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誦讀大林寺桃花教學設(shè)計
發(fā)表時間:2021-04-3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三。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yīng)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三”,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鑒賞力。
3、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fù)吟誦,想象畫面,感悟詩情。
教學準備:
西湖一年四季風光圖片,配樂的荷花組圖,有關(guān)楊萬里的古詩三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那兒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景色宜人。讓我們一起去飽覽一番。(映示畫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讓人留戀往返,心曠神怡。(定格畫面)望著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楊萬里的兩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薄?/p>
2、出示詩句,指名朗讀。這可是兩句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句。今天就讓我們認真研究研究這兩句詩好嗎?圍繞詩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樣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請同學們充分利用擁有的資料圍繞詩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達的感情等方面認真研究,比誰獲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楊萬里。
題目指導(dǎo)讀課題,在讀中理解題意
出處采用各種方式組織學生朗讀古詩
3、重點研究三四兩行為什么膾炙人口?
(1)啟發(fā)學生想象畫面,描繪畫面,感悟荷葉的茂盛荷花的艷麗。欣賞荷葉組圖,指導(dǎo)朗誦。
(2)體會一碧一紅荷葉和荷花的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3)體會語言的對仗工整。
兩行詩十四個字就把滿池的荷葉荷花送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置身于西湖岸邊,使我們浮想聯(lián)翩,令人驚嘆!難怪詩人脫口而出……
(4)指導(dǎo)朗誦,想象畫面,體驗古詩的意境。
4、看書鼓勵學生質(zhì)疑。
(1)引導(dǎo)學生修改完善書上插圖。
(2)引導(dǎo)學生研究〈楊萬里與荷花〉,補充三首楊萬里寫的有關(guān)荷花的古詩。
(3)引導(dǎo)學生開展研究這首詩與其他送別詩比較研究,補充其他送別詩。
三、布置作業(yè)
圍繞今天的研究寫一份研究報告:
〈關(guān)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研究報告〉
〈關(guān)于楊萬里與荷花的研究報告〉;
〈關(guān)于送別詩的比較研究〉;
〈關(guān)于“……,……”的研究報告〉。
擴展閱讀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說課設(shè)計
一、說教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義務(wù)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9課的一首古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葉、荷花作為描寫對象。那碧色連天的荷葉和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嬌潤紅艷的荷花,美麗動人。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借助注釋理解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詞中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dǎo)學生抓住詩中重點句分析。
(2)在理解詩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創(chuàng)設(shè)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四、說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興趣,導(dǎo)新課
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茫茫無垠的草原,到郁郁蔥蔥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麗的畫。
2、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你們愿意背幾首嗎?《望廬山瀑布》《詠柳》《小池》《飲湖上初晴后雨》。
3、這幾首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壯麗的山河。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時力主抗金,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感言。他作詩主張師法自然,構(gòu)思新穎奇特,筆調(diào)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人稱誠齋體。他工于奇絕,以寫景詠物見長,著有《誠齋集》。
3、解詩題
早晨從凈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朗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jié)。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詩意
1、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請同學們看注釋,想象每句詩的意思,再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自學情況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風景與其他季節(jié)完全不同。遠遠望去,在陽光照射下,滿湖碧綠的荷葉,襯托著鮮艷的荷花,真是美麗極了!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詩的意思
5、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來欣賞優(yōu)美的景象。
六、課堂小結(jié)
風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二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
教材簡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中的一首古詩。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爱吘刮骱轮?,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句中領(lǐng)略到西湖美景,但已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教學目標
1、理解“畢竟”、“映日”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背誦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境。
教具準備
應(yīng)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強化教學。
2、結(jié)合“樂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達到課堂教學“學中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學過程
設(shè)計理念
一、激趣導(dǎo)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從白雪皚皚的北國到詩情畫意的江南,從蒼茫無限的草原,到郁郁蔥蔥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請同學們欣賞圖片。(出示課件中的祖國風景圖)
我們的祖國不僅山美、水美、詩也美,千百年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我們班的同學愛讀詩、也愛背詩。今天,你們愿意再背幾首嗎?
1、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背誦以下詩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廬山瀑布》四首古詩及動畫)
2、這幾首古詩有什么共同之處?
這幾首古詩都是寫景的,都歌頌了祖國壯麗的山河。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板書課題)應(yīng)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祖國風景的美好,激發(fā)學習興趣。應(yīng)用課件中的動畫,以圖釋義,回憶以前學過的寫景的古詩,導(dǎo)入新課。二、知詩人,解詩題。
1、齊讀詩題。
2、介紹作者。
3、解詩題。
這首詩寫了哪里的景色?從哪個字眼可以看出來?
介紹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古往今來,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贊頌西湖,又用最凝練的語言對它的風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課件中的西湖十景圖)
同學們,西湖美嗎?看過如此美麗的西湖,此時此刻,你想對西湖說點什么呢?(同學們談感受)
作者楊萬里為我們介紹的西湖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在詩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體展示西湖美,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讀詩句,識新詞。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齊讀。
畢竟:到底。
四時:四季,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jié)。
接天:一直鋪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陽光照射。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詩句。
四、抓字眼,明詩意。
“詩情畫意”,我們要融入詩情,感悟畫意,先要把詩讀懂。怎樣才能把詩讀懂呢?要學會“抓字眼,明詩意”。請同學們看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話說給小組的同學。
1、學習小組展開合作學習。
2、匯報自學情況。
3、師講詩意,生答詩句。
4、讀全詩,體會每句話的意思。
詩是最凝練的語言,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西湖,看一看詩句的風光吧?。ǔ鍪竟旁姷膭赢嫞┳屚瑢W們根據(jù)課件中的注釋,理解詩句。再通過課件中的動畫,體驗詩人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畫面,入詩境。
我們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陽輝映下,這無邊無際的特別紅艷的荷花和這一眼望不到邊的碧綠蓮葉,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呀!真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詩的前兩句用感嘆句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同學們能不能根據(jù)詩意用感嘆句來表達一下你的心情。
3、說話練習:
(1)西湖太美了,不僅……而且……
(2)無論是……還是……,西湖都……
生閉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隨著輕快的音樂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師讀本段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詩情,感悟祖國山河的美好。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六、感情讀,悟詩情。
風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這千古流傳的詩句,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麗的西湖景美、詩更美。請同學們伴隨著輕快的音樂讀一讀詩句吧!學生配樂(課件中的音樂)讀全詩感悟詩情。
七、拓展延伸。
讓我們再來欣賞兩首描寫西湖的名詩。(出示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樓醉書五首》的讀音和圖片)
我們的祖國,江山如此多嬌,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詩句吟誦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ǔ鍪咀鎳L景圖,伴音樂,師讀本句話,結(jié)束本節(jié)課)通過課件中的讀音、圖片和歌曲,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國更美。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鑒賞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鑒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鑒賞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從詩題看,這是詩人早晨出門送友時即景發(fā)興之作。凈慈寺,杭州西湖邊上的一個古寺,今存。林子方,作者的朋友。這首詩寫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美好的情懷。西湖的美是多彩多姿的,該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去描寫她的美呢?絕句這種短小精粹的詩體,不允許作者面面俱到地鋪敘。于是,詩人選取了眼前所見的蓮葉、荷花,予以集中描繪。頭兩句,概括抒寫西湖的六月,六月的西湖,切時切地。指出六月西湖的風光畢竟不同他時他處,即不同于西湖的其他時節(jié),不同于六月的其他地方。這就有力地吸引著讀者,把讀者的思緒帶進西湖美景中去。四時,通常指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應(yīng)當理解為六月以外的時節(jié)。
怎么個不同呢?三、四句,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碧萬頃、連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際無涯;在這蓮葉中間,挺立著一朵朵紅得特別出色、紅得特別艷麗的荷花。荷花為什么這樣紅?因為朝陽映照其上,增添了無限光彩,所以顯得如此美麗動人。這兩句是對偶句子,“蓮”、“荷”本是一物,而詩人把二字錯開使用,避免了重復(fù),可見其苦心。蓮葉“無窮碧”是“接天”的結(jié)果,荷花“別樣紅”卻是“映日”所致。
在這里,我們看到古代詩人在描繪自然景物時,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詩,隨物賦形,敷色設(shè)彩。杜甫寫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牧寫過“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都是運用色彩相互襯托的典型例子。楊萬里的這首詩也是這樣,抓住紅日照耀下的蓮葉、荷花來描寫,蓮葉“碧”而無窮,荷花“紅”而別樣,紅綠相映,荷日生輝,使形象和色彩百倍地明亮起來。
歷代描寫西湖的詩詞不少,流傳下來的篇章在藝術(shù)構(gòu)思、表現(xiàn)手法上多不雷同,富于創(chuàng)造。柳永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名句,蘇軾有《飲湖上初晴后雨》名篇。蘇詩表現(xiàn)了西湖在晴天和雨霧中的變幻景象,并且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比喻,為西湖寫下了千古絕唱。楊萬里這首七絕寫在蘇軾之后,卻又找到了新穎的構(gòu)思,從而創(chuàng)造了不同于蘇詩的獨特的意境。此詩色彩鮮麗,境界開闊,情意酣暢,語言卻平白如話,別具一格。這說明即使是表現(xiàn)已被人寫過無數(shù)遍的題材,只要匠心獨運,另辟蹊徑,寫出自己獨有的感受,也是能夠翻出一番新意來的。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學目標:
1、讀通詩句,理解詩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語中描繪的景色之美。
2、熟讀成誦,感悟詩句意境,理解詩人對友人含蓄的眷戀之情。
3、感受詩句的語言美,初步學習吟誦。
教學重難點:
1、用語言形象描述詩句內(nèi)容。
2、感受詩句中作者隱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吟詩導(dǎo)入:
1、師:《江畔獨步尋花》、《宿新市徐公店》、《小池》;咱們來美美地吟誦一番。
2、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宋朝詩人楊萬里寫的另外一首詩,看老師寫詩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解題:
1、師:誰能讀讀詩題?。ㄖ该x、齊讀,師注意指導(dǎo)“凈慈寺的讀音”,相機解釋“凈慈寺”和“林子方)
2、師:題目比較長,讀好它的停頓很重要,而且這里面有個讀音------“凈慈寺”讀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題目在讀一遍!從題目當中你知道了什么?
