不忘“所受的教育”和“教育的理論”。因此,交鋒中,明太太冷嘲熱諷,用“音調是音樂的”語言,表現(xiàn)了蠻不講理的姿態(tài)。
受了氣的楊家夫婦,作為文明人,受過教育的人,選擇以寫信的方式來表達不滿,這符合他們的身份、習慣。但不成想,這一行為選擇恰好暗暗和明太太“多疑”又“不識字”的性格沖撞,極好地呼應了上文,成了推動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明太太“心眼多”“多疑”,想到這信是“楊老婆寫給明先生的”,她不能不嫉妒,并且怒發(fā)沖冠;她“恨字,恨會寫字的楊老婆”,于是不收信,還在明先生那里編排說楊家來人鬧了一場,編排說“還說要給他寫信要求道歉”。因為她“編好了所要說的話語”,而且“設法把丈夫常愛用的字眼都加進去”,她達到了目的——“明太太的話很有力量的打動了他(明先生)愛子女的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多疑、心眼多,不識字、霸道的明太太“成功”調動自己的心計,蠻橫地贏得了勝利。她“得意于自己的成功”,其言行舉止、心理活動都躍然紙上。
4?“送錯信事件”中,明太太神態(tài)、言行、舉止、心理是怎樣體現(xiàn)的?作者的表現(xiàn)角度和上個事件有什么不同?
討論,明確:
在這個事件中,明太太因“不識字”而“多疑”,因“心眼多”而自作聰明的特點再一次被演繹得生動、形象。
在第三部分,“信”又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次是送錯的信,并不是楊先生寫的交涉信,但不識字的明太太堅決不收楊家老媽子送來的信,她自作聰明反而顯得愚蠢地說:“叫你們先生給收著吧。當是我看不出來呢,不用打算詐我!”這樣,她就給走私貨的丈夫制造了麻煩和危機的引子。
丈夫逼她要信,她不肯去,于是她再一次發(fā)揮了“心眼多”的優(yōu)勢,告訴回家來的明先生說楊家不給那封信,明太太的謊言使得兩家的沖突更加激烈。
對比兩個事件,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太太無論是當面辯論還是背后編排,總是以“勝利”收場;這次,她卻一次一次因此吃虧,以失敗收場。
(二)明先生形象分析
1?小說的第一部分用幾段刻畫明先生?寫出了明先生性格的什么特點?
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介紹完明太太后,小說用三段介紹了明先生的處世為人。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他新式的職業(yè)背后舊式男人的典型形象。
他的職業(yè)是在洋人的公司供職,這使得他區(qū)別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男人求“官”求“權”,但是他的追求也是很世俗的:他求“錢”——“他有個理想,就是他怎樣多積蓄一些錢,使自己安穩(wěn)獨立像座小山似的”——這種想法是典型自給自足農業(yè)社會的思想,透著小農經濟的印跡;在夫妻關系上,他雖不像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男人三妻四妾,但是并不是因為尊重夫人,更不是因為愛,他是為了保住洋人給的飯碗。
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他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思想。首先,他是專制的,他是家庭的主角,控制著明太太;其次,他虛榮,好面子,“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許別人輕看她;她無論怎樣,到底是他的夫人”;第三,他保守、驕傲,沒有社會責任感;在知識上固步自封,在為人上自負傲慢,“他永遠不看書,因為書籍不能供給他什么,他已經知道了一切??匆娻従右蛩c頭,他轉過臉去。他沒有國家,沒有社會”。
當然,小說揭示得最為深刻最值得玩味的是明先生“身里有個黑點”。這個抹不去的“黑點”讓他不再“遍體透明”“無可指責”,與他自認為自己是“圣人”的評價是不相符合的。當然,也是這個“黑點”讓明太太妒火中燒。
可以說,下文的一系列故事都也是明先生性格使然。
2?“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明先生神態(tài)、言行、舉止、心理是怎樣體現(xiàn)的?
討論,明確:
“小孩偷葡萄”事件是作者以具體事件表現(xiàn)明先生的性格特點。這是他性格的必然發(fā)展。因為他自傲,對于楊家的忍讓,他理解成是“楊家怕他”;因為他追求金錢,而教書的往往貧窮,所以“明先生看不起這路人。他總以為教書的人是窮酸,沒出息的”。當然,最為作者諷刺,鞭撻的,是明先生“黑點”的暴露,為此他“恨”楊先生——“楊窮酸居然有這夠樣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幾倍,他不能不恨”;他也恨楊太太,“挺俊俏的女人而嫁個教書的,或者是缺個心眼,所以他本不打算恨楊太太,可是不能不恨”。明先生這種“恨”讓人啼笑皆非,細細分析,其實這種與狂傲相伴而行的嫉妒心理,也是自卑的表現(xiàn)(為了保證自己的經濟地位他必須接受家庭現(xiàn)狀,心中不安分不甘心又無力改變),是他雙重性格使然,本質是十分病態(tài)的。
這種病態(tài)心理一直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往下發(fā)展。按理說,在明家,太太沒有知識,不識字,先生相對而言應該明辨是非,但是“黑點”導致的嫉妒陰暗心理,使得明先生變得情緒化,“勾上他的厭惡來——她嫁給那么個窮教書的,一定不是什么好東西”。這樣的思想的指使,使他變得輕信,在如何看待楊先生的交涉信問題上,基本被明太太牽著鼻子走:明太太編了一些他愛聽的字眼,打動他愛孩子的熱情;明太太說信是“要求道歉”的,他完全相信;他想看看楊太太字跡的心理,也被明太太看穿。他最終決定不收“楊先生的臭信”。
此外,在明先生的完整心理動態(tài)變化中,崇洋媚外的心理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為情節(jié)發(fā)展推波助瀾,“他討厭這種沒事兒就動筆的窮酸們。在洋人手下做事,他曉得簽字與用打字機打的契約是有用的;他想不到窮教書的人們寫信有什么用”,“他相信中國頂大的官兒寫的信,也不如洋人簽個字有用”。
事件雖然曲折發(fā)展,但是各個人物的言談、舉止、心理、作派,都符合各自身份,符合作者為之設定的發(fā)展邏輯,是基礎性格必然的結果。
3?“送錯信事件”中,明先生神態(tài)、言行、舉止、心理和上個事件有什么不同?
