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源氏物語觀后感
源氏物語觀后感匯集。
88教案網(wǎng)小編已經(jīng)為您整理出一篇符合你需求的“源氏物語觀后感”文章,相信您此刻也在考慮如何寫作品名的觀后感?觀后感是一種反思的過程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和探索自我和人生,觀后感要適當?shù)目偨Y全文,升華感點,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值得分享請將它收藏并分享給朋友們!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1
源氏物語的讀后感,來自當當網(wǎng)的網(wǎng)友:這是一本被譽為日本的《紅樓夢》的書,相當重量級。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里面的內(nèi)容展現(xiàn)了日本的那一個時代。豐子愷先生的翻譯是很不錯,文字很優(yōu)美。這個版本的注釋也很清晰到位。這一套書的字體大小看起來也很舒適。比起圖典的那個縮略版本,看起來更知道前因后果。但是,從文字之間,我覺得古代的婦女,感覺太無力了。男性可能是真心和她在一起,也可能是因為權力的需要和她在一起。作為女子,有時實在過于痛苦?!对词衔镎Z》很喜歡紫姬,很喜歡藤壺皇后。感覺她們很聰慧。但是也很喜歡末摘花,鼻頭一點紅并非她的過錯,而且她給我覺得守舊守得可愛。光源氏的故事感覺比后面十回的《宇治十帖》要好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傳聞一樣后十回并非紫式部所寫呢,感覺和前面不太一樣??春笫爻38杏X熏君,三皇子的故事有點和前面有點銜接不上。最近在學日文呢,或許以后會有機會看到更精彩的原版,更加體會其中詩歌的感情吧……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2
“萬法本空”第一次接觸這四個字的時間在初中。那是綻開在蓮花之上的,由上慧下律法師所提的悟道之法。百般思索,終不能解。“萬法本空”。既空,何來法?無法,怎傳道?若萬般佛法緣本是空,那誦經(jīng)為何?持咒為何?誦經(jīng),持咒皆無表意,那學佛為何?
相傳,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摩尼 說法。 大梵天王 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禮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金婆羅花,意態(tài)安詳,卻 不發(fā)一語 。大家面面相覷, 不解其意。 唯有摩訶迦葉破顏一笑。佛祖當即宣布:“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zhèn)鳌钡牡涔?。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 ?!倍U宗作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以頓悟為特色,用以心傳心為法門,不立文字,無跡可尋。故萬法本空,非空,非非空。這是一種境界。空,非空,非空亦空。如何理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比f法因緣生因緣滅,究其本質(zhì),當體即空,無所有。但法就是法,真空不礙妙有。孤明歷歷,如鏡中幻影。事求則應,事去則滅。謂之真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貪執(zhí)。如禪宗公案所說,銅鏡執(zhí)與此相,那此鏡是不空彼相,銅鏡也就失去了能照的本性。
究其本相,為不空之空。世人貪執(zhí)我慢,故佛陀告誡大眾要萬般放下,破除我執(zhí)我慢,又因其人身有六根,六塵。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應色身香味觸法六塵。六塵是外境,六根是內(nèi)境。外境加內(nèi)境產(chǎn)生身心現(xiàn)象,心為外境所轉,也就是被六塵所動,就會以六根造作善惡,好壞等行為,即造業(yè)。故《金剛經(jīng)》把六根、六塵形容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宣稱若人能夠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是解脫自在。
與“萬法本空”相對的還有另外一句話,叫做“諸法無我”。 “諸法無我是佛教對主體的獨特意識,本義為軌持,即‘軌生物解,任持自性?!T法無我認為一切存在都沒有獨立不變的主體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沒有起著主宰作用的自我或靈魂,世界上沒有單一獨立、自我存在的、自我決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生,都是相對的、暫時的?!焙唵蔚卣f,就是指一切事物 , 都是特定條件的因緣和合,是可分的,是多體的。任何一個物質(zhì),有其組成成分,每個組成成分又有其組成,可以無限推演下去,這樣找不到一個不可分的實體存在,一切是緣起性空,是沒有不可分粒子的大空性,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從過去到現(xiàn)在到未來,人是這樣,其他一切事物也是這樣,是無基無根的空,這就是諸法無我!
與“諸法無我”相對應的也有一句話,叫做“諸行無?!?。 《涅盤經(jīng)》偈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所有事物的運行都是無常變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與死的概念,才會感到所有事物的無常生滅;如果沒有生與死的分別,就不會感到諸行無常了。 運動是絕對的,一切事物都是瞬間變化,沒有絲毫靜止。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看見種種的物質(zhì)和東西都一剎那不停的流逝著,遷流變化。世界的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永恒的。任何東西都有它形成的時候,形成過后會保持一定的相貌。過了一個時期,它慢慢的壞掉,最后消失的無影無蹤。故而稱之為“空”。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世界上的物質(zhì),我們的身體和生命,以及心念。沒有一物不是生滅變化的。故說“無?!?/p>
