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手銬的教案
手銬的教案推薦。
手銬的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會認“暴、湊”等8個生字,會寫“曬、洞、準”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準備、吃飽、曬太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課文內容想想畫面。
3.品味語言,感受故事獨特的表達方式,并在反復朗讀中預測將要發(fā)生的故事。并從課文中畫出相關的依據(jù)。
教學重難點:
通過反復的朗讀,找出依據(jù),預測將要發(fā)生的故事。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揭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見過一百多年的老屋嗎?想象一下老屋的樣子,怎么想都可以,讀童話就要我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引導學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讓我們去課文中找一找老屋總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書課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師配樂范讀。
二、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座老屋為什么總也倒不了?相信同學們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jù)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jié)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三、朗讀練習。
1.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暴、壁、曬”。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結構,注意“氺”不要寫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寫得寬一些,能托住“辟”,與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區(qū)分。
“曬”左右結構,左面的“日”字旁千萬不要寫成“目”字旁。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在老屋身上發(fā)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你能說說老屋是什么樣子的嗎?老屋為什么準備倒下去?
(2)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老屋存在的時間、老屋現(xiàn)在的樣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講述。
(3)老屋已經這么老了,根據(jù)這一點,你能預測出什么結果?你的預測和課文中所描述的一樣嗎?在朗讀這一、二個自然段的時候,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
(4)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好評點,然后練習練習。
(5)指名朗讀,對學生的評價(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這是誰在和老屋說話?他和老屋說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讀下列句子:
①“再過一個晚上,行嗎?”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小貓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品質?
②老屋低下頭,把老花的眼睛使勁往前湊:“哦,是小貓??!好吧,我就再站一個晚上。從加點的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會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說:“再見,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讀完這句話,你覺得老屋能倒下嗎?你猜測的依據(jù)是什么?
4.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
(1)老屋說:“再見,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在第幾自然段?用筆畫一畫。
(2)有哪些小動物遇到了困難,需要老屋幫助?他們分別遇到了什么困難?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覺得老屋能倒下嗎?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幫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難的人,你的心里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讀,現(xiàn)身表演,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選擇一個學生演老屋,3個孩子演其他的小動物,其他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課堂上情景再現(xiàn)。
四、續(xù)寫故事。
還有誰遇到了困難,需要老屋幫助?按照文章的寫法,想一想,寫一寫。
板書設計: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小貓遇到了暴風雨
老母雞孵小雞
*好餓助人為樂
手銬的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使用筷子,激發(fā)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愿望。
2、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筷子、盤子、糖、紅綠兩種顏色的積木若干。
三、活動流程:
感知體驗——操作練習。
四、活動過程:
1、感知體驗。
教師幼兒在門口老師:"今天,陸老師來做兔媽媽,你們來做我的孩子小兔寶寶好嗎?"(好)
兔媽媽帶著小兔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歌邊跳進教室。兔媽媽:"每個兔寶寶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兔媽媽:"今天我請兔寶寶吃糖。"兔媽媽:"用手拿著吃不衛(wèi)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夾,看看我的寶寶誰會用筷子把糖夾起來。"兔媽媽:"讓媽媽先試試看。(媽媽用筷子夾糖)
夾住了,啊嗚,啊嗚,真好吃。"兔媽媽:"兔寶寶,你們想吃糖嗎?"(想)
誰愿意上來夾住糖的。幼兒(兔寶寶)拿筷子講自己怎么夾。兔媽媽:"原來是把筷子放在這兩個手指的中間,把筷子分開,用力一夾,糖就夾起來了。"兔媽媽:"哪個寶寶還想來吃糖的。我們一起看看哪個寶寶的筷子用的好。兔寶寶,記住了只夾一粒糖。"
2、操作練習。
兔媽媽:"我的寶寶真能干,會用筷子夾糖。媽媽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辦呀兔媽媽:"誰愿意幫助媽媽,先用筷子夾豆子,放在盤子里,端著盤子走到放豆子的籃子跟前,把紅豆子和綠豆子分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拍手鼓勵。兔媽媽:"你們都想幫媽媽嗎?請你們去夾。"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幫助指導。
3、小結,自然愉快結束。
手銬的教案 篇3
獎項
:教育部全國幼兒社會教案優(yōu)秀獎學情分析《綱要》中指出,活動的選材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資源促使幼兒發(fā)展。小班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獎項:教育部全國幼兒社會教案優(yōu)秀獎
學情分析
《綱要》中指出,活動的選材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資源促使幼兒發(fā)展。小班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進而對自己和周圍的事物產生了興趣。讓孩子了解自己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是小班活動中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而且在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動中,幼兒對自己的小手已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通過兒歌、游戲、印畫等多種形式,認識自己的小手如何能干,進而對自己的小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通過活動愛上自己的小手,為自己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感到自豪。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自己身體奧秘的興趣,使他們?yōu)樽约河幸浑p能干的小手感到自豪。
2.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的能力。
3.教幼兒學習用手印畫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手印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一棵樹的輪廓圖、顏料、《我有一雙小小手》錄音帶。
經驗準備:
1.幼兒會唱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
2.請家長與孩子討論:小手有什么用處?并與孩子一起收看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智慧樹”節(jié)目。
活動過程
1.兒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激發(fā)幼兒對手的興趣,教師與幼兒一起搖搖手:這是什么呀?
