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8《鄭和遠航》說課稿。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學生對歷史比較疏遠,知識積累不夠。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鄭和這一偉人,感知鄭和遠航的偉大事件,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我覺得本課第一教時必須實現(xiàn)前拓性教學,借助《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鄭和,走進歷史,使學生得到語文素養(yǎng)、人文素質的雙贏。
整個教學過程我力圖體現(xiàn)如下特色:
一、采用問題探究的策略,主導整個教學過程。
一段鄭和揚帆起航的錄象,催化了學生的情感,誘發(fā)了探究動機,也生成了兩大學習主題。即:鄭和是怎樣的一個人?遠航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即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和任務,也引領學生進入了問題情境階段。從而展開了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參與認知過程。學生圍繞主題,在任務目標的引導下,運用《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主動獲取、分析、加工相關的信息資料,深思醞釀,提出假設,引發(fā)爭論,進行思考和探究,得出結論,通過應用又產生新的問題,使學生思維不斷發(fā)展、升華,從而促成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對鄭和人物和遠航事件的整體性把握,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在問題中凸現(xiàn),在問題中張揚。
二、挑戰(zhàn)一網打盡,回歸語文教學本真。力圖做到書聲朗朗,議論紛紛。當學生在網絡信息的刺激下,產生一種想知道課文是怎樣描述鄭和遠航的心理需求時,我則引導學生初步朗讀課文,并討論:課文哪兒到哪兒是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況?這樣提綱挈領,百毛皆順,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結構,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的能力。最后根據課后思考題5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標題的內容細細讀一讀、評一評、議一議。有主角、有聽眾、有朗讀,有評價,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在和諧友好的對話中,濃郁了興趣,培養(yǎng)了語感,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
三、有效的資源、平實的設計、簡約的風格構建著有效的課堂,這是我們共同期待的,也是我本課教學的源頭和歸宿。
小編推薦
鄭和遠航
一、設計理念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由于學生對歷史比較疏遠,知識積累不夠,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鄭和這一偉人,感知鄭和遠航的偉大事件,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成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體,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追求著學生語文素養(yǎng)、人文素質的雙贏。
我以《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基點: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這堂課的出發(fā)點是課本,回歸點也是課本,超越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課上以疑導學,激發(fā)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與“寫”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事件,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重點難點: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事件,激發(fā)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鄭和遠航(生讀題)
讓我們跨越時空界限,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生);讓我們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鄭和遠航(生)。
二、了解歷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鄭和遠航是發(fā)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這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
(1)出示句子“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來,一起讀!
(2)理解“頂峰”“什么是頂峰?”(山的最高點)
“鄭和遠航達到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說明了什么?”(地位高,獨一無二)
(3)質疑過渡:究竟是多大的規(guī)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才能被稱之為“頂峰”呢?
2、學習規(guī)模大
(1)自由地讀1—3自然段,圈畫出表示規(guī)模大的詞句,讀一讀。
(2)交流(指說)相機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睅熂t顯數(shù)字,渲染寶船的大“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兩個五層樓疊起來的高,兩幢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三座教學樓那么寬!我們全校一千多名師生都可以乘坐在這一艘寶船上!寶船的雄偉壯觀由此可見一斑!”
(3)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
指名讀(規(guī)模之大,儀器之先進,真不愧是寶船呀!)
(如果你能把這些數(shù)字讀好,寶船的氣勢肯定會更雄偉?。?/p>
(呀,你讀出了心中的贊嘆?。?/p>
(4)六十多艘寶船,多龐大的航海隊伍?。〉酥膺€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隨行!他們分工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shù)乃?,有拴馬匹的坐船……總共二百多艘!(此處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條巨龍”這句話)上面載有二萬七千多人,(引讀)他們有的是醫(yī)生,有的是……
3、時間長
(1)規(guī)模確實非常龐大?。?/p>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蘇教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鄭和遠航》教學設計(蘇教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蘇教版)《鄭和遠航》教學設計(蘇教版)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
《鄭和遠航》教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鄭和遠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鄭和遠航》教案《鄭和遠航》教案
執(zhí)教者:南京市瑯琊路小學
備注:瑯琊路小學在南京市是首屈一指的名校,省級機關的頭頭的孩子們都就讀于這所名校,名校出來的當然是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了。這位教師上的這節(jié)市級展示交流課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自然、清新。他擔任教師的時間只有五年而已,原先是某家報社的記者。上課過程中給聽課教師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年輕女教師,呵呵,人長得帥就是……)
一、談話導入
1.在六百年之前,鄭和開始了第一次遠航。小聲地讀讀課文的第1—3小節(jié),劃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學生自讀、自劃,教師巡視指點。
2.師生交流
(1)關于寶船的長度、寬度
指名讀,指導朗讀
(2)還有誰來說說看?
