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模板。
探討與“次北固山下教案”相關的話題是本文的主題,如果你認為這份資料對你的朋友有幫助請分享給他們。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梳理清晰。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3、繼續(xù)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重難點分析: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xiàn)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小學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誰來說說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幻燈片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而把唐朝新出現(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
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說明:(幻燈片
首聯(lián):(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風正一帆懸。――對偶聯(lián)
頸聯(lián):(江春入舊年。――對偶聯(lián)
尾聯(lián):(歸雁洛陽邊。
四、鑒賞詩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分析: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幻燈片。此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2、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3、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頸聯(lián)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4、競賽法(提高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著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在唐朝,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就主要體現(xiàn)于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小學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1:河、樓、太陽等。文字:《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來說說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發(fā)言,師點撥:這里蘊含著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么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讓我們合著悠揚的音樂一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贰6烟瞥鲁霈F(xiàn)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guī)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保┮浴洞伪惫躺较隆窞槔f明:(幻燈片2重現(xiàn),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lián):(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獙ε悸?lián)
頸聯(lián):(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獙ε悸?lián)
尾聯(lián):(7)鄉(xiāng)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三、自主學習,鑒賞詩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4、從字面上看,頷聯(lián)所寫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現(xiàn)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聯(lián)與首聯(lián)的聯(lián)系?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6、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四、小組交流,討論疑難:
詩句中景物的特點與思想感情
五、展示點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分析: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此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此聯(lián)寫的是什么?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lián)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俺逼絻砂堕煛?,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從字面上看,頷聯(lián)所寫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現(xiàn)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聯(lián)與首聯(lián)的聯(lián)系?
分析:此聯(lián)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構圖,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xiàn)這一聯(lián)詩所寫的景致,也許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們將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景色看成一幅畫,那么這副畫的構圖如下:因為“潮”水漲滿,幾乎平了兩岸,所以其實可以將“潮”與“岸”看成一條水平面,而這就是這副畫中的主體——“面”,它幾乎占據(jù)了畫面的絕大部分;而“帆”其實是一葉扁舟,由于風的順和正,所以帆取直線造型,不過這一條直線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個點。同學們可以嘗試想象,詩人正在這艘船上,他倚靠著船欄,極目遠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岸在很遠的地方,而家鄉(xiāng)更是杳無音訊,越發(fā)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的渺小了,怎能不產生思家戀鄉(xiāng)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分析:此聯(lián)既是最后一聯(lián),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余地,讓人讀完后浮想聯(lián)翩,余味無窮。此聯(lián)正是如此。這里寫的是一群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說,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的愁緒中。
六、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后,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該課文封面出現(xiàn),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七、當堂訓練:
背誦這首詩,并試默寫。
八、板書設計: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景:(描述畫面)
情:樂觀、積極、向上
理:時序更替,舊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3)
可分三步:
1、教師串講字面上的意思,學生當即背誦全詩(由于詩的意境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估計比較易于成誦。
2、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3、分析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串講:
