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
[參考]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通用。
為人師表,當認真負責。通過教案我們可以了解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準備的教學方案。那么有沒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教案呢?經(jīng)過收集并整理,88教案網(wǎng)為你呈上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篇1】
角的度量是小學數(shù)學教材第八冊第單元的內容,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計量角的常用單位是“度”,認識表示度的符號“?!?;二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這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射線和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和計算角的和差的基礎。課中知識點較多,而新知識又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師講,學生看的形式。這節(jié)課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積累感性認識,逐步形成較為熟練的測量技能。
通過目測大小比較接近的角來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認識量角器是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法。其次是讓學生自學課本,了解內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邊操作邊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新知:設置了幾個判斷題,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看到內外圈刻度的區(qū)別,明確我們在讀熟的時候是讀的哪個數(shù)。然后通過實際度數(shù),猜一猜的小游戲,鞏固了這一知識點。最后回到開課時的問題:“角2和角3哪個大?”學生用量角器就可以輕輕松松解決問題了。在實際上課的時候,課堂情況千變萬化,與我們的設計是會有出入的。學生不會完完全全按照我們預設的情境去一步一步走完課,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定的課堂應變能力。
認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數(shù)和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學生來說是較為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在此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感知,學生極易發(fā)現(xiàn)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但中心點學生發(fā)現(xiàn)較難。可在課上有一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我的量角器上有一個小洞”。又有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我的量角器上沒有小洞,中間有一個相交的點”。此時我及時捕捉學生觀察中的亮點,順著學生的思維及時引導學生認識了這個小洞、相交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還有學生反反復復搞不清楚如何做到“兩對齊”,如果角是端端正正的角,他能正確測量,角發(fā)生變化,就找不到中心點了,好不容易中心點對齊了又那條零刻度線又偏了。我就讓他先找點,點對齊了再找線,一步一步來,還是可以正確測量的。在測量角的大小時,電腦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體上量角器的移動使學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時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課件的演示效果較好,而且節(jié)省時間,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縮短學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時間,觀察和比較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就課堂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手段,它更應與學科進行整合?,F(xiàn)代信息技術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帶來了樂趣,更給人以啟迪。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力求使電腦從教師的演示工具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篇2】
這是一堂練習課,主要是鞏固昨天學習的度量角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度數(shù)的方法。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辫b于此,本堂練習課,我摒棄了簡單重復的量角練習。從量角的基本方法復習、重現(xiàn),到量不同方位角時量角器的擺放,以及內圈、外圈度數(shù)的確認,每個環(huán)節(jié),力圖解決學生實際量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難,鞏固量角的方法。
本堂課練習形式多樣,動手操作與理性辨析相結合,個人練習與他人合作,集體交流相結合。尤其是競賽量角和分工量角,學生表現(xiàn)積極。避免了練習課的枯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順暢,氣氛活躍。本節(jié)課教學既注重對獲取知識過程的探究,又把握住對探究結果的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訓練落到實處。教學時,書中的每道習題都深入挖掘,將其價值最大化。雖然時間稍多些,但效果明顯。本堂課練習題目層次分明,從最基礎的量角器擺放、讀刻度的練習,到靈活量角訓練,再到拓展練習,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力求提升學生的能力。通過練習,絕大部分同學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并且熟悉了量角的一些技巧,比如有選擇的確定始邊,適當?shù)难娱L所量角的邊的長度。
教學中,仍然存在少數(shù)學生對量角器的擺放不夠熟練,練習時還有個別學生對讀內外圈刻度把握不準的問題。學生量角時由于重合頂點與邊不夠精準,量出的角會出現(xiàn)些許誤差。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在后面的復習和作業(yè)時跟進,個別學生需課后輔導。
綜觀這堂練習課,總體上達到了預設的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真正掌握了量角的方法。由于容量較大,學生速度還不夠快,后面拓展部分練習時間不夠充分。P20第7題可考慮分工合作,為后面教學留出時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篇3】
角的度量這一課,要求學生能達到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shù)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會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并能根據(jù)角開口方向的不同,確定一條邊為0度,選擇量角器內圈(或外圈)數(shù)據(jù),按正確的方向讀出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shù).
