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設計教案
設計教案集合11篇。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設計教案”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篇文章,期待您讀完后有所領悟。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需要大家認真編寫每份教案課件。?良好的教案和課件是實現(xiàn)多種教育理念的關鍵。
設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誦讀文章,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 把握故事情節(jié),通過揣摩語言,認識狼的本性以及屠戶心理、行動的變化過程,理解課文主旨。
3.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不少知道這個故事吧,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由于他過分“仁慈”,險些喪命,幸虧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雙方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清代文言代表小說家蒲松齡的名篇《狼》,看看狼與屠戶的命運究竟如何。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紹: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據說,蒲松齡在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三、自讀指導
1.一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注釋,輕聲朗讀,圈點注音生字,讀準課文。 學生大概圈點注音以下生字:
綴行zhuì 屠大窘 jiǒng 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 dān
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假寐mèi 狼亦黠xiá
2.二讀課文,小聲朗讀,自讀自譯,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難理解的詞語。 學生可能框出以下詞語:
綴行 從 并驅如故 大窘 顧 耽耽相向 弛擔持刀 少時 徑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頃刻 詐
教師強調重點字詞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敵
3.三讀課文,放聲朗讀,直至讀順: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絆、不讀破句。
4.教師重點輔導兩個句子的讀法。
①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5.譯文指導
文言文翻譯有“信、達、雅”三個原則?!靶拧本褪欠g準確,合乎原文,“達”就是翻譯通暢,“雅”就是翻譯得美,要有文采。翻譯方法不外乎:“對”、“換”、“留”、“刪”、“補”、“調”、“變”七個字。
學生小組翻譯,互相質疑。
6.四讀情景?!独恰肥且黄≌f,有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要運用語音的急緩高低來再現(xiàn)小說情景。①讀出輕重。②讀出快慢。③讀出抑揚。
四、復述故事
1.學生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學生創(chuàng)造性復述。
提示:①注意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屠戶遇狼(開端)、屠戶懼狼(發(fā)展)、屠戶御狼(發(fā)展)、屠戶殺狼(高潮、結局)。
②學生可展開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A設置環(huán)境。B添加動靜。C加上聲色。D安排遠近。E配上襯景。F表現(xiàn)心理。如對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以加風聲的描寫。
學生小組合作,互為補充。
3.教師點評。
五、欣賞體味本文精彩描寫
每位同學認真地選一個地方,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欣賞其妙。
老師先舉個例子,如“一屠晚歸”中“晚”說明當時路上已無人,“晚”渲染出當時的時間及恐怖的氣氛,暗示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個小小的“晚”蘊含了豐富的內容。
請同學們自選角度,品味語言,方法是用你的筆,圈出一個地方,然后寫上一兩個關鍵詞,體現(xiàn)你的理解和點評。
學生獨立進行語言賞析,全班交流。
重點落實文章第3、4段內容,如: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等,表現(xiàn)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徑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運用比喻和生動的描繪表現(xiàn)了狼的狡詐。
“懼”“投以骨”“復投之”等,表現(xiàn)了屠戶的害怕心理和僥幸心理;“顧”“奔倚”“弛”“持”等,表現(xiàn)了屠戶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現(xiàn)了他的機智;“暴起”“劈”“斃”“轉視”“斷”等,表現(xiàn)了屠夫的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運用了動作、心理等描寫。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議論嘲諷的僅僅是狼嗎?從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談感受。
師提示:狼代表了壞人,代表了惡勢力,代表了困難。
明確: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xié)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特別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當我們遇
到壞人、惡勢力和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應該像文章中的屠戶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一定能戰(zhàn)勝阻礙你前進的一切,最終取得勝利。
七、拓展閱讀
《狼》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于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把這則小故事和課文作比較,寫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啟示?談談你的想法吧!
設計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蔭中鳥》是我國笛子演奏家劉管樂于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北方風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間音調,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歷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顫音等奏法,描繪了茂林濃蔭、百鳥齊鳴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節(jié)引子為呼應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鳥兒對答。一只鳥兒在呼喚:“這兒樹蔭多涼快,快來!”另一只小鳥應答著:“哦,我來了!”笛子以歷音()、顫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現(xiàn)了鳥兒飛翔和對答的情景。
在充滿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現(xiàn)了活潑、歡快的主題:
通過吹奏技巧的巧妙運用,使旋律與鳥鳴聲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鳥語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樂性,可謂獨具匠心。
這一部分就以這個主題材料,通過句幅遞減和衍生展開,演染出喧鬧、熱烈的氣氛。
中間部分在輕快的曲調伴奏下,笛子運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種鳥鳴聲:
鳴叫聲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種聲態(tài)和動態(tài),在這里展現(xiàn)得惟妙惟肖,酣暢淋漓,好一幅蔭中百鳥競相爭鳴的美妙圖畫!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現(xiàn),尾聲在全曲的最高音“ ”音上作顫音延伸,緊接著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樂之聲,在人們耳畔久久回蕩。
笛子運用了多種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種鳥叫聲,生動地展現(xiàn)了蔭中百鳥競相爭鳴的藝術情境,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現(xiàn)力及樂曲的情緒和藝術情境,抒發(fā)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展開想象,用鳥笛探索并模仿鳥鳴參與到樂曲之中,加深對樂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笛子的表現(xiàn)力及樂曲的情緒和藝術情境。
【教學難點】:
用鳥笛模仿四種鳥的鳴叫,并融入到樂曲的表現(xiàn)中。
【教學準備】:
竹笛、鳥笛、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大家都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世界上人們知道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那么在生活中你都知道那一種鳥呢?