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兒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
(孩子對兒歌表演特別感興趣,都很開心地和教師一起動口、動手表演歌曲,他們對手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小朋友們的小手太棒了,表演得真好,你們的小手真能干!
(孩子知道“能干”是稱贊他們的詞語,但具體是什么意思,他們并不是很了解)
教師解釋“能干”的含義,并結合班上小朋友的表現(xiàn)情況舉例。
(如明明會幫老師發(fā)書,真能干。通過舉例說明,孩子們都舉起了小手,希望老師表揚自己能干。
2.談話“我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激發(fā)幼兒對手的探索欲望。
我們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它們有什么作用呀?
幼兒自由講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孩子自由談話熱烈、積極: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幫爸爸拿拖鞋,我會幫媽媽掃地……)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部分孩子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小手如何能干,也講得比較完整:我的小手會做手工,我的小手會畫畫。部分孩子經過老師、同伴的鼓勵,也能較大膽、完整地講述。個別幼兒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述)
教師小結幼兒的講述情況。
3.手指游戲:“我的小手變變變”
這一壞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了解小手的多變性,啟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我們的小手會做許多事情,它還會變魔術呢!
教師示范做手指游戲(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小雞嘰嘰嘰。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小鴨嘎嘎嘎。
(幼兒對游戲很感興趣,積極地跟老師學兒歌和動作)
除了變小雞、小鴨,我們的小手還會變什么呢?(小貓、小狗、小狐貍……)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用小手變“魔術”。(孩子們對此很有興趣,積極動腦,動手變出了許多小動物:小狗、小兔、魚……還變出了剪刀、錘子等)
4.用手掌印畫:漂亮的智慧樹
你們看過“智慧樹”嗎?那棵智慧樹的葉子是用什么做的?(用手做的)
教師出示一棵畫有樹的輪廓的圖和顏料,請幼兒說說怎樣添畫樹葉。(孩子們通過交流,講了兩種印畫樹葉的方法:用整個手蘸顏料印畫,用“智慧樹”中講的樹葉的印畫方法)
教師示范用手印畫樹葉。
幼兒印畫。教師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用手印畫樹葉。
展覽智慧樹。
手銬的教案 篇4
【實用教案】
〖創(chuàng)意說明〗
戴望舒是著名的“雨巷”詩人,十分注重詩的音樂美,這首《我用殘損的手掌》同樣也體現(xiàn)著他對詩歌韻律的追求,因此,教學可從“朗讀”切入。充分朗讀之后,“個性解讀”──“多角評析”──“自主鏈接”,分層推進,由發(fā)現(xiàn)詩的美,到評價詩的美,再到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學生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教學步驟〗
一、充分朗讀
1、第一遍,教師教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2、第二遍,師生合讀,讀出詩的層次。
第一層(師讀),“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第二層(男生讀),“這一角已變成灰燼”到“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第三層(女生讀),到結束。
3、第三遍,配樂朗讀,讀出詩的感情色彩:
描寫淪陷區(qū)的一節(jié),讀得凄楚憂憤;描寫解放區(qū)的一節(jié),讀得明朗溫馨。
二、個性感受
1、詩人描寫“摸索”時手掌的感受,細膩而又真切:在想像中描畫了祖國的現(xiàn)狀,感受著淪陷區(qū)人民生活的苦難,傾吐著對祖國母親的赤誠。請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選擇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生活的苦難,傾吐著對祖國母親的赤誠。請閉上眼睛靜靜聆聽,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由手掌的觸覺聯(lián)開去,從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等多種角度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如“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一句可以這樣描述:我把手伸進水中,河水冰涼冰涼。昔日那錦幛似的鮮花,在炮火中枝殘葉??;那嫩柳枝發(fā)散出來的清香,被濃濃的血腥味籠罩。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掛在我心頭的挽幛!
