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錦集六篇。
經過筆者的精心整理和慎重選擇,我們隆重呈現最新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敬請各位老師根據事先準備好的教案和課件內容給學生上課,每位教師都需要認真籌備教案和課件。教學大綱是教師進行有序教學的重要指導,希望本文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28頁例2、做一做及練習七4-8題。
教學目標: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觀察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這些人進行分類。]
2.小組討論。
[說出自己是按什么分類的,又是怎樣記錄分類結果的?]
匯報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4人。
按性別男和女分:男6人,女6人。
[可以把分類的結果整理在統(tǒng)計表中。突出統(tǒng)計表的簡潔性。]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體會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可以怎樣分?請?zhí)钤跁系谋砀裰小?/p>
2.分圖形(第3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題,然后填在(2)題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組結果。
3.分圖片。(第31頁的第5題。)
[啟發(fā):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組動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們找到了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據每一個不同點都找到一種分法呢?學生自選標準把動物分成兩類,并用簡單的統(tǒng)計表呈現出來。(①按照行進的方式分為飛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fā)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5.混合練習。(第31頁的第6題)
[引導學生理解象形統(tǒng)計圖或簡單統(tǒng)計表中數據所表達的意思:①說說圖中呈現的是什么統(tǒng)計結果。②問學生:小烏龜這一項上涂了3個圓圈,表示什么?是學生真正理解象形統(tǒng)計圖的含義。]
四、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32頁第7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引導:剛才大家想到了許多分類的方法,通過交流我們也聽到了別的同學的想法?,F在就請大家用學到的方法來給小組里的同學分類,你能有幾種分法?]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yōu)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五、總結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學生自選標準進行分類整理,從而認識和理解了簡單的統(tǒng)計表,并學會了用簡單的統(tǒng)計表呈現分類的結果,最終學生感受到了: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體會到了不同分類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一、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計算順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筆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
28+34
52-20
二、導入新課,學習新知。
我對大家剛才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國運動員們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情況讓全國人民也非常滿意,你們想知道他們得獎的情況嗎?
1、出示表格
金牌銀牌銅牌
321714
2、根據表格編一道兩步試題。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組內討論該怎樣計算?
5、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指名說師板書。
32+17+14=63
師:這幾位同學真聰明,說出自己的方法,你們喜歡用這種方法?好!現在你們就用這種方法來比試一下,看誰做的又快又對!
6、完成
35+26+24
師:大家看一下,我們剛才在計算時用了幾個豎式?誰能只用一個豎式就能算出來呢?
你是怎樣想的?師板書
35+26+24=85
師:真棒!現有我們把原來的兩個豎式合成了一個豎式,比原來簡便多了,這就叫“簡便寫法”。
好!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連簡便寫法都能自己想出來??磥硐旅娴倪@道題也難不住大家了。不過也說不定,你們中間會有個“小迷糊”,看看誰愿意當小迷糊!
7、試一試:
(1)對學生提出要求:先敘說題用兩個豎式來寫,然后再把兩個豎式寫成豎式的簡便寫法。
(2)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所做的黑板上的這幾個題,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師板書課題。在用豎式計算連加和連減的時候,我們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用兩個豎式來算,第二種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叫“簡便寫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整理數據、作出決策的過程。2.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用不同的形式呈現數據。3.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4.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感受統(tǒng)計的必要性,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5.學會與人合作,積累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矛盾情境,激發(fā)統(tǒng)計愿望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看了一場體育比賽,可熱鬧了,想看看嗎?
生:想!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正在進行哪些體育比賽?(課件播放兩個小朋友介紹體育比賽的場景,如下圖。)
男: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天氣多好呀!今天我和一群小伙伴兒來到操場上,進行一次體育比賽。
女:瞧,多熱鬧呀!有跳繩的、跳遠的、拔河的,還有打乒乓球的??粗麄冞@樣熱鬧,我也想參加跳繩比賽了。
男:那我們組織一次跳繩比賽吧!女:不行,萬一同學們不喜歡怎么辦呢?
男:是呀,該組織什么比賽好呢?女:這樣吧,我們去問問同學們喜歡什么比賽吧。
男:好吧!(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拔河的同學。生2:我看到有打乒乓球的同學。生3:我看到有的同學在跳遠,有的同學在跳繩。
師:今天,我們也要組織一次體育比賽,(板書課題:組織比賽)大家最想參加什么比賽?在小組中大聲地說一說。(學生自由地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在全班說一說?生1:我最想參加跳繩比賽。
師:好,我們就組織跳繩比賽,讓大家都參加,你們有沒有意見?
