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化學教案
化學教案集合九篇。
老師在上課前需要有教案課件,只要課前把教案課件寫好就可以。同時還需要每位老師都重視教案課件,這樣可以避免因準備不足導致的教學事故。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深度探討和分析“化學教案”,經(jīng)過閱讀相信您會收獲頗豐!
化學教案(篇1)
高一化學氯教案
本資料為woRD文檔,請點擊下載地址下載全文下載地址
高一化學必修1學案設計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二節(jié)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掌握氯氣與NaoH、ca2溶液反應
2、掌握氯離子的檢驗
3、掌握實驗室氯氣的制取方法
4、了解鹵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知識梳理:
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4、化學性質
①與NaoH反應制漂白液
在常溫下,將氯氣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__________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中的氧化劑為_______,還原劑為_______,漂白液的有效成分為_______。
②與ca2反應制取漂白粉
將氯氣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即制得以_______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___,若氯氣與ca2反應充分,并使___________成為主要成分,則得到_________。
5、用途
⑴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重要原料。
⑵自來水消毒。
二、氯離子的檢驗
思考:檢驗氯離子時,為什么滴加AgNo3溶液后還要再加稀硝酸? 在用
AgNo
3溶液檢驗
cl-時,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鹽元素—鹵素
、鹵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都有_____個電子,是典型的非金屬元素。
2、化學性質
鹵素單質在化學性質上具有相似性。
⑴都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由強到弱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將cl2分別通入kBr溶液和kI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溴水滴入kI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會有何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l
2、Br
2、I2與水或堿溶液的反應極其相似。 與
水
反
應
的
通
式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NaoH
溶
液
反
應
的
通
式
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室制取氯氣
、藥品:二氧化錳,濃鹽酸
2、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
3、儀器裝置:固+液氣
主要儀器: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wǎng)、圓底燒瓶、分液漏斗、集氣瓶、燒杯等。
4、收集方法
⑴_________排空氣法。
⑵排飽和食鹽水法。
5、驗滿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尾氣處理
氯氣有毒,易污染空氣,需用________吸收。
課下作業(yè):
.檢驗cl-時,所用試劑為AgNo3和HNo3,后者的作用是
A.防止co32―干擾
B.防止cl―的干擾
c.防止No3―的干擾
D.為了更好地析出Agcl沉淀
2.自來水是用氯氣殺菌消毒的,不法商販用自來水冒充純凈水出售,為辨別真?zhèn)危捎孟铝心姆N試劑鑒別
A.酚酞溶液
B.Fecl3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3.當不慎有大量氯氣逸出時,可以用浸有一定濃度的某種物質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該物質最適宜選用的是
A.NaoH
B.Nacl
c.ca2
D.Na2co3
4.將氯氣通入含有大量下列離子的各組溶液中,無任何現(xiàn)象發(fā)生的是
A.Na+
H+
So42-
B.H+Ag+No3-
c.k+Hco3-cl-
甲
乙
丙
丁
甲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D.Na+No3-Fe2+
5.甲、乙、丙、丁分別是鹽酸、碳
酸鈉、氯化鈣、硝酸銀4種溶液中的
一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
現(xiàn)象如表所示,其中丁與乙混合產(chǎn)生
的是無色氣體。
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寫出丁與乙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四種溶液分別是:甲:_
__
乙:____、丙:______、?。篲___(用溶質的化學式表示)。
6.在實驗室中制取純凈、干燥的氯氣時,可使氣體依次通過
A.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B.NaoH溶液、濃硫酸
c.NaHco3溶液、堿石灰
D.濃硫酸、飽和食鹽水
7.制取漂白液的化學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該反應的氧化劑與還原劑之比為(
)
A.1:1
B.1:2
c.2:1
D.3:2
8.有一些二氧化錳牢固地附著在試管壁上,能洗掉它的試劑是________,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圖所示,將氯氣依次通過盛有干燥有色布條的廣口瓶和盛有潮濕有色布條的廣口瓶,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
_________。
為防止氯氣尾氣污染空氣,根據(jù)氯水顯酸性的性質,可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這一原理,工業(yè)上常用廉價的石灰乳吸收工業(yè)氯氣尾氣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學式),長期露置于空氣中的漂白粉,加稀鹽酸后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_??????????????_(用字母代號填)。
A.o2
B.cl2
c.co2
D.Hclo
0.在下在下面的裝置中,A是cl2發(fā)生裝置,c、D為氣體的凈化裝置,c中裝有飽和食鹽水,D中裝有濃H2So4,E是硬質玻璃管,其中裝有細鐵絲網(wǎng);F為干燥的廣口瓶,燒杯G為尾氣吸收裝置試回答:
(1)A、B、G中各裝有什么藥品:
(2)為什么從A中生成的氣體一定要通過c、D兩個裝置?