(3)還有哪些相關的句子?
(4)一邊指導學生說,一邊領著學生讀。
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留下深刻的原因,老師僅僅是通過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把學生的回答帶了過去,就立刻引導學生讀了,我個人覺得教師的語言不能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表達。
3.寶船如此壯觀,那領導這支船隊的鄭和又給你留下什么樣子的印象呢?
(1)學生說:自信、矯健、勇敢、堅定等等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握拳、起航、健步、高舉、大步等等)
我覺得這個追問問得很有價值,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悟,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有這樣的語文味兒,這些詞語對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對于全文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3)指導朗讀
你覺得鄭和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通過你的朗讀告訴我們他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學生讀得都挺好的)
齊讀這一部分課文內容
4.下一個句子更加精彩,幻燈出示: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出發(fā)了。指名讀,其它同學說說看,你們感受到什么?
(1)這支船隊有什么?
(2)這是一支氣勢宏偉的船隊,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品味文字的力量。
(3)自讀――指名――范讀――齊讀
5.當時的明朝經濟十分強盛,而鄭和訪問的都是一些小的國家,書上說這是一次什么樣的訪問???
(1)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默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次“友好的訪問”呢?
(2)學生默讀課文,一邊在讀,一邊劃。
(3)師生交流
請沒有發(fā)言的同學來說說,師生對話,文本對話開始了。
想像一下,鄭和來到這個國家,他面見國王的時候,他會說些什么?
看見這么宏偉的艦隊,當?shù)氐睦习傩諘趺聪耄?/p>
除此之外,船隊還帶有很多禮物,都有哪些禮物?
老師提供從網絡取來的資料,提供給學生參考
這時老師的角色真的發(fā)生了變化。
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艦隊,卻沒有絲毫地炫耀、威脅,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
6.然而這次航行的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兇險,大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jié),說說看都遇到了哪些危險?
(1)師生交流
(2)險惡的風浪
教師出示:狂風呼嘯……這一段話
自己讀讀,說說哪些詞語表現(xiàn)了風浪非常的兇險?“脫僵的野馬”、“咆哮”、“呼嘯”……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請大家留心“撲”這個字,為什么要用“撲”,你們能體會到什么?
反復地指導朗讀。
這一部分指導得非常出彩,語文教學的品詞析句就體現(xiàn)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了,一個字,一個詞都是濃濃的語文味兒。
(3)除了險惡的風浪,還有什么其它的危險?
還有海盜的襲擊,鄭和是怎樣指揮船隊的?你能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鄭和遠航》教案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南京瑯琊路小學分校王恒
一、“揚帆遠航”。
1、導入。
六百年前的一個夏日,在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鄭和的船隊“揚帆起航”,開始了震驚世界的遠航,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壯觀的一幕。
2、要求學生小聲讀一讀書上1-3小節(jié),說一說從哪句話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3、指名回答,老師注意指導學生說清自己的感受,并讀出自己的體會。
重點指導以下要點:
“寶船”的宏偉壯觀——“場面”的壯觀——“鄭和”的自信威武
二、“友好交往”。
1、導入。
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的強國,鄭和率領的船隊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而他們訪問的大多是亞洲、非洲的一些小國,但書上這種交往是“友好的交往”。請你默讀這一部分,畫出那些地方能體現(xiàn)出這種“友好交往”。
2、學生讀文后教師指名回答,并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A鄭和對君主說的話(注意語氣和態(tài)度要友好親切,以及外交禮節(jié))
B“當?shù)厝藗儏⒂^寶船時驚嘆不已”,會些說什么?
C出示圖片:當?shù)厝丝吹矫麚P海外的中國絲綢和瓷器時很想交換,會說些什么?