眾生的身心是眾多因緣聚合的結果,即是我們過去有種種的業(yè)因緣,它們湊合形成我們現(xiàn)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個聚合體,以佛法來說,即是五蘊。五蘊就是因緣和合的結果。當中并沒有一個實體是“我”。我是誰?是我們把這副皮囊叫做“我”。是“假名我”。我們眾生給每樣東西名稱后,就認為它是實在的。但佛陀說不是,是假的,是一個名稱而已,“假名我”亦復如是。在這個名稱里面,并沒有一個實體存在。但是我們凡夫?qū)⑦@些假名我執(zhí)著以為真,佛教稱之為“我執(zhí)”。而《金剛經(jīng)》破的就是我執(zhí)。故而: 萬法本空,非空,非非空。是則為解。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3
很偶然的機會在學校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出于對日本文化的莫名的好奇,就完整的看了一遍,之后又去找了電影來看,說實話,沒有在日本的文化中熏陶過的人一般很難理解這本書。就像《紅樓夢》我們能看到寶玉和黛玉輾轉反側的感情,卻很難理解紅學家很整天在折騰些什么。
印象中的古代日本,禮儀周到、民風淳樸,無疑《源氏物語》讓我大大震撼了一把。當時的感覺就是古代的日本人隨心而動,很有自我追求的精神。大概是平安時代受唐朝的影響深遠。以言情小說的角度,這本書并沒有多少驚喜,畢竟書里晦澀的言語以及時不時出現(xiàn)的詩句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乏味。而書中不時出現(xiàn)白居易的詩句,及《禮記》、《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等中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并巧妙地隱伏在故事情節(jié)之中,使該書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氣氛,更讓人會誤以為在讀半白話版的中國古典小說。之后想想,原先我真的只是看到皮毛而已。不用去追究一個民族的文化起源,單是經(jīng)歷長時間的演化發(fā)展,已被烙上獨特的烙印。
日本是個矛盾的民族,明明對女性的歧視根深蒂固,偏偏有著日本版《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又是出自女性之手,而這篇小說在當時也可是是作者寫給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讀物而已。書中由光源氏等人品評世間女子等級,展開光源氏的感情之旅,反映了當時貴族奢靡又出奇優(yōu)雅的生活,權位利益僅僅輕輕帶過。書中那些如畫般美麗溫婉,仿佛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存在的女子之于他們大抵只是附屬品罷了,貴族女子難免被當成利益聯(lián)盟的犧牲品,并無人真正關心她們的想法。
夢想與現(xiàn)實,表面的光華與內(nèi)里的丑惡,光源氏的追逐浪漫的一生以紫姬的離世而結束,只是已到盡頭,世人記住的都是他的光華。
有機會還是要去親眼看看,好好體會一下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
關于譯本,因為看的時候上下兩冊并不是同一個版本,比較了一下還是覺得豐子愷的比較好。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4
閱讀《源氏物語》是在高中時候,從圖書館借的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豐子愷先生的譯本。當時閱讀時只是抱著一種既然看了就把它看完的情緒,因為確實是太長了,人物關系又極其的復雜,看的時候著實有點混亂,加上是學業(yè)功課十分緊的高中后階段,并沒有十分仔細地看,可是也算是看完了厚厚的上中下三本。2009年時候恰逢《源氏物語》成書千年紀念,日本出了一個比較正式的動漫作品《源氏物語千年紀》,也是看了一些,導演出崎統(tǒng)從一個全新的手法和方式去闡釋原書,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中世紀禮貌課上再度提到《源氏物語》,忽憶起當時種種,才覺得《源氏物語》確實反映了許多東西,實在是很值得一看的一本書。想起和同學一齊討論書中各個女子的性格遭遇,批判光源氏的多情,偶爾也說說當時日本人搞笑的思想行為,源氏物語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思考。接下來,從幾方面談談我的感想。
一、《源氏物語》中的女性杯具
說起來,高中時候閱讀《源氏物語》,很大的一個感觸是覺得書中的女性甚是可憐。不論是早逝的源氏的母親桐壺更衣,命如朝露的夕顏,與源氏不和最終難產(chǎn)而死的葵姬,投水自殺被人所救的浮舟,還是深受源氏寵愛的紫姬,她們無一不是悲哀的。