3、師:結(jié)合課下的注釋,想想詩題是什么意思?
預(yù)設(shè):曉:早晨;出:走出;
------(詩人楊萬里)早晨從凈慈寺出來送別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誰?這個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補充進來!
4、那么題目的意思咱們明白了,再來讀一下題目,把題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達出來,好嗎?。R讀)
三、初讀感知:
1、師:那么這首詩寫了什么呢,咱們一起去讀一讀!請同學們打開書的144頁,自由地讀上幾遍,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2、師:都讀了好幾遍了吧,現(xiàn)在請你們讀給自己的同桌聽一聽,互相檢查一下讀對了沒有!注意:一定要認真聽喲!
3、師:誰愿意第一個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1,2;
3、師:咱們讀詩和讀其他的課文不一樣,詩有她自己的節(jié)奏和味道,怎么能讀出詩的味道呢,你自己練一練!
師:聲情并茂,讀出了詩的韻味!咱們一起像他那樣讀一讀!
4、師:咱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除了誦讀,還要領(lǐng)悟大致的意思!現(xiàn)在呀,請同學們默讀古詩,結(jié)合課下注釋、插圖,還可以發(fā)揮想象,思考思考: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呢?
5、小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西湖六月風光蓮葉
荷花
四、品析詩句,想象意境:
1師:詩中又是怎樣寫蓮葉和荷花的呢?CAI出示: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接天蓮葉無窮碧
師:人們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由的讀讀這句詩,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樣的蓮葉?
預(yù)設(shè):
A、碧綠碧綠的荷葉------(板書)碧
師述: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請你來把這翠色欲滴的荷葉讀出來!讀得特別好,請你把這個碧字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
C、無窮無盡的綠色------(生板書)無窮
預(yù)設(shè):學生如沒能體會到“無窮碧”,師來朗讀,讓學生去看,引導(dǎo):站在西湖邊,放眼望去,挨挨擠擠的荷葉鋪滿了整個湖面,不留一點縫隙,滿眼都是綠色,一碧千里!
師:除了這蓮葉接天,特別多,面積特別廣,你覺得還有什么也特別地引人注目呀?
師:在這碧字的前面還加上了“無窮”,什么感覺,你仿佛又看到什么呢?
生:一片綠色、無窮無盡的綠色、一望無際的綠色;
師:一片綠色,仿佛一片綠的海洋!好,我們都去到這綠的海洋里,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師:你和詩人一樣,看到了……來,你一邊想著這樣美的荷葉,一邊吟誦這句詩!
再仔細讀讀,這西湖的荷葉有什么特別嗎?
B、很多很多的荷葉------(生板書)接天
師:你怎么就看到了荷葉很多很多呢?(讓生解釋“接天”的意思)
師:老師還是不明白,剛才你們都強調(diào)了蓮葉的多,難道是這些蓮葉一層摞一層,一直摞到天上去了?
生:看不到盡頭,一直伸到天邊!
師: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遠處看,看到的?你再往遠處看,一直看到視線的盡頭,你看到的全身什么呀?所以,遠遠望過去,就與天相接了!
師:誰來讀讀這挨挨擠擠、接天的蓮葉!讀完后讓他板書“接天”!(朗讀評價指導(dǎo):這么多的荷葉,你一下子看得完嗎?來稍微放慢點,從眼前一直看過去?。?br>
師:那是多門壯觀啦!
D、是啊,滿湖的蓮葉,滿眼的綠色,遠遠地伸向天邊,與藍天相接!全班齊誦!
(二)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在這一片碧綠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A、特別的紅、不一樣的紅------(生板書)別樣紅
師:???別樣什么意思?請你來讀讀這別樣紅的荷花!
師: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別的嬌艷,你看,他紅得像什么!
師:站在湖邊,你能聞到什么嗎?(這別樣紅的荷花清香撲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讀?。?br>
師:這荷花為什么這么紅?(生板書)映日
映日------在陽光的照射下!
師: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呀?
生:早晨的太陽!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曉
師:你還能結(jié)合詩題來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真不錯!
還有什么原因,聯(lián)系上一句看看!
生:在荷葉的映襯下!
師:是的,在蓮葉的映襯下才變得這么紅的!有了綠的映襯,紅得更紅了,有了紅得點綴,綠也就更綠了!顏色多么鮮艷,對比多么強烈,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指名讀!
師:這兩句確實不好讀,既要表現(xiàn)蓮葉的綠,又要表現(xiàn)荷花的紅,誰還試試!
生:指名讀!
師:兩句都搞上去了!你們讀上句,下句我來讀!
師:哪種對比顯得更鮮明?明白了吧?來一起再來讀讀
這兩句!
詩人是早上從凈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的,此時的太陽是朝陽,同學們再想,在碧綠的荷葉上,你還能看到什么?(晶瑩的露珠……)
(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A、師:CAI出示,看無窮的碧,別樣的紅,組成了一組一碧萬頃,接天連日的畫卷,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的美景留在心中嗎?
B、指名讀(指導(dǎo)讀,讀出不同的韻味?。?br>
2、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A、師:荷葉田田、荷花朵朵,難怪詩人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CAI出示,師引讀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前面如果沒有涉及到六月、四時,這時可以直接提問)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六月的西湖與其他季節(jié)的風光不同在哪兒了嗎?
B、指名讀!
師: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勝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蓮葉荷花最美呀!誰再來贊美贊美?(指名讀!注意贊嘆的語氣!)
C、師:你們想留在那里嗎?
3、情感朗讀整首詩:
A、師:看著這樣一幅圖,假如你是詩人楊萬里,來盡情地贊頌一下這六月的西湖吧!誰來讀讀這首詩?
B、(師配樂朗誦)還有誰也被這美景打動了,也想來吟誦!
全班齊誦讀?。ㄟ@么多同學都想吟誦呀,那咱們一塊配著音樂,邊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邊吟誦這首詩吧!)
(評價:大家入情入境,讀得如詩如畫?。?br>
五、體悟情感:
1、讓我們再來讀讀詩題,這是一首送別詩,同樣是送別朋友,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娙送笥褲u漸遠去的身影,是那樣依依不舍。而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眮硭蛣e朋友。而楊萬里在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卻只寫了-----???用來送別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老師在這里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楊萬里不僅和林子方是好朋友,他還是林子方的上級。當林子方被調(diào)離皇帝身邊,從南宋的都城就是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去福州任職時,楊萬里就寫下了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你們能讀懂這美景后面的情誼嗎?
2、詩人以詩寄情,讓我們在誦讀中體會詩人那一份別樣的不舍之情吧!配樂誦讀!
3、書寫古詩!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齊讀題目。題目比較長,讀好停頓不容易。再讀一遍
從題目當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這首詩是早上寫的,而且是出凈慈寺送好朋友。
師:是誰出凈慈寺?
生:楊萬里
師:這個問題很關(guān)鍵,題目都明白了,讓我們再讀一遍課題,讓我們明明白白的讀
師:預(yù)習了嗎?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讀準確
指名讀
師:字音都讀準了,讀得也挺通順的。但是古詩和其他課文不一樣,怎么樣才能讀出古詩的味道呢?請大家自己練一練
指名讀
師:比剛才好點了是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朱老師用手打手勢,你跟著我的手來讀,先用第一句來試一試
我手動的快就讀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讀下去
老師打手勢,學生跟著讀
師:這么讀你覺得跟剛才有什么不一樣?
生:我覺得更順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韻了……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打著手勢來讀呢?看著上面的提示,學生跟著老師學著打手勢讀
師:下面朱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你們讀詩句,我來喝后面的三個字
題目和作者我來讀
生讀,老師喝后面三個字
師:你聽出來我讀的有什么特點了嗎?
生:讀得非常押韻
師:同學們都知道押韻,你知道我把那幾個字讀得特別長?