生:烏鴉、喜鵲、布谷鳥(杜鵑)、麻雀、蜂鳥……
師:誰能模仿一下鳥的叫聲呢?
生:(舉手回答)
師:老師來模仿一下,大家猜一猜是哪一種鳥的叫聲。(老師轉身用鳥笛模仿)
生:自由搶答。
師:剛才老師是用鳥笛來模仿的鳥叫聲,但是用它來演奏樂曲就不那么方便了,老師再給他家介紹一種既能演奏樂曲又能模仿鳥叫的樂器,請看大屏幕。(呈現(xiàn)課件視頻)
生:(觀看《蔭中鳥》B段鳥鳴片段)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呢?。?/p>
生:竹笛。
2、出示竹笛揭題(板書《蔭中鳥》):笛子獨奏《蔭中鳥》并簡單介紹。
設計意圖:
1、根據學生已掌握的常識說出鳥名、模仿鳥叫,可以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欣賞《蔭中鳥》中間部分鳥鳴聲的視頻片斷,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加深對演奏樂器及樂曲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欣賞全曲的欲望。
二、初次欣賞:
師:竹笛是我國民族管弦樂隊中很重要的一種樂器,今天我們將要欣賞的是我國竹笛演奏家劉管樂先生50年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曲《蔭中鳥》,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你們能從樂曲中聯(lián)想到什么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描繪了茂林濃蔭、百鳥齊鳴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資源,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鳥類、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也是為了人類生存、愛護自己。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使學生建立對樂曲的整體印象,感受樂曲的情緒。
三、二次欣賞,分辨樂曲段落:
師:樂曲仿佛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個綠蔭當中的鳥兒合唱團,有合唱有獨唱,我們再來聽一次,大家仔細分辨一下哪個部分是獨唱,哪個部分是合唱呢?
(呈現(xiàn)課件波形文件,生在波形文件上指出段落位置。)
師:像這樣ABA’的曲式叫做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
讓學生知道樂曲的段落:引子—A段—B段—A段變化再現(xiàn)。
設計意圖:
利用音樂軟件,幫助學生對樂曲段落的分析理解,知道簡單的曲式常識。
四、分段欣賞:
1、引子:聆聽后師設問:描繪的是什么景象?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
生:廣闊的森林樹蔭……
師:引子部分一共由兩個樂句組成,就好比是兩只鳥兒在對唱,你們猜一猜他們唱的是什么呢!
生:一只鳥兒說:“呀,這片樹蔭好涼快??!快來??!”另一只鳥兒說:“哦!我來了!”
2、A段欣賞:
設問:節(jié)奏和速度是怎樣的呢!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生:主要表現(xiàn)了鳥兒在樹林里盡情玩耍、熱鬧的場面。節(jié)奏跳躍、速度歡快。使人聯(lián)想起鳥而在樹蔭中穿梭飛舞、蹦跳戲耍的情景。
師:同學們的聯(lián)想力可真豐富。
3、B段欣賞:
(1)設問: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從這段音樂中有你熟悉的鳥叫聲嗎?
(2)設問:從樂曲中的鳥叫聲當中我們想象一下鳥兒還可能做什么動作?
