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1000字精選。
教師的春風,日日沐我心。在老師教學時,教案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教案有助于教師適應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缺點,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88教案網編輯精心為你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請馬上收藏本頁,以方便再次閱讀!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1
1.營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新課程標準已經指出,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知覺——思維、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學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后者,因此使多數學生感覺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迫的。新課程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并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師生關系落實在課堂上,首先應該給學生以自尊,讓學生在擁有尊嚴的環(huán)境下愉快地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本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間始終保持著一種朋友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例如:“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24小時記時法,行嗎?”“你們覺得這位小朋友是一位稱職的播音員嗎?”………老師寬松的語言和語氣,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養(yǎng)和良好行為的習慣的養(yǎng)成就這樣滲透到課堂教學的細微之處。
2.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面向“未來”、重在發(fā)展。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關心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在這堂課中,也包括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到,面對我的學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師,而做能夠幫助與關心他們的好朋友,用激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努力后獲取成功。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應努力轉變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從欣賞每一個孩子,鼓勵每個孩子做起。學生做好事,有進步要鼓勵,學生做錯了,退步了,更應鼓勵,鼓勵其找出問題根源,重新邁進。我想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3.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改編教材備課,上課。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教師個性的教材知識。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這也是課程改革的意圖之一。本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了這一點:
課一開始,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入普通記時法,使得學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記時法,并為后面更好地區(qū)分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作了鋪墊,接著安排了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電視節(jié)目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現實場景中,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探索認知階段,我首先出示敲響新年鐘聲,時針指著12,說明了舊的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來臨。并切合鐘面的演示,時針轉了2圈,引導學生感知一天中有24個小時,能更直觀地認識24時記時法。另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24時記時法的實際用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2
口算乘法是非常有用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我們買東西算帳要用到它,在數學教學中乘法的估算和筆算都需要有口算的基礎,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有的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已經接觸了整十數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的口算題,已經會用先用乘法口訣計算再在積的末尾添0的方法來進行計算了,但是卻并不明白這樣算的道理。那么,如何能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如何能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溝通已有知識和數學結論之間的聯系呢?我是這樣來設計的:
一、在生活情景中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去游樂場玩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生活情景,進游樂場之前會遇到買票的問題。我設計了這樣的談話進游樂場之前要先買票,有時我們和家里人一起去有時我們和小伙伴一起去,去的人數不同需要的錢數也不同,今天就看你能不能算好帳。然后給學生提出要求,看著這張價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這樣的談話可以幫助學生溝通生活實際和數學問題的聯系。在買票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使孩子們感覺到數學知識能為生活服務,并且很樂意解決這些問題。
二、乘法意義的拓展。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兩個層次上進行了乘法意義的拓展。一個層次是在列算式解決問題上的:原來的乘法算式因數都是一位數,現在拓展到了兩位數。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得出:求10個2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來計算。老師接著追問那么求100個2,1000個2是多少呢?這讓學生體會到無論是幾個幾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計算來解決。第二個拓展是乘法計算方法上的拓展。學生在9乘幾的基礎上計算出10乘幾,再由10乘幾推出幾十、幾百的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意識到了,乘法口訣表里沒有的乘法算式,有的可以運用乘法的意義推算出得數,如310、510、910;有的算式通過轉化也可以運用乘法口訣來進行計算,如:320、3200、32000。
三、運用位置值的知識明確算理。
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探索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算理。在溝通算理時是運用了位置值的意義來使學生明確算理的,教學時教師始終指明:20的2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明白了算理就可以把這類題目轉化成表內乘法,計算出積后,再看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的方法來進行計算。上課時學生會說出各種各樣的算法,老師就可以問問同學們:你們是怎么想的,你這樣算的道理是什么?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先自己思考再通過老師的提問明確算理,激發(fā)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運用知識的遷移和再創(chuàng)造建構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理解了為什么有的積中0的個數會比因數中0的個數要多,如:2005=1000﹑506=300,加深了學生對于口算乘法方法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通過練習,大部分同學能掌握計算的方法,但遺憾的是有幾個學生對于添幾個零老是出錯,不是寫多了就是寫少了,當你問他時,他也知道,但是自己做就要出錯了,總是粗心大意!因而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習慣尤為重要﹗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3
認識圖形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各種操作活動。一是通過動手操作復習學過的圖形,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回憶學過的知識,從老朋友中來找新朋友。二是動中擺圖形,這一過程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對幾個圖形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對邊數命名圖形有更深的理解。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融入學習活動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這部分對于學生來講并沒有很大的難度,許多學生在學前已基本認識了這些圖形,但對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還很模糊。在做題時,要求他們把四邊形涂上顏色,他們把正方體也涂上了顏色。因此,在認識圖形的練習課上我很注意這點,要求學生看清題分清圖形。由于學生的年齡問題,有的時候學生在邊數多的圖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們在數邊的時候多數或少數導致錯誤,我在布置練習前教授了在學生做題方法中提煉的一個好方法:
比如一個這個圖形,我們事先不知道它是幾邊形,用個這好方法可以有準確又快,你想學嗎?學生積極性很高。方法介紹:為了不多數每條邊也為了不漏掉每條邊,每數一條邊的時候在它的邊上畫個小豎條,這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不會犯重數或少數的錯誤了,也不會把圖形認錯了!
