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系列。
88教案網(wǎng)精選專題推薦:“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為了正常推進教學內(nèi)容,教師需要準備一份教案。教案體現(xiàn)了很強的計劃性。寫好教案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們的我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篇1】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huán)。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qū)W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zhì)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么?”“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jié)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于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于是,對于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將是我今后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篇2】
筆者到泰國任教第十一冊《漢語》科目已有三個多月了,教材是用的北京華文學院編寫的版本。該教材第十四課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內(nèi)容有刪改。
這篇課文共分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采用對比的寫作手法,用“北京”“倫敦”“熱帶”的“惡劣”,突顯“濟南真得算個寶地”。2—5自然段寫出了濟南山、水的溫晴。最后一個自然段點題,用簡短的句子收束全文,言簡卻情深。
本冊共有三篇寫景文章,在教學第八課《美麗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有順序地觀察景物,并通過描寫人物在景物中的活動寫出景物的“動”“靜”特點。《濟南的冬天》是本冊教材的第二篇寫景文章,通篇采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出濟南“溫晴”的特點。鑒于學生在學習第八課時,已初步接觸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并且他們也漸漸習慣了我的“高效”課堂,所以在執(zhí)教《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我把引導學生抓住修辭手法,賞析寫景文章的優(yōu)美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梳理學生的發(fā)言,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鍛煉他們“走進”文本的能力為本課主要教學方法。
當學生學習完本課生詞,能比較熟練朗讀課文,學習了第一自然段,感知濟南是“寶地”后,我請他們快速瀏覽全文,找出作者主要抓住哪些景物特征來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結(jié)論的。同學們借助我的課件,很快歸納出老舍是通過“山”“水”的美麗,為“寶地”“代言”的。我再請他們進一步找出哪些自然段在寫山,哪些地方在寫水,他們也能很快搜尋到信息。寫山的段落比較多,有2、3、4自然段,我就讓他們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進行學習。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避免逐段講解的枯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摸清學情,以便順學而導;二來,我能掌握分段學習的合作小組實力“強”“弱”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出現(xiàn)能力搭配不合理的情況,那么“弱勢”小組所選的段落就將成為我“扶一把”分析構(gòu)詞用句的“例子”。全班有部分同學選擇學習第二自然段,有部分同學選擇主研第四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沒有同學選擇,自然就成為“我的任務”。我采用聯(lián)想、想象的方法,帶領他們體會比喻、擬人的妙處,用補充原文中的色彩詞語的方法,讓他們快速發(fā)現(xiàn)作者抓景物色彩的方式寫出景物美的方法,體會作者對濟南的喜愛。然后,指導他們?nèi)绾芜M行組內(nèi)合作,比如:誰負責組內(nèi)成員紀律,記錄員該抓關鍵詞句進行記錄,匯報員要注意聲音清晰、響亮,姿態(tài)大方,匯報完畢詢問組內(nèi)、組外成員是否有補充或反駁等等,然后,我就放手讓他們自主走進文本了。
近六分鐘的討論結(jié)束后,他們各組的代表上臺匯報探究成果。老師將根據(jù)他們各組的發(fā)言質(zhì)量、紀律、參與度等各方面進行評分。從整個小組學習過程看來,他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氣氛熱烈,并能各抒己見。從匯報的效果來看,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抓住文本表達形式來理解內(nèi)容,體會作者感情。
分析第二自然的小組匯報:老舍把群山寫成小搖籃,讓人感覺濟南很小、很安全;他們還從“群山媽媽”對“濟南寶寶”說的話中,體會到,濟南能暖和、舒適地睡覺是因為有群山的保護。分析第四自然段的小組代表說:“我覺得濟南的山是一幅水墨畫,很寧靜?!蔽业男囊幌铝亮?,因為“水墨畫”這個詞對這些孩子來說并不十分熟悉,更何況老舍在這篇文章中沒有提起過“水墨”,他是從何解讀的呢?有同學舉手大聲問:“你是從哪兒看出來濟南的山是一幅水墨畫”時,我的整個世界就燦爛了。因為那個匯報的孩子說:“濟南的城里雖然狹窄,城外卻很寬敞。那么廣闊的地方,‘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輕松地‘臥’在大山的懷抱,可以看出山的寬廣、舒適;我還從房頂上‘臥’著點兒雪,看出這兒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諧?!钡紫骂D時掌聲一片。