討論,明確:
這個事件表現(xiàn)明先生性格側面不同,上個事件主要表現(xiàn)明先生的自傲自負和“黑點”,而這個事件更多表現(xiàn)他的崇洋媚外和霸道。
明太太的自以為是給明先生帶來隱患,明先生走私貨為自己斂財,對此,“他心中沒有中國政府,也沒看得起中國的法律”,他怕的是洋人一旦知道,他的差事將不保。從中我們看到他自私、崇洋媚外的嘴臉。
明太太的謊言令明先生“氣不打一處來”,他命令孩子們把楊家花草都踩壞;收到郵差送到的兩封信,他不但對楊家沒有歉意,反而“覺得只有窮酸才能那樣客氣,客氣得討厭。沖這份討厭也該把他的花草都踏平了”。從中,我們再一次領教了自詡為“圣人”的他,內心里強烈的野蠻。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野蠻吧,當楊先生最終按捺不住,用磚頭報復時,明先生沒有表示什么。他還是“恨”,但“恨”中有了佩服,大概楊先生好不容易體現(xiàn)出來的“野蠻”符合他的胃口吧。這是明先生心理的轉變的結果,很值得玩味:合乎禮儀、有教養(yǎng)的方式解決不了的糾紛,最終以暴力方式得到解決。
這是不是說明所謂的文明與野蠻,洋買辦和小知識分子,老式市民和新式市民,從某種角度看本質一樣呢?
(三)明太太和明先生人物形象共同點的比較
討論,明確:
作為一個家庭的兩極,夫婦二人角色不同,性格做派相去甚遠。但是細細比較,也有其共同性。
明家夫婦在小說中作為一個完整的家庭單元,代表著一類市民,生活模式十分傳統(tǒng),思想陳腐,不同于楊家夫婦代表的小知識分子家庭。
相比楊家夫婦而言,作者在明家夫婦身上著墨較多,諷刺性也較強,因為他們身上令人討厭的地方更多,比如明太太愛搬弄是非,愛嫉妒;明先生惟利是圖,自負、貪婪,看不起讀書人,只認得物質利益,“每一想到買,他便覺到自己的偉大”等等。而這夫婦二人最相似也最可氣的一點是,對不同的人態(tài)度完全不同,性格復雜,比如說明太太對丈夫對孩子怕,但對外人卻極其蠻橫無禮;明先生對太太對鄰居甚至對中國人都很狂傲,但是卻嫉妒窮酸的楊先生娶了俊俏的楊太太——他們這種雙重人格,都是因為隱秘處有脆弱的因子,存在于專制霸道的另一面;面對自己無力駕馭的領域,他們無法施展專制霸道,只能病態(tài)地在心中生起同類情感——恨。
這兩個人,是那個時代一部分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辞辶诉@兩個人的本質,不僅對結合課文細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有幫助,對體會小說主旨也很有幫助。
四、作業(yè)
找?guī)讉€對明太太、明先生諷刺意味較強的句子,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理清楊家夫婦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多方位性格。
二、通過回顧情節(jié),回顧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題。
三、通過分析人物心理微妙變化,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分析楊家夫婦人物形象
(一)“小孩偷葡萄”事件中,楊先生與楊太太的比較。
討論,明確:
他們屬于不同于明家夫婦的另一個市民階層,小知識分子階層,受過教育,但是也為此所苦?!皸钕壬亲钚率降闹袊?,處處要用禮貌表示出自己所受過的教育”,因為把“受教育”看得極為重要,他顯得幼稚、天真:“小孩偷葡萄”事件中,他的天真表現(xiàn)為“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婦要是受過教育的,自然會自動的過來道歉”;太太受氣后,他的天真表現(xiàn)為“還想象到明先生見了信,受了感動,親自來道歉”。在現(xiàn)實面前,這些一廂情愿的想法很快被證明是空想,他受的“教育”被證明是失敗的。面對退回來的信,天真的他頓時束手無策,想打架又覺得不符合他的身份,只能泄憤在語言上,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典型的“精神勝利法”。
楊太太固然也是受過教育的,但是跟楊先生比起來,還多點勇氣,她畢竟決定登門找明太太,雖然“抱著客客氣氣的態(tài)度去,并且不想吵嘴打架”。當然結果相同,面對現(xiàn)實,她也同樣無能為力。
(二)“送錯信”事件中,楊先生言行、心理和上個事件有什么不同?