生2:我不同意,因為我不喜歡跳繩。生3:我也不同意,因為有些同學不喜歡。
師:糟了,大家意見不統(tǒng)一,那我們組織什么比賽好呢?快想想辦法吧!
生1:我們去問一問同學們最喜歡哪種比賽。生2:對,我們去調查一下。
(評析教師巧妙運用熱烈的體育比賽場面,在學生的對話中營造出一個積極的、歡快的活動氛圍,讓學生想要去調查,讓他們在矛盾的心情中體驗想盡快知道組織什么比賽好呢這種情感沖動,感受數學與身邊事物的密切聯系。)
(二)實施分組調查,體驗統(tǒng)計過程
師:為了幫助大家調查,我送給你們一件小禮物。瞧,這是什么?(屏幕展示統(tǒng)計表)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人
()人
()人
()人
()人
師:請把統(tǒng)計表找出來,放好(學生動手找統(tǒng)計表),現在它要對同學們說幾句悄悄話。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統(tǒng)計表。我今天要幫助大家調查你們最喜歡的體育比賽。第一,請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體育比賽;第二,每個人只能說一項;第三,一位同學說的時候,其余人要認真聽,組長在我的第二排中作記號,比如用○△等方式;第四,把每項比賽的總人數寫在我的()里。大家聽清楚了嗎?
師:比一比哪組的同學調查得又快又準確。開始?。▽W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最喜歡體育項目的人數。)
師:4組的同學速度最快,我送給他們一只漂亮的小青蛙。大家向他們學習,其他同學加油!
師:(全部調查結束后)哪一組的同學愿意把統(tǒng)計表給大家展示一下?(小組組長進行匯報,將統(tǒng)計表貼在黑板上。)
組1:我們組有6個人,我們是用畫☆的方式記錄的。我們組最喜歡拔河的有2人,最喜歡打球的有1人。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
☆☆
☆
☆
(2)人
(2)人
(1)人
(1)人
(0)人
組2:我們組有6人,我是用打的方法記錄的。最喜歡拔河的有3人,沒有喜歡跳繩的同學,最喜歡打球的有2人,最喜歡跳遠的有0人,喜歡其他活動的有1人。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3)人
(0)人
(2)人
(0)人
(1)人
組3:我們組有6個人。這是我們的統(tǒng)計表,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
△
△
(4)人
(1)人
(1)人
(0)人
(0)人
生1:我發(fā)現喜歡拔河的人比打球的人多。生2:我看到喜歡拔河的人最多。
師:喜歡拔河的人最多,那我們組織拔河比賽怎么樣?
生3:不行,我不同意,因為有些人不喜歡。生4:我們再問問其他同學吧!
組4:根據我們組的統(tǒng)計表,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正
(5)人
(0)人
(1)人
(0)人
(0)人
生:我發(fā)現喜歡拔河的人比喜歡打球的人多一些。
組5:你們覺得我們組填得怎樣?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
○○○
(3)人
(3)人
(0)人
(3)人
(0)人
生:我覺得填得很美麗,記號也畫得很整齊。
組6:我們填得好嗎?給我們說一說吧!
拔河
跳繩
打球
跳遠
其他
(3)人
(2)人
(1)人
(0)人
(0)人
生1:我覺得你們調查得很仔細,調查的人數和記錄的人數一樣多。
師:是呀!大家都調查得很仔細,我送給每個小組一只聰明的小青蛙。(貼青蛙圖)同學們都調查得很仔細,你覺得在調查中我們應注意些什么?