生:老師把中,同和紅讀長了
師:下面換過來,我讀詩句,你們來喝。
放音樂,老師讀詩句,學生喝最后三個字
師:這么讀詩好玩嗎?非常有意思,我給你們配上音樂你們自己讀好嗎?
生齊讀
師:我從你們的表情中看出來了,你們被自己的讀的陶醉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古詩,除了要誦讀,還要干什么呢?
生:還要正確理解他的意思
師:大家已經(jīng)做過預(yù)習,就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和詩句的意思,說給你同位聽,把你還不太懂的字詞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討論一下
師:好了是嗎?有沒有哪些字詞通過討論以后還沒弄明白的?
生:我不知道四時的意思
生:蓮葉是在水中的,怎么會是接天的呢?
師:是啊,我也很想知道
生:可以看出蓮葉很高很多
師:特別想表達清楚,沒說清楚,自己都著急了
生:我們經(jīng)常說水天一色,天和水連到一起去了,這是一種錯覺,看上去就連到一起了。
師:往遠處看到的是……
生:蓮葉
師:再往遠處看……
生:還是蓮葉
師:所以圓圓看過去,全是蓮葉,都連著天了。明白了嗎?我也明白了,謝謝同學們。
師:帶著你們自己的理解,不要受別人的干擾,好好讀讀這首詩
自由讀
師:這首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和什么感覺呢?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嗎?
生:我覺得很壯觀,和天都連起來了。
師:這么讀讀詩,都讀出壯觀了,真了不起
生:我覺得很美麗
師:是的,這首詩就是描寫的景,還有別的嗎?
生:我還可以看出作者對林子方不舍的感情
師:這首詩是既寫了景又寫了情。再讀讀,看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感情,從哪兒感受到的?
生:我感覺到作者對這些美景感覺到十分美麗,因為他在后一句寫到風光不與四時同,是與其他季節(jié)是不一樣的。
板書不同
師:你們?nèi)ミ^西湖嗎?西湖很美的吧?俗話說,上有蘇杭,下有蘇杭,那西湖就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西湖圖片
師:很美,可是在楊萬里眼中只有西湖六月最美,這個時候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的想法就是這個詩人為什么就寫夏天不寫冬天呢?究竟怎么美呢?
師:是呀,究竟怎么美呢?那么咱們就去看看這六月的西湖吧!
從同學們的表情中,很失望。從練習一中,學會了詩中有畫,這詩中有畫嗎?你看到了什么?
生:荷葉非常多,荷葉上的荷花葉非常美麗
生:我看到了太陽底下的荷花非常妖艷非常美麗
師:看到了荷花的美,剛才那位同學看到了接天的蓮葉
生:荷葉油亮亮的,像我們的小臉蛋
師:我們的小臉蛋綠油油的可就不好看了
生:無窮碧
師:為什么不用無窮綠而用無窮碧呢?
生:
師:一片綠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生:很多
師:你能讀出那個感覺嗎?
指名讀
師:剛才說了,荷花也非常美麗,紅得像什么?
生:紅得像胭脂……
師:荷花為什么那么紅?
生:是被太陽映照著的
生:我覺得夏季是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所以它才會那么紅
生:我覺得是作者心情很好,看到這美麗的荷花,就更美麗
師:心情好,看著荷花更紅了
生:面積廣了顯得紅了
生:我覺得是在荷葉的映襯下,才顯得這么紅的
師:有綠葉的襯托,紅的更紅了,綠的更綠了
你能讀好這兩句嗎?
指名讀
齊讀
師:要讀出蓮葉的綠,荷花的紅,對比要鮮明
這樣的朗讀中,仿佛就讓我們看到了六月的荷花
現(xiàn)在你能理解詩人楊萬里為什么喜歡六月的西湖了嗎?
生:因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師:剛才我們說了其他時間也很美啊
生:因為在六月荷葉非常綠,荷花非常紅
師:顏色鮮艷,對比強烈
生:因為六月把自己的力量全部釋放出來
師:六月的荷花更有生命力
如果你是楊萬里的話,你怎么來贊美這六月的西湖?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朱老師也想來讀,配著音樂,我們來讀讀這首詩
師范讀
師:在音樂聲中,我們也一起來咱們這六月的西湖
在世人的心目中,都是柔美的??墒侵挥袟钊f里發(fā)現(xiàn)壯美的一面,熱烈奔放的一面。這首詩也因為寫出了西湖,才能夠名傳青史,經(jīng)久不衰。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題目中有送,而內(nèi)容中只有對西湖的贊美呢?
生:我覺得他是想用西湖的美景送林子方走
師:用美景來送朋友,希望朋友記住這美景,留戀這美景
生:用美景表達自己的情
生:我覺得接天蓮葉無同比抒發(fā)自己和林子方的友情能夠永世長存。
師:事情真相究竟是怎樣?我們誰也不知道,這個沒關(guān)系,因為有了這一送,留下了這一篇經(jīng)久不衰的古詩。關(guān)于送的問題,回去還可以再去研究,帶著這個問題,離開這個課堂。
讀題解題,了解作者
課件出示詩題
1、請看詩題,來,讀一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讀了這個詩題,你從中了解了什么?(時間:曉,早上。地點:凈慈寺,在西湖邊上,凈慈寺的大雄寶殿有濟祖殿,殿內(nèi)供奉著婦孺皆知的濟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
連起來說一說。題目說了什么。
3、說詩人:好像缺了個頭,誰在送林子方?(課件:南宋楊萬里)學過楊萬里的詩嗎?誰來背兩句。發(fā)現(xiàn)這些詩都是寫什么的?(板書:景)
楊萬里的詩寫得好,尤其擅長寫景。因為啊,他常常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別人不易察覺的美(板書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風、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寫成詩,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說了這樣一句玩笑話:處處山川怕見君。你看,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寫到詩里,連它們都怕了。
現(xiàn)在,我們來讀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詩題大概點明了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俱全,也確證了這是一首送別詩,有關(guān)這首詩的外延有很多角度,如西湖詩,寫荷詩,寫夏季的詩,在對文本充分解讀后,感覺如果從這幾個角度講一是過于分散零亂,第二也不可能深入體悟詩情,所以不再節(jié)外生枝。楊萬里的詩第四課也學到一首,本冊是第二次接觸,覺得有必要初步了解一下楊的詩風,也引出表層的景)
三、初讀古詩,讀懂古詩字面意思。
1、(課件出示詩句)自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2、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適當評價語速,節(jié)奏,也可生自評,互評)。
3、再請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聽一聽,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個字,理解押韻。押韻,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讀起來瑯瑯上口。
4、齊讀:下面,請你們來讀前四個字,我來讀后三個字。調(diào)換,我來讀前四個字,你們來讀后三個字。師讀題,生讀詩句。
(這首詩沒有難讀的字音,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主要是讓學生找到詩歌特有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并逐漸感知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
5、整體感知:剛才,同學們反復(fù)讀了好幾遍詩,讀得很美,可是,你讀懂了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嗎?哪句詩你知道寫的是西湖、荷花、蓮葉?(整理歸納為:西湖的荷葉與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說杭州是人間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顆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出示課件),(讀)景美,這些詞也美。能看出這首詩寫的是哪一景嗎?曲院風荷
此時,詩人來到西湖,為何不寫蘇堤春曉、平湖秋月、
斷橋殘雪?那為何也不寫雷峰夕照、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此時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還無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開得正盛。
7、詩人的視角是多么獨特的??!寫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別之處。同學們,請翻開書本,再默默地讀一讀這首詩,你也來關(guān)注一下這些景物的特點,出示課件:你看,詩人見到的是怎樣特別的蓮葉,又是怎樣特別的荷花呢?
詩人見到的是(接天,無窮碧)的蓮葉。
詩人見到的是(映日,別樣紅)的荷花。
評價:你很會讀詩,你的視角
理解詞義,別樣紅,紅得怎么樣?(鮮艷,通透)指導(dǎo)朗讀,特別是“無窮”、“別樣”。指名讀詞,師范讀,再齊讀。
出示詩句。這兩句詩,是千古名句,我們來讀好他。
(這里的環(huán)節(jié)和前幾稿相比改動得比較大,初稿只是引出十景,并讓學生知道寫得是哪一景,然后讓學生再由整體到局部去理解具體的字詞,這樣的設(shè)計感覺比較簡單,對學生而言沒有挑戰(zhàn)性,而且由整體到局部比較生硬,沒有思維的串連,學生在理解字詞時也比較零亂,即耗時又耗力,修改之后,不論是整體“西湖”還是局部“荷花和蓮葉”都有了特點,而且先順便解決了上聯(lián)中的“六月”和“四時”,可以把學生的思維重點集中到后聯(lián)上來,學習的針對性更強。)
四、細化文字,發(fā)現(xiàn)詩句中的語言美
過渡:這兩詩句能成為千古名句,是因為詩人不僅寫出了蓮葉與荷花的特點,而且,讀起來非常美。有同感嗎?