討論,明確:
不同于“小孩偷葡萄”事件中一味的天真,挫敗,這一次,因為偶然的錯誤,楊先生掌握了一封對明先生不利的信,讓明先生坐臥不安的信,想要又不便開口的信,于是,開始總是處于“失敗”位置的他,處境有了些許變化,他的心理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剛拿到送錯的信,他叫老媽子給明家送去;明太太拒收后,“他決定給外加一個信封,改上門牌號數(shù),第二天早上扔在郵筒里;他還得賠上二分郵票,他倒笑了”。分析這一表現(xiàn),我們當然得承認,受過教育的楊先生自有一份善良,他首先沒有想到拿信報復;但深層挖掘,與其說他善良,不如說他想顯示“受過教育”帶給他的高姿態(tài),從而獲得極大的自我滿足感。
想過拆開想過扣下,對于明先生這混蛋,他也想做點不光明正大的事情,可見他不是沒有陰暗的心理,內心不是沒有仇恨的種子,但又打了個如意算盤“他第二天早晨還是把那封送錯的信發(fā)出去。而且把自己寄的那封勸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也發(fā)了;到底叫明混蛋看看讀書的人是怎樣的客氣與和藹;他不希望明先生悔過,只教他明白過來教書的人是君子就夠了”。從某種意義來看,楊先生的教養(yǎng)有很強的作秀成分,他不僅僅把他的“教養(yǎng)”“君子作風”演給別人看,同時也是一種顧影自憐,在自我欣賞中展現(xiàn)自我價值,得到心理滿足。
(三)體會楊家夫婦在小說中的作用。
討論,明確:
楊家夫婦在小說中處于配角地位,但是是題目“鄰居們”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與明家夫婦相映成趣,也大大豐富了小說的內涵。
作者對楊先生也有一些諷刺,但是筆法沒有那么辛辣、尖刻,基本屬于善意嘲笑。這種嘲笑基于楊先生所受教育的局限,使他不切實際,耽于幻想,膽小謹慎。但作者獨創(chuàng)之處在于結尾處寫出了他扔磚頭的野蠻一面,這說明作者刻畫的人物性格不是平板單調的,也不是靜態(tài)凝固的,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有超越讀者想象的變化,讓人驚喜;而這種暴力行為看似和前邊判若兩人,但是細細想來,合情合理,被逼急的“好人”身上也會迸發(fā)出“野蠻”成分。
二、分析文章主題
中國現(xiàn)代史上偉大的作家大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思想型的作家,對現(xiàn)實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哲學和歷史的背景,思想尖銳、往往超前,如魯迅。另一種是文化型的作家,如老舍,他能夠用自己一生來表現(xiàn)一個社會,一個人間世態(tài)。老舍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xiàn)北京市民社會,表現(xiàn)出一副獨特的圖畫,世態(tài)能聽到,人物能看到,人的生活樣式可以觸摸到。文化型的偉大的小說家,一要表現(xiàn)世態(tài),二要豐厚,不能薄薄的,一看就明白了。表現(xiàn)世態(tài)與豐厚要使讀者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創(chuàng)造性的闡釋有種無限的可能。
北京的市民社會是順古代的市民社會接下來的(上海算是跳接,因為它把外國的市民社會移植過來以后,和中國的文化發(fā)生關系,或撞擊或變形)。因為明代、清代中國的市民社會已經形成很大了,一位美國城市專家甚至說,在1800年以前,北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傊?,北京的市民社會從封建社會過渡過來,早已有之,而老舍作為北京作家,關注市民文化,他關注的,覺得親切的,自然是這種帶有強烈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市民文化。
北京原本做首都,是皇宮所在,有皇家之氣,這個城市里的市民應該比較傳統(tǒng)、大氣;可是后來北京淪為廢都,老派市民遺留了下來,精華糟粕并存,形成了北京市民階層的特點。但是到20世紀,市民現(xiàn)代化進程開始,新老混雜,古老的思想新式的派頭混雜,就有了撞擊。老舍從小生活在大雜院,習慣看老派市民(咂摸其滋味,抨擊其缺點,都駕輕就熟),新派市民看得少,他也看不慣;而他傾盡畢生的力量,著力于表現(xiàn)中下層市民的生活——他站在一定高度,觀照、批判這個新老并存、時有錯位的市民社會,對它寄托自己的理想。
關于新老市民,大家稍微看過老舍作品就知道,老舍的作品多是反映老派市民,新的比較少。反映老派的通常呈現(xiàn)不好的一面,如明先生夫婦家庭內部的不平等,先生保守、自傲,太太多心、多疑,這些都是傳統(tǒng)中國市民身上的劣根性體現(xiàn),對此老舍不吝惜筆墨,大力諷刺;新派市民身上很多特點也是很可笑的,例如楊先生的天真幼稚,還有他無力報仇時只得用語言泄憤,充當“行動的矮子”,這也是精神虛弱的體現(xiàn),也遭到了老舍善意的嘲笑。老派和新派市民面對現(xiàn)代社會所顯示的精神弱點,也就是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所在。國民性是什么?培養(yǎng)一個現(xiàn)代國家的國民要有很高的素質,國民性本來應當是說成為一個理想的國民應當什么樣,但在民族文化自我反省的年代,老舍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不得不剖析國民性中的毛病,民族的劣根性,以期找到和世界優(yōu)秀公民間的差距,尋找改善的良方。
例如借《離婚》,老舍想告訴我們,在北京這個市民社會里,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妥協(xié)敷衍,能混一天過一天,這是一個老得要掉牙的市民社會,他要批判它。《二馬》里的老馬先生是個老派市民,雖然從北京到了英國,但還是特別講面子,特別講虛禮:什么都得有禮,這個送那個送,人家有條狗也送;送了一大氣禮,別人就回他一張片子。他還輕視經商,有強烈的官本位思想?!端氖劳谩防锏钠罾先?,北京城都被日本人占領了,他想的是:“我的八十歲大壽別給攪和了?!薄墩t旗下》那些旗人,都已經破產了,過小年背了一屁股債,家里空蕩蕩什么都沒有,照樣借錢去買炮仗來放,鳥養(yǎng)得好,風箏做得好,玩兒的東西都特別精明,放炮仗都放出花來了。包括《鄰居們》,楊先生一家是知識分子,明先生一家是洋買辦,知識分子被欺負,被小孩兒欺負,欺負到很過分了,但知識分子還能忍著——老舍想以此說明這個市民社會就是靠忍,妥協(xié),敷衍維持著。
老舍就是想要寫這樣形形色色的市民,他們職業(yè)不同,性格各異,但是骨子里有些病態(tài)的東西是共同的(例如明家夫婦身上共同的“雙重人格”;明先生和楊先生骨子里都有的“仇恨”“野蠻”)。通過寫這種新老交織的市民文化,表現(xiàn)其文化劣根性,從而起到批判、改良的效果。老舍先生表現(xiàn)人間世態(tài),表現(xiàn)得獨特豐厚,有深度,他把新老市民精神上的弱點,表現(xiàn)得非常充分。
當然老舍也通過自己的作品表現(xiàn)了女性的命運。他的筆下女性往往都是受侮辱,受損害的。但是《鄰居們》中的明太太很特殊,她不是那種一味受損害,而是敢說敢做的市井女性。在那樣的傳統(tǒng)社會,即使有了兩個孩子,個人利益還是得不到保證,明太太的家庭地位很卑微;但是她對待外人卻很蠻橫。老舍寫她,感情應該是很復雜的,既充滿同情心,也帶有諷刺,而諷刺是主要的。