生1:我們在調查的時候要把統(tǒng)計表講的悄悄話聽清楚。生2:組長要認真聽大家的發(fā)言,把統(tǒng)計表填準確。
生3:我們在說的時候只能說一項比賽,不能說多了。生4:組長調查的時候要不重復,不漏掉一個同學。
師:講得很好!聽清楚,填準確,不重復,不漏掉。我們可以用統(tǒng)計表的形式表示每項活動的人數,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更清楚地表示喜歡每項活動人數的多少,它就是統(tǒng)計圖。(屏幕展示統(tǒng)計圖)
師:今天,我們用一種涂色的新方法來制作統(tǒng)計圖。在涂色的時候要注意:統(tǒng)計圖的一格表示一人。比如一組有2人喜歡拔河,就在拔河這一列從下往上數2格,用畫斜線或全部涂色的方法把這2格涂上顏色。(教師示范涂色和畫線。)現在請大家觀察統(tǒng)計表,請每位同學在統(tǒng)計圖上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你們組參加各項活動的人數。(學生觀察黑板上粘貼的統(tǒng)計表,填涂統(tǒng)計圖。)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讓大家參觀一下?
生1:我們組喜歡拔河的有5人,我就從下往上涂了5格;喜歡打球的有1人,我就從下往上涂了1格。我涂得好嗎?大家說一說!生2:你涂得很漂亮,沒有涂錯。生3:你涂得很準確。
師:同學們做的統(tǒng)計圖真是又快又好!可是,這次是我們全班組織比賽,要知道全班最喜歡拔河的、跳繩的、打球的、跳遠的和喜歡其他活動的各有多少人,怎么辦?
生1:我們把這些數都加起來。生2:我們把全班喜歡各種活動的人數都畫出來。
師:好,這里也有一張統(tǒng)計圖,一起來涂涂看。(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電腦課件上的統(tǒng)計圖。)
師:大家?guī)椭宜阋凰?。(學生口算各項活動的人數:喜歡拔河的有20人,喜歡跳繩的有5人,喜歡打球的有6人,喜歡跳遠的有4人,喜歡其他活動的有1人。)
師:看著這張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生1:我發(fā)現喜歡拔河的同學比喜歡跳繩的同學多得多。生2:我發(fā)現喜歡跳繩的同學比喜歡打球的同學少一些。
生3:我發(fā)現喜歡拔河的同學最多,喜歡其他活動的人少一些。
師:你們真是會觀察的好孩子。你們發(fā)現了這么多數學問題,我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一共調查了多少名同學?
生:我們一共調查了36名同學。
師:現在我們班要以參加各項比賽人數的多少來組織比賽,你們覺得咱們班組織什么比賽好呢?為什么?
生1:我覺得我們班組織拔河比賽最好,因為喜歡拔河比賽的人數最多。
生2:我也覺得組織拔河比賽好,參加拔河比賽的人多,大部分同學都喜歡。
師:我們按照調查的結果,今天下午就組織拔河比賽好嗎?生:好!
師:統(tǒng)計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每個同學喜歡什么體育比賽,還讓我們知道喜歡什么比賽的人最多。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組織讓大多數同學都喜歡的體育比賽了。
(評析通過分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在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對統(tǒng)計信息進行分析和表達;在多種形式呈現統(tǒng)計結果的過程中,學生體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教師在整個統(tǒng)計活動中,發(fā)揮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適時進行點撥與評價,使學生對統(tǒng)計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有了充分的認識。)
(三)分析現有數據,作出簡單決策
師:在比賽結束后,我要發(fā)給大家好喝的飲料作獎品,請看,這是我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喝的飲料以后制成的統(tǒng)計圖。(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同學們,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我看到同學們喜歡喝的飲料很多,有果汁、牛奶、可樂、汽水和其他飲料。
生2:我發(fā)現喜歡喝果汁和喜歡喝可樂的人同樣多。
師:你從這張統(tǒng)計圖中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邵老師買飲料的時候要買果汁和可樂。
師:是嗎?那喜歡喝牛奶和汽水的同學可不高興了,因為沒有他們喜歡喝的飲料。
生2:我想您應該把果汁、牛奶、可樂、汽水和其他飲料都買了,這樣就大家都喜歡了。
師:你的建議真好。是每種都買同樣多嗎?