這對于許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量角器中有兩圈數(shù)字,且順序相反,學生往往分不清該讀哪圈,往哪邊數(shù).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過整十幾度還是差幾度未到,方向不同則數(shù)法不同.過去的教案手冊中有建議用兒歌幫助學生讀過難關的,如:"中心對頂點,底邊對0線,他邊看度數(shù),分清內外圈."這種兒歌能朗朗上口,但對于難點問題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分清內外圈"只是目標,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決難點的策略,必須分析造成難點的原因.我認為學生之所以分不清內外圈,找不對數(shù)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靜止的圖形而非動態(tài)的過程,他們將角的兩邊孤立地量度,以為像量線段,看鐘表一樣,只要把一邊對準0度,另一條指著幾就讀幾.如果學生能把靜態(tài)的角想象成從0度開始,慢慢打開,而度數(shù)隨之增加的動態(tài)過程,我想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認為應采取"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的教學策略,并通過三個層次的活動來實現(xiàn).具體實施如下:
活動一:
伸展運動.我?guī)е鴮W生把兩手臂伸開,當作角的兩條邊,把身體當作角的頂點.他們跟著我從兩臂重合開始,一臂不動,另一臂慢慢展開,并一起讀: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時停下來感受一下.然后繼續(xù):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導說:我們可以這樣想象,所有的角都是從0度慢慢張開的.
這個活動學生很感興趣,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到角從0度張開的過程.雖然所指度數(shù)并不精確,但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動態(tài)變化奠定了最直觀的基礎.
活動二:
穿針引線.剛才的肢體動作只是粗線條的感受,而第二個活動則開始進入精細化的認識了.學生已經(jīng)在課前預習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匯報后我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畫出一條射線,再用一根帶黑線的針從射線的端點處穿出.這樣,紙上的射線和穿出來的黑線就能形成動態(tài)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擺在上方,在實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來.從0度開始,師問:"這時角的邊所對應的刻度有兩個:0度和180度,該讀哪一個往下數(shù)的時候數(shù)內圈還是外圈"學生很聰明,立即回答說"讀0度,該讀外圈."隨著老師緩慢地拉動針線,學生從外圈0度開始,也逐一讀出了相應的數(shù)據(jù),一直讀到180度.接著,我又換了一個方向,從另一邊的0度開始,這回學生反應可快了,"讀內圈,因為這次的0度在里面!"……
學生在動態(tài)中進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數(shù)的變化過程,并明白了當選擇不同方向為0度時,讀數(shù)方向也隨之改變的原理.這一活動為學生度量靜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礎.
活動三:
筆尖指路.這一活動則是測量完全靜止的角了,也是本節(jié)課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我在實物投影中呈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角,提出問題:"這個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樣展開的嗎"學生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把右面的邊視為0度,慢慢展開;另一種是把左面的邊視為0度而慢慢展開,同學們認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開方向,我們共同確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從0度開始,用筆尖順著數(shù)據(jù)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動,邊移動邊讀出整十,整五的數(shù),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條邊,將度數(shù)準確讀出.
結束了三個活動后,我問學生:量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學生回答說:"一定要從0度開始順著數(shù)下去."是的,這正是量角的關鍵,他們學會了.課后,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檢查,發(fā)現(xiàn)雖然還是有些學生出錯,但為數(shù)不多,而且只要面對面稍作指導也就懂了.聰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進行加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則乖乖的從0開始,順著方向將可見的度數(shù)一一讀出.雖然速度會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練后就會快起來.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篇4】
課前思考:
(1)角的度量一是學生在學習過長度和面積的測量后,圖形與幾何中圖形的另一內容?!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有關圖形的測量的具體目標有很多,這些目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建立測量的度量單位、二是掌握有關圖形的測量的計算方法、三是運用測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追其根本是建立測量的度量單位。因為沒有這個作為基礎。后面的目標就變成了空中樓閣。所以本節(jié)課的定位應該是在學習了長度和面積之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如何度量角。建立其角的度量單位。為后面學習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做好準備。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之前。已經(jīng)知道了長度、面積的度量單位和度量工具。但是沒有把度量的相關內容建立起。因此,幫助學生感受度量角的意義和認識度量單位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1°產生發(fā)展過程,以及形成量角器的雛形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所以教學課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一系列的直觀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度量單位,形成量角器的雛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度量意識。