三、“戰(zhàn)勝風浪”。
1、導入
“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風險”。
2、要求學生大聲讀這一部分,說說有哪些風險——風浪與海盜
3、老師指導重點句子的學習:
出示句子:“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僵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p>
要求學生大聲讀,說說體會到什么,讀出感受。教師指導:此句形、聲兼?zhèn)洌褂昧藬M人和比喻修辭手法,突出了風浪的“險惡”。
學生朗讀體會。
4、戰(zhàn)勝海盜部分引入歷史資料:當時的南海上,海盜十分猖獗,鄭和首次出海就遇上其中最大的一股,人數(shù)有5000人,鄭和把他們全部消滅了。
5、鄭和在這兩次嚴峻考驗面前,表現(xiàn)如何?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提煉
《鄭和遠航》網絡學案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鄭和遠航》網絡學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鄭和遠航》網絡學案設計橫山中心小學包長虹
教學要求:
1、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憤努力的情懷。
2、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yǎng)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利用網絡自主查尋、拓寬視野,了解鄭和的若干次遠航的歷史。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憤努力的情懷。
教學難點:
利用網絡制作電子作品,匯報學習成果。
教學準備:
網絡環(huán)境,了解網站結構,進入網站并注冊
學習過程:
一、抓住重點,精讀課文
1、欣賞影片,導入課文。
從這段錄像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請大家打開課本,用你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同時思考這兩個問題:
①、鄭和幾次下西洋?課文著重寫了哪一次?
②、鄭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義?
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可以借助于專題學習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如課文錄音等。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精讀課文1-5小節(jié)(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①、課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的呢?請聽課文1-5小節(jié)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②、聽懂了第一次遠航的詳細介紹嗎?誰來說說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的?
③、指名回答,師生小結。
④、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介紹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幾個方面?為什么?
⑤、指名說具體的一個方面,并講清為什么?
⑥、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嗎?
⑦、剛才,我們集中閱讀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詳細經歷,領略到鄭和場帆遠航的壯觀,途中與各國友人的友好交往,并一次次戰(zhàn)勝兇險,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也是詳寫的部分。
4、略讀課文第6小節(jié)。
①、指名讀第6小節(jié)。
②、很明顯,作者只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歷,而其余六次僅作為略寫。
5、激發(fā)感情,明確意義。
那么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產生了什么深遠意義呢?
(1)指名回答。
(2)有感情地齊讀第7小節(jié)。
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讓我們齊讀最后一節(jié)。
6、學生質疑
讀完課文,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二、延伸拓展
1、那么你還想知道有關鄭和遠航的哪些問題?思考一下。
2、學生思考,提出問題。(3、4名)
3、介紹網站欄目。
你們的這一雙雙小手都代表著一個個問題,一個個地提問太費時間了,為了大家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老師提供了一個專題學習網站:《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里有很多文章、圖片資料,設置了這樣幾個欄目(介紹欄目),同學們的問題就可以發(fā)布到“學習討論區(qū)”,讓大家一起來解決。在解決問題之前,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你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更利于你解決自己或別人的問題。
4、教師示范如何發(fā)布問題。
在問題是:后面輸入問題:三保太監(jiān)鄭和他有后代嗎?然后點擊“添加”問題就發(fā)布成功了。我們在回答問題時,可以這樣做:首先將鼠標移到你感興趣的問題上,然后單擊就出現(xiàn)了新的窗口,將其最大化,在“我的看法”這個方框中,我們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老師示范。
大家打開專題學習網站,去解開你心中的謎團吧。
5、學生發(fā)布問題并有目的地瀏覽網站內容,教師巡視(配以輕音樂)
(這一過程真正體現(xiàn)了網絡環(huán)境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優(yōu)越性,且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6、交流匯報。
同學們,借助專題學習網站,你們一定學到不少知識,也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同學交流,包括(學習方法、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成果等),師生評議。
三、總結。
1、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一一匯報,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學習報告,發(fā)布到“學生作品”專欄上去。
(介紹學生作品欄的使用)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學習了課文,還利用網絡了解了有關鄭和及其七下大西洋的更多歷史,懂得了鄭和為了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交往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學們也一定注意到這篇文章很注意詳略,重點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略寫了其余六次,那我們平時在寫活動時,也要注意詳略。如:寫一場乒乓球比賽,七局我們就不要全部詳寫,可以詳寫一場比賽,其余的略寫。當然,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有問題才有進步,課后同學們如果有什么新的問題或見解及發(fā)現(xiàn),歡迎大家將其發(fā)布到專題學習網站上,共同交流。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鄭和遠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齊讀課題)
2、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一起來認識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鄭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它的名稱叫——鄭和遠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樂)
1、今天,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鄭和35歲時第一次遠航時的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鄭和的神情。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他呢?(學生暢談)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儀表堂堂、氣宇不凡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有的詞語你們已經說到了,有的還沒有說,來,一起來看看吧!