《源氏物語》一書中最讓人深刻的女性形象,大抵就是紫姬了。甚至因為人們對紫姬的喜愛稱頌,作者被改稱為紫式部,由此可見一般。在渡邊淳一《光源氏鐘愛的女人們》一書中形容紫姬的前半生是沐浴著異性之愛綻放的美麗花朵,后半生雖深受寵愛卻未成正妻。覺得這種說法甚是恰當。用流行些的話就是,紫姬完全是養(yǎng)成系的。從小被源氏偷偷帶回家中撫養(yǎng),潛移默化中完全按著心里完美女性的標準撫養(yǎng),此過程不可謂不盡心盡力,溫柔體貼。紫姬的一生,完全是由源氏主導,在源氏的培養(yǎng)下,成為足以和源氏相配、高尚優(yōu)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紫姬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集美貌、聰敏、溫柔于一身的完美女性。但雖然如此,紫姬的一生卻稱不上是幸福的,至少我這樣認為。首先,紫姬的相貌與源氏愛戀的藤壺女御十分相似,一開始,或多或少源氏是將紫姬作為了藤壺的替代品。一個替代品,何等地凄涼,或許紫姬十分單純,十分大度,都能夠不計較這些??墒窃词献允贾两K的好色行為,對其他女性的不斷追逐,紫姬埋怨得不多,不意味著紫姬不會難過。而自源氏與紫姬確認夫妻關系以來,紫姬等待的時日夠多了,須磨流放,好容易歸來卻被告知有另一個女人,甚至那個女人為他生了一個孩子,之后又有源氏對于其他女性的不斷追逐,他與紫姬一齊的時日究竟有多少呢,有多少個夜紫姬是獨自凄涼度過呢再之后,源氏半推半就地娶了三公主,紫姬真是心灰意冷了。換做是誰,誰都心灰意冷,紫姬竟能默默忍耐如此之久,能夠說完全是源氏的所作所為對她的心靈折磨導致了她最終的香消玉殞。紫姬因源氏而美麗綻放,卻也因源氏而香魂渺渺。源氏因紫姬離世,之后如何如何悲傷又有何用呢?得曾在某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優(yōu)秀作品集中,看到對源氏物語故事的改編,用極其優(yōu)雅悲哀的語調(diào)敘述了三公主嫁給源氏,紫姬彈著弦琴,傷感離世的情節(jié)。看后不禁感慨萬千。
紫姬作為全書中稱得上是源氏最愛的一個女子,當然源氏并不是這樣說的,他說他愛紫姬勝過他人,并非只愛紫姬一人,說穿了,紫姬的命運卻也是不幸的。她有其優(yōu)越于幸于其他女子之處,可是她還是不堪精神重負,祈求出家未果,最終病逝。紫姬之死能夠說是全書中的最悲慟之處。深受寵愛結局也只能如此,而那些源氏僅有一兩分愛意,偶爾才想起的女子們,那又該是何等的悲哀。
這不是某些女子的悲哀,而是一個時代女子的悲哀。時代和傳統(tǒng)習俗,男尊女卑的地位等各種因素導致了她們的杯具。我們注意到書中夫妻并不是住在一齊的,而是男方在夜里到女方家中就寢,這個女方可能是妻子也可能只是情人,次晨再離開。這種制度被稱作是訪妻婚。這種制度沒有一種約束力可言,根本無法保證男女之間的關系的恒定。又是男尊女卑的時代,因而女子易被棄置,男子易朝三暮四。例如,源氏最早的情人中有六條妃子,之后喜愛夕顏便把六條妃子棄在一旁,不予理會了,源氏由于一時好奇追求末摘花,兩人發(fā)生關系,發(fā)現(xiàn)末摘花相貌丑陋后又幾乎等于將她拋棄。而又有所謂貴族階層中的政治聯(lián)姻,不顧及當事人的意愿,于是導致了婚姻杯具,葵姬和三公主就是赫然的例子。女性的杯具在《源氏物語》一書中顯得格外的突出,恍如春天絢爛的櫻花,越是完美的事物卻越易凋零。
二、《源氏物語》中的中國文化
讀《源氏物語》絕對忽視不了的就是書中有許多詩歌。我在閱讀時,下頭注釋有許多都是對詩歌的注釋,一開始還十分驚異,他們居然還用白居易的詩歌啊,看下去看多了就不以為怪了。
首先日本文化很大的程度上確實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在公元五六世紀就引入了漢字,用純體漢字或異體漢字來表達日本語,之后逐漸將漢字日化,構成其特有的民族文字。但在《源氏物語》一書中,就我看來,在貴族之中還是以寫漢字為榮的。他們將寫漢語認為是一種有文化的體現(xiàn)。書中源氏經(jīng)常與各個女子酬詩相和,詩都要寫在適宜的美麗的信箋上,相當?shù)娘L雅,有時候源氏還要對各個女子的文字做出評價。由此可見當時對這種文化的推崇。書中還有一段源氏與小紫姬習字的描述。源氏寫很多字給小紫姬作字帖,讓小紫姬寫一張來看看,紫姬覺得寫不好但經(jīng)源氏一哄就去寫了,也寫了一首詩。書中對字的描述是:“寫得確實很幼稚,但筆致飽滿,顯然前途有望。很像已故的外祖母的筆記。源氏公子看了,覺得讓她臨寫現(xiàn)世風格的字帖,必須容易提高?!雹僭词显谂囵B(yǎng)紫姬的過程中對紫姬的作詩習字十分重視,可見不論男子女子,寫得好字好詩被認為是一種完美的品質(zhì),這大概就是當時的風雅了。
另外剛剛也有提及白居易的詩,《源氏物語》中隊白居易詩歌的引用相當?shù)亩唷_@與紫式部本人不無關系。紫式部入宮做女官奉命講解漢籍古書,其中就有《白氏文集》。因而紫式部對《白氏文集》可謂是融會貫通,在創(chuàng)作《源氏物語》時自然能夠很好地運用到其中。另外,早在唐朝,白居易的詩集就被傳入日本,其后,日本朝野和文壇推崇白居易,鑒賞研究白居易文學,借鑒仿效白居易樣式,《白氏文集》在平安時代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可見一斑?!对词衔镎Z》中的超多運用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書中的人物似乎也給人白居易詩歌之感,如源氏之母桐壺更衣受宮中其他妃嬪迫害,又被世人指摘說是禍國殃民之人,最終哀怨而死,而桐壺帝則為此消沉落寞,頗似《長恨歌》中的情節(jié),甚至也用了《長恨歌》的詩句來渲染杯具命運。據(jù)統(tǒng)計,《源氏物語》引用中國文學典籍共185處,涉及著作20余種,其中白居易的詩47篇,106處。這樣的數(shù)字實在是不小了。
三、《源氏物語》中的佛教體現(xiàn)
日本的佛教在我看來著實有點奇怪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書中的僧尼實在是很多了,不待見有這么多僧尼的,又不是寫什么個性關于宗教的小說。書中許多人物遭遇現(xiàn)世的悲哀時,到達必須程度就會求助于佛道,借出家來得到解脫。仿佛出家并不是什么大事似的,比起我們現(xiàn)代的出家相比就顯得沒有那么慎重了。個性是藤壺女御選取了出家,紫姬祈求源氏表示想要出家,源氏本身也產(chǎn)生過出家的念頭,可見在那個年代,貴族之中信奉佛教乃至產(chǎn)生出家之心并不奇怪。
佛教的思想除了以上這一點,還有更多的體現(xiàn)。書中描述景觀和人物心理時時常體現(xiàn)出一種“無?!钡奶刭|(zhì)。不僅僅從必須程度上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氛圍,同時也是佛教思想的體現(xiàn)。無常觀本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資料。舉源氏為例,源氏素來以為自我命途多舛,一生充滿不幸,個性是在紫姬病逝之后,這種人生無常感更加強烈。他心中默念:“我源氏自念相貌非凡,所為一切,皆超常人。然從童稚起,便屢遭罕見痛苦,所以常寄望于佛法指引,度我出家為僧。只因躊躇難決,最終遷延度日,才道此前所未有的苦痛。此后,世間再無甚留戀。從此潛修佛法,定無何障礙。誰知心中悲痛紛亂,深恐難入佛道?!彼枫凡话?,便祈禱于佛:“但愿佛祖降福,萬勿使我悲。勵過度!”還在給秋好皇后的信函中寫道“君眼俯瞰九重天,我心厭嘆世無常?!雹谧霞щx世給源氏帶來了極大的無常感,源氏于是乎隱隱期望求助于出家得以解脫。