“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祖國的長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氣徹骨,似一把把利劍,刺痛著我的心!因為我看到侵略者的鐵蹄正在我的祖國肆意踐踏!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嶺南,這四季如春的地方,聞不到花香,聽不到鳥語,滿山都是荒涼、滿眼都是廢墟,聽到的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嘆、那憤怒的呼喊。
“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南海上,一片死寂?;臎龅臐O村里,只有殘留的破舊的漁網和白森森的魚骨;偶爾有人在村里走動,他們面容憔悴、衣衫破舊。我恨!不是因為侵略者強占了我們的國土,人民怎會是這般模樣?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那么柔軟、那么親切、那么令人依戀!這土地是美好的、溫暖的;是令人向往的、無比香甜的。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qū)的地,是美麗的地!
3、學生交流。
三、多角評析
自選角度,評析文章。用“我發(fā)現(xiàn)________”說話。學生的發(fā)言可能有:
1、我發(fā)現(xiàn)文章在構思上用了“一線串珠”的手法,即用“手掌的感受”這一線索將全詩貫穿起來,所以文章描寫的對象雖多,但一點也不覺得蕪雜。
2、我發(fā)現(xiàn)文章運用了前后對比的手法。在寫淪陷區(qū)時,詩句中流露出憂憤;而在抒寫解放區(qū)時,情緒卻陡然變化,變得熱切,充滿了憧憬。
3、我發(fā)現(xiàn)文章語言上很有特點。詩人選用了積極的、暖色調的詞語來描寫解放區(qū),而用消極的、冷色調的詞語來描寫淪陷區(qū),很好地表達了情感。
4、我發(fā)現(xiàn)詩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很巧妙,他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使得抽象的心緒變得具體可感。
5、我發(fā)現(xiàn)詩歌前后部分寫法不同,有一種搖曳多姿的美。前半部分寫淪陷區(qū)采用的是實寫,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畫面綴連;而后半部分對解放區(qū)側重于寫意,充滿了抒情意味。
6、我發(fā)現(xiàn)整首詩歌都是在詩人的想像中完成的,因此,詩歌的意境既有現(xiàn)實的真實性,又具備超現(xiàn)實的廣闊性,兩者水乳交融、巧妙和諧。
……
四、自主鏈接
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積累,為本課學習資料庫添加相關內容。
點撥:
添加的內容可以有: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名家朗讀,《我用殘損的手掌》賞析;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的音畫欣賞,戴望舒的同期作品《獄中題壁》;“戴望舒與中國現(xiàn)代詩”,戴望舒《論詩零札》摘錄,杜衡《望舒詩論》,張新《戴望舒:一個邊緣文化型詩人》……
【備選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說明〗
從語言的角度學習詩歌,不僅能從一個別致的角度領略到詩的美,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提升語言鑒賞力。
〖教學步驟〗
一、自主發(fā)現(xiàn)
1、要求學生從語言的角度閱讀課文、發(fā)現(xiàn)課文。
2、教師示范:
從詞語的搭配來看,作者很善于用修飾語來表達情感,如用“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來寫淪陷區(qū),傳達出一種憂憤悲苦之情。
3、學生交流:
從動詞的選用來看,作者用語富于變化,如“觸到”“滑出”“蘸著”“沾”“輕撫”“貼”等詞緊緊扣住“摸索”二字,文章思路清晰明了。
從形容詞的使用來看,因為作者的主觀情感蘊含其間,所以既形象又含蓄。如“殘損”一詞來修飾手掌,既是寫實,點明作者在獄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又如一面旗幟,宣告著詩人的堅貞不屈。
從比喻句來看,既新穎貼切,又啟人聯(lián)想。如“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掌中乳”,通過人類共通的情感經驗調動讀者的聯(lián)想,形象感受到對如戀人般美好、如母親般親切的解放區(qū)的向往之情。又如“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亦是如此。
從句式來看,作者在寫解放區(qū)時多用短句,活潑、跳躍,以表現(xiàn)解放區(qū)的生機和活力、明朗和幸福,如“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從韻腳來看,有時是四行押一個韻,有時是兩行押一個韻,既和全詩的情緒流變一致,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調的節(jié)奏。
……
二、一點聚焦
1、確定品析重點:詩歌中的修飾語。
2、學生自選一句,品析詩中修飾語。
3、學生交流,內容可以如下: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嶂,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一句,用“錦嶂”來比喻百花爭艷的美景,用“奇異”來形容柳枝的芳香,洋溢著喜愛、贊美之情,反襯出對祖國遭受到災難的哀痛之情。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擬人手法,用“寂寞”來表現(xiàn)祖國遭受日寇蹂躪后荒涼衰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楚。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手中乳”一句,描寫詩人輕撫解放區(qū)時的內心感受,詩人用了兩個比喻?!皯偃恕薄叭帷?,傳達出一種純凈而美好情愫;“嬰孩”“手中”寫出了解放區(qū)的親切和令人依戀的,十分貼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的依戀和摯愛之情。
……
4、教師小結:
詩中的修飾語給詩歌涂上了“冷”和“暖”兩種色調,形成了對比,很好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感。
三、理解背誦
根據(jù)詩人情感的流動,邊想像邊背誦,力爭最短時間內背下來
手銬的教案 篇5
2? 我用殘損的手掌
從容說課
《我用殘損的手掌》是以“雨巷詩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鐵窗下向苦難祖國的抒懷之作?!皻垞p的手掌”既是寫實,又是詩人堅貞不屈意志的寫照。詩歌一方面從實處著筆。描寫淪陷區(qū)陰暗.表現(xiàn)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另一方面抒寫解放區(qū)的明麗.側重于寫意,對象征著 “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fā)出深情贊美。在感情的哀怨與歡快上完美統(tǒng)一,抒情風格變幻多姿。