這就是一位率領著一支龐大艦隊的航海家,這就是那位信心滿懷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節(jié))同學們,你能讀出他的英雄氣概嗎?自己練一練
2、指名讀
A、這么威風的鄭和,誰來把它讀出來。
B、鄭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誰能把鄭和的號召傳得更遠一些嗎?(這樣的號召,我想不僅中國的人民能聽到,連全世界的人民都能聽到。
C、同學們,如果能加上一些動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來。
三、感受航海之最
1、鄭和遠航是發(fā)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請看,(出示)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A、頂峰是什么意思,那為什么說鄭和遠航是達了當時航海事業(yè)的最高峰那是因為——引讀。
2、質疑:究竟是多大的規(guī)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能稱得上到達了“頂峰”呢?(出示問題)
請大家獨立閱讀全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個問題,讀完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①學生讀文②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A、時間之長
①指名交流(1405~1433長達28年,七次,三十多個國家)
師:這么長時間的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出海七次,一共到了三十多個國家。
鄭和最后一次遠航,已經60多歲了,鬢發(fā)全白了,就在這次歸途中,鄭和以身殉職,病逝于古里,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是否和老師一樣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讀這一小節(jié)。(出示第六小節(jié))
B、范圍之廣:
鄭和遠航前后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家該是一個多大的范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鄭和從蘇州劉家河出發(fā),首先到達占城,然后往南到達爪哇、蘇門答臘,再往西到達古里,前3次到達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則橫渡印度洋,到達了阿拉伯及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等國家。)(配樂解說)
鄭和遠航歷經28年,率領艦隊航行了10萬多里。幾乎跨越了半個地球。這些在當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倫布還早80多年。他開創(chuàng)了航海事業(yè)的先鋒。此時此刻,我門不得不再次驕傲的說: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C、我們已經了解了鄭和遠航的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那么它的規(guī)模到底有多大呢?請同學們自讀1~3小節(jié)。找一找,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船隊的規(guī)模之大?
1、“.隨行————27000多人?!?/p>
老師告訴你們。我們國際部從小學到高中共計約(2700人)。27000多人就是它的(10)倍。
2、“每艘寶船————那么高“
前幾天,老師請季鈺姍測量了一下我們教師的長與寬。請季鈺姍來告訴大家這所教室的長與寬。(寬7米,長9米)150米就是相當于9個教室這么寬。
3、“穿上有9根————23百人駕駛“
4、“60多艘——
同學們,這就是寶船。多么雄偉壯觀呀。透過這些寶船,大明王朝的雄厚實力,依然清晰可見。讓我們驕傲的來介紹一下這支船隊。(齊讀第二小節(jié))
5.600年前的明朝就具有如此規(guī)模的船隊。真讓人嘆服呀!讓我們再次驕傲的說:(出于中心句)。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
四、感受航海意義
.一、鄭和船隊一路經過許多國家,與這些國家進行了友好交往。文章的第四小節(jié)就具體來描寫了。打開書本。請同學們默讀第四小節(jié)。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圈畫畫。想一想,鄭和船隊與這些國家是怎樣進行友好交往的。
師評:
1.鄭和首先拜見了這些國家的國王。以表達自己的一份真誠。
2.是呀!你們看。這些國家的人們多么的熱情呀!
3.對呀!鄭和遠航。促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4.從陌生到互贈禮品,多么感人呀!