(3)E中的現(xiàn)象為
;生成的物質是
(4)寫出A、G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和E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教案(篇2)
走進化學實驗室
固體藥品取用:一橫二放三慢豎、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體藥品取用:瓶塞倒放、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倒完后立即蓋緊
★物質的加熱
⒈酒精燈的使用
①酒精燈的使用方法①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中加入酒精②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③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④不要碰倒酒精燈,萬一碰倒了用濕抹布撲蓋。 ⒉物還加熱
①試管外壁應干燥,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1/3
②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從試管底部套上取下③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然后用酒精燈的外焰固定加熱④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他人⑤加熱后不能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沖洗⑥加熱固體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連接儀器裝置見九上22頁
空氣的主要成分
★★空氣中含N2的實驗
O2N2稀有氣體的物理化學性質
02: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
★S,F(xiàn)e,C在02中現(xiàn)象
★★★化合反_應性質(A+B=AB)氧化反應不是一個基本反應類形
★★★★實驗室制取氧氣三個化學方程式
工業(yè)上制02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物理變化)
★★★★★★九上45
分子和原子
分子3個性質
①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微觀粒子(如分子)在不斷運動著③分子之間有間隔。 九上四十九頁探究
濃氨水使酚酞變紅說明
分子在不斷運動著。
質子數(shù)=核電核數(shù)=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最外層電子數(shù)多于四個容易得到電子少于四個易失電子(得到幾個電子就帶幾個單位的負電它的化合價等于它失去的個數(shù))
水的凈化
方法:沉淀→過濾→吸附→蒸餾
一貼二低三靠玻璃棒作用:引流木炭結構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镉菜c軟水區(qū)別
硬水含較多的鈣鎂化合物
區(qū)別:用肥皂水若有較多浮渣產(chǎn)生是硬水。
★化學式與化合價
一價鉀鈉氯氫銀
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氮磷
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最齊全
銅汞二價最常見
★化學式的意義
①表示一種物質
②表示一個分子
③表示物質的組成元素
④表示一個分子含有各種原子的個數(shù)
★不能表示一種物質和元素是N
2、0
2、H
2、Cl
2、I2
記住五個離子團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變化中五個不變:①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沒有改變②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③原子的質量不變④元素的種類不變⑤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相對分子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下
★正確正書寫化學方程
①以客觀事實為基礎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金剛石、石墨、C60
金剛石物理性質下同:堅硬性(天然存在最硬的金屬)用途把: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堅硬的金屬、裝在鉆探機的鉆頭上。
石墨:軟、滑膩性、導電性
用途:軟→鉛筆芯導電性→電極、電刷(耐高溫、耐磨)
★★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xiàn)性質
★C60略
★★★CO2制取的研究
工業(yè)上制取CO2
CaC03=高溫=Ca0+CO2↑
實驗制取C02
CaCO3+2HCl==CO2↑+CaCl2+H2O
注意收集向上排空氣法!
①長頸漏斗末端要深入液面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逸散到空氣②導管伸入集氣瓶不能過長 CO2證明(Ca(0H)2)
★CO2化學性質①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②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③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和水
★九上118實驗
證明碳酸易分解且能石蕊變紅
★一氧化碳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燃燒火焰呈藍色。
用途:燃料,冶煉金屬
燃燒的三個條件①O2②可燃物③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
生石灰與水的反應:現(xiàn)象劇烈反應生液體沸騰。手的感覺發(fā)熱。
★★碳與二氧化碳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唯一個吸熱的反應)
★化石燃料的利用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煤與石油
煤含氫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煤的綜合利用,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
石油中含碳,氫兩種元素利用石中各成份的沸點不同分離→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
天然氣燃燒:CH4+202=點燃=C02+2H20乙醇燃燒:
C2H50H+302=點燃=2C02+3H20。實驗室制取H2的化學方程式:Zn+H2S04==ZnS04+H2↑
九年下
★金屬材料
金屬物理性質:有光澤,能導電,導熱性,延性性能彎曲
★合金
是混合物
合金的強度和硬度比純金屬更高抗腐蝕性能好,熔點更低。
●金屬 的化學性質
鹽溶液+金屬==新鹽+新金屬
且遵循前換后的規(guī)律
★活動性順序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C氫)銅汞銀鉑金
★金屬資源
①赤鐵礦(Fe203),磁鐵礦(Fe304),菱鐵礦(FeC03)
鋁土礦A1203,黃銅礦CuFeS2,輝銅礦Cu2S
生銹條件:02和水蒸氣
防銹:電鍍,涂保護層,制成合金
★金屬資源保護①防止金屬腐蝕②廢舊金屬的回收③有計劃,合理地開采礦物④尋找金屬的代用品。
★★★溶液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讀法:XX(質)XX(劑)的溶液
意義: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②加快生物對營養(yǎng)的吸收。
★乳化現(xiàn)象
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濁液
油和水不再分層,所形成的乳濁液穩(wěn)定性增強稱為乳化。
記氯化鈉溶于水溫度不變。
硝酸銨于溶水使溫度降低
氫氧化鈉于溶水使溫度升
溶液中1+1不一定=2
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溫度②溶質溶劑種類
★溶解度意義t℃100克水最多能溶解某種物質的質量
注意①指明溫度②溶劑是100寧③溶液達到飽合狀態(tài)④單位是克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壓強的升高而增大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質質量/溶液質量x100%=溶質質量/溶質+溶液x100%。溶質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x溶液質量。飽合溶液質量分數(shù)=溶解度/100g+溶解度
稀釋的計算:Aa%=Bb%加水質量為(B一A)Aa%=(A+C)b%,C為加水質量 ★酸堿鹽!
堿的化學性質
①堿溶液能與指示劑起反應②非金屬氧化物+堿==鹽+水③酸+堿==鹽+水④鹽溶液+堿溶液=新堿+新鹽
★鹽的化學性質
①鹽+酸==新鹽+新酸
②鹽溶液+堿溶液==新鹽十新堿③鹽溶液+鹽溶液==兩種新鹽④鹽溶液+金屬==新鹽+新金屬
★酸的化學性質
①能與指示劑起反應②活潑金屬和稀鹽酸,稀硫酸反應③金屬氧化物+酸==鹽+水④酸+堿==鹽+水⑤酸+鹽==新酸和新鹽
★有酸參加可不溶、無酸參加需都溶
★堿
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吸水性不能干燥的氣體有HCl,CO2,SO2等
★氫氧化鈣用途①用于建筑業(yè)②保護樹木③配制波爾多液④改良酸性土壤
氫氧化鈉為什么要密封保存?
