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國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07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中國自然資源。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各行各業(yè)都在開始準備新的教案課件工作計劃了,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中國自然資源》,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中國自然資源
1.中國的的地理位置: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北半球,從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國的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3.中國四至: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N)。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73E)。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N)。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陸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14個陸上鄰國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
4.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5.我國瀕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屬東海jAb88.coM
6.我國共有34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5個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國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廣東省。中國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中國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西藏自治區(qū)。中國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別為黑龍江省、海南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7.省級行政區(qū)記憶口訣: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西、山東五江(疆)二寧青陜甘,江西、江蘇、黑龍江、浙江、新疆、寧夏、遼寧、青海、陜西、甘肅重蒙臺海福吉安云南、貴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云貴西四北上天重慶、內蒙古、臺灣、海南、福建、吉林、安徽香港澳門喜回歸,祖國一片好河山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2017年八下地理知識點:中國的區(qū)域差異
1.一線是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北方耕地以旱地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為主。毫米等降水量線把我國大致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半壁。在中國地圖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和高原邊緣線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qū)域,即地區(qū),地區(qū)、地區(qū)和地區(qū)。
2.北方地區(qū)指我國東部以北的地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的%,人口約占全國的%。南方地區(qū)指我國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qū),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南部沿海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三大部分,面積約占全國%,人口約占全國的%。青藏地區(qū)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qū)、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人口占%左右,青藏地區(qū)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西北地區(qū)大體上位于長城阿爾金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占全國的%中,人口大約只占全國總數(shù)的%。
3.長城以北作物熟制是熟,以南則或一年兩熟。
4.東北的、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東北三寶是指、鹿茸、貂皮。
5.東北平原的北部地區(qū)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質被稱為。華北平原又被稱為黃淮海平原。
6.北方地區(qū)目前是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油田、油田分別是我國第一、第二大油田,是我國出產(chǎn)煤炭最多的省份。
7.南方地區(qū)地勢高低,地形為、與、丘陵交錯。
8.島、臺灣島南部、雷州半島和云南則是我國熱帶作物的主要生產(chǎn)基地。
9.南方地區(qū)主要有色金屬主要有:云南東川和江西德興的礦,江西大余的礦,貴州銅仁的礦,云南個舊的礦。湖南冷水江礦。
10.青藏地區(qū)代表性作物有、豌豆、小麥、油菜等。
11.藏族人民的主食是,藏族人民多信奉教,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圣地。
2017年八下地理知識點:中國自然資源
1.自然資源是存在于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2.自然資源主要包括資源、水資源、資源、生物資源、資源以及海洋資源。
3.中國探明的礦產(chǎn)資源總量較大,約占世界的12%,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位。
4.我國具有世界性優(yōu)勢的礦產(chǎn)有、鎢、錫、鉬、銻等,不僅探明儲量可觀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具有區(qū)域性優(yōu)勢的礦有煤、汞等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具有潛在優(yōu)勢的礦有鋅、鋁土礦等。
5.自然資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性,但它們在地區(qū)分布上一般都是的。
6.我國太陽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qū)是,最少的地區(qū)是盆地。
7.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我國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積還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1/3,因此,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8.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其中草地面積,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對。