除去無常感,書中還充斥著種種悲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人生八苦,書中皆有所體現(xiàn)。而日本文化中那種纖弱敏感的特質(zhì),又讓書中人物始終縈繞著淡淡的悲哀。并且書中人物還期望透過禮佛來為自我積福,期望遠離塵世,向往極樂世界??梢姶_實是很受佛教思想的影響,也反映了當時時代的特征。
此外,《源氏物語》一書是十分相信鬼神之說的,并且給了怨鬼很大的情節(jié),即六條妃子的生魂害死夕顏、葵姬,死后怨魂糾纏三公主和紫姬。這些情節(jié)就現(xiàn)代科學觀而言就有點不切實際了??墒?,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魂靈的相信。在動畫中六條妃子的形象被描繪得十分陰沉,也能夠反映日本人對這些鬼神的篤信。
四、結語
閱讀《源氏物語》,除了閱讀它的故事情節(jié),也對日本當時的文化風氣有必須的了解。想起當時和朋友講到書中各種有意思的資料,例如日本世家女性當時以齒黑為美,特意把牙齒涂黑,當時女性頭發(fā)及腳踝,洗發(fā)還得擇吉日,每次洗發(fā)之間隔得時間個性的長,如此種種,個性不理解。能夠說《源氏物語》是平安時代文化的縮影,想要了解日本古代的文化,讀源氏物語是很好的途徑。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5
讀完此書后我也在網(wǎng)上搜尋了一些所謂的讀后感,無非分為兩種,一種就是類似于科教制度下的傳統(tǒng)格式,比如此書通過怎樣的手法,描寫了怎樣的故事,揭露了當時社會婦女的地位如何低,如何苦大仇深的樣子。碰到這種讀后感我一般只能看到開頭便沒有了耐心。另一種,就是純粹以玩樂的態(tài)度來寫,雖然是自我創(chuàng)作的讀后感,但是焦點卻在于書里面描寫了怎樣的男歡女愛,又如何為紫夫人這一近乎于完美的女性打抱不平,又如何地批判光源氏的不專一,以及抱怨當時社會糜爛的風氣。我看到這一類讀后感就覺得很疑惑,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關系,我讀的林文月版天地良心全篇沒有一處露骨地描寫男女之事的,但是卻比露骨的描寫更加深刻地呈現(xiàn)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打個比方,與其赤裸裸地展現(xiàn)男歡女愛,我看到過一張含蓄表述的圖片,圖片想要表達的是新婚夫婦洞房之夜,整張圖片就一張拉上紅色帷幔的架子床,床邊放了一雙繡花鞋,一雙男鞋,卻已足矣。
所以我特別欣賞林文月譯本的《源氏物語》也是這個道理,含蓄有致,清新動人。感情這種東西,本沒有對錯,何苦去責備光源氏。我一直覺得,源氏對于紫夫人是真心的,雖然在謫居須磨時和明石夫人誕下一女,雖然又在四十幾歲時娶了三公主,雖然妻妾成群。但是,身為一個皇家貴族,一舉一動受世人矚目,有時候不得不因為政治原因而為私人的感情做出一點犧牲,娶三公主并非本意,而且在得知三公主和柏木私通后并沒有責怪和冷落,相反十分疼惜他們的兒子熏。源氏的每一個女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哪怕是其貌不揚的未摘花,其實對于源氏這樣的地位,完全可以瀟灑地不管不顧,但是他沒有,只要是他找得到聯(lián)系得上的,都親自安排住所,甚至接到自己就近的地方方便照顧,修建庭院草木,并且在源氏自己去世后依然把所有夫人托付給兒子夕霧,在我眼里,他是一個負責人又重情重義的人,雖然不能與紫夫人結為一對一的夫婦,雖然仍使紫夫人含恨而終,但是相信同樣完美大體的她心里早已不再計較了。
紫夫人可以說是凝集了所有理想中女性的模樣,既有無瑕疵的外表,又有玲瓏七巧的善心,性格又十分溫順可人,從小被源氏帶大,又一生依附與他,我對他們之間的真愛沒有絲毫的懷疑。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6
第一次看源氏物語是小學五年級。
老媽在新華書店買回來以后神秘兮兮地藏在陽臺的書柜不讓我看。
就沖這句話我拿出來看了。
當年覺得故事很不錯。藤壺妃子很銷魂。很發(fā)指。主要還是受書的封面影響,YY了一翻,老媽回來我也就只好作罷不往下看。
源氏愛上了一個永遠無法被他占有的人,所以他要不停地占有不一樣的女人,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感情里也描繪過這樣絕望的愛。只是我不明白紫式部有沒有給源氏安上一個那樣的內(nèi)心。雖然總是和不一樣的女人卻仍能夠說:“我為你保留了處子之身______年?!蔽蚁胨麘斒菃栃臒o愧的。他沒有對得起任何一個被他占有過的女人,所以他問心無愧。我始終不相信紫姬是個例外,她只是母親的形象在年輕身體上的詮釋。紫姬是高貴的信徒。她有如藤壺妃子那樣的一張完美側臉。我卻無法對她印象深刻。
源氏迷戀母親,所以他追求比他年長的六條所。
我還是喜歡小時候看過以后被我鄙棄的六條所。六條所是最愛源氏的人。
只可是真正的感情是不能摻和到這個局里的。所以她最最不幸。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7
從最開始的看不進去又不愿意放棄,選擇了用書代替,變煩躁為平靜,將此看完了。
這本書更好的讓女人了解男人的心思,告訴作為女人一定要自重自愛,有自己的底線。不要因男子帥氣,有錢,有權,甜言蜜語而將自己出賣,因為這些都是不可信的。最好的依靠與寄托,永遠只是自己而已。
作為一個男人,無論源氏與熏君他們是自己心中多么向往的對象,切忌重蹈覆轍,他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告訴了作為一個男人,不光只有其“本能”與“天性”,所做的一切都有因果,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最初,每個自己親自忽略的,都將是你此生獨一無二所應該珍惜的,只不過非得讓自己陷入怪圈,失去了才知珍貴。還是做一個好男人,癡情于一人比較好。