因為它會和C02反應
★酸為什么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因為它們都含H+。堿也一i樣它們都含0H-
★酸
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熱
?不能被干燥的氣體NH3?作用:①化工產(chǎn)品。②用于生產(chǎn)化肥農藥③金屬除銹④做干燥劑 ★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作用①化工產(chǎn)品。②金屬除銹③制造藥物④人體胃中含有鹽酸
★中和反應
酸+堿==鹽+水
用途①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性②處理工產(chǎn)廢水③用于醫(yī)藥和日常生活
★人若被蚊子叮咬涂堿性物質
★酸
★★鹽
氯化鈉:①調味品②配制生理鹽水③農業(yè)選種⑤腌漬蔬菜⑥消除積雪。碳酸鈣:①建筑材料②補鈣品。碳酸氫鈉:①發(fā)酵粉②治療胃酸過多癥
★★★★復分解反應AB+CD==CB+AD雙交換價不變
★有沉淀、氣體.水生成復分解反應才可以進行
★復分解反應:兩頭顧先顧頭后顧尾
顧頭:看溶解性顧尾沉淀、氣體、水
★有酸參加可不溶、無酸參加需都溶
★物質分類
物質分為㈠純凈物㈡混合物。
純凈物分為⒈單質⒉化合物
單質分為①金屬②非金屬
化合物分為①氧化物②酸③堿④鹽
★★H離子的檢驗①石蕊②Mn,Zn,F(xiàn)e③Fe20
3、Cu0④Na2CO3●HCl、H2SO4的鑒別BaCl2
★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滴加HC|和石灰水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硝酸鋇和稀HN03
★氯離子的檢驗:硝酸銀和稀HNO3
★銨根離子的檢驗:NaOH產(chǎn)生制鼻氣味
★氫氧根離子的檢驗:①酚酞②CaS04(溶液)③NH4NO3
●NaOH和Ca(0H)2鑒別用C02
★NaOH[Ca(0H)2]用Na2CO3
★Na0H[Na2CO3]用Ca(0H)2
★Na0H[Na2CO3]二部分變質用HC|和石蕊
葡萄糖的檢驗用氫氧化銅的是懸濁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淀氫氧化亞銅
★化學肥料
①氮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尿素CO(NH2)2含N%=%,硝酸銨NH4NO3含N%=35%②磷肥:增加作物抗寒抗旱能力③鉀肥:抗倒伏
④復合肥料: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營養(yǎng)元素
★化學肥料鑒別
①氮肥:碳酸氫銨,氯化銨。
外觀:白色晶體。氣味:有刺激性氣味。溶解性易溶于水②磷肥磷礦粉,外觀:灰白色粉末。氣味無。溶解性難溶于水。過磷酸鈣:外觀:灰白色粉末。氣味無,溶解性易溶于水③鉀肥:硫酸鉀,氯化鉀外觀:白色晶體。氣味:無味。溶解性易溶于水
★銨鹽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
第十二單元
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構成的極為復雜的化合物
★血紅蛋白能與CO結合產(chǎn)生有毒物質
★甲醛對人體的危害作用浸泡動物標本
★淀粉的化學式C6H12O5葡萄糖化學方程式C6H12O6
糖化學式C12H
酶的作用:與葡萄糖作用C6H12O6+602=酶=6C02+6H20
★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的基礎物質,屬于糖類
★油脂:常溫下呈液態(tài)動物油脂呈固態(tài)二者合稱脂肪
★維生素
維生素A,C的作用
★常說補鈣補的是鈣元素
★超過%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在%下的元素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分為①必須元素②非必須元素
③有害元素
★含有碳元素是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但不是有機化合物:一氧是有機化合物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是有機化合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
★棉花一,羊毛,天然橡膠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是合成材料
★加熱時熔化冷卻后變成固體加熱后又可以熔化的具有熱塑性
★一經(jīng)加工成形受熱不再熔化的具有熱固性
★纖維分成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
★解決白色污染
①減少使用②重復使用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④回收
補充
酸堿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鹽都可溶
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
碳酸鹽可溶鉀鈉銨
堿可溶鉀鈉銨鋇鈣
★試劑除雜
應尋找相同的離子將不同于主要物質的那個離子生成沉淀或氣體
拓展
物質的還原性
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發(fā)生的是氧化反應。提供氧的物質發(fā)生的是還原反應
例如碳還原氧化鐵那么,碳發(fā)生的是氧化反應。氧化鐵發(fā)生的是還原反應。
★濃鹽酸揮發(fā)是溶質揮發(fā)溶劑不變所以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
★濃硫酸吸水是溶質不變溶劑增加所以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
★若是某溶液(溶劑是水)與某物反應那么是溶質與這種物質反應溶劑不變
★若一種活潑金屬與兩種不活潑金屬的鹽溶液反應那么最不活潑的金屬會與最潑的金屬先反應_
專題一特征物質
①紅色是銅②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③硫酸銅溶液是藍色④黃色溶液是氯化鐵,硫酸鐵⑤白色沉淀:AgCI,等⑥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氯化亞鐵。⑦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銅⑧黑色固體: .Fe3O4等
兩種特殊物質:硝酸銀,氫氧化鈣都是微溶于水
專題二四大其本反應類型
①化合反應A+B=AB
②分解反應AB=A+B③置換反應A+CD=C+AD④復分解反應AB+CD=AD
+BC
專題三計算
①若是所給的物質是混合物(溶液)那么要以溶質的質 量來算例:
100g10%的稀鹽酸與足量的Zn反應求Zn的質量?HCl
那么這種題目的己知量為稀鹽酸的溶質的質量
②圖像法
用反應前的總質量減去反應后的總質量為生成氣體的質量
若100g稀鹽酸與65的Zn恰好反應測得反應后的質量為145g那么生成H2的質量為100+65-145
還有:反應前NaOH溶液的質量為100g反應后溶液的質量為求NaOH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那么多出的就是氣體的質量
專題四巧記方程式
例:氫氧化鈉和HCl反應生成H2O,NaCl怎樣記呢?