1、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2、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3、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4、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zhèn)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5、舊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6、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稘h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xx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學生練習背誦。(略)
整體把握。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zhèn)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fā)言)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好,現(xiàn)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詩人產生濃重鄉(xiāng)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昂H铡眱删鋸恼路ㄉ峡矗袑С鼋Y尾一聯(lián)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jù)嗎?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fā)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xiāng),怎能不產生鄉(xiāng)愁呢?)但這種鄉(xiāng)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
三、總結
我們讀古詩,既要認真領會詩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某些新的東西。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樣才能把古詩讀“活”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2、欣賞詩中的名句。
3、積累古詩詞。
一、導入新課:
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可以分兩組由一人帶領比賽。教師評價總結。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文學藝術的三座高峰,許多名篇佳句膾炙人口,源遠流長。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都成為了詩人吟誦歌詠的對象,并借此抒發(fā)思想情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次北固山下》(板書)
二、介紹詩歌知識:投影
三、解題、作者:
1、學生看文中注釋,解釋題目。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
2、介紹作者: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
三、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
2、一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3、教師總結,指導朗讀要求:①節(jié)奏停頓②輕重緩急③抑揚頓挫④感情充沛
詩歌的語言富于節(jié)奏,因此,朗讀時要注意劃分音節(jié),分出輕重緩急,讀
出來才抑揚頓挫。下邊把這首詩的前兩節(jié)標上符號示例(“/”表示節(jié)奏,有“/”
線的地方應該適當?shù)耐nD或舒緩;“—”表示中重,“·”表示重讀),沒有符號
的地方可以讀得輕一些。請按照朗讀詩歌的要求,朗讀這首詩。
4、師范讀、練習讀、分組讀、齊讀。
四、細讀揣摩:
1、學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歸納: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便,一葉白帆好象懸掛在高遠江天。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2、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
(1)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色?請你從詩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
本詩傳神的描寫了北固山下綺麗的景色,首聯(lián)點明題目,詩人漫游在外,到北固山下,而要走的路還很遠,頸聯(lián)、頷聯(lián)寫水漲江闊、日生春暖,本是尋常的江南景色,但詩人以一個北方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司空見慣的景象,便觀賞出種種奇異的美。
(2)領會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3)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說理由。
重點引導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小結: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xiāng)愁。開頭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lián)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lián)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級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lián)見雁思親,與首聯(lián)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昂H丈鷼堃梗喝肱f年”,不失詩苑奇葩,艷麗千秋。
五、背誦課文。
六、拓展閱讀:
師:那些四處漂泊的游子們,有的有家不能歸,有的有家不愿歸。遠離親人,異鄉(xiāng)獨居,遙望鄉(xiāng)關,悲從中來。那關山萬里的阻隔,那思念親人的感傷,那壯志未酬的失意,那窮愁潦倒的困窘,都化作了游子們的一滴思鄉(xiāng)淚?;掠卧谕獾奈娜?,往往是鄉(xiāng)愁的主力軍。他們有的功業(yè)未成,無顏見江東父老。有的雖功成名就,但忠孝不能兩全,念家思鄉(xiāng)也就在所難免了。
1、張籍有一首著名的詩《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與《次北固山下》從內容和體裁上比較異同。
2、同學們,你還能背出哪些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句?
3、小結:從個人遭際上看,鄉(xiāng)愁無疑是令人同情的。而對于中國文學史來說,鄉(xiāng)愁曾經煥發(fā)出它持久而濃郁的芳香。今天,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早已消解了人們的鄉(xiāng)思,和由此帶來的痛苦。千里之遙,往往朝發(fā)夕至;相距萬里,可以直接對話。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也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
除此古詩詞還有寫母愛、送別、愛國等題材。同學們,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我們要多背誦、多積累,在詩的海洋中暢游,使自己具有豐富的文學積淀,成為一個博學多識的人。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習得語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3、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4、理解詩句寓意,思考現(xiàn)代人生。
【教學重點】
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寓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田園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
三、誦讀
1、全體朗誦。
2、根據(jù)注釋理解本詩的意思,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練習朗誦。
3、聽音頻范讀。
四、解題
《飲酒》是陶淵明在歸隱之后,陸續(xù)寫成的20首詩,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這些詩都是他在飲酒之后寫成的,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fā)對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讀詩句
1、“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p>
①“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②“車馬喧”:代表官場繁瑣的應酬和功利性極強的交往?!盁o車馬喧”即沒有這種應酬和交往。