(2)角的度量一是建立在孩子已經(jīng)通過靜態(tài)定義角的概念和動態(tài)的旋轉角的演示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并知道他們的大小順序關系。以及直角、平角、周角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為接下來學生要學會使用量角器去準確測量角,去畫出相應的角做鋪墊,為后續(xù)的三角形、四邊形的內角和以及多邊形的內角和拓展延伸打好基礎。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角度量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以及1°角的產生和更大角的產生和度量。上課初始我通過創(chuàng)設玩滑梯的三幅情境圖,讓學生選擇想玩哪個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角的大小不同,那如何去比較大小呢?學生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可以用重疊法去比較,可以借助直尺去測量角的張口等方法都值得肯定和鼓勵,其中班里的一個男孩子雄說:“除了剛才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三角尺中的一個角做為標準去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1比標準小,∠2和標準相同,∠3比標準要大,這個思路值得鼓勵和肯定,也就是借助標準,那我現(xiàn)在有了標準,能不能準確知道這個角的大?。靠梢宰寣W生動手嘗試操作用自己的學具去量一量角并標出結果,引導大家發(fā)現(xiàn)一個相同的角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結果引發(fā)認知沖突,這是因為度量工具的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從而引出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這里可以復習長度、面積的測量過程中的測量工具、測量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建立起度量意識,克服第一個難點。
那么統(tǒng)一了一個標準之后都去測量一個角發(fā)現(xiàn)是這個角這樣的8份還要多一些,那多的那一些怎么辦呢?能不能舍去?不能,舍去后就不夠準確了,那為了更加精確還有什么方法呢?倒逼學生產生出一個小的度量單位的產生,也就是選擇的這個度量標準越小,測出的結果也就更加準確,長度單位有1厘米,面積單位有1平方厘米,那角的單位呢?學生會自然想到1°。從而水到渠成引出什么是1°角,1°角將一個360°的周角進行平均分,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自己用筆去畫一畫,描一描感知1°角的大小,那2°角呢?3°角呢?5°角呢?10°角呢?(1°角不好找,十進制10°角就一目了然)那20°角呢?是兩個10°的角,是20個1°的角,那30度呢?60度呢?90度呢?120°呢?180°呢……充分去認識角的度量是對標準的累加,為量角器的形成做很好的鋪墊。
正如數(shù)學家華羅庚所說:“數(shù)(shù)是數(shù)(shǔ)出來的,量(līànɡ)是量(līánɡ)出來的。”可謂是概括出了度量的精髓,用在這節(jié)課的解釋也是恰如其分。路漫漫其修遠兮,向青草更青處漫朔。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篇5】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合知識背景出發(fā),既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yōu)勢新奇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時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從而處于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引起強烈的探索欲望。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就在自我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本事。
2、充分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度的概念十分抽象,以往教師指著量角器比劃,學生聽的無趣,聽了半天還是一頭霧水。而經(jīng)過課件演示:古希波來人認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后分為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學生聽得入神。動畫演示,并在不一樣位置著色閃動。這樣既使“度”的概念形象化,并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
以上就是《[參考]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通用》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度量教學反思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度量教學反思相關推薦
更多>-
范文參考:6.5角與角的度量教案范文簡短 550字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范文參考:6.5角與角的度量教案范文簡短 550字”,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教學目標:1.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計量單位度,并認識1角的...
-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 尊重和了解學生的個性,是打開學生心靈窗口的金鑰匙。每個老師都應該在上課前把教案寫好。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記錄教學效果。你掌握了教案的寫作格式規(guī)范嗎?經(jīng)過欄目小編精心整理,推出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夠喜歡并分享!...
-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匯總12-15
-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其一12-13
-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12-24
- 角的度量06-20
- [參考]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范文簡短通用01-18
- [參考]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2-27
- 角的度量教學思考如何寫11-30
- [參考]燈光教學反思最新通用12-19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反思8篇04-19
-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反思800字12-28
- 幼兒園中秋節(jié)教案活動反思通用6篇04-19
- 中班數(shù)學圖形教案反思7篇04-19
- 大班游戲正說反做教案反思(匯總5篇)04-19
- 初一語文春教學設計(集錦10篇)04-19
- 小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通用04-19
- 2023優(yōu)秀教案設計2000字通用04-19
- 大班區(qū)分教案及反思集錦04-19
- 拐彎抹角03-17
-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及反思(模板10篇)04-19
- [參考]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通用04-19
-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匯總12-15
-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其一12-13
- 度量教學設計精選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