看了這一幕幕,我們不得不感激鄭和,感激他揭開了中外友好交往的序幕,感激他讓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開辟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帶回了中國。我們不得不說。(出于句子)
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這種感激是發(fā)向肺腑的。感激之情更強一些。再讀一遍
二、然而,在蒼茫的大海上,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危險,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第5小節(jié),看看鄭和船隊遇到了哪些兇險?結果怎樣。把你找到的句子多讀幾遍,呆會兒全班交流。
1、遇上風浪(出示)
A.風浪是險惡的,誰能把這險惡的風浪讀出來?(指名讀)
B.這可不是一般的風浪呀!是惡劣的,充滿了危險的風浪。面對如此險境,鄭和他卻(指名讀)(出示)
此時此刻,你覺得鄭和是個怎樣的人?
2、還遇上了什么兇險?(遇上海盜)引讀。是呀,鄭和根據事先———
此時,你又覺得鄭和是個怎樣的人,除了勇敢還很機智。
3、同學門,其實,鄭和遠航中的兇險還不止這些。同學們,想想看,他們或許還會遇到什么兇險?(同學們想到的這些或許在他的航海生涯中確實曾經歷過,但是面對這些兇險,鄭和總是——,總能在波峰浪谷中————,一次次——
4、多么令人敬畏的鄭和呀,他是我國古代人民的驕傲,它表現(xiàn)了——
這真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讓我們讀得更自豪些。
五、總結升華
1、同學們,此時此刻,當你面對這位航海英雄,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學生暢談)
2、從古到今,許多歷史名人都曾高度贊譽過他。清代國學大師梁啟超說。(配樂)
3、讓我們借梁啟超的話來贊一贊這段不朽的歷史吧。
4、同學們,千言萬語怎能描繪出鄭和七下西洋的艱險,千言萬語怎能抒發(fā)我們心中的崇敬,千言萬語又怎能表達我們滿腔的驕傲與自豪,讓我們在心中刻下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牢牢的記住這個人的名字——鄭和。牢牢的記住這段不朽歷史——鄭和遠航。
《鄭和遠航》網絡教學設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鄭和遠航》網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鄭和遠航》網絡教學設計《鄭和遠航》網絡教學設計
如皋市下原小學朱志剛
教學要求:
1、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憤努力的情懷。
2、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yǎng)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利用網絡自主查尋、拓寬視野,了解鄭和的若干次遠航的歷史。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憤努力的情懷。
教學難點:
利用網絡制作電子作品,匯報學習成果。
教學準備:
網絡環(huán)境,了解網站結構,進入網站并注冊
學習過程:
一、抓住重點,精讀課文
1、欣賞影片,導入課文。
從這段錄像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請大家打開課本,用你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同時思考這兩個問題:
①、鄭和幾次下西洋?課文著重寫了哪一次?
②、鄭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義?
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可以借助于專題學習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如課文錄音等。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精讀課文1-5小節(jié)(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①、課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的呢?請聽課文1-5小節(jié)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②、聽懂了第一次遠航的詳細介紹嗎?誰來說說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的?
③、指名回答,師生小結。
④、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介紹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幾個方面?為什么?
⑤、指名說具體的一個方面,并講清為什么?
⑥、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嗎?
⑦、剛才,我們集中閱讀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詳細經歷,領略到鄭和場帆遠航的壯觀,途中與各國友人的友好交往,并一次次戰(zhàn)勝兇險,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也是詳寫的部分。
4、略讀課文第6小節(jié)。
①、指名讀第6小節(jié)。
②、很明顯,作者只詳細介紹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歷,而其余六次僅作為略寫。
5、激發(fā)感情,明確意義。
那么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產生了什么深遠意義呢?