美在哪里?看你們有沒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1、詩的對仗美。
2、詩的色彩美、視覺美(醒目,亮麗)。
3、詩的場面美(大氣磅礴的美、壯美)。
評價:你關(guān)注到了詩句的結(jié)構(gòu),是的,對仗使得詩歌更有節(jié)奏感。
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詞造句。
你很有想像力。
(對詩歌理解的深化從發(fā)現(xiàn)美開始,通過課件的提示線索,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前兩種美較容易發(fā)現(xiàn),第三種美需要老師抓重點字詞引導(dǎo)。在設(shè)計本教案時,這是屬于放的環(huán)節(jié),并不拘于一種答案,老師的目的是讓學生大膽地說,大膽地發(fā)現(xiàn),應(yīng)明白哪些是學生能自已說的,哪些是在老師點撥下學生能說的,哪些是必須要老師講的。學生能自主完成,決不多講,不能完成,也不勉強)
2、指導(dǎo)讀詩句,指名讀,師范讀,再齊讀。
3、同學們,(出示圖)面對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楊萬里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來描繪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語言訓(xùn)練:
課件出示
你看……
評價:注重啟發(fā)思路
你注意了荷葉的顏色,看看圖,是一樣程度的綠嗎?有的
你注意了荷葉的形態(tài)。形態(tài)都是一樣的嗎?
你關(guān)注的不是局部,而是一個整體,很有大局觀。
你注意了荷花的形態(tài)。
你關(guān)注了荷花的顏色。
你用上了比喻(擬人)很有想像力。還可以想像成什么?
你引用了優(yōu)美的詞語。**用得特別好。
除了荷葉,還可以說什么?
除了他的顏色,還可從哪個角度來說。
能不能把這個詞語展開來說。
能不能把這些句詞總結(jié)一下。
你能說出成段的語言,非常了不起。
你從靜態(tài)的文字和圖畫出看出了動態(tài)的美,了不起。
總結(jié):課件出示
(這段設(shè)計,本來在課件上是設(shè)計的是,你看那荷花顏色形態(tài)怎么怎么樣,那蓮葉顏色形態(tài)怎么怎么樣,并提出了要求:“用大膽的想像,引用優(yōu)美的詞語來說一段話。”這樣的設(shè)計可能能降低學生說的難度,但是,也壓縮了學生想像的空間,這樣的說話練習,更像是填空練習,對學生感悟詩句的畫面感,產(chǎn)生屬于自已的情感體驗幫助不大,所以干脆也大膽地放,課件中本來還有一幅插圖,其實也可以一并去掉,只出示“你看……”,教師重在學生說的基礎(chǔ)要加以引導(dǎo),及時肯定學生好的語言,獨特的角度。)
4、正是這綠葉紅花,讓詩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出示前句。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飽含著作者的贊嘆,覺得是最美的?是啊,遍覽山川的楊萬里只到過西湖嗎?但“畢竟”是西湖的風光最美???西湖只有六月有蓮葉荷花嗎?但“畢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
(“畢竟”一詞其實是總領(lǐng)全文的一個詞,這個詞加強了詩歌的語氣,個人感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詞,但是尚未想出更巧妙合理的設(shè)計)
來,讀好他
5、(能背了嗎)一起來背誦這首古詩吧!
五、探究問題,體會詩中的情感美
1、真美,可是,同學們,當我們從這一池荷葉荷花中抬起頭來,再來讀題時,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新的什么問題?(出示題目)(有送別之意嗎?有林子方嗎?)全寫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對題啊。你能大膽假設(shè)一下,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這是全文的一大難點,課前作了多種預(yù)設(shè),一是了解當時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義,層層深入,引領(lǐng)學生感受詩人的言外之意。因為作者寫得含蓄,所以需要進行多重挖掘)
2、有幾位同學很敢于想,還有一些同學有點困難,別急,相信讀了以下這段文字,你會有自己的理解,舉起手來的同學,可能會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
出示詩人與林子方的背景資料,學生仔細閱讀材料,指名讀。
這段文字至少告訴了我們兩個信息。1、林子方干什么去了?2、二人感情怎么樣?(看情形指名發(fā)言)此時,你能說說,詩人為何要寫這西湖的美景來送別友人嗎?
你們舉起的小手,讓我仿佛看到了西湖盛開的荷花。
預(yù)設(shè)評價:感情純潔。評: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親密。評:“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祝愿友人事業(yè)有成。評:多么大氣的友情啊,像歌詞里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請你離開我。
情到濃時無需再說。評:此時無聲勝有聲。
希望友人遲走。評:明為送,實為留。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悟,不作強行引領(lǐng),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去大膽發(fā)現(xiàn)。)
彈性操作
同學們的感悟很深刻,這里面,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想到,讓我們再往這首詩里面走走?
3、荷,被國人付予了多種的意義。(相機出示荷的含義)你認為詩人寫荷相送,可能還想表達什么?
總結(jié):是啊,西湖的這片美景在詩人的眼中,而與林子方的這份深情,在哪里?板書:心中有情,才讓詩人筆下有神。(完成板書)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筆下有神
4、創(chuàng)設(shè)情境:同學們剛才所表達的意思,我想,楊萬里和林子方,都懂,但是,不用說出來,一首簡簡單單的詩,足夠了。現(xiàn)在,你們是楊萬里,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來,用這首詩,送送我,好嗎?怎么送,坐著送?眼睛看哪里?朋友啊,眼神要有交流,該怎樣看著我?(含情脈脈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義重的。)來,吟誦這四句詩。
謝謝你們,我的朋友,請坐。
(此處的情境創(chuàng)設(shè),是全課的高潮,從詩情的感悟上,學生已從多種角度明白了詩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讀指導(dǎo)上,也完成了從讀詩,到背詩,到深情地吟詩的過程。)
當然,詩人到底為什么這么寫,我們無從考證。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對這首詩進行大膽的聯(lián)想,正因為我們有的無窮的聯(lián)想,無窮的想像,才會使后人在這首詩中,讀出一份別樣的精彩,別樣的美。
六、積累送別詩
送別是古詩中一種常見的題材,因為古人交通和通訊不發(fā)達,一旦別離,再見面就很困難,有時甚至成為永別,于是,詩人就把這種離別的情感化成了詩文,回憶一下,你能背上兩句送別詩嗎?
1、出示送別詩句同樣是送別詩,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遭遇,可能詩人的表達就不一樣。老師這里也整理了一些送別詩,借花獻佛,送給大家,如果有興趣,課后可以去細讀一下,比較比較這些送別詩。
(在縱向的深入解讀之后,對送別詩作橫向的鑒別比較,這是一個較有意思的話題,但是時間有限,不可能一一展開,可借助學生的舊知進行歸納,并拋出問題,留給學生課外閱讀。)
2、比如現(xiàn)在這個環(huán)境,你覺得用哪一句詩送送老師比較合適?
齊讀,共勉。
板書設(shè)計:西湖六月風光蓮葉
荷花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四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四”,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四《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四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
顧惠芬
古詩內(nèi)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教學目標:1、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創(chuàng)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lǐng)悟一些創(chuàng)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yǎng)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表達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學難點:在創(chuàng)作詩與課文的比較中,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領(lǐng)悟一些創(chuàng)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的熏陶。
課前準備:課文情境圖;搜集有關(guān)詩人及詩的資料
教學過程:
入境激情,師生聯(lián)句
1、今天,老師要先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1、聽朗誦,想象作畫
傾聽老師帶來的一段文字,發(fā)揮你的想象,在頭
腦中揮筆作畫。
師誦讀譯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風光和
平時迥然不同??茨模∏宀ㄊ幯祈禑o際,蓮葉
挨挨擠擠,那怡人的綠色,無邊無垠,遠接天際。
一朵朵荷花,向著初升的太陽,紅得那么鮮亮,
那么水靈!
2、誰來說說你的畫中有什么?2、說話訓(xùn)練,描述頭
腦中的畫面。
3、出示荷塘美景圖以及譯文。師:再讀這精彩的3、自由暢說:吟詩、
文字,觀賞這美麗的風景,同學們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詩”,是個好點子!今天,讓我們做回詩
人,來一次龍虎師生觀荷塘美景即興聯(lián)句如何?4、即興聯(lián)句。寫在白
紙上,注明作者,大聲朗讀,貼于黑板。
師范句:
綠衣一片云中來
艷賽朝陽送暖香
二、質(zhì)疑欣賞,理解古詩
過渡:大家競相聯(lián)句,真是“荷塘美景現(xiàn)眼前,
便引詩情到碧霄”啊!說來也巧,宋朝著名詩
人楊萬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隨即寫了一首
詩,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寫的。
1、出示古詩。范讀。1、聽范讀。
2、學生練讀
師:全詩共二十八個字,我相信經(jīng)過認真的練2、練讀—指名讀—齊習,你們一定能把它讀得正確、流利。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讀書聲?
3、研讀古詩。3、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
師:同學們一下子就把詩句讀得這么流暢,真料和工具書,自學古
是好樣的!接下來,請大家?guī)е蕾p、探究的詩。(質(zhì)疑、欣賞)
眼光,利用手中現(xiàn)有的資料,研讀詩句,看看
能讀懂什么,碰到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
解決不了的等會在全班討論解決。
4、交流自讀收獲4、交流
師:請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閱讀收獲,以及想理解詩意,描述楊萬里
和伙伴們一起討論解決的疑惑之處!在送別林子方時,到底
看到了什么。在質(zhì)疑討
論中,加深理解。
5、指導(dǎo)有感情地朗讀。
師:把你們各自的感受用動情的朗讀,恰當?shù)?、練讀-個讀-齊讀
身體語言表達出來吧!