三、分析藝術特色
(一)語言幽默
《鄰居們》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語言幽默,字里行間帶有詼諧的諷刺。
老舍有一篇文章就叫作《談幽默》,寫道:“幽默是一種心態(tài),我們知道有許多人是神經過敏的,每每以過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這樣人假若是文藝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著強烈的刺激性,或牢騷,或傷感;他老看別人不順眼,而愿使大家都隨著他自己走,或是對自己的遭遇不滿,而傷感的自憐。反之,幽默的人便不這樣,他既不呼號叫罵,看別人都不是東西,也不顧影自憐,看自己如一活寶貝。他是由世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不僅是看到,他還承認人類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最后他說:“所謂幽默的心態(tài)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雖不必是個藝術家,他還是能在行為上言語上思想上表現(xiàn)出這個幽默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人生里很可寶貴的,因為它表現(xiàn)著心懷寬大。一個會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決不會為件小事而急躁懷恨。往小了說,他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挨了鄰兒一拳,而去打鄰兒的爸爸。往大了說,他決不會因為戰(zhàn)勝政敵而去請清兵。褊狹自是,是‘四海兄弟’這個理想的大障礙;幽默專治此病。嬉皮笑臉并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
從老舍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概括出最重要的一點:同情心。真正的幽默是要有同情的。對世人的不幸,對人間的缺陷要有同情,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悲憫;不是居高臨下,而是一視同仁地同情;不是說我是億萬富翁,你是一個小乞丐,給你一塊錢,而是設想,假如我也有要飯這一天怎么辦?老舍用了“四海兄弟”這個詞,幽默是四海兄弟。他寫一個可笑的人物的時候,包含著這樣的可能性:我你都有可能成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這種心態(tài)下,老舍的幽默給人的閱讀感覺是平等、善意、寬容,可算是“窮人的幽默”(舒乙)。
我們譏諷明家夫婦,嘲笑楊家夫婦,但是他們身上的一些弱點,例如自負、傲慢、病態(tài)的自卑,一廂情愿,做作等等,也就在我們不同人身上存在。老舍的幽默背后有些很嚴肅的東西,讀后讓人笑不出來。
(二)心理刻畫
小說對鄰居們在交往沖突中的心理也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寫,人物的心理是流動的,折射出性格的變化。能夠寫出人物心理、性格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是作家的高明之處。
就分析明先生內心的“恨”吧。
1?明先生對楊先生的“恨”不同于他對楊太太的“恨”。
“他總以為教書的人是窮酸,沒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惡楊先生的是楊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書的,可是女教書的——設若長得夠樣兒——多少得另眼看待一點。楊窮酸居然有這夠樣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幾倍,他不能不恨。”
他“恨”楊先生,是嫉妒;他“恨”楊太太,是一種“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可笑心理。
2?明先生對楊先生的“恨”先后有變化。
“想到她,他不能不恨楊先生;可是恨與討厭,他現(xiàn)在覺出來,是不十分相同的。‘恨’有那么一點佩服的氣味在里頭?!?br> 明先生的“佩服”,算不算反語?不算。也許他是有些“欺弱怕強”的心理,但也有欣賞。他以前一直不喜歡楊先生的“受教育”,惺惺作態(tài),現(xiàn)在總算看到對方的血性,率性而為的一面,也有些滿足感:雖然是“野蠻”方式,卻為兩個不相容的人搭建了“理解”。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真的很奇妙。
四、作業(yè)
比較阿Q的“精神勝利法”和楊家夫婦行為舉止上有哪些共同之處。
精選閱讀
《我的鄰居胡蜂》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我的鄰居胡蜂》”,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作者簡介葦岸,1960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年在《丑小鴨》發(fā)表第一首詩歌《秋分》,1988年開始寫作開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葦岸病逝時才39歲。
葦岸的文字縮短了人和自然的距離,使人憶起自己的童年和祖先。《一九九八、二十四節(jié)氣》、《放蜂人》、《鳥的建筑》、《我的鄰居胡蜂》等篇,講述的均是有關人類童年和祖先的故事。
問題設計
1)《我的鄰居胡蜂》是由葦岸的兩篇同題散文組成,即文中的一二部分。這兩部分有無相同的地方?
答:這兩篇同題散文都完整地記敘、描寫了蜂巢的建設過程。
2)哪個部分寫的更詳細?
答:第二部分。
第一篇寫于1993年8月,作者以“鄰居”的身份記錄了當年胡蜂在他的書房窗外出現(xiàn)、筑巢、繁殖直至離去的故事。
第二篇寫于1994年11月,作者再次以“鄰居”的身份記錄了當年胡蜂在他的書房外生活的故事。這次作者不僅詳細記錄了胡蜂的筑巢工程,而且描述了胡蜂的出獵、取水、自衛(wèi)、嬉戲和告別。
讀課文第4-7節(jié)。
3)“我”“誠摯歡迎”“新來的鄰居”,有什么樣的具體表現(xiàn)?
答:為了不打擾胡蜂,把胡蜂筑巢的一扇窗都封上,在夏季里書房只開了一扇窗。
4)“我的給予,遠遠不及它們?yōu)槲規(guī)淼臇|西?!焙浣o我?guī)砹耸裁矗?br> 答:(1)胡蜂的信賴;(2)自然的氣息;(3)引發(fā)了我對生命的新的思考。
5)作者引述試圖寫的童話中的一段話,有什么作用?
答:說明胡蜂從不主動進攻人類。
6)作者為什么說胡蜂的一生是“完美”的?
為新的生命繼續(xù)誕生而建設,新的生命一誕生就投入到建設之中。
讀課文第18節(jié),“它們松開起飛的樣子,很像一群滿身泥土的鄉(xiāng)下兒童。是的,它們的童年,在它們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剛剛出現(xiàn)?!?br> 7)文章把胡蜂比作“鄉(xiāng)下兒童”有什么作用?
答:能突出胡蜂淳樸和勤勞的特點。
8)為什么說胡蜂的童年是“在它們完成一生的使命后”才出現(xiàn)的?