9.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qū)的和盆地地區(qū)。我國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山區(qū)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地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
10.我國東部季風區(qū),集中了全國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以為主,南方以為主。
11.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但人均占有量,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地區(qū)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xiàn)為的特點。
我國南部約占全國面積的%,其徑流卻占全國總徑流量的%以上,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但不足全國總徑流量的%。
12.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多,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
13.由于我國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平衡,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將把長江流域的水調入缺水的和西北地區(qū)。
14.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不均衡,年際變化大,有必要興建。
15.長江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水利樞紐工程,黃河上是工程。
16.我國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溫帶、帶、熱帶。
17.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chǎn)是、小黃魚、、烏賊。
18.我國四大漁場是、、南海沿岸漁場、北部灣漁場,最大漁場是漁場。
19.我國海鹽總產(chǎn)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qū),北方以鹽場最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
相關知識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世界各區(qū)域資源分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讓高中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世界各區(qū)域資源分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世界各區(qū)域資源分布
一、東亞:
1、朝鮮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chǎn)資源;
2、日本國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yè)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chǎn)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yè)發(fā)達:(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chǎn)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chǎn)品;
2、礦產(chǎn)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布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儲量占世界的一半,開采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chǎn):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布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qū);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礦產(chǎn):金剛石、錫、鋼鐵、鋁,銅(贊比亞),黃金(南非)、鐵(利比亞),石油(尼日利亞)鈿礦(南非);
2、水利資源豐富:世界第二;
3、動物資源豐富:獅子,大象,猩猩;
4、生物資源豐富:可可,丁香,劍麻;
七、西歐:
1、礦產(chǎn):煤(大不列顛島)、鐵(大不列顛島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資源-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森林資源(第一);
2、水力資源;
3、礦產(chǎn):石油(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天然氣,煤(中西伯利亞高原、東海岸),鐵礦(東歐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有色金屬(錳銅鋁鋅);
九、北美:
1、礦產(chǎn):煤(美國東北部),鐵,石油,天然氣,鋼金鋁鋅-有色金屬(美國西部);
2、森林(寒帶針葉林,溫帶闊葉林),草場,水力——美國;
3、加拿大——森林(為原料,新聞紙加工),石油,鐵,煤,鎳(占世界80%),漁業(yè)資源豐富;
十、拉丁美洲:
1、礦產(chǎn):石油(墨西哥東南沿海,委內瑞拉沿海),鐵,錳(巴西高原東部),銅(智利世界最多),銀(墨西哥安第斯山脈);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紅木,烏木);
4、經(jīng)濟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礦產(chǎn)-鐵(塔斯馬尼亞島),煤(澳大利亞東部沿海);
2、稀有動物-鴨嘴獸;
十二、南極:
1、礦產(chǎn)-煤,鐵,石油,天然氣,生物,淡水;
2、生物-企鵝(鳥類),海豹,鯨,磷蝦;
3、淡水水庫;
十三、北極:
1、豐富生物資源:北極熊,海豹;
2、礦產(chǎn):煤(30億噸),石油(100-200億桶),天然氣;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中國疆域”及相關問題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中國疆域”及相關問題”,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中國疆域”及相關問題
國家的基本特征是領土、人民和主權。地理教材,用不同章節(jié)講述國家的基本特征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由于一味地沿襲傳統(tǒng)表述的內容,在依法治國的今天看來“中國的疆域”一節(jié),要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必須摒棄陳舊的東西、依法編寫進新的內容。
“中國的疆域”具體內容涉及:中國的位置、面積大小、范圍特征及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一、領土、陸地面積
“疆域”的概念,指國家的領土,并著重于面積大小。這一認識是傳統(tǒng)的,缺乏法律上的依據(jù)。國家的領土是由幾個不同部分組成的,它包括國家疆界以內的陸地和水域、陸地和水域的底土以及陸地和水域的上空,即領陸、領水和領空。國家領土,首先是由其疆界以內的陸地組成,這就是領陸。它是國家領土組成的基礎部分,領水和領空附著于領陸。由此可見誤將“陸地面積”作為領土,忽視了領水和領空,雖是合乎傳統(tǒng)稱謂,但卻是錯誤的。
“領土”一詞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名詞,只有在必要時才可以使用。把一個法律名詞隨處亂用,不僅顯得不嚴肅,而且也會產(chǎn)生許多誤解。作為教材無需說明“領土”一詞用法,但正確使用還是應當?shù)?,這起碼顯示教材的嚴肅性。
領土是空間立體形態(tài),而不是平面的概念?;谶@種認識可知“領土”和“面積”這兩個詞不能并用,也不能混為一談。
