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5-02Itwasaquietcountryvillage教學設計。
Module11Population
Unit2Itwasaquietcountryvillage.
1、知識與技能:能夠正確使用冠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本單元的文章,學習冠詞的用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文章,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及人口問題的思考。
1、在閱讀本單元對話的過程中劃出以下單詞、短語和句子,并嘗試翻譯。
單詞crime,flat,law,rubbish,suburb,tax,vision,add,ault,
police,
短語inthecentreof,atthattime,ontheedgeof,closeto,protect...from,add...to,payfor
句子Theyhadasmallhouseontheedgeoftown,withsomefieldsandthehillsinthedistance.
Theyneedsomewheretolive.
Theresnoroomforsmallhousesanymore.
IttakesJoanhourtogettoschool.
Itsdifficulttorunabigcity,andtoprotectpeoplefromcrime.
2、以上內(nèi)容你都知道意思了嗎,還不理解的有哪些:
3、預習檢測
一、翻譯下列短語
1.在……中心2.那時
3.在遠處4.不再,已不
5.關閉,倒閉6.支付
7.到達8.在……邊緣
二、根據(jù)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單詞。
1.Youshouldputtherinthedustbin.
2.Killingthewildanimalsisagainstthel.
3.It’smyf,becausemywordshurther.
4.Thisisabigcitywithapofovertwomillion.
5.It’sourdutytopaytaccordingtolaw.
6.Ithinkthehousesaremoreconvenient(方便)thanthef.
一.學習啟動(8`)
1、自讀活動1方框中的單詞,明確讀音,翻譯詞意。
2、自讀活動2中的文章,回答問題:
(1)Whydopeoplemovetocities?
(2)Whatdocitiesneedforthepeoplewholivethere?
二.小組合作(12`)
1、自讀活動2文章一遍,小組合作完成活動3。
2、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活動4中的問題,完成活動5。
三.組間交流(10`)
1、聽錄音一遍,核對活動3的答案。(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2、交流討論活動4、5.的答案。
四.精講點撥(5`)
教師補充講解文章中的重點。
五.當堂檢測(5`)
一、單項選擇
()1.Inbigcitiestherearepeopleandtraffic.
A.toomuch;toomuchB.toomany;toomany
C.toomany;toomuchD.toomuch;toomany
()2.Peopleareworriedaboutthepopulation.
A.increasingB.increased
C.developingD.developed
()3.Howlongisthenewbridge?Doyouknow?
Yes.It’sabout.
A.onethousandonehundredandeightymetres
B.onethousandandonehundredfiftymetres
C.twothousandsonehundredfortymetres
D.twothousandsseventyandthreemetres
()4.Hecametoanewcity,abigofpeople.
A.along;groupB.comealong;crowd
C.alongwith;crowdD.alongwith;groups
()5.Thecompanydoesn’trunwell.Thebosswill.
A.closeB.closeitdown
C.closedownitD.closedown
()6.thepopulationofChina?
A.HowmanyisB.Howmuchis
C.HowmanyareD.What’s
()7.TheGreatWallcanhelptothewindblowingtheearthaway.
A.protect;fromB.stop;away
C.keep;/D.stop;from
()8.Thatsofawouldtakeuptoomuch______intheflat.
A.roomB.roomsC.groundD.distance
二、閱讀理解
OnedaythefamousAmericanscientistAlbertEinsteinmetanoldfriendofhisonastreetinNewYork.
“MrEinstein,”saidthefriend,“itseemsthatyouneedtoputonanewovercoat.Look,howworn-outitis!”
“Itdoesn’tmatter,”answeredAlbertEinstein.“NooneknowsmehereinNewYork.”
SeveralyearslatertheymetinNewYorkagain.Einsteinhadbeenaworld-famousphysicistafterthenbuthestillworethesameoldovercoat.
Oncemorehisfriendpersuadedhimtobuyanewone.