③“心遠”。即心志高遠??芍闹靖哌h、淡泊名利、超脫塵世。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①籬笆、菊花、南山、夕陽、飛鳥、人?!獌?yōu)美、寧靜、愜意
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了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閑自得的。
④問:“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
明確:不能?!耙姟北憩F(xiàn)出詩人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這正好與詩人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則將人與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園生活的閑適趣味。
⑤“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鳥飛倦了,也知還家,那么人也應該返歸這寧靜的大自然,享受田園生活的愜意,不要再為名利奔波勞累。
⑥“相與”:成群結伴,說明作者不光在勉勵自己歸隱,還在規(guī)勸他人丟棄對名利的追逐,回歸自然。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這里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我卻不知道該怎樣表達。
六、主旨
作者通過田園生活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遠離世俗生活的悠閑自得,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七、結束
1、看視頻朗誦
2、集體朗誦《飲酒》
二、《次北固山下》
(一)簡單介紹作者
王灣,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間(712~713)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王灣“詞翰早著”,《全唐詩》存詩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詩人中進士次年出游吳地(今蘇州一帶)時,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所作。當時正值冬盡春來,旭日初升,詩人面對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時光流逝,油然而生思鄉(xiāng)愁緒。
(二)聽名家誦讀,感受語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讀節(jié)奏。
(三)學生自由朗誦詩歌
(四)理解詩題“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詩題即停泊在北固山下,點明詩歌的內容是寫人在旅途中,詩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詩歌主題,品味詩歌語言(該環(huán)節(jié)由老師邊讀詩邊講解,并與學生互動學習)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作者乘著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在這里,詩人為什么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提示:“客路”即驛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詩人還要乘驛車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表達自己羈旅思鄉(xiāng)的感情。兩句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一種迫切的行舟心情。)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漲,高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線也就開闊了。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著。
這句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為什么說“風正”呢?
(這里的“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
“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帮L正”,包含著一種溫和的意思,是說風從正面吹過來,而且很平正,很快速。風不是很猛烈,很溫順,所以帆便端直高掛了。)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東方碧空與海水相接處“生”了出來,在舊年還未消盡之時,春意的闖入,必將趕走嚴冬。
這句詩被前人評價為“形容景物,絕妙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提示:
①這一句煉字煉句極見功夫。作者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了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思。(語言上煉字煉句
②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散黑暗;江春在舊年將盡時闖入人間,將趕走嚴冬。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拓展
詩句與白居易《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里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均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xiàn)出一種達觀的精神態(tài)度。
4、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拓展
簡述“鴻雁傳書”的典故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傍櫻銈鲿庇置帮w鴿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在這里,詩人為什么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居他鄉(xiāng),久不得歸,心中十分惆悵。正好此時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于是詩人觸景生情,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了。
這是多么無奈的希望啊,是多么惆悵的希望啊。在此,詩人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思鄉(xiāng)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華。)
(六)小結
整首詩籠罩著淡淡的鄉(xiāng)愁情緒,但又哀而不傷,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著自然的理趣。請同學們再次齊讀品味。
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重點詞句。
3、理解詩詞的含義。
教學重點:學會詩詞的分析
教學難點:學會詩詞的分析
教學方法
1、課件教學。個人、小組學習。教師導學。
2、整體引導,個別點撥,學生自主、合作。
教學過程與學生活動導語:
學習第一首詩詞: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二、【注釋】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zhèn)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稘h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三、詩的分析:
1、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zhèn)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
2、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
3、問: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
4、問: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
5、問: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
殘冬臘月
6、問: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p>
1、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
2、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都描寫了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3、這兩種景物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嗎?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xiāng),怎能不產生鄉(xiāng)愁呢?