答:因為胡蜂在辛勞地完成了飼喂幼蜂和筑巢的任務后,才開始了童年般的嬉戲打鬧和玩耍。
93)文章結尾處寫道:“它們?yōu)槲伊粝碌某?,像一只籽粒脫盡的向日葵盤或一頂農民的褪色草帽,端莊地高懸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一位來訪的詩人的話說:這是我的家徽,是神對我的獎勵?!弊髡邽槭裁凑f與胡蜂“比鄰而居”是“神對我的獎勵”?
答:(1)是出于對胡蜂的敬意。
(2)在與胡蜂“比鄰而居”的日子里,作者目睹了胡蜂“輝煌燦爛的一生”,對生命有了許多新的感悟。
胡蜂是人們平時并不在意的小生靈,葦岸卻使我們仿佛第一次看到它。葦岸發(fā)現(xiàn)并描寫了胡蜂勤勞、盡職、守紀、淳樸、謙卑、友愛、寬容等天性,贊美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機。
葦岸的文字,又使我們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想起了奧爾多利奧波德的《像山那樣思考》(選自《沙鄉(xiāng)年鑒》)?!锻郀柕呛肥侨敯段┮粡陌姹旧隙嘀厥詹氐臅?。這部富于思想的著作,對于葦岸的寫作和人生具有“奠基”的意義,葦岸本是詩人,詩歌的意義顯然更為重要;然而,因為梭羅及其《瓦爾登湖》的出現(xiàn),葦岸改變了自己的寫作和對文字的認識,甚至包括對生活的態(tài)度。葦岸手頭曾保存有五種版本的《瓦爾登湖》。
青年作家葦岸的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藍色的黑龍江,在北方的八月緩緩流淌,看到一條河流,仿佛看到一群遷徙的候鳥,總使我想到許多東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過的地方、遇見的事情……我常常想,無論什么時候來到河流旁,即使此刻心懷苦楚,我也應當微笑,讓它把一個陌生人的善意與祝福帶到遠方…
…”(葦岸《美麗的嘉蔭》)沉靜、滋潤、散發(fā)著生命芬芳的文字出現(xiàn)在屏幕上,我單調的打字練習便成為一次秋天里的散步,我的心在走。
他讓我們對身邊熟悉的世界感到陌生,讓我們明白了葉賽寧的話:“在大地上我們只過一生?!笔澜缟嫌卸嗌傥覀儾辉摵雎缘氖挛锇?!從這個意義上說,葦岸是大地的孩子,他有一顆與萬物共榮辱的靈魂,他是自然與人性之間的一座橋梁,這樣的赤子總是活在遙遠的事物中。在葦岸看來,人與自然,都是共時性的存在,都應是平等的、對話的關系。葦岸散文的語言樸素、親切,充滿詩意。
或白描,以簡潔的文字勾勒事物的行狀;或采用擬人或比喻的手法,使得每一段文字既是對實物的描繪也是充滿詩意的哲理性片段。
保護們共同的家園教案(2)
第二節(jié)保護們共同的家園
學習階段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引入課題通過播放音像資料,如《地球之歌》展示全球環(huán)境問題。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通過音像資料,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
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通過圖片展示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并指出我們的家園面臨威脅,并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看法。
1這些環(huán)境問題影響到你的生活了嗎?
2你平時的行為是否影響到這些環(huán)境問題?
3現(xiàn)在你如何理解“人定勝天”這句話?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聯(lián)系自己周圍環(huán)境的改變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選派代表陳述觀點。
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糾正其錯誤的觀點。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聯(lián)系學生的回答,引出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提出問題:生物多樣性包括的層次?
通過對問題:為什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討論,引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展示有關冬蟲夏草、紅豆杉的圖片討論它們的藥用價值,從而指出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引導學生分析三副漫畫“大樹的哭泣”、“小鳥找家”、“大水后的感想”,強調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組織學生討論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同時引導學生理解不知名的生物還存在潛在價值。
展示紅樹林、野生稻的圖片和內容介紹,讓學生嘗試討論:紅樹林、野生稻有哪些價值?學生回憶有關進化的內容,進一步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學生對圖片和漫畫進行分析和討論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學生通過對已學知的回憶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結合圖片、漫畫和課件的演示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指出我們需要通過基因、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三個層次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通過課前預習、收集資料,讓學生討論有關問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有哪些?課前預習收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關措施,課上討論。通過學生自己調查、討論了解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的必然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否就等于不利用呢?列出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古文,讓學生翻譯成現(xiàn)代文說出所表達的意思,并指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從古都有。討論問題欣賞古文總結古人的思想。讓學生通過對古人思想的領悟,進一步理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含義。
總結最后,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并播放歌曲《同在藍天下》,再次激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音樂欣賞中結束本節(jié)課欣賞音樂、觀看圖片、總結有關知識。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板書設計
第2節(ji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一、關注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二、保護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三、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的必然選擇
保護們共同的家園教案(1)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保護們共同的家園教案(1)”,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2節(ji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教學方法
導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是指誰?如何理解“共同的”涵義?讓學生感受到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飛船,地球上所有的生靈搭載在這艘飛船上,結伴而行,體驗著同一生命旅程,沒有可以停靠的港灣,沒有可以遷居的綠洲。
我們的家園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學生閱讀教材P123——124有關內容,設問:
1、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2、這些環(huán)境問題會不會影響我們個人的生活?
3、我們個人的行為,對這些環(huán)境問題的形成有沒有影響?