將“疆域”、“領土”和“領陸”混為一談,相互代用,忽視其間的差別是不妥當?shù)摹0选拔覈慕颉泵鞔_為“我國的領土”更好些,可以避免概念混淆。把“我國領土面積”改為“我國陸地面積”,這樣既明確,又概念清楚。
領土的空間立體形態(tài),是指沿邊界上至高空,下至地層深處,是一種不規(guī)則的錐狀。由此可見,“領土的端點”是不存在的。
“國土”一詞十分寬泛。國土,既包括陸地國土,也包括海洋國土。《中國統(tǒng)計年鑒》引用1984年農(nóng)業(yè)部“農(nóng)業(yè)資源區(qū)劃”資料,在自然狀況中載: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這一數(shù)據(jù)顯然是“陸地面積”數(shù),然而卻冠以“國土面積”顯然不合適,當直接稱“陸地面積”。
領土是主權意義上的法律名詞,而國土更著重海陸,含義也比較寬泛,尤其是“海洋國土”并不都有完全排他性主權(即領土的性質)。因此說,二者法律性質不同、空間形態(tài)不盡相同、表述的意義也有區(qū)別。
二、領?;€
《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內海(內水的一部分)如同陸地領土一樣,是沿海國領土的組成部分,沿海國對其擁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權。領海也是國家領土在海中的延續(xù),屬于國家領土的一部分。1995年5月15日,我國政府批準《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標志著該公約在我國生效。為此我們的地理教材也應從法律上明確:我國的內海和領海是我國領土的組成部分。
“我國的領海,是指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海岸基線”是過去的提法,現(xiàn)在應按《公約》修改為“領?;€”。1996年5月15日,我國政府正式頒布《中國政府關于領海基線的聲明》,同時還聲明將再行宣布其余領?;€。
“領?;€”是《公約》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測算沿海國家領海寬度的起算線,也是沿海國家管轄海域寬度的起算線和基準線。此線的確定意義極其重大。領?;€以內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內海、港口、港灣、領峽以及其它位于領?;€以內的水域,叫內水。領海是位于領?;€以外,鄰接于內水的一帶海域,其寬度為12海里。內海和領海,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屬嚴格意義上的海洋國土。
明確我國的內海和領海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更正有關“領?!钡母拍?,而且更重要的是應適應今天的國際形勢,適時地引入“領?;€”的概念,闡明“海洋國土”的有關內容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三、海上鄰國
“隔海相望的國家”一詞是在人們傳統(tǒng)的不太重視海洋的情況下產(chǎn)生并沿用的。但實際上,西方的一些海洋國家在15世紀時,占據(jù)海洋已發(fā)展到了高峰,“共有物”的海洋秩序已為海洋分割所代替。20世紀60年代以后,大陸架的開發(fā)和對200海里海洋權的要求又一次引起了海洋秩序的深遠變化。海上相鄰和相向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爭奪“海洋國土”但不少國家最終不得不尋求外交或法律途徑劃分雙方的海洋邊界,以停止無休止的爭奪。海洋邊界的確定,使原來隔海相望的國家,成了海上鄰國。同樣,海洋邊界暫未確定的國家,遲早也要劃定邊界,即使不劃定或尚未劃定海上邊界,也是海上鄰國。
我國與相鄰和相向的國家目前還沒有全部劃定海域邊界,但這并不是說黃海、東海、南海不存在邊界,也不是說這些海域是公海。我國所瀕臨的海域:黃海、東海、南海,也將為其周邊國家分割,同北海一樣。北部灣海上邊界已由中越兩國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確定,可見中越兩國不僅是陸上鄰國,也是海上鄰國。因此說“隔海相望”已是十分陳舊的詞語。在世界海洋早已開始重新分割的今天看來,“隔海相望”一詞很不合時宜,應改為“海上鄰國”。
四、“海洋國土”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除渤海為我國內海,其余3個海均與相鄰國共有?!吨袊y(tǒng)計年鑒》中中國自然狀況,在國土欄目下標明海域面積為473萬平方千米。其實這473萬平方千米海域并非全是我國的,按有關海洋法律,約2/3屬我國的“海洋國土”,即我國“海洋國土”約300萬平方千米。
“海洋國土”中有內海、領海,也有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不同海域其法律上的權益是不相同的。廣義的“海洋國土”是沿海國管轄海域的總稱。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遥龘碛?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外,還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
在已進入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海洋關系新領域,教材的編寫當具有海洋意識,體現(xiàn)出《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及我國有關海洋法律和法規(guī)的精神,反映出我國的外交政策,使學生正確地了解海洋、感知海洋、關注海洋。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地理重要界限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地理重要界限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jīng)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qū)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qū)和半干旱區(qū)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jīng)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qū)與干旱區(qū)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qū)和內流區(qū)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qū)界線
(1)東部季風區(qū)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qū)與東部季風區(qū)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qū)的北部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jīng)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qū)界線
(1)東部季風區(qū)內部自然地區(qū)界線
①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qū)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qū)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內部自然地區(qū)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qū)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qū)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nóng)業(yè)活動界線
(1)牧區(qū)與農(nóng)耕區(qū)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qū)與早作區(qū)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9.行政區(qū)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qū)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陜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nóng)業(yè)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