作為有能力的人,無論何時都在不斷學習,所以愚鈍的我,更應該奮進讀書,不斷來充實自己的世界啦。
作為一個領導者更不能義氣用事,讓自己與他人陷入困境,有時候不說明了,倒是處理事情最好的方式,凡事要以大局為重置。
作為一個人,更是應該讓自己對待生活應存有敬畏之心,無論生活是什么樣,切忌勿讓情緒掌控了自己,把自己變成混沌。對待每件事都應該積極樂觀,無論結果好壞,最起碼,自己一直開心,對得起活著的每一天。對待自己的世界觀更應該時時更新,勿讓自己一時想法而而武斷,因為你不知道的是許多,而你的“自以為”只是皮毛。對于觀點的交流更是應該永遠給自己一條退路。[微笑][微笑]
看完這本書真是長進不少,學了不少,改變不少。相對來說強烈推薦豐子愷翻譯的書更有味道。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8
源氏物語讀后感
篇一:讀源氏物語有感**《源氏物語》與《紅樓夢》之異同摘要:《源氏物語》與《紅樓夢》是不同時代的兩部非常經(jīng)典的古典**。
它們通過對貴族社會腐敗的政治和日常生活的細致描寫,對封建貴族社會進行了批判。
在她們的筆下,同時揭露了貴族社會的腐朽的生活現(xiàn)狀,但卻在展現(xiàn)的方式上各有所不同。
關鍵詞:古典**、貴族社會之腐朽、愛情與性《源氏物語》是公元1000年左右,日本女作家紫式部著成的世界上第一部,也是最長的長篇寫實**雖然。
作者通過描寫《源氏物語》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愛情故事,描述了當時貴族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蕩生活。作者以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面貌和特點。
《紅樓夢》則是曹雪芹在在清乾隆年間,也就是公元1780左右著成的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級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xiàn)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繼《源氏物語》之后,《紅樓夢》也在世界各國流傳起來,關于兩部著作的討論也開始興起。
有人認為,《源氏物語》是日本的《紅樓夢》;更有人說中國的《紅樓夢》是受《源氏物語》影響和參考才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
七百年后,兩個世界的作品在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上有何異同?一人物形象上:《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的男主角以及女性角色的形象上。
兩者中的男主角光和寶玉都是自幼生的風流倜儻、瀟灑風流,十分惹女孩子喜歡。
對二位的形象描寫在兩部著作中多次進行大篇幅的描寫。
這只是在外形上他們二者十分相像,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性格上也有著出奇的相似。
光和寶玉都非常喜歡女孩。
尤其是外形漂亮又有才能的女子。
二者在作品中和身邊無數(shù)的女孩有著曖昧或者是有著性關系,對女性既尊重又玩弄。
而兩篇著作中的女性角色也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
《源氏物語》中有一大批被政治目的逼迫和訓練出來的年輕的女子,她們來到統(tǒng)治者身邊,不管是否真的愛著統(tǒng)治者,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迷惑統(tǒng)治者,祈求自己能得到統(tǒng)治者的寵愛,為統(tǒng)治者生下繼承者,光宗耀祖,是自己的家族升官進爵。
當然,從中也不免有一些例外者,比如空蟬與浮舟具有反抗性格的婦女形象;同樣,《紅樓夢》中的女性角色整體的命運也是顯得如此悲慘。
在《紅樓夢》中,真正掌權的人物是其中的“老夫人”,不僅如此,在龐大復雜的家族下面,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男女主人,如“王熙鳳”、“王夫人”等。
于是,《紅樓夢》中的女性們,不僅要爭取獲得未來男主人寶玉的寵愛,還要在大大小小的主任身邊卑躬屈膝,唯唯諾諾,甚至被自己的主子逼得投井自殺。
“金釧”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因為同《源氏物語》中相同的原因,被家族利用,送進深不見底的后宮,從此失去自由。
例如“賈元春”。
二虛空傷感情緒,宗教思想:“人生只是一場夢,虛幻的世界,一切都是假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凈”這兩句話,分別出自《源氏物語》與,《紅樓夢》,不同的話語,都同時表現(xiàn)出了,二者的虛空傷感情緒。
在《源氏物語》的結尾,“光源氏”容顏不在、老態(tài)龍鐘,獨自一個人孤獨惆悵的在那里發(fā)呆,身邊兒時的玩伴還在,他們笨拙的踢著小時候他們經(jīng)常玩的蹴鞠,可是,大家都老了,在也不是以前那些俊秀的臉龐了,還有那些美麗的女子,都已物是人非,已經(jīng)不在了??“光源氏”眼中的一切都沒有了意義,繁華過往的一切都是虛空。
《紅樓夢》最后的結局也是一片死寂,所有該走的不該走的的都消失了,那些美玉一般的人兒不是香消玉損就是削發(fā)為尼,往昔堅不可摧的大觀園也在風中搖晃,傾然欲墮。
兩部作品的結局如此凄涼,表現(xiàn)出強烈的空虛感和悲傷感。
三婦女的反抗:封建社會都是一個男女地位十分不平等的社會,即便《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相差700多年,都逃不掉封建社會迂腐、封建的思想制度。
二者都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劇命運。
在封建社會,婦女是貴族政治斗爭的工具,是貴族的玩物,是一夫多妻制的犧牲品。