三、完成創(chuàng)作,比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讓楊萬里的一首佳作渾然天
成,今天,就著大詩人激起的豪情,讓我們也1、欣賞圖畫,在前面聯(lián)
寫詩填詞吧,黑板上的詩句可以選用。的基礎(chǔ)上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
1、指導(dǎo)學生在音樂中創(chuàng)作。作詩。
2、交流創(chuàng)作
師:有些同學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2、實物投示學生詩作,
幾句,我們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悅!小作者朗讀簡介。
3、比較感悟。
師:有比較才有進步。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某3、比較感悟(可小組討
同學的詩,再讀讀詩人的詩,以公正的眼光論,從對仗、壓韻、用
說說它們優(yōu)于對方或遜于對方之處。詞的準確優(yōu)美等方面比
較,感受古詩的藝術(shù)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勵學生,回歸詩作
大家說得很有道理,課后都試著把自己的詩
作與詩人的詩作比較一下,然后寫一寫你的4、起立,背誦《曉》詩
啟發(fā)和收獲,自古“長江后浪推前浪”在吸
取古人營養(yǎng)的基礎(chǔ)上,我們的同學一定能寫
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
杜甫”將在你們中誕生!最后,讓我們再次
領(lǐng)略楊萬里這首詩的美妙吧!
總結(jié)談話,拓展延伸
同學們,驕陽似火中吟詩,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圓人歡時吟詩,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煩惱縈繞時吟詩,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讓我們在詩文化的浸潤中茁壯成
長,營造出屬于自己的碧海藍天!
(在2004年6月獲《語文教學研究》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教學方案項一等獎)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五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wù),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五,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五小語第十冊12課教者:呂平平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古詩問文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特點,以及時代的變遷,造成了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入
1、用一個詞來形容荷花或荷葉。(課件出示:荷花、荷葉)
2、同學們說得多美呀,我們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荷花錄象)
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和你們一樣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詩,膾炙人口,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古詩)
二、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
2、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3、那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還有那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我們第一次和這首詩親密接觸,就有不小的收獲,再來讀讀,我們的收獲會更大。
三、再次學習交流。
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在知道詩的大致意思后,我們也只是知道了個大概,學了點皮毛,假如我們再深入研究,會有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
四、深入研究學習。
1、你還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就近找學習伙伴討論。
反饋交流
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zhuǎn)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同學們你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那些詞句寫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讀得特別好,那些詞句寫出了對友人的眷戀,也把它讀好。同桌試試吧。
3、看著這滿湖的荷花,你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4、整首詩美美的,又帶有一絲淡淡的離愁的讀一讀。(配樂)
5、背下來行嗎?試試吧!
自背兩人比賽背男女生對抗賽
五、以前也曾學過一首寫荷花的詩是什么?(課件出示:小池)]
1、這兩首詩有什么不一樣?
2、你喜歡那一首,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七、
這些詩是我們古代先輩為我們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也來學學古人,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筆,來夸夸我們的杭州西湖,寫一兩句詩。老師已經(jīng)拍下了幾張西湖的照片,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照片)
選其中的一幅照片寫,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反饋交流。
八、總結(jié):愿我們杭州西湖越來越美。
板書設(shè)計: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六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六》,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六《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執(zhí)教:福建省莆田市實驗小學黃曉玲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2.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入。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
(放西湖風景幻燈投影)
師旁白:同學們,你們到過美麗的杭州西湖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還是匆匆而過的游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而贊嘆。南宋詩人楊萬里來到這里,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來……(放朗誦錄音)
2.導(dǎo)入課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學習要求:
讀一讀。(讀通全詩)
說一說。(說說你對古詩的理解)
議一議。(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學。
(引導(dǎo)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可以查找工具書或有關(guān)資料,也可以借助課后的注釋自己學習這首詩理解詩的大意,在小組內(nèi)進行質(zhì)疑、釋疑)
3.自由交流。
4.質(zhì)疑、釋疑。
三、匯報自學收獲。
1.讀通詩句。
2.學生點評。
(師隨機提示:我們在朗誦一首詩時,不但要讀準詩句中每個字的音,還要注意詩的停頓,把握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的韻律。)
3.讀懂詩句。
(引導(dǎo)學生自由闡述對這首詩或?qū)δ尘湓姷睦斫猓?/p>
4.質(zhì)疑。
四、創(chuàng)設(shè)意境,體會感情。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發(fā)言,描述意境。
3、自主創(chuàng)作,描繪意境。
4、展示交流,表達感情。
五、感情朗讀并背誦。
六、總結(jié)。
引導(dǎo)學生談體會。
七、課外延伸。
同學們?nèi)园凑兆约合矚g的學習方法,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古詩。
六、布置作業(y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相關(guān)知識
傳說陰歷六月二十三是火神的生日。
這一年六月二十三,是一個赤日炎炎的大熱天,可是到南屏山凈慈寺來燒香拜佛的人比往常多,大家燒香磕頭,求火神不要降火災(zāi),保佑大家四季平安。
到快吃午飯的辰光,凈慈寺山門外來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兒。這姑娘穿一身紅綢衣裙,手撐一把小陽傘,一雙烏溜溜的眼睛東張西望,慌里慌張地就象有人在后邊追著她似的。
這時,濟顛和尚正住在凈慈寺里哩。不早不晚,恰恰這個時候,他從鑊灶間里沖出來,一手拿著一根竹棒兒,也不說話,伸開兩臂攔住山門,不讓那姑娘進來。那姑娘往東鉆,濟顛就向東攔;那姑娘向西竄,濟顛便往西擋。弄得那姑娘面紅耳赤,滿臉都是汗珠兒。一些燒香拜佛的人見濟顛竟在大庭廣眾中調(diào)排婦女,就都哄了起來。
當家老方丈聽到外面喧嚷得很厲害,扶著拐棍慌忙從里面趕出來,見濟顛這樣胡鬧,便大聲喝道:濟顛,你象不象個出家人?還不給我走開!
濟顛扭過頭來,笑嘻嘻地問老方丈道:師父呀,你說說看,是有寺好還是沒寺好?
老方丈把話音聽岔了,沒理會他的意思,就罵濟顛道:多嘴,我們出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然是沒事好羅!
濟顛嘆口氣道:師父呀,等到?jīng)]有寺了,你不要后悔呢!
老方丈聽也不聽,就拿拐棍兒敲濟顛說:沒有事,我正巴勿得哩!你少在這里羅唆,快給我走開!快給我走開!
濟顛見當家老方丈這么一說,就把兩根竹棒兒往胳膊窩下一夾,獨自走開了。
那穿紅衣裙的姑娘剛走進大雄寶殿,往人群中三擠兩擠就不見啦。這辰光,忽地刮起一陣大風,有只紅蜘蛛從大殿正梁上掛下來,不偏不斜,正好落在點著的燭火上。只聽呼的一聲,燭火四射,大殿里立刻著起火來。風助火勢,火借風威,一霎時就把個金碧輝煌的凈慈寺燒成了一片火海。
許多香客跟和尚東逃西躲沒處藏身,看看只有殿后那一間柴房沒燒著,大家就你推我擠地往那里奔。推開門一看,呀,只見濟顛翹起兩條腿,躺在草堆上困得正香甜哩。大家七手八腳地去推他,濟顛揉揉眼皮翻個身,迷迷糊糊地說:莫吵,莫吵!你們吵啥呀?
大家把他拖起來,大聲說:火都燒著眉毛啦,你還在困大覺哩!
濟顛也不回答,只嘻嘻地朝大伙兒憨笑。
老方丈一見也火了,說道:寺院燒掉了,人家哭都來不及,你還樂哩!
濟顛說:哈哈!這就要問師父啦!
老方丈聽了,摸不著頭腦,就問濟顛是怎么一回事。濟顛這才說明:剛才那穿紅衣裙的姑娘是火神變化的,她今天午時三刻要來燒凈慈寺,我不放她進來,想耽誤過時刻,這火便燒不成啦。
老方丈聽了急道:哎呀呀,我怎么知道,那你為啥不早點說呀?
濟顛說道:還怨我不早說呢?我攔也攔了!大家轟我,剛才我還問師父,師父不是說沒寺好么?哼,你不是還拿拐棍兒敲我嘛!