詩歌語言口語化,押韻靈活錯綜,有一種沉郁頓挫的音樂感。教讀本文,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其音樂美。課文在想象中展開詩的內容,其思想感情的表達,主要通過形象的構成來實現(xiàn)。要引領學生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讀中,宜采用聯(lián)想想象欣賞法,引領學生把握意象的含義和全詩的感情線索,培養(yǎng)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戴望舒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
3.感情背誦本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深層體會變幻多姿的抒情風格。
2.理解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注和真摯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感情誦讀,把握全詩的感情線索,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寄寓的詩人的情感。
2.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感情線索。
2. 聯(lián)想想象欣賞法? 引領學生理解詩中藝術形象蘊含的情感。
3.研討點撥法? 用于對詩歌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的分析,深層把握詩歌主題。教具準備
多媒體CAl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把握全詩的思想感情。分析詩中的藝術形象寄寓的主觀情感。品味詩歌浯言,
領會其藝術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提及戴望舒,我們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盧溝橋頭的炮火點燃了民族郁憤,以“雨巷詩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紙傘”,而在“獄中題壁”,并且“用我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放聲歌唱“永恒的中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的戀歌——《我用殘損的手掌》。(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學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做宣傳工作。1928年在上海與人合辦一線書店,出版《無軌列車》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書店,出版《新文藝》月刊。1931年加入左聯(lián)。1932年自費赴法國,在里昂中華大學肄業(yè)。一年后到巴黎大學聽講,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1935年回國。次年創(chuàng)辦《新詩》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及詩刊《頂點》。還曾主編過《珠江日報》和《大眾日報》副刊。同時組織“文協(xié)”香港分會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領香港后被捕入獄,受傷致殘,表現(xiàn)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1949年回到內地在國際新聞局法文組從事翻譯。1950年因氣喘病去世。
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年詩歌多寫個人的孤
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
《我用殘損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詩人在侵略者的鐵窗下獻給祖國的歌。
三、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1.學生默讀全詩。掌握下列字詞。
投影
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螻蟻(lóu yī):“螻蛄和螞蟻,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師感情誦讀,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
提示:這首詩語言口語化,押韻靈活錯綜,讀起來有一種沉郁頓挫的音樂感.很確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情懷。誦讀中要注意體會停頓和重音。
我/用殘損的手掌???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陰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遼無、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像/戀人的柔發(fā),嬰孩子手中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于手掌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生的禾草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是那么細,那么軟……現(xiàn)在/只有蓬蒿;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3.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思考:(1)詩歌從內容上町分為兩部分。每部分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體會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的種種感覺,說說詩人內心深處情感的變
化起伏。
學生誦讀體會后回答,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部分表現(xiàn)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雖然自己的手掌已經“殘損”,卻仍然要摸索祖
國“廣大的土地”.觸到的只是“血和灰”,從而感覺到祖國籠罩在苦難深重的“陰暗”之中。第二部分寫詩人的手終于摸到了“那遼遠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沒有為侵略者所蹂躪的解放區(qū),詩人對這塊象征著“永恒的中國”的土地,發(fā)出了深情贊美。
(2)詩人先是凄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qū)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消極的、冷色調的前半部分與積極的、暖色調的后半部分形成明顯對比,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
4.學生集體朗讀,整體領悟詩意。
四、精彩賞析,理解藝術形象
1.學生配樂誦讀全詩.合作研討:
(1)詩中兩種不同的色調給讀者以強烈刺激。請畫出文中起標示作用的修飾語,體會其表
達效果。
(2)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么?