③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④牧區(qū)與農(nóng)耕區(qū)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2015屆高考地理總復習中國自然地理知識點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5屆高考地理總復習中國自然地理知識點”,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學案38中國自然地理
1.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1)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_,少部分位于熱帶。
(2)海陸位置:東臨________,背靠________。
2.遼闊的疆域。
瀕臨的海洋: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眾多的鄰國:陸上______個、隔海相望________個。
答案:1.(1)北溫帶 (2)太平洋 亞歐大陸
2.渤海 黃?!|海 南海
3.14 6
1.特征地勢:,呈分布地形:復雜多樣,面積廣大
2.主要山脈分布。
(1)三列東西走向山脈:a____________-陰山、昆侖山-b________、南嶺。
(3)西北-東南走向:g________、阿爾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脈:h________、橫斷山脈。
(5)弧形山脈:i________。
3.四大高原: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內蒙古高原、________、云貴高原。
4.三大平原:緯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準噶爾盆地、________、柴達木盆地、________。
6.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山東丘陵、________。
答案:1.西高東低 階梯狀 山區(qū)
2.(1)天山 秦嶺
(2)大興安嶺 巫山 武夷山 臺灣山脈
(3)祁連山 (4)賀蘭山 (5)喜馬拉雅山脈
3.青藏高原 黃土高原
4.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5.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6.遼東丘陵 東南丘陵
以練促記
山脈是地形的骨架,圖中的直線均為經(jīng)緯線,數(shù)字為經(jīng)緯度,表示這些經(jīng)緯線附近的山脈。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脈分別是 ()
A.陰山 昆侖山 秦嶺 南嶺
B.天山 昆侖山 秦嶺 南嶺
C.昆侖山 天山 陰山 秦嶺
D.天山 陰山 昆侖山 南嶺
(2)關于圖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脈附近地區(qū)的地理特征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⑤山脈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間
B.⑥山脈為賀蘭山
C.⑦山脈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
D.⑧山脈是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解析:第(1)題,由經(jīng)緯度和山脈走向確定①天山、②昆侖山、③秦嶺、④南嶺。第(2)題,⑤為橫斷山脈,山高谷深,山河相間;⑥為賀蘭山;⑦為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線;⑧為大興安嶺,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線。
答案:(1)B (2)C
1.氣溫分布冬季:南北溫差,成因是受 、、地形的影響夏季:南北普遍,最熱的地方 是吐魯番
2.降水分布空間:從向遞減,主 要是受東南、西南季風的影響時間:降水集中在季節(jié),全國 大多數(shù)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溫度帶和干濕區(qū)。
4.氣候主要特征:________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________。
答案:1.大 緯度位置 冬季風 高溫
2.東南沿?!∥鞅眱汝憽∠那?/p>
3.暖溫帶 中溫帶 亞熱帶 濕潤區(qū) 半干旱區(qū)
半濕潤區(qū)
4.季風 復雜多樣
以練促記
下圖是我國某地區(qū)氣溫、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年內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該地區(qū)位于我國()
A.華北地區(qū) B.華南地區(qū)
C.青藏地區(qū) D.西南地區(qū)
(2)有關該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被為常綠闊葉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C.農(nóng)業(yè)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解析:第(1)題,從氣象資料來分析,該地最低氣溫在0℃以下,夏季高溫,為溫帶季風氣候,選A項。第(2)題,華北地區(qū)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河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農(nóng)業(yè)耕作制度是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春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需水量大,春旱最突出;因此選D項。
答案:(1)A (2)D
1.內、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河流劃分地區(qū)主要水文特征主要河流
內流河西北內陸多________河流,河水主要來自______和山地降水,夏汛明顯塔里木河
外流河東北地區(qū)水量較大,河水含沙量____,冬季結冰期長,汛期較短,有____汛和____汛________、松花江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較______,河流含沙量______,冬季結冰期______,汛期______遼河、海河、________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____,含沙量____,無結冰期,汛期________、珠江
2.主要湖泊:________________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________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我國湖泊主要分布于________湖區(qū)和東部平原湖區(qū)。
答案:1.季節(jié)性 高山冰雪融水 小 春 夏 黑龍江
小 大 短 短 黃河 大 小 長 長江
2.青?!≯蛾枴∏嗖馗咴?/p>
1.特征:總量________,人均不足。
2.水資源。
(1)分布特點及對應的解決措施。
①空間:南多北少,________——跨流域調水。
②時間:____多,____少,年際變化大——______。
(2)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水污染、浪費嚴重——節(jié)約用水,防治水污染,綜合利用。
(3)水能資源的開發(fā)。
3.土地資源。
(1)土地國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______。
(2)類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3)問題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面積 增長快草場資源普遍超載森林資源減少次生鹽堿化、耕地減 少等→依法管理“開源”與“節(jié)流”建設和保護
4.礦產(chǎn)資源。