將氫氧化鈉分為鈉離子和氫氧離子氯化氫分為氫離子和氯離子那鈉離子是正的就要負的相給那鈉離子和氯離子反應生成NaCl同樣可以得到H2O,
★請注意離子的共存
化學教案(篇3)
九年級化學教案
化學備課組:黃福兵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
課題3 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認識使用和開發(fā)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3、能調查或收集有關酸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資料及當?shù)乜諝赓|量周(日)報或相關信息,能初步分析這一時段空氣質量變化的原因。
4、形成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化石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使用和開發(fā)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3、形成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家里做飯時用的是什么燃料?我們燒水時為什么要開窗或開換氣扇? 走在路上,一輛汽車從你身邊經(jīng)過你有什么感覺?
燃料的使用,給人們的生活提供能量、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對環(huán)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一)、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燒時會產(chǎn)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這些氣體對空氣和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什么影響呢?(觀察圖7-28)
那么,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酸雨對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破壞植被、腐蝕建筑物、影響人體身體健康。(觀察圖7-29和圖7-30)
[活動與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比較在“水”和“SO2加水”中的“植物葉子或果皮”、“鎂條或鋅?!?、“大理石或石灰石”有什么不同。
1、分別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2、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3、為了防止酸雨帶來的危害,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組織學討論)
(二)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汽車使用的燃料有哪些?主要是汽油和柴油。
汽油和柴油燃燒時產(chǎn)生的尾氣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等大氣污染物,嚴重危脅著我們的健康。
如何才能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指導學生讀書P141。
簡單介紹壓縮天然氣(CNG)、液化石油氣(LPG)。
化石燃料對空氣造成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氣體和煙塵。
解決空氣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
(三)、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
你所知道的清潔燃料有哪些?
1、乙醇(俗稱酒精):可再生能源。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類經(jīng)過發(fā)酵、蒸餾等過程得到的。
C2H5OH+3O2=2CO2+3H2O
乙醇作為燃料有哪些優(yōu)勢?放熱量大,無污染,可再生。
簡單介紹乙醇汽油的優(yōu)點:節(jié)省石油資源、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
2.氫氣:
你對氫氣作為一種清潔燃料的認識有哪些?
(氫氣本身無毒、極易燃燒、放熱量大、燃燒產(chǎn)物是水)
氫氣雖然是最清潔的燃料,但上于氫氣的制取成本主和貯存困難,作為燃料暫時還不能廣泛使用。目前,對氫能源的開發(fā)已取得了很大進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氫氣終將會成為主要能源之一。
[組織討論]
(課本第143頁討論內容)
[組織閱讀]
其實,我國在許多年以前就已經(jīng)開始努力尋找新的辦法同時開發(fā)新的能源來改善大氣環(huán)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氣東輸”。
[組織討論]
3.現(xiàn)代社會對能量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化學反應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我國各地區(qū)及世界各國也都在利用和開發(fā)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類利用的嗎? (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圖片]
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決化石燃料面臨耗盡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希望同學們將來長大了,能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開發(fā)和利用更理想更實用的清潔能源方面,為人類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貢獻。
[課堂小結]
談談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
初中九年級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初中九年級物理教案模板
滬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常見金屬化學性質,學案,(1)
教學工作總結九年紀初中化學
初中化學教學教案模板
化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shù)據(jù)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yǎng)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xiàn)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tài)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jù),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即飽和狀態(tài)。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tài)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xù)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xiàn)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jù)。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shù)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tài)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膬煞N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jié)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qū)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區(qū)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shù)據(jù)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硝酸鉀固體,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師活動]提問: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否改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目的:為學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慢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為止。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結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教師活動]提問: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題。
[目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教師活動]參與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義。
(2)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tài)表示溶質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jié)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墊。]
[教師活動]說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克食鹽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xiàn)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shù)據(jù),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shù)據(jù):
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硝酸銨:192克 碳酸鈣:0.0013克 食鹽:36克 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教師活動]指導閱讀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四)總結、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①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②在一定溫度下,向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如果溶液質量不變,則該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④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⑤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xù)溶解硝酸鉀。
⑥兩種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化學教案(篇5)
化學教學案
