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通用。
如何與教案合理的配合來掌握課堂節(jié)奏呢?教育體系是以感官基礎,以思考為過程,以自由為目的,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就能夠讓教學計劃步驟推行。在寫教案時要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您可以從以下新聞報道了解關于“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的最新進展,希望您分享本頁內容與您朋友!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 篇1
蘇教版數學教材從四年級(上冊)起,每冊都編寫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單元?!靶纬山鉀Q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課程目標之一,教材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的單元,就是為了貫徹落實課程目標。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長期數學教學中不斷地培養(yǎng)的,是通過各個領域內容的教學逐漸形成的,單獨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單元,能加強策略的形成和對策略的體驗。
我嘗試著上了一堂解決問題的策略課——替換,本課教學用替換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替”即替代,“換”則更換,替換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替換,充實思想方法,發(fā)展解題策略。仔細思量不難發(fā)現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等量替換的思想學生應該有所接觸,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當他看到“小杯的容量相當于大杯的1/3”這句話時他會想到一個大杯的容量就等于三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替換的思想一觸即發(fā),把1個大杯換成3個小杯就可解。可以讓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只需關注差生即可,本課的設計我關注的是以下幾點:
1、差數關系的替換何時出現?
替換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對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好處。編者編排本單元,不是為了增多題型、增加學習難度,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替換的機會,提供進行替換的載體,例題只是指點思路和方向。學完例1之后,是對倍數關系的替換進行鞏固還是直接出現差數關系讓學生再次沖浪?我選擇了更換例題的條件,
①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前者鞏固了對倍數關系的替換,后者因為替換作為一種策略應該讓學生經歷“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已有經驗——重組新的認識”的過程,有了前面替換的經驗學生就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已有經驗,相同之處是也知道了兩種杯子的關系,但現在的條件是“一個大杯比一個小杯多20毫升?!币粋€大杯換幾個小杯?——只能換一個,但換了以后會怎樣呢?——總量發(fā)生變化。經過一番思考替換的具體方法找到了。
2、通過對比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本節(jié)課我進行了兩次比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學生采用了兩種替換策略,一種是把大杯替換成小杯,另一種是把小杯替換成大杯。我讓學生思考: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從而揭示了替換的目的在于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第二次對比是在倍數關系和差數關系的替換的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明晰:倍數關系替換后總量不變,而差數關系替換后總量發(fā)生了變化,從而能在更高的層面上把握替換策略的要領。
3、如何處理好學生思維差異的問題
替換的策略——尤其是相差問題的替換,學生盡管知道替換的方法,但對于替換后總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不少學生模糊不清,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如何協調這種差異,一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讓學生明白替換前后的變化,一是給學生時間和鼓勵。在教學中我發(fā)現把6個小杯替換成6個大杯總量增加6個20毫升,有的學生不甚理解,動畫的演示能幫助學生理解,但對一小部分孩子還是存在困難,讓學生分別從圖中指出原來的橙汁和還需增加的橙汁,能促進更多學生的理解。我們只有本著承認差異,尊重學生的態(tài)度才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
4、課中利用媒體輔助教學,大量的習題利用課件出示,大大的縮短老師抄題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教學大小杯替換時,利用電腦演示替換過程,生動直觀的演示讓學生清楚的知曉方法,極好的突破了難點。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 篇2
我班的教室在3樓,每次小朋友排隊下樓梯時,都會手扶著幼兒扶手。由于扶手是沿著樓梯的走向加設的,扶手會由上而下越來越貼近樓梯臺階。所以孩子們就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走一段樓梯的最后幾階時如果手不離開扶手的話,身體就必須彎下來或蹲下來,看上去就像人變矮了;而轉到下一段樓梯后,站直身體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長高了。孩子們對這個游戲樂此不疲,覺得自己仿佛是個魔術師。為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fā)情況轉化提煉為數學知識,我先在區(qū)域活動中投放有關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幼兒在探索感知一段時間后,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不會正確使用比較高矮的方法,對必須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還不甚理解,對兩個物體高矮差別不顯著的比較易出錯等等,有部分幼兒使用“高”、“矮”的詞不當,把“矮”講成“低”等等。于是,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著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顒与y點是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通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fā)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后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后,通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 篇3
《將心比心》這篇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卻能夠帶給讀者很大的震撼力,很適合作為德育的范本。因此這節(jié)課我很注重讓學生通過朗讀和交流讀后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與學生一起感悟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有層次的導學中,讓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fā)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達到“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性。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纯茨囊恍〗M概括得既準確又精練。這樣,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我認為本次課的成功之處在于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入情入境地體會“將心比心”的深層含義。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 篇4
我執(zhí)教了科學課《植物的葉》。課堂上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探究為中心,小組合作學習。由于三年級學生還不能從事獨立完整的探究活動,所以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上。此外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教學前讓學生去收集樹葉,并提出要求,這樣學生就會到自然中有目的的觀察和采集,同時就會有不同的收獲。再通過課上的觀察學生就會發(fā)現很多問題。牢牢記住抓住問題開展探究,具體事物來自生活身邊,容易讓學生接受,具體明確,指向性強,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過程。課始,讓學生對帶來的材料分類,這時,學生的思維是無序的,感性的。后兩個活動把學生的思維梳理清楚,讓學生明白分類方法。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習得和掌握方法。這幾個活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就像剝筍,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分類是建立在對比的基礎上的,通過比較分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1、沒有抓準核心的內容,課題是《植物的葉》,教學應讓學生認識到葉子的多樣性,上完課后讓學生有一種“自然界葉的種類真多呀!”的感嘆。 2、出示具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葉過多,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應有意識的指導學生篩選海量信息,找最有效的信息。(可這樣操作:不同的小組分發(fā)代表性的葉子,有的組是形狀方面的,有的小組是葉緣方面……) 3、在最后部分的拓展,將搜集到的葉做成粘貼畫或標本。因時間關系指導不到位。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 篇5
《購物小票》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14----15頁的教學內容,在這節(jié)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將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發(fā)展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勵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搜集數學信息、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借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fā)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并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3、通過創(chuàng)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發(fā)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再激發(fā)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欲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并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fā)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系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于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通用》一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幫助您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作用,如還需更多,請關注我們的“教學反思四年級”專題。
教學反思四年級相關推薦
更多>- 四年級數學下冊《連除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05-27
-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通用3篇01-01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精選04-17
-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03-07
- 四年級英語教學反思通用4篇12-23
- 最新四年級英語教學反思通用精選02-07
-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模板(通用8篇)04-27
-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6篇01-30
大熊山教案反思9篇05-03
-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范文9篇05-03
-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及反思(通用6篇)05-03
- 校園消防安全班會教案精選05-03
- 四年級班長競選稿01-09
-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2篇05-03
- 四年級名言警句09-29
- 幼兒園大班國慶節(jié)主題教案8篇05-03
- 胖胖豬減肥教案反思通用05-03
- 蜘蛛開店教學反思(通用5篇)05-03
- 糖葫蘆小班教案600字05-03
- 連除教學反思四年級通用05-03
- [薦]教學反思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集錦04-04
-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5-25
- 四年級語文上冊《風箏》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