提示: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讀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第二首學習:《赤壁》
一、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
西省西安市屬縣)人。他喜歡
兵法,注釋過《孫子》,他的
詩文亦受兵法影響,意氣縱橫,抑揚跌宕。其詩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
二、詩的分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折斷的鐵戟沉在江底積沙中還沒有銹蝕,拿來磨光洗凈還能認出他屬于過去的朝代。
折戟:折斷的鐵戟。戟,古代兵器。銷:銹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凈。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p>
倘若東風不給周瑜火攻曹軍的
方便,那么大喬和小喬這兩個
絕代美人,就會被曹操抓走鎖進銅雀臺。
東風:赤壁之戰(zhàn)以火攻,時值東南風大作,火乘風勢,盡燒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
1、詩的小結:詩的前兩句借折戟這一歷史遺物
引發(fā)對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嘆
,這是交代興感之由。
后兩句議論,提出假使不是“東風”幫了周瑜的忙,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式將完全改觀。
詩人在感嘆歷史上英雄成名機遇的同時,也在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政治抱負不能施展。
2、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人見解獨到,不以成敗論英雄,把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歸于東風的幫助,把周瑜的成功歸為偶然機遇,其觀點不同與史家的評論,其用意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氣。
詠史詩,不僅是對歷史滄桑的歌詠,更包孕了作者的認識和感情,即所謂名為詠史,實為詠懷。在這首詩中,赤壁之戰(zhàn)已不是作者關注的重點,歷史興亡之感才是本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只是表現(xiàn)得形象含蓄而已
3、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折戟沉沙鐵未銷,(興感之由)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議論感慨)
銅雀春深鎖二喬。
【懷古傷今】
第三首: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一、詩的分析:
上闋(寫景)蘭芽浸溪;路靜無泥
暮雨蕭蕭;子規(guī)輕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機令人心曠神怡。)
下闋(抒情)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不要徒發(fā)衰老之嘆。)
【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二、唐代詩人白居易《醉歌》中有“聽唱黃雞與白日”句,意思是說,黃雞催曉,白日西落,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蘇軾在這里卻說“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反用其意,勸阻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
三、預習布置:;泰戈爾詩三首的預習
四、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1、讀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
2、詠史詩,不僅是對歷史滄桑的歌詠,更包孕了作者的認識和感情,即所謂名為詠史,實為詠懷。
3、黃雞催曉,白日西落,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蘇軾在這里卻說“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反用其意,勸阻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
課外作業(yè)
1、完成課本P21~P24頁的注釋的整理。
2、熟讀背誦這三首詩。
板書設計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二、折戟沉沙鐵未銷,(興感之由)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議論感慨)
銅雀春深鎖二喬。
【懷古傷今】
三、上闋(寫景)蘭芽浸溪;路靜無泥
暮雨蕭蕭;子規(guī)輕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機令人心曠神怡。)
下闋(抒情)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不要徒發(fā)衰老之嘆。)
【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感知詩歌思鄉(xiāng)情感;
2、分析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把握詩人復雜的心理活動;
3、領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蘊含的哲理,學習詩人樂觀積極的進取精神。
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學們注意到“甘露寺”,這座寺廟坐落在某座山上,這座山,可以說是三國山,充滿著英雄豪氣,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這座山叫做“北固山”,這座山,還成就了一位詩人,他就是王灣。
王灣是唐代詩人,他流傳至今最有名的詩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傳這首詩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樣的詩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同學們看題目,北固山我們知道是一座山名,這個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詞一次兩次呢,還是說是“僅次”呢還是“次品”的次呢?)我們還知道哪些題目中飽含景點的古詩詞啊?(望廬山瀑布、登鸛雀樓)這里的望、登都是作動詞解釋,所以,次也可能是動詞解釋,看注釋,對,是動詞“??俊钡囊馑?。
解了題目,我們進入詩歌的內容。請同學們對照注釋,讀懂詩歌的內容。有不懂的請做好記錄。
同學們,遇到難題了嗎?請?zhí)岢鰜怼?/p>
1、憑印象初讀:請同學們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體會。
同學們讀完了,你能說說你剛才讀的時候,是用怎么樣的情感去朗讀的?并說說原因。
2、教師范讀:老師也想以朗誦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請同學們聽聽,給老師點評點評。(教師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語氣語速停頓重音等等)
3、教師指導:既然大家都覺得老師讀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竅門告訴大家。
4、領會后再讀:同學們琢磨了幾分鐘,一定有所收獲了吧!不如來展示展示,誰愿意?