課題2化學肥料教學目的:1、了解常見化學肥料的種類和特性2、了解常見化學肥料施用注意事項教學重點:1、常見化學肥料的種類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項教學難點?:1、常見化學肥料化學式的書寫2、各種化學肥料的使用方法實驗準備1、展示化肥樣品(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碳酸氫銨、氨水、尿素等)2、銨鹽與堿混合教學過程?復習提問:寫出氯化銨、硫酸銨、碳酸氫銨、硝酸銨、碳酸氫銨、氨水、硝酸鉀、磷酸二氫銨的化學式引入新課:植物生長主要需要哪些元素?上述哪些物質含氮、磷、鉀元素?今天我們講化學肥料?;瘜W肥料的種類有以下幾種: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料等講授新課:一、化學肥料學生分組看樣品并計算含氮分數(shù)常見氮肥的俗名(簡稱)及含氮的質量分數(shù)名稱?????? 氨水?????? 碳酸氫銨?????????????? 硝酸銨?? 硫酸銨?? 氯化銨?? 尿素俗名?????? 氣肥?????? 硝銨?????? 硫銨化學式 ?NH4HCO3 ??NH4NO3(NH4)2SO4? NH4Cl? CO(NH2)2含氮量?? 15%-17%?????? 17.7%???????? 35%??????? 21.2%? 26.2%? 46.7%1、氮肥的特性(1)???? 銨態(tài)氮肥與氫氧化鈉反應實驗:銨鹽遇氫氧化鈉起反應,生成氨氣。如:NH4NO4+NaOH=NaNO3+NH3+H2O氨氣遇水生成氨水,氨水是一種堿,顯堿性,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此方法可以檢驗銨根離子。(1)操作:取少量化肥放入試管再加入NaOH,微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變藍,證明含NH4+離子。(2)原理:NH4Cl+NaOH=NaCl+NH3?+H2ONH3+H2O=NH3?H2O(堿性,使石蕊變藍。)銨鹽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否則會失效。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所以俗稱“氣肥”。2、磷肥:常見的磷肥(磷礦粉、重過磷酸鈣)??????????????Ca3(PO4)2??Ca(H2PO4)23、鉀肥:KCl、K2SO4復合肥料:KNO3、KH2PO4、NH4H2PO4含兩種以上營養(yǎng)元素的化肥。二、化肥的簡易鑒別氮肥:氨水是液態(tài),碳酸氫銨有氨氣味。都易溶于水,加堿有刺激性氣味、(尿素除外)磷肥:灰色一般不溶于水、無味鉀肥:白色、無味易溶于水練習1、為使作物葉色濃綠應施用??為使子粒飽滿應施用 ????為促進莖桿粗壯應施用? ???肥。2、一溶液含有KCl、K2CO3、K2SO4三種化學肥料怎樣鑒別本節(jié)小結:(1)???? 化肥的種類(2)???? 氮肥、磷肥、鉀肥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3)氮肥的特性
布置作業(yè)?:書P83頁1-3題。目標P71-76頁
課后記:內容簡單,進行順利,但應提醒學生需記憶的知識點。
化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能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的辯證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教學重點】
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難點】
1、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
2、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復習提問】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為什么只有在“兩個一定條件”下,它們才有確定意義?
【交流回答】
改變條件可以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溶解能力。
【活動與探究1】
1、向盛有20°C水的燒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燒杯中加入KN03都達到飽和狀態(tài)。比較NaCl與KN03溶解的量,并討論能否在該條件下定量地比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達到飽和狀態(tài)。比較它們溶質的量,討論能否在該條件下定量地比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飽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飽和溶液。比較二者溶解的量,討論能否在該條件下定量地比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歸納總結】
定量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
①在一定溫度下;
②等量的溶劑里,人們統(tǒng)一規(guī)定:在100g溶劑里
③溶液為飽和狀態(tài);
④單位為g。
固體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溫度下;
②100g溶劑里;
③溶液為飽和狀態(tài);
④溶質的質量。
【提出問題】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請看下面資料。
【課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對大?。?0℃時的溶解度)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樣表示的呢?
【課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結】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種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觀,不能表示物質在任意溫度時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觀表示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 趨向,下面我們尋找另一種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按教材P36~P37要求繪制溶解度曲線,并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1、溶解度的三種情況:
(1)大多數(shù)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數(shù)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l。
(3)極少數(shù)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0H),。
2、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
【提出問題】
我們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課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討論,并回答有關問題。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交流回答】
1、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小,溶解度越??;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練習討論】
如何增加養(yǎng)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學生活動】
利用所學知識和閱讀教材P38~P39資料討論回答。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了固體、氣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體溶解度的相對大小,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并且通過 活動與探究總結出了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們還可利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jié)的內容。
化學教案(篇7)
一、學習目標
1、掌握原電池實質,原電池裝置的特點,形成條件,工作原理。
2、了解干電池、鉛蓄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
3、了解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二、知識重點、難點
原電池原理、裝置特點、形成條件、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三、教學過程
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電池做為能源的一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屬是如何生銹的嗎?
新授: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
實驗:4-15:①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②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③將與鐵鋅銅片相互接觸或用導線連接起來插入稀硫酸中報告實驗現(xiàn)象。
④在③中把鋅片和銅片之間連上電流計,觀察其指針的變化。
結論:①鋅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應放出H2
②銅片不能和稀硫酸反應
③銅片上有氣體生成
④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說明在兩金屬片間有電流產(chǎn)生
結論:什么是原電池?(結論方式給出)它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原電池定義: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形成條件:①兩個電極
②電解質溶液
③形成閉合電路
討論:1、Zn
化學教案(篇8)
乙醇的探究式教學設計及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在初中學生只是簡單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其結構和性質。乙醇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烴的衍生物;對高一學生來說知識點較多,難度較大;因此,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力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建立“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 關于乙醇的結構在初中學生沒有接觸,讓學生在認識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礎上,通過鈉與乙醇反應的探究實驗,明確羥基的官能團地位,加深對乙醇結構的認識。
乙醇的催化氧化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學生沒有知識基礎;因此,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是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 2.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對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探究,學會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質、變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通過動手實驗,規(guī)范學生操作,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解析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揭示問題,討論釋疑,動手實驗,學習對比、推斷等多種科學探究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3.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jié)課的重點 :官能團的概念,乙醇的組成和結構簡式,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 (2)本節(jié)課的難點: 使學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氧化反應。
二、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jié)采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
提出問題:觀察乙醇的物理性質→回憶乙醇的組成→觀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連接情況→實驗驗證: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進一步假設乙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斷鍵方式→實驗驗證:乙醇的氧化反應→總結乙醇的結構和性質→課后活動 三 教學過程
【背景動畫】以古代有關酒的詩詞導入新課。 【展示】 取一瓶無水乙醇,引導學生觀察。
【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討論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質,如呈液態(tài),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質疑 】乙醇與前面學習的有機物(烴)的物理性質有何不同?為什么? 讓學生進行總結,同時引導學生從結構的角度去考慮性質不同的原因。
【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動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乙醇的分子結構,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們熟悉的原子團?