①鳥兒抖翅。
②鳥兒飛遠了。(加入鳥兒舞動翅膀的音效:手拍腿力度由弱到強,速度由慢到快。)
設計意圖:
通過分段欣賞,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五、學習用鳥笛模仿鳥叫聲:
1、演奏鳥笛需要注意的問題:
(1)輕輕的吹。
(2)吐音。
(3)輕輕的拉動活塞。
2、學習鳥叫的順序:啄木鳥、布谷鳥、麻雀、畫眉鳥。
3、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學習一種鳥叫。
設計意圖:
用鳥笛探索聲響,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及模仿力。
六、師生共演共賞:
師:老師很想和同學們一起來演奏這首樂曲,我們來共同欣賞我們自己的作品。
老師用竹笛演奏A段,同學們用鳥笛來演奏B段。
七、拓展欣賞:《百鳥朝鳳》(片段)
八、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xiàn)很出色,老師希望你們能通過更多的途徑接觸我們民族的音樂,學習演奏我們民族的樂器,繁榮我們民族的文化。同時,老師也希望同學們熱愛大自然,認識更多的鳥類,保護人類的朋友。
設計教案 篇3
設計概說: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至力于‘導’。”因此,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自主感悟,結合投影、錄音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透過激情導入、音樂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自讀入境,“披文入情”,著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由外表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比較、反復誦讀、看圖等方法,到達“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學目標:
1、透過人物的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深刻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資料,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2、學習作者按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3、在閱讀中感受并繼承革命者恪盡職守、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感受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直奔主題
20xx年10月22日是長征勝利72周年紀念日。為重拾長征記憶,弘揚長征精神,許多人加入了“重走長征路”的行列,親身體驗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無畏。這天,讓我們將紛飛的思緒拉回到那艱苦的革命年代,去聆聽發(fā)生在一位老戰(zhàn)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讀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戰(zhàn)士的段落嗎?
1、①指名讀這段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像畫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畫面,師歸納
衣著、動作、神態(tài)(板書:鎮(zhèn)靜安詳)
③結合圖片齊讀
2、①提問:老戰(zhàn)士為什么會被凍僵呢?
②能從前面找出描述環(huán)境惡劣的詞語嗎?(板畫:雪山)
③感情朗讀描述環(huán)境惡劣的詞語
三、自讀自悟,感受情緒
老戰(zhàn)士就是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被凍死了。如果你就是將軍,應對自我的戰(zhàn)士被凍死時,會有怎樣的情緒呢?生交流。
1、將軍應對這一幕時,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請大家根據自學提示,自學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學提示(讀、畫、想、讀),生自學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將軍神態(tài)的句子?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情緒?
師出示前四個句子:
A:將軍愣了一下,什么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B: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fā)棉衣?”
C: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fā)怒的豹子,樣貌十分可怕。
D:“聽見沒有,警衛(wèi)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③請大家?guī)е星樽x讀這些句子,想想從這些神態(tài)變化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④生讀后交流(對軍需處長工作失職的責備和不滿;對戰(zhàn)士深深的愛)
⑤指名讀,評價,再讀。
2、就在將軍怒不可遏的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這個人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有怎樣的表現(xiàn)?(板書:軍需處長)(生匯報師隨機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請大家自由讀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從中體會到將軍怎樣的情緒?
②生交流(引導抓住重點詞“愣住了、久久、深深、緩緩”體會)
③感情朗讀此段:如果這一段感動了你,并且你愿意把這份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請你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能夠加上動作。
3、區(qū)別“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導:當將軍聽說有人凍死時是“愣了一下”;當明白凍死的老戰(zhàn)士就是軍需處長時,將軍“愣住了”。同樣是“愣”,有什么不一樣嗎?請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討論。
②生交流,師總結。
③軍需處長在部隊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從他鎮(zhèn)定安祥的表情中體會到什么?這是一位怎樣的軍需處長?(板書:舍己為人)
⑤配樂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齊讀-范讀-被感動的同學一齊讀)。
4、①這樣的軍需處長是最可敬的!將軍用了一個軍禮向這位偉大的戰(zhàn)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將軍的這一個軍禮轉化為他要對軍需處長說的話,將軍會說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決心)。
③而將軍此時卻什么話也沒說,他這些強烈而豐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個軍禮中。
配樂,飽含深情地再讀第12自然段。
5、明確并學習作者以將軍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描述軍需處長的表達方法
6、理解“豐碑”
過渡:狂風大雪似乎也為軍需處長送行來了,大雪覆蓋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動畫出示軍需處長變成豐碑的過程及“豐碑“二字)
①“豐碑”是什么意思?在這兒指的是什么?(板畫:石碑)
②為什么說“大雪覆蓋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③生交流,師歸納總結,引導呼喊“豐碑”,升華感情
a。從形象上說:軍需處長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來就像一座豐碑;讓我們對著冰雪中的軍需處長輕呼一聲“豐碑”;
b。從精神上說:他那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瑩的豐碑;讓我們對著心中的軍需處長高聲地呼喊一聲“豐碑”。
④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指板書)同學們,在你的心中,這座豐碑上寫的是什么?