在《源氏物語》中,“光源氏”身邊有無數(shù)年輕貌美、德才兼?zhèn)渑?,這些女子之間勾心斗角、明爭暗斗、彼此結下深仇大恨,經(jīng)常會為了爭寵而奪人命。
但是“光源氏”不以為然,只顧享樂淫逸,還不斷的增加妻妾,幾乎只要是女人,都統(tǒng)統(tǒng)和她發(fā)生關系。
而在《紅樓夢》當中,家族長輩為了給家族增加繼承者,會刻意安排一些女子為男主人進行性啟蒙教育。
這些荒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多么可悲。
四種關系:關系和墮落的生活是對政治腐敗的反應。
兩部作品都包含著令人不齒的**關系,都毫不掩飾的揭示了封建貴族腐朽之深重。
在《源氏物語》中,“光”和繼母“藤壺”發(fā)生的不正當?shù)年P系,“寶玉”和“秦可卿”的曖昧關系,都是違背倫理道德的。
他們兩人的作者都毫不掩飾,直面貴族社會的丑惡事實,在讀者面前揭露封建統(tǒng)治階級**腐朽的生活狀況,因此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生命并不長,具有很大的諷刺意義。
五創(chuàng)作手法上,采用寫實主義。
《源氏物語》與《紅樓夢》一樣都對作品中人物形象、服裝發(fā)型、美食建筑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書中描寫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每個人身上都有非常明顯的獨特之處,無需過多描寫,一言一語都讓人感覺到她們那些或溫柔或冷清或完美或高貴,或是如平民般的安詳?shù)鹊鹊男男浴?/p>
但她們的結局大多是走向悲劇,這讓人無法忍受,直到她們哭泣。
《紅樓夢》作者巧妙地用諧音人名表達了自己的寫作思想;作者紫式部也敏銳的察覺到王朝貴族社會的種種矛盾,特別是貴族內(nèi)部爭權奪利的斗爭,但是她對政治斗爭的反映,多采用側寫的手法,少有具體深入的描寫。
然而,我們?nèi)阅芮逦目闯錾蠈淤F族之間的回想傾軋、權力之間是貫穿全書的沉浮,主人公的融入沉浮都與之密不可分六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源氏物語》中,不乏有一些寫鬼神附體,鬼神作怪,報復復仇的文字,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具有的不可沒滅的佛教因果報應思想;而最親篇二:源氏物語讀后感“??高高的紅葉林陰下,四十名樂人繞成圓陣。
嘹亮的笛聲響徹云霄,美不可言。
和著松風之聲,宛如深山中狂飆的咆哮。
紅葉繽紛,隨風飛舞。
《青海波》舞人源氏中將的輝煌姿態(tài)出現(xiàn)于其間,美麗之極,令人驚恐!插在將軍中將王冠上的紅葉散落一地,仿佛比將軍中將的美貌要好。
左將軍在皇宮前庭摘了幾朵菊花,插在皇冠上。
其時日色漸暮,天公仿佛體會人意,灑下一陣極細的微雨來。
源氏中將的秀麗的姿態(tài)中,添了經(jīng)霜增艷的各色菊花的美飾,今天大顯身手,于舞罷退出時重又折回,另演新姿,使觀者感動得不寒而栗,幾疑此非人世間現(xiàn)象”不由自主地在文章的開頭援引了這段話,我想這是每個初讀《源氏物語》的人都會陷入的一種境地吧。
對于主角光源來說,這種無休止的遐想大概是每個人都產(chǎn)生的。
紫式部在塑造光源氏這一形象時,不惜重墨潑灑,進行多方面的美化,為其平添了種種優(yōu)秀,甚至是超乎常人的特質(zhì)。
一個容貌出眾,儀態(tài)秀美,才華橫溢,聰明穎悟,風流倜儻,儒雅俊秀的貴族赫然出現(xiàn)在每個初讀此文的人的腦海中,幾近完美無缺。
他一墜地,就有著“人間少有,清秀如玉”的容貌,7歲讀書,從此便精通詩文,吟詩彈唱無所不能,此外還顯露出經(jīng)世濟民,輔佐朝政的能力和雍容大度的政治家風范,在宮廷的權勢斗爭中表現(xiàn)出退讓容忍的態(tài)度。
其次是對于光源氏的仁慈,博愛,善良,多情的贊美,“秉性仁慈,德澤普及萬民,扶窮救弱,拯救濟危,善舉不可勝數(shù)。
”;在情場上,對女人有情有意,是個始終如一,從不變心的癡情者,“即使是對于那些不是他所深愛的婦女,也決不輕易遺棄,而總要給以照顧。
”那些被光源氏眷養(yǎng)在六條院的女人們似乎的確是驗證了這一事實,只是她們可能多半是表面繁華而內(nèi)心辛酸的吧。
光源家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與當時整個社會對一個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馳,對光源家族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雖然他從不改悔,但心理還是有慚愧的。
源氏每天忙于尋求幽會的機緣,非常辛苦地東鉆西營,只要聽說**有可能的美女,他都要派人打聽,然后親身前往。
他不僅出入宮廷貴族之家,也不惜屈尊到市井貧民人家探望;對女孩子不論出身高低,一律平等看待。
因為過去的女孩子不能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這讓他開了很多玩笑,不采花就是聽信人們的傳說而誤打誤撞。
對他的這種行為宮廷從上至下的態(tài)度是不屑的。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情仆人都要發(fā)出譏笑,背后議論他無孔不入;父親桐壺帝也因為六條妃子鄭重地向源氏發(fā)出批評:“象你這樣任情恣意,輕薄好色,勢必遭受世人譏評。
”說時臉色甚是不快,源氏也只有恭恭敬敬地聽訓的份。
中國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說法,日本當時作為深受中國影響的一個東方國家,對女人及情感在人生中的地位和比重的觀念想來也不會相差很遠,而源氏的做法當時顯然是異類。
和同時代的男性相比,他對女人整體上有著一些憐香惜玉的感情,他一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女人身上的,對于與他接觸的女人都盡量善待,包括象華散里、未摘花等長相不漂亮的女人也在他的保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他在這方面是樂此不疲,心甘情愿的。
從這方面說,紫式部是把他當作平安時**想的男性貴族形象來寫的。