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到了詩人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這種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況下被激發(fā)出來的呢?作者傳達的是單一的鄉(xiāng)愁嗎?我們對詩歌進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詩人的感情,品味頷聯(lián)。
作者乘著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詩人為什么要寫他的道路還在青山之外呢?
途中天氣如何?你從哪些詩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風吹拂,春意融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p>
春潮涌漲,江水浩淼,兩岸之間的水面顯得很寬闊。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著。清代的王夫之贊這句“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你覺得它寫出了什么樣的大景?
置身在青山綠水中,眼見潮平岸闊,風正帆懸,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詩人此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請帶著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擴張心胸,朗誦前四句。
不知不覺,已到殘夜。作者見到了什么景象?
齊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說這兩句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白天和夜晚,舊年和新春,為何這般匆匆啊?
請帶著無限的感慨朗讀這兩句詩。語調要深沉舒緩。
詩人在這兩句詩中表達的不僅是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請聽老師讀,注意聲調、重音。強調生,入。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所以,這句詩還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緒?
請用這種情緒朗讀。
男女重讀,女感慨,男樂觀。
你能從這兩句詩中知道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嗎?知道具體的時間嗎?
提示:歲末臘殘之夜,歲末,正是旅人歸家的時間,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時候,此時的詩人卻停泊在北固山下,遙望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正因為徹夜未眠呀。
請學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兒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時能回家;想寫信……
請再帶著這種思念朗讀,語調要憂傷一點。
齊讀最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多么無奈的希望啊,這是多么惆悵的希望啊,請用惆悵而又無奈的語氣朗讀后兩句詩。
大雁飛過,詩人會說些什么。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傳,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動人的不僅僅是他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還有他樂觀積極的情緒,每當我們處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氣餒,想想王灣告訴我們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這節(jié)課為了體現(xiàn)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xiàn)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習慣。
3、創(chuàng)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8)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朗讀并背誦詩歌,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能力目標,體味各首詩歌中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次北固山下》,體會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2.學習《天凈沙·秋思》,理解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寫鄉(xiāng)愁的詩,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而聞名于天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
2.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3.文章體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詩。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每句有五個字,叫五言。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聽讀,把握五言律詩的誦讀節(jié)奏。
2.教師正音解詞,學生自讀。(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或音頻文件)
3.理解大意。
翻譯:我要走的道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水上的風吹拂著,一葉白帆高高懸掛。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暖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天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xiāng)。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皯摇笔嵌酥备邟斓腵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做簡要分析。
明確:
(1)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現(xiàn)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2.文體簡介。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疤靸羯场笔乔泼?,相當于可以填詞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緒。
馬致遠的散曲,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鄉(xiāng)愁。
(二)朗讀指導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jié)奏。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大意。
翻譯: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三)合作探究
1.《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可以作為點睛之筆?
明確:斷腸人在天涯。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xiàn)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4.根據(jù)詩歌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明確:深秋,夕陽西下。古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獨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馬。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將要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看到溪水流經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充滿幸福溫馨,而他此刻卻有家難歸,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處呢?獨自承受漫漫長夜,怎能不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四)比較閱讀
《次北固山下》與《天凈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異同?