老方丈這時才弄懂:原來自己一時心急,把話音聽錯了。真是又懊悔又傷心,忍著眼淚說:咳!我還當你說的是事情的事哩,要知道是寺院的寺,怎么會說多一寺不如少一寺呢?唉!。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片斷賞析
[教例]蘇教版第八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課初:初讀古詩,弄清題意。反復(fù)朗讀,達到瑯瑯上口,粗略了解詩中描繪的是西湖六月的荷景。)
師:雖然我們這兒不是荷鄉(xiāng),但同學們對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學見識過或了解荷?向大家介紹介紹。
生1:荷葉像個大圓盤,荷花很好看,它還長蓮子,藕可以吃。
生2:我家里栽過荷,荷葉的莖上有小刺,有點戳手
師:那不是莖,是葉柄也叫荷梗。(師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詞)藕才是荷的莖。
生3:我在電視上看過,早晨,荷葉上有許多露珠,像顆顆珍珠,風一吹,滾來滾去的。好看極了。
生4:荷葉不沾水,聽爺爺說,他小時候常用荷葉當雨傘,頭發(fā)一點兒也不潮濕。
生5:我家里有幅畫,荷花有紅的,有白的,非常好看。里面包著嫩黃的蓮蓬。
生6:不對,我買過的蓮蓬是青色的。
生5:你買的是成熟的蓮蓬。
生7:我外婆家包了個荷塘,有回我到她家玩,離荷塘老遠,就聞到一股清香,簡直要把我陶醉了。外婆撐著小船帶我下塘,船像把大剪子,把擠在一起的荷葉撕開來。真有意思!
師:哎呀,聽同學們一說,我們仿佛到荷塘里走了一趟。去年,我們學過一篇葉圣陶爺爺?shù)摹逗苫ā罚俅位匚兑幌掳?-
(放《荷花》錄音。聽著聽著,不少同學情不自禁地跟著錄音輕聲朗誦起來。)
師:同學們,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所欣賞的是杭州西湖的荷。當時的西湖跟我們鎮(zhèn)差不多大。廣闊的西湖,栽種了好多好多的荷,(指插圖)看,這是西湖的一角。八百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陪同友人剛走出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
(師非常投入地朗誦詩,生邊聽邊看圖。接著自由吟誦,學生有的搖頭晃腦,呈陶醉狀。)
師;請各位詩人交流交流自己的所見所感吧
生:到底是西湖的夏天,這景色就是不同于其他季節(jié)。那么多的荷葉碧綠碧綠的,柔和的陽光把粉紅的荷花照得格外紅艷。
生:六月的早晨,我把林子方兄送出凈慈寺。啊,好一派夏天的風光!西湖的水面上多么旺盛的一片荷呀。一朵朵蓮花就像一個個美麗的姑娘,穿著粉紅的衣裳。蓮葉呢,碧玉一般,有的為蓮花姑娘打傘遮太陽,有的給蓮花姑娘當椅子。無數(shù)的蓮葉把湖面鋪成巨大的綠毯。一股股清香隨風飄散。
生:我循著清香來到湖邊,啊,蓮葉挨挨擠擠,一直長到天邊,遠望像一片綠海。蓮花在陽光照耀下,粉紅粉紅的,花瓣上的水滴像亮亮的水晶,風一吹,水晶就調(diào)皮地滾落下來,丁冬一聲。我輕輕摘下一片花瓣,舀起一口湖水,啊,又香又甜!我忍不住吟詩一首
生:蓮葉無邊無際,好像給西湖穿上了碧綠的裙子。近看圓盤似的蓮葉上,滾動著珍珠似的露珠,葉脈多么清晰啊
生:荷花白里透紅,與眾不同。幾片雪白的花瓣合抱在一起,像親密無間的姐妹,中間是金黃色的小蓮蓬,多像個驕傲的公主啊
[評析]
古詩,文學長河中歷久彌香的一朵芙蓉,其言簡意豐對今天的閱讀教學卻構(gòu)成了挑戰(zhàn)。古詩教學的慣例是字詞落實、破譯詩句、機械記憶,一首情韻悠長的古詩往往經(jīng)過一番煎炒烹煮,成為一堆雜碎,填進孩子們腸胃。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學生是閱讀和體驗的主體,古詩教學如何抵達心靈,煥發(fā)詩情呢?上面的案例辟出了一條通幽的曲徑。
初讀之后,教學沒有長驅(qū)直入,課堂峰回路轉(zhuǎn)。哪些同學見識過或了解荷?教師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一問,鏈接了學生的記憶,勾連出大量的閱歷和體驗。電視、圖畫或耳聞、目睹的有關(guān)荷的信息紛至沓來,交匯、共享,湊成鮮活、豐滿的荷的感性世界。無形之中,學生握住了一把鑰匙,楊萬里的荷花天地已悄然洞開?;匚度~老的《荷花》、欣賞插圖,這是教師架設(shè)的第二階梯,既是表象素材的繼續(xù)儲備,又是感性形象凝結(jié)為語言的范例。學生建構(gòu)知識的良好環(huán)境與支撐基本形成。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到此時,在聽范讀、自由誦讀中,對話主體學生,憑藉現(xiàn)有的語感圖式,游刃于字里行間,浮想聯(lián)翩,神與物游,解讀、同化、豐富著詩歌意境,嶄新意象油然生成,呼之欲出。當問題情境出現(xiàn):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陪同友人剛走出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悅目的景象映入眼簾學生們移情換位、見仁見智,口吐繽紛的蓮花,抒發(fā)獨特的才思,實現(xiàn)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喚醒經(jīng)驗,激活體驗,提煉境外之象,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課程資源經(jīng)過有機整合,學生得以跨越千年時空,傾聽文字的脈搏,觸摸作者的情思,置身特定的情境。這般無限風光,絕非專注于咬文嚼字所能祈望的。汝果欲教詩,功夫在詩外。不是嗎?
教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課后反思
小學五年級下冊有一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如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教授這首詩時,按照常規(guī)教學,讓同學們理解了詩面意思后,反復(fù)朗讀。當學完詩文在學后質(zhì)疑時,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這首詩從題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別詩,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詩卻都是寫西湖美景的,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與贊美,那么題目和表面詩文看起來似乎沒有關(guān)系,那么作者又為什么這樣成詩呢?面對學生的疑問,我事先沒有充分的考慮,便先肯定了她的這種質(zhì)疑精神,告訴她等老師回去仔細研究后再給你做以解答。
下課后,我仔細查閱了教師用書,上邊并沒有詳細交代。是呀,小學五年級以前也學過了幾首送別詩,比如:《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無一不在詩文中對題目中的離別含義有所體現(xiàn),而惟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在表面看來題目和詩文沒什么關(guān)聯(lián),于是我便在網(wǎng)上進行了大量的查閱,其中有一個網(wǎng)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對這首詩有如下詮釋:
凈慈寺外,攜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飛揚,并行漫步的足跡悠然未失,林陰叢中,驚起的飛鳥尚在盤旋;相交的知己,此時卻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車馬早已遠去。手仍舉著招搖,他還能否看見?他鄉(xiāng)路遠,一別不知又何年。唉!千般萬般不如愿,更添離別思念。
獨坐湖邊,不覺生艷陽。微風拂面,滿湖荷葉頻頻變,遠上接天,似思念無垠無邊;朝陽撒金,紅荷金裝別樣艷,曼舞翩翩,恰友情花開勝當年。故友已遠,新人未來,怎知天不從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擻,青山依舊在,花開花落情不變。
閑吟:千年古剎,小樹林陰,盛夏鳴蟬閑,蓮葉無窮碧;故人西去,一別千里,憑湖悵離情,荷葉別樣紅。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詩文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與詩題的關(guān)聯(lián)也不難理解,看似沒有關(guān)聯(lián),其實關(guān)聯(lián)無處不在!正由于今朝的離別,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同?!?/p>
我頗贊成水月心的見解,于是便把此說法與學生一同交流,學生認可。
如果您還有其它的解釋,請不吝賜教!誠謝!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為寫作對象,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嘆熱愛之情,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作品。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開篇即說六月的西湖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戀的。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優(yōu)美秀麗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而粉紅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
眾所周知,古詩詞是中華文學史上的奇葩,它們都有凝練的語言,豐富的內(nèi)涵,深遠的意境,所以我們讀古詩不能僅僅停留在表層字面上,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zhì)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所以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①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詩歌;②能夠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描寫的景色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③達到荷花資料的整合,訓(xùn)練學生的讀寫能力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熱愛文學的思想感情。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①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②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為了達到即定的目標,我是這樣設(shè)計教學過程的:
一、激趣導(dǎo)入,送別古詩大觀園
師:同學們,“書香飄滿園,滿園盡書香”,課前兩分鐘故事大觀園開始了
播放送別古詩幻燈片,以組為單位朗誦,最后齊讀所有的送別詩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以上這些古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送別詩。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誰也不知道一別之后何時再能相見,因此許多文人墨客借詩歌來抒發(fā)心中的那份離別之苦,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人們用流行歌曲來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一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步感知,讀出節(jié)奏
1、讀課題,理解課題(小組匯報)
時間曉:早晨
地點:凈慈寺
凈慈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佛教的圣殿,每年六月十三,人們到那里燒香拜佛,祈禱平安。
學生匯報(凈慈寺的笑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寺不如少一寺
送:送別詩
送別人物:楊萬里送林子方
2、介紹作者:A、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縣人,學過他的《小荷》
B、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南宋四大家”之一。
C楊萬里八歲喪母,寧可挨餓也要買書,非常好學。
D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學問淵博,寫詩兩萬余首
E楊萬里為人清直,遇事敢言,曾當過官
F楊萬里常常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別人不易察覺的美,山川、河流、春風、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寫成詩,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說了這樣一句玩笑話:處處山川怕見君。你看,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寫到詩里,連它們都怕了。板書;心中有景
師:你覺得楊萬里是個怎樣的人???(厲害,了不起)讓我們帶著崇敬之情和大詩人問聲好吧?讀作者
學生質(zhì)疑問“送他到哪???干什么去?。克麄z什么關(guān)系啊”
3、教師補充寫作背景:林子方,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皇帝御前辦公室的一個秘書,小伙子本身非常聰明很得皇帝喜歡,于是破格提拔連升兩級,調(diào)任外省做官,楊萬里此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御前辦公室秘書長吧。此人也很欣賞林子方,他們情投意合,交情甚佳。
我們剛剛和古詩有了一點點的親密接觸就獲得了不少收獲,讓我們趕快一睹為快,一起和楊萬里品讀西湖獨特的風光吧!