這種方法學生很快用到了練習中,錯誤率大大減少。新方法掌握的都很快很好。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4
關于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曾做過3次不同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以上設計曾在20xx年杭州西博會和溫州市新課程教學展示會上作教學展示,從教學實踐看,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總體感覺比較成功。從學生實踐活動反饋看,大部分學生對提供的材料(長度或周長為幾厘米、幾分米的小棒、絲帶、橡皮、長方形等)或自主選擇的材料(教師、同學身高、書本封面周長)等估計得比較準,能真正借用腦里的尺子去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能較清晰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達到預期目標。為達成此目標,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體現在:
(1)從轉化中清晰概念。讓學生估計指定長度,先用手比劃,再把估計的長度畫出來,這樣就將腦里抽象的表象轉化成直觀的東西,可見可測,經歷一個從表象到物化的過程;再反過來,讓學生觀察實物、動腦想一想、估一估、動手量一量、比一比、調一調,經歷從具體物體到抽象長度表象的過程。如此相互轉化,使學生頭腦中的長度單位概念不斷清晰深刻,達到內化。
(2)在比較中明晰概念。對比是思維的基礎,是區(qū)分差異、糾正偏差的基本方法。在清晰概念、建立空間觀念的過程中,對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先讓每個學生不用尺畫出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調整糾偏,再次請學生自己定線段的長度,先畫再量、比,不斷調整、糾偏,接著結合身邊的實際例子如小棒、絲帶、學具盒、課本封面的周長等進行估量。這樣,讓學生在從估--量--比--糾偏的活動中,獲得一定長度線段的表象,并使表象從模糊到清晰,估計的結果從很不精確到不很精確,甚至精確,不斷鞏固清晰學生1厘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試圖達到把單位長度裝在腦子里的效果。在清晰長度單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長度單位的外延進行拓展,如由1厘米為一個長度單位拓展到把幾厘米看作一個單位,或根據已知物體的長度表象作標準,來對比估計,進一步清晰豐富長度空間觀念。
(3)在想象中發(fā)展空間觀念??臻g觀念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節(jié)課的始終,除了清晰長度單位概念外,本節(jié)課還有效地創(chuàng)設了由近及遠(如估手中的小棒--估臺上的隊伍長度)、由直到曲(線段--圈)、由橫看到豎看(橫放的絲帶--人的身高)、由靜到動(靜止的物體--學生站一排、圍成圈、拉成線)的情境,能見短想象長,見小圈想象大圈的長度等等,從而逐步發(fā)展長度空間觀念。
當然,學生估計意識的養(yǎng)成、估計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對估計系統(tǒng)性教學我個人認為:從教學時間上考慮,至少應安排三個課時。從教學目標上劃分:第一課時,重點是:清晰概念,以厘米為重點,即人教版第五冊安排的內容。第二課時,重點是:明確參照,以方法策略選擇為重點,如借助身上一柞、一庹、一步等作為尺子,討論感悟估長用庹,估短用柞、估路長用步,估豎長用身高作參照等策略,即針對具體問題靈活選擇估計的方法。第三課時,重點是實踐綜合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以上三節(jié)課,第一節(jié)清晰概念是估計的基礎,第二節(jié)選擇策略是估計的關鍵,第三節(jié)實踐應用,增強能力是估計的目的。當然,這三課時并非完全割裂開來、先后之分,更多的是相互相成,相互滲透,交互發(fā)展,只是課時教學的側重點不同。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膚淺看法,待于我今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懇請同行、專家們指正。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5
本課時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09-111)頁的內容,其目的是向學生滲透一些初步的現代數學思想方法,并用這些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鑒于此,我談談在我上完這堂課后的體會:
1、教學設計注意由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探究內需入手。新課引入時,我引用學生都很熟悉的《曹沖稱象》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對于本次課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等量代換的課題。新課主線是從設計西瓜如何換蘋果,在互換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換,到學生自身認知需要激發(fā)出的價值互換,由羊、豬、牛在蹺蹺板上的互換平衡,尋求出等量代換問題的解決規(guī)律。教學全過程是以問題為核心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并把問題隱含于具體的教學目標完成之中,激發(fā)了學生對問題探究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2、考慮到了學生初次接觸等量代換思想,在運用教材中,用換字入手,化解學生對等量代換的陌生感覺,同時又充滿了趣味。發(fā)揮了教材編排作用,不論是新課的引入到鞏固練習中的習題選擇,教師都注意發(fā)揮文本優(yōu)勢,既尊重教材,又靈活運用駕馭教材。例:重量相等到價值相等的代換。