明確:《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秋思》都抒發(fā)了游子的鄉(xiāng)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緒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寫詩人在船上的所見所思,表達了他在異地他鄉(xiāng)熱切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淪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三、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可取之處,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古詩的寫作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能夠結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海》中的豪邁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強調;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不足之處,課容量安排太大,課堂各環(huán)節(jié)之間時間安排不科學、不精確,導致授課時間緊張。今后在教學中應該增加學生的課中自由探討時間,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9)
課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次北固山下》
執(zhí)教者:獨山第二中學羅紹坤
班級:七年級(2)班
時間:2016年9月23日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詩歌。
2、通過學習,能體會詩歌流露出的詩人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釋疑解難。
2、通過對比閱讀,體會詩歌的情感,學會鑒賞簡單的詩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2、通過學習,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1、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釋疑解難;
2、體會詩歌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對比閱讀,體會詩歌的情感;
2、學會鑒賞簡單的詩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平臺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是剛從小升初的過渡階段,這個銜接階段真的是很難適應的,初中的知識鏈接,教法的改變,讓很多學生一時間轉不過彎來,特別是古詩的知識深度,教法、學法,讓學生無所適從,特別是本地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語言的感悟能力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即便是理解詩的內容了,卻很難去把握詩歌的寫作特點,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的情感,需要教師從詩題,到作者生平,從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到詩的內容,從詩的意境到詩的感情,從詩的主題到詩的寫作特點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把握詩的學法,那要循序漸進的。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詩以言志,歌從心起?!痹诠糯?,文人墨客都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學過很多絕句,如《春曉》、《靜夜思》等,也學了《觀滄?!愤@首樂府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律詩,那什么是律詩呢?(介紹律詩小知識)
2、律詩發(fā)源于南北朝時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3、通常的律詩每首8句,每2句為一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律詩還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
4、詩的特點:語言精練,飽含感情,富于想象。
二、學習目標:
1、了解律詩相關知識,了解有關王灣的文學常識。
2、理解詩句的含義,進而理解詩歌的主題思想。
3、通過比較閱讀,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讀詩歌,并背誦。
三、作者簡介:
四、朗讀明義,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把握。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范讀。
3.作朗讀指導并齊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五、自主把握,合作交流。
1、參照注釋,同桌互譯詩句。(老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投影:
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暫時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下臨長江。
⑶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綠水:長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⑼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⑽殘夜:夜色已殘,指天將破曉。夜將盡而未盡的時候。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zhèn)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⑾舊年:未盡的一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⑿歸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⒀鄉(xiāng)書:家書(家信),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2、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原意保持不變,但允許想象加工)
六、師生互動,感悟詩情。
1.氛圍創(chuàng)設: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列舉一些學過的寫鄉(xiāng)愁的詩歌嗎?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于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敝苯邮闱椋渌鋵儆趯懢?。先寫景,再抒情,景為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后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4.最后一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么理解這種鄉(xiāng)愁的?
(學生各抒己見,自由作答,參考理解要點: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xiāng)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七、問題探究:出示詩句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一)合作交流。你從詩歌當中看到了什么?(每人寫一到兩個,把答案交小組長,由小組長回答。)
▲參考答案:
(1)我看到了山,河岸兩邊連綿的青山。
(2)我看到了水,在山和草的映襯下有些發(fā)綠的水。
(3)我看到了船,帆高高懸掛著的船。
(4)我看到了江,看不到兩岸的江。
(5)我看到了風,輕輕吹著的風。
(6)我看到了天開始亮了,太陽剛剛露出來。
(7)我看到了大雁,正在往洛陽方向飛。
(8)我看到一個詩人,站在船上,看著大雁飛往洛陽,他想念家鄉(xiāng)。
注意:注意“客路”一詞,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從陸路別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二)(自主思考)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參考:古代交通不發(fā)達,船行緩慢,又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給他傳遞家書
(三)(自主思考)那些詩句是寫景?那些詩句是抒情?
明確:前三聯(lián)寫景,后一聯(lián)抒情。簡單介紹詩歌的“情景交融”。
(四)(自主思考)名句賞析,體會詩情。
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請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獨立思考。)
參考:春潮上漲,放眼望去,江面顯得很開闊,似乎與兩岸平了;和風順暢,船帆高高直起,仿佛懸掛在半空。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a)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小組討論)
提示:黑夜未盡,太陽已從海平面露出半個頭,時令還是冬天,已經能看到春天的綠色了。(都描寫了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b)這兩種景物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嗎?(小組討論)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一年也將過去了,很快就到春節(jié),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家,怎能不產生淡淡的鄉(xiāng)愁呢?