4、讀出節(jié)奏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古詩,并劃分節(jié)奏
展示學生節(jié)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齊讀
5、這首古詩給我們總體感覺用一個字概括(美)
美在哪里?
兩個景物蓮葉與荷花
同學們對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學見識過或了解荷?向大家介紹介紹。
生1:荷葉像個大圓盤,荷花很好看,它還長蓮子,藕可以吃。
生2:我家里栽過荷,荷葉的莖上有小刺,有點戳手……
生3:我在電視上看過,早晨,荷葉上有許多露珠,像顆顆珍珠,風一吹,滾來滾去的。好看極了。
生4:荷葉不沾水,聽爺爺說,他小時候常用荷葉當雨傘,頭發(fā)一點兒也不潮濕。
生5:我家里有幅畫,荷花有紅的,有白的,非常好看。里面包著嫩黃的蓮蓬。
生6:不對,我買過的蓮蓬是青色的。
生5:你買的是成熟的蓮蓬。
生7:我外婆家包了個荷塘,有回我到她家玩,離荷塘老遠,就聞到一股清香,簡直要把我陶醉了……
師:哎呀,聽同學們一說,我們仿佛到荷塘里走了一趟。
三、品讀古詩,感受詩情畫意
()的蓮葉()的荷花
文中西湖中又是怎樣的荷花?繼續(xù)自讀,人們都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讀著讀著,你的眼前浮現(xiàn)了什么景物?看倒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伸出手又觸摸到了什么?
理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無窮碧: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面積大,近看遠處看,再往遠看還是,涌到了,奔向了,蔓延到了,我們的教室仿佛就是一個西湖,這荷葉,荷花,這就是(接天蓮葉無窮碧)
A指名讀用你的朗讀把大家?guī)У铰o邊際的荷塘
B一人領(lǐng)讀,大家齊讀無窮碧
熱烈奔放壯美學生有的搖頭晃腦,呈陶醉狀。映入眼簾的是那層層搖曳生姿的翠綠蓮葉,涌到天邊,使人仿佛置身與無窮的碧綠之中,而那嬌美圣潔的荷花啊,在驕陽的映照下,顯得是那么的紅潤,那么的嬌艷!
2、別樣紅:照樣的映照下,紅得似火,為什么這么紅
A朝陽的映照下,增添了無限光彩,所以顯得如此美麗動人。
那么水靈!
B六月是荷花最茂盛的季節(jié)一朵朵荷花,向著初升的太陽,紅得那么鮮亮
C心情好,升官了,顯得紅艷艷,一切景悟皆情語啊
3、師:映入眼簾的是那層層搖曳生姿的翠綠蓮葉,涌到天邊,使人仿佛置身與無窮的碧綠之中,而那嬌美圣潔的荷花啊,在驕陽的映照下,顯得是那么的紅潤,那么的嬌艷!看哪,那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邊無際;那艷麗的荷花,嬌艷嫵媚,輝映朝陽。一碧萬頃、連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際無涯;在這蓮葉中間,挺立著一朵朵紅得特別出色、紅得特別艷麗的荷花。荷花為什么這樣紅?
你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的美景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嗎?
這是怎樣的景象:景色怡人,嫵媚多姿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氣勢浩大,色彩鮮明,清新秀麗,荷葉挨挨擠擠、錯落有致、隨風搖曳碧盤滾珠
大家入情入境,讀得如詩如畫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起來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有的不僅能有感情的朗讀,而且還加上自己豐富的表情,好似他就是一位正在欣賞著“西湖”美景的詩人;有的一邊看圖,一邊指圖朗讀,仿佛自己就是一個小導(dǎo)游要把眾人帶入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奇麗美景中去……瑯瑯上口,
視頻播放()學生書寫畫面多么明麗,多么歡快,這么熱烈奔放的畫面作者卻只用了14個字就表現(xiàn)出來了,贏得了眾人的稱贊,你也能像詩人作家一樣詠嘆兩句嗎?
A“紅顏嬌羞婷婷立,玉盤鋪展綿綿延”;
B“驕陽當空耀光芒,綠葉叢中掩嬌顏”;
C“綠荷捧雨如碧盤,紅蓮帶珠賽西施”;
D“西子湖里誰最美,艷陽之下葉掩荷”
E“綠衣一片云中來,艷賽朝陽送暖香
F“荷塘美景現(xiàn)眼前,
4、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兩行詩十四個字就把滿池的荷葉荷花送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置身于西湖岸邊,使我們浮想聯(lián)翩,令人驚嘆!難怪詩人脫口而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是詩人由衷地贊美,誰來贊一贊?你能用自己的話贊一贊嗎?
加語氣詞朗讀
生1:(到底)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讓我身臨其境!我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了!
生2:(果真)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真美呀!我仿佛變成了西湖里的一片蓮葉也在隨風翩翩起舞。
生3:(畢竟)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真是太美了!你看,就連小青蛙也“呱、呱”的叫著,好像在贊美這西湖的荷花。
生4:(不愧)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真是美不勝收呀!
生5:(果真)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真是人間仙境,讓我大開眼界!
生6:(這就)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真讓我陶醉!等我長大成人,我一定要來杭州大西湖玩一玩,親身體驗這樣的感覺。
生7:(這哪里)是西湖六月的風光呀!這荷花簡直是王母娘娘瑤池里種的,不知是哪位仙女從王母娘娘瑤池里摘下放入西湖,供人們觀賞。
多么豐富而又與眾不同的理解?。≡姷恼Z言是凝練的,但它的內(nèi)涵是豐富,我們讀詩就要讀出不同的理解與感受來讓我們一起脫口稱贊一番:(齊讀后兩句,情緒調(diào)動最高,用手勢調(diào)動情感升華)
我們仿佛也來到這搖曳生姿、花紅葉綠的荷塘,同學們感受到了,詩人楊萬里也感受到了。他不禁贊嘆:(出示全詩)這真是與眾不同的西湖六月風光啊。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筆下有神
5、創(chuàng)設(shè)情境:
A合作送自己最好的朋友
B就讓我們穿透時光的河流,把我們帶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真摯的朋友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吟誦這首詩,重現(xiàn)千年前的這場送別。
你們是楊萬里,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來,用這首詩,送送我,好嗎?怎么送,坐著送?眼睛看哪里?朋友啊,眼神要有交流,該怎樣看著我?(含情脈脈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義重的。)來,吟誦這四句詩。
誰都有七情六欲,相處了長時間的朋友總會讓我們依依不舍,讓我們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詩人心里可能會默默地對林子方說什么?
離別之時,老朋友之間說些什么?
A“你看家里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么好的能比得上咱這美麗的西子湖嗎,你為什么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老友,畢竟是在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場是不一樣的。你只有呆在皇帝身邊,才能有所機會,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
B 祝愿你你前程似錦,我真為你高興。(我感受到了高興之情)
C西湖的景色這么美,你還是再逗留幾天,好好地欣賞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戀之情)
D評:“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你離開了我,但我的內(nèi)心會永遠記著你的,我會默默地祈禱你一路平安
F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蓮葉一樣無窮碧,事業(yè)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別樣紅。
G唱歌: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請你離開我。
H生:兄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期待著我們在相聚吧!
I生:老朋友,多保重身體,常聯(lián)系,一路走好??!
作者把這些話深深的埋在心底,但有句話說的好:“情到濃時無需再說”
三、關(guān)鍵質(zhì)疑,擴展延伸
生提問:為什么送別沒有一點依戀,全是景色?是不是文不對題啊
師:它既不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蹦前闵钋榭羁?,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钡睦p綿離愁,更不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蹦菢拥幕磉_祝福。他在用滿池的荷花表達著什么呢?
師:明為送,實為留。希望友人遲走。從這流傳千古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了濃濃的友情、親情。板書(心中有情)
師:是啊,西湖的這片美景在詩人的眼中,而與林子方的這份深情,在哪里?