(1)指名回答。
(2)有感情地齊讀第7小節(jié)。
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yè)的頂峰。讓我們齊讀最后一節(jié)。
6、學生質疑
讀完課文,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二、延伸拓展
1、那么你還想知道有關鄭和遠航的哪些問題?思考一下。
2、學生思考,提出問題。(3、4名)
3、介紹網站欄目。
你們的這一雙雙小手都代表著一個個問題,一個個地提問太費時間了,為了大家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老師提供了一個專題學習網站:《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里有很多文章、圖片資料,設置了這樣幾個欄目(介紹欄目),同學們的問題就可以發(fā)布到“學習討論區(qū)”,讓大家一起來解決。在解決問題之前,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你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更利于你解決自己或別人的問題。
4、教師示范如何發(fā)布問題。
在問題是:后面輸入問題:三保太監(jiān)鄭和他有后代嗎?然后點擊“添加”問題就發(fā)布成功了。我們在回答問題時,可以這樣做:首先將鼠標移到你感興趣的問題上,然后單擊就出現(xiàn)了新的窗口,將其最大化,在“我的看法”這個方框中,我們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老師示范。
大家打開專題學習網站,去解開你心中的謎團吧。
5、學生發(fā)布問題并有目的地瀏覽網站內容,教師巡視(配以輕音樂)
(這一過程真正體現(xiàn)了網絡環(huán)境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優(yōu)越性,且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6、交流匯報。
同學們,借助專題學習網站,你們一定學到不少知識,也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同學交流,包括(學習方法、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成果等),師生評議。
三、總結。
1、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一一匯報,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學習報告,發(fā)布到“學生作品”專欄上去。
(介紹學生作品欄的使用)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學習了課文,還利用網絡了解了有關鄭和及其七下大西洋的更多歷史,懂得了鄭和為了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交往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學們也一定注意到這篇文章很注意詳略,重點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略寫了其余六次,那我們平時在寫活動時,也要注意詳略。如:寫一場乒乓球比賽,七局我們就不要全部詳寫,可以詳寫一場比賽,其余的略寫。當然,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有問題才有進步,課后同學們如果有什么新的問題或見解及發(fā)現(xiàn),歡迎大家將其發(fā)布到專題學習網站上,共同交流。
《鄭和遠航》第二教時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鄭和遠航》第二教時》,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鄭和遠航》第二教時《鄭和遠航》第二教時
坂上小學殷玉艷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fā)為振興中華而發(fā)奮努力的情懷?!?/p>
教學重點: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歷。
教學難點: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偉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資料)600年后的今天,我們?yōu)樗隽耸裁??請看大屏幕?條)
2、看了這些,你們想說些什么?設疑:鄭和憑什么贏得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此的尊重與敬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尋找答案!
二、學習課文:
1、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對于鄭和遠航評價最高的一句話。(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鄭和遠航》教后談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鄭和遠航》教后談》,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鄭和遠航》教后談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鄭和遠航》教后談
這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文章篇幅較長,教這樣的文章關鍵是找到文章的突破口,我在教學中重點抓住“遠航”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整理如下:
一解“遠航”——由表及里。
師: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鄭和遠航是怎樣的遠航嗎?[生讀第七小節(jié)的第一句話,教師板書“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課文哪里告訴我們了?到課文中去找找看,然后我們交流。
生1:規(guī)模之大可以從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到第三小節(jié)中可以感悟到。隨行的人多,有兩萬七千多人。
生2:不光隨行的人多,而且來送行的人也很多。課文中“人山人?!笨梢钥闯鲆?guī)模大。
生3:還有船多,有兩百多艘船只,其中還有六十多艘大船。
師:課文中說這些船是“寶船”,你能說明理由嗎?
生1:船大。
生2:船上貨物多。
生3:船上的設備先進。
師:剛才我們從兩個方面知道了鄭和遠航的規(guī)模大,第一就是參與的人多;第二就是遠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設備先進,是一艘艘寶船。你們看,連明朝的皇帝也參與了,足見它規(guī)模之大啊!如此規(guī)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
生1:我仿佛看到鄭和撐著腰,遙望著一望無垠的大海,顯得意氣風發(fā)。
生2:我看到鄭和正和岸上的人群揮手告別,臉上充滿了自信的微笑。
生3:我看到鄭和正凝望著海面,默默地思考著什么?
生4:鄭和想到自己下西洋的夢想終于要實現(xiàn)了,心里充滿了激動和驕傲,同時也感到身上的擔子非常重,非常重。
師:是呀,夢想即將實現(xiàn),鄭和肯定會感慨不已,思緒萬千的。剛才我們體會鄭和遠航的規(guī)模之大,時間長,范圍廣,你又可以從哪里知道呢?