生自由書寫碑文,交流;師出示對聯(lián)“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長空蕩英魂“(置于豐碑圖片兩側),引導齊讀。
四、回歸全文,升華情感
課文學到那里,讓我們再回想一下文章的開頭,將軍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思索著,他似乎懷疑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能否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讀到這兒,你認為將軍找到答案了嗎?(出示句子“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生齊讀,體會著感情讀
結束語:是的!勝利就屬于這樣的隊伍!這座晶瑩的豐碑不僅僅感染了將軍,感染了整支革命隊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革命隊伍中還有無數(shù)座這樣晶瑩的豐碑,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讓我們把這一座座晶瑩的豐碑牢牢樹在心中!同時也獻上我們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意?。ň搓牰Y)
設計教案 篇4
1、借助學具,旋轉圖形
(1)用直角三角形學具旋轉圖形。(打開書p55.1)
師:旋轉完后,學生交流一下你的旋轉方法。
教師指名學生展示。 (學生邊演示邊說)
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那現(xiàn)在你能用這個直角三角板旋轉出一個風車的圖案來嗎?同學們再回到小組內研究研究吧!
學生邊演示邊說:圖案的基本圖形是直角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90度,共旋轉了3次。
師:真是位了不起的同學,說得有理有據。剛才我們用順時針畫出的,你還有其他的畫法嗎?誰來說說?
學生介紹逆時針畫法。
師小結:剛才我們旋轉會旗圖案或風車圖案,每次旋轉都是先繞某個點,以一條邊為標準,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
(板書)一定要注意每次圖形的旋轉都要把這三點說清楚。
2、觀察、想象、思考,開拓思維,突破難點,加深理解旋轉的三要素。
師:同學們一定要善于觀察、思考,加深理解旋轉時的方向、度數(shù)。那我們一起再完成p55,2題吧。認真觀察大屏幕中的圖形變化。
生:邊看邊思考
師:指名回答
師小結:如何觀察圖形旋轉的度數(shù)?
生:圖形旋轉過程通過直角和平角完成的。(回答得真棒)
3、書中習題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6頁,看第一題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同學們之間進行交流找出答案
學生匯報
小結:我們要觀察、想象、思考,開拓思維,加深理解旋轉的三要素。
設計教案 篇5
一、情景導入
詩歌是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正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
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雪》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独纂婍灐肥侵魅斯桧烇L雷電、怒斥神祗的獨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抖涛膬善罚ā度铡贰对隆罚┍憩F(xiàn)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爾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先驅者的“海燕”形象,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組歌》采用擬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守護者”及“奉獻者”的贊美。
通過這幾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散文詩”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已經有所認識。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們只有掌握散文詩的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才能提高我們閱讀散文詩的能力。
二、目標展示:
了解散文詩的有關知識
掌握賞讀散文詩的方法
提高閱讀散文詩的能力
三、知識梳理
散文詩,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體。是詩的散文,散文中的詩,說到底,還是精短的、有著內部韻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韻,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充滿詩的意境,有內在的音樂美和節(jié)奏感。第二個特點是內容的跳躍性,以凝煉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第三個特點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擴大內容和容量。
高爾基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靈魂的歌?!痹姼枋亲罡磺楦械模娙税炎约旱那楦斜磉_出來,而他的目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寫作散文詩,其根本就是要抒發(fā)內心充溢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往往借助于具體的形象來傳達,具體的形象與情感就形成了詩的意象,也就是說,詩的形象(意象)之中滲透著詩人的情意。
四、方法點撥
賞讀散文詩要在反復閱讀中把握文章的語言,情感、深層意蘊,具體讀的環(huán)節(jié)有:
1、誦讀內容,把握詩的結構。通過對語氣、語調、重音、語速的把握,把課文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整體感知內容,把握層次結構。
2、品讀語言,領悟詩的情感?!霸娨砸蛔譃楣ぁ!蓖ㄟ^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將語言形式與情感內容緊密結合,領悟蘊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
3、研讀形象,理解詩的意象。具體的形象與情感的就形成了詩的意象,在理解課文表層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經歷,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驗豐富的情感內涵,感悟詩所表達的意象。
4、思讀修辭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詩文中典型的修辭及它們所起到的表達效果,還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體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總之,品讀散文詩,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情感,詩的修辭方式,詩的結構形式,詩的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也就是要讀出詩的形象之美、意蘊之美、表達之美。
五、經典示例:
《海燕》
高爾基
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為的是能夠搏擊風浪,當鳥兒們都去躲避風浪時,它卻高聲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聆聽《海燕》這首充滿激情的時代奏曲,去感受高爾基給我們帶來的生命的最強音。
1、誦讀內容,把握詩的結構。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變化為背景,塑造了海燕這一戰(zhàn)斗者的偉大形象,文中幾次描繪了這種情景?試用準確的語言概述。
(三次。即暴風雨正在孕育時的背景、暴風雨已經迫近時的背景,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背景。)
2、品讀語言,領悟詩的情感。
同學選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讀一讀,理解句子所傳遞的情感,具體說說“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句話的含義。
(“黑色”寫其色彩,“閃電”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視黑暗勢力。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戰(zhàn)斗者海燕的雄姿,體現(xiàn)作者對海燕的贊美。)
3、研讀形象,理解詩的意象。
聯(lián)系高爾基寫作此文的時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義。海鷗、海鴨、企鵝象征著什么?它們對表現(xiàn)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風雨的預言家,海上的勇敢者,無畏、堅強、樂觀,充滿戰(zhàn)斗的豪情,象征俄國革命即將暴發(fā)時,勇猛剛強、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驅者。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革命暴風雨來臨前害怕革命、反對革命的俄國資產階級各階層的代表。
(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來反襯海燕的勇敢、樂觀,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讀修辭方法、抒情方式。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所用的修辭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樣的作用?