但同時,源氏也存在著矛盾和動搖的缺失。這些矛盾和弱點集中在一起。在當時社會觀念的縱容下,人性中的丑惡往往在《源氏》中顯露出來。
在一個比他弱小的女人面前,他強硬而粗魯,更多地考慮自己的需要。
比如他強迫空蟬,與朧月夜的第一次相遇也帶有**的成分,尤其是對軒端荻的**,紫式部用“浮薄少年的不良之心”加以感嘆。
他對自己和女人采用兩套衡量標準。
源氏自己受欲望趨使,卻瞧不起聽從肉體欲望和感情召喚的女人,對朧月夜時冷時熱;自己偷東摸西,卻不能忍受三公主的不貞。
而與那些愛他的女人最大的矛盾是,他無法調(diào)和自己的欲望和理性之間的矛盾。在事實面前,欲望驅(qū)使他從一個女人到另一個女人,無止境。
然而,光源的問題不僅在于一時的欲望,更在于他對愛情的過度追求似乎并非表面欲望的難以滿足。他有妻子,有妃嬪,有無數(shù)的情人,這一再表明,男人女人沒有感情是不好的。
由于源氏只有在女人這里才能找到他的自尊、價值以及駕馭全局的主動感,他的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是長久地與女人周旋,因此他的深層欲望表現(xiàn)為對女性美的貪得無厭的追求上。
他把這當成一生的事業(yè)去作,而不是得到一個、兩個女人就滿足了,也不是得到愛情就滿足了。
一個男人如果把自己的深層欲望放在社會中去尋找滿足,雖然可能摔得頭破血流,隨著成功的標桿不斷升高而欲求無限,悲劇居多,但起碼這種生活態(tài)度是受到社會主流的肯定和尊重的,如果有所成就就更能錦上添花。
而一個男人把自己的精力和理想放在追求女性美上,想閱盡人間美色,就太離譜了。
首先他是無法得到社會正統(tǒng)力量的肯定的;其次,女性美千差萬別,無法窮盡,**有極致和盡頭呢?再次,對于象光源氏這樣的追求者來說,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個,最好的永遠是得不到的那一個,這幾乎是一種規(guī)律和定數(shù),悲劇不發(fā)生他是不會停下來的;最后,就象吃了太多的美味造成味覺遲鈍一樣,經(jīng)歷的太多,即使遇到最適合自己的,麻木而遲鈍的大腦也早已不知道珍惜了。
因此,雖然源氏也曾屢次發(fā)誓,要守著紫姬這樣一個人安心生活,雖然他在自己的行徑面前有懺悔、有苦惱,但他的生活早已成為一種慣性,無法控制,離最初的幸福愿望越來越遠了。
當紫姬黯然死去時,光源氏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傷害及對自身生活的破壞,而此刻的他已經(jīng)是52歲的人了,可能他也感到累了。
書中寫他53_60歲之間遁世在嵯峨院,大約死的時間也就是這個時期,隱遁的源氏也不再是世間的源氏了,人間的源氏一定要悲劇才能喚醒他,一定要等到生命之火快熄滅時才醒悟,從這個角度說,人的本性真是愚鈍?。∫彩菑倪@個角度開想,源氏物語可能部分的觸及了人性中本質(zhì)的東西。
篇三:源氏物語觀后感源氏物語觀后感本篇采用了倒敘及插敘的方式講述了平安時代,一個名叫光源氏的美貌男子一生所經(jīng)歷的情愛糾葛。
光源氏是天皇與桐壺皇后所生的皇子,但在光源氏出生后不久,母親桐壺皇后就因病離世。
而當時的天皇因為深愛桐壺皇后另娶了樣貌與桐壺皇后極為相像的藤壺為后。
當年幼的光源氏覲見后母時,目光與藤壺皇后溫柔對視,而當時皇后的那句對白仿佛就已注定他們之間感情的牽絆。
光源氏,一個像光一樣俊美的男子,在漫天櫻花樹下浮現(xiàn)熒幕,他的俊美,他的一笑一瞥,如同太陽的光輝般熠熠奪目。
但就是這個俊秀無雙、神一般的王子,卻有著一顆多情的心。
這是天下所有遇見他的女子的悲哀。
光源氏身邊的女子,想盡一切辦法讓光源氏多愛自己一點,讓光源氏多在身邊留連片刻,但誰也無法真正擁有這個光一般的男人。
劇中這些美麗的女子個個都錦衣玉食,卻個個郁郁寡歡,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即使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藤壺皇后,也不能留住自己的青春,無法留住光源氏的心。
或許是對已故母親的眷戀,亦或許是對世間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占有欲,才造就了光源氏的風流多情。
為了逃離身邊女子的糾纏,光源氏決定出家。
卻在途中意外發(fā)現(xiàn)與初戀藤壺皇后極為相似的紫上,因此帶回處所親自教導撫養(yǎng)。
后紫上去世,光源氏恍惚不可終日,最終出家,不久就隨紫上而去。
影片快結束處,紫氏部和《源氏物語》里的女主角紫上相擁在一起,紫上在紫氏部的懷里哭泣,象在母親的懷里哭泣一般。
或許紫氏部將自己的人生歷練,寓于書中,向世人述說著那個充斥著不平與無奈的年代。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9
川端康成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所做的講演上也曾指出:《源》是日本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巔峰,他自己也不能與其相比較。這雖有幾分自謙的成分,但是這數(shù)千年來《源》確實影響著日本文學的發(fā)展,至今,仍無人能超過這部著作。
日本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在歧視女性的傳統(tǒng)大行其道的同時,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它大概可以被看成是中國的《紅樓夢》,因為其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出場人物達到四百之多。
《源》主要講述了平安時代里日本貴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為核心,帶出了眾多與之關系曖昧的女性??撬恼?,出身高貴氣質(zhì)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陸續(xù)有了藤壺、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愛的女子。相繼和光源氏親近的女人還包括櫳月夜、夕顏、六條御息所等十數(shù)位貴族女性?;蛞蚺加錾?,或有宿世之緣,書中大量寫實的白描讓貴族們糜爛而又出奇優(yōu)雅美麗的生活橫陳在讀者眼前,相隔千年卻始終魅力不減。對于異國讀者而言,弄明白這部著作的首要問題是心隨意動,在沒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涂之前先領略到日本文化里美麗和曖昧交錯互動的氣氛。