生1:課文的第六小節(jié)告訴我們了?!皶r間之長”前后經歷了七次遠航,一共花了28年,到鄭和六十多歲的還遠航。
生2:“范圍之廣”就是鄭和船隊到過三十多個國家,
生3:我還可以體會出鄭和遠航的“次數(shù)多”,前后共七次呢!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
26、《鄭和遠航》教后談之二
二解“遠航”——層層楔入。
[過渡]師:是呀,鄭和遠航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廣,范圍之廣,次數(shù)之多,書必須讀進去才能有更大的收獲,下面我們請同學們深入學習課文,想想鄭和遠航是是怎么樣的遠航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四,五小節(jié)。[學生自由讀,思考。]
生:我認為鄭和遠航是友好外交的遠航。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次遠航是一次友好的遠航呢?抓住句子或者詞語來告訴大家好嗎?
生1:我從“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敝锌闯?,鄭和先遞文書,然后贈送禮品,并且每次都是這樣做,這樣就打消了其它國家的顧慮了。
生2:當?shù)氐睦习傩?,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胺隼蠑y幼”可以看出他們非常信任我們,“爭相”觀看也可以看出我們的船隊非常友好,非常宏偉、浩大。
生3:課文中還講到交換物品,做生意。可以看出友好。
生4:不光我們向他們贈送禮品,他們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
師:這次遠航不光是和平友好的遠航,還是一次……
生: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
師:課文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兇險呢?
生:兩個方面:一個是海浪之險,一個是海盜之險。
師:海浪之險,你從課文中哪里感悟到了?[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海浪上的兇險。]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的表現(xiàn)又是如何呢?找出關鍵的詞語來說明。
生:鎮(zhèn)定自若。
生:化險為夷。
生:奮勇前進。
生:嚴陣以待。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鄭和的胸有成竹。
生:鄭和的臨危不懼。
生:鄭和的機智果斷。
師:好,我們來一起默默地讀讀課文再次來感悟一下吧!
在三解“遠航”中放飛我們的思緒
26、《鄭和遠航》教后談之三
三解“遠航”——穿云攬月。
[過渡]師:我們通過深入課文,理解了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的遠航,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并且從遠航中感悟了鄭和謙遜,禮貌的外交風格,臨危不懼的勇敢膽識。書不光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會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來,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歷史評論家,你還覺得鄭和遠航是一次怎么樣的遠航,你想來說說嗎?[教師
蘇教版《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課時教學目標界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詞語的分類理解,從而理清課文層次,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3.在朗讀和想象的過程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時的壯觀場面,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設計板塊:
1.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2.分類理解新詞,脈絡一目了然。
3.探究學習揚帆遠航。
4.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圖片、文字)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目的:
(一)、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1.教師導語引入:由現(xiàn)在出國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國出海之艱難,從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的故事,隨即出示鄭和像。
2、出示課件:走近鄭和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jiān),后提拔為內官監(jiān),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jiān)。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xiàn)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shù)達二萬多人。
讀了這段材料以后,此時,你有什么感受要說說?
[導入部分,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對鄭和產生一份敬仰之情,通過讀材料,談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進行平等有效的閱讀對話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二)新詞分類理解,脈絡一目了然。
1.提出初讀要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
2.在學生充分初讀之后映示文中新詞:
派遣(qiǎn)
魁(ku)梧(w)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c)器
名揚海外
鎮(zhèn)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語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
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
4.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容加個小標題。
(揚帆遠航
友好交往
戰(zhàn)勝兇險)
5.映示課文框架圖,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
〔本板塊教學,將學習理解詞語和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巧妙地結合起來,既不回避起始課時的字詞教學,又盡量高效省時,一舉兩得?!?/p>
(三)學習揚帆遠航。
1.教師以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出課文第三自然段,課件映示。自由讀,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朗讀或扮演鄭和進行表演再現(xiàn)。(選哪一種方式匯報,由學生自主選擇。)
3.假如時間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為船隊送行的人群中,當時你們會對鄭和、對船隊怎樣歡呼,如何祝福?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1、2自然段后再展開想象。
4、此時,假如你能和鄭和相見,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問他?