(3)詩歌兩部分的寫法各異,試作簡要分析。
四人學習小組研討、交流,教師明確:
(1)積極的、暖色調的詞語如:新生、遼遠、溫暖、明亮、堅固、蓬勃、永恒……
消極的、冷色調的詞語如:殘損、冷、徹骨、寂寞、憔悴、陰暗……
詩人之所以這樣用這些詞語,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愛與恨。
(2)全詩在想象中展開內容,在想象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qū)的家
鄉(xiāng),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qū)。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 “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讀起來不覺蕪雜。
另外,靈活的押韻方式,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詩有著相對協(xié)調一致的節(jié)奏。
(3)描寫淪陷區(qū),從實處著筆,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畫綴連;描寫解放區(qū),側重寫意,用摯愛和柔情撫摸,加之一連串親切溫馨氣息的比喻,凸現(xiàn)和煦明媚的色彩。
2.學生熟讀背誦全詩,深層領會詩中藝術形象的內涵。
3.拓展延伸。
詩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體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緒具有可感性。借鑒這種寫法.聯(lián)系生活體驗,寫幾句富有詩意的話,抒寫自己的一種感情(如“思念”“悲傷”“歡欣”等)。
先在小組內交流、修改,然后請學生有感情誦讀自己所寫的優(yōu)美語句,教師點評歸納。
五、課堂練習
閱讀聞一多的《發(fā)現(xiàn)》,回答問題。
發(fā)? 現(xiàn)
聞一多
我來了,我喊一聲,進著血淚,???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里!
注:罡(gāng)風:道家語,高空的風。又作“剛風”。
1.詩歌中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含義?詩人“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詩人說:“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又說:“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據(jù)此說說這個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下面對詩句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 )
A.“我來了,我喊一聲,進著血淚/‘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詩人懷著美好的希望自美國返回,但看到的卻不是理想中的祖國,因此“進著血淚”,痛心到了極點。
B.“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前一句表達了詩人聽到祖國召喚,要為建設祖國而奮斗的感情,“時間的罡風”“火”都比喻返回祖國的急切心情。
C.“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追問”的內容是祖國為什么會變得如此黑暗,“逼
迫”表達詩人急于知道這原因的心情。
D.“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里!”這句詩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和把祖國建設得美好的希
望的赤膽忠心。
4.這首詩在形式上有哪些特點?“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一句為何要加括號?
參考答案:
1.揭示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中國的黑暗。
2.表達了詩人悲痛欲絕的感情。
3.B(“火”喻指詩人對祖國火一般的熱情)
4.每行11字,兩句一韻,句式整齊勻稱。這句話是“問”時表情動作,不加括號,容易被誤認為是“問”的內容。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覺醒和振奮起來的戴望舒,“用殘損的手掌”摸索廣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愛國精神的升華。恰是這一片丹心,撐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詠詩歌,我們在感念中生發(fā)的是對祖國母親的一份深情、一份責任?!白鎳谖倚闹小?,讓我們在雄壯激昂的《國歌》聲中唱響心曲。(音樂起)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聞一多的《一句話》,寫一篇精彩的賞析文章。
一句話
聞一多
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 這話叫我今天怎么說?