生3:不,我們把果汁和可樂多買一些,牛奶、汽水和其他飲料少買一些,因為喜歡喝果汁和可樂的人很多,喜歡喝牛奶、汽水和其他飲料的人要少一些。
師:你真是一個會想辦法的好孩子。老師送給你們組一根大香蕉。(貼圖片)
(評析教師運用統(tǒng)計結果構建問題,將數學思考與統(tǒng)計分析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認識統(tǒng)計圖表的基礎上,學習作出簡單的決策或建議,樹立統(tǒng)計意識,培養(yǎng)統(tǒng)計觀念。)
(四)結合生產實際,自主統(tǒng)計活動
師:同學們都喜歡喝果汁嗎?生:喜歡。
師:那現在老師帶你們去參觀果汁廠,你們愿意嗎?(課件播放果汁廠場景。)
師:果汁廠的叔叔知道咱們這里盛產各種水果,他很想知道你們家里種了哪些水果,你能夠用今天學習的統(tǒng)計知識來告訴他嗎?生:能。
師:統(tǒng)計可以幫助叔叔知道什么?生1:統(tǒng)計可以幫助叔叔知道每個同學家里有什么水果。
生2:統(tǒng)計幫助叔叔知道全班同學的家里哪種水果最多。
師:請大家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調查每組同學的家里種了哪些水果。家里有幾種水果就說幾種,把它填在這張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中。比一比,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學生分小組制作統(tǒng)計圖,教師指名匯報,再利用課件完成全班同學家里種植水果情況的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統(tǒng)計圖。)
組1:我們組種桃子的有3家,種梨子的有2家,種葡萄的有2家,種蘋果的有0家,種其他水果的有0家。
組2:種桃子的有2家,種梨子的有1家,種葡萄的沒有,種蘋果的有1家,種其他水果的有2家。
組3:種桃子的有1家,種梨子的有3家,種葡萄的有2家,種蘋果的有0家,種其他水果的有1家。
組4:種桃子的有4家,種梨子的有3家,種葡萄的有0家,種蘋果的有2家,種其他水果的有1家。
組5:種桃子的有0家,種梨子的有1家,種葡萄的有1家,種蘋果的有1家,種其他水果的有0家。
組6:種桃子的有3家,種梨子的有1家,種葡萄的有4家,種蘋果的有0家,種其他水果的有1家。
師: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給叔叔提一些什么建議?
生1:我看到了種桃子的最多,種蘋果的最少。
生2:我想到了要是再多種一些蘋果,果汁廠生產的蘋果汁肯定要便宜一些。
生3:我想對叔叔說:生產桃子果汁和梨子果汁好,因為種這兩種水果的最多。
(評析結合家庭種植和生產需要,組織學生綜合運用剛學到的統(tǒng)計知識,將統(tǒng)計的全過程來一次演練,鞏固統(tǒng)計的基本方法,熟悉統(tǒng)計的基本流程,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同時,將調查的對象從單項向多項擴展,深化本課的教學內容。)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關于統(tǒng)計的知識,在生活中,你還可以利用統(tǒng)計的知識調查身邊的事情,比如:你家里一天用多少只塑料口袋?全班同學一周用幾枝鉛筆?只要我們用明亮的眼睛仔細觀察,用智慧的大腦認真思考,就會發(fā)現統(tǒng)計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
(評析課末,教師把學生學習的目光從課內引向課外,指給學生課外統(tǒng)計的內容和方向;把思考的余地留在課外,暗示數學學習的廣闊天地在生活中。)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學習方法掌握得較少,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側重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這節(jié)課中,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在組織比賽這個活動中,由組長帶領組員一個一個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然后請組長根據調查的方法和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再由大家觀察統(tǒng)計表,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繪制統(tǒng)計圖。這次活動只是初步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調查的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第二次是在果汁生產這個活動中,讓學生運用調查的方法。組長成為這次活動的組織者,讓大家為了完成調查任務而進行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交流溝通,培養(yǎng)團隊精神。2.充分運用激勵性評價。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體現。同時,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和對學生評價方法的指導也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在這節(jié)課中,我非常注重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在學生的兩次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完成學習任務有先有后,我對先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說:你們的速度真快!你們看,大家都在向你們學習。對于那些速度比較慢的小組,我更多的是采用鼓勵的方式,比如:別著急,相信你們一定做得很仔細。運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對那些速度快的小組起到鼓勵的作用,還在全班樹立了榜樣,讓大家都向他們學習;而對于慢的小組,讓他們減小心理壓力,使他們感覺學習并不困難。在評價中,我不僅經常運用激勵性語言,還注重給學生象征性的鼓勵,如:在小組調查最喜歡的體育比賽結束后,我對每個調查方法好、結果準確的小組都要送給他們小青蛙做獎勵,讓學生明白: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會有收獲。
不過,我覺得還有兩方面做得不夠。第一,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加強。一年級的學生,探究的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沒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重視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第二,還應加深對統(tǒng)計意義的理解。在組織比賽飲料購買水果生產這三個活動中,可以通過老師介紹、師生共同探討和學生獨立說出統(tǒng)計意義這三個過程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意義的理解。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我對大家剛才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國運動員們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情況讓全國人民也非常滿意,你們想知道他們得獎的情況嗎?