(反復;表現(xiàn)出海燕對暴風雨的強烈渴望。)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達了革命者自信豪邁的戰(zhàn)斗情懷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直抒胸臆,具有號召力。)
六、賞讀演練
《雷電頌》
1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2感情朗讀,說說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運用了象征手法,說說風,雷,電,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義。
4這篇散文詩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增強語句的氣勢和情感色彩,達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觀眾。試舉例說明。
答:1、主要寫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來摧毀黑暗,表達對光明的渴盼。
2、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追求光明的熱切愿望。
3、風雷電:象征變革現(xiàn)實的偉大力量。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4、夸張的藝術手法,讓屈原憑借暴風、怒雷、閃電的翅膀,展開美好的幻想,飛向光明的境地,憑借他們的力量,毀滅一切黑暗。擬人兼呼告修辭,還有反復、排比,使獨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感情,又具有詩的形式美,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如“風你咆哮吧!咆哮吧!”“你們風,你們電,你們雷”“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
七、闖關練習
閱讀《雪》,完成1—5題。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品讀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樣的特點,描寫時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樣描繪北方的雪的?作者對北方的雪又傾注了怎樣的情感?
4.作者從來惜墨如金,何況又是散文詩,可是作者卻用較多筆墨描寫雪羅漢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請簡單談一談。
5.揣摩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細致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對比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傾向。2.江南的雪有一種平和恬靜的美,她“滋潤美艷”、色彩斑斕,蘊育著生命,透露著生機。江南優(yōu)美的雪景中,傾注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幾多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3.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升騰”,儼然一個奔放的挑戰(zhàn)者。這里更多地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賞北方雪的壯美,在孤獨中抗爭、奮斗、向上,這種張揚的個性與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4.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在內容和結構上是聯(lián)接朔雪之景的橋梁。雪羅漢雖然“潔白”“明艷”,非常優(yōu)美,但卻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賞的還是朔方雪的壯美,那種在苦寒中獨立抗爭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不屈不撓戰(zhàn)斗的形象吻合。5.①“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欣賞的。②北方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還被表現(xiàn)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設計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重點難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1、自由讀。
2、談談讀后明白了些什么?
(對于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么,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導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guī)兔鉀Q。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注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業(yè):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jié)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p>
(老人的動作是那么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么?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于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后匯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p>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么?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舍、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四、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后集體交流。)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設計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認讀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資料,理解寓意。
重難點、關鍵:
1、識字、寫字。
2、理解寓意。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4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資料,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小朋友們,爸爸、媽媽必須給你們講過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搞笑,都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天我們來學一則寓言,看看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
2、板書課題,引導學生就題目質疑。
3、教師小結,歸納問題(誰?為什么守株待兔?結果怎樣?)
二、自瀆課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
1、學生自瀆課文,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次。
2、大家一齊讀課文。
3、學生讀文,找出要求認讀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
5、學生用生字詞組詞說句。
6、再讀課文,再讀文中鞏固繩子的認讀,整體感知。
7、指名反饋:這則寓言講誰的一個什么故事?
三、圖文結合,理解寓意
1、引導學生用自我的話說說課文資料。
2、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農夫守在樹樁旁,心理想寫什么?
3、這個農夫為什么要坐著等兔子撞到樹樁上來呢?
4、討論:種田人的夢想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5、群眾反饋:教師小結寓意:野兔是不會常常撞死在樹樁的,上次是偶然,我們怎樣能把偶然當必然呢?農夫懷著這種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結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經過那里,你會怎樣勸他?