這是我第一次放手讓孩子們比較獨立地分析文本。學期初,新接本班,孩子們的基礎并不很好,前半期主要教會他們?nèi)绾巫プh字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這一特征,教會他們識字的能力,和糾正每字一頓的讀法,采用“把意思緊密的詞語或詞組讀在一起”的方式抓朗讀,所以對于文章的分析,也只是挑選一些有趣的表達方式作為教學內(nèi)容,拓寬他們的視野,又可避免突增難度,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致。到后半期,因為孩子在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方法已基本建立,師生的配合也逐漸默契,(我對他們的自學紀律和自學能力非常重視,在此,因為篇幅原因,不便多作介紹),所以就有相對足夠的時間來探索文本表現(xiàn)形式。但老師提供的“梯子”少、僅由孩子合作完成的學習方式,這還是第一次。由這次的學習成果展示我想到了:
一、“字本位”和“語文一體”的教學觀,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
受印歐語系教學影響,對外漢語教學基本都是以“詞語”教學為主,漢字教學的趣味性、科學性、序列性長期被忽視。這不僅無法排除漢字識記、書寫方面的困難,而且對抓關鍵字詞深入文本造成嚴重的阻礙。這種小不能顧及“字”,大不敢涉及“文”的教學,從言語能力培養(yǎng)上抽掉了“讀”“寫”之“薪”,甚至“聽”“說”因為缺少“源頭活水”而興味寡淡,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不高,積極參與成長活動的情況難以出現(xiàn)。
《漢語》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在低、中段教學中,筆者更傾向于圍繞“字本位”教學觀,培養(yǎng)學說的聽、說能力。到了高段,因為學生的識字、寫字、用字能力較強,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明顯提高,“語文一體”的教學觀就應占主要地位,“讀”“寫”的內(nèi)容放在首位,通過“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推動“聽”“說”能力的發(fā)展。
二、找準學生學習的真正起點。
對外漢語教學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社會閱歷,他們在學習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時,會受到已有學習經(jīng)驗、方法的影響,教師應防止他們已有知識、習慣的負遷移,積極調(diào)動他們已經(jīng)具有的資源進行正遷移。漢語教師切不可把他們當成在國內(nèi)低幾個年紀的孩子來對待。他們大部分人在生理和心理比較成熟,社會閱歷豐富,只要能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具有強大的學習潛能。特別是對注重家庭語言環(huán)境熏陶的華僑子女,教師不能把教育內(nèi)容窄化,要引進新的學習內(nèi)容讓他們有“‘跳一跳’來摘桃”的愿望。
三、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訓練不能忽視。
緊湊的教學內(nèi)容需要師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在單位時間內(nèi)很好地完成,教師要通過一系列地指導讓孩子明白怎樣聽課、怎樣回答問題,特別是如何從同學的發(fā)言中獲得信息和受到啟發(fā),完善自己的思考結(jié)果,這一系列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訓練為“高效”課堂提供必要的保證。筆者聽了近三十堂漢語課,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耗費在維持紀律和為不同學生解答相同問題,而只得將重要問題“擱淺”。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diào)教師要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教師既是孩子成長的引領者又是督促者,只有當孩子有強烈的成長欲望和很強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教師才能有效地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他們就能在小組成員的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才能在實際的交談中提升言語能力和言語交際能力,發(fā)揮“1+1>2”的功效。
四、扶放結(jié)合,教方法比教內(nèi)容更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漢語教學內(nèi)容紛繁復雜,如果教師只管當知識的搬運工,讓學生“坐等知識灌輸”,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且在被動學習中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沒有相應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方法傳授,“傳授漢語言,傳播漢文化”的使命將大打折扣。
漢語教師抓住學生在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中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語法系統(tǒng)和語用系統(tǒng)問題,采用對比、聯(lián)想、想象、推測等策略,引領孩子走進中華民族的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道德標準、是非標準、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文化,從方法教授上“傳”給孩子一把開啟中華文化寶庫的“金鑰匙”,切不可把內(nèi)容限定在書本所呈現(xiàn)的少許字的字面意思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篇3】