“Thereisnoneednow,”saidEinstein,“Everybodyherehasknownme.”
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1.WheredidAlbertEinsteinmetanoldfriendofh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didthefriendwanthimtobu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owaboutEinstein’soverco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idEinsteinstillwearthesameoldovercoatwhenhebecameaworld-famousphysici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hatdidEinsteinsaywhenthefriendpersuadeoncemorehimtobuyanewoverco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知識
《杠桿》教學設計
《杠桿》教學設計
巧妙利用體驗游戲化解杠桿學習困難
杠桿這節(jié)課可以有如下兩種教學思路:
第一種思路:首先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杠桿,然后介紹杠桿的五要素,并通過作圖來強化。再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二種思路:首先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杠桿,只介紹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然后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我采用第二種思路:學生學習物理已接近一年,學生通過有關力的知識的學習,對力的知識、物體運動與力的關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另外,學生已學會了天平的調(diào)節(jié),同時也了解了最基本的物理學習方法,形成了較穩(wěn)定的物理學習心理,這都是學習本節(jié)的有利因素。加上日常生活中剪刀、直尺、起子、木棍等工具學生較常見。這些都為學習本節(jié)做好了鋪墊。借助實物和課本中的信息快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互助協(xié)作的精神;采用“邊探索、邊實驗、邊討論”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滲透科學方法,培養(yǎng)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杠桿》設計思路:
我在引入新課時采用學生體驗游戲的方法:
方案:一、蹺蹺板游戲。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磚塊上,作成簡易的蹺蹺板,請一位同學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分別讓體重差別很大的兩位同學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較實驗結(jié)果。
設計意圖:認識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同時讓學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響杠桿平衡的條件之一
2、讓體重大的同學站在蹺蹺板一側(cè)靠近支點的中間位置,讓體重很小的同學站在蹺蹺板的另一側(cè)最遠端。發(fā)現(xiàn)體重大的同學被翹起來了。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杠桿,意識到杠桿的平衡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時為后面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好鋪墊。
在實驗時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好本課的動力。
實驗探究二: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反思:
1.杠桿這節(jié)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根據(jù)杠桿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桿模型和理想的理論模型結(jié)合起來,比如剪刀、夾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這節(jié)還有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畫支點和力臂,這里既牽扯到數(shù)學點到直線距離,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點和力的示意圖,學生感到非常困難。
3.畫力臂并比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桿分類的基礎,一定要多練并讓學生過關。
《真菌》教學設計
《真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四章第三節(jié)《真菌》。本章第一節(jié)內(nèi)容是《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節(jié)內(nèi)容是《細菌》,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廣泛的概念,并通過細菌的學習了解微生物一些特點。但是對于真菌區(qū)別于細菌的特點,真菌是怎樣生活的這些問題卻模糊不清。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可以在心中明確真菌這一類型生物的特點。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班級為初二,初二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課外知識也較豐富。所以本節(jié)教學充分從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入手,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欲望,在師生互助,生生互動中不斷的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設計思路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了解各種食用真菌的形態(tài),識記青霉、曲霉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1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霉菌和新鮮蘑菇及蘑菇的營養(yǎng)菌絲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動手和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小組探究、匯報探究結(jié)果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1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團結(jié)與互助精神,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科學知識和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說出蘑菇和霉菌的營養(yǎng)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
重點: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認識常見真菌。
3、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講述法
4、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CAI:介紹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引出位于中央大街上的飯店“吳氏涮蘑坊”,進而引導學生回想生活,引入蘑菇,導入真菌課題。
欣賞中央大街美景
創(chuàng)設情景,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感受哈爾濱的美景,并巧妙的導入新課
展示生活中常見真菌
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上,辨認真菌。
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達到知識的順向遷移和正遷移。
用“問題廣角”形式激發(fā)學生提問,將學生對真菌感興趣的問題錄入電腦展示在大屏幕上。
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體現(xiàn)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角色轉(zhuǎn)變。營造開放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
梳理問題,從認識真菌結(jié)構(gòu)方面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
小組合作,結(jié)合“觀察指導”動手實驗,認真觀察,思考。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表達、合作能力。體現(xiàn)自主合作的精神。