7、教師小節(jié):我們可不能象農夫那樣,將偶然的事當成經常發(fā)生的事,總是夢想著不勞而獲。
四、朗讀課文,讀中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
2、朗讀課文。
3、鞏固復習,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
2、學生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拓展延伸,講故事
1、總結全文:小朋友們,你們讀了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說一說身邊存在的這種現(xiàn)象,發(fā)表自我的意見。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與同學交流。
4、講故事,說說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5、推薦學生閱讀《伊索寓言》。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啟發(fā)學生觀察,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3、指名反饋,教師強調。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設計教案 篇8
【教材內容分析】
《尊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幫忙干完活以后,才吃這份食物。他的言行受到了杰克遜大叔的由衷贊賞,他被杰克遜大叔留了下來,并很快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引導學生從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的句子中,體會到年輕人在困境中仍堅守自己的尊嚴;從杰克遜大叔的言行中感悟到每個人都應該誠摯地維護他人的尊嚴和尊重別人,認識到尊嚴的可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尊嚴”是課題的名稱,也是貫穿全文的主旨。
【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分析:
對于“尊嚴”一詞,學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難的。因為它太抽象,無法用言語清楚地表達出來。應該說那是一種意會的精神。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對于自尊自強的認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從內心產生認同感。要孩子們通過文中對主要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描寫來感受其中深刻的含義那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孩子們畢竟還是有他們閱讀后的一些感受和體驗的,讓他們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學習,相信在老師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2、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有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閱讀有自己一定的見解,而且有較強的發(fā)言積極性。
【教學目標】
教養(yǎng):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尊嚴、逃難、款待、樸實、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結、贊賞、思量、疲憊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許配等詞語。
2、能通過把哈默與其他難民進行比較,從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tài)等描寫中體會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過對哈默、杰克遜這兩個人物的認識,從中懂得人不僅要有自尊,還要懂得尊重別人。
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想象、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嚴。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杰克遜對女兒說的話:“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p>
解決辦法:采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談話法
【教學媒體】
幻燈片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課題入文,學習生字詞,能讀,會寫,識記。
2、初讀課文,能讀通、讀順。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zhí)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
請你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板書:年輕人、杰克遜)
【設計意圖】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高年級的重點能力訓練目標,學習內容的解讀應該有一個由整體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邏輯過程,所以在進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讓學生回顧全文的主要內容,同時也鍛煉學生用凝練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欣賞人物——品味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語句。
(一)、找準切入點,表層解讀年輕人。
1、師:這一節(jié)課吳老師和大家再次走進這個故事。一個寒冷的冬天,沃爾遜小鎮(zhèn)上來了一群逃難者(出示:逃難者)問:看到這三個字,在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樣描寫這些逃難者的呢?
出示:默讀課文,用 線畫出描寫逃難者的句子。
3、匯報: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
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1)請學生齊讀這兩個句子。
(2)理解詞語:“面呈菜色”、“疲憊不堪”
(3)問:那你能從這些描寫逃難者的詞語中感受到什么?
(4)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句子(二)
“這些逃難的人,顯然很久沒有吃到這么好的食物了,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p>
“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1)請學生自由朗讀這兩個句子,并思考:從描寫逃難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連……也……就”等詞語體會逃難者的極度饑餓。)
(2)通過指導朗讀體會。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使‘教師執(zhí)行’的課程轉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薄皩W習過程還必須以‘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學生對逃難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抓住“逃難者”這一個詞語,讓學生去想象逃難者的可憐與悲苦,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形容“逃難者”的句子,變抽象為具體,一個簡單的詞語,使學生不僅理解了“逃難者”這一詞語的意思,而且也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嚴”打下了鋪墊。
4、讓學生想象:這些人在逃難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
5、小結:吃的沒有、喝的沒有、長距離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凍,在這樣饑寒交迫艱難的境況下,這些逃難的人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說)食物來填飽肚子、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這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說)
過渡:然而一個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輕人,在面對杰克遜大叔送上的食物時,他并沒有馬上接受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杰克遜是怎樣評價這個年輕人的?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說,目的讓學生明白一個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輕人,在食物面前,卻拒絕了。初步感知年輕人的與眾不同,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鋪墊。
(二)鎖定重點,解讀尊嚴,深度了解年輕人。
1、讓學生快速從文中找出杰克遜大叔對這個年輕的逃難者評價的句子。
出示:“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p>
(1)全班齊讀。
(2)出示:貧窮、尊嚴、富翁 三個詞語。
(3)然后引導學生口述這三個詞語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簡單的詞序調換,不但是對學生的語言訓練,而且是引導學生對“尊嚴”的詮釋。
過渡:同是逃難者,為什么杰克遜大叔對年輕人有如此的評價?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話,帶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讀課文2~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年輕人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并在書本旁邊寫批注。
(1)學生自學,寫體會。
(2)匯報交流:出示年輕人的話:
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嗎?”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我現(xiàn)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說。