(五)(合作交流)
從《次北固山下》過渡到對比閱讀。
詩人在隆冬臘月的時令看到江南的春景,感嘆時間的流逝,自己卻久不能歸,引發(fā)了他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下面,我們來讀讀這首詩,你能體會當中的情感嗎?
八、能力提升。
對比閱讀:
1、出示王灣《江南意》,朗讀《江南意》——王灣
江南新意多,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2、簡單解釋個別詞語。
伺:趁著。從來:向來。惟:只有。偏:獨特。
(3)介紹背景知識
這兩首詩寫于不用的時期。開元二年(即公元714年),王灣在高陵縣做官,年底得到機會漫游江南。他長期生活在洛陽等地,早就希望能到南方一游。隆冬臘月,洛陽一帶一片蕭條,可江南卻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意》正是寫于王灣第一次游江南途中。可是第二年,王灣又一次來到江南,這次可能是有事,逗留的
1.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陪伴著無數(shù)的詩人,同時無數(shù)的詩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詩。鄉(xiāng)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xiāng)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xiāng)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本冊書還選錄了這樣一首詩,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愁吧。
九、作業(yè):
課后練習:
1、第三、第五題。
2、默寫古詩。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說到家這個詞,古往今來都是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更甚。古有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今有齊豫:“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字遠方”。思鄉(xiāng)念家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同學們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篇思鄉(xiāng)念家名篇——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一:知人論世
王灣(約693年-約751年),字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712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后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xiàn)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溫故知新:
格律詩是指唐以后的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又分(五絕)和(七絕).律詩可分(五律)和(七律).
格律詩的特點:句子必須是雙數(shù),如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等。講究平仄、用韻和對仗三個方面。而平仄又包括粘對、避孤平、避三平調等。
律詩分為四聯(lián):
首聯(lián)(1,2句)
頷聯(lián)(3,4句)
頸聯(lián)(5,6句)
尾聯(lián)。(7,8句)
二:讀一讀
節(jié)奏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首聯(lián)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頷聯(lián)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頸聯(lián)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尾聯(lián)
三:譯一譯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
?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
?江上碧波蕩漾,
?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
?江面變得開闊無邊。
?和風吹拂,風向不偏,
?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
?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
?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
?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xiāng),
?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
?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
?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四:考一考
1、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俺逼健币徽Z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3、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海日生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寒。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
五:小結
六:作業(yè)
將本詩改寫成一段話。
上面就是網小編特意收集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1)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fā)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xiàn)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xiāng)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xiāng)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xiāng)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三、細讀課文,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四、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么?他為什么要借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苦?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并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xiāng)旋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而聞名于天下。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王灣是一個生卒年不詳?shù)奶瞥娙?,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為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這印證了“人以詩傳”的道理。
(二)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范讀。
3.作朗讀指導并齊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參照注釋,同桌互譯詩句。
串講: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zhèn)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稘h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5.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
一條彎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邊,山前澄清碧水中泛著一只小船。
潮水洶涌平漫顯得兩岸更加闊寬,輕風吹動的水面上蕩著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殘夜吐出霞光萬道,江南春早已經進入了寒冷的舊年。
寫好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鄉(xiāng)?急切地拜托這些北飛洛陽的歸雁。
[譯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感悟抒情