適時引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有關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的問題。
觀察發(fā)霉食品里的營養(yǎng)菌絲和蘑菇培養(yǎng)基中的營養(yǎng)菌絲,想到真菌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
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引發(fā)思考,由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來解決問題。
步步深入,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孢子釋放的模擬實驗,引導學生解決真菌繁殖方式的問題。
觀察思考,想到真菌是靠孢子來繁殖自己的,說出孢子適于繁殖的種種好處。通過多媒體展示,觀察孢子的釋放過程,確認蘑菇的繁殖過程。了解菌蓋沒有張開的蘑菇營養(yǎng)價值高,學會如何購買蘑菇。
暢想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將知識回歸生活。
生活帖士,結(jié)合學生提出有關真菌聯(lián)系生活的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青霉素的發(fā)明,以及生活中亂用青霉素的現(xiàn)象,呼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慎用和合理使用青霉素。
聽科學家的故事,激發(fā)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討論不能濫用抗生素的原因。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回歸生活,感悟人生。結(jié)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食用菌給我國某些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巨大變化,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結(jié)合古田縣的具體情況,積極思考為其設計一條致富之路。同學間相互表達觀點,討論辯論。
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的熱情。
科學家的箴言,通過諾貝爾獎獲得者弗萊名的兩句話結(jié)束本節(jié)課教學。
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中大家一起誦讀這兩句人生格言,產(chǎn)生共鳴。
情感升華
新課程倡導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本著這一理念,我打造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問題廣角”的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chuàng)設了多種教學情景,讓學生通過動手、觀察、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本節(jié)課注重探究性學習,將探究精神貫穿課的始終。
《理想》教學設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理想》教學設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理想》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jīng)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1、通過關鍵的語句,探究全詩的脈絡,理解詩句蘊涵的哲理。
2、體會詩歌構(gòu)思精巧、語言精美的特點。
3、理解詩中的意象,聯(lián)系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的意象,聯(lián)系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理想,一個誘人的字眼。詞典上說,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恰值花樣年華的我們,該怎樣用理想做掛天征帆,駕長風破巨浪;以一柄木槳,引領生命之舟駛?cè)虢鹕蹫??今天讓我們一起賞讀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響理想贊歌。
二、誦讀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學生聽讀、欣賞。
2、學生誦讀:
調(diào)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diào),把握韻律、節(jié)奏。
3、自主學習:
正音、正字、釋詞。
三、合作探究
1、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2、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主旨的?
3、試著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
(朗讀,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四、品讀明理
1、品讀課文,逐段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2、研討詩歌的思想及形象化語言:
第1節(jié),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xiàn)思想有什么作用?這一節(ji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上步步推進。這一節(jié)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tǒng)領的作用。
第2節(jié)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第3節(jié),這一節(jié)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jié),在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jié),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⑴理想使人積極樂觀。
⑵理想使人斗志頑強。
⑶理想使人永遠年青。
⑷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jié),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jié),“副產(chǎn)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xiàn)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chǎn)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第8節(jié),你能從現(xiàn)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jié),這一節(jié)與上一節(jié)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jié)是從正面寫,這一節(jié)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diào)“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jié),這兩節(jié)詩歌在結(jié)構(gòu)上是什么關系?在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jié)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1節(jié)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chǎn)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zhuǎn)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jié),這一節(jié)的主要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體驗拓展
1、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lián)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2、語言運用:
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jié),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六、課堂小結(ji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的理想,“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理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陸游的理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理想。如果說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燈塔;如果說人生是橋,理想便是默默支撐的橋墩;如果說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開啟時的啟明星。因為有理想,人生才充實;因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七、作業(yè)布置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