抓住年輕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引導學生去體會年輕人心中的那份尊嚴:不應該接受別人的施舍,而是堅決地認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須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
(3)出示:對話 指導學生朗讀,個人--自由練讀—齊讀—分角色,讀出年輕人疲憊中帶有堅定。
(4)再次出示:兩個描寫逃難者吃食物時狼吞虎咽的句子。
問:這個時候年輕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與其他逃難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樣嗎?(指名說)
(5)發(fā)散說話:此時此刻,假如這個年輕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是讓學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從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去感悟人物形象。學生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并且抓住課文的空白處,去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想象中對哈默與眾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華人物形象。
1、引讀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2、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板書:贊賞)
3、拓展介紹:幻燈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師介紹哈默。
4、同學們,年輕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一個賞識他的杰克遜大叔,那杰克遜大叔可敬嗎?(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別人)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讀、自問中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升華,個性得到張揚。既培養(yǎng)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難點。哈默心中那份高貴的尊嚴也不斷耕植于學生的心中,杰克遜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們的腦海,學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1、出示名言請學生讀:尊嚴,就是拒絕乞討。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2、請你圍繞“尊嚴”說或寫一條格言來激勵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結:讓我們大家都做一個像哈默有尊嚴的人,也要做一個像杰克遜大叔一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
【設計意圖】拓展語文學習廣闊天地,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五、作業(yè):
(1)推薦一本書《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關“尊嚴”的故事。
設計教案 篇9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1、自學解比例。
(1)學生自學教材35頁的解比例。
(2)學生交流解比例的意義。
(3)教師歸納:(出示課件)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出示例2。
(1) 學生讀題,理解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
(2) 學生試著解答此題,一名學生演板。
(3) 師生共評。
(4) 歸納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
A. 設出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為x;
B. 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
C. 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D. 檢查、寫答語。
(5)試一試:完成練習六第8題。
3、自學例3。
(1)學生獨立把例3補充完整。
(2)學生口述解答過程和解答依據。(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數(shù)x的值。因為解方程要寫解:,所以解比例也應寫解。
從剛才解比例的過程??梢钥闯?,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數(shù)x。
4、總結解比例的過程。
提問:
(1)剛才我們學習了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2)變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據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5、完成第35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做的。
做練習六的第7、9、10題。
傲第12*題的第(1)題。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這道題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在一個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現(xiàn)在這道題是知道兩個積相等,如果我們把左邊的兩個數(shù)當作比例的外項,那么右邊的兩個數(shù)就應作為比例的內項。這樣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邊的兩個數(shù)當作比例的內項。那么右邊的兩個數(shù)就應作為比例的外項。世可以推出比例式。然后讓學生自己寫出比例式。寫完后,教師板書出來。如果把3、40作為外項,有下面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如果把3、40作為內項,有下面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
可能有的學生寫比例式時是按照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來寫的,有些可能沒什么規(guī)律性。 學生做完后,可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才能寫全所有的比例式。
設計教案 篇10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21—0042—01
一、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備課的比較
教學設計是將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驗證,在教學設計中能更加深刻地體會與領悟教學理念。那么,教學設計與以往傳統(tǒng)的備課之間有何區(qū)別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究。
1. 主線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備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強調教的設計,強調教學流程,很少關注學生的學;教學設計則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論教,以教促學,強調學的設計,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
2. 對象的區(qū)別。對傳統(tǒng)備課而言,所要備的是知識點,是教材,基于對教材知識點的傳授,是以教案的形式呈現(xiàn)的,其目的在于按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書本上的知識點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而對教學設計而言,備的是學生和課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如何去安排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3. 依據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備課是以教師的教學經驗為備課依據,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論;而教學設計則以科學的教育理論作為指導,是在分析具體教學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的精心設計。
4. 變通性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備課相當于課前的教學準備,是預設的、靜態(tài)的,而其又是以教案的形式呈現(xiàn),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強調教案的宗旨,變通性不大;而教學設計,作為綱要性的主體工作需要在課前完成,但具體工作需要在課堂上不斷地進行調整,主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的進展情況而定。
5. 教材觀的區(qū)別。傳統(tǒng)的備課,將教材權威化。備課的中心放在教學內容、梳理知識、考試重點、分析教材,輔助材料用得較少,只是注重教材,使得思維桎梏,視野狹隘;而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一種材料式的教材觀,教材只是作為一個載體,它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是考慮如何運用教材,讓它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服務。
二、如何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