教師總結歸納:
1、溫室效應。由于現(xiàn)代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人類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huán)的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fā)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形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臭氧層破壞:氟利昂等物質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層破壞。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臭氧層破壞,導致人類的皮膚癌和白內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海洋污染:赤潮是由水體富營養(yǎng)化引起的。水體中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xiàn)象稱為富營養(yǎng)化。當海水中發(fā)生富營養(yǎng)化時,藻類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質惡化的現(xiàn)象稱為赤潮,其危害主要有:
①藻類死亡后,遺體被細菌分解時消耗水體中的大量氧氣,使水體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②這些生物遺體被厭氧型微生物分解時,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酸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硫循環(huán)見下圖。
隨著工業(yè)和城市化的發(fā)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氣中,遠遠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動凈化能力,因而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并使許多地區(qū)出現(xiàn)酸雨。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稱。它可以使水體酸化,從而使魚類的生殖和發(fā)育受到嚴重影響;它會直接傷害植物的芽和葉,影響植物的生長。此外,酸雨還會腐蝕建筑物和金屬材料等。
據報載(1999年12月6日《文匯報》),素有“北大荒”之稱的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續(xù)半個世紀的墾荒,“北大荒”不再開荒。這是因為連年的墾荒雖然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了貢獻,卻也使三江平原的濕地面積縮小了60%,丹頂鶴、東方白鸛等一些鳥類在該地區(qū)基本絕跡。于是,引出一個重要話題:如何協(xié)調糧食生產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
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呢?學生閱讀教材P124——127相關內容,設置下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是什么?
2、生物多樣性有哪些價值?
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些?
教師總結歸納:
主題每層次相關的內容
基因基因攜帶著遺傳信息,基因控制性狀,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等是遺傳多樣性之源。
物種種群是進化的單位,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庫在代代相傳過程中保持和發(fā)展,物種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成分的多樣性,與物種的多樣性密切相關,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在教學中,應當更多地啟發(fā)學生思考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生態(tài)功能)和潛在價值。例如,教師可以繪制一幅漫畫:衰老的大樹發(fā)愁地想:“鳥兒們都死了,誰來替我傳播種子呢?”引導學生思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種生物往往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物種的滅絕很可能導致一連串物種的滅絕,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種的數(shù)量失控,如貓頭鷹、鼬和狐的滅絕可能造成田鼠成災。教師提示:保護生物多樣性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xié)調好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fā)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和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也需要全球合作。
最后,以“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的必然選擇”為題,揭示“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的核心思想:整體、相互作用、動態(tài)平衡、協(xié)調發(fā)展,以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和“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哲理,描繪出人類未來美好的前景,在學生的憧憬之中結束本節(jié)課。
(三)總結
生物多樣性包含了遺傳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我們說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指基因、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層次上的保護。
(四)作業(yè)布置
教材P128練習。
板書設計
第2節(ji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一、關注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1、溫室效應
2、臭氧層破壞
3、海洋污染——赤潮
4、酸雨
5、水資源短缺
6、土地荒漠化
7、生物多樣性銳減
二、保護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潛在價值
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間接價值
直接價值
就地保護
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易地保護
三、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的必然選擇
高考英語知識點專題復習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 社會調查——我的鄰居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英語知識點專題復習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 社會調查——我的鄰居”,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 社會調查——我的鄰居
Ⅰ.單項填空
1.(年天津南開中學模擬)Howlongdoyousupposeitis________hearrivedthere?
A.whenB.before
C.afterD.since
2.—Whynotgooutforapicniconsuchasunnyday?
—________good.
A.SoundingB.Sound
C.SoundedD.Sounds
3.Afriend’stoldmeabouta________restaurantnearhere.Let’sgothereforlunch,OK?
A.nicelittleseafoodB.niceseafoodlittle
C.littleniceseafoodD.littleseafoodnice
4.—Doyouknowanythingabouttheparty________atTom’shouse?
—Yes,andinfactIattendedit.
A.tobeheldB.held
C.beingheldD.tohold
5.Itwasnotuntilshehadfinishedallherworkthatshereturnedhome________.
A.exhaustingB.beingexhausted
C.tobeexhaustedD.exhausted
6.—HaveyoutaughtEnglishforalongtime?
—Yes,sinceI________fromcollege.
A.graduatedB.havegraduated
C.hadgraduatedD.graduate
7.Isthisthefirsttimeyou________Beijing?What’syourimpressionofthecity?
A.visitB.visited
C.havevisitedD.hadvisited
8.I’mverysorrytohave________youwithsomanyquestionsonsuchanoccasion.
A.interruptedB.excused
C.impressedD.bothered
9.Whoelseexceptamillionaireintheworldcould________tousesuchanexpensivecar?
A.payB.afford
C.buyD.spend
10.Sincewehavefailedmanytimes,weshouldtakeanewapproach________theproblem.
A.aboutsolvingB.tosolving
C.ofsolvingD.insolving
Ⅱ.閱讀理解
(長春第一次調研)
Somedayastrangerwillreadyouremailwithoutyourpermissionorscanthewebsitesyou’vevisited.Orperhapssomeonewillcasuallyglancethroughyourcreditcardpurchasesorcellphonebillstofindoutyourshoppingpreferencesorcallinghabits.
Infact,it’slikelythatsomeofthesethingshavealreadyhappenedtoyou.Whowouldwatchyouwithoutyourpermission?Itmightbeaspouse,agirlfriend,amarketingcompany,aboss,acoporacriminal.Whoeveritis,theywillseeyouinawayyouneverintendedtobeseen—21stcenturyistheequalofbeingcaughtnaked.
Psychologiststellusboundaries(dividingline)arehealthy,andthatit’simportanttorevealyourselftofriends,familyandloversinstages,atappropriatetimes.Butfewboundariesremain.Thedigitalbreadpiecesyouleaveeverywheremakeiteasyforstrangerstoreconstructwhoyouare,whereyouareandwhatyoulike.Insomecases,asimpleGooglesearchcanrevealwhatyouthink.Likeitornot,increasinglywe_live_in_a_world_whereyou_simply_cannotkeep_a_secret.Thekeyquestionis:Doesthatmatter?
Whenopinionpolls(民意測驗)askAmericansaboutprivacy,mostsaytheyareconcernedaboutlosingit.Asurveyfoundanoverwhelming(verylarge)pessimismaboutprivacy,with60percentofrespondentssayingtheyfeeltheirprivacyis“slippingaway,andthatbothersme.”
Butpeoplesayonethinganddoanother.OnlyatinypartofAmericanschangeanybehaviorsinanefforttoprotecttheirprivacy.Fewpeopleturndownatollbooth(收費站)toavoidusingtheEZPasssystemthatcantrackautomobilemovements.Andfewturndownsupermarketloyaltycards.PrivacyeconomistAlissanfroAcquistihasaseriesofteststhatrevealthatpeoplewillgivepersonalinformationlikeSocialSecuritynumbersjusttogettheirhandsonapitiful50centoffcoupon(優(yōu)惠券).