【討論交流】學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質疑】這些原子團還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它們與乙醇在結構上有哪些不同? 【討論交流】分析得出:在C2H6中存在—C2H5,在H2O分子中存在—OH。 【進述】從乙醇的分子結構不難看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氫原子被水分子中羥基取代;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氫原子被乙基取代。
【歸納】烴的衍生物的概念 【板書】像乙烷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稱為烴的衍生物
【提問】除了乙醇還能舉一些其它的例子嗎?
【討論回答】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硝基苯、溴苯等 【質疑】烴的衍生物跟相應的烴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討論回答】不同。因為取代氫原子的原子或原子團對烴的衍生物的性質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造成二者化學性質的不同。
【板書】官能團:決定有機物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 【提問】請舉出其它幾種常用的官能團 【回答】—X(鹵素原子)、—OH、—NO2、≡
【小結】有機物結構較為復雜,但決定有機物性質的主要是官能團,在性質分析判斷時,只要抓住官能團這個主要因素,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板書】一
乙醇 1 分子結構
化學式:C2H6O
結構:略
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 【過度】 分析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化學鍵?推測發(fā)生反應時,乙醇分子中的哪些化學鍵可能發(fā)生斷裂?
【討論交流】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C鍵,C—O鍵,O—H鍵,C—H鍵。 【學生活動】探究實驗1:教材實驗3-2 【提示】在實驗前,請學生預測實驗中可能的斷鍵位置及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然后再動手實驗、觀察、記錄、檢驗生成的氣體并總結實驗現(xiàn)象。
【展示問題】1:你認為在上述實驗中乙醇分子可能的斷鍵位置在哪兒? 2: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釋。? 3:實驗中生成了什么氣體?
4:什么事實可以證明斷鍵的位置是O—H鍵而不是C—H鍵或C—C鍵?(金屬鈉保存在煤油里)
5:對比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完成教材第69頁表格。 由學生解釋實驗現(xiàn)象,討論交流共同完成上述問題。
【學生活動】完成乙醇與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該反應的類型。 【板書】2 化學性質 (1)與鈉反應
【質疑】1上述實驗說明乙醇分子中的O—H鍵易斷裂,那么C—H、C—C鍵能否斷裂?如果可以,請舉例。
2燃燒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由學生回答并補充 (2)氧化反應 ①燃燒
方程式略
【過渡】現(xiàn)在我們改變條件,一起完成教材實驗3-3,注意觀察銅絲的變化并小心聞液體的氣味。
【學生活動】探究實驗2:教材實驗3-3。
【展示問題】1:實驗中的現(xiàn)象有哪些?
2:銅絲變黑是什么變化?又變紅是什么變化?你怎樣看待銅絲的作用? 3:由銅絲的變化可以推知乙醇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得出結論
【講述】在這個反應中,銅絲起催化劑的作用,乙醇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一種新的有機物——乙醛。乙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我們用方程式來表示這個反應的過程: 【板書】②催化氧化反應方程式
【過渡】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生活短片。 【播放短片】交警檢查司機是否酒后駕車的短片 【講解】交通警察檢查司機是否酒后駕車的裝置中,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鉻酸鉀當其遇到乙醇時橙色變成綠色,由此可判斷司機飲酒超過規(guī)定標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
【總結】 乙醇不僅能燃燒和發(fā)生催化氧化,還可以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被直接氧化成乙酸。關于乙酸的性質,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學習。 【小結】 本節(jié)課通過對我們熟悉的乙醇的結構和性質的探究,不僅要求我們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我們要善于從化學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能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主動探究的科學方法了解社會、認識自然、發(fā)現(xiàn)奧秘、開拓創(chuàng)新。
【課后活動】1:除了做調味劑和飲料,你知道乙醇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用途? 2:查閱相關資料,談談酒后駕車的危害有哪些?