二年級語文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
二年級語文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會寫湖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重點)
3、能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難點)
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詩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玩看圖猜詩句的游戲。老師畫,你們猜。準備好了嗎?(師簡筆畫小荷與蜻蜓)猜到的請舉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記得這兩句詩是出自哪首詩嗎?《小池》,作者是誰呢?(楊萬里)孩子們你們掌握知識真牢固。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課件出示:《小池》)
你們可真會猜【課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變綠】在這首詩中,小荷還沒有長大呢。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陽光的呵護下,在雨露的滋潤中,慢慢的長大了,會長成什么樣子呢?(大大的荷葉,圓圓的荷葉)(師板畫荷葉一兩片),說的真好。楊萬里的詩中,寫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這樣寫荷葉的?!菊n件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自己讀讀這句詩。讀完這句詩,你找到荷葉了嗎?對啊,蓮葉就是荷葉,荷葉就是蓮葉呢。你們知道的真多。同學們,學詩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一字一句都要讀準確。誰能把這句詩讀準確呢?(指生讀)咱們一塊來讀讀這句詩。老師畫的畫與這句詩符合嗎?(指生說)(接天:荷葉鋪的滿滿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葉真多啊,你們這棒,不但讀的準,還讀懂了詩的意思。咱們再來讀一讀,除了讀懂了荷葉多,你還讀懂了什么呢?(綠)(涂一涂)真不簡單。
二、詩中有畫
人們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覺得咱們畫的夠美嗎?你覺得還缺少什么呢?(你的腦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別美的畫面),生說(蓮蓬,荷花,小魚),你們真棒,平時一定是善于觀察的孩子。在你們的幫助下,這幅畫越來越美了。楊萬里這樣寫荷葉(指詩句),他還在詩中寫到了荷花。他是怎樣寫的呢,咱們一起來讀(課件出示:映日荷花別樣紅)(預(yù)設(shè)1:如果前面沒有說到太陽,就問孩子們,讀了這句詩,你覺得咱的畫還少點什么呢?太陽。)(預(yù)設(shè)2:剛才畫畫時說到太陽,在陽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樣的呢?(別樣紅)這是種怎樣的紅呢?(各種各樣,特別的紅,紅的透明)你們看,這兩句詩放到一塊就能讀成色彩鮮明的圖畫呢?【課件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找個同學讀讀。蓮葉就是荷葉,改成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好聽不好聽呢?(有點別扭是吧)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讀起來抑揚頓挫最好聽呢。咱們一起來讀讀。
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才把這么美的詩句畫了出來。你們真棒。老師還需要大家的幫助,你們看看這詩句中的蓮與荷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按照你們的提醒,老師把它們寫下來。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滿意嗎?謝謝你們又幫了我一次。你們也在課本上描紅一個寫一個吧。(提醒書寫姿勢)
三、出示全詩
1、剛剛這兩句美的讓人陶醉的詩句出自楊萬里的這首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課件出示】,這個題目有點長。誰來試著讀一讀(指生讀),你讀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準確。這首詩的題目中,有個曉字(板書曉)咱們以前也學過帶曉字的古詩,記得嗎?(教學曉)(春曉)曉:是早上的意思,這里的曉,也是早上的意思。詩人早上從凈慈寺出來(板書凈慈寺)誰知道凈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圖片)凈慈寺是杭州西湖岸邊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齊讀凈慈寺)從凈慈寺出來去干什么呢?題目都告訴我們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別的地方當官了。誰能連起來說說詩題的含義。(提醒學生詩人楊萬里走出凈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書:楊萬里)齊讀。
2.題目我們讀準了,讀懂了。我們看看整首詩(出示整首詩)試著把整首詩讀準確吧。(指生讀兩人)評價1:你讀得很準確,評價2:你讀得抑揚頓挫非常好聽。孩子們來看看,詩中這三個紅色的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聲調(diào),你的這個發(fā)現(xiàn)對我們讀詩很重要,真好)(韻母相同,韻母相同,讀出來特別順口)預(yù)設(shè)一:就能讀出詩的韻律,這樣就能感受到古詩的美(板書:美)預(yù)設(shè)二:生說特別押韻(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韻,有了聲調(diào)高低起伏的變化,古詩就有了他的韻律,我們這樣去讀,就更能感受到古詩的美。)讓我們來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播放音頻)讓我們也這樣讀一讀(生練讀)誰愿意跟著音樂來讀。(指生讀)
同學們,這詩中的景色非常的美,這是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時間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會讀詩,而且能夠提取出關(guān)鍵的信息,真不簡單同學們,無論讀古詩還是讀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讀,發(fā)現(xiàn)關(guān)鍵的內(nèi)容,這樣你自己讀的時候,也能讀的明白
誰了解西湖呢?(簡要介紹: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畫卷一般呢。古代的人們說的六月是指農(nóng)歷的六月,這個時候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荷花可是被封為六月的花神,可見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楊萬里發(fā)出這樣的贊美一起讀(課件變紅: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人們覺得詩中的景色真是美極了,于是加上音樂,把它唱了出來,咱們就一邊欣賞六月西湖的美景,一邊把這首詩美美的唱出來吧。(播放音樂)
四、詩的背景
滿湖的荷葉,滿眼的綠色,遠遠的伸向天邊,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點綴其間,真美。楊萬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時候看到此情此境,他會是怎樣的心情呢?(開心,快樂,其實這里還有朋友的不舍啊)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那詩就有感情了。
同學們?nèi)绻@時候,清風徐徐吹過西湖,湖中的荷葉荷花會怎樣呢?看著這首詩想象一下。(請生說)你真會想象,這樣我們的詩就動起來了。讀詩,我們仿佛看到荷葉在動,也仿佛聞到荷花淡淡的清香,還仿佛聽到了詩人楊萬里那一聲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從詩歌中我們能讀出這種生動美麗的畫面,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啊。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再讀詩)能試著背出來嗎?(閉眼想象畫面背出來)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鳥都能入詩,這節(jié)課我們只學了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詩,領(lǐng)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詩讀準,讀懂,讀美,讀出詩中的畫面呢,下課后咱們自己去學習這首古詩。
二年級語文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反思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抓住了那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為寫作對象,抒發(fā)詩人對西河美景的贊嘆熱愛之情?!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访鑼懥宋骱⑾牡拿利愶L光,表現(xiàn)了詩人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我試圖將音樂和文學綜合起來,讓學生一邊欣賞秀麗的風光景色和優(yōu)美的音樂中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我有三點欣喜的發(fā)現(xiàn):
一、多媒體課件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學習興趣。
在課程的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西湖的風光影像資料,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這樣的吸引讓他們更認真地朗讀古詩,想去看看詩中到底寫了一些什么?在之后指導(dǎo)朗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句子時,我同樣展現(xiàn)了一段蓮葉荷花相映襯的影像資料,學生看影像資料的時候,不時地發(fā)出啊的驚訝聲,所以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頌讀古詩。在朗讀中能夠?qū)W?接下來的背誦就顯得容易多了。
二、充分地朗讀讓學生更好的如情入境。
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朗朗的書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個體朗讀的機會很多。個體的朗讀可以讓他們更完整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頌讀中,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教學時。我啟發(fā)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fā)學生體驗、感受、聯(lián)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xiàn)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后發(fā)現(xiàn)情致理趣所在。
三、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搭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的首要就是要把課堂的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所以,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提高普通話的水平,在讀中感受古詩中的詩情畫意,在讀中領(lǐng)悟到詩句蘊含的情感。正因為充分、認真地讀,所以在初讀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而在熟練的背誦古詩之后,學生提出了為什么這是一首送別詩,但是詩中沒有寫離愁?的問題,通過談話交流,他們更是悟出了詩句背后蘊藏的點點離愁、絲絲眷戀,想象到了那一番依依惜別的場景。。這都是得益于課堂上他們有充分的時間理解、頌讀、思考
的結(jié)果。
四、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nèi)涵。
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詩歌的詩眼就在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中的畢竟。畢竟既把詩歌要寫的特定節(jié)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寫不同,又突出詩人對眼前景色的由衷贊美,乃至驚嘆之情。我抓住這兩字誘導(dǎo),提挈全篇,重點在引導(dǎo)學生理解風光不與四時同,讓學生知道夏季中有三個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時,景色尤了解詩人寫西湖六月中畢竟不同的風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蓮葉和荷花,寫出了它們一望無際和亭亭直立的形態(tài),賦予了它們無窮碧和別樣紅的色彩,紅綠相映,荷日生輝,寫足了西湖的美景。
當然,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說實話,當我在進行指導(dǎo)朗讀詩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心里有點虛。因為我一連點了兩三個孩子,他們都讀不準,更不要談對詩題的理解了。因為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所以在指導(dǎo)朗讀詩題和之后的頌讀、背誦古詩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就只想著:要讓孩子們讀好,通過反復(fù)地朗讀,美美地頌讀一定可以改善他們的朗讀情況。事后想一想,自己完全可以通過機智地調(diào)整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提高課堂的效率。比如在指導(dǎo)朗讀詩題時,我可以讓孩子們找一找時間、地點、事件幫助他們讀懂題目的意思;而指導(dǎo)朗讀,我的帶讀和范讀也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讀準、讀好詩句。但是通過這次的比賽,促進我不斷完善自己。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克服犯同樣的錯誤。