1.氛圍創(chuàng)設: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例舉一些學過的寫鄉(xiāng)愁的詩歌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于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敝苯邮闱?,其他三句屬于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為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把握。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zhèn)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fā)言)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4、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5、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6、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4、現(xiàn)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詩人產生濃重鄉(xiāng)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昂H铡眱删鋸恼路ㄉ峡矗袑С鼋Y尾一聯(lián)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jù)嗎?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fā)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xiāng),怎能不產生鄉(xiāng)愁呢?)但這種鄉(xiāng)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
5、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后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參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綠水指長江。此處加了“外”“前”兩字,將北固山的位置,確定得不能用于別處,見得旅程介于水陸之間,因此和下聯(lián)“兩岸”“一帆”描寫水陸發(fā)生密切關系。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為抒情言志創(chuàng)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詩人一落筆寫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顯然這里是詩人的想象,這就隱含了詩人并沒有到達終點,可見旅途是艱辛的,而走得越遠,離家鄉(xiāng)也就越遠,鄉(xiāng)愁也就越濃,這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緣由。此外,這里首句對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詩的要求,也是詩人的匠心獨運,把“青山”和“綠水”分別鑲嵌在詩句中,更顯得色彩明亮,意境優(yōu)美。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完全是寫景,其中“平”“闊”“正”“懸”都是詩眼。潮平兩岸即闊,風正一帆正掛著,表明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fā)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第二參照物的切入,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句內的因果呼應,一是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二是承接首聯(lián)、引發(fā)下聯(lián)的巧妙過渡。江春悄悄闖入舊年,山才會青,水才會綠,才會有“潮平兩岸闊。”這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江面的景象,構圖精美,意境開闊,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陸地風光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吧焙汀叭搿钡倪x用的第一妙處,在于詩人把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辟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處,又在于詩人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相關聯(lián),道出流年似水、歲月暗換的人生感悟?!吧焙汀叭搿倍值牡谌钐?,又在于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xiāng)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fā)思歸盼歸的鄉(xiāng)情是自然而然?!吧焙汀叭搿倍值牡谒拿钐?,還在于詩人借物言志:“海日”能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噴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塹奮力北上,人也應順應天時在一元復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為,只有如此,思歸盼歸鄉(xiāng)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價值。這兩句找到了更高層次的交匯點、碰撞點:天人兩合,物我一理。整首詩才渾然一體,讓人感到此二聯(lián)去掉那一個,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負載詩人此時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這一聯(lián)在此詩中起轉折作用,詩題為“次北固山下”,“次”當“停駐、停泊”講,此聯(lián)剛好寫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趕路,“海日”承上聯(lián)“潮平兩岸闊”而來,“生殘夜”從將盡未盡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舊年”一句寫作者情緒陡轉,眼前景色使作者鄉(xiāng)情陡生,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無奈情緒便很自然的產生。
4.最后一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么理解這種鄉(xiāng)愁的?
(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xiāng)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四)拓展達理
1.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陪伴著無數(shù)的詩人,同時無數(shù)的詩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詩。鄉(xiāng)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xiāng)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xiāng)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在我們語文七年級下冊里,還推薦了這樣一首詩,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愁吧。
以上就是《次北固山下教案模板》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北固山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66218.html
北固山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
-
次北固山下教學教案精選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現(xiàn)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也不遲。設計好的教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老師應該從什么方面去寫教案課件?88教案網精選的文章“次北固山下教學教案”將為您展示更多的知識和見解,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 次北固山下教案合集十篇12-27
- 《次北固山下》人教七上12-07
- 《次北固山下》知識點匯集09-01
- 「必備」關于次北固山下教案2500字04-11
- 《次北固山下》人教七上212-07
- 流年似水 鄉(xiāng)情如歌——王灣《次北固山下》賞析11-19
- 七年級語文次北固山下教學設計11-11
- 七年級語文上冊《次北固山下》教案08-08
2024三角形教案模板06-26
- 次北固山下教案06-26
- 一年級秋天教案十篇06-26
- 醫(yī)保局個人工作總結500字15篇06-26
- 平安夜領導文案(經典81句)06-26
- 中班賀卡教案實用9篇06-26
- 醫(yī)院護士述職報告九篇06-26
- 晚研申請書模板06-26
- 藥品檢驗報告(精品6篇)06-26
- 乒乓球社團活動方案五篇06-26
- [教案]員工轉正自我評價范例01-28
- 次北固山下教案模板06-26
- 次北固山下教案合集十篇12-27
- 次北固山下教學教案精選06-01
- 「必備」關于次北固山下教案2500字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