【這一置疑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質疑,與文本進行近距離對話,至于學生所提出的
問題,教者根據問題類型和內容,或扮演鄭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節(jié)課探究解決?!?/p>
(四)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
抄抄詞語,讀讀課文會讓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師想讓大家自己來設計作業(yè),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
發(fā)放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卡。
【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走出接受性作業(yè)的圈子,喚醒自主意識,自主設計作業(yè)內容,自主設計作業(yè)類型和形式。】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鄭和遠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了解課文背景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人,請看我在黑板上寫他的名字。(師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1(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
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的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條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板書: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
2、聽讀范文
3、檢查預習
(出示生字詞:派遣太監(jiān)魁梧抱拳扶老攜幼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強調個別字寫法讀法)
4、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zhèn)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出示詞語)
5、請同學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標記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反饋
1、了解學生初讀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四指導分段
(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指導分層)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回到600年前,跟隨鄭和的船隊一起去經歷一次遠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詳略精當?shù)膶懛?/p>
3、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
1、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2、讀悟課文第一、二、六自然段,體會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問題設計:課文是怎樣分別具體地寫出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的呢?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回答
(此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鄭和遠航的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3、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對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問題設計:從第三自然段,你們讀懂了什么?
鄭和遠航的船隊所到之處,情況如何呢?
課文中寫了幾次風險,分別是什么呢?
(此為本課難點,引領學生通過理解相關詞語,體會相關語句描寫,聯(lián)想相關畫面等來體會鄭和的精神和此次出行的意義)
4、回歸整體
學生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問題設計: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三體會寫作特色
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點面結合,詳略得當)
四依據標題,熟讀復述
(進行如下指導:1、抓住聯(lián)系點2、想象畫面)
五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zhàn)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板書設計
第一次揚帆起航
(詳寫)友好交流
戰(zhàn)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在自主中實現(xiàn)自悟——聽《鄭和遠航》有感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自主中實現(xiàn)自悟——聽《鄭和遠航》有感”,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在自主中實現(xiàn)自悟——聽《鄭和遠航》有感在自主中實現(xiàn)自悟——聽《鄭和遠航》有感
5月9日參加了崇川區(qū)的“紫瑯之春”教研活動,下面談一談聽了躍龍橋小學李春寶老師執(zhí)教的《鄭和遠航》的感受。
首先可以說李老師的文本關過得好,對文本的定位把握準確,教學重點突出,這篇文章就是在表明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課始,李老師出示了一段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描述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這段文字用得非常妙,達到了“牽一發(fā)動全身”的效果,圍繞這段文字設計的三個問題引起全文,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學、自悟、自我升華,目標明確而集中。
接下來,李老師安排的自讀自學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基礎上獨立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過程,“無論何時何地放棄了讀就放棄了一切?!倍@堂課,李老師的讀為本,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這堂課中的讀有三個特點:一是讀的目的性明確,有初讀,有研讀,有深讀;二是讀的時間充裕,“時間是學生最大的資源,空間是學生發(fā)展最大的舞臺”,李老師在讓學生圍繞三個問題自讀自學時,沒有怕冷場,而是留足了讀的時間,讓學生讀通、讀懂、讀透;三是讀的層次感強,在理解海面上“風浪險惡”這一部分內容時,李老師先讓學生各自讀,初步感知內容,然后再出示海浪沖天的畫面,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感情,最后又通過師生互讀互比互評,進一步體會出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的民族精神,學生也正是在這反復朗讀中感受課文,或領悟主旨,或品位意韻,或體會情感,享受語文學科獨特的魅力。但是有關讀還想說一句的是李老師在讀“風浪險惡”這部分時底氣可以再足些,再充滿自信些,應該給學生做個好樣,用不著那么羞澀而謙虛地說一句“老師讀得沒你們好”。
最后還想提一提的是李老師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出示了鄭和氣宇軒昂的雕像圖,并配上凝重的音樂,又一次讓體現(xiàn)我國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精神的鄭和走進了學生的心田。“面對鄭和的雕像,你想跟他說些什么呢?”這是讓學生再次深入體悟課文內容發(fā)表自己獨到見解,實現(xiàn)思想碰撞、精神對話的過程,是作為一種運用知識、提高能力、求得發(fā)展的感悟和提升的過程。李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既統(tǒng)領全文又升華感悟的問題,是可圈可點的。但遺憾的是學生在回答時僅是蜻蜓點水,教者也沒有繼續(xù)引導,就簡單收場了。從最后一問學生的作答中,似乎讓聽者感到教學效果被打折了。
一堂課難免掛一漏十,感謝李老師提供了這一課例,因為在他的這堂課的教學中,讓聽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讀、自學實現(xiàn)學生自我感悟、自我升華,這也是語文教學發(fā)展到今天的正確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