《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是語言大師老舍的一篇散文,文章緊扣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總特點,把濟南的山、水、城,人都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的美好畫卷。在第一課時中,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溫晴”這一總特點,并對“濟南的水”所構(gòu)成的“空靈水晶圖”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將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安排為對描寫“濟南的山”的“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山村臥雪圖”進行賞析。
一、 導入
在課堂的導入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復習導入的方式,針對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內(nèi)容,進行課堂提問。如:濟南的冬天的總特點為溫晴,濟南冬天的水的特點主要包括: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暖;水藻真綠,終年貯蓄的綠——清澈透明;空靈的藍水晶——清亮。通過這些問題,引出濟南的山也美,水也美,那么究竟美在哪里,讓同學們以“濟南冬天美,美在——”這個句式來造個句子。
同學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引用了課文中的原句,如:濟南冬天美,美在水,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濟南冬天美,美在小山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安靜不動的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準保暖和?!睗隙烀?,美在下雪后,山尖兒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從學生的答案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將山美水美的大部分句子都引用到了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剛好可以引入到下一個問題。
二、 合作探究
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就放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整個環(huán)節(jié)只設計了一個問題,希望通過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對課文中所寫的山的美麗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問題:請同學們閱讀第3—5自然段,找一找其中你最喜歡哪個句子,并說說你的理由。
在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后,學生開始進入默讀階段,我開始覺得課堂進入了一個沉悶期,因此迅速的提出讓學生可以以前后桌為小組展開討論,互相說說最喜歡哪個句子。但正是這一做法,導致學生們在對文本的閱讀較為淺顯的前提下,難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探究結(jié)果。不過,學生們的答案還算是比較全面。
生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边@一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小山寫的更加生動形象。
生2: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這一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山上的樹木的樣子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了出來。
生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露著,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白,一道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更加寫出了山的美麗。
(在這里,學生未能發(fā)現(xiàn)本句中“穿”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另外,在學生提到此句時,向?qū)W生介紹寫作中以動寫靜的寫作手法,運用一種動態(tài)的景物來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靜,它的特點是講究虛實相生,也追求動靜相諧,動靜結(jié)合形成相得益彰的藝術(shù)效果。)
生4: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一句也是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
在多個學生對于該問題的回答中,基本上將這三個自然段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修辭手法,寫作方式,乃至作者在文章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囊括一空。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不足的是,我把每一個學生的答案基本上都在他們回答完成后,歸納概括復述了一遍,本意是希望通過老師的復述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關注程度,但是,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的贅余。
三、 拓展提高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但是老舍在這篇文章中,把濟南冬天的景物賦予了多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寫水的自然段中,把長條的垂柳賦予了一個俏美柔情的女子的形象,那么在寫山的過程中,同樣有很多景物被賦予了人的形象。
1、守護搖籃的母親——撫慰人心的話語 溫暖
2、細致周到的護士——溫柔的關照,安心
3、優(yōu)雅健美的女郎——明亮 喜悅 希望
4、嬌羞害羞的少女——純情 溫情 害羞
那么,為什么作者寫了這么多的女性形象?