3、引用課件,從而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讓課件幫助學生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重點。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于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
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在使用常規(guī)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tài)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用課件進行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他們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
如:把用4個蘋果等量代換1個1千克砝碼的過程形象地演示出來,使學生深刻理解一個西瓜和16個蘋果同樣重的道理。從而在腦中建立等量代換的表象,進一步理解該如何進行等量代換,從而比較容易的理解了這個學習的難點。
4、感到不足的地方,首先在代換的過程中應教會學生如何尋找代換中的中間量,其次是練習的層次、梯度略顯不夠,這也是此節(jié)教材安排上需探討的地方。學生對等量代換思想的理解本身較難,而教材展現的做一做、練習中的雞、鴨、鵝和大蘿卜、大白菜、胡蘿卜等圖例練習,盡管各有所要求,但練習平行性較大,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6
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廣播體操比賽的情境,研究體育中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增加了拔河比賽這一內容,將兩項體育比賽融入學校的體育活動,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學生也更加樂于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一個教學契機,讓學生經歷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在體操表演中,我班有50人,要站成方隊,至少去掉幾人,或增加幾人。學生將數學問題的解決與生活中的實際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實際中設計,解決問題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突出數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比賽中列表格的方法對學生來講是偏難的,但通過呈現方式的改變,將表格放手交給學生,請他們來分析這種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義的同時,讓學生學會用列表格的方法解決搭配問題。當學生對找到結果進行不同方法的探索,并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思考,以免重復與遺漏。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7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中口算乘法第一課時,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學生已有經驗,以及本課在本單元教學中的基礎作用,我將教學目標預設為:嘗試口算方法探究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體驗多種口算方法及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為重、難點。采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輔以教師點撥、精講的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不足之處:
1.借助實際問題學習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應的生活實例和問題情景,如郵遞員送信、送報紙的情景、小朋友買郵票的情景等,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景,讓學生發(fā)現、提出數學問題,接著探究口算方法,進而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我發(fā)現把探討口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學習材料飽含生氣,對學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為什么要口算,切實體會口算的意義和作用。把數學學習置于現實情境問題之中,是今天數學教學所提倡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認清這一點,并努力做好。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節(jié)教學,我預設了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旨在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以完善學生對口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堂教學中,學生均能主動參與學習,只是不太善于根據固有經驗遷移運用,對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夠準確。在這方面,我雖及時為學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顯??梢?,在這方面,我仍需加強學習、鍛煉,以便給學生做好點撥、指導。