化學教案(篇9)
第二章 化學課程與化學教材教學目標
第一節(jié) 關于課程的基礎知識
一、課程及其制約因素
1.課程及其要素
課程是客觀實在與主觀理念統(tǒng)一的復雜體,其實質是人類的經(jīng)驗,是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使學生獲得適應個體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需要的經(jīng)驗的目的、計劃和過程,是目標、過程和結果的統(tǒng)一體;其存在的形態(tài)是對教學內容及進程的安排計劃,包括課程設置(計劃)、課程標準(大綱)、教科書和教學方案等,它們應該體現(xiàn)課程目的,為課程目的服務。
課程要素: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媒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
2.課程的制約因素
(1)社會狀況及其發(fā)展需要
(2)經(jīng)驗的結構和特點
(3)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需要
(4)課程工作者和教師的觀念與水平
二、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的涵義及其在教育活動中的層次
課程目標是在課程編制過程中所確定的目標,及學校課程在一定階段力圖達到的教育目標,是通過課程實施(即教學)所要完成的指標體系,是課程使學生發(fā)展的基本標準即最低要求,即通過一定學段的學校課程學習時學生達到的發(fā)展狀態(tài)。
教育 培養(yǎng) 課程 教學
目的 目標 目標 目標
2.課程目標的取向和制定
(1)課程目標的取向
預期行為取向 用預期學生行為的發(fā)展、變化來表述課程目標。
優(yōu)點:行為目標比較具體、明確,有較好的可操作性,便于評價。
缺點:不適于描述難于測評、難于表現(xiàn)為外部行為的目標;可能會造成目標詳略不一的情況;可能不符合實施時的實際。
進展情況取向 這種取向注重的不是事先規(guī)定的目標,而是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進展情況提出相應的目標,這種課程目標稱為過程展開目標。
特點:對教師要求高,操作難度大,不太適合班級教學。
個性表現(xiàn)取向 這種取向十分重視課程目標的個性化。
課程目標由預期行為取向到個性表現(xiàn)取向反映了人們的認識深化和進步。
(2)課程目標的制定
根據(jù)社會需要確定課程目標
根據(jù)學生發(fā)展需要確定課程目標
從課程內容(或其載體)的邏輯和系統(tǒng)性需要確定課程目標
對上述三個方面進行整合,即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目標。
3.課程目標的分類
認知領域、情感領域、行為領域、技能目標。
認知領域的層次:知道、領會、掌握、綜合運用、創(chuàng)新。
情感領域的層次:接受或注意、積極反應、偏向、追求(形成責任感)、性格化、角色化。
行為領域的層次:產(chǎn)生知覺行為、產(chǎn)生自覺行為、形成行為能力、形成行為定勢、形成創(chuàng)造行為。
技能目標的層次:知道、領會、掌握、綜合運用、創(chuàng)新。
4.課程目標的表述
傳統(tǒng)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具有結果性,通常用可觀察的行為詞語表述,并根據(jù)目標要求劃分為不同的水平層次;非傳統(tǒng)性目標大多不作程度要求,因而沒有水平層次之分。
(1)傳統(tǒng)型目標的表述
認知性目標 技能性目標
(2)非傳統(tǒng)性目標的表述
經(jīng)歷性目標 表現(xiàn)性目標 體驗性目標
表述認知性目標的詞語
(能)識別、辨認、找到
水 了解、知道、記住、(能)說出
平 (能)區(qū)分、判斷、比較、分類、舉例、列舉
由 (能)解釋、說明、(用新方式)表示
低 (能)檢驗、質疑、辯解
到 (能)總結、概述、概括
高 (用于)預測、推斷、推廣、設計等
表述技能性目標的詞語
水 能通過模仿完成分步的活動
平 初步學會 能獨立完成分步的活動
由 能通過模仿連貫地完成簡單的活動
低 能通過模仿連貫地完成比較復雜的活動
到 學 會 能獨立地連貫地完成簡單的活動
高 能獨立地連貫地完成比較復雜的活動
三、課程的內容與結構
1.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課程內容通常是由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以及經(jīng)過選擇的間接經(jīng)驗組成,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可按某種方式加以組織。
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程內容:道德經(jīng)驗、認知經(jīng)驗、審美經(jīng)驗、健體經(jīng)驗。 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程內容選擇:
(1)關于自然、社會或人的基本事實、概念、規(guī)律、原理、方法、規(guī)則和某些經(jīng)驗。
(2)關于態(tài)度、情感方面的內容;包括有關的情感、動機、意志、態(tài)度及評價活動經(jīng)歷和體驗。
(3)關于行為方面的內容;包括基本活動方式、技能、能力、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等。
2.課程的結構
第二節(jié) 化學課程的改革和設計
一、中學化學課程的形成和發(fā)展
1.中學化學課程的形成和發(fā)展概況
19世紀中葉,化學正式成為歐洲中學里的一門課程。
2.我國中學化學課程的發(fā)展
19世紀中葉,化學成為某些學校的一門課程,20世紀前半葉受美國影響較大,中葉受前蘇聯(lián)影響,末葉博采眾長,形成特色,八九十年代進入課改高潮 資料:我國的化學課程發(fā)展
我國化學課程的設置,始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當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江南制造局附設機械學堂,講授包括化學在內的科學課程?;瘜W學科的內容主要從西方引入 。
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中學堂章程》,對于學制和化學課程的設置作了規(guī)定,由此標志著化學課程在我國新教育制度中正式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1922年,民國政府學習歐美,在中小學實行“六三三”新學制,在初、高中均開設化學課程,這一改革奠定了我國現(xiàn)代學制的基礎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開創(chuàng)了化學教育的新局面。1952年12月頒布《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草案)》。該文件總結了國內過去的經(jīng)驗,參考了最新的蘇聯(lián)教學大綱。
1986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重視“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教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1992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試行)》,首次單獨規(guī)定了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將素質教育必須高度關注的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和態(tài)度教育、智力和能力教育融入其中。在體例和結構上,該大綱中的教學內容不再按邏輯順序列舉章節(jié),而是采用知識點(塊)歸類列舉,逐項確定教學要求的層次。在目標的達成上,不再限于認知領域,還包括情感領域和實驗領域,主張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去測量。
我國現(xiàn)行的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是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和與該大綱銜接的2002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另外,2001年還頒布了供實驗地區(qū)用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與之相對應的高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2003年上半年頒布。
資料:化學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化學教學大綱是根據(jù)中學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制定的有關中學化學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它是教學的依據(jù)、考試命題的依據(jù)和對教學質量評估的依據(jù)。以及編制教材的依據(jù)。