《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一生擁有眾多女人,一經(jīng)和他有了或長或短的關系,他都會供她們生活之需,多方關照她們的生活。但他的最愛卻是藤壺女御,她既是他的繼母又是他的初戀“情人”。“光源氏”的生母桐壺更-衣在他年僅3歲時就在周圍女人的妒忌聲中憂郁病逝,其父桐壺天皇又娶了與桐壺更-衣容貌酷似的藤壺女御。自此“光源氏”便把對母親的一腔思念和愛轉移到了這位繼母身上。他的父親念他自小缺少母愛,囑咐藤壺女御多多親近他。不想,這一對美麗絕倫的非親生的母-子之間在日常的耳鬢廝磨中產(chǎn)生了不應有的感情,發(fā)生了亂-倫的事情,竟然還懷上了孩子。藤壺女御貴為“后妃”本應儀態(tài)萬方,母儀天下,一時的沖動釀下了如此大禍,心理的壓力可想而知,她懷著對天皇的愧疚之心,又為肚子里的小皇子的前途命運擔憂,日夜害怕事情敗露大禍臨頭,只得硬起心腸,割舍愛情,斷然拒絕“光源氏”日后的求歡,毅然決然疏遠了“光源氏”。
而“光源氏”對異性的愛慕和幻想是被這位繼母喚醒的,他始終無法將愛轉移到同樣高貴而美麗的妻子“葵姬”身上,只因桐壺天皇的一句“童發(fā)已承親手束,合歡雙帶結成無”和左大臣的“合歡朱絲綰同心,只愿深紅永不消”就結成了這門看起來門當戶的姻緣,但婚姻的紅線并不能將這對美麗的人兒拴在一起,身份高貴的“葵姬”又放不下“架子”撒嬌撒癡承歡自己的男人,“葵姬”只得像一朵寂寞的鮮花悄悄地枯萎,最后凋謝了。
源氏物語觀后感 篇10
從同事手中借閱豐子愷譯本的《源氏物語》已久,讀后,一副惘惘然的樣貌。雖說它屬于經(jīng)典的日本古典文學,卻因中國有了絕世的《紅樓夢》,所以總覺得它份屬小兒科。加上書中語言的重復,事件的堆砌及結構的松散,讀后竟有大失所望之感。唯獨書中那天生容貌?麗,才華蓋世的皇子光源氏,以其風流多情的性格,在心中留下了稍可回味的東西,像甜醬一樣,能滲出一絲柔和而膩人的味道。至于書中所映射的日本思想,因自身潛力問題,加上本身對日本歷史文化不甚了解,能看出的實在不多。如果說是為了解當時日本的人文地理,風俗民情的話,單單一本《源氏物語》也是遠遠不夠的。
在物哀時代的日本,一生光鮮的源氏公子終因無法脫離欲望橫流的丑惡環(huán)境,竟沒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在皇宮貴族權利相互傾軋下,他也有過和寶玉一樣的迷惘和大起大落,但權利和諂媚的魔力,讓他只能以任性的姿態(tài),任憑無際的黑暗吞噬自我黑夜的靈魂。而寶玉不是,寶玉能始終持續(xù)至純至美的心靈,決不容許有令人惡心的骯臟來玷污心中那份圣潔的情感,哪怕厭世出家也要維持心中這份信念!
源氏公子對女人傲慢和輕蔑的態(tài)度,并不能給他自認為完美已極的外表增添光彩,卻使一顆原本善良的心蒙上一層厚厚的塵垢,讓他在眾多情人面前根本看不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真正感情,只能隨波逐流地追尋所謂的歡樂與幸福,到頭來卻成了他一生的空虛和痛苦。好在還有個例外的未摘花,人家用她那至誠至忠之堅持讓他在那虛假的繁華中享受一絲清新的芳香。
《源氏物語》給自我?guī)淼倪€有一絲細細的悲涼。在那樣的時代,女人總會自我給自我釀造杯具,不是屈從,便是脫離塵世,這真的很殘酷?;蛟S作者紫式部也以前是緣于這份心緒,才會讓《源氏物語》在濫情博愛中折射出時代的杯具。
一種說不出的心結,一股寂寥悵惘之情自然也就裊繞于四周,久久散之不開……
以上就是《源氏物語觀后感匯集》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源氏物語觀后感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57308.html
源氏物語觀后感相關推薦
更多>-
我的童年觀后感匯集 本文旨在詳細解釋“我的童年觀后感”的概念、特點以及應用場景。那么如何抓住作品名中的重點進行撰寫呢?視角不同,對電影的理解也會有所差異。為了更好地領會作品所蘊含的內(nèi)涵,不妨撰寫一篇觀后感來深入體驗和探究人生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同時,需要時將本頁收藏起來,可以幫助您輕松找到所需的信息。...
-
學會感恩觀后感匯集八篇 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把教案課件準備好,每位老師都應該他細設計教案課件。只有做好教案課件的前期撰寫,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識要求。那好的教案課件應該包含哪些內(nèi)容?以下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學會感恩觀后感匯集八篇”,僅供參考,我們來看看吧!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人的一種本能。但由于我們需要感謝的事情太多,如...
- 感動中國觀后感(匯集七篇)12-24
- 真愛觀后感03-15
- 2024摔跤吧爸爸觀后感(匯集14篇)12-26
- 楊六斤觀后感匯集14篇12-18
- 網(wǎng)觀后感03-16
- 青島觀后感01-17
- 演出觀后感12-29
- 憤怒觀后感12-24
地震演練活動總結7篇03-24
- 高考文案高級感通用03-03
- 阿房宮賦教案9篇03-24
- 實習頂崗報告總結(熱門9篇)03-24
- 一百米加油稿通用十三篇03-24
- 婦聯(lián)干部競聘演講稿12篇03-24
- 2024專題研究報告03-24
- 植玫蘭生物光感祛斑怎么樣12-11
- 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工作總結03-24
- 傷感心酸句子(匯集134句)03-24
- 銀行應急預案(錦集十二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