1、出示表格
金牌銀牌銅牌
32 17 14
2、根據表格編一道兩步試題。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組內討論該怎樣計算?
5、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指名說師板書。
32+17+14=63
師:這幾位同學真聰明,說出自己的方法,你們喜歡用這種方法?好!現在你們就用這種方法來比試一下,看誰做的又快又對!
6、完成
35+26+24
師:大家看一下,我們剛才在計算時用了幾個豎式?誰能只用一個豎式就能算出來呢?
你是怎樣想的?師板書
35+26+24=85
師:真棒!現有我們把原來的兩個豎式合成了一個豎式,比原來簡便多了,這就叫“簡便寫法”。
好!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連簡便寫法都能自己想出來。看來下面的這道題也難不住大家了。不過也說不定,你們中間會有個“小迷糊”,看看誰愿意當小迷糊!
7、試一試:
(1)對學生提出要求:先敘說題用兩個豎式來寫,然后再把兩個豎式寫成豎式的簡便寫法。
(2)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后從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教師根據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數法、接數法便不再出現或很少出現。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鞏固內化,發(fā)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匯報:
生1:從9中拿出2,與8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2:從8中拿出1,與9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6】
一年級的下冊數學教案3篇
數學老師要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每個一年級數學老師都要知道如何寫一年級數學教案,它能夠讓老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一年級的下冊數學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一年級的下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具準備:投影8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筑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里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wěn)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說說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wěn)固啊
(多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要豎著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說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yōu)槭裁茨芊诺钠椒€(wěn)呢?(因為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說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說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匯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系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么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說得好!
學生聯系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fā)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圓柱會滾,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2、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一年級的下冊數學教案篇2
單元教學目標:
1、發(fā)展觀察、操作、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2、過觀察實物,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會進行辨認。
3、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4、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測量。
5、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的長度。
第一課時: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出示玩具汽車,學會觀察物體
第一步:
1、觀察玩具汽車,學生分別站在汽車側面和后面兩個不同的方向觀察。
2、分別把玩具汽車的側面和后面對著全班,讓學生說一說這是誰看到的?
3、小結: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讓學生站在玩具汽車的側面和后面觀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2、與同伴進行交流。
第三步:
1、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說一說。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進行觀察物體。
二、實踐操作,鞏固觀察方法
1、第1題:下面哪一輻圖是淘氣看到的?
(1)先說說淘和笑笑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
(2)給淘氣看到的打勾。
2、第2題:它們看到的是哪一面?連一連。
(1)說一說小貓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連一連。
3、第3題:看一看,說一說。
先讓學生自己讀題按要求完成題目。再交流評議。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體?
三、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在家找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做好記錄。
第二課時:桌子有多長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疑問
1、估一估、說一說: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2、小組討論:你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課桌有多長?
3、小組代表發(fā)言,說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筆、文具盒、書、本子、橡皮等)
二、學習厘米與測量方法
1、疑問過渡:為什么我們同學說的數都不相同呢?該怎么呢?
2、為了讓我們得到數據相同,我們要用相同的工具來測量,要用相同的單位來計數。我們可以用“尺子”。
3、認識尺子,學習厘米。
(1)出示尺子,認識尺子。
(2)認識刻度,學習厘米。先估計1厘米的長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每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也可表示為1cm。
4、聯系實際,說一說什么東西的長大約是1厘米的?
5、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
6、說一說你的測量結果與測量方法。
7、小結測量方法:把一端對準0刻度,根據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讀出數值。
三、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1、第1題:先讓學生估計并說一說大約數;再請學生進行測量;最后讓他們看看自己估計得是否準確?
2、第2題: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錯的題目,說說怎樣量才正確的?我們在測量時應注意什么?