1. 主線的確立——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出發(fā)的。那么,新課程標準下,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以往以教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為中心,教師角色必須從教學的主宰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監(jiān)督者、引導者,學生要從以往被動接受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自主學習。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2. 方案與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與教學手段。對教學方案與教學手段的設計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根本所在,它依賴于教師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首先,教師應該明確課堂教學的根本點,即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目標。明確學生通過學習之后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了解的知識點,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3. 過程與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yōu)化教學方法。教學方案與手段還得通過教學過程與方法來具體體現(xiàn)與實施,那么做好教學過程的設計對于整個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整個教學過程來說,教師必須處理好新課引入、課堂提問、學生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的關系,并且適當?shù)夭扇∠鄳慕虒W方法,如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學習等方法。
設計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并積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詞;感知親情。
2、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開門見山、細節(jié)描和以小見大、結尾點題的寫法,并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細讀品味課文,讓學生從中受到尊老愛幼、真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品味課文,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味課文表現(xiàn)的人性美。
2、課堂遷移,學以致用。
教學設想
《散步》一文的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細讀品味可從中領悟怎樣處理家人關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采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表現(xiàn)的人性美。針對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在外打工少與家人在一起的實情,教育讓學生以后要更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機會,處理好家人關系,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和美、溫馨的家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一)學生自己 輕聲朗讀,思考回答下邊問題: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給這個家庭以及每個家庭成員一個恰當?shù)脑u價。( ) 的家庭( )的我 ( )的母親( )的妻子 ( )的兒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個蘋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給哪一個?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看來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家庭。當然,如此溫馨家庭,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常說,家是愛的港灣,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蘊含著親情的瓊漿,即使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全體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內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讀準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或理解的角度,請你給文章擬個副標題并簡述理由嗎?A(親情)B三代C溫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以下舉學生部分發(fā)言)
喜歡文中“我”,因為他有責任感,孝敬老人……喜歡文中的“母親”, 雖然自己腿腳不靈便,但她深愛孫子,寧愿受累選擇了大路。喜歡文中“‘我’的兒子”他聰明,可愛,聽話……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后,師生評價。
4請復述課文內容。
三、品讀文段,美點尋蹤。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句段,并從思想內容、文章的自身語言和結構特色等方面說說美在哪。
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評價。
2、提示:寫人的寫景的句段,可從用詞或修辭去欣賞。示范:a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開頭有詩意的鏡頭。B“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地新綠隨意的鋪著”
3、美點尋蹤:學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說說為何喜歡?
4、學生發(fā)言,然后師生評價。
(以下舉一些學生發(fā)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無言的細節(jié),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責任,這就是尊老愛幼美好家庭,,結尾點明題旨。句式整齊、對稱)
例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寫出孩子的活潑、可愛,聰明)
四、問題探究:
1、當散步發(fā)生分歧時我是怎樣處理的?我為什么這樣決定?
(委屈孩子決定走大路,兒子小我可以背他,母親老小路不好 走。)
2、 “我”本來決定走小路,后來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應該愛是母親的決定,我尊重母親。這個決定更完美,這才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3、文章結尾作者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4題目《散步》是從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你從另一個角度給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五、展開想象 體驗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略)
七、比較閱讀,學法實踐。
要求:讀課后“‘研討與練習三’”短文:《三代》,試著實踐學法:
(1)重擬標題;
1、讓學生自讀、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在發(fā)言后加以點評、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fā)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畫面 ④責任 ⑤背影 ⑥ 愛……[來源:學。科。網Z。X。X。K]
(注:發(fā)言時可讓學生略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讀文句,美點尋蹤: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回答::
“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感受到“愛”的溫暖,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先生”。畫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現(xiàn)出 那“先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你的理由。
八、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我們采用先“閱讀感知內容,再品讀尋蹤美點”的方法學習這兩篇文章,這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學們按這方法去學習美文。
附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背母、背兒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以上就是《設計教案集合11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設計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55248.html
設計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禮儀教案集合02-03
- 自述教案集合01-10
- 小學色彩教案集合01-05
- 育兒日記(集合11篇)12-23
- 大班廣告教案集合02-04
- 2024用電安全小班教案集合5篇02-10
- 最新?lián)u籃曲教案集合八篇02-07
- 春天來了小班教案集合02-09
最新化學選修5教案十篇03-06
- 2024最新姐姐作文6篇03-06
- 親子健康教案集【精】01-26
- 會計畢業(yè)實習報告匯編九篇03-06
- 銷售實習日總結03-06
- 小班安全用電的安全教案模板03-06
- 總結評語(實用五篇)03-06
- 小學生自查報告(匯總12篇)03-06
- 銷售員試用期轉正總結熱門十五篇03-06
- 秦兵馬俑教案教學設計(匯總11篇)01-26
- 最新簡歷怎么寫自我評價推薦13篇03-06
- 設計教案集合11篇03-06
- 我設計的橋教案反思匯總04-16
- 我設計的橋教案反思精選04-14
- 《掌聲》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0-22
- 《軍神》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