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chǎn)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要求教師在使用課程標準的過程中,關注如何利用化學學科所特有的優(yōu)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明確,某些技能是否形成,并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3.我國現(xiàn)行化學教學大綱規(guī)定之教學目的(課程目標)
初中
(1)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幾種常見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認識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2)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
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4)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
高中
(1)知識 技能
在義務教育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學與社會、生產(chǎn)、生活、科學技術等的密切關系及重要應用。
(2)能力 方法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學生能綜合運用化學和其他科學知識、技能解釋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
(3)情感 態(tài)度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育他們關心環(huán)境、能源、衛(wèi)生、健康等與現(xiàn)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社會責任感以及勤奮、堅毅、合作等優(yōu)良品德。
二、我國面向21世紀的中學化學課程改革
1.改革的背景
二戰(zhàn)以來至八十年代:唯知、唯智和精英主義,導致教育只面向少數(shù)人。
九十年代以來: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教育觀念改革 課程改革 教育制度重建 教學系統(tǒng)內教學要素重組
2.我國面向21世紀的中學化學課改概況
1999年,國務院頒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2001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2003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高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
上海教育版初中化學與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問世。此后,山東版、沿海版、湖南科技版相繼問世。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簡介
1.改變課程功能 2.改革課程結構
3.改革課程內容 4.改革課程實施
5.改革課程評價 6.改革課程管理
四、國家化學課程標準介紹
1.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1)課程目標
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來體現(xiàn)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科學素養(yǎng)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科學探究、
身邊的化學物質
物質構成的奧秘
物質的化學變化
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2)課程原則
社會要求與學生個體需要相統(tǒng)一;
學生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與期望發(fā)展水平相統(tǒng)一
學科特有的功能與課程整體功能相統(tǒng)一;
以教育目標、培養(yǎng)目標作為課程目標的制定依據(jù)。
(3)課程內容
確立“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五個內容主題。
(4)課程評價
重視學生自我評價;
用活動表現(xiàn)來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用紙筆測驗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采用定性報告與登記計分相結合的方式。
(5)教材編寫
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中取材;
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
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利用多樣化實驗內容,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應體現(xiàn)科學方法論的應用;
教材內容應有學習方法指導;
化學概念要體現(xiàn)直觀、關聯(lián)和發(fā)展的特點;
習題類型要多樣化,增加開放型題和實踐型題的比例;
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
(6)課程資源
化學實驗室;教師手冊;學生實驗活動指南;學校和社區(qū)學習資源;網(wǎng)絡;低成本儀器與藥品。
2.普通高級中學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ISBN 7-107--0,定價: 元)
(1)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體體現(xiàn)為:科學素養(yǎng)、化學興趣、個性發(fā)展、科學探究、社會責任感、STS、科學態(tài)度、合作精神、實踐能力。見81頁。
(2)課程內容
兩個必修模塊,六個選修模塊,每個模塊2學分,每學分18課時,具體模塊見83頁。
(3)教學評價—高校招生
人文學科:不超過3個模塊;理工科:不超過4個;
化學及其相關專業(yè):不超過6個。
第三節(jié) 化學教材的編寫和評價
一、化學教材的形態(tài)
二、中學化學教材簡介
世紀80年代以來的化學課程與教材改革趨勢
(1)加強與社會的聯(lián)系
(2)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綜合
(3)加強課程的探究性
(4)加強課程的過程性。
(5)滲透人文精神
2.中學化學教材介紹
(1)人教版的幾套初中教材、高中教材英文版化學教材
(2)上海教育版的初中化學教材
(3)山東教育版的初中化學教材
(4)科學出版社與廣東教育出版社和版的初中化學教材
6
(5)沈怡文 陳德全 主編 九年級化學 上下冊 湖南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
(6)人教版新課程高中教材
(7)山東科技版新課程高中教材
(8)臺灣的高中化學教材和初中的理化教材
以上就是《化學教案集合九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化學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化學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大班小鴨子的教案集合九篇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會帶上自己教案課件,因此老師會仔細規(guī)劃每份教案課件重點難點。上課時老師要按照教案課件來實施,我們需要從哪些角度來寫教案課件呢?欄目小編根據(jù)您的需求為您提供了以下相關信息:“大班小鴨子的教案”,以下內容將為您提供幫助請仔細閱讀!...
-
中班教案集合12篇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們學到一些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幼兒園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了中班教案集合12篇,僅供參考,我們來看看吧!活動目標:1....
對男朋友說的情話短句99句06-15
- 教室工作計劃06-15
- 安全生產(chǎn)年度工作總結錦集十四篇06-15
- 2024元宵節(jié)溫暖文案(匯集54句)06-15
- 感悟青春教案壹篇05-24
- 2024承包協(xié)議書精品06-15
- 2024衛(wèi)生院安全生產(chǎn)工作總結精品9篇06-15
- 端午節(jié)說說祝福語簡單集錦06-15
- 化學老師元旦快樂的祝福征集寫給英語化學老師05-04
- 局調研活動總結范文15篇06-15
- 采購員試用期的工作總結實用九篇06-15
- 化學教案集合九篇06-15
- 化學教案(通用六篇)05-30
- 最新化學教案(收藏9篇)03-27
- 化學教案錦集7篇03-07
- 化學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