3.提倡、鼓勵口算方法多樣化。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倡導學生運用、體驗多種口算方法,但實際教學中,卻發(fā)現多數學生方法單一,而且經我點撥后,未見很好的效果。課后,我深入思考,認為本班學生已學習過本節(jié)內容,應是教師曾強調:兩個因數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兩個因數的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所致。這也給我啟示,教學中,應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多角度思維,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通過比較、交流,培養(yǎng)學生能為實際問題選擇適當方法的能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感,而非簡單地教會為止。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 篇8
要“貨比三家”,當然首先要能比較這些小數(價格)的大小。在這一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尋“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一開始,學生舉手十分積極:
佩佩:先比元,都是8元,那就再比角,一個是5角,一個是2角,當然是5角大,所以8.50元>8.20元。
佳佳:把8.50元改寫成8元5角,8.20元改寫成8元2角,一眼就看出來,8元5角>8元2角,所以8.50元>8.20元。
到這里竟然再也沒有其他學生舉手,課堂上一片寂靜,我有點惱火??蓪W生看我越惱火,他們就越想不出方法來。
這時,程衛(wèi)星舉手了。此人成績不好,語文表達能力尤差,但上課舉手一向都很積極,只是都是一些沒頭沒腦,不著調的話,鮮有精彩之處。
可讓課堂這么冷著也不是辦法,姑且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吧。
程衛(wèi)星:8.50—8.20=0.3,所以8.50元>8.20元。
咦,不錯,小數減法還沒學就會了,我正想表揚他,下面其他同學開始嘀咕了:“這我也會……”
“會為什么不舉手?”我十分惱怒,正想開口,項露蘭又舉手了,又一個不著調的,想想還是也讓她說吧。
項露蘭:8.50和8.20,8一樣大,就用50—20=30,所以8.50元>8.20元。
誰知,又有人嘀咕了:“這我也會……”
我更加惱怒了……
課后,我靜下心想:第一,可能我太急躁了,每次都是這樣,一旦課堂上出現我認為是不該出現的冷場,我就急躁得很??墒俏以郊痹辏瑢W生就越緊張,就是有了好想法也不敢說,只有程衛(wèi)星、項露蘭這兩個似乎不知道看老師臉色的人才敢站出來。
第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才過了一個年,都長大了。程衛(wèi)星、項露蘭今天課上的表現真是令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過了一新年,他們又有了新的進步,慚愧的是我內心竟然用老眼光看他們。幸虧課上我讓他們發(fā)言了,還表揚了他們,以他們的性格,這一表揚起碼有三天的學習熱情,盡管很多時候還是不著調。看來以后我得嘴巴甜一點,話動聽一點,臉色好看一點,這樣學生就會更“活”一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1000字精選》一文就此結束,希望能幫助您在小學教學中起到作用,如還需更多,請關注我們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專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推薦
更多>-
「必備」三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1000字精選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必備」三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1000字精選,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斗忠环帧肥切W數學概念中比較抽象,...
-
三年級上冊認識分米教學反思1000字精選 辛勤的汗水是您無私的奉獻,桃李滿天下是您最高的榮譽。教案是教師整體能力的體現。教案往往可以體現出老師的教學思想和個人的能力。在寫教案時你一般會選擇什么方法呢?編輯花時間專門編輯了三年級上冊認識分米教學反思,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 浮力教學反思模板1000字精選12-11
- 最新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00字精選12-15
- 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反思模板11-27
- 三年級乘火車教學反思600字精選12-07
- 「必備」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模板900字7篇12-09
- 三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000字精選11-24
- [推薦]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隨筆1000字11-29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版12-23
等式性質教學反思范文合集12-29
- 【作文收藏】 小學三年級下冊作文最新模板09-03
- 三年級語文《乞巧》說課稿其一12-29
- 2023教案: 《看云識天氣》教案一篇12-29
- [推薦課件] 《猴王出世》教學思考范本12-29
- 讀讀小學三年級《金色的草地》_三年級讀后感150字_三年級有感范文08-23
- 小象的心愿中班教案1000字合集12-29
- 估算教學反思800字精選12-29
- 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案1500字(系列6篇)12-29
- 關于保護環(huán)境教學反思精選12-29
- 小刺猬搬果子教案1000字模板12-29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模板1000字精選12-29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版12-23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版系列10篇12-18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