Butprivacydoesmatter—atleastsometimes.It’slikehealth;whenyouhaveit,youdon’tnoticeit.Onlywhenit’sgonedoyouwishyou’ddonemoretoprotectit.
1.Whatwouldpsychologistsadvis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friends?
A.Friendsshouldopentheirheartstoeachother.
B.Friendsshouldalwaysbefaithfultoeachother.
C.Thereshouldbeadistanceevenbetweenfriends.
D.Thereshouldbefewerquarrelsbetweenfriends.
2.Whydoestheauthorsay“weliveinaworldwhereyousimplycannotkeepasecret”?
A.Modernsocietyhasfinallydevelopedintoanopensociety.
B.Peopleleavetracesaroundwhenusingmoderntechnology.
C.Therearealwayspeoplewhoarecuriousaboutothers’affairs.
D.Manysearchenginesprofitbyrevealingpeople’sidentities.
3.WhatdomostAmericansdoaboutprivacyprotection?
A.Theychangebehaviorsthatmightdisclosetheiridentity.
B.Theyusevariousloyaltycardsforbusinessdeals.
C.Theyrelymoreandmoreonelectronicdevices.
D.Theytalkalotbuthardlydoanythingaboutit.
4.Accordingtothepassage,privacyislikehealthbecause________.
A.peoplewillmakeeveryefforttokeepit
B.itsimportanceisrarelyunderstood
C.itissomethingthatcaneasilybelost
D.peopledon’tvalueituntiltheylostit
(英語周報第8期)
WhenyouhearthenameAbrahamLincoln,thereareafewimagesthatcometomind:thetallblackhat,thebowtieand,ofcourse,thebeard.YoumightbesurprisedtofindoutthatitwasanelevenyearoldgirlwhourgedLincolntogrowhisfamouswhiskers.
Inthefallof1860,abeardlessAbrahamLincolnwasrunningfor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whenhereceivedaletterfromelevenyearoldGraceBedellofWestfield,NewYork.Inherletter,Gracetoldhimthatheshouldlethiswhiskersgrowbecausehisfacewas“sothin”.Sheexplainedthat“l(fā)adieslikewhiskers”andthatifhegrewabeard,“theywouldasktheirhusbandstovote”forhim.
Lincolnrespondedwiththefollowingletter:
MydearlittleMiss,
Yourveryagreeableletterofthe15thisreceived.
IregretthenecessityofsayingIhavenodaughters...
Astothewhiskers,havingneverwornany,doyounotthinkpeoplewouldcallitapieceofsillyaffection(感情)ifIweretobeginitnow?
Yoursincerewellwisher,
A.Lincoln
MrLincolnwaselectedthesixteenth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onNovember6,1860.Shortlyaftertheelection,hehadachangeofheartaboutgrowingfacialhair.BythetimeheleftSpringfieldonFebruary11,1861,tobeginhisjourneytotheWhiteHouse,hehadafullbeard.Lincolnhadhispicturetaken,andthisimageiswhatweseeonthefivedollarbilltoday.
OnhistrainridetoWashingtonD.C.,LincolnmadeastopinWestfield,NewYork.Hegreetedthecheeringcrowd.Thenheaskedifthegirlwhowrotehimaletterwaspresent.Graceemergedfromthecrowdcarryingroses.Hekissedherandannouncedthathehadlethiswhiskersgrowbecauseofheradvice.Grace,whofeltataloss,ranallthewayhomestillholdingtheflowers,whichshehadforgottentogivetoMrLincoln.
5.GracesuggestedthatLincolnshouldwearwhiskersbecause______.
A.itwouldmakehimlookthin
B.itwouldimprovehisappearance
C.mostgentlemenlikedwhiskers
D.PresidentoftheUSshouldwearwhiskers
6.WhatdidLincolnwriteinreplytoGrace’sletter?
A.Hewouldbegladtowearwhiskers.
B.Gracecameupwithasillyidea.
C.Wearingwhiskerscouldbetroublesome.
D.Itwasapitythathehadn’tdaughters.
7.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ofLincoln?
A.HewasthesixthPresidentoftheUS.
B.Hewasnotsatisfiedwithhisimage.
C.HekeptGrace’sadviceinmindforalongtime.
D.HewenttoWashingtonD.C.bybusafterbeingelectedPresident.
8.WecaninferfromthepassagethatwhenGracesawLincoln,shewas________.
A.nervousB.calm
C.confidentD.proud
Ⅲ.信息匹配
A.Lettheflightattendantpouryourhotdrinks.
B.Storethingssafely.
C.Flyonnonstoproutes.
D.Payattentiontothepreflightsafetybriefing.
E.Keepourseatbeltfastenedwhileyouareseated.
F.Airtravelisthesafestwaytotravel.
Statistically,airtravelisbyfarthesafestwaytotravel,andyoucanmakeflyingevensafer,justbyfollowingthesesimplerules.Asyourchancesofbeinginvolvedinanairaccidentarepracticallynil(零),manyofthesetipsconcernwhatyoushouldandshouldn’tdotomakeyourjourneysaferwhenyouareairborne(升空的).
1.
Mostaccidentsoccurduringthetakeoff,climb,descentandlandingphrasesofaflight,soflyingnonstopreducesyourexposuretothesecomplexprocedures.
Chooselargeraircraft.
Althoughsmallaircrafthaveverygoodsafetyrecords,thosewithmorethan30passengerseatsaredesignedtocomplywithmuchstricterregulationsandaretestedmoreregularlytomakesuretheystillcomply.Also,intheunlikelyeventofaseriousaccident,largeraircraftprovideabetteropportunityforpassengersurvival.
2.
Theinformationmayseemrepetitions(重復的),butit’sworthlisteningtotheflightattendants.Andevenifyou’veflownbefore,itdoesn’tmeanyouknoweverythingabouttheaircraftyou’reon,suchasthelocationoftheclosestemergencyexit.