因為女性形象溫暖、柔美、慈愛,更加符合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總特點。
在這個問題中,有學生回答說,因為老舍在山東任教的七年中,把山東當做第二故鄉(xiāng),所以,他把濟南的冬天景物比作母親,也可以理解成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他的這一回答成為本環(huán)節(jié)中的亮點內(nèi)容,也是我所沒有想到的。這說明,我們作為教師,不應當?shù)凸缹W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而要更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能夠做課堂的主人。
四、 情感提升
“溫暖晴朗”這樣的天氣特征一般出現(xiàn)在春天,但是在濟南的冬天中處處洋溢著春意,你能找到那些句子中蘊含著春意嗎?
1、“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把他們喚醒
3、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找個影呢。
明明是要寫濟南的冬天,作者為什么要寫春天呢?(此處應讓學生討論)
1、突出濟南溫暖晴朗的特點
2、表達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憐愛
3、對生命的深刻感悟,樂觀、進取
前兩點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找出來,但是在第三點上,提問了幾個同學都沒有答出來,此時,我引用了雪萊的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時有的同學恍然大悟,立刻打出了樂觀向上這一點。在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還給學生,還是要在教師恰當引導的基礎上。
五、 結(jié)構(gòu)解析
本身完成了以上的幾個部分,這堂課對于濟南冬天的“山美”的賞析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為了不給學生留下遺漏的知識點,我又在最后補充了兩個問題,就是:“第4、5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樣的順序來進行寫作?”“和朱自清的《春》相比,兩篇寫景的文章有何不同?”
這兩個問題由于時間的關系也沒有辦法展開去講,只能從表面上進行簡單講解,特別是對于與《春》相比這個問題,本身這個問題對于學生在日后進行寫景的作文有很大的幫助,與其在課堂上這樣泛泛而論,倒不如專門拿出一節(jié)作文課的時間,給大家比較講解,然后進行快速作文,更加有效果。并且這兩個問題的出現(xiàn),也打破了原本的課堂節(jié)奏。
總結(jié):
除了在以上的教學設計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韓老師和史老師在評課的時候,也指出了我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比如:本節(jié)課幾乎都沒有用到幻燈片,在大屏幕上一直展示著一張圖片,但是這張圖片的內(nèi)容是否為濟南的冬天的圖片值得商榷,容易誤導學生;課后應當及時的布置學生進行寫景小作文的練習,可以模仿剛剛學過的文章,寫個二三百字的小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等。
對于老師們針對我這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我會進行進一步的修正,作為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認真的進行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并在每節(jié)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推動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成長。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篇4】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jīng)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fā)現(xiàn)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xiàn)美的方法。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1、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蔼殞W抓特點”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題設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后,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2、因材施教,分層設題。在“對學品美句”環(huán)節(jié)中,我為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因為是公開課,所以學生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練。同時因為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致于有點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3、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群學的方式來達成。通過“群學理方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發(fā)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環(huán)節(jié)占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于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說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fā)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fā)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fā)言的機會。
2、在公開課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fā)學生的激情。一節(jié)課的成敗在于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的表現(xiàn)完成在于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公開課的成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篇5】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得到了兩點經(jīng)驗:
一、小組如何合作
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座位的形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便于小組合作交流,如何讓小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做點探究,因而我把本學期的微型課題就確定為《“三環(huán)節(jié)、雙點式”語文課堂有效小組合作的探究》。
1、小組分工
小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組織人(一般是組長)、中心發(fā)言人、記錄人、確定展示人。這也是借鑒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課文分成六個板塊,即作者簡介和生字生詞、陽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評析濟南的水、優(yōu)美語句賞析,各小組承包一個板塊進行預習、展示。