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 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 那么有一句話你聽著:
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 ?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
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 不要發(fā)抖、伸舌頭、頓腳,
爆一聲:“咱們的中國!”??? 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
爆一聲:“咱們的中國!”
板書設計?
手銬的教案 篇6
【教學設想:】
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屋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1.讀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導學生讀準多音字“倒”,注意“倒”與“到”
的區(qū)別。
2.觀察課本插圖,認識“老屋”。
二、學習會認字,掌握讀音。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①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
②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③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2)檢查讀書情況:
①課件出示生字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②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示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發(fā)現(xiàn)讀錯或讀得欠通順的句子,評議時提出來。
(3)學生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主再讀課文。
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筆在課文上畫畫寫寫。下節(jié)課我們來討論交流。
3.指導寫字:
(1)屏顯要求會寫的13個字,先讀讀,再組詞。
(2)請學生做小老師,指導寫字:
這13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請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給大家看,
再談談寫好這個字的經驗。
(3)學生寫字寫詞: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生字表中列出的本課生字的詞語抄寫一遍。
三、品讀課文,感知故事。
(一)研讀第一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解釋“窟窿”(你讀懂了“窟窿”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黑窟窿”是怎么回事?)
3.從第一自然段,你了解到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老屋?(老屋已經活了一百多歲了.它的窗戶變成了黑窟窿,門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沒人住了。)
(二)研讀二到五自然段,體會感情。
1.指名讀課文二到五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時候,小貓請求進入老屋躲避暴風雨,安心睡覺。老屋答應小貓再站一個晚上。)
3.從這部分你體會到什么?(老屋對小貓的關愛。)
(三)研讀六到九自然段,體會感情。
1.指名讀課文六到九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時候,老母雞請求進入老屋孵小雞。老屋答應老母雞,再站二十一天。)
3.從這部分你體會到什么?(老屋對老母雞的關愛。)
(四)研讀十到十六自然段,體會感情。
1.指名讀課文十到十六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老屋正要倒下的時候,小*請求老屋:“請再站一會兒吧,我肚子好餓好餓,外面的樹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個安心織網抓蟲的地方。”老屋答應*,再站一會兒。)
3.從這部分你體會到什么?(老屋對*的關愛。)
(五)研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感情。
1.老屋滿足了*的愿望以后應該倒下了吧?(學生自由發(fā)言。)
2.指名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小*的故事一直沒講完,因此,老屋到現(xiàn)在還站在那兒,邊曬太陽,邊聽小*講故事。)
3.從這部分你體會到什么?(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四、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讀了課文,你了解到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老屋?(提示用上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來說一說。所有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都源自于一個字,那就是?“愛”。
2.感情朗讀:學生自由組合,分工進行分角色朗讀。
3.教師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4.結束語: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是一座善良之屋、仁愛之屋、同情之屋、體貼之屋。讓我們向老屋那樣伸出雙手,奉獻愛心,這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以上就是《手銬的教案推薦》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愛耳日的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愛耳日的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幼兒我的小手教案推薦08-21
- 《我的家鄉(xiāng)》大班教案推薦12-02
- 秋天的樹美術教案推薦03-27
- [推薦教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08-01
- 教案推薦: 剪枝的學問教案之五07-16
- 教案推薦: 7的乘法口訣教案 精選09-02
- [推薦]愉快的夢教案12篇12-04
- 讀唐詩的教案推薦15篇09-21
學雷鋒寫話二年級作文(匯集13篇)11-05
- 中秋節(jié)演講稿100字(集錦7篇)11-05
- 今日推薦11-05
- 思想匯報1500字大三學生11-05
- 臘八節(jié)主題活動反思(匯集十四篇)11-05
- 搞完活動總結怎么寫11-05
- 幼兒園新春活動總結11-05
- 地坪維修申請書11-05
- 最新20243季度入黨思想匯報(精品12篇)11-05
- 最新民政工作總結報告2000字11-05
- 手銬的教案推薦11-05
- 誰對誰錯的教案精選十一篇10-29
- 2024酸的甜的教案04-29
- 苯的的教案精品10篇01-07
- 閃爍的星星教案通用01-09
- 好吃的蛋教案05-30
- 中班教案好吃的魚(5篇)05-23
- 好吃的蔬菜(小班美術教案)07-31
- 小班美術教案 好吃的魚08-07
- 小班美術教案 好吃的蔬菜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