(1)基本特征:分布廣泛,相對________。
(2)資源利用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chǎn)基地造成了不同地區(qū)間礦產(chǎn)資源的 流通交換,加重了運輸負擔
(3)問題貧礦多,富礦少,伴生礦多亂采濫挖,破壞環(huán)境,浪費嚴重→依法管理合理利用綜合利用
5.海洋資源。
(1)主要類型:包括______、化學資源及海底石油。
(2)資源保護 防止海洋污染→保護海洋生物資源保護海洋環(huán)境
答案:1.大
2.(1)①東多西少?、谙那铩《骸∨d修水庫
3.(1)切實保護耕地 (3)沙漠化
4.(1)集中
5.(1)生物資源 (2)禁止過度捕撈
以練促記
讀我國甲、乙兩地區(qū)(北方、南方地區(qū))水資源總量、土地面積、人口及耕地分布對比圖,完成(1)~(2)題。
(1)關于甲、乙兩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代表北方地區(qū),乙代表南方地區(qū)
B.甲地區(qū)水資源總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發(fā)少
C.乙地區(qū)人口比甲地區(qū)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低
D.乙地區(qū)耕地面積比重大與平原面積廣闊有關
(2)有關甲、乙兩地區(qū)的對比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地區(qū)以旱地為主
B.乙地區(qū)的石油、煤炭資源均不如甲地區(qū)豐富
C.甲地區(qū)能源供應充足,可以滿足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
D.乙地區(qū)需進行水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來緩解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狀況
解析:第(1)題,從水資源總量就可以推斷出,甲代表南方地區(qū),水資源總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區(qū)降水量大,蒸發(fā)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區(qū),人口總數(shù)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經(jīng)濟發(fā)達;北方地區(qū)平原面積廣,耕地比重大。第(2)題,甲地區(qū)(南方地區(qū))以水田為主;北方煤炭、油氣資源比南方豐富;南方地區(qū)能源供應不足,需要從北方運輸大量煤炭;南水北調是為了緩解北方水資源的緊張狀況。
答案:(1)D (2)D
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形區(qū)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讀圖,完成(1)~(3)題。
(1)造成該地形區(qū)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質作用分別為()
A.流水、沉積作用B.流水、侵蝕作用
C.風力、沉積作用D.風力、侵蝕作用
(2)該地形區(qū)應重點防御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B.干旱
C.低溫凍害D.滑坡、泥石流
(3)該地形區(qū)可能位于我國的()
A.黃河下游地區(qū)B.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C.云貴高原D.珠江三角洲
解析:(1)由圖可知,該地河流眾多,地勢低平,海拔多在20~40m之間,因此該地區(qū)位于我國的第三級階梯,屬于東部季風區(qū),應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2)地勢低平,降水較多,就會造成排水不暢,易產(chǎn)生洪澇。(3)判斷該地形區(qū)可采用排除法,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符合圖示特點,因此選B項。
答案:(1)A (2)A (3)B
下圖是“中國雨季類型圖”,讀圖書,完成(1)~(3)題。
(1)圖中①地區(qū)雨季類型為()
A.全年干旱多晴區(qū) B.夏半年多雨區(qū)
C.夏雨集中區(qū) D.夏雨區(qū)
(2)圖中M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風影響B(tài).受高壓脊的影響
C.受臺風影響D.多對流雨
(3)導致N地類型界線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為活動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看出①地區(qū)主要是我國的華北和東北地區(qū),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屬于夏雨集中區(qū)。第(2)題,M地區(qū)位于我國的西南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主要受來自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第(3)題,由圖示可看出N地類型界線向西北凸出的地區(qū)主要在祁連山地區(qū)。
答案:(1)C (2)A (3)C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南北方資源分布比較表。
地區(qū)資源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
耕地資源64%36%
礦產(chǎn)資源59%41%
水資源19%81%
材料二 我國各省級行政區(qū)資源條件評價示意圖和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潛力分布簡圖。
(1)我國耕地面積北方大于南方,而單產(chǎn)卻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資源不如南方。
(2)南方的水資源占全國的81%,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嚴重的干旱現(xiàn)象。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3)圖中A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潛力高,但近年來已不再是我國的商品糧基地,為什么?
(4)B、C兩地都位于青藏高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潛力差異卻較大,請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題,南方地區(qū)緯度較低,水熱配合好,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單產(chǎn)較高。第(2)題,由于夏季風強弱不同,導致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大,干旱經(jīng)常出現(xiàn)。第(3)題,結合耕地面積變化及農(nóng)業(yè)結構調整進行說明。第(4)題,結合二者地理位置和地形差異,從水熱條件方面分析生產(chǎn)潛力的差異。
答案:(1)水熱
(2)夏季風的強弱不同,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不均。
(3)A地為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地價上升,勞動力價格上升,糧食生產(chǎn)成本提高;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獲取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農(nóng)業(yè)逐步轉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為主。
(4)B地位于雅魯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區(qū),B地海拔較C地低,熱量條件較好;B地受到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降水量較C地多;B地位于雅魯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