第三課時:去游樂園
教學目標: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對米的概念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師:去年我們參加了體檢,大家還記得咱們的身高嗎?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guī)湍懔恳涣?,有沒有長高啊!長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課題米的認識。
二、學習米
1、估計“1米”大約有多長。
2、感受1米的長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邊物體的長度有1米的東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個厘米。
板書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計教室里物體的長度,然后再進行測量。
三、實踐練習,鞏固知識。
1、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是怎么想出來的。
題目:P16試一試。
2、一張課桌大約有多高。
誰猜對了?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學生觀察圖,然后獨立完成。
完成后核對。
5實踐操作p17第4題。
四、總結
這堂課你感覺學什么最難。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第四課時:估一估,量一量
教學目標:
1、能選用恰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教學重點: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單位。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讓學生估計我們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長?
2、師生測量。
當出現不足1米時,學生討論如何來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來表示。
二、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1、試一試
(1)講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長是——-m——-cm
(3)門的高是——-m—cm
(4)從地面到窗臺的高是—m——-cm
學生先估計,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體的數值。填寫。
2、練一練第1題,
同桌合作,先估計,再進行測量,然后再把正確的數值寫在數上。
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
3、估計淘氣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
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后,再獨立完成。
核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
內容是P19第三題。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組里交流,誰比誰高,誰比誰矮?然后小組里進行測量。
三、實踐運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長度大約是10米?
(2)到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活動。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課后延伸
回到家里,對自己家里的一些物體先進行估計再測量。
一年級的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計算方法的過程,并掌握計算方法。
2、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能積極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發(fā)展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看!(出示實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兩串)。
2、教師舉起左手的糖球,提問:老師左手拿著多少個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結:一串糖球有10個,三串糖球就是3個十,是30,兩串糖球是2個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學例題。
提問:看著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一共有多少個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個?右手比左手少多少個?)
求一共有多少個糖球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0+20=?
提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談話:你想怎樣算?
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來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討論,然后說給全班同學聽。
小組內討論后,組長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板書算式的得數。
(學生可能會說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也可能會說因為3+2=5,所以30+20=50。)
談話: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整十數,(板書課題)同學們的算法都很好,我們的好朋友也來了,看看他們是怎么算的?
課件顯示以下情境(圖畫加聲音)
小蘿卜:我是十個十個地數,30,在數兩個十,是40,50。
小蘑菇: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是50。
小辣椒:因為3+2=5,所以30+20=50。
小結:我們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樣,在以后的計算中,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算就用哪種方法算。
2、教學“試一試”。
提問:剛才,我們提的那個問題可以用減法來計算?你會列式計算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30-20=10。
提問: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可能會說因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說3個十減2個十是1個,就是10。)
小結:同學們自己動腦思考并與同學合作,學會了一些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做題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
三、練習鞏固,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說說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第一組、第二組題讓學生按組計算。
出示第三組的第1題,讓學生自己寫出相應的第2題。
讓學生自己出一組這樣的題并進行計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題情況。
3、“想想做做”第4題。
談話:請大家把書翻到第5頁,看第4題,小鴨子20+20找到了它的媽媽40,其他小鴨子找不到媽媽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媽媽嗎?在書上畫線連一連,連好后同桌同學互相檢查。
4、“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請看第5題,我們來做開火車的游戲。仔細看圖,你知道火車怎么開嗎,說給大家聽聽。學生在方框里填數后,一人報得數,全班學生一起訂正。
5、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3、6題。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教學后記:以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性高。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錦集六篇》一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幫助您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作用,如還需更多,請關注我們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專題。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52116.html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新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新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一單元認識圖形內容...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本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急你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本”,我們后續(xù)還將不斷提供這方面的內容。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系列9篇12-21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00字合集01-28
-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數學樂園》教案07-29
- [收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精選05-01
-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用數學》教案08-04
- 「熱門教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4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00字模板12-03
-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匯總07-30
牙齒矯正,潛水一年也值得03-31
- 適合圣誕節(jié)表白發(fā)的句子(集錦116句)01-29
- 寫悲傷的作文九篇01-29
- 考試做檢討書集合01-29
- 2024體育活動心得范本六篇01-29
- 在天上的日子作文熱門01-29
- 聽講課的心得體會01-29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九篇01-06
- 倉儲合同書(合集12篇)01-29
- 寫游樂場的日記模板15篇01-29
- 同學會邀請函匯總6篇01-29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錦集六篇01-29
- [收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精選05-01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00字合集01-28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本01-04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系列9篇12-21
- [收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精選05-01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通用版02-21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00字合集01-28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系列9篇12-21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00字模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