2、合作時機
我們經(jīng)??梢钥吹胶芏喙_課,老師給學生3-5分鐘時間討論,場面熱熱鬧鬧,實質(zhì)流于形式,學生的討論合作應該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
應該說,小組合作應該貫穿于整個三個環(huán)節(jié),但我個人認為,預習環(huán)節(jié)尤其離不了小組合作。我在與預習是讓每個小組各承包一個板塊內(nèi)容,先讓學生自主預習,然后組內(nèi)交流,由組長組織,預習最充分的同學作為組內(nèi)中心發(fā)言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由專人加以記錄,然后確立本組的展示人。從實際效果看比較理想,但過程需要耐心指導。
二、展示環(huán)節(jié)如何不流于形式
以前我們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只是單純的展示本組的預習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訴了全班同學,其他同學沒有思考的過程,難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讓每組展示的時候應以問題引領,展示的同學盡量能夠模仿老師上課的做法,帶領大家學習。這樣,展示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我們也喊了很長時間: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這就是要給他落到實處。
事實證明,學生的老師當?shù)眠€是像模像樣的,葛藝勛同學就如何設計臺詞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還在跟馮老師說,汪貴旗同學展示的認真負責,唐逸、王雅嫻、孫偉等同學的展示也可圈可點。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展示時爭相質(zhì)疑互動,小組展示不夠充分的地方或難以回答質(zhì)疑的地方,我給以了適時的“點撥”,如對于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是“溫晴”的,這一特點如何貫穿全文始終的,學生難以找出規(guī)律,其實這牽涉到散文的特點,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給了學生以點撥,對于小組的展示,我和同學進行了恰當?shù)摹包c評”。
課后我跟他們說,你們的展示比我初當老師的時候還成功。
一點不足:
讓每組承包一個板塊,同學們大多致關注本組的板塊內(nèi)容,對其他足的內(nèi)容較少關注,因而影響了整篇文章的學習,上完后我在第二節(jié)課予以了糾正,規(guī)定以后預習,每個板塊大家都要預習,在此基礎上各組在進行承包預習、展示。這一點組內(nèi)老師在評課時也給與了指出。
總之,課改就需要我們不斷動腦筋去探究,隨時加以總結(jié)。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篇6】
我覺得這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是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暢所欲言,也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學生對自己所喜歡的語句的講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個學生說:“我喜歡第2段中的‘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驗閾u籃能擋住寒風,讓里面的嬰兒感到溫暖?!庇钟幸粋€同學補充說:“正因為濟南如同搖籃里的嬰兒,所以冬天是溫暖的,四季如春?!睂W生在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一些寫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濟南冬天氣候的成因,它所達到的效果無疑比老師單純地分析灌輸修辭、語法要生動得多。作業(yè)設計也較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在掌握寫景的技巧后運用到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本人覺得閱讀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太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學生對文本還不太熟悉的情況下,他們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課件中所展示的與濟南冬天相關的一些優(yōu)美的圖片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只能邊看書,邊聽錄音,邊看圖片,對此如果做一些調(diào)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讓小組朗讀(或?qū)W生自由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接著讓學生默讀,有利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最后再把書合起來,看圖聽讀。而本人在教學時只采用看圖聽讀的形式,這樣的結(jié)果一是閱讀時間太少,二是這個環(huán)節(jié)難以處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重視閱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傊趯懢暗奈恼轮?,朗讀和對語言的感知與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系列》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www.lvshijia.net/j/124704.html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相關推薦
更多>- 濟南的冬天-12-07
- 濟南的冬天112-07
- 濟南的冬天---11-23
- 濟南的冬天10-31
- 《濟南的冬天》備課設計10-31
- 《濟南的冬天》11-18
- 濟南的冬天學案11-23
- [教案借鑒]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模板08-14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及反思2000字匯總12-20
- 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基礎版12-20
- 丑小鴨教學反思1000字模板12-20
-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4000字(匯總5篇)12-20
-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之五12-20
- 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版800字(匯總12篇)12-20
- 小小養(yǎng)殖場教學反思范文700字精選12-20
- 通用版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5篇12-20
- 八年級英語教學反思篇二12-20
- [教案系列] 多變的天氣教學反思篇二07-01
- 最新精選:濟南的冬天讀后感(540字)08-29
-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簡短系列12-20
-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之三12-11
-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推薦12-08
-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精選12-05
- 濟南的冬天-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