3.
Neverputveryheavyarticlesintheoverheadstoragebins.Theymayfalloutwhensomeoneopensthebinandcauseinjury.Also,thebinmaynotbeabletoholdheavierobjectsduringturbulence(氣流).
4.
Cabincrewalwaystellyouthis,butit’simportant.Youwouldbeseriouslyinjurediftheplanehitsunexpectedturbulence.Alwaysfastenyourseatbeltifyouaretoldto.Thegeneralruleofflyingisthis:Ifyouaretoldtodosomething,doitfirstandaskquestionslater.
5.
Flightattendantsaretrainedtohandlehotdrinkslikecoffeeorteainacrowdedaisleonamovingaircraft,soallowthemtopourthedrinkandhandittoyou.Neverasktotakeacoffeepotfromoneofthem.
Ⅳ.短文改錯
(遼寧省東北育才學校高三第一次模擬)
Thezoohasbigbasketforrubbish.Peoplecanthrowwasteintothem.OntheSaturdayafternoonsthereareusuallyalotofpeoplearoundthecageswhichthelovelyanimalsarekept,andlastSaturdaynobodywasthere.MrPattieswassurprised.Buthewasevenmuchsurprisedtoseefewchildrenaroundthebasketnearthetiger’scage.Hequicklywentupandlookedattheirheadsandsawalittleratrunaboutinthebasketandlookingforfood.Theratafraidandthechildrenweremoreinterestedintheratthanthetigers.Howalovelyscene!
Ⅰ.單項填空
1.D 句意為:你認為他到這里有多久了?since自從,引導的狀語從句用一般過去時態(tài),主句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指段時間可用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
2.D 此處sound為連系動詞,意為“聽起來”,后面可用形容詞、名詞或介詞短語作表語。此處省略了主語that或it。
3.A 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時,排列順序通常是關系最密切的離名詞最近。我們平時常用“九字令(限、描、大、形、齡、顏、籍、物、類)”來給名詞前的形容詞排序。句意為“一位朋友告訴我這兒附近有一家不錯的小海鮮餐館。我們去那兒吃午飯吧,怎么樣”?
4.B 本題考查動詞ed形式短語作定語。theparty與hold之間是被動關系,因此用held。tobeheld表示未發(fā)生;held表示已發(fā)生;beingheld表示正在發(fā)生。根據答語“是的,實際上我參加了那次聚會”,可知已發(fā)生。
5.D exhausted意為“筋疲力盡的”,為形容詞作狀語,說明主語的特征。句意為“直到她完成所有的工作才筋疲力盡地回到家”。
6.A since意為“自從”,表示時間或動作的起點。當since表示從過去的一個時間點延續(xù)至說話的現(xiàn)在時,通常要求主句使用現(xiàn)在完成時,而since從句用一般過去時。句意為“你教英語很長時間了嗎?”“是的,自從大學畢業(yè)至今”。
7.C 本句為“Thisis+序數(shù)詞+time(that)+現(xiàn)在完成時”這一句型。句意為“這是你第一次來北京嗎?你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如何”?
8.D 句意為:很抱歉在這樣的場合麻煩你回答那么多的問題。考查短語bothersb.withsth.用……來打擾某人,C項雖也可以用impresssb.withsth.,但與句意不符。
9.B 根據題意“除了百萬富翁外誰能付得起錢買這么貴的汽車呢?”可知“買得起,付得起”應用afford,另外,四個詞中只有afford可直接跟不定式。
10.B anapproachto...意為“……的方法”,其中to為介詞,后跟名詞、代詞或動名詞。
Ⅱ.閱讀理解
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人們變得越來越無隱私可言,很多人對保護隱私這個問題言行不一,或許只有當我們失去它的時候才會知道它的寶貴。
1.C 考查細節(jié)理解。根據文章第三段第一句可知,即使與朋友之間也要有明確的界限,即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2.B 考查推理判斷。根據文章第三段中所舉的事例可知人們在使用現(xiàn)代技術的時候會留下一些痕跡,從而泄露了自己的秘密。
3.D 考查推理判斷。根據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可知,美國人對于保護隱私的問題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4.D 考查細節(jié)理解。根據文章最后一段可知,隱私就像健康一樣,只有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它的珍貴。
5.B 細節(jié)理解題。由文章第二段中的Inherletter,Gracetoldhimthatheshouldlethiswhiskersgrowbecausehisfacewas“sothin”.可知,Grace建議林肯留胡子是因為留了胡子能使他的臉看起來不那么瘦。由此可以推斷Grace提建議是為了使林肯的外在形象更好。
6.D 細節(jié)理解題。由林肯信中的一句話IregretthenecessityofsayingIhavenodaughters...可知,林肯覺得沒有女兒是個遺憾。
7.C 細節(jié)理解題。從文章內容可知,Grace寫信建議林肯留胡子時,他沒有采納,但是后來當選總統(tǒng)后改變了主意決定留胡子,并在去華盛頓的途中與Grace見面了,由此可知他心里一直記著小女孩的建議。
8.A 推理判斷題。文章最后一段提到Grace連準備送給林肯的花都忘了送出,由此可以推斷,她見到林肯時很緊張。
9.B 推斷理解題。從文中可知林肯的形象是高的黑色帽子、蝴蝶結領結和胡須,故圖片B為正確答案。
Ⅲ.信息匹配
1.C 2.D 3.B 4.E 5.A
Ⅳ.短文改錯
Thezoohasbigbasketbasketsforrubbish.Peoplecanthrowwasteintothem.Onthe——Saturdayafternoonsthereareusuallyalotofpeoplearoundthecageswhichwhere/inwhichthelovelyanimalsarekept,andbutlastSaturdaynobodywasthere.MrPattieswassurprised.Buthewasevenmuchmoresurprisedtoseefewafew/manychildrenaroundthebasketnearthetiger’scage.Hequicklywentupandlooked at overtheirheadsandsawalittlerat run runningaboutinthebasketandlookingforfood.Therat∧wasafraidandthechildrenweremoreinterestedintheratthaninthetigers.HowWhatalovely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